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7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带一路”背景下职业教育国际化实践研究——以中国与中亚农业合作为例
1
作者 张萍 赵楠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2期165-168,共4页
“一带一路”倡议下职业教育国际化在不断探索中前行。2023年中国—中亚峰会在西安召开,2023年12月和2024年12月中国—中亚五国职业农民培训项目均已在渭南职业技术学院顺利完成。在培训实施过程中,校方从课程、培养、教学方式和考核评... “一带一路”倡议下职业教育国际化在不断探索中前行。2023年中国—中亚峰会在西安召开,2023年12月和2024年12月中国—中亚五国职业农民培训项目均已在渭南职业技术学院顺利完成。在培训实施过程中,校方从课程、培养、教学方式和考核评价等方面寻找突破口。通过依托特色农业及地域文化,构建农业+文化国际化特色课程;发挥自身专业及师资优势,构建农业+特色多元培养方案;以数字化转型为契机,优化教学方式和评价方法等举措圆满完成培训。在推进探索中,校方也对师资国际化,课程资源国际化等现实困惑提出思索。通过实践研究,校方希望克服多种困难,走有特色、有内涵、品牌化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中亚 农业职业教育 国际化 实践研究 现实困惑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兼容性与中心性: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的制度逻辑分析与调适 被引量:4
2
作者 刘志文 魏珺玥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30,共9页
市域产教联合体对于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但目前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中存在主体间权责不清、凝聚力不够、信息交流不畅等问题,影响其效能的发挥。多重制度逻辑理论对市域产教联合体内部主体的逻辑... 市域产教联合体对于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但目前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中存在主体间权责不清、凝聚力不够、信息交流不畅等问题,影响其效能的发挥。多重制度逻辑理论对市域产教联合体内部主体的逻辑关系分析具有适切性,构建多重制度系统分析矩阵,对市域产教联合体场域内的多种制度逻辑进行剖析,再从中心性与兼容性两维度对市域产教联合体场域的内部逻辑状态进行诊断,识别目前“疏远型”(低中心―低兼容)制度环境现状,并从提高中心性与兼容性着手,调适市域产教联合体场域内制度逻辑间关系,对推动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制度逻辑 市域产教联合体 兼容性 中心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斗争精神在新时代党内集中教育中的生成与发展 被引量:1
3
作者 蒋占峰 张鹏程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共8页
斗争精神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时代提出的特定政治话语,其主要范畴包括充分肯定斗争意义、广泛应用斗争精神、积极做好斗争准备、善于争取斗争实效等方面,同党内集中教育有机结合、相辅相成。党的十八大以来,斗争精神在党... 斗争精神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时代提出的特定政治话语,其主要范畴包括充分肯定斗争意义、广泛应用斗争精神、积极做好斗争准备、善于争取斗争实效等方面,同党内集中教育有机结合、相辅相成。党的十八大以来,斗争精神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中萌芽发端,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期间正式出场,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丰富完善,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激扬跃升,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中深化发展,在党纪学习教育中进一步拓展延伸,呈现出清晰的发展理路。斗争精神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内核,具有敢于斗争的坚定性、善于斗争的科学性、成于斗争的建设性等理论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斗争精神 党内集中教育 敢于斗争 善于斗争 新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以优良党风引领社风民风的机理与机制探析
4
作者 李斌雄 袁聪聪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3-70,共8页
以优良党风引领社风民风是坚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坚持党的作风建设的优良传统、坚持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以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优良党风推动党以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为社风民风优化提供根本动力;促进社会... 以优良党风引领社风民风是坚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坚持党的作风建设的优良传统、坚持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以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优良党风推动党以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为社风民风优化提供根本动力;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为社风民风优化涵养文化氛围;影响人民群众的思想和行为,为社风民风优化提供示范导向。党风建设推动社风民风建设实践活动的开展,为社风民风优化拓展实践途径。新时代新征程,应构建起以优良党风引领社风民风的目标引领机制、行为导向机制、文化涵养机制和制度保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作风建设 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 党的自我革命 社风 民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城市生物文化多样性方法的广州传统中轴线城市历史景观活化再生设计研究
5
作者 高伟 樊漓 +1 位作者 刘瑞琦 胡盛劼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12,共7页
传统以图纸为核心的设计路径难以应对以广州传统中轴线为例的城市更新问题在真实世界语境中的复杂要求与挑战。基于渐进式行动设计的视野,从欧盟GREEN SURGE项目推介的城市生物文化多样性概念及其“物质-生活-管护”工作框架出发,提出3... 传统以图纸为核心的设计路径难以应对以广州传统中轴线为例的城市更新问题在真实世界语境中的复杂要求与挑战。基于渐进式行动设计的视野,从欧盟GREEN SURGE项目推介的城市生物文化多样性概念及其“物质-生活-管护”工作框架出发,提出3个关键的设计方法:挖掘地方性生态知识、优化文化关键物种与场地的关系、制定历史环境教育计划。结合广州传统中轴线城市历史景观活化再生的实践过程进行了具体的路径阐释,对应了渐进式行动设计路径的内涵,提供了渐进式行动设计的具体地方性实施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生物文化多样性 渐进式行动设计 历史环境教育 广州传统中轴线 城市历史景观 活化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的职教担当与时代使命——学习贯彻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笔谈 被引量:5
6
作者 姜大源 石伟平 +3 位作者 和震 宁玉红 周建松 聂强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3-16,共14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并对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作出系列部署。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是深化...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并对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作出系列部署。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是深化中国式现代化系列改革的重要一环。为深入领会全会精神内涵,落实好职业教育领域的改革任务,本刊特组织“学习贯彻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笔谈,邀约职教领域的专家学者撰文,就如何回答好“教育强国、职教何为”的时代命题,从系统推进技能型社会建设、促进就业创业与高质量对外开放、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发展职业本科教育、推动职业教育与服务经济社会共生发展等方面对全面深化职业教育领域改革、助力中国式现代化进行深入阐释,以期为职业教育领域学习贯彻落实三中全会精神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中全会 职业教育 中国式现代化 教育综合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中亚国家高等教育合作:进展、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6
7
作者 朱旭 张馨宁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7-33,共7页
加强中国-中亚国家高等教育合作是打造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支柱。“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以来,中国-中亚国家高等教育合作稳步发展,在语言与文化交流、留学生结构优化、校际联合培养、多样化交流平台搭建等方面成果显著。同时,... 加强中国-中亚国家高等教育合作是打造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支柱。“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以来,中国-中亚国家高等教育合作稳步发展,在语言与文化交流、留学生结构优化、校际联合培养、多样化交流平台搭建等方面成果显著。同时,受制于复杂的历史、人文环境和区域内外不和谐因素的干扰,深化高等教育合作在机制保障、师生交流、合作办学、人才培养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未来立足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中国与中亚国家应具有高阶思维,统筹多元主体,完善高等教育合作机制保障;发挥各自比较优势,保障留学生双向互动;探索合作办学新模式,推动合作项目走深走实;服务市场发展需要,加大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培养力度,助力中国-中亚国家高等教育合作实现共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中亚国家 高等教育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开放后华中、华南的教育学人:1978—1999 被引量:2
8
作者 郭戈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25,共20页
教育学人群体研究是教育学术和教育学科研究的新视野、新领域。本文基于个人记忆,并对证文献资料,记述改革开放之后20年我国华中和华南地区教育学人群体的基本情况。其中,华中教育学人以华中师大为中心,以河南大学、湖南师大、湖北大学... 教育学人群体研究是教育学术和教育学科研究的新视野、新领域。本文基于个人记忆,并对证文献资料,记述改革开放之后20年我国华中和华南地区教育学人群体的基本情况。其中,华中教育学人以华中师大为中心,以河南大学、湖南师大、湖北大学、华中理工大学、武汉大学等为骨干,在教育基本理论、教育管理学、教育经济学、比较教育学、高等教育学、中外教育史、课程与教学论、学科教育学、教育实验与研究法、理论和应用心理学、教育学教材建设等方面的研究,位于全国先进行列,并具有鲜明的中原、荆楚和湖湘学术特色。华南教育学人以华南师大为首领,以广西师大、广州师院、广东教育学院、暨南大学、汕头大学、深圳大学等为骨干,在教育统计与测量、教育与教学理论、中外教育史、比较教育学、教育与发展心理学、教育技术学、高等教育学、教育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粤港澳教育等学科或领域的研究,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并自成一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学人 华中 华南 学术群像 改革开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历史启示与未来观照 被引量:3
9
作者 李兴洲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0,共10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确立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的指导方针,突出强调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紧迫性和现实必要性。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历史可...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确立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的指导方针,突出强调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紧迫性和现实必要性。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出,教育综合改革是破除痼疾,推动教育发展刮骨疗毒式的治本之策;是固本强基,促进教育繁荣强筋健骨式的成长良方,成就了我国教育事业的辉煌业绩,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在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强国的历史进程中,总结我国教育综合改革的成功经验,观照教育未来发展需求,全面推进教育观念的科学化、教育结构的合理化、教育体制的现代化、教育机制的适宜化改革,仍然是不断推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建设和教育强国战略,充分发挥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重要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的重要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 教育综合改革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 教育强国 重要举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部省共建职业教育:历程、特征、成效与未来图景 被引量:2
10
作者 孟凡华 刘丽杰 王斯迪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6期33-40,共8页
教育强国建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成教育强国的征程中,职业教育地位十分突出。2005年,教育部与地方政府共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开启部省共建职业教育序幕,主要经历了部省共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部省共建职业... 教育强国建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成教育强国的征程中,职业教育地位十分突出。2005年,教育部与地方政府共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开启部省共建职业教育序幕,主要经历了部省共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部省共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与技能型社会职业教育体系地方试点、部省协同推进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新模式三个阶段。经过20年的探索实践,形成了全国联动、各地积极参与的局面,充分调动了地方党委和政府统筹发展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形成了“一地一策”、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改革态势,各地都有自己明确的发展目标和改革重点;中央的改革精神实现了直达地方和基层,如职业教育类型定位、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展望未来,部省共建职业教育要以高水平党建引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中激发职业教育发展活力,深入推动职业教育高水平对外开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央地互动 部省共建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产教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教育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特征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基于中部六省高职教育质量年报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宋杰 李小球 刘蓉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60-67,共8页
高职教育生态可持续发展理念强调高职教育系统中各要素的有机整合,以人为本、生态调适、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为其内涵要义,结构层面系统性、目标层面双向保障性、行动层面协同性为其基本特征。根据“承载力—支持力—吸引力—延续力—... 高职教育生态可持续发展理念强调高职教育系统中各要素的有机整合,以人为本、生态调适、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为其内涵要义,结构层面系统性、目标层面双向保障性、行动层面协同性为其基本特征。根据“承载力—支持力—吸引力—延续力—发展力”(CSAED)模型,可从高职教育环境质量有效改善、规模增长适度增强、资源结构不断优化、产出价值充分发挥、投入活力显著提升五个方面构建高职教育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基于中部六省高职教育质量年报数据,对各地区高职教育生态可持续发展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为各地区高职教育生态可持续发展评价提供基础理论支持与实践应用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教育 生态可持续发展 评价指标体系 中部六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主线、突破与关键 被引量:5
12
作者 孙锐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4-14,共11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以“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为总领,对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作出接续部署,推动“三位一体”改革举措同向发力、形成合力,为健全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驱动发展体系和人才发展治理体系定向铺路。党...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以“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为总领,对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作出接续部署,推动“三位一体”改革举措同向发力、形成合力,为健全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驱动发展体系和人才发展治理体系定向铺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呈现出鲜明核心脉络和推进主线。当前,我国科技人才创新活力尚未得到充分激发,人才发展区域不平衡不充分、阻碍人才培养开发和创新创造的体制机制问题仍然存在,人才制度对应创新驱动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需求还存在需要改革破题和优化完善之处。推动人才事业兴旺发展,亟需建立“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国家人才发展治理体系。进一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在路线遵循上要对标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现实需求、构建国际人才制度优势的发展要求和畅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的工作要求;在关键点位上要强化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核心布局、突出下一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重点、推动教育科技人才改革协同联动并完善国家战略规划体系和政策统筹协调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 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 一体改革 方向 内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代中央王朝与播州杨氏土司的文教互动研究
13
作者 张建朝 郑家福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4-282,共9页
中央王朝与治下少数民族地方政权的文教互动是巩固国家大一统局面、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重要手段,也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性的具体体现。明代中央王朝为强化对播州的统治,在“以夏变夷”“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下,与播州杨氏土司展开了... 中央王朝与治下少数民族地方政权的文教互动是巩固国家大一统局面、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重要手段,也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性的具体体现。明代中央王朝为强化对播州的统治,在“以夏变夷”“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下,与播州杨氏土司展开了积极的文教互动。在双方互动中,直接或间接、明里或暗里展示出各自的利益诉求与博弈。这些诉求与博弈客观上为双方构筑起了彼此交往、交流和交融的合理空间,促使双方在儒学建设、儒学教育、史学教育和凶礼等方面总体展现出自觉、有序、和谐、积极的发展态势。双方的文教互动不仅提升了播州官民对中央王朝文化、政治的认同感和接受度,强化了明代中央王朝对播州的统治,也促进了播州杨氏土司的政治存续和播州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中央王朝 播州杨氏土司 文教互动 利益诉求与博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化新时代教育高水平对外开放赋能中国式现代化战略目标顺利实现 被引量:8
14
作者 周洪宇 刘宝存 +2 位作者 张雷生 段世飞 彭湃 《高校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2-42,共21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涵盖了加快教育综合改革、推动国际教育合作、深入推进教育对外开放等旨在加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为新时代教育综合改革和教育对外开...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涵盖了加快教育综合改革、推动国际教育合作、深入推进教育对外开放等旨在加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为新时代教育综合改革和教育对外开放指明了方向。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的精神,推进新时代教育高水平对外开放,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教育对外开放,关键在于运用系统思维加快建设好世界重要教育中心,妥善处理好我国高等教育学科自主知识体系建构过程中的几组关系,准确把握新时代高等教育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核心维度,以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推进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把为“全球南方”培养工程师作为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的长期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 教育 高水平对外开放 教育强国 世界重要教育中心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部高等教育政策75年:演进、特征与前瞻 被引量:2
15
作者 农必全 曲铁华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5-36,共12页
中西部强则中国强,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是实现中西部地区崛起的关键,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一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年来,我国中西部高等教育政策经历了计划导向与平衡发展期、效率导向与差异发展期、公平导向与协调发展期、问题... 中西部强则中国强,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是实现中西部地区崛起的关键,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一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年来,我国中西部高等教育政策经历了计划导向与平衡发展期、效率导向与差异发展期、公平导向与协调发展期、问题导向与内涵式发展期四个阶段。回顾历史,以因应国家发展战略为基点的动力机制、由注重效率走向公平优先的价值取向、由强制性变迁走向共同作用的变迁方式、由扶持援助走向激发活力的内容安排等构成了中西部高等教育政策演进的内在特征。未来,应植根国家战略需求推动中西部高等教育政策与时俱进、因循均衡发展理念彰显中西部高等教育政策的公平取向、协调内外动因保障中西部高等教育政策的连贯稳定、激发整体活力优化中西部高等教育政策的内容安排,以开创新时代中西部高等教育全面振兴的新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政策 中西部地区 教育公平 均衡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亚五国“中文+职业技能”教育实施模式、特征及对策 被引量:2
16
作者 祝鹏 刘玉屏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4期80-88,共9页
中国与中亚五国构建了基于政治互信、经济互补及文化交流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文+职业技能”教育在中亚五国实现了从无到有的实质性进展。对中亚五国“中文+职业技能”教育研究后发现:中亚五国“中文+职业技能”教育形成了单主体、... 中国与中亚五国构建了基于政治互信、经济互补及文化交流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文+职业技能”教育在中亚五国实现了从无到有的实质性进展。对中亚五国“中文+职业技能”教育研究后发现:中亚五国“中文+职业技能”教育形成了单主体、双主体以及多主体的培养模式。中亚五国“中文+职业技能”教育整体具有协同发展性,不同参与主体主观能动性具有一定差异和动态变化性。开展中亚五国“中文+职业技能”教育,建议加强顶层设计,平衡各参与主体利弊;充分挖掘各参与主体主观能动性,尤其重视国外政策动力对“中文+职业技能”的推动作用;利用动态变化性吸纳更多参与主体,共同推动“中文+职业技能”教育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文+” 职业技能 职业教育 国际中文教育 中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乡村教育指数的构建与测算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炜 周洪宇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1-45,共5页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为推进教育强国建设,面向中国乡村教育的指数研究亟待开展。文章利用乡村教育现代化CQS模型、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构建并测算了2016年和2021年的中国乡村教育指数,结果显示:与2016年相比,2021年中国乡村教育发展势...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为推进教育强国建设,面向中国乡村教育的指数研究亟待开展。文章利用乡村教育现代化CQS模型、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构建并测算了2016年和2021年的中国乡村教育指数,结果显示:与2016年相比,2021年中国乡村教育发展势头持续向好,中西部地区省份不仅在综合指数的得分上持续提升,而且在师资建设指数、学生支持指数、教育生态指数上与北京的整体差距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分区域来看,中国乡村教育发展虽不存在“马太效应”,但仍然存在“中部塌陷”现象,其“东南强、西部弱、东北滞、中部塌陷”的旧格局仍未被打破。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战略部署下,充分利用好制度、政策、技术等方面的后发优势,因地制宜、持之以恒地改善乡村教育生态,最终实现“破局”,将成为“十四五”时期至2035年国家教育治理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目标的重点和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乡村教育指数 中部塌陷 教育强国 乡村教育现代化CQS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省域高等教育资源集聚布局的创新效应研究 被引量:15
18
作者 田浩然 赵之灿 《重庆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2-45,共14页
省域集聚布局是中国高等教育资源空间布局的基本特征,集聚发展是高等教育支撑创新增长的基本路径。基于2009—2017年中国23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省域高等教育数量、质量两类资源集聚布局的创新效应。采用位序-规模法和首位度法进... 省域集聚布局是中国高等教育资源空间布局的基本特征,集聚发展是高等教育支撑创新增长的基本路径。基于2009—2017年中国23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省域高等教育数量、质量两类资源集聚布局的创新效应。采用位序-规模法和首位度法进行测算发现:省域高等教育资源在样本期内均呈现“单中心”分布特征,高度集聚于省会,质量资源比数量资源更为集聚;部分发达省份高等教育数量资源呈现分散化布局趋势,并逐步向省域“多中心”分布发展,但这并不与集聚布局的基本格局相冲突。回归结果显示:省域高等教育资源集聚对发明创新具有显著的倒U型影响且存在地区异质性,质量资源集聚的倒U型创新效应在中西部显著,东部不显著,而数量资源集聚的倒U型创新效应在东部显著,中西部不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较之经费资源集聚,省域高等教育的人才资源集聚是更为重要的创新效应源头。省域高等教育资源的首位集聚布局和省域总体意义上的均衡化布局并不冲突。省域高等教育资源布局均衡化有赖于中心城市强大的辐射带动作用,是在充分释放内部集聚效应的基础上进一步释放外部集聚效应的结果,即为“集聚驱动分散”的过程。首位城市充分集聚发展是省域高等教育资源布局均衡化及形成“多中心”分布的必要前提。研究建议:优化省域高等教育资源集聚布局以支撑创新高地建设,充分释放内外部集聚效应;在高等教育资源集聚布局基础上优化配置结构,完善区域创新格局;基于不同省域发展现状差异化集聚布局,逐步探索多中心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域高等教育 区域创新 集聚布局 集聚效应 中心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的政策效应评估 被引量:5
19
作者 马浚锋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4-96,共13页
“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等政策旨在解决制约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然而,目前多数相关研究仍然集中于政策文本的质性分析。研究采用双重差分法(DID)构建计量模型评估了“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的政策效应。研究发现:其一... “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等政策旨在解决制约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然而,目前多数相关研究仍然集中于政策文本的质性分析。研究采用双重差分法(DID)构建计量模型评估了“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的政策效应。研究发现:其一,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的省属地方高校的科研课题立项数提高了13.40%,科研成果产出提高了14.80%,科研成果获奖提高了28%。其二,随着“中西部省域高水平大学建设”政策的相继实施,中西部省域高等教育的专利授权转让数提高了22.1%,并通过科研成果转化参与到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中;中西部省域高职称教师规模增量获得了5.50%的纯政策效应,充实了师资队伍的骨干力量,但青年教师却没有得到有效补充。展望未来,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的重心应放在政策的可持续性和省域自足能力的培育上,并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提供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部省域 区域高等教育 政策效应 政策评估 双重差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教育的多中心布局能提高城市创新水平吗 被引量:3
20
作者 邹炀 《重庆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6-62,共17页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有赖于高等教育,但高校作为资源依赖型组织,往往受制于政府目标和市场力量,这种独立性的相对欠缺所带来的高等教育规模扩张,直接推动了高等教育在省域空间的多中心布局,这是否有碍于高等教育对经济社会良序...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有赖于高等教育,但高校作为资源依赖型组织,往往受制于政府目标和市场力量,这种独立性的相对欠缺所带来的高等教育规模扩张,直接推动了高等教育在省域空间的多中心布局,这是否有碍于高等教育对经济社会良序发展的促进作用?以2004—2019年23个省份231个城市作为研究样本,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工具变量法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第一,高校自主性欠缺所带来的省域高等教育布局多中心化趋势,会对省域内城市的创新水平带来负向影响。第二,基础设施建设的挤出效应是城市创新关键机制。与地方政府博弈互为表里的省域多中心化进程,将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放大地方高校规模扩张所具有的投资拉动属性,并最终挤出城市创新;省域层面知识溢出所带来的网络外部性和城市层面的集聚外部性虽然有利于城市创新,但难以克服多中心布局所带来的负面效应。第三,异质性研究发现,多中心布局只是促进了形式公平,但实际上经济发展水平更差、行政级别更低城市的创新水平受到更为明显的负向影响,中心城市对邻近区域创新水平的溢出效应也间接被削弱。因此,加快转变地方政府的经济增长逻辑和尊重高校主体性地位,避免盲目扩张,是优化省域高等教育布局、提高城市创新水平、助推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布局 多中心化 城市创新 高等教育规模扩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