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宋锦纹样在表里接结纟并织物中的设计应用
- 1
-
-
作者
许磊
张蓉
黄紫娟
曹思瑶
-
机构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苏州市纤维检验院
江苏省高端纺织智造工程研究中心
-
出处
《江苏丝绸》
2024年第5期20-24,共5页
-
基金
2021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1YJC850012)
2024年江苏省高校“高质量公共课教学改革研究”专项课题,项目序号177
+1 种基金
2021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课题(2021JSJG420)
2022年第一批江苏省产学研合作项目(BY2022182)。
-
文摘
为了使国家非遗宋锦和絣织得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出将宋锦纹样、絣织工艺与表里接结组织进行结合设计表里接结絣织织物。通过对宋锦纹样的解析,发现宋锦纹样具有体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等级制度和时节、宗教信仰等特点。以八达晕格子锦、龙纹团花格子锦、汉玉龙纹定胜四方纹三块面料为例,织物正面和反面采用不同的宋锦纹样,将纹样提炼后应用于表里层纱线上,宋锦纹样按照絣织的工艺进行扎经扎纬染色,之后按照表里接结组织上机,在小样机上进行试织得到织物实物。将宋锦纹样经过提炼后通过絣织技艺将纹样应用于表里接结织物,形成的织物风格独特、应用广泛,是对宋锦和絣织技艺有效传承和创新。
-
关键词
絣织
表里接结结构
宋锦纹样
八达晕锦
格子锦
汉玉龙纹
定胜四方纹
-
Keywords
ikat
stitching double warp weave
song brocade pattern
badayun brocade
lattice brocade
Han jade dragon pattern
Dingsheng quadrangle pattern
-
分类号
TS136
[轻工技术与工程—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
-
-
题名海上丝绸之路视域下中外伊卡特染织艺术交流
- 2
-
-
作者
杨雪
刘大玮
李晓凤
-
机构
浙江科技大学艺术设计与服装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重点实验室
-
出处
《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90-98,107,共10页
-
基金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23NDJC227YB)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创新工程项目(2021KGYG023)
浙江科技大学校级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2024-jg28)。
-
文摘
为探寻中外伊卡特染织艺术沿海上丝绸之路的传播与交流史迹,采用实物、图像与文献考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考察区分界定中外伊卡特称谓及工艺类型概念,梳理亚欧大陆棉伊卡特艺术的起源、海路传播路径、传入地区、本土化发展特点。重点探讨伊卡特技艺传入中国的时间和表现,以及中国伊卡特纺织技艺对日本、欧洲伊卡特艺术发展产生的文化影响。认为中国扎经染色艺术的传入与丝路沿线地区宗教纺织服饰艺术传播相呼应;将棉伊卡特纺织技艺与中国丝织原材料及丝绸纺织技艺相结合生产出的丝绸经伊卡特纺织品是中国传习扎经染色技艺最重大的本土化创新。对伊卡特这一海上丝绸之路纺织服饰艺术交流鲜活例证的研究,以期为当下融汇中外纺织服饰艺术精粹,助力新时代美好生活时尚设计提供新的思路与启发。
-
关键词
海上丝绸之路
扎经染色织物
丝绸伊卡特
棉纺织品
棉花之路
-
Keywords
the Maritime Silk Road
warp ikat textile
silk ikat
cotton textile
the Cotton Road
-
分类号
TS941.12
[轻工技术与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
TS115.1
[轻工技术与工程—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
TS145.1
[轻工技术与工程—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
-
-
题名中亚伊卡特图案初探及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7
- 3
-
-
作者
廖文华
王宏付
-
机构
江南大学纺织服装学院
江南大学服装设计与工程研究室
-
出处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9-47,共9页
-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09YJA760013)
江苏省规划办人文社科基金项目(08YSB003)
-
文摘
在概述中亚地区伊卡特图案的历史源流及工艺流程的基础上,从纹样和色彩入手,总结中亚伊卡特的艺术风格和工艺特点,并结合时装流行趋势,论述服装中伊卡特图案的应用方式。研究认为,伊卡特图案拥有的深厚文化积淀,寄托着美好寓意的抽象纹样及大胆的色彩搭配都满足着当今人们对复古时尚的追求,并且也为现代服装设计拓展了新的设计点。希望通过结合一些创新元素,在重视对传统染织工艺传承保护的同时,将传统图案与现代服装设计的结合提升到新的高度。
-
关键词
伊卡特
图案
色彩
服装设计
-
Keywords
ikat
pattern
color
fashion design
-
分类号
TS941.2
[轻工技术与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
-
-
题名采用表里接结结构的絣织织物设计与开发
被引量:3
- 4
-
-
作者
赵恒迎
黄紫娟
-
机构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
出处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9-32,共4页
-
文摘
为了使絣织织物兼具正反双面效果且绿色环保,提出将表里接结组织结合植物染料染色应用于絣织织物的设计方法。通过对双面絣织织物纹样设计、上机图设计和扎染技术分析,提出双面絣织几何形织物的设计方法。以几何形絣织织物为例,根据正面万字纹、反面方形纹的纹样意匠图进行经纬纱捆扎及织物植物染料染色,采用表里接结组织在小样机上进行试织。研究结果表明:经纬纱经过扎染后配合表里接结组织结构,可得到混色效果明显、风格独特的双面絣织织物,该织物可广泛应用于服饰、家纺产品和文化创意产品。
-
关键词
絣织织物
表里接结组织
靛蓝染色
扎染
-
Keywords
ikat fabrics
stitching double warp weave
indigo dyeing
tie dyeing
-
分类号
TS105
[轻工技术与工程—纺织工程]
TS190.5
[轻工技术与工程—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
-
-
题名基于重经结构的双面絣织织物的设计与开发
被引量:2
- 5
-
-
作者
袁利华
-
机构
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
-
出处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2-24,共3页
-
基金
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2018年高层次人才科研专项课题(GCCKY201803)。
-
文摘
为了让絣织织物更好地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多元化需求,针对目前絣织织物仅一面有纹样、织物外观效果比较单一的问题,分析絣织织物纹样设计、上机图设计和扎染技术并进行总结。结果表明:扎染技术可使表里层经纱分别形成纹样,并与重经组织结构进行配合形成双面都有纹样的絣织织物。以织物表层经纱纹样为龟背纹、里层经纱纹样为回字纹,以四枚斜纹为基本组织形成的重经组织为例,织造出的双面絣织织物,可用于服装服饰、家纺产品以及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对絣织传统工艺和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具有实践意义。
-
关键词
絣织
重经组织结构
双面织物
织物设计
-
Keywords
ikat
double warp weave
reversible fabric
fabric design
-
分类号
TS136
[轻工技术与工程—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
-
-
题名从中亚伊卡特看新疆艾德莱斯的起源
被引量:5
- 6
-
-
作者
张天骄
-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
-
出处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19年第2期51-56,共6页
-
基金
中国国家留学基金资助(编号:201706860013)
-
文摘
对新疆艾德莱斯的起源问题,学界长期存在争议。从新疆艾德莱斯和中亚伊卡特的对比看,二者在技艺、颜色和图案方面有着较大、较明显的关联和共性,可以将艾德莱斯视为另一种形式的伊卡特。根据国外学者的考察,伊卡特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日本法隆寺保存的中亚伊卡特,时间在公元6世纪左右。因此,作为中亚伊卡特另一种形式的新疆艾德莱斯,其染织技术亦可追溯到公元6世纪。后与中原丝绸、新疆风土人情相结合,从而创造出今天独具特色的新疆艾德莱斯丝绸。
-
关键词
艾德莱斯
新疆
伊卡特
中亚
扎经染色
-
Keywords
Atlas
Xinjiang
ikat
Central Asia
Tie-dyeing
-
分类号
J18
[艺术—艺术理论]
J523.5
[艺术—艺术设计]
-
-
题名丝路撷英──新疆艾特来斯绸与和田织机
被引量:1
- 7
-
-
作者
楼淑琦
沈国庆
-
机构
中国丝绸博物馆
-
出处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43-45,共3页
-
文摘
中国古代丝绸技术沿丝绸之路的西传使新疆发展起蚕桑丝绸业,19世纪扎经染色工艺的东传使艾特来斯绸成为新疆的特色丝绸产品。文章介绍了艾特来斯绸的分类与传统制织工艺,并对和田织机作了介绍。
-
关键词
艾特来斯绸
新疆
花绸
传统制织工艺
织机
-
Keywords
ikat
technology
Xinjiang
-
分类号
TS146.841
[轻工技术与工程—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
-
-
题名美孚黎族絣染技艺特征与叙事表达
被引量:1
- 8
-
-
作者
马誉珂
-
机构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
出处
《服装设计师》
2021年第10期75-80,共6页
-
文摘
黎族的絣染织锦是美孚方言女子筒裙的主要面料,筒裙上絣染纹样的精细程度、色彩搭配亦或是叙事表达,都堪称黎族五大支系之最。查阅文献资料,围绕美孚黎族絣染技艺的研究主要侧重技艺流程的记录与各纹样内涵的释义。而美孚女子筒裙作为絣染技艺与纹样的载体,却鲜有对其整体的阐述与分析。基于此,文章通过挖掘絣染技艺特征与叙事表达的关联,探索美孚黎族的历史与文化。
-
关键词
美孚黎族
絣染技艺
叙事表达
-
Keywords
Meifu Li Nationality
ikat dyeing crafts
Narrative expression
-
分类号
I20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中亚伊卡特——来自于罗氏的收藏
- 9
-
-
作者
罗比.克拉克
牟新慧
贺婧婧
-
机构
英国伦敦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亚洲司中东部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
-
出处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33-44,共12页
-
文摘
"伊卡特"一词源于马来语,是在经线或纬线上使用防染技术创建图案后再织成织物的一种纺织类型。中亚伊卡特的显著的特点是生动的图案和活泼的色彩,它在中亚非常受欢迎。这篇译文介绍了中亚伊卡特的织造方法和图案色彩,以及伊卡特在中亚社会中的作用,详实的展示了中亚伊卡特的艺术风格和特点。
-
关键词
伊卡特
中亚
纺织品
艺术风格
-
Keywords
ikat
Central Asian
Textile
Art style
-
分类号
TS146
[轻工技术与工程—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