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胶囊中诺氟沙星含量的DRIFTS测定
1
作者 张进 万瑞英 +1 位作者 唐欣韵 贾宏新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16-720,共5页
为了简便、准确、无污染地测定胶囊中诺氟沙星的含量,利用漫反射附件研究了通过漫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DRIFTS)测定胶囊中诺氟沙星含量的新型制样方法,优化了实验条件并测定了两种市售胶囊中诺氟沙星的含量.结果表明,该新型制样方... 为了简便、准确、无污染地测定胶囊中诺氟沙星的含量,利用漫反射附件研究了通过漫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DRIFTS)测定胶囊中诺氟沙星含量的新型制样方法,优化了实验条件并测定了两种市售胶囊中诺氟沙星的含量.结果表明,该新型制样方法可以降低利用DRIFTS测定诺氟沙星含量时的样品消耗量,有效避免了辅料干扰,且分析结果重现性得到了显著提高.两种胶囊样品中诺氟沙星的质量分数分别为(41.36±1.40)%和(39.08±1.41)%,且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6.12%和6.49%,与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的测定结果基本一致.整个分析过程无废液产生,样品和试剂消耗量较少,可实现绿色环保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漫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 相对标准偏差 样品制备 诺氟沙星 药物 高效液相色谱法 精密度 绿色分析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DRIFTS在SCR过渡金属催化剂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2
作者 张兴华 王宽岭 +1 位作者 王学海 李龙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80-589,共10页
概述了4类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过渡金属催化剂的研发现状,归纳了原位漫反射红外傅里叶变换光谱(DRIFTS)在NH3和NO吸附转化过程研究中的应用进展,总结了SCR的反应机理及路径,并对原位DRIFTS在SCR研究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指出,基于原... 概述了4类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过渡金属催化剂的研发现状,归纳了原位漫反射红外傅里叶变换光谱(DRIFTS)在NH3和NO吸附转化过程研究中的应用进展,总结了SCR的反应机理及路径,并对原位DRIFTS在SCR研究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指出,基于原位DRIFTS技术可遴选出影响催化剂SCR活性的要素,这些要素包括NH3和NO在催化剂上的吸附方式、物种间的活化转化、中间体及(副)产物的生消过程等,这对针对性合成具有特殊结构和形貌的高活性催化剂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漫反射红外傅里叶变换光谱 选择性催化还原 过渡金属催化剂 脱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HZSM-5催化剂低温SCR脱硝实验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王学涛 胡海鹏 +5 位作者 张兴宇 苏晓昕 杨晓东 张乾蔚 史瑞华 梁彦正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6029-6036,共8页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不同Cu负载量的系列Cu/HZSM-5脱硝催化剂,通过XRD、H2-TPR、NH3-TPD、in situ DRIFTS等多种表征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对其低温NH3-SCR脱硝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Cu/HZSM-5催化剂在中低温均展现出较好脱硝效率,C...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不同Cu负载量的系列Cu/HZSM-5脱硝催化剂,通过XRD、H2-TPR、NH3-TPD、in situ DRIFTS等多种表征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对其低温NH3-SCR脱硝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Cu/HZSM-5催化剂在中低温均展现出较好脱硝效率,Cu负载量为20%的Cu/HZSM-5中低温脱硝效果最佳,288℃达到最大为96.89%,200~400℃温度范围脱硝效率均在80%以上。Cu物种高度分散在载体表面,未改变HZSM-5晶体结构。Cu/HZSM-520%催化剂具备丰富酸性位、优异的氧化还原性能,在NH3-SCR反应过程中只存在E-R机理,L酸性位在低温脱硝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HZSM-5 NH3-SCR 低温 脱硝 原位漫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Fe_2O_3的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性能及其对NH_3和NO的表面吸附行为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梁辉 查贤斌 归柯庭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2期5734-5740,共7页
采用γFe2O3纳米粉末制备选择性催化还原(selective catalysis reduction,SCR)脱硝催化剂,通过XRD、BET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并对此催化剂的低温SCR脱硝性能在一固定床反应器中进行考察;此外通过原位红外漫反射光谱法(diffuse reflectan... 采用γFe2O3纳米粉末制备选择性催化还原(selective catalysis reduction,SCR)脱硝催化剂,通过XRD、BET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并对此催化剂的低温SCR脱硝性能在一固定床反应器中进行考察;此外通过原位红外漫反射光谱法(diffuse reflectance infrared Fourier transform spectroscopy,DRIFTS)研究了反应物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活化。结果表明,实验所采用的Fe2O3为纯γ相,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和脱硝效率。DRIFTS实验研究表明,NH3主要吸附到γFe2O3催化剂表面L酸位形成吸附态的NH3,在小于270℃时有部分NH3吸附到B酸位生成NH4+;O2的存在能促进吸附到L酸位上的NH3发生脱氢反应生成NH2,并能够大大促进NO在催化剂表面吸附生成硝酸盐和吸附态的NO2,从而促进低温下的SCR反应。在90~360℃的温度区间内可能遵循两种反应途径,主要反应是吸附在L酸位的NH3脱氢生成NH2,然后和气态的NO反应生成N2和H2O;在低于240℃时,可能存在另外一种反应途径,中间产物NO2(NH4^+)2与NO反应生成N2、H2O和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Fe2O3催化剂 选择性催化还原(SCR) 脱硝 原位红外漫反射光谱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γFe_2O_3催化剂SCR脱除NO_x化学反应动力学 被引量:1
5
作者 梁辉 归柯庭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18-922,共5页
为了研究纳米γFe2O3催化剂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脱硝反应机理,采用微分反应器测量了纳米γFe2O3催化剂上SCR反应的动力学参数,并构建了SCR反应动力学模型.实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NH3,NO和O2的反应级数分别为0,0.78~0.93和0.09~0.11,... 为了研究纳米γFe2O3催化剂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脱硝反应机理,采用微分反应器测量了纳米γFe2O3催化剂上SCR反应的动力学参数,并构建了SCR反应动力学模型.实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NH3,NO和O2的反应级数分别为0,0.78~0.93和0.09~0.11,反应活化能为57.3 k J/mol.原位红外漫反射光谱(DRIFTS)实验结果表明:NH3能够强吸附到催化剂表面并达到饱和,进一步增加NH3的浓度并不能增加NO的转化速率;NO在有氧条件下能吸附到催化剂表面生成吸附态NO2和亚硝酸盐;在低于270℃的情况下SCR反应遵循Langmuir-Hinshelw ood(L-H)反应机理,在高于270℃的情况下则主要遵循Eley-Rideal(E-R)反应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γFe2O3 化学反应动力学 活化能 原位红外漫反射光谱 选择性催化还原 脱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表面HTPB和TDI固化反应原位红外光谱分析(英文)
6
作者 李翠华 罗涛 +3 位作者 张小雪 刘剑洪 庞爱民 池旭辉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52-456,共5页
红外光谱采用漫反射模式(diffuse reflectance infrared fourier transform spectroscopy,DRIFTS)可直接对固体表面化学基团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通过在DRIFTS上安装热台,实时监测不同反应温度时异氰酸酯基的含量及其变化,可实现在固体... 红外光谱采用漫反射模式(diffuse reflectance infrared fourier transform spectroscopy,DRIFTS)可直接对固体表面化学基团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通过在DRIFTS上安装热台,实时监测不同反应温度时异氰酸酯基的含量及其变化,可实现在固体表面原位表征端羟基聚丁二烯(hydroxyl-terminated polybutadiene,HTPB)与甲苯二异氰酸酯(toluene diisocyanate,TDI)的聚合反应.通过不同温度时异氰酸酯基(—NCO)含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计算了活化能.实验结果表明,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可准确监测HTPB与TDI的聚合反应,且实时快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化学 漫反射红外光谱 原位 异氰酸酯基 聚合反应 聚氨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_2与矿物气溶胶组分α-Fe_2O_3的光化学反应机制 被引量:8
7
作者 邰菁菁 付洪波 +2 位作者 孔令东 杨新 陈建民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01-406,共6页
利用红外漫反射光谱仪(DRIFTS)研究了SO2在α-Fe2O3表面上的多相光化学反应.结果表明,在无光照和光照条件下,α-Fe2O3表面均生成硫酸盐,但硫酸盐的生成量和生成速率不同.模拟太阳光照射下,反应4hBET吸附系数为9.61×10-9,无光照条... 利用红外漫反射光谱仪(DRIFTS)研究了SO2在α-Fe2O3表面上的多相光化学反应.结果表明,在无光照和光照条件下,α-Fe2O3表面均生成硫酸盐,但硫酸盐的生成量和生成速率不同.模拟太阳光照射下,反应4hBET吸附系数为9.61×10-9,无光照条件下为1.39×10-8;光照条件下硫酸盐生成量低于无光照条件.当O2的体积浓度<21%时,增加O2浓度促进了硫酸盐的生成.用草酸和腐殖酸处理后的α-Fe2O3与SO2反应,由于α-Fe2O3表面反应活性位被占据,导致硫酸盐生成量急剧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2 Α-FE2O3 红外漫反射 多相反应 光化学 硫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含碳空位多孔碳电催化还原脱氯邻二氯乙烷性能研究
8
作者 马航帆 李新勇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67-574,共8页
寻求经济、高性能的碳基材料对于电催化还原脱氯很有吸引力,然而由于掺杂剂或边缘效应与固有拓扑缺陷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拓扑缺陷对催化活性的贡献目前研究较少.利用两步活化法成功构建了富含碳空位的疏水分级多孔碳材料(Vc-GC),考察... 寻求经济、高性能的碳基材料对于电催化还原脱氯很有吸引力,然而由于掺杂剂或边缘效应与固有拓扑缺陷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拓扑缺陷对催化活性的贡献目前研究较少.利用两步活化法成功构建了富含碳空位的疏水分级多孔碳材料(Vc-GC),考察了其对邻二氯乙烷(DCE)的电催化还原脱氯性能,同时结合原位漫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和理论计算分析了碳空位对材料催化活性的增强机制.结果表明,碳空位能有效调节材料的微观结构和电子云分布,增强材料对DCE的化学吸附作用,提高材料的吸附性能,且电子云重排提高了材料的导电性,进而促进电催化活性.其中Vc-GC的乙烯产率是低缺陷石墨碳(GC)和氧化活性炭(oAC)的1.4倍和3.6倍.同时,碳空位的存在能显著提高产物中乙烯的选择性,引入碳空位后,乙烯产率为氯乙烯产率的325.1倍,相比于oAC和GC分别提高了14倍和1.7倍.碳空位修饰显著提升了碳材料电催化活性,拓扑缺陷工程拓宽了进一步提高碳材料环境净化和能源转化性能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催化还原脱氯 碳空位 原位漫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 理论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