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8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砂砾地层小净距多孔顶管先后顶进叠加扰动效应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刘维正 张思宇 +1 位作者 陈旺 彭焱锋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8-155,共18页
为研究小净距多孔顶管施工叠加扰动效应,依托南昌市丹霞路综合管廊工程,建立三孔顶管的三维数值模型,探究左→右→中、右→左→中、中→左→右、中→右→左、左→中→右、右→中→左这6种不同施工顺序对土体与管片受力变形的影响规律。... 为研究小净距多孔顶管施工叠加扰动效应,依托南昌市丹霞路综合管廊工程,建立三孔顶管的三维数值模型,探究左→右→中、右→左→中、中→左→右、中→右→左、左→中→右、右→中→左这6种不同施工顺序对土体与管片受力变形的影响规律。综合考虑地表沉降、土体水平位移、管片受力变形,比选出最优施工顺序,并基于此顺序分析三孔顶管引起的土拱效应,以地表沉降与管片变形为判别依据对扰动影响进行分区,同时结合现场监测数据验证模拟结果的准确性,揭示砂砾地层顶管施工时地层受力变形规律。建立地表沉降、管片变形分别与管径、管净距、埋深的经验关系,给出砂砾地层多孔顶管施工的强、中、弱影响分区界限。研究结果表明:间隔式施工比相邻顶管连续施工造成的叠加扰动小,最优顺序为依次施工外侧大直径顶管、小直径顶管及中间顶管,其地表沉降、土体水平位移、管片受力和变形较最不利值分别减少12.2%、24.4%、12%和13.6%;在顶进过程中,地表最大沉降发生在顶管轴线上方并不断叠加变大,第1孔顶管引起的地表最大沉降占最终沉降峰值的50%~70%,沉降槽宽度逐渐增大至单孔时的1.75倍;三孔顶管两侧土体水平位移不断叠加变大,两顶管中间土体水平位移较小且受施工顺序影响较大;后行管顶进会使先行管上方的土拱继续发展,中间顶管上方的土拱效应程度最强;土压力的最大增幅与降幅分别为69.5%和40.9%,顶管上方4.5 m以上土体几乎不受应力释放与土拱效应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顶管 施工顺序 叠加扰动 数值模拟 影响分区 现场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媒体“网红记者”的数字劳动与职业认同建构——基于对微博平台传统媒体从业人员账号的考察 被引量:1
2
作者 邓秀军 刘梦琪 《编辑之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2-104,共13页
随着媒介环境的变迁,大众传播场景中的传统媒体机构面临平台化的转变,“网红记者”作为诞生于互联网场域的一种复合身份概念,成为传统媒体机构试图争夺受众与话语权的一种途径,也为供职于媒体机构的记者带来重构自我职业身份的空间。传... 随着媒介环境的变迁,大众传播场景中的传统媒体机构面临平台化的转变,“网红记者”作为诞生于互联网场域的一种复合身份概念,成为传统媒体机构试图争夺受众与话语权的一种途径,也为供职于媒体机构的记者带来重构自我职业身份的空间。传媒从业者如何在“网红记者”身份认同的建构中,于不同角色之间找到平衡,映射出传统媒体行业在媒介环境变迁下的关键痛点与症结。文章引入埃蒂纳·温格实践共同体理论中身份形成的双重机制作为分析框架,对7家传统媒体机构的9位在微博平台上拥有一定影响力的“网红记者”进行了深度访谈,探讨供职于主流机构的媒体人如何在一种边界身份的实践中建构对于“网红记者”的身份认同。研究发现,被访对象分别形塑了“暧昧推拉下的认证‘媒体人’”与“摇晃价值坐标系中的‘破局者’”的角色。一方面,“网红记者”的身份实践有助于重构传统媒体从业者的角色标签,另一方面,传统媒体机构需要进一步在社交媒体内容生产、资源归属、利益分配等维度完善相应的配套体系,与从业者协同实现认知迭代,探寻相融互补的行业发展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红记者 媒体人 边界 实践共同体 身份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湿地中微塑料的来源及去除机理研究现状
3
作者 董雯 张亚坤 +3 位作者 李怀恩 李家科 徐志嫱 陈禹彤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7-30,35,共5页
人工湿地中微塑料主要来源于人为来源(污水排放、农业和工业生产)和自然来源(地表径流、大气沉降)。影响微塑料去除的主要因素包括基质截留、植物拦截与吸收、生物膜滞留、微生物分解。分析表明,基质在微塑料去除中起主导作用,植物的去... 人工湿地中微塑料主要来源于人为来源(污水排放、农业和工业生产)和自然来源(地表径流、大气沉降)。影响微塑料去除的主要因素包括基质截留、植物拦截与吸收、生物膜滞留、微生物分解。分析表明,基质在微塑料去除中起主导作用,植物的去除效果相对有限,微生物是微塑料的主要分解者。研究人工湿地中微塑料的来源及去除机理,对于提升人工湿地的处理效能和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微塑料 来源 影响因素 去除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级森林康养试点基地空间分布特征及其驱动机制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德军 肖晶晶 +3 位作者 李文明 周利 田逢军 肖锟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4-194,共11页
【目的】促进森林康养基地可持续发展,优化资源配置,满足人们森林康养需求,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的共赢,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决策依据。【方法】以1 050个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单位(简称“森林康养试点基地”)为研究对象,采用最... 【目的】促进森林康养基地可持续发展,优化资源配置,满足人们森林康养需求,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的共赢,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决策依据。【方法】以1 050个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单位(简称“森林康养试点基地”)为研究对象,采用最邻近指数、地理集中指数、不平衡指数、核密度、空间自相关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探讨了森林康养试点基地的空间分布特征、影响因素以及驱动机制。【结果】1)我国森林康养试点基地空间分布整体不平衡,集中分布在东部和中部。2)森林康养试点基地核密度呈现出“中部、东部密集,西部稀疏”的空间格局,且中部>东部>西部,具有明显的地域性。3)森林康养试点基地空间呈现出“南部东部热、西部北部冷”的“W”形分布,冷热点依次由中部、南部向东部、西部和北部边缘扩散。4)森林康养试点基地空间分布受地区旅游条件、自然生态、交通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医疗卫生条件等因素影响。【结论】我国森林康养试点基地空间分布不均衡,呈现“整体分散,局部集中”的特征,且受多种因素交互作用及推拉合力的驱动。有关部门应重视优化空间布局,促进森林康养基地均衡发展,提升区域旅游条件和自然生态吸引力,改善区域交通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完善医疗卫生条件和公共服务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单位 空间分布特征 影响因素 驱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工程技术接口施工工效水平研究
5
作者 鲍学英 霍雨雨 +1 位作者 班新林 许见超 《铁道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9-125,共7页
研究目的:为提高技术接口施工效率,本文基于现有建筑施工工效系统,构建了技术接口施工工效系统,并采用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铁路工程技术接口施工工效,动态预测其变化趋势。研究结论:(1)基于构建的技术接口施工工效系统,识别出51个影响因... 研究目的:为提高技术接口施工效率,本文基于现有建筑施工工效系统,构建了技术接口施工工效系统,并采用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铁路工程技术接口施工工效,动态预测其变化趋势。研究结论:(1)基于构建的技术接口施工工效系统,识别出51个影响因素;(2)采用灰数理论和决策实验室分析法,分析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确定了40个关键影响因素;(3)利用系统动力学理论,分析各关键因素的反馈机制,绘制因果关系图,并利用Vensim软件模拟仿真各因素对技术接口施工工效水平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在初始状态下,“人”子系统的工效水平最高,而随着施工进度推进,“管”子系统工效水平变化速度最快;(4)本研究结果可为铁路工程技术接口管理和决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工程 技术接口 施工工效 影响因素 系统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夜间灯光数据的黄河流域城市建设用地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及达峰预测
6
作者 薛建春 曹凌辰 +1 位作者 张翔 丁志斌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8-162,共15页
[目的]利用夜间灯光数据与省域CEADs碳排放构建拟合模型,计算黄河流域2000–2022年各地级市的城市建设用地碳排放。[方法]使用标准差椭圆以及重心模型分析探索黄河流域城市建设用地碳排放分布重心和重心移动趋势,通过全局莫兰指数和LIS... [目的]利用夜间灯光数据与省域CEADs碳排放构建拟合模型,计算黄河流域2000–2022年各地级市的城市建设用地碳排放。[方法]使用标准差椭圆以及重心模型分析探索黄河流域城市建设用地碳排放分布重心和重心移动趋势,通过全局莫兰指数和LISA集聚分析其空间相关性与高值聚集情况,最后利用GTWR模型从经济、人口、技术的角度分析各城市建设用地碳排放影响因素的回归系数水平,采用情景设定法探索不同情景下黄河流域建设用地“碳达峰”情况。[结果]黄河流域城市建设用地碳排放主要集中在下游、中游城市,但碳排放重心有向中游移动的趋势,坐标由111°82′81″E、37°01′675″N转移至111°56′46″E、36°53′425″N。同时碳排放在黄河流域内存在空间自相关性,下游地区部分城市存在高高集聚的现象。研究时期内,经济发展水平的回归系数逐渐减小,但在中游地区逐渐增加;人口规模的回归系数逐渐增大,说明由人口规模引发的碳排放量逐渐增大。[结论]经济高速发展情景下,建设用地“碳达峰”时间为2030年,基准与低碳发展情景下建设用地“碳达峰”时间均为2024年,峰值由大到小为:高速发展>基准>低碳情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城市建设用地碳排放 影响因素 空间自相关模型 GTWR XGBoo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背景下公路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裘友强 张留俊 +2 位作者 刘洋 刘军勇 尹利华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3-131,共19页
【目的】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大规模开展,近年来公路软土地基处理规模和深度大幅提高,公路软土地基处理新理论、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不断涌现并在工程实践中得到推广应用。为了避免盲目选取公路软土地基处理技术,使成熟可靠、经... 【目的】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大规模开展,近年来公路软土地基处理规模和深度大幅提高,公路软土地基处理新理论、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不断涌现并在工程实践中得到推广应用。为了避免盲目选取公路软土地基处理技术,使成熟可靠、经济高效的技术成果得到更加广泛的推广应用,有必要及时更新和归纳总结现阶段公路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相关研究进展。【方法】在梳理我国公路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从排水固结法、复合地基法、置换法和固化剂稳定法四个方面分类阐述了近年公路软土地基处理发展起来多种极富特色且具有代表性的新技术,总结了公路软土地基处理技术若干理论成果和标准化建设情况,并提出了现阶段公路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存在的不足和今后发展趋势。【结果】研究表明,基于我国国情和社会经济建设的需要,我国公路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经历了从初步探索→蓬勃发展→多元化创新发展→绿色低碳发展四个阶段的发展;尽管我国公路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整体水平较之前有了较大的提高,但随着我国软土地基处理规模和深度大幅提高,仍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例如施工机械水平限制发展,技术建造与监测不够智能化,服役韧性有待提高,安全性、环保性和经济性不够。【结论】结合国家对建造智能化及环保节能的要求,未来我国公路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将持续向多方向联合技术、智能建造及智慧运维技术、绿色低碳高值化利用技术、规范化与标准化技术体系等方向发展。研究成果将为现阶段我国公路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指明方向和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 软土地基处理 新技术 发展历程 标准化建设 发展趋势 影响因素 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跨径悬索桥主缆线形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陈焕勇 张兴标 +2 位作者 姚志安 刘健 唐茂林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6-63,共8页
为提高大跨径悬索桥主缆线形的架设精度,以深中通道深中大桥为背景,进行主缆线形影响因素分析。根据国内外已建桥梁的实测数据,分析现有工艺技术条件下主缆实际制索精度;采用BNLAS软件建立该桥有限元模型,从材料参数和现场施工两方面分... 为提高大跨径悬索桥主缆线形的架设精度,以深中通道深中大桥为背景,进行主缆线形影响因素分析。根据国内外已建桥梁的实测数据,分析现有工艺技术条件下主缆实际制索精度;采用BNLAS软件建立该桥有限元模型,从材料参数和现场施工两方面分析主缆弹性模量、索股自重、温度及桥塔偏位对主缆线形的影响,计算各因素对主缆空缆各跨跨中标高的影响系数。结果表明:现有工艺条件下的制索精度无法满足标记点对位架设的精度要求;主缆弹性模量、索股自重、温度及桥塔偏位对各跨主缆线形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主缆弹性模量偏大时,各跨线形偏低,对中跨跨中标高的影响系数约为-0.1100 m/%;索股自重偏大时,中跨跨中标高偏低,影响系数约为-0.0941 m/(kN·m);温度越低,跨中标高越高,对中跨跨中标高的影响系数约为-6.266 cm/℃;桥塔纵向偏向某跨时,该跨线形偏低,桥塔塔顶标高变高时,相邻两跨线形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索桥 主缆 线形 制索精度 材料参数 现场施工 影响因素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ightGBM的盾构机姿态预测与控制研究
9
作者 曾铁梅 李昕懿 +4 位作者 冯宗宝 陈虹宇 王雷 覃亚伟 徐文胜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7-165,共9页
有效控制盾构围绕盾构轴线的姿态,避免盾构前倾变形、蛇形、轴线偏离以及纠偏引发管片错台、裂缝、渗漏水是盾构施工中非常重要且具有挑战性的质量安全问题,需要对盾构姿态进行精准预测和有效控制。基于此,提出一种基于光梯度助推机(Lig... 有效控制盾构围绕盾构轴线的姿态,避免盾构前倾变形、蛇形、轴线偏离以及纠偏引发管片错台、裂缝、渗漏水是盾构施工中非常重要且具有挑战性的质量安全问题,需要对盾构姿态进行精准预测和有效控制。基于此,提出一种基于光梯度助推机(Light Gradient Boosting Machine,LightGBM)模型的盾构姿态智能预测与控制方法。研究选取仰俯角、滚转角、切口水平和垂直位移、盾尾水平和垂直位移描述盾构机姿态的6个参数进行预测和控制,对机器学习算法的超参数进行优化,构建LightGBM机器学习算法的最优预测模型,通过特征重要性排序,选取千斤顶推力、土仓压力、刀盘扭矩和掘进速度重要指标进行优化调整,根据LightGBM模型的预测结果,当模型预测到未来盾构姿态与DTA有显著差异时,可以通过提前调整盾构机的工作参数实现盾构姿态优化控制。以贵阳市轨道交通3号线为例,对该方法的有效性进行验证。研究结论为:(1)LightGBM模型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盾构施工姿态控制目标,拟合优度R2达到0.85以上;(2)盾构姿态影响因素的重要性排序可以明确应控制的关键施工参数;(3)基于重要盾构施工参数优化调整,各姿态控制目标超限数据均被控制在预警范围内,有效实现盾构施工姿态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 施工参数 预测与控制 机器学习 LightGBM算法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南昌都市圈土地利用碳排放与新型城镇化的异质性特征及影响强度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艺 陈银蓉 +2 位作者 蔡海生 陈坤 刘敏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7-399,共13页
研究都市圈土地利用碳排放与新型城镇化水平的时空差异及其互动关系,对于缓解我国碳减排压力,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排放系数法、锡尔系数法和地理探测器模型等方法,探究大南昌都市圈土地利用碳排放与新型城镇化水平的时... 研究都市圈土地利用碳排放与新型城镇化水平的时空差异及其互动关系,对于缓解我国碳减排压力,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排放系数法、锡尔系数法和地理探测器模型等方法,探究大南昌都市圈土地利用碳排放与新型城镇化水平的时空差异及区域差异特征,并分析了土地利用碳排放对新型城镇化水平的交互影响强度。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地利用碳排放增势逐渐放缓,中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土地利用碳排放量较大,新型城镇化水平稳步增长,且二者整体区域差距均逐年减小。不同新型城镇化因素对土地利用碳排放空间分异的影响强度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土地利用效率和人口城镇化对研究区土地利用碳排放空间分异的影响持续增加,经济发展对研究区土地利用碳排放的影响逐渐减弱。土地利用效率&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城镇化的复合作用对研究区土地利用碳排放的空间异质性产生较大影响。在进行低碳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研究区应侧重土地利用效率、劳动力流向等方面的优化调整,因地制宜地采取不同的政策措施优化城镇建设,缓解城市碳减排压力,助力自然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碳排放 新型城镇化 影响强度 低碳建设 大南昌都市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建设”转向“重运营”:专业运营商参与体育场馆PPP项目的驱动路径研究
11
作者 田翠翠 肖淑红 曹蓉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0-187,共8页
基于扎根理论,系统识别主要影响专业运营商参与体育场馆PPP项目的因素为项目因素、环境因素和个体因素,具体包括项目运营条件、商务条件、合作条件、测算数据、参与机会、感知风险、公平感知、结果预期、自我效能和参与意愿等。利用模... 基于扎根理论,系统识别主要影响专业运营商参与体育场馆PPP项目的因素为项目因素、环境因素和个体因素,具体包括项目运营条件、商务条件、合作条件、测算数据、参与机会、感知风险、公平感知、结果预期、自我效能和参与意愿等。利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在组态视角下探讨专业运营商参与体育场馆PPP项目的驱动机制,发现专业运营商的参与行为是环境和个体双层因素之间交互匹配、复杂作用的结果。导致专业运营商形成高水平参与行为的组态路径共有四条,公平感知和自我效能为其核心条件;导致专业运营商形成非高水平参与行为的组态路径共有四条,且与专业运营商高水平参与行为的组态结构存在非对称关系,结果预期为其核心条件。在此基础上,提出驱动专业运营商参与体育场馆PPP项目的具体推进路径:夯实项目合作的基础,激发专业运营商的参与积极性;创造公平的参与环境,提升专业运营商的公平感知;增强项目运营可行性,提升专业运营商的自我效能感;优化项目利益分配机制,提升专业运营商的结果预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场馆建设 体育场馆运营 影响因素 驱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击载荷下螺栓法兰结构密封性影响因素研究
12
作者 白明鹤 金映丽 +1 位作者 孙自强 闫明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44-348,共5页
为研究冲击载荷下不同螺栓预紧力,不同垫片材料以及厚度对螺栓法兰垫片连接结构密封性的影响规律,对垫片的工作载荷进行计算,计算出垫片在工作时保持密封的最小接触压力,并建立具有不同参数的螺栓法兰连接结构有限元模型,同时考虑了结... 为研究冲击载荷下不同螺栓预紧力,不同垫片材料以及厚度对螺栓法兰垫片连接结构密封性的影响规律,对垫片的工作载荷进行计算,计算出垫片在工作时保持密封的最小接触压力,并建立具有不同参数的螺栓法兰连接结构有限元模型,同时考虑了结构中垫片的非线性,研究了模型在冲击载荷下螺栓的预紧力、不同垫片材料以及垫片厚度对螺栓法兰连接结构密封性的影响规律。分析结果表明:螺栓的预紧力大小对垫片的接触压力影响显著,预紧力越大,垫片的接触压力越大,密封性能越好,不同垫片材料对结构密封性也会产生影响,其中聚四氟乙烯填充材料密封性能较好。垫片厚度同样也会影响结构密封性,垫片厚度越大,垫片接触压力越大,密封性也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载荷 螺栓法兰垫片连接结构 密封性能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效率和共同富裕耦合协调与影响因素
13
作者 应超 李加林 +3 位作者 陈宇昕 沈杏雯 刘永超 龚虹波 《地域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3-160,共8页
运用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综合指数法、耦合协调模型测度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效率、共同富裕水平及耦合协调程度,并利用Tobit模型探测耦合协调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5—2020年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效率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 运用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综合指数法、耦合协调模型测度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效率、共同富裕水平及耦合协调程度,并利用Tobit模型探测耦合协调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5—2020年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效率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其中嘉兴、杭州、宁波增长较快;较高生态文明建设效率城市稳定在丽水和舟山;多数城市的全要素生产率上升;(2)2005—2020年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与共同富裕耦合协调度先上升后下降再快速上升,从濒临失调衰退转变为中级协调发展阶段;(3)产业结构、技术进步、教育水平、环境规制、城镇化对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与共同富裕耦合协调具有正向作用,而资源集聚和经济发展呈现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效率 共同富裕 耦合协调 影响因素 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碳排放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
14
作者 马雯琪 郭金金 +4 位作者 孙宇颖 徐永明 于辰 王春 卢响军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8-92,98,共6页
通过碳排放因子法测算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005—2021年农业碳排放量,分析其碳排放强度及变化特征,基于STIRPAT扩展模型分析农业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5—2021年兵团农业碳排放量总体呈“升高降低升高”的波动上升趋势,碳排放强... 通过碳排放因子法测算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005—2021年农业碳排放量,分析其碳排放强度及变化特征,基于STIRPAT扩展模型分析农业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5—2021年兵团农业碳排放量总体呈“升高降低升高”的波动上升趋势,碳排放强度呈下降趋势。种植业和畜牧业碳排放分别占农业碳排放总量的50.86%和49.14%,氮肥是种植业碳排放的主要来源,绵羊和奶牛是畜禽养殖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兵团北部区域相较于南部区域农业碳排放量更大、强度更高,农业减排压力较大。城镇化率和农业机械化水平是兵团农业碳排放的主要驱动因素,而农村人口的增加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则对碳排放产生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碳排放 变化趋势 影响因素 STIRPAT模型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实验室低碳化建设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
15
作者 王宏业 段冶 《实验技术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7-232,共6页
实验室是承载高校教学、科研活动的重要基础设施,也是高校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探究其低碳化建设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对我国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的支撑意义。该文在分析高校低碳化建设现状的基础上,采用文献分析和比较分析的方法... 实验室是承载高校教学、科研活动的重要基础设施,也是高校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探究其低碳化建设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对我国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的支撑意义。该文在分析高校低碳化建设现状的基础上,采用文献分析和比较分析的方法,从标准制度、意识行为、建筑设备、监测回收等方面探讨了高校教学和科研实验室低碳化建设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从高校教学/科研实验室低碳化评价标准、管理制度(含教师绩效和学生考评)、意识行为、建筑设计建造、设备选型运行、排放量化监测及污染回收处理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应对策略,助力我国高校低碳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实验室 低碳化建设 教学科研 影响因素 应对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水库建设对植被干旱的影响及驱动机制
16
作者 朱伟明 李涛辉 +1 位作者 杨祥磊 张文翔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6-100,共15页
【目的】了解水库建设后气象-水文干旱对植被干旱的驱动过程,有助于提升流域对于植被干旱的监测和预警。【方法】以澜沧江—湄公河(LM)流域为研究区,基于三种干旱指数[标准化降水指数(SPI)、标准化径流指数(SRI)和植被状态指数(VCI)],... 【目的】了解水库建设后气象-水文干旱对植被干旱的驱动过程,有助于提升流域对于植被干旱的监测和预警。【方法】以澜沧江—湄公河(LM)流域为研究区,基于三种干旱指数[标准化降水指数(SPI)、标准化径流指数(SRI)和植被状态指数(VCI)],分析了1982—2016年流域内气象-水文-植被干旱的演变特征,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和滞后性分析探讨了水库建设前后不同干旱指数之间的关系变化和响应时间(DRT)的变化,最后探讨气象-水文干旱对植被干旱的影响及驱动机制。【结果】结果表明,在1982—2016年期间,流域内气象和水文干旱呈现出近似的变化趋势,而植被干旱表现出显著的季节性变化及缓慢的年际增长趋势(0.02~0.37/a)。水库建设后,流域下游植被干旱与气象干旱的相关性显著减小,流域上游植被干旱与水文干旱的相关性显著增强且呈负相关。此外,植被干旱对气象干旱和水文干旱的响应时间变化显著。旱季期间,植被干旱对气象干旱的响应时间平均延长1.6个月,对水文干旱的响应时间在万象—巴色段缩短0.2个月,其余区域平均延长3.2个月;雨季期间,植被干旱对水文干旱的响应时间平均延长2.6个月;同时,植被干旱对气象干旱的响应时间在不同区域表现出不同的变化:在中国—清盛、清盛—万象、巴色—河口段的响应时间平均缩短2.3个月,而在万象—巴色段延长了3.8个月。【结论】研究结果表明流域内的水库建设缓解了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植被干旱现象。本文将有助于增强对水库建设的生态效益评估,以及提高对气象-水文-植被干旱响应过程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 水库建设 气象-水文干旱 植被干旱 响应关系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承包商支付意愿的工程渣土资源化利用激励机制研究——以长沙市为例
17
作者 易欣 刘沫村 +2 位作者 陆佳惠 沈良峰 邱慧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323-2332,共10页
出于成本考虑,目前承包商工程渣土多采取填埋、倾倒处置方式,如何激励其转向资源化利用是个难题.不同于以往定性研究,基于混合式条件价值评估新方法,以湖南省长沙市585位建筑从业人员的调查数据为样本,通过对承包商支付意愿及影响因素... 出于成本考虑,目前承包商工程渣土多采取填埋、倾倒处置方式,如何激励其转向资源化利用是个难题.不同于以往定性研究,基于混合式条件价值评估新方法,以湖南省长沙市585位建筑从业人员的调查数据为样本,通过对承包商支付意愿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将不明晰的非资源化处置收费价格明确化,然后提出了相应的激励机制.结果表明:承包商的平均支付意愿为73.69元/t,高于目前渣土填埋平均费用20元/t,以及非法倾倒的处罚期望成本16.70~25元/t,建议政府通过调价和征收处置税使渣土消纳费超过73.69元/t,将非法倾倒处罚额从5000元/台提高到15000元/台;工程资源化利用平均处置成本137元/t,再产品平均售价40元/t,加上承包商平均支付意愿仍小于成本.政府可根据差额直接补贴或奖励新技术研发以降低成本,并出台规定扩大再产品用量,通过需求提高再产品市场价格.74.35%受访者愿意支付以支持工程渣土资源化利用,承包商的企业性质、社会压力、环境认知、当前满意度等因素正向影响其支付意愿,受访者的项目经验却对支付意愿负向影响.政府通过加大工程渣土资源化利用宣传的引导规制,提升资源化利用补贴和非法倾倒处罚力度的奖惩规制,也都能有效激励承包商采取资源化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渣土资源化利用 承包商支付意愿 支付意愿影响因素 hybrid contingent valuation meth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农参与特色农业产业链服务构建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以石阡苔茶产业为例
18
作者 吴蔓 陈玉 +4 位作者 徐夷 罗芳英 陈家恒 田文勇 苏嘉华 《中国茶叶》 2025年第5期50-58,共9页
茶农参与特色农业产业链服务构建意愿是推动区域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文章以贵州省石阡县苔茶种植户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深入探讨影响茶农参与石阡苔茶产业链服务构建意愿的关键因素。研究发现,年龄... 茶农参与特色农业产业链服务构建意愿是推动区域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文章以贵州省石阡县苔茶种植户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深入探讨影响茶农参与石阡苔茶产业链服务构建意愿的关键因素。研究发现,年龄、采摘方式和茶叶年收入与茶农参与意愿呈高度正相关,而性别、家庭成员数量、种植规模及种植年限则呈现负相关;加入合作社、地标认知及商标维护意识会正向促进参与意愿,而管护成本和公共品牌认识则产生负向作用;政府支持的茶苗、肥料和培训服务能够显著增强茶农的参与度。基于此,文章提出定制化农户需求、精准化市场定位及降低参与成本等建议,以提升茶农参与意愿,促进石阡苔茶产业链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农 特色农业 产业链服务构建 影响因素 石阡苔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货币体系第三次寻锚视角下的人民币国际化路径探讨
19
作者 祁文婷 王桂梅 +1 位作者 周明勋 黄云龙 《金融发展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2-44,共13页
货币隐性锚地位的提高是货币国际化水平提升的重要表现,本文基于全球货币体系第三次寻锚视角,总结影响货币锚效应的重要因素,创新构建货币“隐性锚”指数,以全面分析全球五种主要货币隐性锚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美元和欧... 货币隐性锚地位的提高是货币国际化水平提升的重要表现,本文基于全球货币体系第三次寻锚视角,总结影响货币锚效应的重要因素,创新构建货币“隐性锚”指数,以全面分析全球五种主要货币隐性锚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美元和欧元分别以超过40%、20%的隐性锚份额位居前两位,但欧元隐性锚指数呈下降趋势;英镑隐性锚指数约10%,日元隐性锚指数则长期低于10%,二者已成为低度核心货币。人民币在2023年末以10.19%的隐性锚份额超过日元和英镑,重返第三大隐性锚货币。从实证结果看,经济实力、贸易规模和币值稳定等基本面因素为决定货币隐性锚指数的核心要素,资本账户开放程度、政治稳定性和军事实力等结构性因素对货币隐性锚指数也具有较强的影响;不同频数分布的货币隐性锚影响因素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非“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人民币货币锚效应也呈现显著差异。建议持续加强市场培育,优化人民币使用环境,稳步提升人民币隐性锚水平,推动人民币由隐性锚向显性锚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币隐性锚 货币国际化 指数构建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病人非计划再入院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20
作者 何雪洋 张昕 +3 位作者 李琴 原继凤 王丽芳 宋建波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600-1607,共8页
目的:探究肿瘤病人非计划再入院的影响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并验证其效能。方法:选取山西省某三级甲等医院肿瘤中心2023年1月—2024年5月收治的4818例实体瘤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肿瘤病人非计划再入院的影响因素... 目的:探究肿瘤病人非计划再入院的影响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并验证其效能。方法:选取山西省某三级甲等医院肿瘤中心2023年1月—2024年5月收治的4818例实体瘤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肿瘤病人非计划再入院的影响因素,构建预测模型,并评价其效能。结果:4818例病人中269例病人发生非计划再入院,非计划再入院发生率为5.58%。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质指数、美国东部肿瘤合作组(ECOG)评分、头颈部肿瘤、既往化学治疗总周期、既往免疫治疗总周期、上次入院采用放射治疗、上次入院采用靶向治疗、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是肿瘤病人发生非计划再入院的影响因素(P<0.05)。基于影响因素构建预测模型,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为0.789[95%CI(0.754,0.823)],Bootstrap法内部验证后AUC为0.771[95%CI(0.761,0.776)],Hosmer‐Lemeshow检验结果显示P=0.158,校准曲线显示预测概率与实际概率接近。结论:肿瘤病人非计划再入院发生情况受体质指数、ECOG评分、头颈部肿瘤、既往化学治疗总周期、既往免疫治疗总周期、上次入院采用放射治疗、上次入院采用靶向治疗、NLR影响,基于影响因素构建的肿瘤病人非计划再入院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非计划再入院 影响因素 模型构建 列线图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