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通常合并右心功能不全,合并感染性休克时应用中心静脉压(CVP)指导液体治疗的价值甚微。随着超声在重症医学科的广泛应用,床边获取患者左心室流出道速度时间积分(VTI)已成为可能,VTI近似于心脏每搏量,用...背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通常合并右心功能不全,合并感染性休克时应用中心静脉压(CVP)指导液体治疗的价值甚微。随着超声在重症医学科的广泛应用,床边获取患者左心室流出道速度时间积分(VTI)已成为可能,VTI近似于心脏每搏量,用这一参数反映患者的容量反应性较中心静脉压具有明显优势。目的探讨VTI指导COPD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6月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COPD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CVP组、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VI)组和VTI组。CVP组根据CVP进行液体治疗,使CVP达到15 mm Hg为终点;GEDVI组根据GEDVI进行液体治疗,使GEDVI达到800 ml/m^(2);VTI组根据液体治疗后VTI增加幅度指导液体治疗,直至VTI增加<15%。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性别、入ICU时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OFA)评分、平均动脉压、CVP、血乳酸水平、氧合指数以及合并肺动脉高压情况]及液体治疗前后相关数据(患者6 h液体复苏量,6 h、24 h去甲肾上腺素用量,24 h液体复苏量,24 h血乳酸水平,24 h血乳酸清除率,72 h APACHEⅡ评分、72 h SOFA评分,肾脏替代治疗率,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病死率)并比较。结果 3组患者6 h液体复苏量、6 h去甲肾上腺素用量、24 h血乳酸水平、24 h血乳酸清除率、72 h APACHEⅡ评分、72 h SOFA评分、肾脏替代治疗率、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EDVI组、VTI组24 h液体复苏量多于CVP组(P<0.05)。VTI组24 h去甲肾上腺素用量少于CVP组及GEDVI组(P<0.05)。结论以VTI指导的COPD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液体治疗,能准确评估患者所需液体治疗量,明显降低患者去甲肾上腺素用量。展开更多
背景中西医结合治疗腰痛的疗效显著,复合结局指标——有效率作为重要的疗效观察指标,在临床研究中尚未得到统一规范。目的系统回顾以有效率为复合结局指标的中西医治疗慢性腰痛的临床研究,分析其中有效率的定义和具体内容,为后期研究合...背景中西医结合治疗腰痛的疗效显著,复合结局指标——有效率作为重要的疗效观察指标,在临床研究中尚未得到统一规范。目的系统回顾以有效率为复合结局指标的中西医治疗慢性腰痛的临床研究,分析其中有效率的定义和具体内容,为后期研究合理地选择慢性腰痛的复合结局指标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关于中西医治疗慢性腰痛的临床研究,检索时限为2015—2019年。由2名研究者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独立排除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根据BPICOS原则提取文献中的内容,并对复合结局指标(有效率)的判定标准进行回顾与总结。结果共纳入研究830篇,以腰肌劳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的最多,共178篇(21.4%),其他研究对象包括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103篇(12.4%)、腰椎间盘突出患者91篇(11.0%)、腰背痛患者89篇(10.7%)、腰背肌筋膜炎患者72篇(8.7%)、腰椎管狭窄患者69篇(8.3%)、腰椎滑脱患者61篇(7.3%)。830篇研究中808篇(97.3%)具体表述了有效率的参照标准或自定义评判标准,其中参考最多的是不同版本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共271篇(32.7%)。在复合结局指标中使用最多的是临床症状、活动功能、疼痛、体征、工作生活能力这5项评判指标,常见以2~5项指标随意结合成三级或四级疗效评判标准,此外,常见的腰痛测量工具也被应用其中。结论由于缺乏统一的规范化标准,中西医治疗腰痛的临床研究在使用复合结局指标——有效率时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定义、划分标准、评价项目等不统一,笔者认为有效率这一复合结局指标可通过核心结局体系(COMET)进一步规范,并提高其效度形成统一标准以供临床研究使用,以提高中西医临床研究的质量与价值。展开更多
文摘背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通常合并右心功能不全,合并感染性休克时应用中心静脉压(CVP)指导液体治疗的价值甚微。随着超声在重症医学科的广泛应用,床边获取患者左心室流出道速度时间积分(VTI)已成为可能,VTI近似于心脏每搏量,用这一参数反映患者的容量反应性较中心静脉压具有明显优势。目的探讨VTI指导COPD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6月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COPD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CVP组、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VI)组和VTI组。CVP组根据CVP进行液体治疗,使CVP达到15 mm Hg为终点;GEDVI组根据GEDVI进行液体治疗,使GEDVI达到800 ml/m^(2);VTI组根据液体治疗后VTI增加幅度指导液体治疗,直至VTI增加<15%。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性别、入ICU时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OFA)评分、平均动脉压、CVP、血乳酸水平、氧合指数以及合并肺动脉高压情况]及液体治疗前后相关数据(患者6 h液体复苏量,6 h、24 h去甲肾上腺素用量,24 h液体复苏量,24 h血乳酸水平,24 h血乳酸清除率,72 h APACHEⅡ评分、72 h SOFA评分,肾脏替代治疗率,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病死率)并比较。结果 3组患者6 h液体复苏量、6 h去甲肾上腺素用量、24 h血乳酸水平、24 h血乳酸清除率、72 h APACHEⅡ评分、72 h SOFA评分、肾脏替代治疗率、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EDVI组、VTI组24 h液体复苏量多于CVP组(P<0.05)。VTI组24 h去甲肾上腺素用量少于CVP组及GEDVI组(P<0.05)。结论以VTI指导的COPD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液体治疗,能准确评估患者所需液体治疗量,明显降低患者去甲肾上腺素用量。
文摘背景中西医结合治疗腰痛的疗效显著,复合结局指标——有效率作为重要的疗效观察指标,在临床研究中尚未得到统一规范。目的系统回顾以有效率为复合结局指标的中西医治疗慢性腰痛的临床研究,分析其中有效率的定义和具体内容,为后期研究合理地选择慢性腰痛的复合结局指标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关于中西医治疗慢性腰痛的临床研究,检索时限为2015—2019年。由2名研究者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独立排除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根据BPICOS原则提取文献中的内容,并对复合结局指标(有效率)的判定标准进行回顾与总结。结果共纳入研究830篇,以腰肌劳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的最多,共178篇(21.4%),其他研究对象包括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103篇(12.4%)、腰椎间盘突出患者91篇(11.0%)、腰背痛患者89篇(10.7%)、腰背肌筋膜炎患者72篇(8.7%)、腰椎管狭窄患者69篇(8.3%)、腰椎滑脱患者61篇(7.3%)。830篇研究中808篇(97.3%)具体表述了有效率的参照标准或自定义评判标准,其中参考最多的是不同版本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共271篇(32.7%)。在复合结局指标中使用最多的是临床症状、活动功能、疼痛、体征、工作生活能力这5项评判指标,常见以2~5项指标随意结合成三级或四级疗效评判标准,此外,常见的腰痛测量工具也被应用其中。结论由于缺乏统一的规范化标准,中西医治疗腰痛的临床研究在使用复合结局指标——有效率时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定义、划分标准、评价项目等不统一,笔者认为有效率这一复合结局指标可通过核心结局体系(COMET)进一步规范,并提高其效度形成统一标准以供临床研究使用,以提高中西医临床研究的质量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