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LR4、IFITM3水平与RSV感染毛细支气管炎患儿Th17/Tregs平衡及病情程度的关系
1
作者 赵申 钱丹 王薇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4-221,共8页
目的:分析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毛细支气管炎感染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干扰素诱导跨膜蛋白3(interferon-induced transmembrane protein 3,IFITM3)、Toll样受体4(... 目的:分析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毛细支气管炎感染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干扰素诱导跨膜蛋白3(interferon-induced transmembrane protein 3,IFITM3)、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的mRNA表达水平与辅助性T细胞17(T helper 17 cells,Th17)/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s)平衡及病情程度的关系。方法:将纳入的108例RSV感染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设为RSV感染组,依据病情严重程度将患儿分为轻度组(n=45)、中度组(n=40)、重度组(n=23);另择取同期体检健康儿童105例为正常对照组,比较RSV感染组与正常对照组外周血IFITM3、TLR4 mRNA表达水平、Th17、Tregs细胞计数及Th17/Tregs比值,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上述指标与Th17/Tregs平衡的关系,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上述指标与病情程度之间的关系,以及对病情程度的评估价值。结果:相较于正常对照组,RSV感染组外周血IFITM3、TLR4 mRNA表达水平、Th17细胞计数及Th17/Tregs比值更高,Tregs细胞计数更低(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IFITM3、TLR4 mRNA表达水平与Th17/Tregs比值呈正相关(P<0.05);轻度组外周血IFITM3、TLR4 mRNA表达水平及Th17/Tregs比值低于中、重度组(P<0.001),中度组低于重度组(P<0.001);以上外周血指标水平与患儿病情程度呈正相关(r=0.505、0.517,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显示,三者联合评估病情程度的AUC、敏感度分别为0.927、91.30%,均高于单一检测(P<0.05)。结论:RSV感染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外周血IFITM3、TLR4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且存在Th17/Tregs比值失衡的情况;检测外周血IFITM3、TLR4 mRNA表达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患儿Th17/Tregs比值平衡及病情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合胞病毒 毛细支气管炎 单个核细胞干扰素诱导跨膜蛋白3 Toll样受体4 辅助性T细胞17/调节性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XRα通过下调IRF3、GRIP1负性调控Kupffer细胞中LPS诱导的炎症反应机制 被引量:4
2
作者 欧志兵 黄庆勇 +3 位作者 孙科 魏思东 龚建平 涂兵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48-851,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肝X受体α(LXRα)激动剂对脂多糖(LPS)刺激后Kupffer细胞干扰素调节因子3(IRF3)、糖皮质激素受体反应蛋白1(GRIP1)、LXRα表达的影响,探讨LXRα负性调控炎症反应的相关机制。方法采用胶原酶原位灌注法分离和培养雄性KM小鼠... 目的通过观察肝X受体α(LXRα)激动剂对脂多糖(LPS)刺激后Kupffer细胞干扰素调节因子3(IRF3)、糖皮质激素受体反应蛋白1(GRIP1)、LXRα表达的影响,探讨LXRα负性调控炎症反应的相关机制。方法采用胶原酶原位灌注法分离和培养雄性KM小鼠肝脏中的Kupffer细胞,所得细胞在含20%小牛血清和1%青霉素/链霉素的1640培养基中培养。将分离的Kupffer细胞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TLR4配体激活剂LPS(1μg/ml)组、LXRα配体激活剂T0901317(5μg/ml)组、LPS和T0901317共同处理组。收集培养细胞,采用Western boltting法检测Kupffer细胞的LXRα、GRIP1及IRF3蛋白表达水平。ELISA检测Kupffer细胞培养上清液中干扰素(IFN)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1β含量。结果LXRα蛋白质表达水平在T0901317处理组最高,LPS处理组最低。联合处理组中,LXRα表达明显低于T0901317处理组(P<0.05),但又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IRF3及GRIP1蛋白表达量在LPS组最高,联合处理组表达明显降低,两组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在LPS组及联合处理组中,IRF3及GRIP1蛋白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及T0901317处理组(P<0.05)。IFNβ在LPS处理组的含量较对照组和T0901317处理组明显增高(P<0.05);联合处理组IFNβ含量比LPS处理组明显降低(P<0.05);IFNβ表达T0901317处理组表达最低。TNF-α在LPS处理组的含量较其他3组明显增高(P<0.05);对照组、T0901317处理组和联合处理组水平较低,且他们3组之间无明显差别(P>0.05)。IL-1β的表达趋势与TNF-α相同。结论在应用LPS处理之前预防性应用LXRα激动剂,能明显抑制Kupffer细胞的IRF3及GRIP1表达,通过抑制IRF3、GRIP1的表达而发挥抗炎效应,从而抑制LPS所诱导的Kupffer细胞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UPFFER细胞 肝X受体Α 干扰素调节因子3 糖皮质激素受体反应蛋白1 干扰素Β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1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口黑鲈IRF3的分子特征及其免疫表达 被引量:3
3
作者 荆鹏华 赵飞 +6 位作者 谭爱萍 邓玉婷 邵蓬 朱雪晴 赖迎迢 巩华 黄志斌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6-83,共8页
【目的】克隆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干扰素调节因子3(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3,IRF3)基因,命名为MsIRF3,探究该基因在大口黑鲈先天性免疫防御中的重要作用。【方法】根据大口黑鲈基因组中IRF3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克隆MsI... 【目的】克隆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干扰素调节因子3(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3,IRF3)基因,命名为MsIRF3,探究该基因在大口黑鲈先天性免疫防御中的重要作用。【方法】根据大口黑鲈基因组中IRF3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克隆MsIRF3基因;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MsIRF3的结构特征和理化性质;用鰤诺卡氏菌(Nocardia seriolae)或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感染大口黑鲈,并用病原类似物脂多糖(LPS)、脂磷壁酸(LTA)和聚肌胞苷酸[Poly(I:C)]刺激大口黑鲈头肾白细胞,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MsIRF3基因表达量的动态变化。【结果】MsIRF3的ORF全长为1404 bp,编码467个氨基酸。MsIRF3包含DNA结合结构域(DBD)、IRF关联结构域(IAD)及丝氨酸结构域(SRD)等3个典型结构域。同源性分析表明,MsIRF3与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IRF3的亲缘性最近。qRT-PCR分析表明,MsIRF3在健康大口黑鲈各组织中广泛表达,在肠和鳃中表达量相对较高(P<0.05)。鰤诺卡氏菌或维氏气单胞菌感染后,MsIRF3在肝脏、头肾和脾中表达量均上调(P<0.01)。LPS、LTA和Poly(I:C)刺激后,大口黑鲈头肾白细胞中MsIRF3均被诱导表达。【结论】MsIRF3基因在大口黑鲈防御病原体感染的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口黑鲈 干扰素调节基因3 鰤诺卡氏菌 维氏气单胞菌 免疫防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石斑鱼干扰素调节因子3(IRF3)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卢晓颖 黄宝松 +6 位作者 马骞 陈刚 王忠良 黄建盛 ERIC AMENYOGBE 谢瑞涛 邓文鑫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44-151,共8页
干扰素调节因子家族(IRFs)具有抗病毒、免疫调节功能,干扰素调节因子3(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3,IRF-3)是IRFs家族中的一员,也是免疫相关因子。为了解IRF3基因在杂交石斑鱼(Epinephelus.fuscoguttatus,♀)×清水石斑鱼(E.pol... 干扰素调节因子家族(IRFs)具有抗病毒、免疫调节功能,干扰素调节因子3(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3,IRF-3)是IRFs家族中的一员,也是免疫相关因子。为了解IRF3基因在杂交石斑鱼(Epinephelus.fuscoguttatus,♀)×清水石斑鱼(E.polyphekadion,♂)应对外源病毒刺激的免疫反应,利用cDNA末端快速扩充(Rapid-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RACE)技术克隆了杂交石斑鱼IRF3基因,该基因cDNA全长为2 529 bp,包含5'非编码区(5'-UTR)325 bp,3'非编码区(3'-UTR)916 bp,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1 377 bp,可编码458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包含N-末端DNA结合区(N-terminal DNA binding region,DBD)(1-108 aa)、1个C-末端干扰素相关区(C-terminal interferon related region,IAD)(255-435 aa)及色氨酸富含区(Tryptophan rich region,SRD)(440-450 aa)3个结构域。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杂交石斑鱼IRF3与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IRF3聚为一支,亲缘关系较近。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IRF3基因在杂交石斑鱼肝、胃、鳃、肠和脾脏等9种组织表达情况,以及在外周血淋巴细胞(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s,PBL)的时序性表达情况,结果显示,IRF3基因在9种组织中均有表达,肝、胃和肠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其他组织,头肾表达量最低。PBL在PolyI:C刺激1 h后IRF3基因表达量逐渐升高,4 h时表达量达到最大值(约为对照组的9.3倍),8 h后逐渐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石斑鱼 干扰素调节因子3 基因克隆 外周血淋巴细胞 PolyI: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RF3在抗病毒固有免疫应答中的作用及调控机制 被引量:9
5
作者 季晓丽 张毓川 陈玮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2289-2295,共7页
干扰素调控因子3(IRF3)是促进Ⅰ型干扰素合成的关键转录因子,在抗病毒固有免疫应答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IRF3可通过TLR3/TLR4-TRIF,RIG-Ⅰ-MAVS和cGAS-STING三条抗病毒信号通路活化,继而发生二聚化并入核,启动Ⅰ型干扰素和细胞因子的表... 干扰素调控因子3(IRF3)是促进Ⅰ型干扰素合成的关键转录因子,在抗病毒固有免疫应答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IRF3可通过TLR3/TLR4-TRIF,RIG-Ⅰ-MAVS和cGAS-STING三条抗病毒信号通路活化,继而发生二聚化并入核,启动Ⅰ型干扰素和细胞因子的表达。作为机体抗病毒免疫应答的关键性转录因子,IRF3的活化受到一系列复杂而精密的调控,其磷酸化、泛素化、甲基化等修饰都能影响IRF3的活性。此外,IRF3还与适应性免疫应答、肿瘤、炎症性疾病等过程相关。本文就IRF3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调控因子(irf3) 固有免疫应答 Ⅰ型干扰素 病毒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spase-3的调控因素及其对宰后肌肉嫩化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吴佳琪 熊欣 罗永康 《肉类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9-65,共7页
细胞凋亡是细胞自我破坏的程序性死亡过程,是动物宰后早期肌肉细胞必须经历的过程。研究发现,凋亡与宰后肌肉嫩化或软化过程具有高度相关性,其关键执行蛋白酶Caspase-3通过线粒体凋亡途径在肉嫩化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Caspase-3的激活... 细胞凋亡是细胞自我破坏的程序性死亡过程,是动物宰后早期肌肉细胞必须经历的过程。研究发现,凋亡与宰后肌肉嫩化或软化过程具有高度相关性,其关键执行蛋白酶Caspase-3通过线粒体凋亡途径在肉嫩化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Caspase-3的激活导致关键蛋白质的降解,从而使肌肉纤维结构松散,增加肉的嫩度。因此,本文从2个方面对Caspase-3与肉类品质存在的关联机制进行论述:一方面是Caspase-3的活性调控机理;另一方面是Caspase-3参与关键肌原纤维蛋白降解的过程。通过总结由线粒体凋亡途径激活的Caspase-3对肉类品质的影响,以期实现对肉类品质的精确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SPASE-3 线粒体凋亡 宰后嫩化 调控因素 凋亡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JMJD3-IRF4信号通路介导的巨噬细胞极化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宇杰 曹启辉 杨永红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55-1462,共8页
目的:探讨含Jumonji结构域蛋白3(JMJD3)-干扰素调节因子4(IRF4)信号通路介导的巨噬细胞极化对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佛波酯(PMA)诱导THP-1单核细胞分化为巨噬细胞,将THP-1巨噬细胞分为对照组(正常培养)、M2... 目的:探讨含Jumonji结构域蛋白3(JMJD3)-干扰素调节因子4(IRF4)信号通路介导的巨噬细胞极化对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佛波酯(PMA)诱导THP-1单核细胞分化为巨噬细胞,将THP-1巨噬细胞分为对照组(正常培养)、M2诱导组(添加重组人IL-4、IL-13蛋白)、M2+JMJD3蛋白组(添加重组人IL-4、IL-13和JMJD3蛋白)和M2+JMJD3抑制剂组(添加重组人IL-4、IL-13蛋白和JMJD3抑制剂),流式细胞术检测CD206^(+)细胞比例,ELISA检测培养上清液中IL-10、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细胞中精氨酸酶-1(Arg-1)、JMJD3、IRF4 mRNA表达水平,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Arg-1、JMJD3、IRF4蛋白表达水平。相应地,使用各组THP-1巨噬细胞培养上清液培养人MM细胞U266,MTT法、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促凋亡蛋白Bcl-2相关X蛋白(Bax)、活化的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leaved caspase-3)表达水平,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侵袭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M2诱导组THP-1巨噬细胞中CD206^(+)细胞比例,Arg-1、JMJD3、IRF4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以及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0、TGF-β水平明显升高(P<0.001),同时U266细胞增殖活力、集落形成数明显增加(P<0.01),细胞凋亡率以及促凋亡蛋白Bax、cleaved caspase-3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01),迁移、侵袭细胞数明显增多(P<0.001)。与M2诱导组比较,M2+JMJD3蛋白组THP-1巨噬细胞中CD206^(+)细胞比例Arg-1、JMJD3、IRF4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以及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0、TGF-β水平均进一步升高(P<0.01),同时U266细胞增殖活力、集落形成数明显升高(P<0.05),细胞凋亡率以及促凋亡蛋白Bax、cleaved caspase-3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迁移、侵袭细胞数明显增多(P<0.001);而M2+JMJD3抑制剂组上述各指标变化趋势与M2+JMJD3蛋白组相反。结论:JMJD3-IRF4信号通路介导的巨噬细胞M2极化能够促进MM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并抑制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Jumonji结构域蛋白3 干扰素调节因子4 巨噬细胞极化 多发性骨髓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素调节因子3促结直肠癌细胞增殖与侵袭相关探索
8
作者 徐文晖 杨畅 +3 位作者 李瑞卿 卞京 李夏伊 郑磊贞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1-311,共11页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中干扰素调节因子3(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3,IRF3)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预后的关系,观察IRF3过表达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与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相关蛋白通路。方法·下载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中干扰素调节因子3(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3,IRF3)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预后的关系,观察IRF3过表达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与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相关蛋白通路。方法·下载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分析IRF3表达水平与恶性肿瘤患者(肾癌、结直肠癌、肝癌、前列腺癌)预后的关系。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0例结直肠癌或肾癌患者的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切片中IRF3表达水平的差异。针对IRF3蛋白的C端残基位点进行改造,构建拟磷酸化IRF3-5D(396/398/402/404/405-D)高表达的HEK-293T细胞。分别在细胞培养12、24 h时,采用TANK结合激酶1(TANK-binding kinase 1,TBK1)抑制剂进行处理,并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IRF3、p-IRF3(Ser386)蛋白表达水平。采用RNA测序技术探索IRF3-5D高表达与肿瘤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相关性。构建野生型IRF3(IRF3-WT)和IRF3-5D过表达的结直肠癌细胞CT26、COLON26,采用细胞计数法、细胞划痕试验和克隆形成试验检测细胞增殖及迁移能力。结果·TCGA数据分析提示癌组织中IRF3蛋白表达水平与患者的不良预后呈正相关。癌症患者病理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法显示,结直肠癌、肾癌组织中IRF3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且蛋白表达集中于细胞核内。TBK1抑制剂分别在细胞培养12、24 h时间点作用后,HEK-293T细胞p-IRF3(Ser386)蛋白表达减弱。RNA测序和蛋白质印迹法结果显示,多个与癌症预后不良相关的蛋白[IRF9、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1-ligand 1,PD-L1)等]表达水平在IRF3-5D高表达的条件下显著上调。结直肠癌细胞中过表达IRF3-5D,可导致癌细胞的增殖、迁移能力显著上调。结论·结直肠癌中IRF3表达水平与患者不良预后呈正相关。IRF3-5D蛋白在结直肠癌细胞内高表达后,促进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此外,IRF3-5D依赖于TBK1介导的IRF3活化激活通路,并上调多个肿瘤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恶性肿瘤 靶向治疗 干扰素调节因子3 TANK结合激酶1 RNA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3通过提升线粒体功能改善奶牛乳腺氧化应激和炎性反应
9
作者 马学虎 冀思同 +1 位作者 曹佩佩 马燕芬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8049-8061,共13页
本试验旨在探究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3(SIRT3)在氧化应激引发的奶牛乳腺炎性反应中的功能作用,为奶牛乳腺炎性反应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本试验分为奶牛体内试验和细胞体外试验,通过采集泌乳后期[(200±20)d]、体况评分... 本试验旨在探究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3(SIRT3)在氧化应激引发的奶牛乳腺炎性反应中的功能作用,为奶牛乳腺炎性反应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本试验分为奶牛体内试验和细胞体外试验,通过采集泌乳后期[(200±20)d]、体况评分(3.0~3.5分)、胎次(2~3胎)相近的10头健康奶牛和10头乳腺炎奶牛血样和奶样,探究线粒体功能、氧化应激和炎性反应的变化。通过对SIRT3进行过表达和干扰后,采用过氧化氢(H_(2)O_(2))损伤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MECs),明确SIRT3对氧化损伤BMECs炎性反应的作用。结果发现:1)乳腺炎奶牛血浆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线粒体相关因子核呼吸因子1(NRF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SIRT3和线粒体转录因子A(TFAM)含量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健康奶牛(P<0.01),血浆丙二醛(MDA)、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健康奶牛(P<0.05或P<0.01)。2)干扰SIRT3(si⁃SIRT3)后用H_(2)O_(2)处理可显著或极显著上调BMECs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IL⁃8、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和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9(CASPASE⁃9)的mRNA相对表达量及活性氧(ROS)荧光强度(P<0.05或P<0.01),显著或极显著下调BMECs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GSH⁃Px、PGC⁃1α和TFAM的mRNA相对表达量(P<0.05或P<0.01),诱导BMECs产生氧化应激、线粒体损伤、炎性反应和细胞凋亡。而过表达SIRT3(oe⁃SIRT3)则可显著或极显著逆转上述反应(P<0.05或P<0.01)。综上所述,SIRT3表达在乳腺炎奶牛中显著下调,体外过表达SIRT3可通过调控线粒体功能缓解BMECs氧化应激和炎性反应,抑制BMECs凋亡,为生产中通过激活SIRT3提升奶牛乳腺健康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3 奶牛乳腺上皮细胞 线粒体功能 氧化应激 炎性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炎症反应与Foxp3、T-bet、GATA3表达失衡有关 被引量:9
10
作者 王成阳 刘向国 +4 位作者 彭青和 李达 季乔雪 王传博 李泽庚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04-707,712,共5页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调节性T细胞(Treg)、叉头状转录因子3(Foxp3)、T-bet、GATA连接蛋白3(GATA3)的变化。方法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每组15只。模型组大鼠采用烟熏加脂多糖(LPS)气管滴入方法建立COPD模型。...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调节性T细胞(Treg)、叉头状转录因子3(Foxp3)、T-bet、GATA连接蛋白3(GATA3)的变化。方法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每组15只。模型组大鼠采用烟熏加脂多糖(LPS)气管滴入方法建立COPD模型。模型复制成功第28天,采用ELISA检测大鼠血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白介素4(IL-4)、γ干扰素(IFN-γ)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reg表达,分别采用逆转录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组织Foxp3、T-bet、GATA3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肺泡腔及肺间质内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肺组织结构破坏。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IFN-γ表达升高(P<0.01),IL-4、CD4+CD25+Treg、CD4+CD25+Foxp3+Treg降低(P<0.05);模型组Foxp3、GATA-3mRNA、蛋白表达降低,T-bet mRNA和蛋白升高(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T-bet、GATA-3、Foxp3基因和蛋白表达与IL-4、IFN-γ分泌相关(P<0.05)。结论 COPD炎症反应与T-bet、GATA-3、Foxp3表达失衡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调节性T细胞 叉头状转录因子3 T-BET GATA连接蛋白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病毒天然免疫通路中IRF-3调控新机制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殿波 钱远宇 +1 位作者 张七斤 陈忠斌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090-1095,共6页
干扰素调节因子-3(interferonregulatoryfactor-3,IRF-3)是IRF家族中重要转录因子之一,在调控干扰素(interferon,IFN)基因表达和抗病毒天然免疫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最新发现的MITA(mediator of IRF-3 activation,又称STING/ERIS)蛋白是... 干扰素调节因子-3(interferonregulatoryfactor-3,IRF-3)是IRF家族中重要转录因子之一,在调控干扰素(interferon,IFN)基因表达和抗病毒天然免疫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最新发现的MITA(mediator of IRF-3 activation,又称STING/ERIS)蛋白是宿主抗病毒天然免疫反应中的一种重要调节分子.病毒侵染时,MITA与IRF-3相互作用,特异性激活IRF-3,并募集TANK结合激酶1(TANKbindingkinase 1,TBK1)与IFN通路中的线粒体抗病毒信号蛋白MAVS(mitochondrial anti-viralsignaling protein)形成复合物,且MITA可被TBK1磷酸化,诱导Ⅰ型IFN及IFN刺激基因(interferonstimulate genes,ISG)的表达,诱发抗病毒天然免疫反应.同时还发现,泛素连接酶RNF5(ringfingerprotein 5)可对MITA发生泛素化修饰从而抑制其对IRF-3活化,实现对宿主抗病毒天然免疫反应负调节作用.本室研究发现,严重性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coronavirus,SARS-CoV)和人类新型冠状病毒(human coronavirus NL63,HCoV-NL63)的木瓜样蛋白酶(papain-like protease,PLP)利用其特有的去泛素化酶(deubiquitinase,DUB)活性,通过宿主细胞泛素-蛋白酶体信号系统对IRF-3的泛素化等翻译后修饰进行调节,从而成为该种病毒逃逸机体抗病毒防御系统主要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病毒天然免疫 干扰素 干扰素调节因子-3 MITA RNF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oly I:C对氧糖剥夺损伤星形胶质细胞TLR3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潘琳娜 涂秀英 +2 位作者 李昌俊 郭莲军 吕青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92-295,共4页
目的观察聚肌胞苷酸(polyinosinic polycytidylic acid,Poly I:C)对氧糖剥夺损伤(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OGD)星形胶质细胞TLR3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探讨Poly I:C保护神经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缺血缺糖培养12h建立星形胶质细胞... 目的观察聚肌胞苷酸(polyinosinic polycytidylic acid,Poly I:C)对氧糖剥夺损伤(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OGD)星形胶质细胞TLR3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探讨Poly I:C保护神经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缺血缺糖培养12h建立星形胶质细胞氧糖剥夺损伤模型,观察10μg/mL和20μg/mL Poly I:C预孵育对氧糖剥夺损伤星形胶质细胞Toll样受体3(Toll-like receptor 3,TLR3)、磷酸化干扰素调节因子3(phospho-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3,pIRF3)、磷酸化核因子-κB(phospho-nuclear factor-κB,pNF-κB)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①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星形胶质细胞氧糖剥夺12h后细胞TLR3、pNF-κB蛋白表达升高,而pIRF3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②与OGD组相比,Poly I:C预处理组能促进细胞中pIRF3表达,而对细胞TLR3表达无明显影响,pNF-κB表达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oly I:C保护神经细胞作用可能与提高氧糖剥夺损伤星形胶质细胞pIRF3蛋白的表达,进而增加下游抗炎因子干扰素-β(IFN-β)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肌胞苷酸 星形胶质细胞 氧糖剥夺损伤 TOLL样受体3 干扰素调节因子 核因子-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FN-β基因启动子调控区域的分析及IRF-3报告基因的构建 被引量:1
13
作者 蒋静 胡福泉 +3 位作者 蹇锐 张伟 邓少丽 程小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896-899,共4页
目的对IRF-3的主要靶基因———小鼠IFN-β基因启动子区域进行分析并构建IRF-3报告基因载体。方法将小鼠IFN-β基因启动子全序列以及不同截短片段克隆到无启动子的pGF3basic/enhancer质粒中,以EGFP为报告基因,转染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 目的对IRF-3的主要靶基因———小鼠IFN-β基因启动子区域进行分析并构建IRF-3报告基因载体。方法将小鼠IFN-β基因启动子全序列以及不同截短片段克隆到无启动子的pGF3basic/enhancer质粒中,以EGFP为报告基因,转染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系后观察细胞对LPS刺激的反应。结果IFN-β启动子PRD调控区域上游序列、PRD I区,PRD II区和PRD IV区缺失后,LPS同样能诱导EGFP报告基因的表达。只保留PRD区及IFN-β启动子核心区的载体转染Raw264.7细胞后,可以在LPS刺激下诱导EGFP报告基因的高表达。结论构建了能检测IRF-3活性的报告基因载体,为进一步研究LPS激活IRF-3的信号转导通路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RF-3 IFN-Β 启动子 调控元件 报告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oll样受体3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邹剑 刘培庆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1-115,共5页
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种慢性炎症疾病。Toll样受体(TLR)尤其是TLR3作为介导天然免疫反应的一类模式识别受体,在AS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TLR3属于TLR/IL-1受体超家族的I型跨膜蛋白,由胞外区、侧翼区、跨膜区和胞质尾区4部分组成。TLR... 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种慢性炎症疾病。Toll样受体(TLR)尤其是TLR3作为介导天然免疫反应的一类模式识别受体,在AS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TLR3属于TLR/IL-1受体超家族的I型跨膜蛋白,由胞外区、侧翼区、跨膜区和胞质尾区4部分组成。TLR3在胎盘和胰腺组织表达最高,选择性地表达于树突状细胞的内涵体,在其他细胞类型则表达于细胞膜。TLR3识别病毒来源的双链RNA,激活干扰素调节因子及NF-κB,引起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研究发现,TLR3与AS早期病变(内皮受损和泡沫化细胞形成)密切相关;也有研究发现TLR3在AS进程中具有潜在的保护效应。本文就TLR3在AS疾病进程中的作用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LL样受体3 动脉粥样硬化 先天性免疫 干扰素调节因子3 NF-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哮喘儿童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im-3 mRNA的表达及其与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关系 被引量:5
15
作者 陆小霞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0-63,共4页
目的观察哮喘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Tim-3 mRNA的表达及其与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的关系,探讨Tim-3在哮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收集哮喘门诊或住院患儿73例,其中哮喘缓解期38例(缓解组),轻至中度急性发作期35例(发作组)... 目的观察哮喘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Tim-3 mRNA的表达及其与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的关系,探讨Tim-3在哮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收集哮喘门诊或住院患儿73例,其中哮喘缓解期38例(缓解组),轻至中度急性发作期35例(发作组)。利用RT-PCR检测哮喘患儿PBMC中Tim-3 mRNA的表达并做半定量分析,流式细胞术检测PBMC中的CD4+CD25+Treg的水平(CD4+CD25+Treg占CD4+T细胞的百分比)。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浆中白细胞介素6(IL-6)、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水平,并分析Tim-3 mRNA与CD4+CD25+TregI、L-6水平的相关性。结果哮喘发作组PBMC中Tim-3 mRNA吸光度值为(0.86±0.17),与缓解组(0.39±0.11)和正常对照组(0.06±0.03)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并且缓解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发作组外周血CD4+CD25+Treg百分率为(8.35±1.67)%,与缓解组[(10.21±2.04)%]和正常对照组[(12.43±2.58)%]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缓解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发作组血浆中IL-6水平为(78.35±14.59)pg/mL,与缓解组[(36.48±9.18)pg/mL]和正常对照组[(10.24±3.57)pg/mL]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缓解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血浆中TGF-β水平没有明显差异;哮喘发作组和缓解组PBMC中Tim-3 mRNA的表达水平与CD4+CD25+Treg百分率均呈负相关(r=-0.81,-0.79,均P<0.05),与IL-6的水平呈正相关(r=0.87,0.83,均P<0.01)。结论哮喘患儿PBMC中Tim-3 mRNA表达增高参与哮喘的发生与发展,其机制可能与升高血浆IL-6,抑制CD4+CD25+Treg的生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TIM-3 调节性T细胞 白细胞介素-6 转化生长因子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attic通过调控记忆性CD4^(+)T细胞介导的急性排斥反应对小鼠同种异体心脏移植物存活的影响
16
作者 李师亮 冯异 +1 位作者 方明 周彦 《器官移植》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4-82,共9页
目的探讨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抑制剂Stattic对小鼠同种异体心脏移植排斥反应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BALB/c小鼠(供体)皮肤移植至C57BL/6小鼠(受体),4周后取受体小鼠脾脏分离获得记忆性CD4^(+)T细胞(CD4^(+)Tm)。将C57BL/6小鼠... 目的探讨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抑制剂Stattic对小鼠同种异体心脏移植排斥反应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BALB/c小鼠(供体)皮肤移植至C57BL/6小鼠(受体),4周后取受体小鼠脾脏分离获得记忆性CD4^(+)T细胞(CD4^(+)Tm)。将C57BL/6小鼠脾脏淋巴细胞与CD4^(+)Tm进行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实验,EdU法检测Stattic对CD4^(+)Tm细胞增殖的影响。构建C57BL/6小鼠心脏移植(HTx)模型,实验分为:Non-HTx组、HTx组、Tm/HTx组和Tm/HTx+Stattic组。每日观察小鼠移植心脏存活情况;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移植心脏组织病理情况;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心脏移植组织中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2、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信使RNA(mRNA)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IFN-γ、IL-2、IL-10和TGF-β1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淋巴细胞中CD4^(+)Tm(CD4^(+)CD44^(+)CD62L^(+))水平;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移植心脏组织中STAT3和p-STAT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当Stattic浓度超过2.5μmol/L时,可抑制CD4^(+)Tm细胞增殖。与HTx组比较,Tm/HTx组小鼠心脏移植物存活时间缩短,心脏移植组织病理损伤加重,血清IFN-γ和IL-2含量升高,IL-10和TGF-β1含量降低,移植心脏组织IFN-γ、IL-2 mRNA相对表达量升高,IL-10和TGF-β1 mRNA相对表达量降低,脾脏淋巴细胞中CD4^(+)Tm比例升高,移植心脏组织p-STAT3/STAT3比值升高(均为P<0.05)。与Tm/HTx组比较,Tm/HTx+Stattic组小鼠心脏移植物存活时间延长,心脏移植组织病理损伤减轻,血清中IFN-γ、IL-2含量降低,IL-10和TGF-β1含量升高,移植心脏组织中IFN-γ、IL-2 mRNA相对表达量降低,IL-10、TGF-β1 mRNA相对表达量升高,脾脏淋巴细胞中CD4^(+)Tm比例降低,移植心脏组织p-STAT3/STAT3比值降低(均为P<0.05)。结论Stattic可延长小鼠同种异体心脏移植物的存活时间,其机制可能与抑制CD4^(+)Tm介导的急性排斥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移植 排斥反应 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 Stattic 记忆性CD4^(+)T细胞 白细胞介素 干扰素 转化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ubacin上调小鼠CD4^+CD25^+调节性T细胞Foxp3表达并增强其抑制功能
17
作者 赵曙光 陈子英 +2 位作者 于丁 唐闽 张文立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39-342,共4页
目的分析组蛋白去乙酰化酶6抑制剂(HDAC6i)tubacin在体外对调节性T细胞(Treg)的叉状头转录因子3(Foxp3)表达的影响,并鉴定经tubacin处理后的Treg的免疫生物学特性。方法用磁珠双阳性分选的方法从C57BL/6J小鼠脾脏细胞中获得CD4+CD25+T... 目的分析组蛋白去乙酰化酶6抑制剂(HDAC6i)tubacin在体外对调节性T细胞(Treg)的叉状头转录因子3(Foxp3)表达的影响,并鉴定经tubacin处理后的Treg的免疫生物学特性。方法用磁珠双阳性分选的方法从C57BL/6J小鼠脾脏细胞中获得CD4+CD25+T细胞和CD4+CD25-T细胞,应用tubacin对天然型Treg(n Treg)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分化的诱导型Treg(i Treg)进行诱导培育,鉴定各群细胞Foxp3的表达状况,并通过混合淋巴细胞培养(MLC)实验分析各群细胞的免疫抑制活性及相关机制。结果小鼠n Treg及i Treg经tubacin孵化后Foxp3表达均明显增强,通过MLC实验证实,n Treg及i Treg经tubacin培养诱导后可获得更强的免疫抑制活性,能显著抑制同基因CD4+CD25-T细胞的活化。结论组蛋白去乙酰化酶6抑制剂tubacin可上调CD4+CD25+Treg的Foxp3表达,并增强其细胞免疫抑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 调节性T细胞 叉状头转录因子3(Foxp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miRNA-146a和IRF-3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8
作者 朱亮华 庄丽丽 金蕊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20期1541-1546,共6页
目的:探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外周血中干扰素调节因子3(IRF-3)及miRNA-146a的表达水平及miRNA-146a对IRF-3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内实验通过选取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45例和健康对照者34例,运用Real-timePCR法检测外周血IRF-3和... 目的:探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外周血中干扰素调节因子3(IRF-3)及miRNA-146a的表达水平及miRNA-146a对IRF-3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内实验通过选取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45例和健康对照者34例,运用Real-timePCR法检测外周血IRF-3和miRNA-146a的表达水平。体外实验通过转染miRNA-146a模拟物及其抑制剂检测miRNA-146a对IRF-3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外周血IRF-3基因表达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340,P<0.001),而且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外周血miRNA-146a表达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t=34.659,P<0.001)。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外周血IRF-3和miRNA-146a两者存在负相关性(r=-0.960,P<0.05)。在HeLa细胞中,转染miRNA-146a模拟物明显降低IRF-3 mRNA(t=8.270,P<0.001)及蛋白(t=46.170,P<0.001)表达,而miRNA-146a抑制剂明显上调IRF-3 mRNA(t=8.582,P<0.001)及蛋白(t=25.891,P<0.001)表达。结论:miRNA-146a可能参与EB病毒下调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IRF-3基因的表达,而且参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干扰素调节因子3 miRNA-146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素调控因子3:细胞抗病毒反应的核心转录因子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星 石贺欣 王琛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817-825,共9页
固有免疫系统是宿主抵御病毒入侵的第一道防线.Ⅰ型干扰素是关键的抗病毒细胞因子,它在细胞建立抗病毒状态的过程中发挥了核心的作用.Ⅰ型干扰素的诱导表达是固有免疫的重要调节与效应机制.已有的研究表明:多种转录因子(NF-kappa B、ATF... 固有免疫系统是宿主抵御病毒入侵的第一道防线.Ⅰ型干扰素是关键的抗病毒细胞因子,它在细胞建立抗病毒状态的过程中发挥了核心的作用.Ⅰ型干扰素的诱导表达是固有免疫的重要调节与效应机制.已有的研究表明:多种转录因子(NF-kappa B、ATF-2/c-Jun、IRF3、IRF7)通过在Ⅰ型干扰素的转录调控区形成稳定的转录增强复合物(enhanceosome),迅速并大量地诱导Ⅰ型干扰素表达.体内与体外的生物学分析已确立,干扰素调控因子3(IRF3)是介导细胞表达Ⅰ型干扰素最关键的转录因子,其转录活力与生物学功能直接影响细胞的抗病毒的能力.近年来,IRF3相关的细胞信号转导与调控机制等研究取得重大进展.围绕IRF3的结构、功能以及分子调控机制等方面,概述相关的研究进展,并做前沿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调控因子3 转录活性调控 蛋白质翻译后修饰 细胞信号转导 抗病毒分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素调节因子3基因敲除对伪狂犬病病毒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爽 樊爽爽 +7 位作者 常雯茹 丁光绪 郭瑞珍 段利芳 杜永坤 褚贝贝 杨国宇 王江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253-1262,共10页
试验旨在研究敲除干扰素调节因子3 (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3,IRF3)对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复制的影响。使用慢病毒介导的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建立了IRF3基因敲除PK15细胞系。通过构建重组质粒pIRF3-sgRNA,... 试验旨在研究敲除干扰素调节因子3 (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3,IRF3)对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复制的影响。使用慢病毒介导的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建立了IRF3基因敲除PK15细胞系。通过构建重组质粒pIRF3-sgRNA,转染至HEK293T/17细胞,收获慢病毒并感染PK15细胞,经嘌呤霉素筛选获得多克隆细胞系,T7酶切鉴定后通过有限稀释法获得PK15-IRF3^(-/-)单克隆稳定细胞系。为验证敲除IRF3基因稳定细胞系是否构建成功,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PRV相关基因及蛋白的表达,应用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术观察病毒复制情况并进行病毒滴度检测。结果显示,PK15-IRF3^(-/-)细胞系感染PRV-GFP后PK15-IRF3^(-/-)细胞荧光强度明显强于PK15细胞。感染PRV野毒(PRV-QXX)后PK15-IRF3^(-/-)病毒滴度明显强于PK15细胞,PRV的gE蛋白水平明显高于PK15细胞。在mRNA水平检测两种细胞中PRV TK基因的变化也得到相同的结果。进一步研究表明,在感染PRV-QXX后,PK15细胞中IFN-βmRNA会随着时间增加显著增高(P<0.05),但PK15-IRF3^(-/-)细胞中IFN-βmRNA则无明显变化。上述结果表明,敲除IRF3基因后显著促进PRV的增殖,IRF3在病毒的复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伪狂犬病的防控提供了新的方法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调节因子3 (irf3) 伪狂犬病病毒(PRV) CRISPR/Cas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