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种成像技术综合表征真菌/矿物相互作用的综合实验教学设计
1
作者 马超 殷博昊 +3 位作者 石璘 孙传强 胡楠 赵蓉旭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41,共6页
为了探索一种基于纳米二次离子质谱(nanoSIMS)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成像技术的综合实验教学方案,设计了一个涵盖真菌和矿物样品的制备、仪器调试、样品成像及数据分析等关键步骤的教学流程。通过精细的样品制备和高分辨成像技术,成功... 为了探索一种基于纳米二次离子质谱(nanoSIMS)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成像技术的综合实验教学方案,设计了一个涵盖真菌和矿物样品的制备、仪器调试、样品成像及数据分析等关键步骤的教学流程。通过精细的样品制备和高分辨成像技术,成功地获得了真菌与矿物相互作用的空间分布图像,并通过数据可视化展示了样品中不同元素和化合物的分布规律。实验结果表明,水铁矿在真菌周围显著富集,而赤铁矿表现出较高的化学稳定性。整个实验过程严格遵循安全规范,符合高校实验教学要求。该实验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样品制备能力和操作大型精密仪器的技能,提升了他们对复杂生物-矿物系统的理解和数据分析能力,并激发了学生们的科研兴趣。该研究为高校实验教学的综合改革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二次离子质谱 扫描电子显微镜 真菌 成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BlendMask的页岩扫描电镜图像矿物鉴定方法
2
作者 张可佳 廖明月 +5 位作者 刘涛 赵玉武 刘宗堡 田枫 张岩 贺友志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87-1400,共14页
页岩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图像智能识别能够快速分析页岩储层矿物,是页岩油储层“甜点”预测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未来的技术发展趋势。传统方法在鉴定矿物成分时存在自动化程度低、样本适配度低和特征提取受限等... 页岩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图像智能识别能够快速分析页岩储层矿物,是页岩油储层“甜点”预测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未来的技术发展趋势。传统方法在鉴定矿物成分时存在自动化程度低、样本适配度低和特征提取受限等问题。为此,本文提出基于BlendMask的页岩SEM图像鉴定方法。首先,采用双边滤波、拉普拉斯和图像归一化等图像预处理技术对原始图像进行去噪、锐化和像素统一处理,提高训练样本的质量;然后,采用旋转、缩放、光度变化等图像增广方法构建增广策略,扩大数据集数量;最后,利用注意力机制和深度可分离卷积改进BlendMask网络,实现图像的成分分割与识别。应用于海塔盆地的页岩SEM图像实验结果表明,相比BlendMask模型,改进后方法的分割准确率和召回率分别提升了0.02~0.20和0~0.59,分割用时减少了1.29~2.70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甜点”储层 BlendMask 扫描电镜图像 矿物成分 分割与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IC技术的修复后混凝土裂缝扩展特性试验研究
3
作者 周小燕 杨淘 +5 位作者 代薇 孙彦梅 张芮瑜 秦小枫 李阳 张野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9-122,68,共5页
为探究不同修复材料对预制带裂缝的混凝土试件在劈裂过程中内部裂缝发展的影响,采用数字图像相关技术观测混凝土劈裂过程中内部裂缝发展规律,结合扫描电镜技术从微观角度分析不同修复材料对混凝土裂缝界面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修复材... 为探究不同修复材料对预制带裂缝的混凝土试件在劈裂过程中内部裂缝发展的影响,采用数字图像相关技术观测混凝土劈裂过程中内部裂缝发展规律,结合扫描电镜技术从微观角度分析不同修复材料对混凝土裂缝界面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修复材料处理后的预制带裂缝的混凝土试件劈裂强度明显上升,裂缝宽度和裂缝最大扩展速率均有所降低,其中修复效果依次为丙烯酸>油性聚氨酯>水性聚氨酯>环氧树脂;SEM分析表明,修复材料注射到裂缝后,迅速固化,与水泥水化产物形成连续网状结构和团状堆积物,使修复材料与裂缝界面紧密结合,改善了混凝土的结构密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裂缝修复 预制裂缝 修复材料 数字图像相关技术 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图像处理的高熵合金图像定量分析技术
4
作者 张尊帅 刘昱含 +2 位作者 郎志远 周生华 杨炯 《中国材料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22-628,共7页
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在材料表征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所获得的图像通常难以直接提取定量信息。针对一种共晶高熵合金的扫描电镜图像,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学习和图像分割技术的自动化、定量化分析方... 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在材料表征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所获得的图像通常难以直接提取定量信息。针对一种共晶高熵合金的扫描电镜图像,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学习和图像分割技术的自动化、定量化分析方法,该方法能够有效测量共晶高熵合金板条状区域的面积、长度、宽度、周长以及不同组分的占比。实验结果表明,本研究所提出的方法在高熵合金图像上具有良好的鲁棒性和准确性,为研究高熵合金材料的表面结构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扫描电子显微镜 图像分割 图像处理 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扫描电镜原位激光加热与高温成像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柴松 吕俊霞 +2 位作者 李隆玉 张跃飞 张泽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0-207,共8页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原位研究材料高温组织与力学性能是近年来材料领域关注的一个重要方向,在扫描电子显微镜内进行原位加热实验可以直接揭示材料微观组织、力学性能与温度之间的关系。然而传统的电流加热方式在样品温度超过800℃时金...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原位研究材料高温组织与力学性能是近年来材料领域关注的一个重要方向,在扫描电子显微镜内进行原位加热实验可以直接揭示材料微观组织、力学性能与温度之间的关系。然而传统的电流加热方式在样品温度超过800℃时金属材料会释放出大量热电子,无法获得高质量图像。本研究开发了一种与SEM联用的激光加热台,该加热台使用激光作为加热源,可以对材料进行快速加热以及高分辨原位结构表征。本文详细介绍了激光加热台的设计原理并对加热台温度场进行有限元仿真模拟及分析,以镍基单晶高温合金为例,实现了1370℃原位高温成像,验证了该装置的主要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电子显微镜 激光加热台 高温成像 原位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尺寸纳米颗粒的SEM高分辨成像模式探究——以Ni_(2)P为例 被引量:2
6
作者 邢宏娜 高文莉 +3 位作者 常帅 冯伟 李兴华 彭勇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95-703,共9页
相比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具有批量进样、成本低、三维成像的优势,但小尺寸纳米颗粒在进行SEM成像时存在容易积碳、分辨率不足、形貌结构信息弱等技术难题。文章以超小空心(34.4 nm)、实心(13.3 nm)Ni_(2)P纳米颗粒... 相比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具有批量进样、成本低、三维成像的优势,但小尺寸纳米颗粒在进行SEM成像时存在容易积碳、分辨率不足、形貌结构信息弱等技术难题。文章以超小空心(34.4 nm)、实心(13.3 nm)Ni_(2)P纳米颗粒为例,重点探究了如何通过调控工作模式、工作距离、加速电压、束流等参数获得分辨率高、形貌结构清晰的SEM图像。研究表明,高分辨模式下T2和超高分辨模式下T3探头所成二次电子(SE)像的分辨率明显优于标准模式下ETD探头的,且SE像表面形貌信息多、立体感较好。其中由于T3探头位置最高且仅收集高位二次电子信号,这部分二次电子信号进入透镜的角度准直且能量较低。因此超高分辨模式-T3探头所成SE像分辨率和信噪比最高、形貌衬度良好,但几乎观察不到颗粒内部结构。而高分辨和超高分辨模式下T1(背散射信号)探头所成BSE像成分衬度好,虽景深较小但最有利于观察空心结构。同时探究发现工作距离太小,所得SE像分辨率好但景深差,工作距离太大,SE像分辨率稍弱但景深较好。结合图像质量测量结果,对于文中的Ni_(2)P纳米颗粒,选择适中的工作距离(~8 mm)可获得质量较高的SE像。提升加速电压可有效提高图像分辨率(空心Ni_(2)P在30 kV下可达2.3 nm)。信噪比会随束流的增大而增强,其过大会导致颗粒边缘模糊,选择适中的束流(~0.2 nA)成像效果较好。以上研究结果对小尺寸及中空结构纳米颗粒的SEM成像选择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_(2)P 纳米颗粒 空心结构 扫描电子显微镜 成像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EM图片的钙质砂连通孔隙分析 被引量:39
7
作者 蒋明镜 吴迪 +1 位作者 曹培 丁志军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1期1-5,共5页
钙质砂是一种以碳酸钙为主要成分的特殊砂土,由于在形成过程中保留了原生物的骨架,故钙质砂颗粒不仅形状各异而且富含孔隙。颗粒孔隙的存在对钙质砂的压缩、剪切、强度和破碎性等力学性质有很大影响。针对这一问题,取南海一处岛礁建设... 钙质砂是一种以碳酸钙为主要成分的特殊砂土,由于在形成过程中保留了原生物的骨架,故钙质砂颗粒不仅形状各异而且富含孔隙。颗粒孔隙的存在对钙质砂的压缩、剪切、强度和破碎性等力学性质有很大影响。针对这一问题,取南海一处岛礁建设地基的钙质砂试样,根据粒径大小将其分为6个不同的粒组,在每个粒组中选出不同形状的代表性颗粒,对其进行电镜扫描试验。借助MATLAB图像处理程序,选取合适的阈值对扫描试验得到的图片进行二值化处理,对钙质砂的连通孔隙进行了分析,系统的研究了不同粒径和粒形钙质砂颗粒的表观孔隙率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对于粒径小于1 mm的颗粒,面孔隙度随着粒径的增大而增大,不同形状颗粒面孔隙度差别不大;粒径超过1 mm后,面孔隙度随着粒径的增大而减小;条状颗粒面孔隙度最大而片状颗粒的面孔隙度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镜扫描试验 钙质砂 二值化图像 颗粒内孔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目镜显微镜景深的确定与测量 被引量:9
8
作者 孙丽存 孟伟东 +1 位作者 李强 普小云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51-1159,共9页
从景深的基本概念出发,研究了电子目镜显微镜的景深与其物理景深和几何景深之间的关系。提出物理景深与几何景深在数学上满足"相或"而非"求和"关系的观点,并以此推导出了电子目镜显微镜的景深满足的计算公式。设计... 从景深的基本概念出发,研究了电子目镜显微镜的景深与其物理景深和几何景深之间的关系。提出物理景深与几何景深在数学上满足"相或"而非"求和"关系的观点,并以此推导出了电子目镜显微镜的景深满足的计算公式。设计了毛细管测量系统,用其测量了有效数值孔径不同时电子目镜显微镜(横向放大率为20×10)的景深,以及有效数值孔径等于显微物镜数值孔径时,不同规格电子目镜显微镜的景深。实验测量结果与理论推导结果基本吻合,表明电子目镜读数显微镜的景深值等于物理景深与几何景深中的较大值,而不是两者之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显微镜 成像系统 景深 电子目镜 有效数值孔径 毛细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显微镜分析聚硅酸金属盐复合絮凝剂的形貌 被引量:9
9
作者 刘红 方月梅 +1 位作者 王光辉 向慧敏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5-49,共5页
向聚硅酸中分别引入铝盐、铁盐和硼砂,制得聚硅酸金属盐复合絮凝剂,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分析它们的形貌.结果发现:聚硅酸金属盐复合絮凝剂的形貌均为枝杈状聚集态,并带有分形特征,完全不同于聚硅酸的球形或椭圆形.与聚铝、聚合铝铁相比,聚... 向聚硅酸中分别引入铝盐、铁盐和硼砂,制得聚硅酸金属盐复合絮凝剂,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分析它们的形貌.结果发现:聚硅酸金属盐复合絮凝剂的形貌均为枝杈状聚集态,并带有分形特征,完全不同于聚硅酸的球形或椭圆形.与聚铝、聚合铝铁相比,聚集体的枝杈变粗,枝杈密度变高,同时沿中心核分形密度改变.这说明向聚硅酸中引入铝盐、铁盐及硼砂后,带正电的铝离子、铁离子及其水解产物与聚硅酸、硼酸分子相互作用和影响,改变了硅酸的聚合速度及聚合物的形貌,生成了新的聚合度更大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显微镜 聚硅酸金属盐复合絮凝剂 形貌 分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硅酸金属盐复合絮凝剂的形貌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刘红 梁晶 +1 位作者 方月梅 邵俊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8-30,共3页
用扫描电镜(SEM)对聚硅酸金属盐复合絮凝剂进行了形貌观察,并用能谱仪(EDS)测定其组成,发现硼、铝和铁元素的加入能改变聚硅酸的形貌,提高其稳定性,并且增大了聚合物的聚合度;聚硅酸金属盐复合絮凝剂是其中各种元素之间相互作用所形成... 用扫描电镜(SEM)对聚硅酸金属盐复合絮凝剂进行了形貌观察,并用能谱仪(EDS)测定其组成,发现硼、铝和铁元素的加入能改变聚硅酸的形貌,提高其稳定性,并且增大了聚合物的聚合度;聚硅酸金属盐复合絮凝剂是其中各种元素之间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结构、形貌均一的聚合物,而不是各自均聚物的混合物;硼、铝、硅和铁四种元素靠吸附、键合、配位等作用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硅酸金属盐复合絮凝剂 形貌 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扫描电子声显微镜研究残余应力分布 被引量:6
11
作者 洪毅 张仲宁 +2 位作者 张淑仪 李子全 水修基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08-514,共7页
对材料中由塑性形变引起的表面及亚表面残余应力进行测定是材料科学及工程应用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 .一种将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声学技术结合而研制成的扫描电子声显微镜技术 (SEAM )可用于残余应力的定征 ,由此得到的电子声图象显示了在金... 对材料中由塑性形变引起的表面及亚表面残余应力进行测定是材料科学及工程应用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 .一种将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声学技术结合而研制成的扫描电子声显微镜技术 (SEAM )可用于残余应力的定征 ,由此得到的电子声图象显示了在金属中由韦氏硬度压痕引起的残余应力的横向分布 ,并且利用扫描电子声显微镜独特的分层成象能力 ,揭示了残余应力的深度分布状况 .此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电子声显微镜 残余应力 分层成像 深度分布 三维分布 塑性形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M与数字图像法分析复合推进剂细观破坏 被引量:16
12
作者 李高春 刘著卿 +2 位作者 张璇 邱欣 隋玉堂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30-333,共4页
对复合固体推进剂拉伸变形破坏过程进行了原位扫描电镜观察,采用数字图像相关方法分析了不同变形阶段电镜图片,得到了推进剂细观表面变形场,探讨其在拉伸过程中的细观破坏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图像相关方法与扫描电镜相结合为复合固... 对复合固体推进剂拉伸变形破坏过程进行了原位扫描电镜观察,采用数字图像相关方法分析了不同变形阶段电镜图片,得到了推进剂细观表面变形场,探讨其在拉伸过程中的细观破坏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图像相关方法与扫描电镜相结合为复合固体推进剂在细观尺度下的测量与破坏机理分析提供了新的途径,也为推进剂细观数值模拟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复合推进剂 扫描电镜试验 数字图像相关方法 细观破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体后叶MRI与电镜对照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吕发金 张克随 +1 位作者 吴景全 石军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9期648-650,共3页
目的:研究正常人垂体后叶短T1高信号与垂体后叶内神经分泌颗粒含量的相关性。方法:用5例头部标本行垂体MR成像及垂体标本电镜观察,测量垂体后叶信号强度比与电镜下垂体后叶单位面积内神经分泌颗粒、脂滴的量,并进行相关与回归... 目的:研究正常人垂体后叶短T1高信号与垂体后叶内神经分泌颗粒含量的相关性。方法:用5例头部标本行垂体MR成像及垂体标本电镜观察,测量垂体后叶信号强度比与电镜下垂体后叶单位面积内神经分泌颗粒、脂滴的量,并进行相关与回归分析。结果:5例垂体后叶均呈短T1高信号;电镜下,垂体后叶含丰富的神经分泌颗粒,而脂滴少。结论:垂体后叶短T1高信号是由于垂体后叶内的神经分泌颗粒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垂体后叶 电子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沙颗粒表面铜离子吸附分布的模拟分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陈志和 方红卫 陈明洪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9-73,共5页
泥沙颗粒的表面形貌与污染物质的吸附关系较少受到关注。采用场发射枪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泥沙颗粒表面形貌的研究与探测吸附作用后铜离子在泥沙颗粒表面的分布,模拟分析了铜离子的吸附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泥沙形貌对铜离子的吸附分... 泥沙颗粒的表面形貌与污染物质的吸附关系较少受到关注。采用场发射枪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泥沙颗粒表面形貌的研究与探测吸附作用后铜离子在泥沙颗粒表面的分布,模拟分析了铜离子的吸附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泥沙形貌对铜离子的吸附分布有重要影响,在泥沙颗粒表面的边脊和凹谷处吸附铜离子数量较多,在其它形貌特征处的铜离子吸附数量相对较少。曲率Cu反映了复杂形貌对于铜离子的吸附能力,当Cu=1.1时该区域吸附铜离子最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沙颗粒表面形貌 电镜图像 吸附作用 铜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较低倍X射线像的灰级修正 被引量:6
15
作者 田地 李艳平 +2 位作者 范国传 王微 于前洋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2期238-242,共5页
应用微型计算机直接采集电子探针X射线像,并用伪彩色显示技术进行观察。发现电子束扫描方式下的低倍X射线像存在严重失真,并且倍数越低越严重;相同倍数时,谱仪的低波段比高波段严重;不同谱仪上失真方向不同。极低倍X射线像已无... 应用微型计算机直接采集电子探针X射线像,并用伪彩色显示技术进行观察。发现电子束扫描方式下的低倍X射线像存在严重失真,并且倍数越低越严重;相同倍数时,谱仪的低波段比高波段严重;不同谱仪上失真方向不同。极低倍X射线像已无法使用,较低倍X射线像可以进行灰级修正。修正方法是,在完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分别采集标样和试样中某元素的X射线像,根据标样X射线像找出各像素点的修正因子;用该修正因子对试样元素的X射线像进行逐点的灰级修正,可获得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探针 扫描电镜 X射线像 计算机 灰级修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细菌浓度及离心条件对大肠杆菌透射电镜观察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红 范京川 +2 位作者 徐晨 曾庆 肖虹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93-395,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的光密度(Optical density,OD)值、离心速度及时间对大肠杆菌透射电镜样品制备及超微结构观察的影响。方法:按照正交试验设计原则,将不同OD600值的大肠杆菌分成9个不同的离心速度和时间组,比较各组制样难度及电镜下超微形... 目的:探讨不同的光密度(Optical density,OD)值、离心速度及时间对大肠杆菌透射电镜样品制备及超微结构观察的影响。方法:按照正交试验设计原则,将不同OD600值的大肠杆菌分成9个不同的离心速度和时间组,比较各组制样难度及电镜下超微形态及纵、横切面比的变化。结果:各种OD600值和离心条件对大肠杆菌超微结构影响不大,但OD600值为0.8,离心时间为15min时,样品中细菌多呈纵切形态而更适宜观察分析。结论:离体培养大肠杆菌透射电镜样品制备及观察的最佳OD600值为0.8,离心时间为15min,离心速度为5000~12000r/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图像分析 样品制备 超微结构 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波变换在扫描电镜图像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敬明 陶德元 郝莹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5-78,共4页
根据扫描电镜图像的特点 ,对小波变换应用于扫描电镜图像的增强、降噪及融合方法进行了阐述 ,并利用所述方法对扫描电镜的图像进行了处理。结果表明 ,利用小波变换对扫描电镜的图像进行处理是有效的、可行的。
关键词 图像处理 小波变换 扫描电镜 图像增强 图像降噪 图像融合 扫描电子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气硅化黄土的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17
18
作者 尹亚雄 王生新 +1 位作者 韩文峰 谌文武 《岩土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629-1633,共5页
采用扫描电镜、数字图像方法和表面积孔隙分析仪研究了天然黄土和固化龄期13,19,24 a加气硅化黄土的微结构和孔隙特征。结果表明:天然黄土和加气硅化黄土的微结构均以粒状架空结构为主;加气硅化黄土架空孔隙内充填有少量凝胶;这些凝胶... 采用扫描电镜、数字图像方法和表面积孔隙分析仪研究了天然黄土和固化龄期13,19,24 a加气硅化黄土的微结构和孔隙特征。结果表明:天然黄土和加气硅化黄土的微结构均以粒状架空结构为主;加气硅化黄土架空孔隙内充填有少量凝胶;这些凝胶附着在骨架颗粒表面,增大了颗粒间的接触面积。与天然黄土相比,硅化黄土孔径分布基本无变化,平均孔径、面积比和孔隙体积没有降低,但孔隙表面积从17.810 4 m2/g增加到27.473 5 m2/g。加气硅化黄土的机制是保持黄土架空孔隙基本不变,通过凝胶薄膜强化了黄土微结构中胶结物的强度,将骨架颗粒黏结成为一个空间网状整体,消除了黄土的湿陷性,并提高了其工程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气硅化黄土 微结构 扫描电镜 数字图像方法 表面积孔隙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透射电子显微镜在生物学科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19
作者 李叶 黄华平 +3 位作者 张新春 崔艳梅 邓睿 林培群 《热带农业科学》 2019年第12期58-67,共10页
透射电镜具有高分辨率、直观性的特点,是研究微观组织结构的强有力工具,在材料、医学、生物、化学、物理等各个研究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结合生物样品的特点,介绍了透射电子显微镜的成像原理、生物样品的制备,综述了透射... 透射电镜具有高分辨率、直观性的特点,是研究微观组织结构的强有力工具,在材料、医学、生物、化学、物理等各个研究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结合生物样品的特点,介绍了透射电子显微镜的成像原理、生物样品的制备,综述了透射电子显微镜作为生物组织、细胞及细胞器超微结构观察工具在生物学科中的应用,为透射电镜的初学者以及科研工作人员全面了解和使用透射电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射电镜 成像原理 生物学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阿魏酸对离体培养棉纤维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吕萌 倪志勇 +2 位作者 王娟 胡文冉 范玲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29-833,共5页
通过建立新疆陆地棉品种‘新陆早36号’的体外胚珠培养棉纤维体系,利用图像数字化处理技术和电镜切片观察,探索体外培养条件下不同浓度外源阿魏酸(FA)对棉纤维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培养棉胚珠的体积、棉纤... 通过建立新疆陆地棉品种‘新陆早36号’的体外胚珠培养棉纤维体系,利用图像数字化处理技术和电镜切片观察,探索体外培养条件下不同浓度外源阿魏酸(FA)对棉纤维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培养棉胚珠的体积、棉纤维长度、纤维团生长面积和纤维细胞壁厚度均显著增加。(2)FA的影响在培养15 d后达到显著水平,25和50μmol/L外源FA对离体培养棉纤维的伸长和纤维细胞壁的增厚都具有促进作用,但不同浓度下纤维伸长和细胞壁增厚的程度不同。(3)各处理培养25 d后,25μmol/L FA处理的棉纤维长度比对照极显著增加14.2%,纤维团生长面积比对照极显著增加18%;50μmol/L FA处理的棉纤维细胞壁厚度比对照极显著增加6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魏酸(FA) 离体培养棉纤维 图像数字化处理 电镜切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