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17篇文章
< 1 2 6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国舞蹈教育与体育教育的百年共生发展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胡曦 毕鑫 +1 位作者 陈芳 李芳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5-127,共13页
美国舞蹈教育深深植根于体育教育,100多年来,无论是在高等学校还是中小学,舞蹈教育与体育教育一直相互依存、斗争妥协,体现出“共生效应”。文章基于社会共生论的视角,从共同的身体活动形式起源,到舞蹈高等教育在体育教育中的发端、脱... 美国舞蹈教育深深植根于体育教育,100多年来,无论是在高等学校还是中小学,舞蹈教育与体育教育一直相互依存、斗争妥协,体现出“共生效应”。文章基于社会共生论的视角,从共同的身体活动形式起源,到舞蹈高等教育在体育教育中的发端、脱离与新联系的建立,再到中小学舞蹈教育和体育教育的“体艺融合”历史与现实,系统梳理了美国舞蹈教育和体育教育百年共生的历程。高等教育中舞蹈类专业课程的设置、舞蹈类跨学科专业的开设以及中小学舞蹈教育与体育教育的“体艺融合”等方面值得我们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体育教育 舞蹈教育 百年共生 融合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责任履行、创新生态系统构建与开放式创新战略绩效提升:基于科大讯飞的纵向案例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张长江 兰凯 +2 位作者 张玥 张思涵 杨昱琪 《系统管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77-294,共18页
中国式创新要求企业兼顾社会责任履行、创新生态系统构建和创新绩效提升。基于资源依赖理论及利益相关者理论,采用纵向案例研究方法,在深入剖析科大讯飞成立24年来社会责任履行和创新生态系统构建历程基础上,探索高科技企业“社会责任-... 中国式创新要求企业兼顾社会责任履行、创新生态系统构建和创新绩效提升。基于资源依赖理论及利益相关者理论,采用纵向案例研究方法,在深入剖析科大讯飞成立24年来社会责任履行和创新生态系统构建历程基础上,探索高科技企业“社会责任-创新生态系统-开放式创新战略绩效”关系框架。研究发现:高科技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一般遵循责任理想、政策响应和战略契合3个阶段;社会责任履行促进创新生态系统构建的基本模式为“社会责任-创新种群共生-创新群落互动-创新生态演化”;创新生态系统助力开放式创新战略绩效提升的主要路径为创新资源获取和创新协同共生;创新生态系统可在社会责任履行和开放式创新战略绩效提升之间发挥桥接作用。本研究为高科技企业构建自立自强的创新生态系统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示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社会责任 创新生态系统 开放式创新 资源获取 协同共生 科大讯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鱼共生系统的发展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3
3
作者 李思清 陈永胜 +1 位作者 沈志强 张世文 《现代农业研究》 2025年第2期14-18,共5页
稻鱼共生系统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稻作栽培经验的产物,具有悠久的历史。本文主要概述了我国稻鱼共生系统的发展情况,并综述了该系统对稻田生产力、土壤理化环境和生物群落、甲烷排放及相关微生物群落、农药使用和病虫害控制等方面的研究... 稻鱼共生系统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稻作栽培经验的产物,具有悠久的历史。本文主要概述了我国稻鱼共生系统的发展情况,并综述了该系统对稻田生产力、土壤理化环境和生物群落、甲烷排放及相关微生物群落、农药使用和病虫害控制等方面的研究内容。未来,稻渔综合种养系统将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漂浮水稻种植技术也将为全球粮食生产和可持续农业发展提供更多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鱼共生系统 现状 发展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体性视角下历史街区与邻近地区共生模式判别及其协同更新路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肖竞 张芮珠 +2 位作者 刘环宁 刘鹏 曹珂 《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6-55,共10页
历史街区与其邻近地区具有密切的空间、功能关联。既有历史街区保护更新方法多以应对快速城市化建设冲击和缓解街区传统功能衰退为导向,聚焦历史街区本体层面的空间保护与功能发展,轻忽街区与邻近地区的共生联系,易造成历史街区空间、... 历史街区与其邻近地区具有密切的空间、功能关联。既有历史街区保护更新方法多以应对快速城市化建设冲击和缓解街区传统功能衰退为导向,聚焦历史街区本体层面的空间保护与功能发展,轻忽街区与邻近地区的共生联系,易造成历史街区空间、功能“孤岛化”问题,不利于其融入城市整体发展。本文引入遗产保护整体性思想和共生理论,以历史街区与其邻近地区为共生单元,探索解析两种空间场域在功能、交通、设施、文化等方面的共生关联,并据此归纳出博弈共生、嵌入共生、耦合共生三种共生模式,提出竞合协同、触媒活化、边缘织补三种协同更新路径,以期为我国历史街区保护更新研究、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街区 邻近地区 空间场域 共生模式 整体保护 统筹发展 协同更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生视角下农村互助养老模式可持续发展路径研究——基于X县的考察 被引量:1
5
作者 何晖 王睿灵 黄鸿剑 《社会保障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9,共9页
互助养老模式作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创新实践,具有低成本和激活老年群体主观能动性的优势,但也面临运行可持续性不足的困境。基于共生理论视角,以X县农村互助养老模式实践作为典型案例,按照“共生单元—共生界面—共生模式—共生环境”维... 互助养老模式作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创新实践,具有低成本和激活老年群体主观能动性的优势,但也面临运行可持续性不足的困境。基于共生理论视角,以X县农村互助养老模式实践作为典型案例,按照“共生单元—共生界面—共生模式—共生环境”维度,对农村互助养老模式的现状及可持续运行的阻滞因素进行了系统性解析。研究表明,现阶段农村互助养老共生系统存在共生单元结构性失衡、共生界面能量传导效率低下、共生模式稳定性不足、共生环境中认知脱嵌等阻滞因素,制约着农村互助养老共生系统的运行。为实现农村互助养老模式的可持续发展,应重构组织生态,激活互助养老共生单元协调治理动能;完善交互机制,重塑要素畅通的共生界面;调适利益张力,构建多元主体互惠共生模式;优化支持环境,培育互助养老价值共生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互助养老模式 可持续发展 共生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驱动下的法治范式转型——以DeepSeek为例 被引量:3
6
作者 王涛 《东方法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7-152,共16页
新质生产力正以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为显著特征,深刻重塑着生产关系,传统法律体系开始受到系统性挑战。立足唯物史观,新质生产力对法治变革的影响深入至法律主体地位界定、权利客体范畴拓展、法律关系重构等多个维度,使传统法理范式... 新质生产力正以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为显著特征,深刻重塑着生产关系,传统法律体系开始受到系统性挑战。立足唯物史观,新质生产力对法治变革的影响深入至法律主体地位界定、权利客体范畴拓展、法律关系重构等多个维度,使传统法理范式面临全面革新。应对智能革命的挑战,法治现代化须实现三重转型:一是突破人类中心主义桎梏,构建人机协同的法律本体论;二是建立开放动态的规则体系,以前瞻立法、柔性规制回应技术迭代;三是推进法律形式与技术逻辑深度融合,促进制度创新、技术赋能与文化重塑协同发展。以美国对中国的DeepSeek大模型实施技术遏制措施为研究样本,立足“技术—制度”互构的分析框架,通过“理念—规则—实践”三个维度的系统考察,剖析新质生产力语境下法治变革的理念重塑,并提出制度重构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法律变革 技术共生主义 全球数字治理 法律现代性 法律价值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共生视域下职业教育促进技艺类非遗活态传承的现实审视与路向选择 被引量:1
7
作者 唐瑗彬 陈小丹 刘珊杉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19,共9页
职业教育是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文化共生理论视域,职业教育在促进技艺类非遗传承方面具有包容异质文化实现文化自觉、促进文化交流实现文化认同、推进文化创新实现文化自为三大功能。但实际上职... 职业教育是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文化共生理论视域,职业教育在促进技艺类非遗传承方面具有包容异质文化实现文化自觉、促进文化交流实现文化认同、推进文化创新实现文化自为三大功能。但实际上职业教育在非遗传承过程中存在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冲突化解能力弱、多主体协同关系相对薄弱、人才创新能力培养体系不健全的现实困境,制约了职业教育非遗活态传承的文化自觉、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为功能的实现。基于此,从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和共生环境三个方面提出推动技艺类非遗的活态传承与职业教育的特色发展的路径:建立非遗文化产业园推进共生单元集约化,唤醒文化自觉;搭建政校企协同机制促进共生环境优化,实现文化认同;构建非遗特色学徒制助力共生模式生成,实现文化自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共生 职业教育 非物质文化遗产 活态传承 特色学徒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蚜虫共生细菌Serratia symbiotica的多样性及其与宿主互作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李浩 蔡丽群 +3 位作者 牟谦 张右文 李浩森 庞虹 《环境昆虫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65-1071,I0004-I0006,共10页
Serratia symbiotica是一种蚜虫的重要共生细菌。其与宿主的互作可归为自由生活、兼性共生与专性共生3种模式,因此可作为研究细菌与昆虫互作进化机制的重要模型。本文总结了有关S.symbiotica的株系分化、生活方式、与宿主互作及其作用... Serratia symbiotica是一种蚜虫的重要共生细菌。其与宿主的互作可归为自由生活、兼性共生与专性共生3种模式,因此可作为研究细菌与昆虫互作进化机制的重要模型。本文总结了有关S.symbiotica的株系分化、生活方式、与宿主互作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不同株系的S.symbiotica在基因组特征、宿主分布、传播方式及宿主影响上存在较大差异,这为理解昆虫共生菌的多样性及其与宿主的共进化提供了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rratia symbiotica 蚜虫 宿主互作 共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赛事赋能城市治理品质的现实审视
9
作者 钟学思 王静苓 邓启烈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1-69,共9页
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自主赛事品牌,可有效链接体育产业与城市要素的接入性,推动体育赛事融入城市治理和可持续发展实践。体育赛事与城市治理品质存在基于多主体协同、多机制联动、连续互惠发展、共享发展环境构成的共生关系;然则... 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自主赛事品牌,可有效链接体育产业与城市要素的接入性,推动体育赛事融入城市治理和可持续发展实践。体育赛事与城市治理品质存在基于多主体协同、多机制联动、连续互惠发展、共享发展环境构成的共生关系;然则在共生单元、共生界面、共生模式、共生环境等维度,仍存在一些现实阻碍,制约着体育赛事建设成果及其赋能效果的实现。结合共生理论和现实存在问题,研判体育赛事赋能城市治理品质的实践路径,为借助体育赛事破解城市治理和发展问题提供有益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赛事 城市治理品质 共生理论 协同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atGPT变革“人机共生”教育生态的潜在困境和纾解策略——基于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
10
作者 朱珂 张瑾 张斌辉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1-114,207,共15页
ChatGPT正在开拓人机交互的新领域,引发人机协同共生教育生态的重大变革。基于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本文批判分析ChatGPT的语言特征,厘清智能技术遮蔽在语言表征下的“类人理解力”,并以此为焦点分析ChatGPT变革“人机共生”教育生... ChatGPT正在开拓人机交互的新领域,引发人机协同共生教育生态的重大变革。基于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本文批判分析ChatGPT的语言特征,厘清智能技术遮蔽在语言表征下的“类人理解力”,并以此为焦点分析ChatGPT变革“人机共生”教育生态的潜在困境和纾解策略。在潜在困境下,ChatGPT变革教育生态的“并联共生”模式为:教育主体以是否确知交往对象的身份为基准,派生出顺应工具行为和交往行为的双轨制路径,并以“人类移情”赋能“机器理解”为枢纽,疏通工具行为通往交往行为的渠道。与此同时,工具行为存在次第引发教育生态“阻隔”“疏离”“价值异化”“道德弱化”甚至“系统失衡”等危机的可能性。满足理想的“人机共生”交往条件、构建多模态开放系统、创新教育评价体系、完善技术伦理规范等应对策略可以纾解工具行为引发的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tGPT 教育生态 工具行为 交往行为 “人机共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洱海流域有机肥替代化肥对稻鸭共育下水稻产量和田面水氮磷浓度的影响
11
作者 续勇波 白采禾 +1 位作者 陈玮 雷宝坤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53-1364,共12页
为明确洱海流域稻鸭共生下不同有机肥(牛粪、鸡粪)等氮替代化肥对田面水氮磷浓度变化和水稻产量的影响,本研究设置等氮量180 kg·hm^(-2)投入,以云粳37水稻为试验对象进行随机区组田间试验,共设置4个处理:CK,不施肥、不养鸭;C+D,牛... 为明确洱海流域稻鸭共生下不同有机肥(牛粪、鸡粪)等氮替代化肥对田面水氮磷浓度变化和水稻产量的影响,本研究设置等氮量180 kg·hm^(-2)投入,以云粳37水稻为试验对象进行随机区组田间试验,共设置4个处理:CK,不施肥、不养鸭;C+D,牛粪替代化肥+稻鸭共生处理;P+D,鸡粪替代化肥+稻鸭共生处理;F+D,单施化肥+稻鸭共生处理。研究在等氮条件下,施用不同有机肥对田面水氮磷浓度和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F+D处理相比,C+D处理存在减产风险(-18%);P+D处理显著增产且产量可持续性较高,对水稻产量各构成要素有促进作用。各处理之间的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生理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吸收利用率和氮肥贡献率均有显著差异(P<0.05),除C+D处理的氮肥生理利用率为最高外,其余的氮肥利用效率均为P+D处理最高。氮、磷、钾在籽粒和秸秆中的累积量均存在差异。与F+D处理相比,有机肥替代化肥+稻鸭共生处理在水稻收获期能提高0~30 cm土层1.13%~3.16%土壤全氮(TN)、8.81%~29.92%有机质(OM)、18.02%有效磷(AP)含量,生育期内土壤NH_(4)^(+)-N、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在稻作后期增加。有机肥替代化肥+稻鸭共生的田面水总氮(TN)和可溶性总氮(TDN)含量施基肥后升高,随即降低稳定在低水平,整个生育期田面水磷素养分(TP、TDP)均显著高于F+D处理。研究表明,在稻鸭共生下,有机肥替代化肥能够有效提高水稻产量和肥料利用率,并且鸡粪替代化肥可作为一项较优的增产提效生态农业措施,但需进一步评估磷素流失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鸭共生 有机肥替代化肥 水稻产量 氮肥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中小学体育教师教研共同体的理论要义、现实需求与模式构建
12
作者 刘光同 贾俊杰 刘献国 《体育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7-103,共7页
加强教师教学研究,引领教学实践革新,是建设高质量教育的迫切要求,也是实现体育强国的必由之路。通过分析大中小学体育教师教研共同体的核心要义与现实需求,以专业学习共同体理论和共生理论为基点,提出“纵向共建贯通、横向共享协同、... 加强教师教学研究,引领教学实践革新,是建设高质量教育的迫切要求,也是实现体育强国的必由之路。通过分析大中小学体育教师教研共同体的核心要义与现实需求,以专业学习共同体理论和共生理论为基点,提出“纵向共建贯通、横向共享协同、生态共生赋能”三位一体教研共同体模式。纵向维度:通过主体协作、目标衔接与效能评估,建立大中小学体育教学目标整合与常态化教研联动机制,促进高校理论引领与中小学体育实践创新的互嵌共生。横向维度:依托核心驱动、动态联盟与技术赋能,构建跨区域体育教育资源共享平台,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生态维度:以问题驱动、研学一体与反馈迭代为核心,形成“实践—评价—改进—研究—再实践”的闭环系统,推动体育教研成果向教学实践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体育 体育教师 教研共同体 专业学习共同体理论 共生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价值标准问题的争论及其理论出路
13
作者 刘同舫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21,228,229,共9页
价值标准的产生根源于一定的社会实践活动,又参与社会秩序的形塑。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以资本为“普照光”围绕工具理性建构社会秩序,在物和物化劳动的利用中强化了对作为资本关系人格化的资产阶级主体力量的认同,从而在区分人与物的语境... 价值标准的产生根源于一定的社会实践活动,又参与社会秩序的形塑。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以资本为“普照光”围绕工具理性建构社会秩序,在物和物化劳动的利用中强化了对作为资本关系人格化的资产阶级主体力量的认同,从而在区分人与物的语境下确立起以资产阶级利益为内核的“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标准。21世纪以来,技术进步使得人与物的边界愈发模糊,工具理性社会秩序及其“人类中心主义”价值标准的存在基础日益受到冲击并引发学界的广泛讨论和争议。只有更具公共性和兼容性的价值理念主张,才能在超越“人类中心主义”价值标准固有模式的同时,保持对技术与社会发展的进步主义承诺,获得更加广泛的认同。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21世纪马克思主义对“和合共生”价值理念的主张构成变革时代下价值标准问题争论的新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标准 工具理性 价值理性 和合共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成式人工智能环境下“好课标准”的构建与实现路径
14
作者 蒋永贵 《课程.教材.教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6-73,共8页
在生成式人工智能环境下,充分认识“好课标准”的价值意义远超简单的教学质量评估,它是一根锚定教育本质的定海神针,更是规避技术异化的价值罗盘。通过解析传统“有学·会学·悟学+高效”四维标准的育人价值与技术适配局限,提... 在生成式人工智能环境下,充分认识“好课标准”的价值意义远超简单的教学质量评估,它是一根锚定教育本质的定海神针,更是规避技术异化的价值罗盘。通过解析传统“有学·会学·悟学+高效”四维标准的育人价值与技术适配局限,提出“三学一高效+GenAI”升级框架:在保留知识结构化、能力发展、价值内化与效率优化的核心维度基础上,融入动态知识协商、算法审计、跨模态迁移等新质特征,构建出人机认知共生、数字伦理共塑的新型评价量规。为实现“好课标准”,探索出“五环迭代+重结构思维”人智共生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好课标准 人智共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物民族志:一种人类自我反观的借镜
15
作者 彭兆荣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10,共8页
当代人类面临着两大危机:生态危机、生物多样性危机。造成这两大危机的根本原因是“以人为本—以人为大—以人为尊”的价值观,这已为人类所认识和承认。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人类与自然万物原本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中华文明更是遵循“天时... 当代人类面临着两大危机:生态危机、生物多样性危机。造成这两大危机的根本原因是“以人为本—以人为大—以人为尊”的价值观,这已为人类所认识和承认。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人类与自然万物原本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中华文明更是遵循“天时地利人和”的和谐共生价值。人类原始时代曾经普遍存在的“图腾制”,贯彻的正是“生命一体化”原则。从生物的角度看,自然界的生物物种原本也反映共生—合作之原理。从科学—学科的形制来看,以整体性学科进行生态研究也自然而然。可是,当今人类在面对这些危机时,现行越来越细化的学科形制却无力承担这一使命。因此,人类学+博物学的博物民族志便呼之欲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民族志 万物共生 合作物种 和谐共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机共生时代的超道德状况及其责任风险
16
作者 张霄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42-50,共9页
人类即将进入人机共生时代,人工智能体势必介入人的主体性,“以人为本”的现代性道德或将转变为“共生伦理”的超社会道德。在这一过程中,人类与人工智能体的道德关系大致可分为三个层级:功能性道德关系、身份性道德关系和共生性道德关... 人类即将进入人机共生时代,人工智能体势必介入人的主体性,“以人为本”的现代性道德或将转变为“共生伦理”的超社会道德。在这一过程中,人类与人工智能体的道德关系大致可分为三个层级:功能性道德关系、身份性道德关系和共生性道德关系。在每一层关系中,既有和谐一面,也有异化一面。在功能性道德关系中,人类永远是提供价值、设定目标的主人,人工智能是辅助人类活动的手段和工具,但过度依赖人工智能辅助工作会阻碍人类能力发展;在身份性道德关系中,人工智能或将全面介入人类生活,直接干预或主导现实伦理关系和社会道德秩序;在共生性道德关系中,人类与人工智能或将发展出超道德关系,不排除产生道德冲突。为了人机共生和谐,要在预判风险基础上把责任当作绝对律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机共生 人工智能伦理 现代性道德 责任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机共生:脑芯片的监管挑战和三维建构
17
作者 张曼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6-125,共10页
神经科技创新所内含的技术和操作风险,甚至有诱发系统性风险之可能,迫使监管者必须给予有力回应。然而,固有的信息不对称、伦理审查弹性较差和法律滞后等问题,使得以普适性伦理审查和法律惩戒为核心构建的传统二维监管体系无法有效应对... 神经科技创新所内含的技术和操作风险,甚至有诱发系统性风险之可能,迫使监管者必须给予有力回应。然而,固有的信息不对称、伦理审查弹性较差和法律滞后等问题,使得以普适性伦理审查和法律惩戒为核心构建的传统二维监管体系无法有效应对芯片入脑的“人机共生”交互进化的技术特质,因此必须在伦理和法律监管维度之外增加智能维度,形塑三维监管体系。智能维度的监管致力于依靠“智能技术体系”构建精准性和限时性监管,以数据驱动为核心,构筑起精细化脑芯片数据采集和解码系统、阶段性技术风险预警机制和敏捷监管反馈循环,突破了传统科技监管的困局,创新了监管方式,实现了技术发展安全与效率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科技 脑芯片 人机共生 智能治理 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运动健康中心的服务嵌入与治理共生研究
18
作者 王先亮 马超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16,共8页
社区运动健康中心的服务嵌入与治理共生,是推动全民健身服务重心下沉和健康关口前移的关键。运用案例分析方法,以上海市和江苏省为典型案例,审视社区运动健康中心的治理实践、现实问题并提出破解路径。研究认为,社区运动健康中心创新形... 社区运动健康中心的服务嵌入与治理共生,是推动全民健身服务重心下沉和健康关口前移的关键。运用案例分析方法,以上海市和江苏省为典型案例,审视社区运动健康中心的治理实践、现实问题并提出破解路径。研究认为,社区运动健康中心创新形成了以服务促治理、以治理保服务的双向互动通路,开展了“嵌入理念→主体协同→智慧赋能→创新供给”的全链条服务实践,呈现为实现公共性价值目标、培育复合型服务生态和催生互动性共生网络的治理共生逻辑。但实践中仍存在政策制度与标准体系不完善、需求多元与供给匮乏矛盾凸显、治理主体融合共生实践缺位以及智慧服务精准化不足等现实问题。为此,紧扣服务嵌入和治理共生两个关键着力点提出,顶层设计支撑中心服务嵌入与治理共生、推动源头性需求识别和锚向性服务供给对接、主动参与构建社区运动治理共生网络以及数智平台赋能中心现代化服务与治理的提升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运动健康中心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 服务嵌入 治理共生 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菌藻共生生物膜在养殖尾水处理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则伍各 李铁军 +3 位作者 乔玲 袁涛 郭远明 任成喆 《水产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7-340,共14页
中国是水产养殖大国[1],2022年,我国水产品总量为6.87×10^(7)t,其中人工养殖水产品产量为5.57×10^(7)t,占全年水产品总产量的81%以上[2]。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和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养殖环境的污染问题受到越来越广泛的... 中国是水产养殖大国[1],2022年,我国水产品总量为6.87×10^(7)t,其中人工养殖水产品产量为5.57×10^(7)t,占全年水产品总产量的81%以上[2]。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和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养殖环境的污染问题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在水产养殖过程中,为提高水产品的产量,养殖人员会向养殖水域中投入外源性饵料,但投入的饵料只有少部分会被吸收利用,大约75%的饵料则以氮和磷的形式残留在养殖水体中[3-4],从而导致养殖水质恶化[5],不仅会影响养殖生物的生长发育,养殖尾水直接排放还会破坏邻近海域的生态平衡,威胁水体生物的多样性[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藻共生 水产养殖 尾水处理 生态修复 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营企业融入乡村振兴与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协同机制研究
20
作者 孔祥超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10期113-116,121,共5页
该研究探讨民营企业与大学生返乡创业在促进乡村振兴中的协同作用。首先介绍研究背景、目标和意义,强调民营企业和大学生返乡创业在乡村振兴和城乡发展中的重要性。接着,研究回顾相关理论和文献,包括资源基础理论、协同共生论,以及国内... 该研究探讨民营企业与大学生返乡创业在促进乡村振兴中的协同作用。首先介绍研究背景、目标和意义,强调民营企业和大学生返乡创业在乡村振兴和城乡发展中的重要性。接着,研究回顾相关理论和文献,包括资源基础理论、协同共生论,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深入分析民营企业在乡村各产业的参与模式和在农产品供应链中的作用,特别是供应链各环节的创新。该研究还探讨民营企业参与乡村振兴的策略,并提出促进协同机制和政策建议,强调政府、企业、创业者和乡村社区间的互动及政府的核心引导作用。最后,针对企业、政府和社会层面提出政策建议,以推动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营企业 乡村振兴 大学生返乡创业 协同共生 创新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