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口径管内壁电爆喷涂马氏体不锈钢涂层技术研究
1
作者 王杰 朱亮 +2 位作者 周辉 彭凯 陈伟鹏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3-37,共5页
针对小口径管道内壁防护难的问题,自主研制一套管内壁带载丝电爆喷涂装置,并在内径为φ62 mm的碳钢管内表面进行全管喷涂试验,制备2Cr13马氏体不锈钢涂层。采用SEM、EDS、XRD、硬度测试、摩擦磨损测试、电化学测试对管内壁涂层的宏观、... 针对小口径管道内壁防护难的问题,自主研制一套管内壁带载丝电爆喷涂装置,并在内径为φ62 mm的碳钢管内表面进行全管喷涂试验,制备2Cr13马氏体不锈钢涂层。采用SEM、EDS、XRD、硬度测试、摩擦磨损测试、电化学测试对管内壁涂层的宏观、微观形貌、物相组成和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自主研制的管内壁喷涂装置运行稳定;涂层和基体之间形成冶金结合界面;涂层为典型的纳米晶结构;涂层硬度较高,并且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能和抗腐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爆喷涂 小口径管 管内壁防护 不锈钢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油罐内冷媒管降温模拟试验与优化 被引量:1
2
作者 陈雁 杨龙基 +3 位作者 韩志强 张峰 许启铿 王晓东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1-76,共6页
为缓解食用油在储藏过程中出现的热分层现象,设计内置冷媒管的食用油储罐,并通过调整冷媒流动方式、冷媒流量和冷媒温度等对储油进行降温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上供式和下供式降温均可在储油温度整体下降的同时有效缩小上下层温差(1.9... 为缓解食用油在储藏过程中出现的热分层现象,设计内置冷媒管的食用油储罐,并通过调整冷媒流动方式、冷媒流量和冷媒温度等对储油进行降温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上供式和下供式降温均可在储油温度整体下降的同时有效缩小上下层温差(1.93、3.67℃),且与自然降温(6.79℃)相比,热分层现象得到明显改善。采用下供式降温的效率最高,较上供式提高了约20%,且下层油温较上供式低约1.9℃。基于Ansys(Fluent)商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平台,通过数值模拟进一步研究了采用下供式的冷媒流量对下层油温的影响。结果显示下供式降温可有效阻隔外部传热,而下层温度变化集中在低温区域,对远离入口侧区域的影响并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油储存 热分层 内置冷媒管 降温 计算机流体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CP管芯混凝土防裂控裂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晓闯 刘芃呈 +3 位作者 张慈沁 陈波 李军 王雄锋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2-149,共8页
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PCCP)在我国引调水工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PCCP运行的安全性对水资源的配置至关重要,关系国计民生。当管芯混凝土内表面产生有害裂缝后,在水压力的作用下会引起内管芯混凝土破坏,导致钢筒被锈蚀,形成安全隐患,因此,... 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PCCP)在我国引调水工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PCCP运行的安全性对水资源的配置至关重要,关系国计民生。当管芯混凝土内表面产生有害裂缝后,在水压力的作用下会引起内管芯混凝土破坏,导致钢筒被锈蚀,形成安全隐患,因此,针对管芯内壁混凝土裂缝预防和控制的研究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具有重大意义。为了预防和减少PCCP内壁出现有害裂缝,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概述了PCCP管芯内壁混凝土裂缝的种类和形式,即纵向裂缝、螺旋裂缝和插口端裂缝;总结了干燥收缩、沉降收缩、温度收缩、焊缝、缠丝应力、吊装运输等因素与PCCP内壁混凝土裂缝的关系;分别从PCCP设计、原材料、配合比、养护制度、焊缝、钢筒、插口和裂缝自愈合、纤维增强材料等方面总结了PCCP管芯内壁裂缝的预防和控制方法。最后,对PCCP管芯混凝土内壁裂缝的控制和预防进行了展望,为继续研究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PCCP) 管芯内壁混凝土 裂缝 防裂控裂措施 裂缝的种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状地基中海洋大直径管桩水平动力响应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林浩 郑长杰 丁选明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73-1883,共11页
考虑桩−海水−层状土相互作用,研究了水平动荷载作用下层状地基中海洋大直径管桩的动力响应特性。将海水视为无黏性可压缩流体介质建立桩周、桩芯海水的运动方程,通过分离变量法并结合海水的边界条件求得桩周、桩芯海水作用在管桩上的动... 考虑桩−海水−层状土相互作用,研究了水平动荷载作用下层状地基中海洋大直径管桩的动力响应特性。将海水视为无黏性可压缩流体介质建立桩周、桩芯海水的运动方程,通过分离变量法并结合海水的边界条件求得桩周、桩芯海水作用在管桩上的动水压力。将海床土体视为黏弹性介质并考虑其成层非均质性,利用微分变化并结合土体振动边界条件解得桩周、桩芯土体作用在管桩上的水平抗力。进而根据各桩段上水平力的平衡建立管桩控制方程,利用传递矩阵法并结合桩身的连续条件以及桩顶、桩底的边界条件,得到层状海床土中海洋大直径管桩的水平动力响应解析解,给出了桩顶位移解析表达式。将所得解与有限元模拟结果以及退化解与已有文献解进行对比,验证了本研究计算方法的合理性。并基于所得解分析了管桩−海水−层状土系统水平动力响应对动水压力、水深、土体模量、土层厚度等关键参数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顶位移 海洋大直径管桩 水平振动特性 桩芯海水 层状海床地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弃油气井改造地热井换热性能分析及内管设计优化 被引量:2
5
作者 金光 滕宏泉 +6 位作者 郭鸿 夏晴 申振坤 刘强 李双涛 牛剑波 蔡皖龙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64-871,共8页
中深层地热井钻井成本高昂,利用现有废弃油气井进行地热井改造可大幅度降低钻井成本。研究基于陕北地区某废弃油气井改造地热井换热试验工程参数及测试数据,开展了长期取热性能数值模拟,探讨了内管设计参数对取热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 中深层地热井钻井成本高昂,利用现有废弃油气井进行地热井改造可大幅度降低钻井成本。研究基于陕北地区某废弃油气井改造地热井换热试验工程参数及测试数据,开展了长期取热性能数值模拟,探讨了内管设计参数对取热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内管保温性能提升对地热井取热功率影响随深度增加及流量减少而更加明显,但对于内管管径而言,其对取热性能影响较小,且对深度及流量变化不敏感,因此,总体影响程度有限。此外,研究量化了内管管材选取对系统全生命周期经济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给定工况下,内管热导率从0.2 W/(m·K)降至0.02 W/(m·K),一个供暖季内地热井埋管出口水温可提升0.66℃,但全生命周期平均供热成本增加了0.035元/(kW·h),投资回收期延长了1.83 a。因此,考虑采用高保温性能内管材料增益作用有限,建议应在优先考虑耐温承压条件下进行废弃油气井改造地热井内管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油气井 地热提取 内管材料 取热性能 生命周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嵌岩钢管桩内卷边切割机器人的设计研究
6
作者 朱军龙 唐柯岩 +3 位作者 张军 李育房 蒋威 汝梦奇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8-59,共12页
海上风电桩在基础打桩过程中,容易造成钢管桩下端内卷边,这会增加下插的阻力,须将影响下钻的内卷边切除,提高风电桩插桩效率。现阶段内卷边的处理多是潜水员下水切割,处理过程较为繁琐,难以应对复杂的工况,且有一定的危险性。为解决以... 海上风电桩在基础打桩过程中,容易造成钢管桩下端内卷边,这会增加下插的阻力,须将影响下钻的内卷边切除,提高风电桩插桩效率。现阶段内卷边的处理多是潜水员下水切割,处理过程较为繁琐,难以应对复杂的工况,且有一定的危险性。为解决以上问题,设计了一种用于海上嵌岩式钢管桩内卷边切除的切割机器人。通过对钢管桩内卷边切割现有的施工工艺和施工作业要求进行分析,总结了内卷边切割机器人所需满足的设计要求,提出了适用于切割钢管内卷边的多轴联动机器人系统;确定了总体方案,对内卷边切割机器人的力学性能进行分析,并进行具体结构设计。基于SPH-FEM耦合算法,对磨料水射流切割钢管壁过程进行研究,确定切割工艺参数,对射流反作用进行分析,并结合切割参数进行算例验证。理论分析以及仿真模拟验证表明,所设计的内卷边切割机器人符合施工要求,能改善海上嵌岩式钢管桩内卷边的精确切除问题,有助于完善海上风电桩基础施工工艺的完整性,可为后续内卷边处理技术的发展提供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桩 海上风电桩 内卷边 切割机器人 磨料水射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油田用聚烯烃管材专利技术现状与分析
7
作者 牛承祥 徐典宏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24-28,共5页
借助智慧芽(Patsnap)专利分析工具,从申请趋势、地区分布、技术构成、申请人、重点专利等角度分析了全球油田用聚烯烃管材技术领域的相关专利文献。分析结果表明,全球油田用聚烯烃管材技术依然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中国企业拥有绝大部分专... 借助智慧芽(Patsnap)专利分析工具,从申请趋势、地区分布、技术构成、申请人、重点专利等角度分析了全球油田用聚烯烃管材技术领域的相关专利文献。分析结果表明,全球油田用聚烯烃管材技术依然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中国企业拥有绝大部分专利权,但核心专利技术集中在美、日的专利商手中;目前研究开发的重点是以RTP管为代表的聚烯烃复合管技术,特别是复合管中的聚烯烃内衬管材料的选择和配料技术。聚烯烃管材核心技术由美、日等国家掌握,而中国企业虽然起步较晚,但申请量巨大,综合实力不容小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输送 聚烯烃 复合管 内衬管 专利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金属复合管屈曲失效机理及临界载荷研究
8
作者 肖世轩 吕志阳 +2 位作者 朱学铭 曲琳 梁学泉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8-144,共7页
为探究双金属复合管的屈曲失效机理,利用ABAQUS软件建立了双金属复合管有限元模型,考虑成型残余应力的存在,分析了弯曲过程中弯矩、椭圆度和内衬褶皱幅值随曲率的变化规律;研究了内衬管屈服强度、内衬管径厚比以及外基管径厚比对双金属... 为探究双金属复合管的屈曲失效机理,利用ABAQUS软件建立了双金属复合管有限元模型,考虑成型残余应力的存在,分析了弯曲过程中弯矩、椭圆度和内衬褶皱幅值随曲率的变化规律;研究了内衬管屈服强度、内衬管径厚比以及外基管径厚比对双金属复合管屈曲失效的影响,并进一步给出了临界弯矩和临界曲率的预测公式。分析结果表明:屈服强度更高的内衬管可提高复合管的临界弯矩,但会降低复合管的临界曲率;更小的内衬管径厚比和外基管径厚比均可提高复合管的临界弯矩和临界曲率;相较于临界弯矩,内衬管屈服强度和径厚比的改变对临界曲率影响更为明显,外基管径厚比的改变则对两者均具有十分明显的影响;临界弯矩和临界曲率公式预测结果与有限元计算结果的相对误差不超过4%和12%。所得结论可为双金属复合管的设计和安全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金属复合管 屈曲失效 内衬褶皱 径厚比 临界弯矩 临界曲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炮身管内表面综合测量系统研究 被引量:15
9
作者 郑军 徐春广 +1 位作者 肖定国 刘中生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94-698,共5页
研究一种用于火炮身管内表面的综合测量系统.该系统主要由环形激光发生器、反射锥镜、CCD相机以及驱动装置等组成,通过对环形激光器投射在被测火炮身管内壁上的环形光斑进行成像和分析计算,可对身管内表面的一个截面形廓进行检测;同时... 研究一种用于火炮身管内表面的综合测量系统.该系统主要由环形激光发生器、反射锥镜、CCD相机以及驱动装置等组成,通过对环形激光器投射在被测火炮身管内壁上的环形光斑进行成像和分析计算,可对身管内表面的一个截面形廓进行检测;同时利用身管一段内表面在CCD相机上所成的像,可实现对膛线参数检测、内表面缺陷识别和磨损程度的检测.该系统可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沿着身管轴线移动,实现对整个身管内表面的综合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炮身管 内表面 综合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在管道防腐层剥离内检测中的传播特性研究 被引量:17
10
作者 杨理践 张晓丹 +2 位作者 高松巍 邢燕好 刘斌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18,共10页
针对在役石油输送管道防腐层剥离致使管道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提出了基于超声波技术的管道内检测防腐层剥离方法,进行了超声波在单、双层介质中传播特性的研究。选择不同中心频率、不同K值的压电超声斜探头对单、双层介质进行超声检测... 针对在役石油输送管道防腐层剥离致使管道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提出了基于超声波技术的管道内检测防腐层剥离方法,进行了超声波在单、双层介质中传播特性的研究。选择不同中心频率、不同K值的压电超声斜探头对单、双层介质进行超声检测对比实验,对超声回波信号进行数据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收发探头间距一定时,超声波的入射角度越小,接收到的信号能量越大,峰值比例系数也越大;超声波的激励频率越大,接收到的信号能量越小,峰值比例系数越大。提出了一种适用于防腐层剥离管道内检测的探头选取方法,针对本实验的被检对象,采用5 MHz、K1探头进行检测时,效果最佳,这为采用超声波进行管道防腐层剥离内检测的工程实现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管道内检测 固体双层介质 防腐层剥离内检测 能量衰减 回波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结构光的微细管孔内表面三维重建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江雄 吴恩启 柯映林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54-258,262,共6页
介绍了一种适于空间曲线型微细管孔内表面三维重建的系统。该系统主要由管道机器人、形貌检测器和曲率检测器等部分组成。形貌检测器在管道机器人的带动下潜入管孔内部进行内壁截面图像采集,曲率检测器负责测量管孔中心轴线在检测器采... 介绍了一种适于空间曲线型微细管孔内表面三维重建的系统。该系统主要由管道机器人、形貌检测器和曲率检测器等部分组成。形貌检测器在管道机器人的带动下潜入管孔内部进行内壁截面图像采集,曲率检测器负责测量管孔中心轴线在检测器采样位置处的局部几何性质。对管道内壁截面图像进行适当的处理,结合形貌传感器的标定参数和结构参数,可以计算出在检测器局部坐标系下的管道截面三维轮廓;同时,根据传感器采样位置处的管道中轴线局部几何性质、管道机器人的前进步长,建立局部坐标系与全局坐标系的关系,从而将被测全部截面的局部坐标转化为全局坐标,实现管道内表面的三维重建。实验结果表明,利用该技术检测的管道内表面三维形貌与实际情况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重建 管道机器人 微细管孔 内表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管塔内外锻造法兰及内外刚性法兰的承载力和变形性能对比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秦力 苗远 黄鹏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53-156,共4页
针对锻造法兰刚度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锻造法兰连接形式——内外锻造法兰,基于ANSYS软件建立了内外锻造法兰的有限元模型,同时根据榕江大跨越输电塔中的内外刚性法兰的缩尺模型,建立了内外刚性法兰的有限元模型,对两种内外法兰... 针对锻造法兰刚度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锻造法兰连接形式——内外锻造法兰,基于ANSYS软件建立了内外锻造法兰的有限元模型,同时根据榕江大跨越输电塔中的内外刚性法兰的缩尺模型,建立了内外刚性法兰的有限元模型,对两种内外法兰进行了加载计算,比较了二者的位移—承载力变化。根据内外锻造法兰的受力变形特征,重新选取了内外锻造法兰的螺栓规格,并再次对比分析了内外锻造法兰与内外刚性法兰的位移—承载力性能,获得了内外锻造法兰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塔 内外锻造法兰 内外刚性法兰 承载力 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道开挖引起管线沉降计算的刚度修正法 被引量:17
13
作者 韩煊 雷崇红 张鹏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1-27,共7页
在城市地铁隧道掘进中,地层位移会对密布的城市地下管线形成较大的威胁。由于管土隧道相互作用问题的复杂性,除了数值分析方法以外,一般在工程实践中均忽略了结构刚度对其变形的影响作用,因此结构变形预测结果大大偏于保守。在理论分析... 在城市地铁隧道掘进中,地层位移会对密布的城市地下管线形成较大的威胁。由于管土隧道相互作用问题的复杂性,除了数值分析方法以外,一般在工程实践中均忽略了结构刚度对其变形的影响作用,因此结构变形预测结果大大偏于保守。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机理研究和实测数据的分析,提出了管线变形及其内力计算的高斯分布模型与结构刚度影响机理;给出了管线沉降槽宽度系数K和管线刚度之间的经验关系,建立了考虑隧道管土相互作用的管线沉降和内力的预测方法——刚度修正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线 隧道掘进 地层位移 管土相互作用 变形 内力 刚度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细管道内壁三维测量技术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吴恩启 李江雄 柯映林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51-154,共4页
提出了一种适于管道内壁缺陷检测和三维测量的计算模型和测量方法 形貌检测器在驱动机构的带动下沿着管道轴线行进时 ,按照控制指令对管道内壁任意截面进行图像拍摄 通过对图像的处理 ,提取出截面上离散点的图像坐标 ,再结合对CCD摄像... 提出了一种适于管道内壁缺陷检测和三维测量的计算模型和测量方法 形貌检测器在驱动机构的带动下沿着管道轴线行进时 ,按照控制指令对管道内壁任意截面进行图像拍摄 通过对图像的处理 ,提取出截面上离散点的图像坐标 ,再结合对CCD摄像机标定得到的参数 ,计算出截面环上各离散点在三维坐标系中的位置 ,从而重构出该截面的形状 ,完成管道内壁的检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测量 摄像机标定 管道内壁 图像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内螺旋管道机器人 被引量:7
15
作者 梁亮 江华 +2 位作者 唐勇 陈柏 段想平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3289-3294,共6页
提出了一种内螺旋管道机器人(简称内螺旋机器人)。设计了该机器人的结构,建立了机器人的动力学方程,数值计算了机器人在管道内运行时管道内壁所受的压力、机器人的轴向推进力和液体对机器人的周向阻力矩。结果表明,当驱动为外磁场驱动时... 提出了一种内螺旋管道机器人(简称内螺旋机器人)。设计了该机器人的结构,建立了机器人的动力学方程,数值计算了机器人在管道内运行时管道内壁所受的压力、机器人的轴向推进力和液体对机器人的周向阻力矩。结果表明,当驱动为外磁场驱动时,内螺旋机器人轴向推进力和周向阻力矩都会增大,但对管道壁的损伤也会增大。以机器人轴向推进力和能效指标为优化目标,采用正交优化方法得到一组最优的内螺旋槽几何参数。根据内螺旋机器人的工作原理,设计制造了内螺旋驱动样机,该样机在充满201甲基硅油管道中的运行实验证明了内螺旋机器人的可行性。提出的内螺旋机器人表面光滑,能悬浮运行,对管壁的损伤小,可用于人体内腔的微细管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道机器人 内螺旋 计算流体力学 正交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浓度全尾砂料浆管道输送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甘德清 高锋 +2 位作者 陈超 刘爱兴 张云鹏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38-141,共4页
高浓度全尾砂胶结充填采矿法在地下黑色金属矿山中应用广泛,高浓度全尾砂胶结充填料浆管道输送技术是研究该采矿方法的重要内容。以吴庄铁矿高浓度全尾砂胶结充填开采为背景,根据该矿山需要达到的充填能力,选择内径为90 mm、113 mm和122... 高浓度全尾砂胶结充填采矿法在地下黑色金属矿山中应用广泛,高浓度全尾砂胶结充填料浆管道输送技术是研究该采矿方法的重要内容。以吴庄铁矿高浓度全尾砂胶结充填开采为背景,根据该矿山需要达到的充填能力,选择内径为90 mm、113 mm和122 mm的充填管道,采用双精度流体力学软件fluent-2ddp研究高浓度全尾砂料浆在充填管道内的流动状态。根据矿体的赋存状态、矿山生产规模和充填料浆的性质,构建管道输送系统数值模型。设定管道入口和管壁的边界条件,进行料浆输送过程的数值解算,分析解算结果。研究结果表明,与90 mm和122 mm管道输送相比,113 mm管道输送料浆的压力损失和流速最合理;料浆在弯管内侧流速骤增,且显著大于外侧;料浆流速在管道断面上近似抛物线分布,最大流速位于管道中心的上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道内径 压力损失 料浆流速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燃加热式生物质气化炉设计 被引量:20
17
作者 朱华炳 胡孔元 +2 位作者 陈天虎 石莹 张先龙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96-102,共7页
根据生物质气化原理,针对目前气化炉产气热值低和存在焦油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内燃加热式气化炉。内燃加热式气化炉优于已有的固定床气化炉、流化床气化炉;类似于下吸式固定床气化炉,热解气中焦油含量低;设置以热解气为燃料的内加热系统,... 根据生物质气化原理,针对目前气化炉产气热值低和存在焦油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内燃加热式气化炉。内燃加热式气化炉优于已有的固定床气化炉、流化床气化炉;类似于下吸式固定床气化炉,热解气中焦油含量低;设置以热解气为燃料的内加热系统,减少了空气入炉量,提高了热解气热值。内燃加热式气化炉是将生物质气化与焦油的催化裂解集于一体,不需要再为催化裂解提供热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气化炉 催化裂解 炉内旋转机构 蛇形管内燃烧换热装置 雾化增湿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式夹套容器内管泄漏声发射监测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戴光 刘鹏 +1 位作者 张颖 巨勇智 《压力容器》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4,54,共5页
为了监测管式夹套容器在加压过程中的内管泄漏情况,及时发现泄漏源。在实验室内建立管式夹套容器内管泄漏声发射检测系统,通过研究泄漏声发射信号的波形、幅值和不同频带能量分布规律,以及利用波导杆检测管式夹套容器的方法,为现场检测... 为了监测管式夹套容器在加压过程中的内管泄漏情况,及时发现泄漏源。在实验室内建立管式夹套容器内管泄漏声发射检测系统,通过研究泄漏声发射信号的波形、幅值和不同频带能量分布规律,以及利用波导杆检测管式夹套容器的方法,为现场检测提供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导杆 内管泄漏 声发射检测 管式夹套容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外螺旋管道机器人的动力学建模和数值仿真 被引量:3
19
作者 梁亮 胡冠昱 +3 位作者 朱宗铭 唐勇 陈柏 许焰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546-2551,共6页
提出一种体积微小的无损伤内外螺旋管道机器人,建立了机器人在液体管道中运行时的动力学方程,运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数值仿真机器人系统的流体流场,分析了机器人动力学特性以及环境特征参数对机器人运行性能影响。结果表明:机器人运行时... 提出一种体积微小的无损伤内外螺旋管道机器人,建立了机器人在液体管道中运行时的动力学方程,运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数值仿真机器人系统的流体流场,分析了机器人动力学特性以及环境特征参数对机器人运行性能影响。结果表明:机器人运行时,管道壁所受高压区主要集中在机器人周围附近,且压力值不大;机器人外壳外表面压力以及外壳外表面液体速度均高于内轴内表面;随着液体密度、液体粘度和偏心距的增大,机器人轴向推进力增大,随着管道直径的增大,机器人轴向推进力减小;液体粘度、管道直径和偏心距对机器人运行性能影响较大,而液体密度对其运行性能影响较小。对比外螺旋圆柱体轴向力随螺旋圆柱机体长度变化的数值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验证数值计算方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道机器人 内外螺旋 数值仿真 计算流体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土中超大直径钢管桩内侧摩阻力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刘润 尹瑞龙 +1 位作者 梁超 陈广思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32-240,250,共10页
随着当前海上风电装机容量逐渐增加,超大直径钢管桩基础得到了广泛应用。桩径的增加改变了桩-土相互作用模式,现行规范中钢管桩内侧摩阻力计算方法的适用性有待商榷。通过离心模型试验,采用双壁板桩和管桩模型揭示了黏土中有限范围土压... 随着当前海上风电装机容量逐渐增加,超大直径钢管桩基础得到了广泛应用。桩径的增加改变了桩-土相互作用模式,现行规范中钢管桩内侧摩阻力计算方法的适用性有待商榷。通过离心模型试验,采用双壁板桩和管桩模型揭示了黏土中有限范围土压力与不同桩径的内侧摩阻力发挥规律;采用有限元数值分析方法,开展了内侧摩阻力发挥规律的影响因素分析,建立了钢管桩内侧摩阻力计算方法,并与离心机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结果表明:随着桩径增大,桩内壁土压力增大,内侧摩阻力也随之增大,并沿桩深呈指数型分布,其发挥范围为距桩端5倍桩径以内;提出的钢管桩内壁侧摩阻力计算方法与离心机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土 超大直径钢管桩 内侧摩阻力 离心机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