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陇东旱塬区饲用小黑麦茬后复种甜高粱品种的筛选
1
作者 宋谦 马淑梅 +3 位作者 张兰 余小亮 陈杰新 杜文华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62-167,共6页
为筛选出适宜在陇东旱塬区与饲用小黑麦复种的甜高粱品种,本试验连续2年对8个甜高粱品种的农艺性状和草产量进行研究,以筛选出最佳适宜于复种的甜高粱品种,从而有效解决陇东旱塬区优质饲草总量不足问题。研究表明:饲用小黑麦茬后复种大... 为筛选出适宜在陇东旱塬区与饲用小黑麦复种的甜高粱品种,本试验连续2年对8个甜高粱品种的农艺性状和草产量进行研究,以筛选出最佳适宜于复种的甜高粱品种,从而有效解决陇东旱塬区优质饲草总量不足问题。研究表明:饲用小黑麦茬后复种大奖2180、大卡和4264的鲜草产量居前三位,分别为75.69、72.83 t/hm^(2)和69.09 t/hm^(2),复种大奖2180、4264和海牛的干草产量居前三位,分别为21.17、20.02 t/hm^(2)和19.18 t/hm^(2),而且2个年份均能够表现出高产、稳产的优势。因此,大奖2180、海牛和4264可作为陇东旱塬区饲用小黑麦茬后复种的主推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高粱 复种 农艺性状 草产量 陇东旱塬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陇东旱塬区饲用小黑麦品系形态特征和草产量对干旱的响应 被引量:4
2
作者 王敏 宋谦 杜文华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24-1435,共12页
为筛选出适宜在陇东地区种植的秋播小黑麦品系。以‘中饲1048’小黑麦品种与‘石大1号’小黑麦品种为对照,在陇东旱塬区对22个小黑麦品系的株高、枝条数、茎粗、穗长、穗粗、鲜草产量、干草产量进行了2个年度(2020-2021年度,2021-2022年... 为筛选出适宜在陇东地区种植的秋播小黑麦品系。以‘中饲1048’小黑麦品种与‘石大1号’小黑麦品种为对照,在陇东旱塬区对22个小黑麦品系的株高、枝条数、茎粗、穗长、穗粗、鲜草产量、干草产量进行了2个年度(2020-2021年度,2021-2022年度)的研究,并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2020-2021年度各指标值均显著高于2021-2022年度。2个年度小黑麦材料的平均株高为125.00~185.90 cm,平均枝条数为515.83×104~663.33×104 hm^(-2),平均茎粗为3.33~3.89 mm,平均穗长为10.06~12.01 cm,平均穗粗为6.00~8.57 mm,平均鲜、干草产量分别为33.71~43.44 t/hm^(2)、11.22~15.78 t/hm^(2)。2020-2021年度TP17-20、TP17-45、TP17-39、TP17-51、TP17-1、TP17-27与TP17-34的干草产量较高,丰产性较好;2021-2022年度TP17-34、TP17-15、TP17-51、TP17-20与TP17-48的干草产量较高,抗旱性强。综合评价表明,品系TP17-20、TP17-56、TP17-34、TP17-60、TP17-48、TP17-15、TP17-45、TP17-38、TP17-51的加权关联度值较高,并高于2个对照品种;品系TP17-34、TP17-51、TP17-20既高产又稳产,且抗旱性强,适宜于陇东旱塬区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黑麦 陇东旱塬区 形态特征 生产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陇东旱塬区秋播小黑麦与黑麦立体种植模式探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齐文嘉 宋谦 +1 位作者 田新会 杜文华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5-193,204,共10页
研究5个饲用小黑麦(×Triticosecale Wittmack)品种(‘甘农2号’,‘甘农3号’,‘甘农4号’,‘甘农7号’,‘藏饲1号’)分别与‘甘农1号’黑麦(Secale cereale‘Gannong No.1’)以不同混播比例(100∶0, 90∶10, 80∶20, 70∶30, 60∶4... 研究5个饲用小黑麦(×Triticosecale Wittmack)品种(‘甘农2号’,‘甘农3号’,‘甘农4号’,‘甘农7号’,‘藏饲1号’)分别与‘甘农1号’黑麦(Secale cereale‘Gannong No.1’)以不同混播比例(100∶0, 90∶10, 80∶20, 70∶30, 60∶40, 50∶50, 0∶100)进行立体种植的生产性能和营养价值研究,为陇东旱塬区秋播小黑麦和黑麦立体种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陇东旱塬区B1(‘甘农2号’小黑麦与‘甘农1号’黑麦混播)和B2组合(‘甘农3号’与‘甘农1号’黑麦混播)以不同比例混播的平均干草产量显著高于B5(‘藏饲1号’小黑麦与‘甘农1号’黑麦)组合,分别提高21.68%和18.80%;不同小黑麦品种与‘甘农1号’黑麦以A6(50∶50)的比例混播时,平均干草产量显著高于小黑麦单播,且高于黑麦单播,增幅分别为22.94%和3.05%;基于干草产量、营养价值和倒伏率的综合评价表明,‘甘农3号’小黑麦与‘甘农1号’黑麦以70∶30的比例混播进行立体种植时效果最好,适宜在陇东旱塬区及其他气候相似区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黑麦 黑麦 混播 立体种植 综合评价 陇东旱塬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陇东旱塬区5个饲用甜高粱品种生产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5
4
作者 李中利 蒋丛泽 +4 位作者 马仁诗 高玮 受娜 沈禹颖 杨宪龙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0-62,共13页
为筛选适宜在陇东旱塬区种植的丰产优质饲用甜高粱品种,本研究通过2021-2022年田间定位试验对5个饲用甜高粱品种的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及分配、饲用品质以及水氮资源利用效率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比较。结果表明,品种对饲用甜高粱主要农艺... 为筛选适宜在陇东旱塬区种植的丰产优质饲用甜高粱品种,本研究通过2021-2022年田间定位试验对5个饲用甜高粱品种的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及分配、饲用品质以及水氮资源利用效率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比较。结果表明,品种对饲用甜高粱主要农艺性状、饲用品质以及水氮利用效率具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收获期株高和茎粗最大的品种均为绿巨人,两年平均分别达到344.9 cm、24.2 mm;叶面积指数最大的品种是海牛,两年平均为3.6;鲜草产量和干草产量最大的品种是绿巨人,两年平均分别达到78.4、22.1 t·hm^(-2);全株粗蛋白含量最高的品种是大卡,两年平均为7.6%;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以海狮最低,两年平均分别为54.9%和27.6%;相对饲喂价值、相对饲草品质以海狮为最高,两年平均分别达到了115.5、158.1;干物质水分利用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均以绿巨人为最高,两年平均分别为45.7 kg·hm^(-2)·mm^(-1)、122.7 kg·kg^(-1)。灰色关联度方法综合评价得出,绿巨人较其他品种更适宜在陇东旱塬区种植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东旱塬区 饲用甜高粱 生产性能 饲用品质 灰色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黄土高原丘陵区制干红枣适生区影响预估 被引量:6
5
作者 梁轶 张勇 +2 位作者 王景红 屈振江 刘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0-98,共9页
【目的】预估未来黄土高原丘陵区红枣种植气候资源与适生区空间分布的变化,为气候变化对陕晋黄河沿岸红枣生产的影响和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GIS技术,利用RCP4.5和RCP8.5排放气候情景下气候变化预估数据,对未来35年(... 【目的】预估未来黄土高原丘陵区红枣种植气候资源与适生区空间分布的变化,为气候变化对陕晋黄河沿岸红枣生产的影响和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GIS技术,利用RCP4.5和RCP8.5排放气候情景下气候变化预估数据,对未来35年(2016-2050年)黄土高原丘陵区红枣种植气候资源和适生区空间分布的变化进行预估,并与基准期(1985-2014年)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与基准期相比,预计未来黄土高原红枣产区增温明显,年平均气温升高1℃左右;年平均降水量和红枣脆熟-采收期降水量均有所增加,大部分地区增幅为100mm和20mm左右;红枣花期降水量除南部地区增加较明显外,大部地区为持平略增;黄土高原丘陵区红枣气候适宜种植区面积明显减少,次适宜区面积增加,其中南部区域可能变为气候不适宜区。【结论】陕晋黄河沿岸北部适宜区可根据地形特点,充分挖掘气候资源潜力,适当扩大适应本地发展的制干红枣栽植面积;中部黄河两岸次适宜区应及时进行抗裂果品种改良,采取提前或推迟枣果成熟期、枣果套袋等措施减轻灾害性天气的影响与危害;南部次适宜区应及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地方特色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枣 气候变化 适生区 GIS 黄土高原丘陵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旱作农田土壤干燥化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胡伟 陈豫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5-79,共5页
为了揭示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旱作农田土壤干燥化发生规律,为黄土高原旱作农田土壤水分可持续利用和当地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在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固原、定西和海原3个有代表性的区域实地观测了不同类型旱作农田的深层土壤湿度... 为了揭示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旱作农田土壤干燥化发生规律,为黄土高原旱作农田土壤水分可持续利用和当地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在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固原、定西和海原3个有代表性的区域实地观测了不同类型旱作农田的深层土壤湿度,分析了旱作农田的土壤干燥化发生规律和土壤干层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固原、定西和海原各类农田0~600cm土层土壤湿度平均值分别为11.46%、14.37%、9.27%,各类农田土壤湿度均明显低于其土壤稳定湿度值,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土壤干燥化现象;(2)固原高产麦田和高产马铃薯田土壤干层厚度分别比低产农田土壤干层厚120cm和260cm;海原高产麦田和高产马铃薯田比低产农田土壤干层厚度厚20cm和80cm。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随着旱作粮田产量的提高,农田深层土壤湿度逐渐降低,土壤干层逐渐加深和加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 旱作农田 土壤干燥化 土壤干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陇东旱塬区一年生禾豆混播草地生产性能与营养价值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齐文嘉 杜文华 +1 位作者 刘海波 田新会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2-50,共9页
为筛选适合于陇东旱塬区种植的一年生禾豆混播草地的混播组合及比例,以甘农2号小黑麦、加拿大饲用燕麦和西牧333箭筈豌豆为材料,研究9个禾豆混播比例(禾本科牧草∶豆科牧草比例为100∶0、80∶20、70∶30、60∶40、50∶50、40∶60、30∶7... 为筛选适合于陇东旱塬区种植的一年生禾豆混播草地的混播组合及比例,以甘农2号小黑麦、加拿大饲用燕麦和西牧333箭筈豌豆为材料,研究9个禾豆混播比例(禾本科牧草∶豆科牧草比例为100∶0、80∶20、70∶30、60∶40、50∶50、40∶60、30∶70、20∶80、0∶100)的生产性能和营养品质。结果表明,箭筈豌豆提高了混播群体的营养价值,使粗蛋白含量显著提高;从草产量看,禾豆比例70∶30处理的平均干草产量最高(8.07 t/hm^(2)),显著高于禾本科牧草单播(6.49 t/hm^(2))和豆科牧草单播(2.54 t/hm^(2))。TOPSIS综合评价分析表明,加拿大饲用燕麦与西牧333箭筈豌豆按70∶30比例混播时干草产量最高(8.67 t/hm^(2)),粗蛋白含量为11.30%,综合评价理想贴合度Si最高(0.679),适宜在陇东旱塬区及其他气候相似区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东旱塬区 禾豆混播 混播比例 生产性能 营养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陇东旱塬区不同青贮玉米品种生产性能和营养品质综合评价 被引量:33
8
作者 蒋丛泽 受娜 +3 位作者 高玮 马仁诗 沈禹颖 杨宪龙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16-228,共13页
为筛选出适宜在陇东旱塬地区栽培的青贮玉米品种,本试验以8份青贮玉米品种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试验比较了不同青贮玉米品种在该地区的农艺表现、营养成分含量及水氮资源利用状况,并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各品种的综合表现进行了量化评价... 为筛选出适宜在陇东旱塬地区栽培的青贮玉米品种,本试验以8份青贮玉米品种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试验比较了不同青贮玉米品种在该地区的农艺表现、营养成分含量及水氮资源利用状况,并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各品种的综合表现进行了量化评价。结果表明:品种对主要农艺性状有显著影响(P<0.05)。株高最高的品种是豫青贮23,为299.6 cm;茎粗最大的品种是东单60号,为29.5 mm;叶长、叶宽分别以豫青贮23和京科青贮516最大,为83.3 cm和9.6 cm;单株鲜重最大的品种是中科甜928,为1147.1 g·株^(-1),单株干重最大的品种是京科青贮516,为341.1 g·株^(-1)。产量性状方面,鲜草产量超过80 t·hm^(-2)的品种有豫青贮23、东单60号和中科甜928,干草产量和粗蛋白产量最大的品种是东科301,分别为29.0 t·hm^(-2)和1.85 t·hm^(-2)。营养品质方面,全株粗蛋白含量最高的品种是文玉3号,为7.42%;粗灰分含量以中科甜928最高,为4.58%;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以京科301最低,分别为28.87%和12.63%。水氮资源利用方面,干物质水分利用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最高的品种是东科301,分别为77.0 kg·hm^(-2)·mm^(-1)和161.2 kg·kg^(-1)。灰色关联分析结果显示,等权关联度和加权关联度综合评价结果较为一致,二者均表明豫青贮23、文玉3号和东科301兼顾丰产、优质和水氮资源高效利用优点,适宜在陇东旱塬区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东旱塬区 青贮玉米 作物产量 营养品质 灰色关联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陇东旱塬区白黄瓜设施栽培适宜嫁接砧木品种筛选研究
9
作者 张晓霞 李耀霞 +3 位作者 秦一统 张彦山 李欣 浩立军 《寒旱农业科学》 2025年第9期842-846,共5页
为了筛选出陇东旱塬区白黄瓜设施栽培的适宜嫁接砧木,以当地主栽白黄瓜品种甘丰袖玉自根苗为对照,选用引进的嫁接砧木品种日本P1XP2南瓜F1、博强205B、黑强进行了早春茬嫁接砧木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砧木博强205B的嫁接亲和性和果实营养... 为了筛选出陇东旱塬区白黄瓜设施栽培的适宜嫁接砧木,以当地主栽白黄瓜品种甘丰袖玉自根苗为对照,选用引进的嫁接砧木品种日本P1XP2南瓜F1、博强205B、黑强进行了早春茬嫁接砧木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砧木博强205B的嫁接亲和性和果实营养品质整体表现均最好,砧木黑强的嫁接亲和性和果实营养品质综合表现较好。3种砧木嫁接后的白黄瓜较未嫁接的白黄瓜自根苗品质优、产量高。其中博强205B为砧木嫁接的白黄瓜折合产量最高,为71268.52 kg/hm^(2),较对照甘丰袖玉自根苗增产26.05%;日本P1XP2南瓜F1、黑强为砧木嫁接的白黄瓜折合产量较高,分别较对照甘丰袖玉自根苗增产14.57%、7.73%。综合考虑认为,博强205B砧木嫁接亲和力强,嫁接的白黄瓜营养品质优、产量高,且博强205B为黄瓜专用砧木。建议在陇东旱塬区白黄瓜设施栽培生产中宜用以博强205B砧木为主的嫁接苗进行栽培并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黄瓜 砧木品种 设施栽培 嫁接 品质 产量 筛选 陇东旱塬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