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B1R敲除对小鼠ASD样行为及突触可塑性的影响
1
作者 张艺霖 杜蔡瑶 +4 位作者 郭佩雯 程泽瑜 高雅 邹明扬 孙彩虹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0,共10页
目的探究大麻素受体1(cannabinoid receptor 1,CB1R)对突触可塑性的作用,以及其对小鼠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ASD)样行为的影响。方法以CB1R敲除(knockout,KO)小鼠和丙戊酸钠(valproic acid,VPA)诱导的ASD模型鼠(VP... 目的探究大麻素受体1(cannabinoid receptor 1,CB1R)对突触可塑性的作用,以及其对小鼠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ASD)样行为的影响。方法以CB1R敲除(knockout,KO)小鼠和丙戊酸钠(valproic acid,VPA)诱导的ASD模型鼠(VPA小鼠)为研究对象。通过行为学实验评估CB1R对小鼠ASD样行为的影响;通过微管相关蛋白2(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2,MAP2)染色实验检测神经元结构完整性及树突密度,通过蛋白免疫印迹实验检测突触相关蛋白的表达,以评估CB1R对突触可塑性的影响。结果行为学结果显示,VPA小鼠存在明显的ASD样行为;CB1R^(-/-)小鼠在旷场中心区域停留时间比值显著降低(P<0.0001),埋珠个数及自梳时间显著增加(P<0.01),与陌生鼠2社交时间及探索陌生物体时间显著减少(P<0.001),探索旧物体时间增加(P<0.05);CB1R^(+/-)小鼠在旷场中心区域停留时间比值明显降低(P<0.001),埋珠个数及自梳时间明显增加(P<0.05)。突触可塑性检测结果显示,VPA小鼠存在明显的突触可塑性损伤;CB1R^(-/-)小鼠和CB1R^(+/-)小鼠海马MAP2阳性神经元密度显著降低(P<0.05),突触蛋白1(synapsin 1,SYN1)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CB1R敲除会导致小鼠出现焦虑和重复刻板行为、社交及认知障碍等ASD样行为,以及神经元损伤、树突发育障碍及突触蛋白表达紊乱,提示CB1R敲除导致突触可塑性异常是ASD样行为发生的病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谱系障碍 大麻素受体1 突触可塑性 asd样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听协同发展在婴儿期语言习得中的作用:典型发育与高风险自闭症谱系障碍婴儿的比较分析
2
作者 靳孟可 严璘璘 +1 位作者 刘少英 肖乃奇 《心理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794-1804,共11页
多模态感知机制对婴儿期语言习得至关重要,其中视听整合在典型发育婴儿的语言能力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相比之下,高风险自闭症谱系障碍(ASD)婴儿在此整合过程中常面临挑战。典型的言语感知发展轨迹强调面部特征加工的重要性——对眼部... 多模态感知机制对婴儿期语言习得至关重要,其中视听整合在典型发育婴儿的语言能力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相比之下,高风险自闭症谱系障碍(ASD)婴儿在此整合过程中常面临挑战。典型的言语感知发展轨迹强调面部特征加工的重要性——对眼部与嘴部区域的注意能促进语言学习。实证研究表明,4.5月龄的婴儿已具备视听整合能力,这种能力可有效预测后期语言发展水平。而高风险ASD婴儿则表现出社会性注意减少和视听整合功能受损,此类缺陷可能破坏常规语言习得路径。因此,早期干预策略应优先采用基于生物学的感觉引导方法,重点增强多感官整合能力,而非仅针对注意行为进行训练。理解这些机制不仅能深化对典型语言发展的认知,更能为制定早期干预方案提供实证基础,从而支持高风险ASD群体的语言习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音感知 视听匹配 多感官整合 高风险自闭症谱系障碍婴儿 语言发展 早期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6岁发育迟缓与孤独症儿童的语言能力比较
3
作者 金梦轲 尹梦雅 +4 位作者 马扬 史泱 梁爱民 陈傲 曲春燕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5-118,共4页
目的分析3~6岁发育迟缓(developmental delay,DD)和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患儿语言能力的差异,为临床鉴别诊断及后续康复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性别、年龄、发育商相匹配的3~6岁DD儿童和ASD儿童各61例,采用《... 目的分析3~6岁发育迟缓(developmental delay,DD)和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患儿语言能力的差异,为临床鉴别诊断及后续康复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性别、年龄、发育商相匹配的3~6岁DD儿童和ASD儿童各61例,采用《听力障碍儿童语言能力评估标准及方法》对两组患儿语言能力进行评估,包括语法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交往能力,以四项得分的整数平均值作为其整体语言能力,比较两组结果。结果DD儿童语言的理解能力和交往能力较好,语法和表达能力较弱;ASD儿童的各个语言能区水平普遍较低。两组儿童间整体语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无显著差异(P>0.05),但ASD组的语言理解能力和交往能力显著低于DD组(P<0.05),语法能力高于DD组(P<0.05)。结论DD与ASD儿童不同语言能区的水平差异较大,语言能力测试有助于辅助鉴别诊断DD和ASD儿童,并为其语言康复训练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迟缓 孤独症谱系障碍 语言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独症谱系障碍婴儿期超早筛查和干预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曹思瑶 刘洁琼 +1 位作者 王广帅 王广海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2-227,共6页
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是一种起病于儿童早期的神经发育障碍。当前儿童ASD的确诊年龄通常在2岁之后,但其行为迹象或前驱症状在12月龄前即可出现,并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发展为明显的核心症状。因此,ASD的早期筛查与... 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是一种起病于儿童早期的神经发育障碍。当前儿童ASD的确诊年龄通常在2岁之后,但其行为迹象或前驱症状在12月龄前即可出现,并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发展为明显的核心症状。因此,ASD的早期筛查与干预尤为关键,其有助于最大程度改善患儿预后,促进患儿最佳发展结局。近年来,临床和研究领域愈加强调针对12月龄前儿童的ASD前驱症状开展“先发制人”的超早筛查和超早干预,旨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儿童前驱症状或使其趋于正常。然而,在前驱症状期,特别是1岁以内进行ASD超早筛查和超早干预面临诸多挑战,导致相关研究非常有限。如ASD超早筛查存在婴幼儿个体生长发育差异性大、症状未巩固、评估方法不统一等问题,超早干预需克服筛查工具和家长可控性的差异等。该文重点介绍适用于1岁以内的ASD超早筛查工具,和英国孤独症儿童年幼同胞研究中的干预方案视频互动促进积极养育法,以及改善婴儿环境与接纳承诺疗法、改编的回应式教学法等超早干预方法,并阐释神经影像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进展,以期为相关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谱系障碍 超早筛查 超早干预 婴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独症小鼠模型中小胶质细胞作用机制探讨
5
作者 吴炜焱 何谐 何江虹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06-1114,共9页
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属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是一种广泛性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已有研究证实,神经免疫炎症反应可能是ASD的发病机制之一。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小胶质细胞作为中枢神经系统中固有免疫细胞,在神经... 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属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是一种广泛性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已有研究证实,神经免疫炎症反应可能是ASD的发病机制之一。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小胶质细胞作为中枢神经系统中固有免疫细胞,在神经免疫炎症微环境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综述分别从遗传和环境因素两个维度,系统总结了两大类ASD小鼠模型中小胶质细胞数量和形态的变化,具体而言,阐述了基因突变小鼠模型以及环境因素诱导小鼠模型(例如母体免疫激活模型),深入探讨了ASD小鼠模型中树突棘密度和神经传递功能的变化。此外,本文重点对比了环境因素诱导的母体免疫激活小鼠模型和遗传因素诱导的BTBR T^(+)Itpr3^(tf)/J小鼠模型在白细胞介素-17受体A信号通路和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上的相似性;在此基础上,本综述进一步总结了ASD小鼠大脑中异常激活的小胶质细胞内细胞因子的变化、线粒体中氧化磷酸化功能障碍以及氧化应激产生的活性氧水平变化,并详细阐述了这些变化对细胞功能的影响;最后,本文从神经发生和突触形成与功能两个方面,归纳总结了小胶质细胞对神经发育的影响机制,并探讨了其引发自闭症样行为表现的可能途径,为临床ASD患者的治疗提供新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谱系障碍 孤独症动物模型 小胶质细胞 神经发育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启闭安神汤中活性成分对孤独症脂质代谢异常的作用
6
作者 范明磊 李佳敏 +1 位作者 谢梦裴 杨奇 《神经解剖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5-53,共9页
目的:探究启闭安神汤(QAT)治疗孤独症(ASD)的有效活性成分,以及其对ASD行为和相关脂质代谢异常的影响。方法:24只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成3组:Control组、PPA组和PPA+QAT组,采用侧脑室注射丙酸法构建孤独症大鼠模型,QAT给药... 目的:探究启闭安神汤(QAT)治疗孤独症(ASD)的有效活性成分,以及其对ASD行为和相关脂质代谢异常的影响。方法:24只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成3组:Control组、PPA组和PPA+QAT组,采用侧脑室注射丙酸法构建孤独症大鼠模型,QAT给药组连续灌胃7 d,行为学检测大鼠社交、重复刻板和焦虑样行为;超高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分析大鼠差异代谢物及富集通路;网络药理学分析筛选QAT参与调节ASD的有效活性单体成分。10只性成熟C57BL/6J小鼠随机雌雄同笼配对,采用孕鼠单次腹腔注射丙戊酸钠法构建孤独症小鼠模型,孕鼠随机分为3组:Control组、VPA组和VPA+QUE组,给药组为孕鼠饮水中添加槲皮素(QUE),持续至围产期结束。行为学检测小鼠ASD样行为;试剂盒检测小鼠肝脏和血清中碱性磷酸酶(AKP)、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含量,油红O染色观察肝脏细胞形态。结果:QAT给药后能够改善PPA诱导的ASD样行为(P<0.05);UPLC-MS分析各组大鼠差异代谢物主要富集在脂质代谢途径;网络药理学筛选出有效活性单体成分为QUE。QUE给药能够改善VPA诱导的ASD样行为(P<0.05);QUE给药能够逆转VPA诱导的肝脏中AKP、TC及TG的指标异常变化(P<0.05),减少肝脏中的脂滴沉积。结论:QAT中的活性单体成分QUE对ASD行为及相关肝脏脂质代谢异常具有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闭安神汤 孤独症谱系障碍 槲皮素 脂质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独症谱系障碍RUBI-PT方案的改编及适应性调查 被引量:1
7
作者 吕娜 章玲丽 +3 位作者 任芳 杨涵舒 李斐 徐明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1-300,共10页
目的·探究“行为干预研究单位孤独症网络家长培训”[the Research Units in Behavioral Intervention(RUBI)Autism Network Parent Training,RUBI-PT]方案的中国本土化改编并对其适应性进行调查。方法·按照文化改编的4个步骤... 目的·探究“行为干预研究单位孤独症网络家长培训”[the Research Units in Behavioral Intervention(RUBI)Autism Network Parent Training,RUBI-PT]方案的中国本土化改编并对其适应性进行调查。方法·按照文化改编的4个步骤对RUBI-PT方案进行改编,包括信息收集、初步改编设计、初步改编测试、进一步调整。信息收集阶段邀请了6位儿科专家和2位心理治疗师进行6次焦点小组访谈,并根据专家意见从语言、治疗形式、治疗设置等方面对RUBI-PT方案进行初步改编;初步改编测试阶段招募了16位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患儿的家长,分2批参加线上RUBI-PT,结束后收集项目反馈问卷并行适应性调查分析,最后根据测试结果进行方案的进一步调整。结果·RUBI-PT的初步改编方案由个体培训调整为团体培训,包含8次核心技能课程,采用线上会议形式实施。初步测试结果显示,家长对于上课进度、上课过程、课后作业完成情况、作业点评情况的满意度分别为90%、80%、100%和100%;课程难度方面,第7次课(功能性沟通训练)和第8次课(教授技能)的难度最大。依据上述调查结果和专家小组意见完成进一步调整,最终形成本土化RUBI-PT的改编方案。结论·经过改编和适应性调查,形成了适用于中国ASD儿童家庭的家长行为训练策略即RUBI-P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谱系障碍 家长行为训练 行为干预研究单位孤独症网络家长培训 文化改编 适应性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庭刺激对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语言障碍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卢川 龙耀斌 《广西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89-394,共6页
本研究将前庭刺激与常规语言训练相结合,观察评价其对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儿童语言障碍的影响。研究选取60例ASD且伴有语言障碍的儿童,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实验组(n=30)。对照组给予常规语言训练,实验组在... 本研究将前庭刺激与常规语言训练相结合,观察评价其对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儿童语言障碍的影响。研究选取60例ASD且伴有语言障碍的儿童,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实验组(n=30)。对照组给予常规语言训练,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前庭刺激治疗(利用宇航员旋转板及Bobath球),每次训练均在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分别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对2组患儿的自闭症儿童行为量表(Autism Behavior Checklist,ABC)语言障碍评分和儿童语言发育迟缓检查法(Sign-Significant relations,S-S法)评级结果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治疗8周后,2组患儿ABC语言障碍评分较治疗前降低,S-S法评级较治疗前提高,实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综上可知,前庭刺激联合常规语言训练对改善ASD儿童语言障碍的效果较单纯常规语言训练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康复 感觉统合训练 自闭症谱系障碍 语言障碍 Bobath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际同步对孤独症儿童合作行为的影响及干预促进 被引量:5
9
作者 陈雁 李晶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39-653,共15页
合作是人类行为的核心,也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体现。孤独症儿童因神经生理、时间同步以及运动能力等缺陷,导致其在社会交往中合作能力不足。研究发现,人际同步可促进儿童的合作行为。通过人际同步干预,孤独症儿童的联合注意、积极情... 合作是人类行为的核心,也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体现。孤独症儿童因神经生理、时间同步以及运动能力等缺陷,导致其在社会交往中合作能力不足。研究发现,人际同步可促进儿童的合作行为。通过人际同步干预,孤独症儿童的联合注意、积极情绪及运动技能等与合作相关的能力获得改善,神经系统得到激活,社会适应能力也有所提高。人际同步干预目前仍在同步机制、感知互动质量等方面存在局限性,未来除了关注同步形式、节奏频率及个体差异等变量对孤独症儿童合作行为的作用机制外,还应关注他们在复杂开放式社交场景中的感知互动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际同步 孤独症谱系障碍 合作 联合注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尺度残差融合图卷积网络的脑疾病诊断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郝小可 何子龙 +2 位作者 卢欣楚 马明明 刘时宇 《数据采集与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27-842,共16页
近年来,功能性脑网络已被用于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等脑部疾病的诊断。现有研究表明,将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数据以及非影像信息结合起来构成... 近年来,功能性脑网络已被用于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等脑部疾病的诊断。现有研究表明,将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数据以及非影像信息结合起来构成人口图,然后采用图神经网络(Graph neural network,GNN)进行学习和分类的方法对ASD的诊断十分有效。然而,大多数研究仍然面临两个挑战:一是仅使用皮尔森相关系数等方法构建功能连接矩阵无法有效地识别和分析与疾病相关的局部脑区和生物标志物;二是无法在GNN上有效地学习人口图中节点特征的多尺度信息。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注意力机制的多尺度残差融合图卷积网络(Multi-scaleresidualfusiongraph convolutional networks,MSRF-GCN)。该算法通过设计一个功能连接生成器来提取具有远程依赖关系的时间相关特征,从而有效地定位和识别对诊断有益的脑区。同时,通过设计多尺度残差融合算法,学习人口图中的多尺度信息。此外,还引入了Edge Sparse策略,通过随机丢弃初始人口图中的边,以增加节点连接的稀疏性,进而减少训练期间过拟合的风险。通过在自闭症脑影像数据交换项目(Autism brain imaging data exchange,ABIDE)上进行实验的结果证明了MSRF-GCN在ASD诊断方面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闭症谱系障碍 功能连接 注意力机制 人口图 图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I-WGAN:融合临床指标和WGAN的孤独症个体化脑功能连接网络生成
11
作者 孙海林 严加栋 +2 位作者 张嵘 KENDRICK Keith 蒋希 《数据采集与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13-826,共14页
脑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vity,FC)网络作为潜在的脑影像标志物对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的辅助诊疗研究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现有的FC生成方法大多仅基于脑影像数据,未充分考虑个体的临床指标从而易丢失疾... 脑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vity,FC)网络作为潜在的脑影像标志物对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的辅助诊疗研究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现有的FC生成方法大多仅基于脑影像数据,未充分考虑个体的临床指标从而易丢失疾病的特异性信息。而且,ASD作为一种谱系障碍,其临床指标存在显著的个体化差异。因此,仅基于脑影像数据的传统生成模型在生成准确的且能反映个体化临床指标的ASD个体FC的任务上存在挑战。针对上述挑战,提出了个体化临床指标引导的沃瑟斯坦生成对抗网络模型(Clinical-indicator-aware Wasserstein 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CI-WGAN),用于生成孤独症个体化FC网络。该模型引入个体化临床指标引导机制,实现了高精度ASD患者FC网络的生成。基于全世界最大孤独症脑影像公开数据集之一的ABIDE I数据集进行实验,CI-WGAN生成FC与真实FC的峰值信噪比(Peak signal-to-noise ratio,PSNR)、结构相似度(Structural similarity,SSIM)与平均绝对误差(Mean absolute error,MAE)分别达到19.037、0.236与0.178,相较于其他FC生成模型分别提升了3%、12%与2%。此外基于生成FC和独立临床验证指标的表征相似度分析(Representational similarity analysis,RSA),CI-WGAN生成的FC相较其他模型生成FC最少提高了0.1倍和3.7倍,证明了CI-WGAN生成的FC包含更多的ASD个体特异性信息。本文提出的CI-WGAN模型实现了高质量个体化FC的生成,为ASD的早期诊断和个性化治疗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谱系障碍 大脑功能连接 生成对抗网络 临床指标引导机制 梯度惩罚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早期危险因素 被引量:12
12
作者 高磊 苏媛媛 +3 位作者 戴炜 韩钰 邓艳梅 张欣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40-444,共5页
目的:探索孤独症谱系障碍患者从出生到18个月期间内的危险因素及与ASD相关的早期发育特征.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病例组为天津市各区特殊教育学校及残联附属康复机构中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Ⅳ)孤独症谱系障... 目的:探索孤独症谱系障碍患者从出生到18个月期间内的危险因素及与ASD相关的早期发育特征.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病例组为天津市各区特殊教育学校及残联附属康复机构中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Ⅳ)孤独症谱系障碍诊断标准的193例儿童(3~18岁),对照组为来自天津市各区生长发育调查库中与病例组性别年龄匹配的193例正常儿童.采用自编孤独症谱系障碍早期危险因素调查问卷对两组儿童的新生儿及婴儿期疾病史、营养接种状况和早期发育特征进行调查.结果:病例组中新生儿及婴儿期病史中“黄疸”(15.5%vs.5.7%)、“窒息”(10.4%vs.1.0%)、“呼吸窘迫”(2.6%vs.0)和“抽搐惊厥”(9.8% vs.1.6%)的比例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营养因素中“1周岁内母乳喂养”的比例低于正常对照组(47.77% vs.76.2%,P〈0.05);早期发育特征中“对母微笑延迟”(33.2%vs.2.6%)、“抓物延迟”(40.9%vs.2.6%)和“说短语延迟”(71.3% vs.14.6%)的比例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早期发育特征中的“对母微笑延迟”(OR=2.06)、“抓物延迟”(OR=1.81)和“说短语延迟”(OR=1.55)3项进入方程;全部因素中,“新生儿黄疸”(OR=1.63)、“新生儿窒息”(OR=2.11)、“抽搐惊厥史”(OR=1.58)、“1周岁内母乳喂养”(OR=0.36)和“对母微笑延迟”(OR=1.52)5项进入方程.结论:新生儿的窒息、黄疸及惊厥抽搐发作可能是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危险因素,母乳喂养可能是孤独症谱系障碍的保护因素,而“对母微笑延迟”、“抓物延迟”和“说短语延迟”的早期发育特征可能预示患孤独症谱系障碍的风险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谱系障碍 早期危险因素 病例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颅直流电刺激对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脑电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闻芳 庞姣 +1 位作者 李小俚 康健楠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66-572,共7页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种复杂的大脑神经发育障碍,其核心特征是社交障碍和刻板行为。针对孤独症儿童的脑发育异常,将新兴脑调控技术——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应用于孤独症儿童脑调控。共招募24名孤独症儿童参加试验,其中12名孤独症儿...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种复杂的大脑神经发育障碍,其核心特征是社交障碍和刻板行为。针对孤独症儿童的脑发育异常,将新兴脑调控技术——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应用于孤独症儿童脑调控。共招募24名孤独症儿童参加试验,其中12名孤独症儿童接受每周2次共计10次脑调控干预,另外12名孤独症儿童接受每周2次共计10次的伪刺激,作为对照组。利用功率谱和多尺度熵算法,评估脑电的功率谱和复杂度变化。结果表明,经过调控干预后,实验组儿童干预前后4~8 Hz theta频段在全脑均有显著下降(P<0.05),其中,额叶从(1.13±0.07) dB/Hz下降到(0.96±0.06)dB/Hz,左颞叶从(1.18±0.05) dB/Hz下降到(1.03±0.07)dB/Hz,中央区从(1.43±0.06) dB/Hz下降到(1.16±0.03)dB/Hz,右颞叶从(1.14±0.09) dB/Hz下降到(0.96±0.04)dB/Hz,枕叶从(1.39±0.06) dB/Hz下降到(1.09±0.03)dB/Hz;通过计算15个尺度的熵值发现,顶叶(P3,Pz,C3,C4)、枕叶(O1)以及左侧背外侧前额叶(F3)均有显著增加。研究表明,颅直流电刺激能够以无损安全的方式实现对孤独症儿童的神经调控,改善异常脑功能,因此在孤独症的康复中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谱系障碍 经颅直流电刺激 功率谱 多尺度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普通话词汇特点及发展 被引量:11
14
作者 宋珊珊 万国斌 +1 位作者 金宇 静进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89-495,共7页
【目的】探索普通话ASD儿童词汇发展过程和发展特点,比较其与发育迟缓的不同之处。【方法】以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心理科就诊的31名ASD儿童为病例组,同期就诊的20名DD儿童、健康体检的20名TD儿童为对照组,采用发育月龄匹配。分别对三... 【目的】探索普通话ASD儿童词汇发展过程和发展特点,比较其与发育迟缓的不同之处。【方法】以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心理科就诊的31名ASD儿童为病例组,同期就诊的20名DD儿童、健康体检的20名TD儿童为对照组,采用发育月龄匹配。分别对三组儿童进行PCDI词汇量评估,对三组儿童总词汇量、各类词汇量进行独立样本方差分析,将三组儿童总词汇量与适应性月龄进行相关分析。【结果】PCDI词汇总量ASD组>TD组>DD组,但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名词ASD组>TD组>DD组,与DD组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代词和句尾虚词ASD组<DD组<TD组,与TD组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词汇均呈现DD组<ASD组<TD组的趋势,其中"时间词"ASD组与T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组儿童词汇量与发育月龄相关系数均有统计学意义,但ASD组儿童呈弱的关联而DD组、TD组为强关联。【结论】ASD儿童表达词汇量总量与同智力发育水平的TD儿童无显著差异,较DD儿童稍多,词汇结构中名词偏多,ASD儿童语言与智力发展不甚同步,存在语言发展进程异常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谱系障碍 语言发展 词汇 发育迟缓 正常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独症儿童早期社交技能的智能化评估——以应答性共同注意和应答性社交微笑为例 被引量:9
15
作者 陈靓影 张如静 +3 位作者 王帆 张坤 王广帅 王广海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14-120,128,共8页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给孤独症评估带来了新思路,目前智能化评估集中为孤独症判别二分类评估,缺乏高效、量化的精细化评估方法。研究设计开发了一款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早期社交技能量化评估系统。实验招募了28名孤独症儿童为研究对象,采...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给孤独症评估带来了新思路,目前智能化评估集中为孤独症判别二分类评估,缺乏高效、量化的精细化评估方法。研究设计开发了一款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早期社交技能量化评估系统。实验招募了28名孤独症儿童为研究对象,采集了社交技能评估视频,记录了评估过程中儿童的头部转向活动和面部表情。使用头部姿态估计、表情识别以及语音识别等技术分析评估过程中的应答性共同注意和应答性社交微笑。结果表明:(1)早期社交技能的智能化评估得分以精确的反应时间和持续时间区分呈梯度分布,评估结果客观精细;(2)准确性检验证明智能化评估得分与人工评分结果具有一致性,验证了孤独症儿童早期社交技能智能化评估的可行性。这种评估方式客观、准确、易用,为儿童早期社交技能连续性评估提供技术支持,客观量化的精细化评估结果为孤独症儿童的精准干预提供客观依据,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儿童 早期社交技能 应答性共同注意 应答性社交微笑 智能化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面孔加工的脑功能磁共振成像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咏梅 张雯 +3 位作者 静进 梁亚勇 康庄 胡冰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96-504,共9页
【目的】观察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在面孔加工任务中脑皮质激活特征。【方法】通过采用家具图片、中性表情面孔、恐惧表情面孔图片作为视觉刺激,对14名学龄期ASD儿童和与之相匹配的7名正常对照(TD)儿童进行脑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f M... 【目的】观察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在面孔加工任务中脑皮质激活特征。【方法】通过采用家具图片、中性表情面孔、恐惧表情面孔图片作为视觉刺激,对14名学龄期ASD儿童和与之相匹配的7名正常对照(TD)儿童进行脑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f MRI)扫描,分析ASD组儿童对中性面孔及恐惧面孔特异激活的脑区情况及与TD组儿童的差异。【结果】ASD组和TD组对家具图片均表现有双侧额下回激活增强,对中性面孔均表现有左侧额下回激活增强,但TD组对家具和中性面孔的激活脑区都更为广泛。中性面孔任务中,ASD组在右侧眶额叶、前扣带回、左侧颞上回、右侧中央沟盖、右侧额中回和右侧楔前叶等皮层区域的激活程度低于TD组(P<0.01)。在恐惧面孔任务中,ASD组在左侧梭状回和左侧海马旁回等皮层的激活程度均低于TD组,而在左侧距状裂、左侧颞中回、右侧楔前叶和右侧顶上回等皮层区域的激活程度高于TD组。【结论】ASD儿童面孔加工激活模式不同于非面孔物体,多个皮层及皮层下脑区功能异常可能与ASD的非典型面孔加工特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谱系障碍 面孔加工 功能磁共振成像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幼儿面孔注意偏向:先天倾向与发展轨迹——来自正常和孤独症婴幼儿的证据 被引量:1
17
作者 荆伟 张婕 +2 位作者 付锦霞 田琳 赵微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216-1230,共15页
正常发展(Typically developing,TD)婴儿的先天面孔注意倾向稳定地存在于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刺激情景中,且在生命第一年内呈现短暂下降后快速增强的发展趋势。TD婴幼儿的视觉注意在第4至6周之间发生由皮下控制向皮层控制的关键性转变之后... 正常发展(Typically developing,TD)婴儿的先天面孔注意倾向稳定地存在于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刺激情景中,且在生命第一年内呈现短暂下降后快速增强的发展趋势。TD婴幼儿的视觉注意在第4至6周之间发生由皮下控制向皮层控制的关键性转变之后,伴随面孔视觉经验的不断积累,逐渐形成的面孔特异性皮层网络对面孔的优先选择性反应逐渐增强。而孤独症谱系(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婴幼儿具备初始的面孔注意先天倾向,但在面孔皮层发育关键期内逐渐偏离正常轨道,在1岁左右表现出面孔注意障碍。该群体先天的感知注意损伤或社会动机缺失可能导致其在关键性转变期内的面孔视觉经验输入不足,进而阻碍面孔特异性皮层网络的正常发展。未来研究可考虑采用生物遗传学方法和近红外脑成像技术探索新生儿面孔注意先天倾向的起源,系统考察社会场景中感知觉特征和社会性特征对ASD高危婴儿面孔注意发展轨迹尤其是关键性转变期的影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 孤独症谱系 面孔注意偏向 先天倾向 发展轨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自闭症人群多模态话语及智能辅助诊断与干预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马博森 曾小荣 龚然 《语言战略研究》 2020年第2期51-60,共10页
由于患病率不断攀升,加之诊断和干预资源严重匮乏,自闭症已演变成为全球性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开展自闭症人群多模态话语及智能辅助诊断与干预研究是积极应对这一挑战的重要举措。本文首先梳理了国外自闭症人群多模态交际话语和他者关涉... 由于患病率不断攀升,加之诊断和干预资源严重匮乏,自闭症已演变成为全球性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开展自闭症人群多模态话语及智能辅助诊断与干预研究是积极应对这一挑战的重要举措。本文首先梳理了国外自闭症人群多模态交际话语和他者关涉自闭症人群话语两方面的研究成果,然后介绍了国外基于多模态数据的自闭症人工智能辅助诊断与干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闭症 多模态话语 人工智能 辅助诊断 辅助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自闭症学前儿童语言表达能力实证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苏怡 莉蒂希娅·蕾格斯 《语言战略研究》 2020年第2期25-34,共10页
自闭症的患病率当前在世界各国均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而学前自闭症儿童5岁左右时的语言表达能力是预测其疾病康复程度的重要指针。文章首先综述了印欧语系自闭症儿童早期语言表达的发展特征,继而总结了我们近期聚焦于汉语学前自闭症... 自闭症的患病率当前在世界各国均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而学前自闭症儿童5岁左右时的语言表达能力是预测其疾病康复程度的重要指针。文章首先综述了印欧语系自闭症儿童早期语言表达的发展特征,继而总结了我们近期聚焦于汉语学前自闭症儿童语言表达能力的系列研究,系统地考察了自闭症儿童在词汇、语法、语用沟通等方面的语言表达能力,并对比了自闭症儿童内部以及自闭症儿童与典型发展儿童或是其他语言障碍儿童语言表达的异同。研究结果表明汉语学前自闭症儿童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语言发展迟缓,同时还兼有语言表达的高度异质性特征。文章进一步强调了汉语学前自闭症儿童早期语言干预的重要性,并为汉语自闭症儿童早期语言干预方案的制定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表达 学前儿童 汉语 自闭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图同构网络的自闭症功能磁共振影像诊断算法
20
作者 张礼 王嘉瑞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01-809,共9页
图表示法通常用于个人或者总体级别上对结构化数据进行建模分析,已成功应用于网络分析、交通预测、推荐系统等领域.随着成像设备的发展和普及,从神经影像中学习脑的连接特性,开展基于脑网络的疾病诊断(自闭症、阿斯海默症等)受到广泛关... 图表示法通常用于个人或者总体级别上对结构化数据进行建模分析,已成功应用于网络分析、交通预测、推荐系统等领域.随着成像设备的发展和普及,从神经影像中学习脑的连接特性,开展基于脑网络的疾病诊断(自闭症、阿斯海默症等)受到广泛关注.图表示法可用于对一组大脑区域之间的结构或功能连接进行建模,揭示与大脑发育和疾病有关的模式,然而评估基于图结构的脑连接网络之间相似性并非易事.传统的深度学习方法无法适用图结构,会丢弃有益于图分类任务的信息,因此提出一个基于图同构网络的自闭症功能磁共振影像的诊断算法.该模型包含四层同构层,每层通过空间领域卷积学习得到脑功能连接网络的特征表示.为了考虑脑功能连接网络中节点的医学意义,将节点特征通过展平方式转换为图特征.在自闭症ABIDE数据库上对提出的方法进行验证,与图卷积网络和深度神经网络相比,实验结果证明提出的方法是有效的,明显提升了自闭症诊断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闭症 脑功能连接网络 图同构网络 功能磁共振影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