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数学欣赏的“含义”“对象”与“功能”——数学教育中的数学欣赏问题 被引量:13
1
作者 黄秦安 刘达卓 聂晓颖 《数学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12,共5页
数学的欣赏,是一种对于数学的美好情感和态度.倡导数学欣赏,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数学教学生态.数学的欣赏,可以从真、善、美3个维度上加以展开并与数学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进而发挥它的功能.数学教育可以从数学欣赏逐步走向数学鉴赏... 数学的欣赏,是一种对于数学的美好情感和态度.倡导数学欣赏,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数学教学生态.数学的欣赏,可以从真、善、美3个维度上加以展开并与数学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进而发挥它的功能.数学教育可以从数学欣赏逐步走向数学鉴赏的境界.但欣赏数学不等于盲目的数学主义,对数学保持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同样是很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欣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女性健康审美偏颇与健身路径选择 被引量:14
2
作者 朱建伟 陈玲 邹循豪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9-31,共3页
当代女性健康审美存在一定的偏颇,具体表现为过度求瘦而忽视健康目标,崇尚纤弱之美而忽视肌肉的机能,重视形体美的塑造而忽视内在精神的涵养,追求运动的时尚性而忽视运动的科学性等。当代女性在健康审美上产生偏颇的原因有传统男权主义... 当代女性健康审美存在一定的偏颇,具体表现为过度求瘦而忽视健康目标,崇尚纤弱之美而忽视肌肉的机能,重视形体美的塑造而忽视内在精神的涵养,追求运动的时尚性而忽视运动的科学性等。当代女性在健康审美上产生偏颇的原因有传统男权主义的控制与干预、明星效应以及学校体育的失职等。培养女性合理的健身路径应当树立正确的女性形体美学观,发挥学校体育的本体功能,创设女性体育锻炼环境,注意舆论导向的正确性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 健康 审美 健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身体满意度的调节作用:媒体“理想美”对女大学生身体内隐态度的影响 被引量:10
3
作者 陈南锦 杨婷婷 陈红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63-167,共5页
采用阈下语义启动范式,探讨媒体理想身体意象对身体满意度不同的女大学生身体内隐态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身体不满意者在模特背景下比在风景背景下对积极身体词反应显著更慢,而身体满意者在两种背景下对身体词的反应没有显著性差异.改变... 采用阈下语义启动范式,探讨媒体理想身体意象对身体满意度不同的女大学生身体内隐态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身体不满意者在模特背景下比在风景背景下对积极身体词反应显著更慢,而身体满意者在两种背景下对身体词的反应没有显著性差异.改变身体不满意女性的不良认知并提高身体满意水平,降低媒体理想身体意象的负面影响,对树立女大学生健康身体自我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体 理想关 内隐态度 身体不满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舞蹈的美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44
4
作者 韦广忠 胡强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0-12,共3页
美是体育舞蹈的基本特征。在运动过程中既遵循对称、和谐、统一、整齐等美学形式、法则,又体现体育特定的健康、力量、速度、协调、灵敏等美学与锻炼的价值,从而实现体育舞蹈特有的美学与观赏的价值。
关键词 身体美 运动美 音乐美 美感 审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让道德学习在欣赏中完成--试论欣赏型德育模式的具体建构 被引量:55
5
作者 檀传宝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07-112,共6页
“欣赏型德育模式”希望解决这样一个道德教育中始终存在着的巨大的矛盾──教师的价值引导与学生的道德自主建构之间的矛盾。欣赏型德育模式的具体目标是“道德学习在欣赏中完成”。这一具体目标的实现从逻辑角度可以具体表达为:1.建... “欣赏型德育模式”希望解决这样一个道德教育中始终存在着的巨大的矛盾──教师的价值引导与学生的道德自主建构之间的矛盾。欣赏型德育模式的具体目标是“道德学习在欣赏中完成”。这一具体目标的实现从逻辑角度可以具体表达为:1.建立参谋或伙伴式的师生关系;2.德育情境的审美化;3.在“欣赏”中完成价值选择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欣赏型德育的前提是在德育过程中存在可以被学生欣赏的审美对象即“德育美”。德育过程诸要素的审美化是这一模式建构的关键。为此必须进行道德教育活动的形式美、作品美和师表美的创造与欣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育 模式 欣赏型德育 德育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审美的意义 被引量:20
6
作者 薛富兴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2-18,共7页
自然审美是人类最早的审美形态 ,人类在自然审美活动中产生了形式感 ,实现了由耳目快感到心理快感的飞跃 ,培养起对现实对象超物质功利的精神性审美态度。自然审美也当是人类最高的审美境界 ,它可以拓展和提高整个审美活动的精神品格。... 自然审美是人类最早的审美形态 ,人类在自然审美活动中产生了形式感 ,实现了由耳目快感到心理快感的飞跃 ,培养起对现实对象超物质功利的精神性审美态度。自然审美也当是人类最高的审美境界 ,它可以拓展和提高整个审美活动的精神品格。自然审美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重建人与自然的精神联系方面 ,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生态美是自然审美的当代现实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审美 物感说 生态美 天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术体操的美学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邹望梅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10-111,109,共3页
从艺术体操的美学构成、审美规律、形象美等诸多方面 ,结合从事艺术体操的教学经验 ,对艺术体操的美学理论与实践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
关键词 艺术体操 美学 审美 形象美 艺术魅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舞蹈美的欣赏与创造 被引量:22
8
作者 秦晓松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111-113,共3页
本文从美学的角度,分析论述了体育舞蹈中的人体美、服饰美、动作造型美、音乐美的欣赏与创造。
关键词 体育舞蹈 美的欣赏 创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高校素质教育中体育舞蹈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研究 被引量:23
9
作者 郭天荣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74-75,共2页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及数理统计法 ,对普通高校开设体育舞蹈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体育舞蹈能强身健体 ,增进健康 ,提高身体素质 ;培养正确体态 ,塑造美的形体 ;陶冶美的情操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扩大人际交往以及...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及数理统计法 ,对普通高校开设体育舞蹈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体育舞蹈能强身健体 ,增进健康 ,提高身体素质 ;培养正确体态 ,塑造美的形体 ;陶冶美的情操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扩大人际交往以及对学生的智力和心理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高校 素质教育 体育舞蹈 综合素质 审美能力 形体塑造 身体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美立人”:美育“新境界说”的价值意蕴和实践路径 被引量:22
10
作者 程岭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3-6,共4页
本体论偏颇、认识论古板、价值论粗陋和方法论简单是一些学校美育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教育即美育。开展美育需要拓展视野,把美育扩展到教育全局,树立"以美立人"的旗帜,以立人成才为核心旨归,走向美育"新境界"。美... 本体论偏颇、认识论古板、价值论粗陋和方法论简单是一些学校美育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教育即美育。开展美育需要拓展视野,把美育扩展到教育全局,树立"以美立人"的旗帜,以立人成才为核心旨归,走向美育"新境界"。美育"新境界说"包括感美、审美和立美三个层次,容纳了美的唤醒、美的目标、美的追求、美的学习和美的教学等多重意蕴。通过"三全手法""三双关照"和"三重手段"的组合模式去开展美育,可以让情感审美化、生活审美化、课堂审美化,从而实现"以美立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育 以美立人 新境界说 感美 审美 立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崇尚自然:梭罗《瓦尔登湖》的审美价值 被引量:24
11
作者 卢凌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2期87-91,共5页
《瓦尔登湖》是美国著名思想家、散文家梭罗的重要作品 ,被誉为美国自然文学的代表作。本文从思想内、审美价值、文体风格等方面对之加以评析 ,并揭示其穿越时空、影响后人的魅力所在。该书所表述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人生的最高准则... 《瓦尔登湖》是美国著名思想家、散文家梭罗的重要作品 ,被誉为美国自然文学的代表作。本文从思想内、审美价值、文体风格等方面对之加以评析 ,并揭示其穿越时空、影响后人的魅力所在。该书所表述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人生的最高准则是过简朴生活等观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尔登湖 自然文学 超验主义 审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工艺在今天意味着什么? 被引量:17
12
作者 徐赣丽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25-136,178,179,共14页
传统手工艺大多是作为制造日用器物所需的技艺而存在,在科技发达和大机器生产的今天,城市中却涌现一股手工艺热潮,这背后有着深刻的时代动因。以往的手工艺研究多从非遗保护的角度关注手工技艺的传承,虽然偶有论及当下手工艺发展的新趋... 传统手工艺大多是作为制造日用器物所需的技艺而存在,在科技发达和大机器生产的今天,城市中却涌现一股手工艺热潮,这背后有着深刻的时代动因。以往的手工艺研究多从非遗保护的角度关注手工技艺的传承,虽然偶有论及当下手工艺发展的新趋向,但对城市新中产人群对手工艺品的消费和整个社会兴起的手工体验热潮缺乏深度的解析。手工艺在今天的新变不仅揭示了我国当下社会环境的重要转型对传统手工艺的巨大影响,也昭示了手工艺对当下国人建构有品位和自主性生活方式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工艺 人类社会形态 审美 体验 主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艺术体操的美与审美 被引量:20
13
作者 李卫东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55-58,共4页
艺术体操的美不是简单地呈现人体的自然原形,而是通过运动赋予特殊审美特性。本文运用有关美学理论,结合艺术体操运动特点,对艺术体操美学形式特征、表现特征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艺术体操 美学特征 审美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景观规划中公众参与途径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冬环 傅鸣 刘丹丹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1期111-115,共5页
文章采用BIB-LCJ景观审美测量方法,选取49张国内外不同类型的城市水域景观为样本,对公众及专家群体进行了美学质量的审美测量,通过数据处理及分析,证明公众的群体审美是值得尊重的,可作为景观规划的依据,并为公众参与做了实验方法上的... 文章采用BIB-LCJ景观审美测量方法,选取49张国内外不同类型的城市水域景观为样本,对公众及专家群体进行了美学质量的审美测量,通过数据处理及分析,证明公众的群体审美是值得尊重的,可作为景观规划的依据,并为公众参与做了实验方法上的尝试及可行性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众参与 城市景观规划 实验研究 可行性论证 测量方法 景观审美 水域景观 美学质量 专家群体 数据处理 实验方法 国内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秦“比德”观的审美意义 被引量:20
15
作者 薛富兴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0-17,共8页
"比德"是儒家美学思想中的重要内容。先秦时期比兴思维是儒家"比德"观产生的重要文化心理基础。"比德"首先标志着先秦中华道德意识自觉,继而代表了先秦主体审美成果。以自然事象指喻人类主体德性的儒家&q... "比德"是儒家美学思想中的重要内容。先秦时期比兴思维是儒家"比德"观产生的重要文化心理基础。"比德"首先标志着先秦中华道德意识自觉,继而代表了先秦主体审美成果。以自然事象指喻人类主体德性的儒家"比德"观同时也呈现了先秦中华自然审美经验。以艾伦.卡尔松的自然审美适当性理论为参照,我们发现,儒家"比德"观所代表的中华古代自然审美其实是一种以主体德性、情感表达代替对自然自身审美特性欣赏的"不适当"自然审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德观 自然审美 儒家美学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子乐以成德的人生修养与审美境界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建疆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9-33,共5页
孔子以"仁"为核心的修养学,并非简单的道德修养学,而是在道德修养学基础上的审美修养学。孔子以"贫而乐"、"仁者无忧"、"乐而忘忧"的悦乐情怀去成就"仁"的德行,因而具有了超越道... 孔子以"仁"为核心的修养学,并非简单的道德修养学,而是在道德修养学基础上的审美修养学。孔子以"贫而乐"、"仁者无忧"、"乐而忘忧"的悦乐情怀去成就"仁"的德行,因而具有了超越道德的审美的性质。这种建立在道德修养基础上的人生境界,是一种独特的、内在的、个人的审美体验,是一种不具备大众性和可观性的精神创造。人生境界不一定通过艺术形象再现出来,但它远远高于艺术境界。用悦乐的情怀和审美的体验去成就个人道德,去实现政治理想,这就是孔子美学的精华和魅力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乐以成德" 人生修养 审美境界 人生境界 个人道德 美学 政治理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浪漫主义与审美现代性 被引量:7
17
作者 赵立坤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26-131,共6页
18世纪启蒙运动以演绎理性为核心,因此精密计算、设计是其基本精神,乐观、进步是固有的气质,功利主义、世界主义是基本价值取向;浪漫主义则以情感为思想基石,因此创造性想象是其基本原则,自然是其追求的实质,审美主义是其价值取向。浪... 18世纪启蒙运动以演绎理性为核心,因此精密计算、设计是其基本精神,乐观、进步是固有的气质,功利主义、世界主义是基本价值取向;浪漫主义则以情感为思想基石,因此创造性想象是其基本原则,自然是其追求的实质,审美主义是其价值取向。浪漫主义本身就是对现代性的第一次自我批判,其批判武器是情感和审美,浪漫主义运动意味着审美现代性的获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浪漫主义 情感 想象 审美现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审美遭遇政治——叶紫小说《星》对左翼文学创作的意义与启示 被引量:7
18
作者 贾振勇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0-73,共4页
 政治理性与审美意识能否和谐共生,是左翼文学创作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叶紫小说《星》通过梅春姐在革命引导下人性觉醒的生理、心理和社会角色转变,通过对革命启蒙的统摄性、包孕性和复杂性的艺术描绘,展现了政治与审美高度融合带...  政治理性与审美意识能否和谐共生,是左翼文学创作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叶紫小说《星》通过梅春姐在革命引导下人性觉醒的生理、心理和社会角色转变,通过对革命启蒙的统摄性、包孕性和复杂性的艺术描绘,展现了政治与审美高度融合带给文学创作的丰厚思想深度和广阔审美创造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紫 小说 《星》 左翼文学创作 政治理性 审美意识 人性 社会角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十世纪末叶文学的审美论与审丑论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洪岳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30-133,共4页
西方历史上的审美无利害说启发了中国新时期伊始的文学审美论 ,审美论导致了中国文学能够真正摆脱“文以载道”等工具说。但是由于局限于美善等正值一元论的审美论无法解决当代文学中的感性问题 ,所以在新时期稍后出现了文学审丑论 ,开... 西方历史上的审美无利害说启发了中国新时期伊始的文学审美论 ,审美论导致了中国文学能够真正摆脱“文以载道”等工具说。但是由于局限于美善等正值一元论的审美论无法解决当代文学中的感性问题 ,所以在新时期稍后出现了文学审丑论 ,开始弥补了丑和丑感缺位所造成的感性缺陷。然而文学审丑论只是以一种偏执代替另一种偏执 ,要创造新的文学感性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世纪末叶文学 审美论 审丑论 感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审美文化视野中的“小资”和“小资情调” 被引量:9
20
作者 袁梅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90-93,共4页
“小资”和“小资情调”是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和精神格调,是当代中国审美文化的重要现象。“小资”与“小资情调”是洋文化与中国小资产阶级融合后的产物,主要分布于现代化都市的白领和知识分子阶层,以追求个性化的精神自由、超凡脱俗... “小资”和“小资情调”是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和精神格调,是当代中国审美文化的重要现象。“小资”与“小资情调”是洋文化与中国小资产阶级融合后的产物,主要分布于现代化都市的白领和知识分子阶层,以追求个性化的精神自由、超凡脱俗的品味和精致高雅的生活方式为主要表征;同时也表现为对洋文化的喜爱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厌恶,善于营构都市化的浪漫情调等特点。考察“小资情调”的审美文化意义,既要看到其正面价值,也需要清醒认识其负面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文化 小资 小资情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