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photovoltaic panel electric field on the wind speed required for dust removal from the panels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兴财 王娟 +1 位作者 刘滢格 马鑫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8期296-303,共8页
Methods to remove dust deposits by high-speed airflow have significant potential applications,with optimal design of flow velocity being the core technology.In this paper,we discuss the wind speed required for particl... Methods to remove dust deposits by high-speed airflow have significant potential applications,with optimal design of flow velocity being the core technology.In this paper,we discuss the wind speed required for particle removal from photovoltaic(PV)panels by compressed air by analyzing the force exerted on the dust deposited on inclined photovoltaic panels,which also included different electrification mechanisms of dust while it is in contact with the PV panel.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ffect of the particle charging mechanism in the electric field generated by the PV panel is greatly smaller than the effect of the Van der Waals force and gravity,but the effect of the particle charged by the contact electrification mechanism in the electrostatic field is very pronounced.The wind speed required for dust removal from the PV panel increases linearly with the PV panel electric field,so we suggest that the nighttime,when the PV electric field is relatively small,would be more appropriate time for dust removal.The above results are of great scientific importance for accurately grasping the dust distribution law and for achieving scientific removal of dust on PV pane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ion dust removal electrostatic force required wind speed contact electrific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源荷场景生成风光抽水蓄能联合系统优化调度
2
作者 李晓英 袁瑶 +1 位作者 刘翔宇 翁志明 《水力发电》 2025年第4期91-96,共6页
风电-光伏-抽水蓄能电站联合发电系统是提升风光并网电力系统稳定性和促进新能源消纳的有效手段。研究采用Copula函数模拟风电和光伏发电的预测出力场景,并利用拉丁超立方抽样法生成电力系统的负荷需求预测场景。通过K-means算法对风光... 风电-光伏-抽水蓄能电站联合发电系统是提升风光并网电力系统稳定性和促进新能源消纳的有效手段。研究采用Copula函数模拟风电和光伏发电的预测出力场景,并利用拉丁超立方抽样法生成电力系统的负荷需求预测场景。通过K-means算法对风光发电和电力系统负荷需求的预测场景进行聚类分析,以联合发电系统入网功率与电力系统负荷需求偏差最小化为目标,构建了一个基于源荷场景生成的联合发电系统优化调度模型。采用集成领导策略和柯西变异策略的黑翅鸢优化算法(BKA)来模拟并优化联合发电系统的调度方案。案例分析表明,在配置抽水蓄能电站并采用BKA优化的情况下,联合发电系统入网功率能够较好地匹配电力系统的负荷需求,功率偏差由风光系统的490 MW降低至30 MW,同时新能源的消纳能力显著提高,日累计弃电功率由5218 MW降低至605 MW,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以及算法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光伏-抽水蓄能联合发电系统 优化调度 风光消纳 场景生成 黑翅鸢优化算法 日累计弃电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电场和光伏电站对局地气候的影响研究进展
3
作者 邓鸣阳 裴浩 +1 位作者 徐丽娜 刘诗梦 《南方能源建设》 2025年第2期15-25,共11页
[目的]风光资源大规模开发利用的同时,风电场和光伏电站建设运行对局地气候产生的影响受到广泛关注,文章重点总结风电场和光伏电站对局地气候影响的研究进展,为指导其科学合理的规划布局以及风能太阳能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依据。[方法]... [目的]风光资源大规模开发利用的同时,风电场和光伏电站建设运行对局地气候产生的影响受到广泛关注,文章重点总结风电场和光伏电站对局地气候影响的研究进展,为指导其科学合理的规划布局以及风能太阳能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依据。[方法]对该领域已有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归纳总结了风电场和光伏电站局地气候效应的研究方法、影响机理、研究过程及成果。[结果]结果显示:风电机组作为动量汇和湍流源,一方面使下风向风速减小,另一方面通过改变边界层湍流运动,影响陆气之间能量物质的交换,进而引起近地层风速、动量、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的变化,间接改变降水量和云量。光伏电站的建设,显著改变了陆地表面特征,导致陆气之间能量收支和分配发生变化,同时伴随物理遮挡、地表蒸散发作用降低、辐射能转换为电能等因素导致的环境温度冷却效应和光伏组件在光电转换的过程中热量释放、地表的夜间辐射冷却削弱等因素产生的增温效应,进而对局地气候系统产生反馈。风电光伏一体化运行,可能会形成地表粗糙度增大/反照率减小-降水增加-植被增加的正反馈机制,导致局地气候的变化加剧。[结论]在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以“沙戈荒”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成为“十四五”新能源发展的重中之重,其对气候环境的影响研究需持续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场 光伏电站 局地气候效应 一体化运行 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大力推进水风光储一体化发展的现状与对策建议
4
作者 矫勇 《中国水利》 2025年第4期1-6,共6页
大力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首要选择。风能和太阳能发电具有明显的间歇性、波动性、随机性,大幅度提升电网调控能力是保障可再生能源快速增长的必要条件。水电具有调峰和储能两大重要特性,“双碳”目标下,需... 大力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首要选择。风能和太阳能发电具有明显的间歇性、波动性、随机性,大幅度提升电网调控能力是保障可再生能源快速增长的必要条件。水电具有调峰和储能两大重要特性,“双碳”目标下,需大力推进常规水电发展,充分发挥其对水能的调蓄功能和对电网的调节功能。在介绍水风光储一体化发展基本概念基础上,梳理了我国水风光储一体化发展在黄河流域上游青海省的实践案例,以及我国水风光储一体化发展的潜力与优势。当前我国发展水风光储一体化仍存在一些挑战:现有水电作为容量支撑的装机规模仍显不足,缺乏各种发电方式的统筹规划和利益统筹协调机制,推动水风光储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不够健全。据此提出科学推进水风光储一体化发展的建议,包括:进一步加大水电开发力度,推进水电功能定位由电量供应向容量支撑转变,健全水风光储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推进水风光储一体化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风光储一体化 水电 风电 太阳能 “双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有大型油气企业新能源发电项目经济评价探讨 被引量:2
5
作者 唐国强 徐东 +3 位作者 杨新宇 刘俊峰 龚得 王贺 《中外能源》 CAS 2024年第3期15-22,共8页
国有大型油气企业基于减排降碳和可持续健康发展考量,积极探索新能源发电业务,投资项目经济评价方法和参数,成为影响新能源发电业务投资决策和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基于经济评价基本原理,根据新能源发电项目技术经济特征,构建新能... 国有大型油气企业基于减排降碳和可持续健康发展考量,积极探索新能源发电业务,投资项目经济评价方法和参数,成为影响新能源发电业务投资决策和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基于经济评价基本原理,根据新能源发电项目技术经济特征,构建新能源发电项目经济评价方法和参数体系。折现现金流法仍然是新能源发电项目经济评价的主要方法,内部收益率和平准化度电成本是衡量项目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不同类型新能源发电项目经济评价方法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但应在投资构成、成本费用估算、收入与税金估算等方面体现差异,重点在营业收入估算中体现项目真正价值。在规制性配置储能要求以及储能收益政策有待落实的情况下,新能源发电项目效益有待提高,建议现阶段适当降低投资回报要求,尤其是出于市场拓展和协同发展目的的战略性新能源发电项目。项目电价和有效利用小时数对新能源发电项目的影响至关重要,应视情况合理选取参数。风光气电融合项目应分业务估算成本。国有大型油气企业应积极开展宏观配套政策和商业模式创新研究,以支撑新能源发电业务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发电 大型油气企业 经济评价 内部收益率 电价 风光气电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上游青海水风光蓄一体化发电系统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强安丰 吴一平 +4 位作者 李平 张娉 牛明慧 张陆洋 李菲 《西北水电》 2024年第1期85-92,共8页
随着双碳目标加速落实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实施,统筹推进水风光一体化基地建设并构建多能互补发电系统,能提升跨省跨区电网错峰支援和余缺互济能力。通过采用归纳梳理的方法对黄河上游青海省水风光资源和多能互补著绩进... 随着双碳目标加速落实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实施,统筹推进水风光一体化基地建设并构建多能互补发电系统,能提升跨省跨区电网错峰支援和余缺互济能力。通过采用归纳梳理的方法对黄河上游青海省水风光资源和多能互补著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青海南部水电势能、北部太阳能和西部风能资源潜力较大,但各种新能源随开发规模的扩大其可开发潜力呈下降趋势。青海省规划的风光容量配比为0.6∶0.4,2025年情景下水电与风光配比为1∶1.2,2035年情景水平下为1∶1.25。此外,在电网系统中尽可能少接风电多接光伏且弃电率保证在5%以内对电网稳定运行和投资成本具有正反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省 水风光蓄一体化 电网系统 容量配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漂浮光伏发电技术及其融合发展展望 被引量:5
7
作者 岳云峰 彭欣然 +1 位作者 王洪庆 卢斌 《南方能源建设》 2024年第2期42-50,共9页
[目的]在“双碳”背景下,我国沿海省市逐步加大向海洋开发清洁能源的力度。海上风电场建设已经初具规模并已逐步实现平价上网,海上漂浮式光伏(Floating Photovoltaic,FPV)试点项目正在不断涌现。探索多种海洋资源的综合开发,在能源领域... [目的]在“双碳”背景下,我国沿海省市逐步加大向海洋开发清洁能源的力度。海上风电场建设已经初具规模并已逐步实现平价上网,海上漂浮式光伏(Floating Photovoltaic,FPV)试点项目正在不断涌现。探索多种海洋资源的综合开发,在能源领域集约用海,打造海上综合能源系统,对于沿海省份高质量地实现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总结了目前国内外海上FPV技术发展及工程试点情况,分析了各种海上FPV技术的优势及挑战,预测了在中国近海发展FPV的市场规模,提出并探讨了海上FPV与海上其他基础设施的融合发展方式,并结合案例给出了融合建设场景及经济性分析。[结果]海上FPV技术目前总体处于试验和试点阶段,未来在国内外市场应用空间广阔,其主要技术难点是浮体在严苛海洋环境条件下的生存能力,现有试点工程单位造价相对较高,但与其他海洋设施结合发展潜力巨大。[结论]海上漂浮式光伏与海上风电等其他海上设施融合建设可以有效提高能源设施的利用效率,降低建设和运行的成本。海上风光互补还较好地解决了单一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漂浮式光伏 海上FPV 海上风电 海洋牧场 融合设计 浮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理与数据双驱动水风光短期功率联合预报研究
8
作者 徐伟峰 徐长江 +1 位作者 刘攀 赵杨坤锳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5-61,共7页
短期功率预报是保障可再生能源电站稳定运行的重要举措。针对多能互补系统功率预报难以考虑不同能源间时空相关性和预报误差互补特性的问题,提出了物理与数据双驱动水风光短期功率联合预报模型。采用WRF-新安江模型驱动气象水文要素预报... 短期功率预报是保障可再生能源电站稳定运行的重要举措。针对多能互补系统功率预报难以考虑不同能源间时空相关性和预报误差互补特性的问题,提出了物理与数据双驱动水风光短期功率联合预报模型。采用WRF-新安江模型驱动气象水文要素预报,通过互信息方法识别功率预报的关键因子。基于长短期记忆网络构建功率联合预报模型,并将该方法应用于雅砻江流域官地水风光互补系统。结果表明:①相较于独立预报模型,物理与数据双驱动的短期联合预报模型总功率预报平均绝对误差和均方根误差分别降低了9.62%和8.31%;②由于预报误差存在互补特性,系统总功率预报误差小于各电站功率预报误差之和;③相对于单独预报模型,水风光预报误差互补率提高了10.96%。所提方法可为水风光系统协同运行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风光系统 功率预报 联合预报 预报误差互补 官地水电站 雅砻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工鱼群算法的水风光联合调峰优化模型 被引量:1
9
作者 黄娟 赵鹏 +3 位作者 王聚博 凌宇龙 苏洋 赵闻音 《节能技术》 CAS 2024年第4期339-344,共6页
本文提出基于多Agent人工鱼群算法(MAAFAS)的,以剩余负荷均方差最小为目标函数的梯级水风光短期调峰优化调度模型。该模型充分结合了Agent算法的自主性和人工鱼群算法的全局寻优性,降低了约束的复杂性,易于获得复杂问题求解下的最优解... 本文提出基于多Agent人工鱼群算法(MAAFAS)的,以剩余负荷均方差最小为目标函数的梯级水风光短期调峰优化调度模型。该模型充分结合了Agent算法的自主性和人工鱼群算法的全局寻优性,降低了约束的复杂性,易于获得复杂问题求解下的最优解。并以我国南方地区某流域的6座水电站,11座风电场,4座光伏电站组成的风光水电源互补系统为研究对象,从不同来水场景下(汛期、枯期)进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有效地利用水电能源的调峰能力,平均提高负荷峰谷差降幅率到44.65%,缩小原始负荷峰谷差3300 MW,剩余负荷趋于平稳,便于风光能源的更好消纳,是一种实用性较强的水风光短期调峰优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级水风光互补发电系统 短期优化调度 多Agent人工鱼群算法 调峰 梯级水电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源网荷储一体化建设模式研究
10
作者 王振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1-25,共5页
煤矿源网荷储一体化系统的运行目标为绿电作为煤矿生产支持性电源,力求最大限度的减小煤矿生产对电网的调峰需求。文章首先总结归纳了不同工作制下煤矿负荷的运行特性,结合该特性分析了风光发电与之在电力、电量上的匹配关系,得出了瞬... 煤矿源网荷储一体化系统的运行目标为绿电作为煤矿生产支持性电源,力求最大限度的减小煤矿生产对电网的调峰需求。文章首先总结归纳了不同工作制下煤矿负荷的运行特性,结合该特性分析了风光发电与之在电力、电量上的匹配关系,得出了瞬时发电电力盈余较大、整体用电电量缺额较大的矛盾情况。针对此矛盾情况,分析了储能充放电流程以及其削峰填谷、平衡消纳电量的支持性作用。提出了微电网“源荷互动”的控制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 源网荷储一体化 光伏发电 风力发电 储能 微电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光氢储”多能源融合系统港船综合应用适应性研究
11
作者 徐晓健 刘大壮 +2 位作者 王霓 杜珂 张龙 《交通节能与环保》 2024年第3期55-61,共7页
为促进我国水路运输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需要综合运用风、光、氢、储等多种可再生能源和技术构建港船多能源融合系统。本文从政策标准适应性、技术适应性、能源可供性、经济适应性和环保适应性五个方面分别对风力发电、太阳能光伏... 为促进我国水路运输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需要综合运用风、光、氢、储等多种可再生能源和技术构建港船多能源融合系统。本文从政策标准适应性、技术适应性、能源可供性、经济适应性和环保适应性五个方面分别对风力发电、太阳能光伏发电、氢能利用以及储能技术在港船多能源融合系统中的适应性进行分析,认为“风光氢储”系统的应用十分契合我国当前的能源战略和水运行业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港船多能源融合 适应性分析 风光发电 氢能利用 储能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伏和风电一体化系统中的电源管理与电子电路设计
12
作者 郑仕平 《通信电源技术》 2024年第12期85-87,共3页
光伏和风电一体化系统可以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成本。文章重点探讨了该系统中电源管理与电子电路设计的关键技术。针对最大功率点跟踪(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MPPT)算法,比较了传统方法与基于机器学习的新型算法,... 光伏和风电一体化系统可以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成本。文章重点探讨了该系统中电源管理与电子电路设计的关键技术。针对最大功率点跟踪(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MPPT)算法,比较了传统方法与基于机器学习的新型算法,并评估了其性能指标。在并网逆变器设计和储能系统集成方面,深入分析主要拓扑结构、关键参数优化以及经济性。通过一个典型工程案例,评估了系统整体性能和经济环境效益。该研究为光伏和风电一体化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和风电一体化 电源管理 电子电路设计 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电深度开发的龙羊峡水风光蓄一体化基地电源配置研究
13
作者 康健 蔡龙 姜梦妍 《西北水电》 2024年第5期108-114,共7页
在能源发展新形势及新要求下,依托常规水电站建设抽水蓄能是推动水电深化利用和抽水蓄能发展的重要途径。为深入研究水电融合改造抽水蓄能的建设形式选择和容量配置方法,通过以水电扩机和水电结合开发的抽水蓄能为灵活调节电源,对龙羊... 在能源发展新形势及新要求下,依托常规水电站建设抽水蓄能是推动水电深化利用和抽水蓄能发展的重要途径。为深入研究水电融合改造抽水蓄能的建设形式选择和容量配置方法,通过以水电扩机和水电结合开发的抽水蓄能为灵活调节电源,对龙羊峡水风光蓄一体化基地电源配置进行研究,基于一体化外送基地优化调度模型开展电力系统8760 h时序运行模拟,对包括水电扩机、可逆机组和储能泵站等建设形式和规模与风电和光伏进行优化配置。结果表明:加入水电融合改造抽水蓄能电站后,一体化基地调节能力增强,可配置更大容量的风光资源,推荐龙羊峡水电站扩机规模1200 MW,抽水蓄能电站装机容量4000 MW。所提基于时序生产运行模拟的抽水蓄能建设形式和容量配置方法对所在流域水电融合改造抽水蓄能的水风光蓄一体化基地电源配置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风光蓄多能互补 常规水电扩机 水电结合开发抽水蓄能 电源配置 运行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光火储多能互补能源基地实施方案探讨
14
作者 訾天亮 徐立洲 《海河水利》 2024年第12期21-24,共4页
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风电、光伏等新能源电力将飞速发展。大规模新能源并网将对电力系统造成巨大冲击,新能源消纳将面临巨大压力。推动风光火储多能互补一体化发展是缓解新能源消纳压力,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 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风电、光伏等新能源电力将飞速发展。大规模新能源并网将对电力系统造成巨大冲击,新能源消纳将面临巨大压力。推动风光火储多能互补一体化发展是缓解新能源消纳压力,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创新途径。以河曲电厂能源基地项目为例,研究技术经济可行的风光火储(抽水蓄能)多能互补能源基地实施方案,推荐方案在满足新能源消纳要求的前提下保证了企业的投资收益率,分析方法可为后续能源基地项目提供设计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能互补 风光火储一体化 新能源消纳 河曲电厂能源基地 投资收益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预测不确定性的风-光-水多能互补系统调度风险和效益分析 被引量:37
15
作者 闻昕 孙圆亮 +4 位作者 谭乔凤 雷晓辉 丁紫玉 刘哲华 王浩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2-41,共10页
风电、光伏与水电(简称风光水)互补发电系统是提高清洁能源整体利用效益的重要创新模式,随着风电、光伏发电渗透率的增加,如何解决大规模风光接入所带来的不确定性是多能互补系统研究的核心和难点。作者重点探讨日前风光出力预测的不确... 风电、光伏与水电(简称风光水)互补发电系统是提高清洁能源整体利用效益的重要创新模式,随着风电、光伏发电渗透率的增加,如何解决大规模风光接入所带来的不确定性是多能互补系统研究的核心和难点。作者重点探讨日前风光出力预测的不确定性对于多能互补系统风险和效益的综合影响。首先,从可靠性、稳定性和经济性3个方面提出风光水多能互补系统调度运行风险和效益评价体系;建立多能互补系统短期优化调度模型,在日前风光出力预测结果基础上,编制系统日前发电计划;根据风光实际出力情况,滚动更新和模拟水电站实际调度过程。最后,对比分析各电站计划和实际调度运行情况,评价日前风光出力预测不确定性对于多能互补系统风险与效益的综合影响。以接入209万kW光伏和104.9万kW风电的雅砻江流域锦屏一级多能互补系统为实例进行研究。相比风光水独立运行,风光水互补后系统的发电效益提高了37.13%,且系统出力过程更为稳定。互补系统在年尺度上具有良好的可靠性,但在水库低水位时期,系统失负荷天数明显增多,占全年失负荷天数的96%以上,系统可靠性降低;在汛期,互补后水库的下泄流量最大增加了47.06%,出现水量集中下泄的情况,这给电力部门、下游用水部门以及防护对象带来一定的防洪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能互补 发电调度 发电计划 风光水 风险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与中国能源转型思考(三)——我国非化石能源的快速发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抗 苗淼 张立勤 《中外能源》 CAS 2022年第5期1-9,共9页
中国实现能源转型最关键的问题是是如何使低碳零碳的非化石能源取得快速、高质量的发展。目前我国水电发电量居世界首位,也居中国非化石能源发电量之首,在长江和黄河上游大规模的水电站群建设正蓬勃开展。除了大江大河中上游水电阶梯开... 中国实现能源转型最关键的问题是是如何使低碳零碳的非化石能源取得快速、高质量的发展。目前我国水电发电量居世界首位,也居中国非化石能源发电量之首,在长江和黄河上游大规模的水电站群建设正蓬勃开展。除了大江大河中上游水电阶梯开发以外,中国同样重视中小水电站的发展。中国核电后来居上,以运营和在建核反应堆合计居世界第一位。中国在小型化非能动型压水堆核电新技术上有创新性发展,核电将为我国能源做出更大贡献。我国以中浅层地热能利用为主,地热资源开发可充分利用石油、煤炭行业的技术力量和闲置的钻机。我国风电光伏快速发展,成本逐渐降低,但发电量的不稳定性和日益增大的峰谷差,将对其大规模发展带来新的难题。中国近年来特别关注于海上风电的发展,海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连续3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作为重要的二次能源,氢能产业快速发展,但目前主要依靠灰氢和蓝氢,应尽快转向以绿氢为主的发展轨道并降低其完全成本。煤炭基地与绿氢耦合发展的实践值得关注。应强调生物质能的综合利用,并进一步探索适合中国特色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转型 非化石能源 水电 核电 风电 光伏 绿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NN-Bi-LSTM功率预测的海岛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度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润治 王瑞琪 +2 位作者 刘继彦 王旭东 陈阿莲 《全球能源互联网》 CSCD 2023年第1期88-100,共13页
合理构建海岛综合能源系统对沿海能源清洁化转型意义重大,其优化调度更是实现海岛能源供需平衡的有效途径。为此,提出了一种考虑风光功率预测的海岛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度方法。首先,搭建包含氢能设备、海水源热泵、海水淡化装置、波浪... 合理构建海岛综合能源系统对沿海能源清洁化转型意义重大,其优化调度更是实现海岛能源供需平衡的有效途径。为此,提出了一种考虑风光功率预测的海岛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度方法。首先,搭建包含氢能设备、海水源热泵、海水淡化装置、波浪能发电装置等新型能源转换设备的系统模型。其次,海上气候多变会导致新能源发电不稳定,故采用含环境变量重要性排序的一维卷积神经网络和双向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bi-directional long short-term memory,CNN-Bi-LSTM)联合模型对发电功率进行预测。然后,为维持海岛基本生存条件,以电-冷-淡水-氢平衡为约束,以改善系统运行经济性和可再生能源消纳率为目标函数,建立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度模型。对夏冬两个典型日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出的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所提优化调度方法可以实现海岛能源供需平衡,同时能够有效降低系统运行成本,提高可再生能源消纳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岛综合能源系统 波浪能发电 风光预测 优化调度模型 可再生能源消纳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干流水风光一体化能源综合开发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唐梅英 张权 +1 位作者 姚帅 姜勃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10,33,共6页
以黄河上中游干流已建、在建、规划的水电站及其周围的风光资源为对象,以水风光电出力特性及互补特性为基础,以风光电接入不增加水电站弃水并按照经济较优控制弃风、弃光率等为原则,开展黄河干流水风光一体化能源配置运行研究,结合互补... 以黄河上中游干流已建、在建、规划的水电站及其周围的风光资源为对象,以水风光电出力特性及互补特性为基础,以风光电接入不增加水电站弃水并按照经济较优控制弃风、弃光率等为原则,开展黄河干流水风光一体化能源配置运行研究,结合互补运行特性、充分利用水电的调节能力、提高输电通道利用效率、统筹本地和外送消纳,在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基础上构建了黄河干流水风光能源配置模型和经济分析模型,通过模型分析计算,提出经济合理的水风光电装机规模配比方案,及黄河干流2025年、2035年水风光一体化发展目标和布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风光一体化 清洁能源 碳中和 出力特性 互补特性 能源配置 一体化运行 黄河干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海南电网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陈华昊 施寅跃 +1 位作者 牛雅馨 孙朋 《中外能源》 CAS 2021年第3期20-26,共7页
系统梳理海南电网2015~2018年间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的建设与发展情况。海南陆域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10^(4)×10^(4)kW,技术可开发量为95×10^(4)kW。2018年底,水电装机达到154×10^(4)kW(含抽水蓄能),已超过"十三五... 系统梳理海南电网2015~2018年间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的建设与发展情况。海南陆域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10^(4)×10^(4)kW,技术可开发量为95×10^(4)kW。2018年底,水电装机达到154×10^(4)kW(含抽水蓄能),已超过"十三五"规划目标,其中常规水电装机为94×10^(4)kW,已达到技术可开发量的峰值。海南陆上风能处于Ⅳ类资源区,2018年底,风电装机容量达到"十三五"规划目标的97%,局部存在弃风现象。由于陆上风电发展与沿海岸线资源开发利用冲突,预计未来将不再考虑规划新建陆上风电场,而海上风电尚未进入实质性开发阶段。海南太阳能资源丰富,光伏可开发装机容量约700×10^(4)kW,2018年底,光伏装机容量已超过"十三五"规划目标,目前海南尚未布局分布式光伏。未来海南电网应合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信息技术手段,重点在智能信息获取、状态实时评价及信息数据挖掘应用等方面取得突破。鼓励和引导分布式光伏发电发展,推进分布式光伏在产业园区的应用。风能可以利用海南独特的地理优势适当开发海上风能。水能则利用海南已有的小水电多、小、简单灵活的特点合理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 水电 风电 光伏发电 分布式光伏 海南电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电站大坝的太阳能融合型并网发电系统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何明 郑恩文 张仁贡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03-206,共4页
针对双可再生能源融合发电模式的诸多技术难题,提出了一种在水电站大坝上建设太阳能电站并进行融合发电的创新模式,重点突破了水电与太阳能发电共享型控制技术、光伏逆变谐波抑制技术、无功补偿和共享型直流技术等技术难题。水电和太阳... 针对双可再生能源融合发电模式的诸多技术难题,提出了一种在水电站大坝上建设太阳能电站并进行融合发电的创新模式,重点突破了水电与太阳能发电共享型控制技术、光伏逆变谐波抑制技术、无功补偿和共享型直流技术等技术难题。水电和太阳能发电共享型控制技术实现了水电现地控制单元、太阳能现地控制单元、共享型公用现地控制单元的分布式构架;实现了光伏对水电的逆变谐波抑制和无功补偿装置的研发;实现了太阳直流技术补偿水电站直流系统。应用实践表明,太阳能与水能融合发电模式可节约投资、增加无功补偿效益、减少国土资源的占用,是双可再生能源融合发电的创新性应用,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水电站 光伏发电 大坝 可再生能源 融合型发电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