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细胞凋亡、焦亡与坏死性凋亡在结直肠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喻士平 张楠 +4 位作者 孙唯义 郅强 沙俊生 陈舒 高楠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33-642,共10页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一种在结肠或直肠内形成的恶性肿瘤,通常是由正常细胞在体内发生不受控制的生长和分裂所引起的。细胞凋亡(Cell apoptosis)、焦亡(Pyroptosis)和坏死性凋亡(Necroptosis)是结直肠癌中关键的细胞死亡...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一种在结肠或直肠内形成的恶性肿瘤,通常是由正常细胞在体内发生不受控制的生长和分裂所引起的。细胞凋亡(Cell apoptosis)、焦亡(Pyroptosis)和坏死性凋亡(Necroptosis)是结直肠癌中关键的细胞死亡途径。综合治疗策略包括细胞死亡诱导剂与化疗、免疫治疗以及靶向治疗的协同作用。中药作为辅助治疗手段在调节细胞死亡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中西医联合治疗在癌前病变、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以及降低耐药性方面展现出显著效果。尽管细胞死亡机制的研究尚不充分,但强调中医药的独特特色,明确中药抗肿瘤机制,实现中西医结合治疗结直肠癌的现代科学国际化成为未来的研究方向。本文将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全面综述细胞凋亡、焦亡和坏死性凋亡的分子机制,以及在结直肠癌治疗中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中西医结合 细胞凋亡 焦亡 坏死性凋亡 相互作用 临床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征祥的中西文化观
2
作者 陈志雄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3-125,共13页
陆征祥的中西文化观,是其精神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环境与新式教育的熏染、许景澄的引导、跨文化婚姻与长期旅居欧洲,都是影响其中西文化观形成的重要因素。隐修比利时期间,他致力于探寻中国文化与希腊—拉丁文明的最佳契合点,冀图... 陆征祥的中西文化观,是其精神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环境与新式教育的熏染、许景澄的引导、跨文化婚姻与长期旅居欧洲,都是影响其中西文化观形成的重要因素。隐修比利时期间,他致力于探寻中国文化与希腊—拉丁文明的最佳契合点,冀图在保存和光大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向其注入新的精神内涵。他既强调外来文化必须适应华夏土壤,又以孝道为切入点阐发儒家伦理,为中国文化争取平等地位,力图实现两个世界与两种文化的相互理解与交融。同时,他呼吁全人类通过“人文携手”,修筑一座融合东西方文化的精神桥梁,恢复“天下一家”的观念,共同缔造世界和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征祥 中国传统文化 希腊—拉丁文明 中西文化会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本体推理和语义网检索的中西药相互作用知识发现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杨乐乐 龙海 +2 位作者 姚克宇 刘丽红 朱彦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17,共5页
中西药物联用是国内医疗界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目前,中西药相互作用信息化研究基本处于数据库构建探索阶段,相关研究成果较少;中西药相互作用类别及途径信息不完整,相关数据来源单一,检索结果缺乏证据评价;存在信息分散、... 中西药物联用是国内医疗界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目前,中西药相互作用信息化研究基本处于数据库构建探索阶段,相关研究成果较少;中西药相互作用类别及途径信息不完整,相关数据来源单一,检索结果缺乏证据评价;存在信息分散、缺乏统一语义参照等问题,难以满足本领域理论研究与临床合理用药的需要。在大语言模型的技术背景下,探讨基于本体推理和语义网检索的中西药相互作用知识发现方法。首先,解析中西药相互作用领域概念及关系,构建中西药相互作用本体;其次,在中西药联合使用时,根据设定的中西药相互作用规则发现隐含的中西药相互作用信息知识,利用语义检索获得的中西药相互作用结果,制定评价指标,通过对中西药相互作用结果的证据等级推荐,对中西药联用场景进行风险预警提示;最后,构建中西药相互作用知识图谱并开发应用示范系统。同时,积极探索借助大语言模型的多任务处理功能,辅助信息抽取、结构化和知识表示,知识发现结果智能输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药物相互作用 本体推理 语义网检索 知识发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磷钾肥配施对大白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5
4
作者 黄立华 刘颖 周米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51-56,共6页
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回归设计(311B方案),对氮磷钾配施与绿星80大白菜的产量、Vc含量、硝酸盐含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建立了回归模型.结果表明,绿星80大白菜的氮磷钾最佳施肥量为纯N 245~265 kg/hm2,P2O5 158~188 kg/hm2,K2O 150~165... 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回归设计(311B方案),对氮磷钾配施与绿星80大白菜的产量、Vc含量、硝酸盐含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建立了回归模型.结果表明,绿星80大白菜的氮磷钾最佳施肥量为纯N 245~265 kg/hm2,P2O5 158~188 kg/hm2,K2O 150~165 kg/hm2;N,P2O5和K2O的质量配比为1∶0.68∶0.62;此时用回归模型预测的大白菜产量为119 620 kg/hm2,Vc含量为272.14 mg/kg,硝酸盐含量为1 051.67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白菜 配方施肥 数学心归模型 硝酸盐 交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道路蕴含的“马中西”三大资源及其交互贯通 被引量:4
5
作者 陈学明 陈祥勤 姜国敏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7-30,共14页
中国道路的开辟是建立在吸收各种思想资源基础上的,中国道路蕴含着马克思主义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三大思想资源。中国道路对西方文化的吸收主要体现在:现代化定向与现代国家建构、利益原则与市场经济、个人权利与社会建制。中... 中国道路的开辟是建立在吸收各种思想资源基础上的,中国道路蕴含着马克思主义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三大思想资源。中国道路对西方文化的吸收主要体现在:现代化定向与现代国家建构、利益原则与市场经济、个人权利与社会建制。中国道路的马克思主义导引是通过以下途径实现的:社会主义的理念取向、人民性的根本立场、中国共产党的核心领导。中国道路所包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因素主要有:精神追求与理想信念、兼收并蓄与推陈出新、渐进态度与中道精神。这三大思想资源在中国道路的前进方向与具体途径上得以交互贯通。而马克思主义思想资源在这三大思想资源的交互贯通中始终处于核心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道路 马克思主义 中国传统 西方文化 交互贯通 思想资源 核心地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药配伍禁忌探析 被引量:11
6
作者 林桂凤 刘银燕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7年第6期1264-1266,共3页
中西药联用在临床日趋普遍,如若配伍不当,则易发生一系列变化,从而引起疗效降低,增加毒副作用或发生药物不良反应。从药物配伍时发生的变化,谈谈对药动学,药效学的影响,目的在于提醒临床,注意中西药配伍的变化,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 中西药配伍 相互作用 配伍禁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中国古代数学衰落的原因及启示 被引量:10
7
作者 郭华光 张晓磊 《数学教育学报》 2001年第2期95-98,共4页
中国古代数学曾一度辉煌,但在明朝之后,却走向了衰落,通过对比中西数学的不同特点和分析中国古代社会文化的特征,找出中国古代数学衰落的真正原因在于:中国古代传统的数学本身存在缺陷,中国的文字不利于数学的发展以及中国古代的... 中国古代数学曾一度辉煌,但在明朝之后,却走向了衰落,通过对比中西数学的不同特点和分析中国古代社会文化的特征,找出中国古代数学衰落的真正原因在于:中国古代传统的数学本身存在缺陷,中国的文字不利于数学的发展以及中国古代的社会风气等,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古代数学 西方数学 数学史 传统数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学文化的最基本理论问题是不同民族文化所具有的数学文化差异吗——对王宪昌先生“商榷”一文的商榷 被引量:9
8
作者 黄秦安 《数学教育学报》 2003年第1期41-44,共4页
对数学文化的不同理解本质上就在于不同的数学文化观.给中国数学教育以数学文化定位时,必须对中国数学教育的社会文化背景有一个清楚的定位,而不能将当代中国文化与中国古代文化、传统文化不加区别、混为一谈,不能把西方数学教育的内容... 对数学文化的不同理解本质上就在于不同的数学文化观.给中国数学教育以数学文化定位时,必须对中国数学教育的社会文化背景有一个清楚的定位,而不能将当代中国文化与中国古代文化、传统文化不加区别、混为一谈,不能把西方数学教育的内容、方法与中国传统文化下的数学文化观强行捆绑在一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文化 民族文化 文化差异 中国 数学教育 科学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熙帝之治术与“西学中源”说新论——《御制三角形推算法论》的成书及其背景 被引量:15
9
作者 韩琦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9,共9页
明末清初西学传入中国,为达到引进之目的,出现了比较中西学术的各种说法。《御制三角形推算法论》这篇由康熙帝亲自撰写的历算短文,首次明确表达了"西学中源"的观念。本文依据中西文献,特别是宫廷学者之文集,对该文写作背景... 明末清初西学传入中国,为达到引进之目的,出现了比较中西学术的各种说法。《御制三角形推算法论》这篇由康熙帝亲自撰写的历算短文,首次明确表达了"西学中源"的观念。本文依据中西文献,特别是宫廷学者之文集,对该文写作背景、动机以及反响作深入之探讨,确定该文完成于1703年。并指出正是由于康熙的宣讲,使"西学中源"说从庙堂之说成为文人的谈资,以梅文鼎为代表的诸多文人的迎合响应以及转述,使此说成为影响清初学界的重要论说,对康熙时代乃至后来的历算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学中源 数学 康熙 梅文鼎 《御制三角形推算法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越非对称:中西哲学互动的历史走向 被引量:5
10
作者 杨国荣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9-44,173,共7页
中西哲学之间的互动经历了一个历史变迁的过程。明清之际,以传教士的东来为中介,中西文化和哲学开始相遇和接触。这一时期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之间存在某种不平衡或不对称的关系:当传教士把中国的典籍以及其中包含的文化、思想观念介绍... 中西哲学之间的互动经历了一个历史变迁的过程。明清之际,以传教士的东来为中介,中西文化和哲学开始相遇和接触。这一时期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之间存在某种不平衡或不对称的关系:当传教士把中国的典籍以及其中包含的文化、思想观念介绍和引入欧洲之时,欧洲主流的思想界及其代表性人物给予其以相当的关注,然而,中国的哲学家除了对西方的科学和器技表现出兴趣外,却没有给予西方主流的文化和思想以实质性的关注。步入近代以后,情况发生了变化:与明清之际不同的另一种不平衡或不对称开始出现。自19世纪后期以来,中国思想家热忱地了解西方思想,并将其作为普遍的思想资源加以运用,而西方主流的思想家和哲学家却不再把中国哲学作为真正的哲学来看待:他们既未能深切地理解中国哲学,更未能以之为建构自身体系的思想资源。中国哲学真正进入世界,以揭示中国哲学所具有的普遍性意义为前提,这既包括彰显中国哲学在解决哲学问题方面所具有的独特思想价值,也包括通过建构现代形态的中国哲学以从理论建构的层面展示中国哲学的创造性和理论意义。唯有基于彼此承认,各美其美,中西哲学之间的关系才能超越两度出现的不对称,真正走向合理的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哲学 非对称 合理互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什么翻译《几何原本》——《几何原本》(前六卷)翻译过程中的中西比较 被引量:2
11
作者 宋芝业 王雪源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5期131-134,160,共5页
有关《几何原本》翻译的研究已有不少。但是对于翻译原因揭示不够;对于与之相关的翻译过程认识上有分歧;对于翻译时间观点上不一致;对于翻译过程所包含的,中西数学知识和思想的认识与比较,和《几何原本》的翻译与几百年来中西数学和文... 有关《几何原本》翻译的研究已有不少。但是对于翻译原因揭示不够;对于与之相关的翻译过程认识上有分歧;对于翻译时间观点上不一致;对于翻译过程所包含的,中西数学知识和思想的认识与比较,和《几何原本》的翻译与几百年来中西数学和文化会通的关系,研究不充分。这些恰恰是本文的主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几何原本》 翻译原因 翻译时间 翻译过程 中西数学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数学图说》勾股和较问题探微 被引量:2
12
作者 高峰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35-151,共17页
《中西数学图说》是晚明进士李笃培在西方数学传入中国的背景下,撰写的一部会通中西的数学著作。该书对勾股和较问题的研究,在晚明时期别具特色,颇有创获。通过对该书勾股和较问题的分析,本文指出,虽然《勾股义》与《同文算指》是《中... 《中西数学图说》是晚明进士李笃培在西方数学传入中国的背景下,撰写的一部会通中西的数学著作。该书对勾股和较问题的研究,在晚明时期别具特色,颇有创获。通过对该书勾股和较问题的分析,本文指出,虽然《勾股义》与《同文算指》是《中西数学图说》勾股和较知识的直接来源,但该书并没有采用前两者仿照《几何原本》给出的证明形式,而是利用传统算书中的出入相补原理给予证明。与赵爽的“勾股圆方图注”文字相契合的勾股和较图形,是《中西数学图说》证明勾股和较问题的依据。在原有勾股和较问题的基础上,该书对所有勾股和较情形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并对其中需要论证的情况一一绘图证明,与清代中前期中算家在勾股和较领域所做的工作有很多重合和相似的地方。对勾股和较问题的几何证明和系统总结,体现了《中西数学图说》在西方数学的影响下,整理传统算学内容的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勾股和较 中西数学图说 李笃培 中西数学会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清时期执权居士创制“心理(学)”一词的考察 被引量:6
13
作者 阎书昌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920-928,共9页
据史料表明,中国人执权居士于1872年在《申报》上首创了学科名称"心理(学)"一词,这要早于日本学者西周1875年公开使用"心理学"一词。本文判定晚清的持平叟、执权居士、持平子、持平居士、公道老人均系同一人,即朱... 据史料表明,中国人执权居士于1872年在《申报》上首创了学科名称"心理(学)"一词,这要早于日本学者西周1875年公开使用"心理学"一词。本文判定晚清的持平叟、执权居士、持平子、持平居士、公道老人均系同一人,即朱逢甲。朱逢甲饱读经书,国学底蕴深厚,并在襄助传教士办报纸过程中接触到了西学,具有了现代学科意识。1871年,他在讨论中国传统相术时,曾在心理学意义上使用过"心之理与事"一词,为其创制"心理(学)"一词奠定了基础。中学与西学的交融与碰撞是朱逢甲创制"心理学"这一学科名称的时代与文化背景。尽管"心理(学)"一词首先由中国知识分子创制,但因西学在中国晚清时期发展的延缓和曲折,故没有像日本学者西周使用"心理学"一词之后在日本学界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学” 执权居士 朱逢甲 中西文化互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衢通理 大道之行——以数理逻辑思维观照“马中西”融通问题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克恭 马如云 孙小春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9,共5页
因站位偏好不同,人们观察世界的角度和视野就有了差异,故而也就有了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不同的世界图景。由此理并借助于数理逻辑,可以合理地审视"马中西"三种思维方式,从而达到"天衢通理"的理论视界,这也符合新时代... 因站位偏好不同,人们观察世界的角度和视野就有了差异,故而也就有了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不同的世界图景。由此理并借助于数理逻辑,可以合理地审视"马中西"三种思维方式,从而达到"天衢通理"的理论视界,这也符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思想体系重大命题的要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中西” 数理逻辑 融通 思维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清3种《算学报》与数学专业期刊诞生的意义
15
作者 亢小玉 宋轶文 姚远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6-151,共6页
伴随着中国近现代数学的起步,我国最早的专业数学期刊也随之诞生,通过对3种最早的同名数学期刊——《算学报》的背景及内容进行分析,认为:这3种《算学报》的内容较为浅显,并不能代表当时的数学学术水平,但是,其"中西交融"的... 伴随着中国近现代数学的起步,我国最早的专业数学期刊也随之诞生,通过对3种最早的同名数学期刊——《算学报》的背景及内容进行分析,认为:这3种《算学报》的内容较为浅显,并不能代表当时的数学学术水平,但是,其"中西交融"的办刊理念始终贯穿其中,期刊作为一种新兴传播媒体的出现,对近现代数学教育及普及有着开拓性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算学报》 中西交融 科技期刊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流与互动:中西雕塑的现代进程
16
作者 黄宗贤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6-9,18,共5页
中西的雕塑艺术,都是在对自己的艺术传统充满变革与超越的激情中开始现代进程的。在这种进程中,中西雕塑出现了对流与互动现象,在逆向对流的错位审视中,消解法则与建构模式、突破与整合成为二十世纪中西雕塑的主旋律。
关键词 中西 雕塑 对流 互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中西文化互动及其终结
17
作者 李小光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8-12,41,共6页
在清代 ,中国文化出现了一次明显的转向 ,一方面是中国文化研究者力求改变宋明以来崇尚空谈的学术风气 ,重建社会与思想秩序。另一方面 ,则是中西文明之间所发生的大规模的相遇和互动 ,这种互动最后以失败而告终。本文旨在证明 :异质文... 在清代 ,中国文化出现了一次明显的转向 ,一方面是中国文化研究者力求改变宋明以来崇尚空谈的学术风气 ,重建社会与思想秩序。另一方面 ,则是中西文明之间所发生的大规模的相遇和互动 ,这种互动最后以失败而告终。本文旨在证明 :异质文化间的有益互动只能建立在彼此深入理解、以平等身份参与的基础之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 西方文化 清代 互动 基督教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概率图的中医动态交互问诊与智能辨证的数学模型的探索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芬 刘铜华 +2 位作者 丁雷 何华亮 陈路佳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370-3376,共7页
本文提出了一个基于概率图的数学模型和迭代推理的算法,探索建立以经典中医辨证体系和方证对应理论为基础的自动交互式问答问诊数学模型。用于中医在线交互问诊和自动辨证分析,以提高远程中医临床问诊有效性,提供中医人工智能辅助辨证... 本文提出了一个基于概率图的数学模型和迭代推理的算法,探索建立以经典中医辨证体系和方证对应理论为基础的自动交互式问答问诊数学模型。用于中医在线交互问诊和自动辨证分析,以提高远程中医临床问诊有效性,提供中医人工智能辅助辨证。该模型运用迭代推理算法可以实现通过简短的交互问答,自动推理出更优化的辨证分析结果,能够表达临床医师的辨证经验,并体现其对中医古籍知识的积累与运用能力,有利于中医师个人经验的传承和发扬。模型具备可扩展性和可配置性,能够不断积累辨证经验和中医药知识。为中医临床诊疗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实践助力,有利于加快中医药的传承与推广,有利于扩大中医药诊疗服务的群众基础和市场供给,具有深远的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率图 中医动态交互问诊 智能辨证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中西药联用交互作用分析方法的思考 被引量:3
19
作者 姜众会 孟闫燕 +1 位作者 杨巧宁 高铸烨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12期3179-3181,共3页
冠心病是目前全球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类常见疾病,中西医结合是我国医疗体系中的特色,中药、西药联合运用在临床实践中应用非常普遍,但对于中西药联用的交互作用机制尚不十分明确,深入研究冠心病中药、西药交... 冠心病是目前全球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类常见疾病,中西医结合是我国医疗体系中的特色,中药、西药联合运用在临床实践中应用非常普遍,但对于中西药联用的交互作用机制尚不十分明确,深入研究冠心病中药、西药交互作用分析方法,明确冠心病中西药联用的交互作用,有助于形成中西医结合干预临床疗效评价的新方法,从而能够更好地指导临床规范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中西药 联用 交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何为哲学与如何做哲学 被引量:4
20
作者 杨国荣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7-43,共7页
哲学之为哲学的普遍品格,与哲学的理论内涵具有一致性,后者决定了研究中国哲学不能仅仅限定在历史材料的梳理这一层面,在从事哲学史研究之时,需要从以往经典中揭示其普遍的意义。这一进路的前提,是肯定“史”和“思”之间的沟通或哲学... 哲学之为哲学的普遍品格,与哲学的理论内涵具有一致性,后者决定了研究中国哲学不能仅仅限定在历史材料的梳理这一层面,在从事哲学史研究之时,需要从以往经典中揭示其普遍的意义。这一进路的前提,是肯定“史”和“思”之间的沟通或哲学的历史和哲学的理论的统一。与史思互动相关的,是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的关系。历史地看,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都曾各自独立地发展,随着中国步入近代,中西之学的相遇、相撞、相融逐渐成为一种需要正视的历史现象。作为人类文明的产物,西方哲学包含丰富的思想资源。就中西之学的关系而言,对西方哲学态度需要有宽宏的气度,后者意味着承认中西之学及其传统固然各有自身特点,但都是哲学研究和思考不可或缺的思想资源。从学理的层面看,这意味着在世界哲学的这种视野之下来看待中国哲学并从事哲学的思考。如果说,以世界哲学为内涵的开放视野构成了中国哲学在今天延续生成过程的前提,那么,注重多元的哲学智慧则为这一过程提供了内在的理论依托。就更为实质的方面而言,除了史思互动、中西交融,以及与之相关的世界哲学视域之外,“如何做哲学”或哲学的研究进路,还可以从基于科学的反思、生活实践、形上与形下的互动等层面加以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思互动 中西交融 多元进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