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4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allenges for beyond 5G:ultra-densification of radio access network 被引量:3
1
作者 Fumiyuki Adachi Ryo Takahashi Hidenori Matsuo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11,共11页
Ultra-densification of radio access network(RAN)is a key to efficiently support the exponentially growing mobile data traffic in 5 G era.Furthermore,extremely high frequency band like mm Wave band was utilized to solv... Ultra-densification of radio access network(RAN)is a key to efficiently support the exponentially growing mobile data traffic in 5 G era.Furthermore,extremely high frequency band like mm Wave band was utilized to solve the bandwidth shortage problem.However,untra-dense reusing the same radio resource produced severe interference.And the mm Wave link was very harsh due to frequent blockage by obstacles.Therefore a new RAN architecture needed to be introduced to realize ultra-reliable communications in such a severe radio propagation environment.An architecture of distributed MIMO based RAN was presented.Then,enhanced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e IC)was described.Finally,the effectiveness of distributed MIMO based RAN with e IC by computer simulation was show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G advanced systems distributed MIMO radio access network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 cooperative signal transmiss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灵活性资源传输精细化建模的配电网优化运行 被引量:2
2
作者 刘帅 李华强 +2 位作者 武姝凝 游祥 陆杨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024-2034,I0068-I0070,共14页
清洁能源大规模并网使配电网产生大量灵活性需求,随之带来的灵活性资源传输阻塞问题亟待解决。针对此问题,该文通过探究配电网的灵活性资源传输原理,构建计及配电网潮流的网络传输灵活性资源模型,并基于此提出一种考虑灵活性资源传输约... 清洁能源大规模并网使配电网产生大量灵活性需求,随之带来的灵活性资源传输阻塞问题亟待解决。针对此问题,该文通过探究配电网的灵活性资源传输原理,构建计及配电网潮流的网络传输灵活性资源模型,并基于此提出一种考虑灵活性资源传输约束的配电网日前优化运行方法。首先,综合考虑节点灵活性与网络灵活性构建配电网灵活性分析框架;然后分别构建配电网各节点的灵活性需求与资源模型;随后,结合虚拟潮流精细化构建网络传输灵活性资源模型,以描述灵活性资源传输与配电网潮流的耦合关系,体现节点电压与线路传输容量在灵活性资源传输过程中的限制作用,从而量化配电网实际运行中对灵活性资源的传输能力;最后,提出一种考虑灵活性资源传输约束的配电网日前优化运行方法。算例表明,该文所提的灵活性分析方法符合配电网的运行特点,能够有效减少实际运行中灵活性资源传输阻塞问题带来的影响,并降低配电网的运行成本,提升清洁能源的消纳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 灵活性 网络传输灵活性资源 虚拟潮流 优化运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回归积分滑动平均模型的无线传感网络通信传输信号延迟消除方法
3
作者 崔蕾 王同 《传感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43-549,共7页
为了解决受环境影响无线传感网络通信传输信号的延迟问题,提出了一种传输信号延迟消除的方法。将自回归积分滑动平均模型(ARIMA)和小波神经网络(WNN)相结合,进行通信传输信号延迟的组合预测。根据延迟预测结果设计传输信号延迟消除流程... 为了解决受环境影响无线传感网络通信传输信号的延迟问题,提出了一种传输信号延迟消除的方法。将自回归积分滑动平均模型(ARIMA)和小波神经网络(WNN)相结合,进行通信传输信号延迟的组合预测。根据延迟预测结果设计传输信号延迟消除流程的步骤和约束条件,并以此构建无线传感网络通信传输的优化目标函数,引入免疫克隆蛙跳算法对目标函数进行求解,获取最优的传输方案。仿真分析表明,所提方法的延迟预测误差和端到端延迟误差低于0.01 s,能量消耗最大值为6.4 W,平均丢包率最大值为0.286%。上述结果证明了所提方法可以有效准确预测和消除无线传感网络通信传输信号延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传感网络 传输信号 延迟消除 自回归积分滑动平均模型 小波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园区综合能源系统接入的花瓣式配电网故障自愈策略
4
作者 陈晓龙 孙中青 +3 位作者 李永丽 黄奕俊 蔡燕春 张少凡 《电力自动化设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1-70,共10页
为消除花瓣式配电网的故障阻塞,实现花瓣式配电网与园区综合能源系统(PIES)协同优化运行,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层优化模型的故障自愈策略。分析了花瓣式配电网发生故障阻塞的原因及其与PIES功率交互的过程。设计了基于“重构-激励”双层优... 为消除花瓣式配电网的故障阻塞,实现花瓣式配电网与园区综合能源系统(PIES)协同优化运行,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层优化模型的故障自愈策略。分析了花瓣式配电网发生故障阻塞的原因及其与PIES功率交互的过程。设计了基于“重构-激励”双层优化模型的动态故障自愈策略流程。其中,考虑负载均衡度、网络损耗及开关操作简便性,建立了基于网络重构的上层优化模型;考虑配电系统运营商与PIES聚合商的利益均衡,引入主从博弈思想,通过激励电价实现双方博弈互动,建立了基于激励型需求响应的下层优化模型。使用MATLAB软件搭建算例模型进行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策略有效消除了故障阻塞,实现了花瓣式配电网故障后快速自愈及优化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瓣式配电网 园区综合能源系统 故障自愈 故障阻塞 激励型需求响应 主从博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压配电网多台区柔性互联技术应用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7
5
作者 王皓靖 郭佩乾 +2 位作者 时珊珊 方陈 袁志昌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23,共11页
基于电力电子设备(PED)的柔性互联装置(FID)能够整合有功功率或无功功率的独立控制、无功功率动态补偿和故障隔离等功能,是实现多台区间潮流柔性互济、负载率均衡和新能源友好并网的有效手段。尽管FID应用潜力巨大,现阶段在其应用于不... 基于电力电子设备(PED)的柔性互联装置(FID)能够整合有功功率或无功功率的独立控制、无功功率动态补偿和故障隔离等功能,是实现多台区间潮流柔性互济、负载率均衡和新能源友好并网的有效手段。尽管FID应用潜力巨大,现阶段在其应用于不同场景的组网特性、运行特性、需求特性、典型功能模式等方面缺乏系统性总结与分析。首先,文中对国内外典型柔性互联工程的系统架构、电气参数与运行特点进行了梳理。然后,计及配电网多端柔性互联系统和含有重要交流负荷/新型直流负荷的交直流互联系统特点,归纳了相应的典型应用场景、互联网架形态、典型功能模式、组网方案和运行特性与技术需求。最后,结合中压配电网多台区柔性互联技术应用现状与问题,对系统设计与应用方案、关键设备研发以及系统运行与控制保护多个方面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全面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 台区 电力电子设备 柔性互联 新能源并网 示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混合博弈配电网与氢能系统的多综合能源服务商优化调度 被引量:3
6
作者 郑杰凯 何山 +4 位作者 韩璐 胡兵 袁嘉旺 樊小朝 徐立军 《电力自动化设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7-75,共9页
针对多个综合能源服务商(IESP)协同运行中的能源交易问题,在考虑系统内风光不确定性问题的前提下,通过配电网运营商(DSO)制定电价,并协调IESP联盟的购、售电计划以及IESP成员之间的能源交互计划。以典型风光场景的历史出力数据为基础,... 针对多个综合能源服务商(IESP)协同运行中的能源交易问题,在考虑系统内风光不确定性问题的前提下,通过配电网运营商(DSO)制定电价,并协调IESP联盟的购、售电计划以及IESP成员之间的能源交互计划。以典型风光场景的历史出力数据为基础,以综合范数为约束条件,提出基于数据驱动的IESP联盟分布鲁棒优化调度模型。构建以DSO为上层领导者、IESP联盟为下层跟随者的主从博弈模型以及以下层IESP联盟为主的合作博弈模型;在下层IESP联盟中建立氢能系统模型,并考虑需求响应与碳交易机制;基于纳什谈判理论将合作博弈模型分解为联盟成本最小化问题与支付效益最大化问题。结合二分法、列与约束生成算法、交替方向乘子法对模型进行求解。算例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的主从博弈模型,所提混合博弈模型能够实现IESP联盟的联合运行成本最小化,所建氢能系统能有效地减少碳排放,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IESP联盟基于各成员的贡献大小实现了合作收益的公平分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能源服务商 需求响应 混合博弈 分布鲁棒优化 氢能系统 配电网 优化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智算融合的新型网络架构及关键技术 被引量:1
7
作者 张维庭 孙童 +1 位作者 权伟 张宏科 《无线电通信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9-223,共5页
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正深刻改变着网络基础设施的技术需求和服务模式。针对传统网络架构在支撑新兴人工智能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围绕新型互联网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研究与探索。阐述了智算融合网络,该网络以算网融合为典型特征,通过引入横... 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正深刻改变着网络基础设施的技术需求和服务模式。针对传统网络架构在支撑新兴人工智能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围绕新型互联网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研究与探索。阐述了智算融合网络,该网络以算网融合为典型特征,通过引入横向划域、纵向分层的思想,建立从应用需求到资源调度的端到端映射体系,实现多网深度融合及智能协同计算。进一步介绍了算网资源动态适配、智能组网与路由优化、跨域可靠传输调度等关键技术,克服算网多维资源管控、传算一体时延保障等难题,为推动新型互联网架构智能化演进提供了新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互联网 智算融合网络 资源适配 智能组网 可靠传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系统状态与故障应对能力的关键线路综合辨识 被引量:1
8
作者 邓婧 曾庆彬 李钦豪 《广东电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1-50,共10页
现有研究普遍从电力系统拓扑结构与物理运行方面对关键线路进行辨识,而对故障影响下系统的主动抵御能力考虑欠缺。为此,提出融合系统状态及故障应对能力的输电网关键线路辨识方法,旨在兼顾多影响因素综合评估输电线路的重要程度。首先,... 现有研究普遍从电力系统拓扑结构与物理运行方面对关键线路进行辨识,而对故障影响下系统的主动抵御能力考虑欠缺。为此,提出融合系统状态及故障应对能力的输电网关键线路辨识方法,旨在兼顾多影响因素综合评估输电线路的重要程度。首先,兼顾阻断控制手段的经济性与快速性,基于时空层面提出线路故障后系统的min-max应对能力模型及高效求解方法,表征系统对故障冲击后的应对能力;然后,考虑系统拓扑结构状态、潮流分布状态及故障应对能力,提出融合多因素的关键线路综合辨识指标及辨识方法,全面衡量线路故障对系统的影响;最后,采用IEEE 39节点系统对所提方法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逐条开断高风险关键线路可大幅降低系统网络效能,连续开断排序前10的关键线路网络效能可降低至40%以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合理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线路 故障应对能力 拓扑联系度 加权潮流分布熵 输电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式资源聚合可行和频率稳定约束下输配网协同灾前调度
9
作者 杨宏坤 王旭 +3 位作者 蒋传文 江斌开 张锞 柯君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52-61,共10页
随着分布式资源大规模接入电力系统,其优异的调节能力不仅在正常运行条件下得以应用,还可有效预防台风等极端天气带来的风险。文中提出一种分布式资源聚合可行和频率稳定约束下输配网协同灾前调度策略。首先,利用线性潮流方法表征配电... 随着分布式资源大规模接入电力系统,其优异的调节能力不仅在正常运行条件下得以应用,还可有效预防台风等极端天气带来的风险。文中提出一种分布式资源聚合可行和频率稳定约束下输配网协同灾前调度策略。首先,利用线性潮流方法表征配电网支撑节点状态,并结合自适应鲁棒优化方法构建面向灾前调度的分布式资源聚合可行性边界,确保支撑节点功率调节区间的可行性和灵活性。其次,在灾前预防阶段,依托支撑节点的动态调节能力,优化功率分配策略,以减少灾害期间的负荷削减,提高输电网供电稳定性。同时,结合灾前故障场景预测和孤岛形成过程中的动态频率稳定约束,构建优化模型,以便在灾前调整分布式资源功率分配,预留调频备用容量,从而降低孤岛建立过程中的频率波动风险。最后,采用改进的IEEE 30节点输配网仿真验证了所提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前调度 分布式资源 聚合 可行性 输电网 配电网 频率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风天气下含多海上风电场的输配电网分布式韧性恢复调度
10
作者 梁宇涛 林舜江 +2 位作者 俞晓峰 赖信 刘明波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47-458,I0013-I0018,共18页
台风等极端天气灾害给含大量海上风电场(offshore wind farms,OWFs)的输配电网中重要负荷的安全可靠供电带来很大挑战。为了保障灾后重要负荷的快速恢复供电,首先,基于台风天气下强风和雷击造成的故障场景,建立了一个含多OWFs的输配电... 台风等极端天气灾害给含大量海上风电场(offshore wind farms,OWFs)的输配电网中重要负荷的安全可靠供电带来很大挑战。为了保障灾后重要负荷的快速恢复供电,首先,基于台风天气下强风和雷击造成的故障场景,建立了一个含多OWFs的输配电网的韧性恢复调度模型。模型中以最小化总恢复调度成本为目标,全面考虑了输电网、配电网和OWFs中的多种恢复措施,协调优化各种可调度资源,以快速恢复重要负荷的供电,提升台风天气下系统的韧性。然后,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层交替迭代的自适应交替方向乘子法将所建立的含大量离散变量的韧性恢复调度模型分解为输电网、每个配电网和每个OWF多个子优化模型的分布式求解,以高效获得最优韧性恢复调度方案。最后,对接入了2个配电网和2个OWFs的修改IEEE 39节点系统进行算例分析,验证了所提出模型和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配电网 海上风电场 台风天气 韧性恢复调度 分布式求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方法集成的配-微电网分布鲁棒优化调度
11
作者 汪奕宏 刘继春 +2 位作者 邱高 周昊 何佩芯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5-44,共10页
针对配电网与多微电网耦合系统调度中分布式电源出力不确定性以及运行效率低下等问题,提出基于深度学习方法集成的配电网与微电网互联系统分布鲁棒机会约束运行优化调度模型。构建了基于概率输出的支持向量机、贝叶斯神经网络、深度信... 针对配电网与多微电网耦合系统调度中分布式电源出力不确定性以及运行效率低下等问题,提出基于深度学习方法集成的配电网与微电网互联系统分布鲁棒机会约束运行优化调度模型。构建了基于概率输出的支持向量机、贝叶斯神经网络、深度信念网络的微电网可再生能源和负荷不确定性概率集合;建立了D-S(dempster-shafer)证据理论信息集成框架,提出了基于Kappa系数与准确率权重的证据修正方法,进而得到更高精度不确定性概率集合,得出源荷功率的概率分布模糊集。接着,建立配电网与多微电网两阶段滚动调度优化模型,即第一阶段预调度模型和第二阶段实时调控模型,第一阶段以实现配电网与多微电网区域全局运行经济最优为优化目标进行能量预分配;阶段二为实时运行调控阶段,考虑微电网内新能源实时出力的不确定性对分布式电源进行实时调控;两阶段鲁棒经济调度模型采用改进列约束生成方法(column-and-constraint generation,C&CG)和交叉方向乘子(alternating direction multiplier method,ADMM)和结合的内外双环算法分布式求解。仿真结果表明,有效提高了源荷预测不确定性下配-微电网市场安全可靠运行,提高了互联系统的新能源消纳率及经济收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集成 配电网 多微电网 分布式鲁棒 机会约束 调度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源配电网分布式光伏接入可行域的矩阵化解析计算方法
12
作者 方家成 李鹏 +5 位作者 于浩 喻磊 冀浩然 刘胤良 赵金利 雷一勇 《电力自动化设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11,19,共10页
针对现有配电网光伏承载力计算方法难以兼顾计算效率和信息全面性的问题,提出一种有源配电网分布式光伏接入可行域的矩阵化解析计算方法。将分布式光伏承载力建模为高维空间的光伏接入可行域;建立网络拓扑、源荷出力等的矩阵形式表达;... 针对现有配电网光伏承载力计算方法难以兼顾计算效率和信息全面性的问题,提出一种有源配电网分布式光伏接入可行域的矩阵化解析计算方法。将分布式光伏承载力建模为高维空间的光伏接入可行域;建立网络拓扑、源荷出力等的矩阵形式表达;建立矩阵化的约束模型,通过矩阵运算获得光伏接入可行域的解析表达式,实现承载力的快速计算。提出基于基可行解的光伏接入瓶颈环节分析方法,采用双描述法,用基可行解表示光伏接入可行域,结合安全约束索引矩阵,有效识别光伏接入瓶颈并计算安全裕度。通过IEEE123节点系统算例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 分布式光伏承载力 光伏接入可行域 解析计算 基可行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空间差异化需求响应的输电网扩展规划
13
作者 陈璐 刘文霞 +2 位作者 马晓晴 姚齐 刘宗歧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21,31,共10页
针对电网波动性导致输电网规划经济性降低的背景,基于两类需求响应用户自身运行特性和目标,以分时电价的激励形式,建立了考虑空间差异性的双层输电网扩展规划模型。上层以线路规划成本和需求响应成本之和最小为目标,建立了混合整数线性... 针对电网波动性导致输电网规划经济性降低的背景,基于两类需求响应用户自身运行特性和目标,以分时电价的激励形式,建立了考虑空间差异性的双层输电网扩展规划模型。上层以线路规划成本和需求响应成本之和最小为目标,建立了混合整数线性规划(mixed integer linear program,MILP)的输电网扩展规划模型,下层考虑电采暖用户和大工业用户的差异化运行约束,建立了以用电费用最小为目标的需求响应模型。根据库恩-塔克(KKT)条件将下层模型转换为上层模型的约束条件,采用Big-M法对非线性问题线性化。最后,基于IEEE 24节点仿真系统分析验证所提双层规划模型的有效性。最终决策出的电价方案可以体现需求响应资源的空间差异化价值,有效降低电网规划的成本,实现电网和参与需求响应用户的互利共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网规划 需求响应 分时电价 KKT条件 分布式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输配协同的变电站220 kV侧检修决策优化方法
14
作者 李信燃 唐爱红 +3 位作者 张侃君 滕捷 王文浩 杨惠源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89-198,共10页
传统变电站220 kV侧设备检修过渡方法只考虑输电网网架重构方式,忽略了110 kV高压配电网重构对检修过渡期间输电阻塞的疏导作用。因此,文中提出一种考虑输配协同的变电站220 kV侧检修决策优化方法。首先,分析检修方式下输配电网过渡措施... 传统变电站220 kV侧设备检修过渡方法只考虑输电网网架重构方式,忽略了110 kV高压配电网重构对检修过渡期间输电阻塞的疏导作用。因此,文中提出一种考虑输配协同的变电站220 kV侧检修决策优化方法。首先,分析检修方式下输配电网过渡措施,并根据高压配电网网架拓扑结构提取出以联络矩阵为基本形式的区域高压配电网供电路径计算模型。进一步地,构建基于交流最优潮流的负荷转供模型计算输配电网接口支路运行边界,通过定义满足网络结构条件和运行边界约束的复合最小路以形成高压配电网可行拓扑状态。最后,根据拓扑结构性能指标寻求高压配电网最优运行状态,构建综合风险指标对输配电网检修过渡方案决策优化。通过对某电网局部系统进行变电站220 kV侧检修过渡方案分析,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电站 检修 输电阻塞 协同 输电 配电 配电网 重构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场环境下考虑配网重构和需求响应的输配协同优化调度
15
作者 张玉敏 杨子震 +3 位作者 叶平峰 吉兴全 杨明 李文升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954-2964,I0016-I0020,共16页
针对传统输电网和主动配电网(active distribution network,ADN)独立的调度方式致使“源-网-荷”各环节资源协同潜力挖掘不充分,难以实现输-配系统经济高效运行的问题,提出了市场环境下考虑配电网络重构和需求响应的输配优化调度方法。... 针对传统输电网和主动配电网(active distribution network,ADN)独立的调度方式致使“源-网-荷”各环节资源协同潜力挖掘不充分,难以实现输-配系统经济高效运行的问题,提出了市场环境下考虑配电网络重构和需求响应的输配优化调度方法。首先,剖析电力市场机制下输-配电网间的耦合机理,构建考虑机组组合的输电网市场出清模型,以发挥“源侧”应对电力负荷波动的能力;以节点边际电价为引导信号,提出同时考虑ADN网络重构和需求侧响应的输配协同双层优化模型,旨在挖掘ADN在“网侧”和“荷侧”的双侧协同潜力,从而提高输-配电网中“源-网-荷”各环节资源间的协同能力。其次,针对输-配模型上、下层级的物理特点,采用随机规划L形算法,引入虚拟变量实现输配协同模型的解耦,基于对偶理论,获取反映资源利用情况的对偶乘子集合,进而计算次梯度参数并生成仿射割集,优化输-配耦合变量,加速模型收敛,实现对输-配协同模型的分布式高效求解。最后,以6节点输电网和7节点配电网构成的T6+D7系统和118节点输电网和8个20节点配电网构成的T118+8*D20系统为例,验证所提模型和方法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输配系统的整体经济性提升了8.68%,所提模型和方法具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配协同 电力市场 机组组合 需求响应 网络重构 L形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智能体与改进目标级联法的输配协同优化调度
16
作者 吉兴全 孙辰昊 +3 位作者 张玉敏 杨明 叶平峰 韩学山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5-174,共10页
输配协同优化调度问题呈现多时间尺度耦合、非凸非线性特征,其本质上是非确定性多项式难问题。随着系统可调节资源的增加,控制变量呈指数增长,“维数灾”现象愈加明显,仅基于物理模型的求解策略难以兼顾计算精度与求解效率。为此,提出... 输配协同优化调度问题呈现多时间尺度耦合、非凸非线性特征,其本质上是非确定性多项式难问题。随着系统可调节资源的增加,控制变量呈指数增长,“维数灾”现象愈加明显,仅基于物理模型的求解策略难以兼顾计算精度与求解效率。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多智能体双延迟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IMATD3)和Peaceman-Rachford(PR)目标级联(ATC)法的输配协同多时间尺度优化调度方法。根据PR分裂方法改进ATC法中主-子系统的信息迭代策略,提出基于PR-ATC的输配协同日前调度方法;通过多智能体与输配网络的离线交互提取连续调度策略的时序特征,并基于物理模型并行计算各系统调度问题,形成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离线训练和基于物理模型的在线应用联合调度决策方法。以T6-D7-D7和IEEE 118-D9-D33-D69输配网络为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智能体系统 协同优化调度 输电网 主动配电网 Peaceman-Rachford目标级联法 深度强化学习 并行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场耦合与TMR的绝缘子电压电流一体化传感器
17
作者 宴方方 索春光 +1 位作者 张文斌 朱俊宇 《仪器仪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9-70,共12页
中压配电线路及其稳定电流应用环境下,针对传统电压电流分离测量、一二次融合后绝缘子内部安全性、电压测量增益难以确定和TMR电流测量抗干扰的局限,故提出一种基于电场耦合与TMR磁传感的绝缘子电压电流一体化传感器。一方面提出设计绝... 中压配电线路及其稳定电流应用环境下,针对传统电压电流分离测量、一二次融合后绝缘子内部安全性、电压测量增益难以确定和TMR电流测量抗干扰的局限,故提出一种基于电场耦合与TMR磁传感的绝缘子电压电流一体化传感器。一方面提出设计绝缘子内嵌电压传感单元各结构参数的仿真优化方法,从电场分布均匀性与绝缘强度等方面去仿真验证结构的合理性,得出绝缘子模型尺寸限定条件下的最佳结构参数,从而实现电压传感单元融入绝缘子内部后的感应电场均匀化、传递函数确定化和局部放电的相对最小化,保证绝缘子的安全性并提高电压测量精度;另一方面提出一种置于绝缘子顶端的基于TMR的开口式两级磁环电流传感器,通过仿真分析磁敏感特性来设计得出磁环各尺寸参数,从而提高磁测量处灵敏度、抗干扰能力和磁场均匀度,实现开环下较宽量程电流信号的准确测量。最终设计一体化传感结构与系统来进行多项实验,工频下1~14 kV内显示有效值最大相对误差为1.49%,10 kV输入与干扰并存时相对误差为1.41%;工频下1~120 A内2 A及以上示波器采集下的误差在1.2%以内,20 A输入与干扰并存下相对误差为-1.129%;其测试范围内实验结果表明该电压电流一体化传感器可保证一定的抗干扰能力、精度、稳定性和动态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压电流一体化测量 电场耦合 TMR磁传感 多级磁环 配电网绝缘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机几何的星地融合组网下行成功传输概率分析
18
作者 宋紫旭 孙耀华 +1 位作者 李睿雯 彭木根 《电信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2-83,共12页
星地融合组网能够有效补充地面蜂窝网络覆盖,满足6G全时全域通信需求。为深入分析星地融合组网下行成功传输概率,利用随机几何工具,采用二项式点过程和泊松点过程分别对卫星和地面基站的空间分布进行建模,推导了典型用户下行成功传输概... 星地融合组网能够有效补充地面蜂窝网络覆盖,满足6G全时全域通信需求。为深入分析星地融合组网下行成功传输概率,利用随机几何工具,采用二项式点过程和泊松点过程分别对卫星和地面基站的空间分布进行建模,推导了典型用户下行成功传输概率表达式。通过蒙特卡洛仿真验证了理论推导的正确性,并研究了星地异频组网下地面基站部署空洞半径、空间链路中正交频率信道的数量和基站密度等网络参数对下行成功传输概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星地融合组网可有效解决地面基站存在部署空洞的问题;在一定范围内提高卫星频域信道划分数和增加地面基站密度均可有效提高下行成功传输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地融合组网 随机几何 下行成功传输概率 二项式点过程 泊松点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式协作通感网络移动性管理
19
作者 魏浩 张梦洁 王东明 《电信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3-86,共14页
分析通感一体化技术的工业界研究以及应用情况,基站自发自收感知模式是当前5G-Advanced(5G-A)阶段通感网络部署的普遍选择。基于基站自发自收感知模式,确定数据级融合的感知协作层级,根据感知特征测量精度定义感知置信度,并作为感知数... 分析通感一体化技术的工业界研究以及应用情况,基站自发自收感知模式是当前5G-Advanced(5G-A)阶段通感网络部署的普遍选择。基于基站自发自收感知模式,确定数据级融合的感知协作层级,根据感知特征测量精度定义感知置信度,并作为感知数据融合的合并权值,同时提出一种感知功能分布式部署的网络架构。设计非合作终端的分布式协作移动性管理方案,其锚点基站的建立、协作基站的选择和锚点基站的切换均由通感基站控制执行。设计合作终端的分布式协作移动性管理方案,其锚点基站的建立和协作基站的选择由通感中心控制执行,而锚点基站的切换由通感基站控制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感一体化 感知置信度 分布式网络 移动性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配协同下考虑全局和区域碳排放约束的多目标经济调度 被引量:1
20
作者 焦昊 陈锦铭 +3 位作者 赵新冬 郭雅娟 杨毅 黄铭浩 《现代电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0-237,共8页
双碳背景下,碳排放将成为一个有限的公共资源,在经济调度中考虑碳排放具有重要的价值。因此,建立输配协同下考虑全局和区域碳排放约束的分布式多目标经济调度模型。然后,在模型中应用加权的方法来处理多个目标。通过引入边界参数,基于... 双碳背景下,碳排放将成为一个有限的公共资源,在经济调度中考虑碳排放具有重要的价值。因此,建立输配协同下考虑全局和区域碳排放约束的分布式多目标经济调度模型。然后,在模型中应用加权的方法来处理多个目标。通过引入边界参数,基于异构分解算法,将集中式多目标经济调度模型解耦为输电系统子问题和多个配电系统子问题。通过边界参数交换在输配电网之间交替迭代计算,以获得经济调度方案。算例测试表明,与集中式经济调度相比,所提方法具有较好的准确性、收敛性以及较高的效率。此外,该方法能够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之间的权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调度 碳排放 输配协同 异构分解算法 多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