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孕妇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 1,IGF-1)、IGF-2、IGF结合蛋白3(IGF binding protein 3,IGFBP-3)与正常胎儿生长的关系。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5月于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产前检查并分娩正常体...目的探讨孕妇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 1,IGF-1)、IGF-2、IGF结合蛋白3(IGF binding protein 3,IGFBP-3)与正常胎儿生长的关系。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5月于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产前检查并分娩正常体重儿的初产妇66例,分为妊娠16~18周、妊娠26~28周、妊娠37~40周3个阶段进行纵向观察,放射免疫法测定孕妇各阶段血清中IGF-1、IGF-2、IGFBP-3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孕期母血IGF-1水平随着孕周增加明显上升,其中IGF-1水平在妊娠37~40周高于妊娠26~28周,妊娠26~28周高于妊娠16~18周,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孕期母血IGF-2水平随孕周增加无明显改变,妊娠3阶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母血IGFBP-3水平妊娠37~40周高于妊娠26~28周及妊娠16~18周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妊娠26~28周与妊娠16~18周无显著差异。妊娠16~18周、26~28周和37~40周3阶段母血IGF-1、IGF-2、IGFBP-3水平与正常新生儿出生体重无显著相关性。结论孕妇血清IGF-1、IGFBP-3水平与正常胎儿生长密切相关,IGF-1可作为临床评价不同阶段正常胎儿生长的指标,而IGFBP-3更多地反映了妊娠中晚期正常胎儿的生长。展开更多
目的观察IGF-1、IGFBP-3、TNF-α在绝经后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T2DM)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患者中的表达特点,以及经抗骨质疏松治疗前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骨代谢的变化,探讨IGF-1、IGFBP-3、TNF-α作为OP...目的观察IGF-1、IGFBP-3、TNF-α在绝经后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T2DM)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患者中的表达特点,以及经抗骨质疏松治疗前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骨代谢的变化,探讨IGF-1、IGFBP-3、TNF-α作为OP疗效评判指标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6月在上海市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区中心医院就诊的T2DM合并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患者共95例,失访7例,最终纳入88例,化验治疗前及治疗1年后的IGF-1、IGFBP-3、TNF-α,并测量BMD。结果(1)IGF-1、IGFBP-3在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后水平均较前升高;而TNF-α则表达减少(P<0.05);(2)治疗后全髋、股骨颈及腰1~4的BMD以及IGF-1、IGFBP-3较治疗前有上升,TNF-α下降,Ward’s三角、大粗隆、股骨干的BMD变化不大;(3)治疗后β-CTX降低(P<0.05),TP1NP、25(OH)D升高(P<0.05),PTH和OC无明显变化;(4)治疗后,将各部位BMD与IGF-1、IGFBP-3、TNF-α等化验数据作相关性分析,提示股骨颈BMD与IGF-1、IGFBP-3存在正相关,腰1~4的BMD与TNF-α存在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25(OH)D及TP1NP均与IGF-1、IGFBP-3存在正相关,与TNF-α负相关;β-CTX与TNF-α存在正相关,与IGFBP-3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GF-1、IGFBP-3、TNF-α与BMD、骨代谢的变化有一定关系,骨质疏松治疗后患者的骨形成指标TP1NP增加、25(OH)D增加,骨吸收指标β-CTX减少,同步发生变化的还有骨密度的有效提高,以及IGF-1、IGFBP-3的增加和TNF-α的降低。通过对IGF-1、IGFBP-3、TNF-α检测联合骨代谢指标的改善可以有效评估骨质疏松的治疗效果。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孕妇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 1,IGF-1)、IGF-2、IGF结合蛋白3(IGF binding protein 3,IGFBP-3)与正常胎儿生长的关系。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5月于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产前检查并分娩正常体重儿的初产妇66例,分为妊娠16~18周、妊娠26~28周、妊娠37~40周3个阶段进行纵向观察,放射免疫法测定孕妇各阶段血清中IGF-1、IGF-2、IGFBP-3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孕期母血IGF-1水平随着孕周增加明显上升,其中IGF-1水平在妊娠37~40周高于妊娠26~28周,妊娠26~28周高于妊娠16~18周,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孕期母血IGF-2水平随孕周增加无明显改变,妊娠3阶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母血IGFBP-3水平妊娠37~40周高于妊娠26~28周及妊娠16~18周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妊娠26~28周与妊娠16~18周无显著差异。妊娠16~18周、26~28周和37~40周3阶段母血IGF-1、IGF-2、IGFBP-3水平与正常新生儿出生体重无显著相关性。结论孕妇血清IGF-1、IGFBP-3水平与正常胎儿生长密切相关,IGF-1可作为临床评价不同阶段正常胎儿生长的指标,而IGFBP-3更多地反映了妊娠中晚期正常胎儿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