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国初中数学教科书中的中国数学史 被引量:4
1
作者 王彬 李春兰 张涛 《数学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7-84,共8页
在研读分析21世纪初美国11本初中数学教科书的基础上,从栏目分布、内容分布和运用方式3个方面梳理了这些教科书中所融入的中国数学史内容.发现美国多本初中数学教科书中用精美别致的版面引入了中国数学史内容,如,勾股定理、负数、线性... 在研读分析21世纪初美国11本初中数学教科书的基础上,从栏目分布、内容分布和运用方式3个方面梳理了这些教科书中所融入的中国数学史内容.发现美国多本初中数学教科书中用精美别致的版面引入了中国数学史内容,如,勾股定理、负数、线性方程组、中国古代数学著作中的历史名题以及七巧板等内容.就美国初中数学教科书中融入中国数学史,得到5点启示:坚持立德树人,坚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追根溯源,求真求实;名题变式,以题说法;游戏数学,玩中传知;图文并茂,不乏趣味性和艺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数学史 美国 初中数学教科书 历史名题 七巧板 民族自豪感 文化自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下数学史与数学教育的蓬勃发展——第十一届中国数学会数学史分会学术年会暨第十届数学史与数学教育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 被引量:2
2
作者 王瑞芳 代钦 《数学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8-102,共5页
2023年8月11—14日在呼伦贝尔学院隆重召开了第十一届中国数学会数学史分会学术年会暨第十届数学史与数学教育学术研讨会.此次会议选举产生了第十一届理事会,分享并讨论了中国传统数学的现代学术价值和教育价值、西方数学及中西数学的... 2023年8月11—14日在呼伦贝尔学院隆重召开了第十一届中国数学会数学史分会学术年会暨第十届数学史与数学教育学术研讨会.此次会议选举产生了第十一届理事会,分享并讨论了中国传统数学的现代学术价值和教育价值、西方数学及中西数学的传播与交流、数学教育史研究、数学文化及其融入数学教学研究.此次会议不仅为中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了指导性的资源支持,同时对当今数学教育改革和优秀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数学会 数学史 数学史分会 数学教育 HP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数学教育史研究进展70年之回顾与反思 被引量:10
3
作者 代钦 李春兰 《数学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12,共7页
过去70多年中国数学教育史的研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中国数学教育史研究的奠基——李俨的开创性工作;(2)对中国数学教育的理性认识——严敦杰的贡献;(3)外国数学教育史研究在中国——陈建功的开拓性研究;(4)中国近现代中学数学... 过去70多年中国数学教育史的研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中国数学教育史研究的奠基——李俨的开创性工作;(2)对中国数学教育的理性认识——严敦杰的贡献;(3)外国数学教育史研究在中国——陈建功的开拓性研究;(4)中国近现代中学数学教育史研究之开辟——魏庚人的专门研究;(5)对中国数学教育史的再认识——马忠林等学者的通史性研究;(6)中国小学数学教育史研究的进展——俞子夷、王权的研究;(7)另辟中国数学教育史研究的途径——李兆华的近代数学教育史研究;(8)开拓中国数学教育史研究的新境界——张奠宙等学者的研究;(9)作为学术史的中国数学教育史研究——内蒙古师范大学研究者们的工作;(10)国外学者对中国数学教育史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数学教育史 中学数学教育史 小学数学教学史 研究方法 研究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数学家使用笔算略论 被引量:6
4
作者 李迪 冯立升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461-466,共6页
讨论了清代使用的各种计算手段,指出清代数学家在数学研究中采用的计算手段和演算方法主要是笔算。介绍了清代两种不同的笔算体系:一种是由西方传入的笔算体系,另一种是中国的筹式演算体系。分析了笔算在清代数学从实用性向学术性转... 讨论了清代使用的各种计算手段,指出清代数学家在数学研究中采用的计算手段和演算方法主要是笔算。介绍了清代两种不同的笔算体系:一种是由西方传入的笔算体系,另一种是中国的筹式演算体系。分析了笔算在清代数学从实用性向学术性转变中所起的作用,认为笔算对清代数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数学史 清代 笔算 数学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华学报》与中国数学史学科的奠基 被引量:4
5
作者 姚远 冯立升 白欣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80-684,共5页
目的廓清中国数学史在高校的起源。方法原始文献调研与考证。结果主要分析1915年至1948年间《清华学报》在中国数学史、西学东渐史等方面的研究成就,特别认定叶企孙在《清华学报》第2卷第2期发表的《考正商功》等文为我国发表最早的一... 目的廓清中国数学史在高校的起源。方法原始文献调研与考证。结果主要分析1915年至1948年间《清华学报》在中国数学史、西学东渐史等方面的研究成就,特别认定叶企孙在《清华学报》第2卷第2期发表的《考正商功》等文为我国发表最早的一批中英文数学史论文。结论认为这些论文均为相关科学史分支学科的奠基之作,对促使民初科学史学科走出"私研"局限及科学史学科的社会化、建制化或制度化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将其作为中学与西学、人文与科学之间的一座桥梁并融入大学通识教育,亦具特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学报》 数学史 中国科技期刊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上义夫的中算史研究及其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刘秋华 郭金彬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6期47-51,68,共6页
三上义夫是20世纪初国外最重要的中算史家,是世界上最早用现代方法系统研究中算史的数学史大师,不但在世界数学史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而且也影响了我国中算史的奠基者李俨和钱宝琮等人。他架起了西方世界了解中国传统数学的桥梁,为促进... 三上义夫是20世纪初国外最重要的中算史家,是世界上最早用现代方法系统研究中算史的数学史大师,不但在世界数学史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而且也影响了我国中算史的奠基者李俨和钱宝琮等人。他架起了西方世界了解中国传统数学的桥梁,为促进中国和西方的数学文化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上义夫 中算史 中国 日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数学的辉煌与衰落 被引量:1
7
作者 王乃信 许瑞峰 傅向华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10-113,共4页
中国古代数学的辉煌时期有三 :《九章算术》时期 ,《缀术》时期 ,《数书九章》时期。中国古代数学衰落的原因有三 :独尊儒术 ,蔑视逻辑 ,轻视数学知识 ;崇尚玄学 ,迷信数术 ,歪曲数学思想 ;固步自封 ,墨守成规 ,拒绝数学符号。
关键词 中国数学史 九章算术 缀术 数书九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统计学在近代中国的演变--从社会统计到数理统计 被引量:6
8
作者 王幼军 Andrea Breard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1-67,74,共8页
从19世纪末期至20世纪初期,统计学在中国完成了从传入到发展的第一个进程。在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中国统计学的发展浓缩了西方统计学近两百年的发展历程,较之其他的西学知识在近代中国的传播和发展,统计学的历史则表现出了其自身的独特... 从19世纪末期至20世纪初期,统计学在中国完成了从传入到发展的第一个进程。在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中国统计学的发展浓缩了西方统计学近两百年的发展历程,较之其他的西学知识在近代中国的传播和发展,统计学的历史则表现出了其自身的独特性,这种发展受到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甚大。这是由当时中国的社会背景以及统计学这门学科知识的特殊性质所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理统计 决疑数学 社会统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大典·数学典》编纂漫谈 被引量:1
9
作者 郭书春 高峰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82-106,共25页
《数学典》是《中华大典》24个典之一,由吴文俊任名誉主编,郭书春任主编,郭世荣、冯立昇任副主编,于2006年春启动,经过30多位同仁12年多不懈努力编纂完成,于2018年5月由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全典共4卷9册,1491万余字。是有史以来首次以... 《数学典》是《中华大典》24个典之一,由吴文俊任名誉主编,郭书春任主编,郭世荣、冯立昇任副主编,于2006年春启动,经过30多位同仁12年多不懈努力编纂完成,于2018年5月由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全典共4卷9册,1491万余字。是有史以来首次以类书编纂的方式,按照现代图书分类和数学学科体系,对中国传统数学资料进行的系统整理和分类汇编。本文叙述了《数学典》启动的曲折历程、编纂过程中的点滴回忆,介绍了《数学典》的内容结构、编纂人员,最后论述了《数学典》的编纂对数学史研究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大典·数学典》 中国数学史 数学典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授时历》中的招差法和弧矢割圆术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惠民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53-456,共4页
研究了《授时历》中的招差法和弧矢割圆术的构建原理。结果表明 ,前者即现在的三次内插法 ,古代是从一些实测数据出发 ,利用代数方法构造一个确定天体在每一时段所处位置的算法 ,并用表格和公式的形式表示出来 ;后者是中国历法计算中首... 研究了《授时历》中的招差法和弧矢割圆术的构建原理。结果表明 ,前者即现在的三次内插法 ,古代是从一些实测数据出发 ,利用代数方法构造一个确定天体在每一时段所处位置的算法 ,并用表格和公式的形式表示出来 ;后者是中国历法计算中首次使用的球面几何方法 ,系应用古代的勾股算术和沈括的“会圆术”并结合高次方程来解决天文测量问题。通过中外比较认为 ,牛顿内插法晚于中国招差法近 40 0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算史 天文学史 授时历 招差法 弧矢割圆术 内插法 球面几何法 天文历法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吴文俊院士的数学史遗产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文林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3-70,95,共9页
吴文俊院士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其影响深远的中国数学史研究,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数学史遗产。吴文俊在数学史方面的主要贡献在于:吴文俊数学机械化的创立是古为今用、自主创新的典范;作为首位明确提出与希腊演绎式数学相并行的另一... 吴文俊院士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其影响深远的中国数学史研究,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数学史遗产。吴文俊在数学史方面的主要贡献在于:吴文俊数学机械化的创立是古为今用、自主创新的典范;作为首位明确提出与希腊演绎式数学相并行的另一条数学发展主流的学者,吴文俊开启了中国数学史研究的新阶段;吴文俊丝绸之路数学与天文基金是激励青年学者研究中外数学天文交流史、探明现代数学多元文化来源的卓有远见的科学文化举措。结尾部分以论辩的形式进一步阐明了吴文俊数学史观的历史功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文俊 中国数学史 古为今用 主流性 丝路基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学史家梅荣照传略 被引量:2
12
作者 郭金海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37-249,共13页
梅荣照(1935-2015)是我国著名数学史家。1957年,从中山大学数学系毕业后分配到中国科学院中国自然科学史研究室,学习和研究中国数学史。1958年至"文革"前,参与钱宝琮主编的《中国数学史》的撰著工作和宋元数学史专题研究,翻译李约... 梅荣照(1935-2015)是我国著名数学史家。1957年,从中山大学数学系毕业后分配到中国科学院中国自然科学史研究室,学习和研究中国数学史。1958年至"文革"前,参与钱宝琮主编的《中国数学史》的撰著工作和宋元数学史专题研究,翻译李约瑟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第3卷的数学部分。"文革"后,率先提出研究刘徽。20世纪80年代组织进行了明清数学史专题研究,与李兆华合作校释了《算法统宗》。其研究工作涉及汉代、南北朝、宋元、明清等中国古代数学史的各个重要历史时期;关于刘徽、中国古代数学理论的研究成绩显著,影响较大;关于李冶、梅文鼎、珠算史与《墨经》中的数理等的研究,有重要建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荣照 中国科学院 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传记 数学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代朱世杰的高次招差术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惠民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9-22,共4页
高次招差术是元代数学家朱世杰的重要成果,《四元玉鉴》中的“如象招数”门共有5问,均是招差问题,实际上是属于高阶等差级数求和,其求和是通过招差公式(即内插法公式)进行的.经研究验算,该5问都可以用同一公式计算求得,朱世杰在这里应... 高次招差术是元代数学家朱世杰的重要成果,《四元玉鉴》中的“如象招数”门共有5问,均是招差问题,实际上是属于高阶等差级数求和,其求和是通过招差公式(即内插法公式)进行的.经研究验算,该5问都可以用同一公式计算求得,朱世杰在这里应用了四次及五次等间距内插公式,并且对此类问题有了一个比较系统和普遍的解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数学史 朱世杰 招差术 内插公式 高阶等差级数 《四元玉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清3种《算学报》与数学专业期刊诞生的意义
14
作者 亢小玉 宋轶文 姚远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6-151,共6页
伴随着中国近现代数学的起步,我国最早的专业数学期刊也随之诞生,通过对3种最早的同名数学期刊——《算学报》的背景及内容进行分析,认为:这3种《算学报》的内容较为浅显,并不能代表当时的数学学术水平,但是,其"中西交融"的... 伴随着中国近现代数学的起步,我国最早的专业数学期刊也随之诞生,通过对3种最早的同名数学期刊——《算学报》的背景及内容进行分析,认为:这3种《算学报》的内容较为浅显,并不能代表当时的数学学术水平,但是,其"中西交融"的办刊理念始终贯穿其中,期刊作为一种新兴传播媒体的出现,对近现代数学教育及普及有着开拓性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算学报》 中西交融 科技期刊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秦数学史研究的新进展——评邹大海著《中国数学的兴起与先秦数学》
15
作者 段耀勇 海红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68-172,共5页
Owing to the limitations of available historical literature,the study on Chinese mathematics in the Pre-Qin period has been a weak link among the studies o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mathematics in various periods.For th... Owing to the limitations of available historical literature,the study on Chinese mathematics in the Pre-Qin period has been a weak link among the studies o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mathematics in various periods.For the very first time,Prof.Zou has studied the topic completely and systematically in his monograph Mathematics in Pre-Qin Period,in which extensive materials are collected,external-history is used to verify internal-history and the method of pushing layer upon layer with a fulcrum is chosen.By discussing the achievements,characteristics and the context of the various stages of Chinese mathematics in the Pre-Qin period,the book has carried the study of Chinese mathematics in Pre-Qin period to a new stage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史 邹大海 《中国数学的兴起与先秦数学》 作者 书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学视野中的中国古代历法——评曲安京著《中国历法与数学》 被引量:2
16
作者 孙小淳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3-89,共7页
曲安京所著《中国历法与数学》一书,探讨中国古代历法中天文常数与算法的构造机理及其数学思想,对上元积年、渐近分数、内插法、历法中的公式化计算等历法中的重要数学问题进行了原创性的研究,提出了很有说服力的观点与论据。该书把数... 曲安京所著《中国历法与数学》一书,探讨中国古代历法中天文常数与算法的构造机理及其数学思想,对上元积年、渐近分数、内插法、历法中的公式化计算等历法中的重要数学问题进行了原创性的研究,提出了很有说服力的观点与论据。该书把数学史与天文史结合在一起的研究思路也是富有启发性的,是一部成果颇丰的交叉学科性学术著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史 中算史 中国古代历法 数理天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上半叶日本学者对中国数学史的研究述评
17
作者 张建伟 冯立昇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5-83,共9页
20世纪上半叶日本学者对中国数学史的研究在东亚乃至世界科学史界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代表性人物是:三上义夫、林鹤一、藤原松三郎和小仓金之助。他们从事了现代意义上的中国数学史研究;从文化史或者社会史的视角研究数学史,在编史学... 20世纪上半叶日本学者对中国数学史的研究在东亚乃至世界科学史界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代表性人物是:三上义夫、林鹤一、藤原松三郎和小仓金之助。他们从事了现代意义上的中国数学史研究;从文化史或者社会史的视角研究数学史,在编史学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数学史 三上义夫 林鹤一 藤原松三郎 小仓金之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