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吸收式储能研究进展
1
作者 丁志雄 隋云任 吴伟 《制冷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23,31,共14页
储能可解决能源供需之间的不匹配问题,是可再生能源及废热利用中的重要技术。吸收式储能技术具有高储能密度、高储能效率、低蓄能温度、低热损失及灵活输出形式等优势,近年来备受关注。综述了吸收式储能循环、储能工质及实验样机的最新... 储能可解决能源供需之间的不匹配问题,是可再生能源及废热利用中的重要技术。吸收式储能技术具有高储能密度、高储能效率、低蓄能温度、低热损失及灵活输出形式等优势,近年来备受关注。综述了吸收式储能循环、储能工质及实验样机的最新研究进展。先进储能循环可以有效提高储能密度、提高储能效率、降低蓄能温度;新型储能工质解决了传统盐溶液的结晶问题,为不同应用场景增加了工质对选择,并降低了工质对成本;实验样机的成功研发和测试证实了吸收式储能的优异性能,为其推广应用奠定基础。最后指出了吸收式储能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收式储能 储能密度 储能效率 蓄能温度 工质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储能电站锂离子电池系统风液双循环优化设计
2
作者 刘金祎 王炎 +7 位作者 庞英杰 于瑞广 牟瑞涛 卢兰光 李亚伦 王贺武 张立磊 李明明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68-576,共9页
为提升储能电站锂离子电池系统温度一致性,从温度均匀性控制以及温差动态调控的角度出发,提出了锂离子电池风液双循环热管理系统。在中低温环境下依靠风冷调节电池温度,在高温环境下依靠风液复合冷却调节电池温度。围绕风量、风温、冷... 为提升储能电站锂离子电池系统温度一致性,从温度均匀性控制以及温差动态调控的角度出发,提出了锂离子电池风液双循环热管理系统。在中低温环境下依靠风冷调节电池温度,在高温环境下依靠风液复合冷却调节电池温度。围绕风量、风温、冷却液温度、流量等4个因素,开展仿真实验;通过一维、三维联合仿真,优化换热结构,分析温升、温均性能参数影响显著性。结果表明:在2倍额定大功率放电工况下,与传统底面冷板结构相比,本文的风液双循环系统的放电末期温差降低了18%。与100 s送风周期相比,300 s送风周期可使系统温差减少31%,即1.18℃。参数敏感因素从大到小排序为:风温、风量、冷却液温度、流量。从而,本设计改善了温差动态调控,有利于延长储能电池系统的服役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电站 锂离子电池系统 电池热管理 一维、三维联合仿真 温度均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热-老化耦合模型的脉冲负载混合储能电源系统容量配置与低温预热策略联合优化
3
作者 宋元明 周星 +2 位作者 刘亚杰 黄旭程 金光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6738-6751,I0011,共15页
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在低温下性能急剧下降,难以满足高功率脉冲负载用电需求。为此,该文提出一种被动式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混合储能系统容量配置与低温预热策略多目标联合优化方法,以解决脉冲负载的低温用电问题。首先,为准确描述低... 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在低温下性能急剧下降,难以满足高功率脉冲负载用电需求。为此,该文提出一种被动式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混合储能系统容量配置与低温预热策略多目标联合优化方法,以解决脉冲负载的低温用电问题。首先,为准确描述低温动态特性,建立被动式混合储能系统电-热-老化耦合模型。然后,以最小化混合储能系统重量与最低工作环境温度为目标建立容量配置与低温预热策略联合优化模型,并采用带精英策略的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求解。最后,针对某型高功率脉冲负载工况开展案例研究。优化结果表明,低温下混合储能方案的系统质量与购置成本显著优于电池储能方案,-40℃下前者可减轻44.18%的系统质量;在全温度范围内混合储能方案的单次脉冲成本与预热所需时长均优于电池储能方案,前者的平均单次脉冲成本仅为后者的52.50%,平均预热时长仅为后者的35.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储能系统 低温电源 电-热-老化耦合模型 极速加热 多目标优化 高功率脉冲负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寒地区外环境对集装箱储能锂电池热特性影响的热仿真
4
作者 苑文燕 马广兴 +3 位作者 常琛 赵勇 霍思源 何怡 《电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700-1712,共13页
为探究集装箱外环境温度变化和辐射对储能锂电池的综合热效应,选取位于严寒地区包头的某储能电站的45英尺高柜集装箱为原型进行渗入热量分析,并分析冬夏季集装箱外界对锂电池不同放电倍率运行和非运行状态下热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 为探究集装箱外环境温度变化和辐射对储能锂电池的综合热效应,选取位于严寒地区包头的某储能电站的45英尺高柜集装箱为原型进行渗入热量分析,并分析冬夏季集装箱外界对锂电池不同放电倍率运行和非运行状态下热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锂电池运行状态下,随着电池放电倍率的增加,锂电池的最高温度逐渐趋于一致,冬季条件下,温升影响程度最大可达20.93%,夏季最大可达8.20%;在全天非运行状态下,冬夏季环境影响时间与锂电池温度变化呈线性关系,冬季影响24 h后,降低锂电池初始温度的43.6%;夏季影响24 h后,升高锂电池初始温度的11.4%。研究结果有助于预估储能锂电池在无热管理下的温度变化情况,为电池热管理技术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集装箱 锂离子电池 热特性 环境温度 辐射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电制冷热阻耦合能量转换模型及特性分析
5
作者 赵亮 熊长武 +2 位作者 翁夏 张常宏 余延顺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9-266,共8页
为分析冷、热端热阻对半导体热电制冷性能的影响,本文建立了热阻耦合一维稳态热电制冷能量转换模型,获得了电偶制冷性能与其冷、热端热阻、热电参数、几何参数等因素间关系的解析式。通过搭建半导体热电制冷器性能测试实验装置,对基于... 为分析冷、热端热阻对半导体热电制冷性能的影响,本文建立了热阻耦合一维稳态热电制冷能量转换模型,获得了电偶制冷性能与其冷、热端热阻、热电参数、几何参数等因素间关系的解析式。通过搭建半导体热电制冷器性能测试实验装置,对基于模型设计的高温半导体热电制冷器进行了验证测试,测试结果与计算结果吻合较好。分析了电偶冷端热阻、热端热阻及冷却温度对电偶制冷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工况下冷端热阻对电偶制冷性能影响较小,在3%以内;热端热阻会增大电偶工作温差、降低材料热电性能,导致电偶制冷性能衰减严重,改善热端冷却条件可有效提高其制冷性能。本文研究结果可为半导体热电制冷器设计及特性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导体热电制冷 热阻耦合 热电能量转换 冷端热阻 热端热阻 结点温度 能效比 热电制冷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气氛下太阳盐与Hitec熔盐的高温稳定性
6
作者 李永昭 马添翼 +2 位作者 尤汉 李小波 杨荣贵 《储能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813-2819,共7页
熔盐储能已经应用于聚光太阳能发电、煤电灵活性改造等,但近些年多种应用场景对熔盐的使用温度上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工作通过热重法、离子色谱法和电位滴定法系统研究了太阳盐和Hitec两种典型硝基熔盐在空气气氛下的高温稳定性和分... 熔盐储能已经应用于聚光太阳能发电、煤电灵活性改造等,但近些年多种应用场景对熔盐的使用温度上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工作通过热重法、离子色谱法和电位滴定法系统研究了太阳盐和Hitec两种典型硝基熔盐在空气气氛下的高温稳定性和分解产物。通过热重测试,解释了文献中Hitec盐比太阳盐具有更高分解温度(按照3%失重判断)的原因,即:在高温下,Hitec盐由于初始亚硝酸根比例较高,在450℃会先与氧气反应增重,然后再分解失重,而太阳盐从500℃开始会持续分解生成氧气和氮氧化物失重。该分析也表明Hitec盐在高温空气气氛下组分会变化,并不能用在更高的温度下。进一步通过长时间高温稳定性测试发现,太阳盐和Hitec盐在高温平衡时会达到近似一致的亚硝酸根比例;在空气气氛下这一比例(摩尔分数)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从550℃时的4.36%逐渐升高到600℃的7.34%。在开口体系中,由于气体产物会直接排放走,因此Hitec盐在580℃会持续分解产生氧化物,200 h时氧化物质量分数达到9%以上,并且产生了明显的氧化物沉淀。硝基熔盐在更高温度下使用可能需要考虑采用密闭系统以抑制氧化物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储能 熔盐 高温稳定性 太阳盐 Hitec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铁锂储能预制舱火灾烟气扩散及温度变化规律
7
作者 张引 秦超群 +3 位作者 田双双 葛志超 董君 张晓星 《电力工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7-217,共11页
随着电化学储能的大规模应用,储能预制舱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对储能预制舱内不同热失控位置下的储能预制舱火灾差异进行研究,可以帮助设计更有效的监测和灭火系统,提升储能预制舱安全性能。因此,模拟研究不同热失控位置下储能预制舱火灾... 随着电化学储能的大规模应用,储能预制舱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对储能预制舱内不同热失控位置下的储能预制舱火灾差异进行研究,可以帮助设计更有效的监测和灭火系统,提升储能预制舱安全性能。因此,模拟研究不同热失控位置下储能预制舱火灾烟气扩散及温度变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基于直接数值模拟和大涡模拟方法,依据实际储能预制舱尺寸构建磷酸铁锂储能预制舱的数值模型,引入更符合火情发展的t2模型,通过模拟不同热失控位置的火灾情境,研究储能预制舱内烟气扩散和温度变化规律。仿真结果表明,热失控的位置不同,烟气具有不同的动态行为,热失控位置越靠近底层,烟气运动越快,充满储能预制舱时间越短。当热失控位置靠近舱顶,在高度1.85 m以上的区域温度较高,并伴随显著的温度波动时,储能预制舱水平方向上的温度差显著增大。文中进一步分析额定容量为1.2 MW·h的标准储能预制舱的灭火系统设计方案,发现全氟己酮灭火系统在喷淋强度为20 L/(min·m^(2))、喷淋角度为120°、全氟己酮灭火剂粒径大小为50μm时,能有效控制火灾,减少火灾造成的损害。文中的研究成果可为储能预制舱内监测预警装置分布式布署策略及消防安全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铁锂电池 储能预制舱 数值模拟 热失控 烟气流动 温度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基相变材料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肖力光 杨薇冰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共6页
相变材料(PCM)是一种可逆的储能材料,在实际使用中可以周期性的以相变潜热的形式储存能量以达到节能的效果。针对相变温度为中低温的有机基相变材料(OPCM)进行了探讨,其具有长期的化学稳定性,无污染且节能、高效、无毒无腐蚀性。归纳综... 相变材料(PCM)是一种可逆的储能材料,在实际使用中可以周期性的以相变潜热的形式储存能量以达到节能的效果。针对相变温度为中低温的有机基相变材料(OPCM)进行了探讨,其具有长期的化学稳定性,无污染且节能、高效、无毒无腐蚀性。归纳综述了国内外有机基相变材料的制备以及OPCM包封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根据材料的特点介绍了降低可燃性的方法以及在各个领域的最新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材料 有机基 相变温度 阻燃 热能存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化硅增强相变充填体热力学性能研究
9
作者 乔兰 尹雅 +1 位作者 李庆文 苗淼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624-3634,3644,共12页
矿山蓄热储能功能性充填实现了深地矿床-地热协同共采,研发具有适宜相变参数和物化性能优良的功能充填材料迫在眉睫。针对相变材料微胶囊(microencapsulated phase change materials,Micro PCM)导致充填体抗压强度、导热系数下降的现状... 矿山蓄热储能功能性充填实现了深地矿床-地热协同共采,研发具有适宜相变参数和物化性能优良的功能充填材料迫在眉睫。针对相变材料微胶囊(microencapsulated phase change materials,Micro PCM)导致充填体抗压强度、导热系数下降的现状,开展预试验探究相变充填体的强度特征和热学性能,基于获取的较佳MicroPCM添加量,进一步探究不同碳化硅(SiC)添加量(质量百分率为0%、2%、4%、6%、8%)对相变充填体抗压强度、导热系数、比热容的影响,并测试了其密度、泌水率与流动度,同时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能量分散谱仪(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meter,SEM-EDS)观测其微观形貌,开展能谱扫描分析解释宏观试验现象,探究其在高低温交变循环下的蓄热储能稳定性。得到了以下结论:MicroPCM添加量为5%时,相变充填体的比热容达到最大,为1.75 MJ/(m^(3)·K);充填体的密度在SiC添加量为2%时达到最大,为1.67 g/cm^(3);充填体的流动性和泌水性随SiC添加量的增加逐渐增强;充填体的抗压强度和导热系数随SiC添加量的增加不断增长,添加量达到4%时,其增幅分别为10.1%和21.7%,达到6.64 MPa和1.12 W/(m·K),随后增长趋势逐渐减缓;相变充填体的比热容随SiC添加量的增加呈现先增长后衰减趋势,但是波动幅度较小,在4%添加量时,比热容达到最大值,为2.32 MJ/(m^(3)·K),因此推荐SiC添加量为4%;500次高低温交变循环后,相变充填体的抗压强度得到增强,且SiC添加量越高增长幅度越大,而导热系数与比热容均有所降低,下降幅度逐渐减小。研究为实际工程中蓄热储能充填提供了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热共采 相变充填体 蓄热储能 碳化硅 高低温交变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熔点四元硝酸盐基定型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与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许荣玉 陆海涛 +3 位作者 郭荷渡 汤占赟 李琦 吴玉庭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51-1459,共9页
采用冷压-热烧结方法制备研究了一种形态稳定的硝酸盐基复合相变材料,该材料具有较低的熔点和较宽的温度使用范围,适用于中低温领域的热能储存。研究选取NaNO_(3)-NaNO_(2)-KNO_(2)-LiNO_(3)共晶四元硝酸盐为相变基体材料,氧化镁为结构... 采用冷压-热烧结方法制备研究了一种形态稳定的硝酸盐基复合相变材料,该材料具有较低的熔点和较宽的温度使用范围,适用于中低温领域的热能储存。研究选取NaNO_(3)-NaNO_(2)-KNO_(2)-LiNO_(3)共晶四元硝酸盐为相变基体材料,氧化镁为结构支撑材料,石墨为导热增强剂,并对其微观结构、化学相容性、热物理性能和循环稳定性进行了一系列表征,结果表明:在烧结前后四元硝酸盐、氧化镁以及石墨之间不发生化学反应,具有良好的化学相容性及化学稳定性。在不同质量比的样品中,四元硝酸盐与氧化镁质量比为6∶4时,为复合材料的最佳配比,且其负载质量分数8%的石墨后,仍表现出优异的结构稳定性;该复合材料的熔点较低,约为70℃,分解温度达到610℃;在50~580℃的温度范围内,具有超过749 kJ/kg的储能密度;添加8%的石墨后复合材料的热导率从0.41 W/(m·K)提高到了0.77 W/(m·K);经150次循环后,复合材料表现出良好的热循环稳定性。这种具有低熔点、宽温域的盐基复合材料是中低温热能存储的有力候选者,本研究为其在中低温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元硝酸盐 复合相变材料 低熔点 宽温域 热能储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装箱式储能电站两相冷板液冷系统的温控效果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雅新 张泉 +3 位作者 娄旭静 周浩 陈志文 龙刚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21-1928,共8页
长期处于高温与大温差将会损坏电池性能与使用寿命,而现有的电池储能冷却系统普遍存在冷却效率低、冷热气流组织紊乱以及漏液风险等问题。针对以上不足,本文研发了应用于大型集装箱储能的新型两相冷板液冷系统,并在湖南省湘潭市某储能... 长期处于高温与大温差将会损坏电池性能与使用寿命,而现有的电池储能冷却系统普遍存在冷却效率低、冷热气流组织紊乱以及漏液风险等问题。针对以上不足,本文研发了应用于大型集装箱储能的新型两相冷板液冷系统,并在湖南省湘潭市某储能电站对其温控效果进行现场实测。首先,分析了两相冷板在整个充、放电过程中对全舱与各电池箱的电池温度和温度一致性的控制效果,其次,揭示了充、放电过程结束后的静置期间电池温度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两相冷板液冷系统在整个充、放电过程中能够有效降低电池的温升,并将全舱电池的最大温差从传统液冷系统的4.17℃降低至3℃以内,提高了电池温度的一致性;在同等充、放电条件下,充电时电池散发的热量高于放电时电池散发的热量;无冷却情况下,静置阶段储能电站内部电池会出现80 min及更长时间持续高温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电站 电池温度 两相液冷 热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容量磷酸铁锂电池模组热失控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曹勇 杨大鹏 +3 位作者 朱清 梁坤峰 周训 常艳琴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462-2469,共8页
随着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锂离子电池被广泛应用在储能领域,其存在的安全问题不容忽视。本文针对锂离子电池模组在使用过程中的热安全问题,以大容量磷酸铁锂电池模组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式,研究热失控蔓延过程中... 随着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锂离子电池被广泛应用在储能领域,其存在的安全问题不容忽视。本文针对锂离子电池模组在使用过程中的热安全问题,以大容量磷酸铁锂电池模组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式,研究热失控蔓延过程中电池模组表面的温度特性,搭建磷酸铁锂电池模组热失控仿真模型,分析不同厚度气凝胶垫对热失控蔓延的影响,及热失控过程中能量传递过程。结果表明:厚度为0.7 mm、1.2 mm的气凝胶垫均可抑制电池模组热失控蔓延;增大气凝胶垫厚度,可以有效降低被保护电池的峰值温度;加入气凝胶垫后的2#电池没有接收到足够的热量,内部发生不可逆反应放热,热失控在某一节点停止,电池内部未完全发生热失控。通过本研究可提高热失控仿真模型的准确度,在方案阶段进行热安全特性预判,提升产品的热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 热失控 储能 温度特性 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200 MW等级压缩空气储能系统中温与高温储热路线技术经济对比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珍 杨壮 +2 位作者 林少波 林旗力 戚宏勋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8-65,共8页
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由于其规模大、效率高、环境友好等特点受到广泛关注,其中非补燃式压缩空气储能技术成熟,在运行过程中没有碳排放产生,国内已有多座非补燃式绝热压缩空气储能电站投运、在建和在规划中。然而,目前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的设... 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由于其规模大、效率高、环境友好等特点受到广泛关注,其中非补燃式压缩空气储能技术成熟,在运行过程中没有碳排放产生,国内已有多座非补燃式绝热压缩空气储能电站投运、在建和在规划中。然而,目前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的设计参数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化体系,使得压缩空气储能在系统设计和性能优化面临诸多挑战。为此,对200 MW等级的压缩空气储能系统进行中温、高温储热系统方案设计,确定了关键设备参数与系统边界条件,并对中、高温储热系统方案进行了性能以及技术经济性分析对比。结果表明:高温储热系统在性能指标上优于中温储热系统,但在投资成本上高于中温储热系统。这表明在选择大容量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的储热技术路线时,需要根据具体应用场景和经济预算综合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空气储能 中高温储热技术 技术经济性 工程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轮储能装置电机温度场仿真技术研究及试验验证 被引量:1
14
作者 周茜茜 黄勇 +1 位作者 崔可 孙大南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589-2596,共8页
电机是飞轮储能系统实现电能-动能转换的关键部件,其体积小、功率大的设计特点以及中真空运行环境导致温升问题突出。水道的结构设计是增强散热的重要途径。本文从流动特性和冷却效率两个方面入手,对比螺旋水道、周向水道和轴向水道的... 电机是飞轮储能系统实现电能-动能转换的关键部件,其体积小、功率大的设计特点以及中真空运行环境导致温升问题突出。水道的结构设计是增强散热的重要途径。本文从流动特性和冷却效率两个方面入手,对比螺旋水道、周向水道和轴向水道的进出口压力差、换热面积、换热系数等因素对散热的影响,综合考虑各因素最终确定电机的水道形式为周向水道。电机及其零部件的散热问题关系到飞轮储能系统能否安全运行,是飞轮储能技术发展中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准确计算温升是解决该难题的关键所在,对飞轮储能系统热管理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40 kW的飞轮储能系统进行了有限元热仿真,重点研究了模型简化、复杂结构等效处理、损耗分布等方面的内容,考虑传热过程中的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流体场、温度场多物理场耦合,设置初始水流量为25 L/min、温度为18℃,对电机进行温度场仿真计算。最后将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误差在±3%范围内,验证了仿真计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该计算方法可为以后飞轮储能用电机设计作可靠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轮储能 温度场 电机 辐射传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物流中相变储能材料的制备与热物性能分析
15
作者 裴雯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44-846,共3页
相变储能材料具有较强的热存储与释放能力,在海上物流运输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为保障海上物流项目的顺利开展,针对相变储能材料的制备与热物性能展开研究。从潜热存储、热化学储能、显热存储三种不同的储能形式着手,分析相变储能... 相变储能材料具有较强的热存储与释放能力,在海上物流运输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为保障海上物流项目的顺利开展,针对相变储能材料的制备与热物性能展开研究。从潜热存储、热化学储能、显热存储三种不同的储能形式着手,分析相变储能材料的具体制备方法,并在此基础上,细化研究相变储能材料的热物性能,并对其在海上物流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物流 相变储能材料 热物性能 热存储 热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源热泵系统中地下水流贯通及其对温度场的影响 被引量:35
16
作者 胡继华 张延军 +3 位作者 于子望 吴刚 杨潇瀛 倪福全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92-998,共7页
利用含水层储能的一般特点,提出流贯通;分析流贯通和热贯通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及对工程实际的意义;并基于地下水水热运移的基本原理,建立地下水流动和热量输运的耦合数值模型。在此基础上对沈阳某场地水源热泵工程的运行进行流场及温... 利用含水层储能的一般特点,提出流贯通;分析流贯通和热贯通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及对工程实际的意义;并基于地下水水热运移的基本原理,建立地下水流动和热量输运的耦合数值模型。在此基础上对沈阳某场地水源热泵工程的运行进行流场及温度场的数值模拟分析,给出产生流贯通的依据,即利用水力坡度定量的判断流贯通发生与否;当水力坡度变化非常小、可忽略不计时,认为含水层出现流贯通;进而研究抽、灌量对流贯通的影响,发现抽、灌量越大,则出现流贯通时间越短;而大量的抽、灌量更容易发生流贯通,进而会引起热贯通的发生。在实际工程中可降低抽、灌水量,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提高抽、灌井的间距,并可在抽、灌井运行一个周期后调整抽灌井位置,以减少热贯通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源热泵 含水层储能 强迫对流 流贯通 热贯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含水层的储能和过程特性的分析 被引量:12
17
作者 马捷 王明育 戴斌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8-60,共3页
根据地下含水层流动和换热过程的特点,以热平衡和热扩散原理为基础,建立了地下含水层储能数值计算模型,对照同层储能采灌试验数据进行了验证。模拟结果和实际观测数据吻合。模型分析了含水层储能循环采灌过程中抽出储能水的温度变化的... 根据地下含水层流动和换热过程的特点,以热平衡和热扩散原理为基础,建立了地下含水层储能数值计算模型,对照同层储能采灌试验数据进行了验证。模拟结果和实际观测数据吻合。模型分析了含水层储能循环采灌过程中抽出储能水的温度变化的一般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含水层 储能 换热过程 计算模型 热平衡 热扩散原理 过程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能中温相变储热材料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2
18
作者 吴建锋 宋谋胜 +2 位作者 徐晓虹 成昊 饶郑刚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1-9,29,共10页
采用相变储热材料(PCMs)的潜热储蓄技术是最有效的热能贮存方式之一,它被广泛地应用在太阳能热利用、工业余热回收、建筑节能等领域.综述了当前国内外相变储热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介绍了储热技术及材料的分类、选择、性能及其应用.重... 采用相变储热材料(PCMs)的潜热储蓄技术是最有效的热能贮存方式之一,它被广泛地应用在太阳能热利用、工业余热回收、建筑节能等领域.综述了当前国内外相变储热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介绍了储热技术及材料的分类、选择、性能及其应用.重点论述了100~450℃温度范围内中温相变储热材料的分类、制备和应用.最后展望了开发新型中温相变储热材料的努力方向和发展前景,提出开发高性能微/纳复合结构储热材料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热 中温 相变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温度变化的地下水运动方程及其在储能模型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9
作者 张勇 薛禹群 +2 位作者 谢春红 吴吉春 张志辉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209-217,共9页
从建立一般条件下的多孔介质液相动量守恒方程出发,较严密地推导了考虑温度变化的地下水运动方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的含水层储能模型。该模型用于上海第二承压含水层群井储能试验,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从而证明高温差条件下对... 从建立一般条件下的多孔介质液相动量守恒方程出发,较严密地推导了考虑温度变化的地下水运动方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的含水层储能模型。该模型用于上海第二承压含水层群井储能试验,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从而证明高温差条件下对地下水运动方程进行修正是必要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差条件 地下水运动方程 含水层 储能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能储热水箱温度分层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14
20
作者 王智平 陈丹丹 +1 位作者 王克振 赵静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70-73,共4页
水箱温度分层不仅可以提高储热水箱储存可用能的品质和能力,还能提高集热器效率,是提高整个太阳能热水系统性能的关键问题之一。目前实现水箱温度分层的主要方法有加稳流器和挡板以及改进水箱内部结构。综合国内外文献,从太阳能储热水... 水箱温度分层不仅可以提高储热水箱储存可用能的品质和能力,还能提高集热器效率,是提高整个太阳能热水系统性能的关键问题之一。目前实现水箱温度分层的主要方法有加稳流器和挡板以及改进水箱内部结构。综合国内外文献,从太阳能储热水箱温度分层的实现和维持两个方面介绍并分析了散流器、挡板以及其他因素对储热水箱温度分层的影响效果。最后展望了温度分层型储热水箱的研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分层 太阳能 稳流器 挡板 储热水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