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7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uilding-integrated renewable energy policy analysis in China
1
作者 姚春妮 郝斌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09年第S1期209-213,共5页
With the dramatic development of renewable energy all over the world,and for purpose of adjusting energy structure,the Ministry of Construction of China plans to promote the large scale applic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With the dramatic development of renewable energy all over the world,and for purpose of adjusting energy structure,the Ministry of Construction of China plans to promote the large scale applic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in buildings. In order to ensure the validity of policy-making,this work firstly exerts a method to do cost-benefit analysis for three kinds of technologies such as building-integrated solar hot water (BISHW) system,building-integrated photovoltaic (BIPV) technology and ground water heat pump (GWHP). Through selecting a representative city of every climate region,the analysis comes into different results for different climate regions in China and respectively different suggestion for policy-making. On the analysis basis,the Ministry of Construction (MOC) and the Ministry of Finance of China (MOF) united to start-up Building-integrated Renewable Energy Demonstration Projects (BIREDP) in 2006. In the demonstration projects,renewable energy takes place of traditional energy to supply the domestic hot water,electricity,air-conditioning and heating. Through carrying out the demonstration projects,renewable energy related market has been expanded. More and more relative companies and local governments take the opportunity to promote the large scale applic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in building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ilding-integrated renewable energy Policy COST-BENEFIT analysis DEMONSTRATION PROJECT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㶲效率和多重不确定性的区域综合能源系统双层优化 被引量:1
2
作者 鲁玲 苑涛 +4 位作者 杨波 李欣 鲁洋 蒲秋平 张鑫 《中国电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8-140,共13页
为实现能量高质量、高效率的利用,同时提高系统供能可靠性,针对含高比例的可再生能源的区域综合能源系统,引入“㶲”的概念,提出了一种计及㶲效率和多重不确定性的双层优化方法。首先,建立了区域综合能源系统的多能耦合模型,进行㶲分析和... 为实现能量高质量、高效率的利用,同时提高系统供能可靠性,针对含高比例的可再生能源的区域综合能源系统,引入“㶲”的概念,提出了一种计及㶲效率和多重不确定性的双层优化方法。首先,建立了区域综合能源系统的多能耦合模型,进行㶲分析和多重不确定性分析,并且针对风光不确定性、负荷和能源价格波动的不同特点,分别采取多场景随机规划和区间优化的方法进行处理。然后,建立了上层以㶲效率和经济性为优化目标,下层以运行成本最低为优化目标,兼顾系统容量规划和调度运行的双层协同优化模型。最后,选取某园区进行算例分析,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与其他不确定因素相比,电负荷的波动对系统的经济和㶲效率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综合能源系统 可再生能源 㶲效率 多重不确定性 双层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考虑风光不确定性的热电混合共享储能双层优化配置方法 被引量:1
3
作者 周勃 李二超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9-198,共10页
针对基于多区域综合能源系统的混合共享储能系统容量优化配置问题开展研究。首先,建立含混合共享储能的多区域综合能源系统总体架构,并阐述各主体的收益途径及交互模式;其次,针对区域综合能源系统提出一种考虑负荷侧电-热-冷耦合转换的... 针对基于多区域综合能源系统的混合共享储能系统容量优化配置问题开展研究。首先,建立含混合共享储能的多区域综合能源系统总体架构,并阐述各主体的收益途径及交互模式;其次,针对区域综合能源系统提出一种考虑负荷侧电-热-冷耦合转换的综合需求响应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双层优化配置模型,其中上层模型以热电混合共享储能系统年运行成本最优为目标,下层模型以多区域综合能源系统年运行成本最优为目标;同时,针对下层优化模型中存在的风光出力不确定性的问题,将其转变为一类含时变参数的动态鲁棒优化问题,并提出一种基于特征变化引导的时域鲁棒优化算法(PCCG-ROOT)对问题进行求解。算例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双层优化配置算法能够合理配置混合共享储能系统的额定容量及运行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需求响应 储能 可再生能源 区域综合能源系统 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氨能多元利用与混合储能的综合能源系统双层优化调度
4
作者 安源 李洋 +1 位作者 赵亭玉 冯昊彤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9-98,共10页
为了最大化消纳源侧可再生能源及更好地满足荷侧负荷需求,提出关于电制氨多元利用环节和混合储能装置容量配置的双层优化调度策略。首先,在上层根据自适应粒子群(APSO)算法,以储能容量为决策变量,实现对储能装置最小运行成本;然后,在下... 为了最大化消纳源侧可再生能源及更好地满足荷侧负荷需求,提出关于电制氨多元利用环节和混合储能装置容量配置的双层优化调度策略。首先,在上层根据自适应粒子群(APSO)算法,以储能容量为决策变量,实现对储能装置最小运行成本;然后,在下层中为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引入考虑灵活热电比的燃气轮机组和氨燃料电池,解决电热出力调节能力不足的问题,并为减少系统发电成本,考虑分时电、气价,建立需求响应机制、阶梯型碳交易制度,以系统总运行成本最小为目标确定各机组最优出力,采用CPLEX求解器对其求解。最后,通过对比不同方案,验证所提方法的碳排放量、运行成本和风光消纳率达到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 储能 综合能源系统 调度 电制氨 灵活热电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的组网接入与运营关键技术研究综述
5
作者 林今 程祥 +2 位作者 邱一苇 池映天 宋永华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078-2095,共18页
在双碳目标的驱动下,可再生能源制绿氢将成为推动多行业绿色替代和深度脱碳的重要力量。依托可再生能源基地,建设规模化电解水制氢及氢下游利用系统已成为国内外关注的重点。但是,现有相关研究尚缺乏对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制氢系统的组网... 在双碳目标的驱动下,可再生能源制绿氢将成为推动多行业绿色替代和深度脱碳的重要力量。依托可再生能源基地,建设规模化电解水制氢及氢下游利用系统已成为国内外关注的重点。但是,现有相关研究尚缺乏对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制氢系统的组网接入方式、运营方式与关键技术的详细梳理。为填补上述空缺,首先系统性地梳理了可再生能源制氢系统的典型结构,分析了适用于规模化可再生能源制氢系统的组网方式;其次,梳理了规模化可再生能源制氢系统中接入变换系统的研究现状,明确了面向电制氢机组宽范围快速动态高效运行新需求的电气接入系统发展趋势;然后,针对现阶段规模化可再生能源制氢系统的并网政策边界复杂的问题,总结了并/离网系统的典型运营方式及其特点;最后,展望了支撑可再生能源制氢系统安全、稳定、高效运行的关键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电制氢 绿氢 新能源规模化消纳 组网方式 运营方式 电气接入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需求响应的园区电热综合能源系统灵活性资源优化配置
6
作者 赵振宇 刘夏 《现代电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59-469,共11页
为进一步提高综合能源系统灵活性和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提出一种考虑需求响应的园区电热综合能源系统双层优化配置模型。结合可再生能源出力不确定性并综合考虑灵活性资源的特性,定义综合能源系统电、热灵活性指标。在需求响应方面,采... 为进一步提高综合能源系统灵活性和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提出一种考虑需求响应的园区电热综合能源系统双层优化配置模型。结合可再生能源出力不确定性并综合考虑灵活性资源的特性,定义综合能源系统电、热灵活性指标。在需求响应方面,采用模糊C均值法对分时区间进行划分并确定合理的分时电价,同时在综合能源系统优化配置中计及可中断负荷、可转移负荷的参与。计及各类灵活性资源,建立上层优化设备容量、下层优化设备出力运行的园区电热综合能源系统双层优化配置模型。算例结果表明,灵活性资源的合理配置可以有效降低弃风弃光率,提高系统经济性,同时灵活性资源的加入可以有效解决灵活性不足的问题,达到快速响应负荷,并提升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能源系统 灵活性资源 综合需求响应 优化配置 可再生能源消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港口岸电系统部署规划技术与运营方法综述 被引量:1
7
作者 戴磊 王玉冰 +2 位作者 郭思清 胡昊 方斯顿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59,共18页
岸电系统通过关闭停靠船舶发电设备来降低港口区域的排放,是港口能源-交通融合的中枢装备,其运行和规划对未来港口综合能源系统实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作用。为厘清当前研究现状并指出制约岸电系统发展的瓶颈问题,从岸电系统的环境... 岸电系统通过关闭停靠船舶发电设备来降低港口区域的排放,是港口能源-交通融合的中枢装备,其运行和规划对未来港口综合能源系统实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作用。为厘清当前研究现状并指出制约岸电系统发展的瓶颈问题,从岸电系统的环境效益评估、岸电系统的技术标准及其部署方案、岸电系统政策规划及运营策略3个方面对港口岸电系统进行综述。分析表明,岸电系统在港口绿色发展中起关键作用,但目前岸电系统的安装率与使用率呈现较大矛盾。针对岸电系统的未来发展,提出岸电全生命周期规划、岸电系统能源-交通融合管理、岸电系统多方主体运行管理3项未来发展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岸电系统 港口 碳减排 能源-交通融合 环境效益 可再生能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牛顿迭代型灵敏度协同的新能源并网功率优化分配方法
8
作者 郑鑫 齐磊 +2 位作者 孙孝峰 姜颢宇 赵巍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5-163,共9页
大量分布式发电机组接入导致电网强度弱化,进而造成光伏集群输出电流谐波谐振,威胁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为此,考虑谐波谐振约束,基于系统源网阻抗聚合模型及稳定性指标,构建了新能源并网功率一定情况下系统稳定裕度最优的目标函数,将牛顿... 大量分布式发电机组接入导致电网强度弱化,进而造成光伏集群输出电流谐波谐振,威胁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为此,考虑谐波谐振约束,基于系统源网阻抗聚合模型及稳定性指标,构建了新能源并网功率一定情况下系统稳定裕度最优的目标函数,将牛顿数值迭代融入拉格朗日条件极值求解过程之中,实现阻抗灵敏度趋于一致的快速调节。面向固定功率及并网功率最大分配应用场景,提出了基于牛顿迭代型灵敏度协同的新能源并网功率优化分配方法,并与常规集群功率分配方法及同类优化分配方法进行对比,所提功率优化分配方法求解效率高、算力需求较小。最后,基于硬件在环实时数字仿真平台搭建IEEE 33节点算例,对所提方法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发电 新能源并网 功率分配 振荡稳定 灵敏度协同 牛顿数值迭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应风光波动的绿氨多稳态柔性调度方法
9
作者 郑勇 邓欣 +4 位作者 吉旭 贺革 范薇 曾扬俊 邱一苇 《洁净煤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8-137,共10页
化工过程电气化和可再生能源整合在迈向新能源道路上相互促进发展。然而,如果仅通过储能来解决可再生能源的间歇性和可变问题,会造成高昂的成本。考虑到大规模化学过程通常倾向于在恒定负载下稳定运行,基于多稳态柔性工艺概念,提出了多... 化工过程电气化和可再生能源整合在迈向新能源道路上相互促进发展。然而,如果仅通过储能来解决可再生能源的间歇性和可变问题,会造成高昂的成本。考虑到大规模化学过程通常倾向于在恒定负载下稳定运行,基于多稳态柔性工艺概念,提出了多稳态柔性调度优化方法。首先,以风光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合成氨系统为例,对电氢氨系统各工段进行分析建模,针对电力和化工侧中不同权重的优化目标和约束条件,进行均衡性的多稳态柔性调度优化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场景适用性强、计算效率高,多稳态柔性调度方法相比于柔性调度方法的负荷波动次数均降低50%,综合经济效益提高29.39%,可为大规模绿氨系统适应风光波动条件提供一种安全经济可行的调度优化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 电解水制氢 绿氨 多稳态柔性 电氢氨一体化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气-碳-绿证多市场下综合能源供应商联合均衡模型
10
作者 王胜彩 王晛 张少华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60-73,共14页
在能源低碳转型的背景下,综合能源系统因其多能互补和有助于消纳新能源而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为了体现综合能源系统的市场价值,其参与电-气等多能源市场以及碳-绿证市场的竞争将是一种趋势。作为综合能源系统参与市场投标的竞争主体,综... 在能源低碳转型的背景下,综合能源系统因其多能互补和有助于消纳新能源而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为了体现综合能源系统的市场价值,其参与电-气等多能源市场以及碳-绿证市场的竞争将是一种趋势。作为综合能源系统参与市场投标的竞争主体,综合能源供应商的策略性行为将对这些市场产生重要的影响。为此,建立了含新能源的综合能源供应商(integrated energy suppliers,IES)参与投标竞争的电-气-碳-绿证多市场的联合均衡模型。该模型考虑综合能源供应商和单一能源供应商在4个相互耦合的市场中的博弈行为,同时考虑了新能源的不确定性,并引入偏差惩罚机制对新能源的投标偏差进行处理。采用非线性互补方法求得该均衡模型的解。最后,通过算例仿真验证了所提理论模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结果表明,与不引入碳市场和绿证市场情况相比,综合能源供应商参与电-气-碳-绿证市场时利润增加了6.5%,碳排放减少了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能源供应商 新能源 电-气-碳-绿证交易市场 多市场均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再生能源“产-储-用”多功能融合的零碳单元体形态特征与方案构建
11
作者 潘家华 吉治璇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2,共12页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8次缔约方大会达成《阿联酋共识》,开启全球从高碳化石燃料转轨以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为主导的零碳发展进程。尽管零碳风能、太阳能发电的成本竞争力持续提升,但由于对化石能源发展路径的依赖,以及...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8次缔约方大会达成《阿联酋共识》,开启全球从高碳化石燃料转轨以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为主导的零碳发展进程。尽管零碳风能、太阳能发电的成本竞争力持续提升,但由于对化石能源发展路径的依赖,以及对可再生能源量的充裕性与质的稳定性的存疑,风能、太阳能电力的发展规模和速度仍受到严重制约。与此同时,储能、电动汽车、热泵等技术表现出强劲的市场竞争力,但由于零碳产业链尚未耦合集成,零碳产业体系难以充分发挥其对高碳化石燃料产业体系的整体性替代优势,严重滞缓了零碳转型的进程。基于此,该研究从零碳风能、太阳能电力“产-储-用”多功能融合的视角,提出零碳单元体(zero-carbon energy prosumerage system, ZEPS)能源系统解决方案,整合可再生能源生产(零碳风能、太阳能发电)、能源储存(储能电池)以及终端能源消费(如各类用电设备、电动汽车、热泵等)等要素,系统集成一个既可独立运行又可连接电网的集零碳能源“产-储-用”于一体、功能完备的单元体,并解析其基本要素与典型形态。作为新型能源系统形态,ZEPS的治理构架呈现出自下而上的扁平化格局,对高碳化石能源自上而下的“产-输-配-终端用能”线性模式形成补充和变革。ZEPS具有可复制、易推广的普适性特征,能够实现与电网的互利共赢,在提升能源可及性与安全性、改善环境质量、减缓气候变化以及增进消费者福祉等方面展现出多赢潜力。ZEPS方案的构建与运行将引致经济社会系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需要突破基于高碳化石燃料体制机制的惯性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 能源转型 零碳转型 “产-储-用”融合 零碳单元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梯级水电调节的风—光—水联合跨区消纳优化调度
12
作者 王仕龙 张汉雄 +4 位作者 卢嘉琛 李飞 蒋易雄 李挺 李稳 《智慧电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8-35,共8页
“双碳”目标下我国能源结构正加速转型升级,新能源和新型电力系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大规模风光能源跨区并网消纳,在满足直流通道直线化功率传输等约束时,考虑减小直流输电入网扰动,提出基于梯级水电调节的风-光-水联合优化三阶段调... “双碳”目标下我国能源结构正加速转型升级,新能源和新型电力系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大规模风光能源跨区并网消纳,在满足直流通道直线化功率传输等约束时,考虑减小直流输电入网扰动,提出基于梯级水电调节的风-光-水联合优化三阶段调度方法。第一阶段,在送端基于梯级水电调节,构建了考虑受端电网负荷变化趋势的风光功率直线化分段调节多目标优化模型,满足直流传输直线化分段等约束,减小直流输电的入网扰动;第二阶段,构建受端电网与风-光-水联盟主从博弈模型,求解各自最优目标解;第三阶段,构建了基于纳什谈判的利润分配模型,以维系联盟合作机制的稳定。仿真算例结果说明,采用所提方法能提升调节资源利用效率,保证水电调节利益,促进新能源消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通道 优化调度 跨区域新能源消纳 分段调节 梯级水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热/气网等效电储能特性的综合能源系统储能容量配置
13
作者 闫文涛 王维庆 +1 位作者 李笑竹 丁英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9-31,共13页
为充分发挥综合能源系统多能协同、高效、清洁等优势,唤醒系统中未被利用的储能资源,提出计及热/气网等效电储能特性的综合能源系统(IES)储能容量配置方法。首先,基于有限元差分法、建筑物热惯性分析与系统热电联产(CHP)机组运行特性分... 为充分发挥综合能源系统多能协同、高效、清洁等优势,唤醒系统中未被利用的储能资源,提出计及热/气网等效电储能特性的综合能源系统(IES)储能容量配置方法。首先,基于有限元差分法、建筑物热惯性分析与系统热电联产(CHP)机组运行特性分析量化热网管道、建筑物、CHP的储热容量,并提出热网储热能力向储电容量转化的折算方法;其次,采用能量与动量守恒方程刻画天然气管道的动态特性,通过有限元仿真量化管道内气体管存并提出气网管存能力向储电容量转化的折算方法;在此基础上,构建IES中电储能容量优化配置模型,以减小储能投建规模与初期投资成本;最后,利用算例验证所提方法的可行性与竞争性,结果表明计及热/气网等效电储能特性可减少储能投资成本4.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 可再生能源 有限元分析 综合能源系统 热惯性 管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协调的综合能源系统低碳经济调度策略
14
作者 胡福年 卞建军 +1 位作者 徐伟成 陈军 《控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34-446,共13页
为了解决综合能源系统(integrated energy system,IES)中可再生能源利用不充分、碳排放过高及运行经济性问题,在阶梯碳交易机制下充分发挥IES“源-荷-储”各个环节的调度潜力,首先根据可再生能源消纳水平将IES运行模式划分为“完全消纳... 为了解决综合能源系统(integrated energy system,IES)中可再生能源利用不充分、碳排放过高及运行经济性问题,在阶梯碳交易机制下充分发挥IES“源-荷-储”各个环节的调度潜力,首先根据可再生能源消纳水平将IES运行模式划分为“完全消纳”、“未完全消纳”2种运行模式。然后,按照电、热虚拟储能响应时间长短及响应特性差异对虚拟储能类型进行划分,并给出电、热虚拟储能运行方案。在“完全消纳”和“未完全消纳”2种运行模式下调用所提电、热虚拟储能运行方案,进而提出多元协调的综合能源系统低碳经济调度策略。根据所提策略建立多元协调的综合能源系统低碳经济调度模型。最后,利用MATLAB进行算例分析,仿真对比结果验证了所提调度策略在减少碳排放、增大可再生能源消纳及提高经济性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经济调度 可再生能源 综合能源系统 综合成本 虚拟储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网电压跌落下构网型变流器暂态控制策略综述
15
作者 林宇轩 李威 +1 位作者 朱玲 任冲 《电力工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5-68,共14页
随着大量新能源通过电力电子变流器接入电网,电力系统面临惯性降低、抗扰和暂态支撑能力下降等问题,构网型变流器的自主同步和主动支撑特性可以有效提升新能源并网稳定性和系统支撑能力。暂态电压扰动下构网型变流器并网控制策略与设备... 随着大量新能源通过电力电子变流器接入电网,电力系统面临惯性降低、抗扰和暂态支撑能力下降等问题,构网型变流器的自主同步和主动支撑特性可以有效提升新能源并网稳定性和系统支撑能力。暂态电压扰动下构网型变流器并网控制策略与设备及系统的稳定性存在紧密联系,文中重点关注电网电压跌落的扰动场景,围绕构网型变流器暂态控制策略展开综述。首先,归纳目前典型的构网型变流器同步控制策略;其次,揭示构网型变流器过电流的产生机理并分析变流器暂态期间的过流和支撑特性;然后,将当前构网型变流器暂态控制策略分为两类进行梳理,并对比讨论两类控制策略的原理、研究现状和优缺点;最后,展望未来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中构网型变流器并网问题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网型变流器 限流控制 电压支撑 暂态控制策略 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 新能源并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储能变流器主导构网的大规模光伏经LCC送出方案
16
作者 张泽 赵西贝 赵成勇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6038-6050,I0023,共14页
为贯彻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我国正在加快推进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大型风光基地建设。沙戈荒地区缺乏常规电源支撑,电网架构薄弱,现有最成熟的电网换相换流器(line commutated converter,LCC)依赖电网提供换相电压,因此难以应用于... 为贯彻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我国正在加快推进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大型风光基地建设。沙戈荒地区缺乏常规电源支撑,电网架构薄弱,现有最成熟的电网换相换流器(line commutated converter,LCC)依赖电网提供换相电压,因此难以应用于该类地区。构网型变流器可以提高电网强度,但在新能源基地侧额外配置构网型变流器将大幅提升建设成本。考虑到新能源基地配置储能的需求,若能发挥储能变流器(power conversion system,PCS)的构网能力,即可在适当增加成本的情况下,为新能源基地和LCC提供稳定的电压支撑。为此,该文提出一种储能变流器主导构网的大规模光伏经LCC送出方案,首先,介绍其拓扑结构,并对构网型储能的容量进行设计;随后,根据光伏功率波动下系统频率的变化方向,设计LCC和PCS协调参与送端电网调频的控制方案;为避免因夜间无光而导致LCC闭锁,提出直流潮流反转的控制时序,实现夜间LCC低功率运行。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具有可行性,可为沙戈荒地区规模化光伏开发和电力外送提供一种新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并网 电网换相换流器 构网型储能 一次调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P2G的矿山综合能源系统两阶段分布式鲁棒优化调度方法
17
作者 费孝天 张勇 +2 位作者 胡荷娟 巩敦卫 孙晓燕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9-157,共9页
为充分消纳矿山综合能源系统中各种能源,在考虑可再生能源和矿山衍生能源不确定性的影响下,提出一种基于非精确狄利克雷模型的矿山综合能源系统分布式鲁棒优化调度方法。首先,考虑可再生能源消纳问题,在传统综合能源中加入电转气装置,... 为充分消纳矿山综合能源系统中各种能源,在考虑可再生能源和矿山衍生能源不确定性的影响下,提出一种基于非精确狄利克雷模型的矿山综合能源系统分布式鲁棒优化调度方法。首先,考虑可再生能源消纳问题,在传统综合能源中加入电转气装置,以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消纳比例。其次,使用分布式鲁棒方法表述矿山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不确定性,由非精确狄利克雷模型构造包含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输出功率真实分布的模糊集,构建矿山综合能源系统两阶段分布式鲁棒优化模型。最后,以山西某煤矿作为应用实例,采用列约束生成(C&CG)算法求解问题模型,验证所建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 调度算法 不确定性分析 矿山综合能源系统 非精确狄利克雷模型 分布式鲁棒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实产业技术融合、新质生产力与能源结构低碳转型
18
作者 吴钟 佘其平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31-36,共6页
作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新型产业,数实产业技术融合对推动产业融合与绿色技术转型升级具有重要作用,可为能源结构低碳转型提供新动力。文章基于2013—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实产业技术融合对能源结构低碳... 作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新型产业,数实产业技术融合对推动产业融合与绿色技术转型升级具有重要作用,可为能源结构低碳转型提供新动力。文章基于2013—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实产业技术融合对能源结构低碳转型的影响作用,并分析新质生产力的机制效应。结果表明:数实产业技术融合能够有效推动能源结构低碳转型。机制效应检验结果显示,新质生产力在数实产业技术融合影响能源结构低碳转型的过程中发挥明显的中介作用;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数实产业技术融合对数字技术水平较高地区和可再生能源匮乏地区能源结构低碳转型的促进作用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实产业技术融合 能源结构低碳转型 数字技术水平 可再生能源禀赋 新质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时空图卷积网络的综合能源系统超短期联合预测方法
19
作者 龚钢军 蔡贺 +3 位作者 杨德龙 傅思敏 车赵晗 马天辰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2,23,I0002,共14页
面向综合能源系统中多元负荷和可再生能源出力以及天气因素之间复杂耦合关系的挖掘需求,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改进时空图卷积网络的综合能源系统超短期联合预测方法。首先,将综合能源系统中的多元负荷、可再生能源出力、天气因素均映射为图... 面向综合能源系统中多元负荷和可再生能源出力以及天气因素之间复杂耦合关系的挖掘需求,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改进时空图卷积网络的综合能源系统超短期联合预测方法。首先,将综合能源系统中的多元负荷、可再生能源出力、天气因素均映射为图结构数据形式,采用最大信息系数计算各输入变量间的相关性,将其作为节点相连边的加权值构造邻接矩阵;其次,在对时空图卷积运算改进的基础上简化了模型的参数结构;最后,建立基于Seq2Seq架构的改进时空图卷积网络模型,引入自回归层改善了非线性部分对于输入数据的敏感度。仿真结果说明相对于其它模型,本文所提模型在综合能源系统的超短期预测方面具有更佳的预测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能源系统 多元负荷预测 可再生能源出力预测 时空图卷积网络 最大信息系数 联合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小干扰稳定约束的新能源并网系统构网型单元配置方法
20
作者 孙培博 王伟胜 +2 位作者 汪海蛟 何国庆 孙艳霞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809-2826,共18页
目前新能源发电主要采用跟网型(GFL)控制同步并网,接入弱电网系统后易引发宽频振荡等小干扰稳定问题,且对电网支撑能力不足。构网型(GFM)技术通过功率同步控制自主构建电网电压,如何合理规划新能源并网系统GFM型单元的接入容量和位置,... 目前新能源发电主要采用跟网型(GFL)控制同步并网,接入弱电网系统后易引发宽频振荡等小干扰稳定问题,且对电网支撑能力不足。构网型(GFM)技术通过功率同步控制自主构建电网电压,如何合理规划新能源并网系统GFM型单元的接入容量和位置,提高系统稳定特性,成为工程应用重点关注的问题。该文面向新能源集群/场站并网系统,研究计及小干扰稳定约束的GFM型单元配置问题。首先,根据新能源变流器单机并网系统小信号模型构建系统功率-电压闭环传递反馈模型,并验证前者和电流-电压闭环传递反馈模型在分析系统稳定特性时的一致性;其次,将单机并网系统模型和分析方法拓展至多机系统中,构建系统小干扰稳定与稳定支撑量化评估指标以及GFM型单元选点配置指标,提出系统GFM型单元配置求解方法;最后,基于实际新能源集群并网系统搭建分析算例,并通过时域仿真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并网系统 构网型单元配置 宽频振荡 小干扰稳定 稳定支撑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