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75篇文章
< 1 2 18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y on Education Model of Innovation An Entrepreneurship Based on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Platform——Take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as an example
1
作者 葛艳 《海外英语》 2019年第16期273-274,共2页
Innovation requires education to further deepen reform.Facing the market demand,the college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specialty needs the teaching reform,enhances the specialized talented person's comprehensive qual... Innovation requires education to further deepen reform.Facing the market demand,the college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specialty needs the teaching reform,enhances the specialized talented person's comprehensive quality.By analyzing the character istics of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his paper innovatively puts forward th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mode to pro vide reference for the reform of higher edu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School cooper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livering forestry courses online:experiences,lessons learned,and future of forestry online education in the Asia Pacifi c
2
作者 Anil Shrestha Jodi Crawford +4 位作者 Hailan Chen Shiyi Zhang Na Zhong Michelle Zeng Guangyu Wang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4期1175-1194,共20页
Innovation in forestry education is needed to address changing contexts of the positionality of forests.This is particularly signifi cant in the Asia–Pacifi c region,where deforestation and degradation are high.Howev... Innovation in forestry education is needed to address changing contexts of the positionality of forests.This is particularly signifi cant in the Asia–Pacifi c region,where deforestation and degradation are high.However,the accessibility of high-quality forestry education to address changing regional and global contexts is lacking.A series of innovative sustainable forest management(SFM)open education resource(OER)courses were developed and implemented to improve the accessibility of SFM education to enhance teaching quality,curriculum,and research capacity of universities in the Asia-Pacifi c Region.To evaluate the SFM-OER program in terms of student experiences,this study investigated student achievement,perceived success of the pedagogical approach and instructional design,and perceived eff ectiveness of the learning activities in promoting active and transformative learning through the assessment of a 1,191-course feedback survey between 2018 and 2020,including the global pandemic.This study revealed that the program attracted diverse student demographics,including a higher proportion of female students majoring in forestry,ecology,and other environmental studies.Their primary motivation to participate in the courses was to gain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followed by the fl exibility of online learning,mandatory course requirements,and earning course credits.Students were satisfi ed with the Canvas 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Most students spent less than 5 to 10 h of their weekly time in the course and agreed or strongly agreed that the workloads were manageable.Students refl ected positively on various learning activities and assignments,such as watching lecture videos,taking quizzes,reading and summarizing,having discussions,and peer review writing.However,they did not clearly prefer specifi c learning activities,signifying the importance of using diverse learning activities to satisfy diverse individual learning styles in online settings.This analysis contributes to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student-centered pedagogical development for online learning and provides insight into the ways forward for online higher forestry education,while repurposing existing OER courses in a post-Covid-19 er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stainable Forest Management Online forestry education Pedagogy innovation Covid-19 Lessons learned Asia Pacifi 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nglish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Explore the Sights Inno⁃ 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3
作者 刘珍 《海外英语》 2021年第6期275-277,共3页
By 2020 the number of college graduates to break through 8.74 million,employment of college graduates is worsening.In this case,the state in urgent need of a large number of professionals for innovative thinking and e... By 2020 the number of college graduates to break through 8.74 million,employment of college graduates is worsening.In this case,the state in urgent need of a large number of professionals for innovative thinking and entrepreneurial ideas are self-em⁃ployed,not only can effectively alleviate the problem of employment of college graduates themselves,but also to the community to provide jobs and ease the employment pressure.English teacher Local Universities need for reform in the classroom teaching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reform,to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to strengthen the training of students,improve students'Eng⁃lish proficiency,and enhance practical English proficiency,in order to better promote student employ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based on thi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nglish Universities of Education in educational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t the sigh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English education classroom teaching EMPLOYM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职业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的逻辑理路与协同路径 被引量:1
4
作者 祁占勇 吴仕韬 《高校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9-61,共13页
新质生产力是集高科技、高效能和高质量特质于一体的生产力,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力量源泉。高等职业教育作为赋能新质生产力的“软要素”,要在育人逻辑上勇担新质人才的培育使命,在技术逻辑上打造新质技术的创新高地,在产业逻辑上适配... 新质生产力是集高科技、高效能和高质量特质于一体的生产力,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力量源泉。高等职业教育作为赋能新质生产力的“软要素”,要在育人逻辑上勇担新质人才的培育使命,在技术逻辑上打造新质技术的创新高地,在产业逻辑上适配新质产业的发展需求,在生产逻辑上聚焦新质生产的变革成效,在治理逻辑上助推新质治理的向善发展。为此,高等职业教育要强化顶层设计,创建赋能新质生产力的长效机制;重塑育人方案,确立基于创新能力生成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创新协同,深化产学研一体化创新体系打造;聚焦跨界属性,提升在新质社会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新质生产力 创新人才 技术创新 产教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真问题驱动的城市轨道交通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
5
作者 黄世泽 孙章 +3 位作者 张毅 肖军华 邹亮 伍丹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9,14,共5页
[目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作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们出行和城市发展紧密相关。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人们对出行效率的不断追求,对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城市轨道交通学科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存在与产... [目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作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们出行和城市发展紧密相关。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人们对出行效率的不断追求,对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城市轨道交通学科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存在与产业需求脱节、选题脱离实际需求、产学融合度低等问题,不仅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专业素养的提升,也将影响城市轨道交通领域技术的创新和发展,需对城市轨道交通学科研究生创新培养模式进行研究。[方法]对真问题驱动培养模式的特点进行分析,结合城市轨道交通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现状及问题,以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科技创新创业大赛为例,提出了一种真实问题驱动的研究生培养创新模式。[结果及结论]在引入真实问题情境后,学生能够深度参与实际项目,并进一步与企业合作,从而培养其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真问题驱动的城市轨道交通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动力,锻炼学生创新思维,并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创新思维方面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学科教育 真问题驱动 研究生培养 创新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快建设优势学科的多维思考
6
作者 王战军 王洪才 +2 位作者 陈亮 王智超 吴南中 《高校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2,共22页
学科是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进入新发展阶段,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以改革创新为驱动,加快建设一批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优势学科,是扎实迈进高等教育强... 学科是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进入新发展阶段,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以改革创新为驱动,加快建设一批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优势学科,是扎实迈进高等教育强国的重要举措。优势学科概念内涵、文化背景、精神追求、建设路径等方面均体现着高质量发展阶段加快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战略布局。为此,在厘清优势学科的内涵、特征及生成机制的前提下,我们应从价值逻辑、经济逻辑、实践逻辑、政策逻辑等维度进一步探明优势学科建设的逻辑向度,在此基础上,以完善顶层设计为引领力,以善用数字技术为牵引力,可持续推进优势学科高质量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势学科 改革创新 生成机制 逻辑向度 数字技术 高等教育强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托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赋能大健康产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新范式
7
作者 何靖柳 章斌 +5 位作者 梁大伟 李成忠 李顺源 刘德军 杨冬雪 张翅 《食品与发酵科技》 2025年第1期173-177,共5页
为培养高技能人才,服务大健康产业发展,雅安职业技术学院携手王老吉大健康产业(雅安)有限公司、华润三九(雅安)药业有限公司、雅安市中医医院等区域内大健康产业相关企业,聚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专业建设质量,共同建设了雅安市食品... 为培养高技能人才,服务大健康产业发展,雅安职业技术学院携手王老吉大健康产业(雅安)有限公司、华润三九(雅安)药业有限公司、雅安市中医医院等区域内大健康产业相关企业,聚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专业建设质量,共同建设了雅安市食品药品应用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该中心是多方搭建的产学研训创一体化平台,主要开展技术培训与服务,打造人才培养与技术服务创新高地。该中心的建设与运行,旨在深化产教融合和科教融汇,为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赋能区域产业创新升级与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为职业教育服务区域发展提供了可借鉴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教融合 科教融汇 科研育人 产学研训创 创新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段式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与实践
8
作者 金永涛 习佳 +2 位作者 刘原萍 赵起超 杨秀峰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129-132,共4页
聚焦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依托河北省航天遥感信息处理与应用协同创新中心平台,面向遥感与空间信息类专业本科生,以教学理念、教学方案、教学资源、教学管理等为重点内容,构建了四段式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四段式创新创业教育... 聚焦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依托河北省航天遥感信息处理与应用协同创新中心平台,面向遥感与空间信息类专业本科生,以教学理念、教学方案、教学资源、教学管理等为重点内容,构建了四段式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四段式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由习惯养成与专业认知、专业基础能力培养、技术创新能力培养、项目实战与创业孵化四个教学阶段组成。近五年,通过对该模式不断优化和完善,学生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有了明显提升,取得了良好的人才培养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创新 教育模式 创新创业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嵌入性理论视角下开放教育与技工教育融通的基础、困境及路径
9
作者 袁文武 李志香 韩晓峰 《当代职业教育》 2025年第1期102-112,共11页
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促进开放教育与技工教育的协同发展,对教育体系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嵌入性理论视角下,开放教育与技工教育在政治、认知、文化和结构四个维度具有相互融通的基础,即落实协同的政策使命相同、顺应技能发展的认... 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促进开放教育与技工教育的协同发展,对教育体系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嵌入性理论视角下,开放教育与技工教育在政治、认知、文化和结构四个维度具有相互融通的基础,即落实协同的政策使命相同、顺应技能发展的认知趋同、追求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和具备课程互嵌实践的条件。然而,实践中两类教育在嵌入的四个维度上存在脱嵌困境,具体表现为顶层推动缺位导致融通瓶颈难以突破、价值理念偏见导致融通难点共识不足、文化整合不足导致融通效力发挥不够和办学核心要素差异导致融通浮于表面。基于此,可通过以下路径促进开放教育与技工教育的再嵌:一是建立“部委联动—利益联结”的政府统筹机制,二是树立“理念引领—价值回归”的终身教育共识,三是构建“虚拟文化—工匠文化”的嵌入传播途径,四是打造“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关键要素融通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入性理论 开放教育 技工教育 “三教”协同创新 技能人才 产业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应用于教育的价值审视与融合创新
10
作者 黄刚 宗铁岩 《现代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2-53,共12页
人工智能应用于教育是教育创新发展的必然走向,但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融合过程中也会面临诸多困境,如促进教育公平与教育公平受到影响并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加剧人的单向度性并存,提升教育质量与淡化教育人文关怀并存,推动社会进步与教... 人工智能应用于教育是教育创新发展的必然走向,但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融合过程中也会面临诸多困境,如促进教育公平与教育公平受到影响并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加剧人的单向度性并存,提升教育质量与淡化教育人文关怀并存,推动社会进步与教育功利化持续放大并存。造成这些困境的主要原因为:智能化教育的程序公平无法得到有效监督,智能技术削弱了人的自主性,算法运行的固定化忽略了教育的人文性,教育评价过度强调工具理性导致教育功利化加剧。因此,人工智能应用于教育的过程中要注重融合创新,以道德决策助推人工智能应用于教育的公平正义,以价值理性引领人工智能应用于教育的深层次发展,以提高算法透明度增强人工智能应用于教育的可知性和可信性,以体制机制创新建构人工智能应用于教育的规范体系和监管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智能化教育 技术嵌入 算法赋能 教育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视野下野外地质实习课程思政实践探索
11
作者 赵素涛 陈丽霞 +2 位作者 李智勇 袁晏明 马彦周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2025年第1期95-102,共8页
地质实践是培养地学相关人才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是保证地球科学相关学科教育质量的关键一环.针对提升地球科学相关专业学生对所学专业的热爱及用所学服务社会的理想信念,选择师生互动最为频繁的秭归野外地质实践课程为研究对象,... 地质实践是培养地学相关人才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是保证地球科学相关学科教育质量的关键一环.针对提升地球科学相关专业学生对所学专业的热爱及用所学服务社会的理想信念,选择师生互动最为频繁的秭归野外地质实践课程为研究对象,从组建思政教师团队、深挖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七版块)、课程知识与思政元素的深度融合(四空间、六环节)及思政教学效果反馈四方面开展了教学思政工作,探索出一套适合本专业野外地质实践的“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四空间、六环节、七版块),构建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教育教学模式,为更多类似的地质实践教学课程思政提供了新思路与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创新 实践教学 地球科学 秭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课-赛-研”融合式车辆专业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
12
作者 尉庆国 任雁 +1 位作者 韩文艳 王盛 《汽车实用技术》 2025年第4期98-101,共4页
随着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兴起,传统工科教育模式已无法满足产业快速发展和转型升级对高新人才的需求。为切实有效地实施创新实践教育,文章以汽车类专业为例,从构建系统化实践体系、搭建理实结合协同育人平台、培育本硕融通高水平创... 随着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兴起,传统工科教育模式已无法满足产业快速发展和转型升级对高新人才的需求。为切实有效地实施创新实践教育,文章以汽车类专业为例,从构建系统化实践体系、搭建理实结合协同育人平台、培育本硕融通高水平创新团队三个方面入手,以课程教学为基础,以竞赛项目为载体,以研究成果为指标,将专业课程、本科毕业设计和不同形式的创新实践活动深度融合,探索形成了一种贯穿本硕培养全过程的育人新模式,经实践验证该模式系统性较强,普及程度较高,具备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和应用型汽车工程科技人才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课堂 创新实践 工程教育 学科竞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赋能高等教育路径探索:重庆大学的实践与启示
13
作者 李珩 黄璐 吴小志 《高等建筑教育》 2025年第2期1-9,共9页
为响应国家科技创新战略,推动教育现代化,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创新型人才,聚焦人工智能赋能高等教育的路径,阐述了人工智能赋能高等教育的重要性,探讨了构建智慧教育环境、深化课程建设与人工智能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利用大数据与人... 为响应国家科技创新战略,推动教育现代化,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创新型人才,聚焦人工智能赋能高等教育的路径,阐述了人工智能赋能高等教育的重要性,探讨了构建智慧教育环境、深化课程建设与人工智能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利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优化教育评价与管理体系的三个关键路径,揭示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教学、管理和评估等教育环节的具体应用实践。最后,以重庆大学的实践为例,展示了这些路径在实际应用中的成效,以提升教育质量和效率,促进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加速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高等教育现代化 智慧教育环境 课程融合创新 大数据驱动的教育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人才培养促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逻辑、定位与路向
14
作者 王纾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1-37,共7页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是支撑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客观需要,是服务产业发展和企业创新的必然要求,是供给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现实选择。从服务于国家创新体系效能提升的视角看,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定位应当是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是支撑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客观需要,是服务产业发展和企业创新的必然要求,是供给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现实选择。从服务于国家创新体系效能提升的视角看,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定位应当是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企业创新需求、具备参与技术创新能力的高层次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为破解高职人才培养在定位、布局和机制上存在的现实问题,高等职业教育应从三方面统筹综合改革和试点推进,助力国家创新体系效能提升:明确定位,强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创新属性;面向创新,深化高职院校教学关键要素改革;多元协同,优化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创新体系 高等职业教育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技术推进产教深度融合的作用机理与创新路径
15
作者 景安磊 朱元嘉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8-44,共7页
数字技术是开辟产教融合新赛道和塑造产教融合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数字技术可以通过拓宽应用场景、链接政校企多方主体、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创新融合发展模式等,有效推进产教融合的广度、协同度、精度和深度。我国在数字技术推进产教... 数字技术是开辟产教融合新赛道和塑造产教融合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数字技术可以通过拓宽应用场景、链接政校企多方主体、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创新融合发展模式等,有效推进产教融合的广度、协同度、精度和深度。我国在数字技术推进产教深度融合的进程中,仍面临数字应用场景不足、数字主体联动不够、数字资源配置匮乏、数字融合模式待突破的现实挑战。深入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充分发挥数字技术推进产教深度融合的作用,需要拓宽数字场景,实现建设应用智能化更迭;统筹数字主体,推动要素力量协同化发展;加大优化数字资源供给,促进成果创造性转化;创新产教融合数字模式,打造多元化发展引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产教深度融合 作用机理 创新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类开放实验室的人才创新能力培养途径探索
16
作者 王俊峰 石玉波 +1 位作者 桑世庆 吴湘莲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120-123,共4页
本文以嘉兴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讨了互联网学院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对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学院与企业深度合作,建立高水平实践教学基地,整合校内外资源,构建多层次、多元化实验实训体系。实施基础与专业实验室分层开放策略,结合课题... 本文以嘉兴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讨了互联网学院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对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学院与企业深度合作,建立高水平实践教学基地,整合校内外资源,构建多层次、多元化实验实训体系。实施基础与专业实验室分层开放策略,结合课题研究、社团活动、技能竞赛及行政校企合作等形式,有力支撑人才培养。形成强基、提能、创新的学生能力发展三步走计划,创新“1+1+N”能力培养新模式。本文研究成果对提升高校实践教学水平、推动人才培养创新具有积极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教融合 开放实验室 创新能力 培养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拔尖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逻辑基础、现实挑战与实践路径
17
作者 刘晓军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7-32,共6页
拔尖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是技能型社会建设的客观需要,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选择,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时代召唤。职业教育作为培养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的拔尖创新技术技能人才的主阵地,必须面对理念滞后、模式固化、资源不足... 拔尖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是技能型社会建设的客观需要,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选择,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时代召唤。职业教育作为培养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的拔尖创新技术技能人才的主阵地,必须面对理念滞后、模式固化、资源不足、评价缺失等现实挑战,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为动力,加强顶层设计,凝聚拔尖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能动合力;遵循技术创新逻辑,创新拔尖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完善配套教育资源,助力拔尖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扩优提质;健全评价激励机制,打造拔尖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可持续成长平台,为拔尖创新技术技能人才茁壮成长培厚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技术技能人才 拔尖创新人才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STEAM教育理念”的双创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18
作者 黄洁 李臻颖 《纺织科技进展》 2025年第2期68-71,78,共5页
提出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将具有本土化特色的C-STEAM教育理念应用于高职院校双创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中。从C-STEAM教育的育人价值、教育特征、评价维度3个方面与双创课程教学改革的育人目标、模式构建、质量评价进行融合分析,构建“... 提出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将具有本土化特色的C-STEAM教育理念应用于高职院校双创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中。从C-STEAM教育的育人价值、教育特征、评价维度3个方面与双创课程教学改革的育人目标、模式构建、质量评价进行融合分析,构建“三维五阶”递进式项目化教学新模式,搭建培养学生能力全过程的可视化“知识图谱”实践路径,拓展以文化基因为导向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为高职院校双创教育提供有效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创教育 C-STEAM 教学模式 实践路径 知识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教师教育变革的依据及“国优计划”的回应
19
作者 张务农 李琳琳 范晓伟 《高等建筑教育》 2025年第2期10-17,共8页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当前教师教育变革的时代背景和根本依据。作为当代生产形态的概念化表征,新质生产力是生产力形态的系统性变革和生态优化,新质生产力不仅是生产物质要素的革新,也是发展理念的更新和思维方式的转变,对教师教育的变革具...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当前教师教育变革的时代背景和根本依据。作为当代生产形态的概念化表征,新质生产力是生产力形态的系统性变革和生态优化,新质生产力不仅是生产物质要素的革新,也是发展理念的更新和思维方式的转变,对教师教育的变革具有基础性指导意义。“国优计划”是教师教育变革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引领,理应对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一时代主题作出回应。研究认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对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课程变革、教师素质结构和教师培养模式等都提出了新要求。作为回应,“国优计划”教师教育应充分发挥研究型大学科研资源和人文资源优势,培养兼具科技创新精神和教育家精神的高质量师资队伍。这不仅需要数智化教师教育模式,而且需要构建产研教学一体化教师教育模式,实现高校的教育科研场景、企业的技术应用场景与中小学教育场景融通。同时完善系列配套制度,以保障“国优计划”教师教育理念和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教师教育 国优计划 创新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教融合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改革探索——以沥青与沥青混合料课程为例
20
作者 康爱红 李波 +1 位作者 娄可可 寇长江 《高等建筑教育》 2025年第2期114-120,共7页
土木工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面向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的需求,通过校企协同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是产教融合背景下土木工程人才培养的必然选择。以沥青与沥青混合料课程为例,从课程大纲修订、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 土木工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面向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的需求,通过校企协同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是产教融合背景下土木工程人才培养的必然选择。以沥青与沥青混合料课程为例,从课程大纲修订、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设计、评价方式革新等方面,探索了产教融合型课程的改革措施。在教学内容方面,通过课程内容与行业发展同步更新、实践内容与专业知识紧密融合、产学研项目与工程案例有效转化等方式,构建了产学研创的专业课程内容;在教学方法方面,建立了“学做创”一体化教学创新模式,从知识学习、技能训练、双创能力三方面,提升了学生分析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和素养;在课程考核方面,建立了“三级”实践能力的考核体系,强化了对实践过程和能力的评价。相关成果可为其他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木工程 产教融合 实践创新 课程改革 沥青与沥青混合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