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1篇文章
< 1 2 4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INE COAL AND THREE PRODUCT DRY BENEFICIATION WITH VIBRATION AND DOUBLE-DENSITY FLUIDIZED BEDS 被引量:2
1
作者 Wei Lubin (Department of Mineral Engineering,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angsha 410083,China) Chen Qingru Luo Zhenfu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Technology)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1998年第2期31-34,共4页
Thedrybeneficiationtechnologywithairdensemediumfluidizedbedcaneficientlybenefici-atethecoarsecoalofsize50~6m... Thedrybeneficiationtechnologywithairdensemediumfluidizedbedcaneficientlybenefici-atethecoarsecoalofsize50~6mm.However,thiste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RY beneficiation VIBRATION fluidized BED three PRODUCT SEPARATO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dularized dry coal beneficiation technique based on gas-solid fluidized bed 被引量:7
2
作者 赵跃民 李功民 +4 位作者 骆振福 梁春成 唐利刚 陈增强 邢洪波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1年第2期374-380,共7页
A 40-60 t/h modularized dry coal beneficiation process with a novel method to control the bed was designed around a gas-solid fluidized bed separator. Furthermore, the hydrodynamics of medium-solids consisting of wide... A 40-60 t/h modularized dry coal beneficiation process with a novel method to control the bed was designed around a gas-solid fluidized bed separator. Furthermore, the hydrodynamics of medium-solids consisting of wide-size-range magnetite powder (0.3-0.06 ram) and 〈1 mm fine coal were numerically studie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fluidization performance of the wide-size-range medium-solid bed is good. The separation performance of the modularized system was then investigated in detail using a mixture of 〈0.3 mm magnetite powder (mass fraction of 0.3-0.06 mm particles is 91.38 %) and 〈1 mm fine coal as solid media.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at separation densities of 1.33 g/cm^3 or 1.61 g/cm^3, 50-6 mm coal can be separated effectively with probable error, E, values of 0.05 g/cm^3 and 0.06 g/cm^3, respectively. This technique is beneficial for saving water resources and for the clean utilization of co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ry coal beneficiation MODULARIZATION gas-solid fluidized bed wide-size-range medium-solid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CHANISM AND APPLICATION OF COAL DRY BENEFICIATION WITH AIR-DENSE MEDIUM FLUIDIZED BED
3
作者 Wei Lubin (Department of Mineral Engineering,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angsha 410083,China)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1998年第2期27-30,共4页
The mechanism of beneficiation with air dense fluidized bed has been theoretically studied in the paper. Focusing attention on the misplacing resources in separation process, the misplacing effects are divided into t... The mechanism of beneficiation with air dense fluidized bed has been theoretically studied in the paper. Focusing attention on the misplacing resources in separation process, the misplacing effects are divided into two parts called respectively as misplacing effect of viscosity and misplacing effect of motion. The proposed separation theory can reasonably explain the results of separation in different fluidization states. Experimental results in pilot and commercial plants showed that the air dense medium fluidized bed is a high efficiency dry cleaning technique. The dynamic stability of fluidized bed density is directly affected by the variation of fine coal content in fluidized bed and can be controlled in expected range through measurement of fluidized bed density and adjusting of split flow rate. With air dense medium fluidized bed, various coals of size 50—6 mm can be efficiently beneficiated. The separation density can be adjusted between 1.2—2.2 g/cm 3, and the probable error E p value is about 0.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RY beneficiation air DENSE medium fluidized BED separation MECHANIS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非常规油气资源效益开发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被引量:8
4
作者 何希鹏 张培先 +5 位作者 高玉巧 汪凯明 何贵松 任建华 高全芳 臧素华 《中国石油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8-43,共16页
通过深入调研国内外非常规油气在勘探开发、关键技术及运行模式等方面的差异性,结合国内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现状,提出了中国非常规油气产业主要面临资源战略接替、开发关键技术、管理体制机制、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建设等挑战。借鉴北美... 通过深入调研国内外非常规油气在勘探开发、关键技术及运行模式等方面的差异性,结合国内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现状,提出了中国非常规油气产业主要面临资源战略接替、开发关键技术、管理体制机制、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建设等挑战。借鉴北美“页岩革命”的经验启示,聚焦资源、技术、管理、成本、效益等关键要素,研究提出了推动中国非常规油气效益开发的5项对策建议:(1)全领域战略谋划,加强发展战略的顶层设计,做优国内资源阵地,扩大海外资源市场,进一步夯实非常规油气规模开发的资源基础。(2)全生命周期评价,单井长期试采,摸清生产规律,强化重点试验井组评价,建模数模一体化研究,落实开发技术政策,提高单井产量和油气田采收率。(3)全链条技术迭代,以问题和目标为导向,攻克效益开发关键核心技术,高效推动非常规示范区建设,集成可推广可复制的做法,全面推进非常规效益开发。(4)全要素资源统筹,推进四个一体化、多元合作及市场化运作模式,实现提产提效和互惠共赢,增强非常规油气开发活力。(5)全过程绿色智能,构建大科研体系、大运营体系和大环保体系,打造非常规油气产业发展新格局。5项对策旨在推动中国非常规油气资源早日实现规模效益开发,确保国内油气产业持续高质量发展,践行端牢能源饭碗的重大责任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常规油气 效益开发 挑战 对策建议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民营经济促进法的六项核心原则 被引量:10
5
作者 刘俊海 《法治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9-76,共18页
为提振投资信心、增强企业活力、促进共同富裕,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迫在眉睫。该法应确立六项核心原则:地位平等、共同发展、公平竞争、互利合作、平等监管与平等保护。这些原则相辅相成,不可或缺,同频共振,共同构成民营经济促进法的四... 为提振投资信心、增强企业活力、促进共同富裕,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迫在眉睫。该法应确立六项核心原则:地位平等、共同发展、公平竞争、互利合作、平等监管与平等保护。这些原则相辅相成,不可或缺,同频共振,共同构成民营经济促进法的四梁八柱。地位平等包括市场地位、法律地位与社会地位的平等。共同发展意味着,民营经济与公有制经济都享有平等的生存权发展权,不存在零和游戏。公平竞争意味着,民营经济与公有制经济自由竞争、公平竞争。互利合作意味着,民营经济与公有制经济应当优势互补,共同孕育混合所有制经济。平等监管意味着,政府在“放管服”过程中平等对待各类经济形态。平等保护意味着,权利人在权益受侵时都能获得平等的有效救济。只有将六项核心原则融入民营经济促进法从总则到分则的规范体系,才能确保该法的可诉性、可裁性与可执行性,才能把该法铸造为民营企业家有恒产有恒心的长效定心丸。根治假国企乱象的治本之策就是落实平等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位平等 共同发展 公平竞争 互利合作 民营企业 民营企业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土矿中伴生锂资源现状及选冶加工前景
6
作者 王晓慧 吴威龙 +3 位作者 赵开乐 梁友伟 张文谱 万大学 《金属矿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88-97,共10页
探讨铝土矿中伴生沉积型锂资源的特征与开发价值,分析现有提取技术的原理、优劣及经济性,评估其开发利用前景,为铝锂资源的高效综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通过梳理铝土矿中锂资源的赋存状态、分布规律及成矿影响因素,对比分析碱法浸出、酸... 探讨铝土矿中伴生沉积型锂资源的特征与开发价值,分析现有提取技术的原理、优劣及经济性,评估其开发利用前景,为铝锂资源的高效综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通过梳理铝土矿中锂资源的赋存状态、分布规律及成矿影响因素,对比分析碱法浸出、酸法浸出、焙烧—酸浸等单一提锂技术的工艺原理与应用局限,结合选冶联合技术的工艺逻辑,从资源利用效率、成本效益及环境影响等维度进行系统评价。结果表明,锂主要富集于铝土矿矿体顶、底板的低品位铝质岩和黏土岩中,赋存状态与分布规律受成岩成矿作用及次生改造作用调控;单一提锂技术(如碱法、酸法、焙烧—酸浸法)存在铝精矿品质不达标、综合利用率低、伴生元素(镓、钪等)未回收等问题,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欠佳;通过选矿与冶炼工艺协同,可同步实现铝精矿提取与锂富集,减少废渣产生,降低能耗与成本。铝土矿伴生锂资源构成潜在的巨大沉积型锂资源库,具备重要开发价值。未来需通过深化锂赋存机制研究、优化选冶联合工艺、开展经济与环境影响评价,推动铝锂资源的协同开发,以拓宽我国锂矿资源供给渠道,实现资源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土矿 沉积型锂资源 选冶联合 综合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含铬海滨砂矿选矿试验研究
7
作者 廖乾 张胜广 +2 位作者 张建文 马崇振 梁汉 《矿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7-60,共4页
对TiO_(2)品位3.33%、Cr_(2)O_(3)品位0.36%的某海滨砂矿进行了选矿试验研究。采用重选-弱磁选-中强磁选预处理和焙烧-干式磁选再处理成套选矿技术,可获得TiO_(2)品位47.72%、Cr_(2)O_(3)品位0.071%、TiO_(2)回收率64.76%的钛精矿产品,... 对TiO_(2)品位3.33%、Cr_(2)O_(3)品位0.36%的某海滨砂矿进行了选矿试验研究。采用重选-弱磁选-中强磁选预处理和焙烧-干式磁选再处理成套选矿技术,可获得TiO_(2)品位47.72%、Cr_(2)O_(3)品位0.071%、TiO_(2)回收率64.76%的钛精矿产品,实现了提钛降铬、生产合格钛精矿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滨砂矿 钛铁矿 铬铁矿 选矿 重选 磁选 焙烧 钛精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深部煤岩气储层气孔成因及成藏富集特征
8
作者 刘洪林 王怀厂 +2 位作者 黄道军 赵群 李晓波 《中国石油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2-107,共16页
鄂尔多斯盆地深部煤岩广泛分布,是天然气勘探开发的重要接替领域;但是随着埋深增加,深部地层温度、地应力和水文地质条件发生较大变化,导致深部煤岩气富集成藏规律与浅部存在较大差异,深部煤岩气成藏具有特殊性,孔隙结构特征及成因、成... 鄂尔多斯盆地深部煤岩广泛分布,是天然气勘探开发的重要接替领域;但是随着埋深增加,深部地层温度、地应力和水文地质条件发生较大变化,导致深部煤岩气富集成藏规律与浅部存在较大差异,深部煤岩气成藏具有特殊性,孔隙结构特征及成因、成藏类型与富集特征等方面研究不足。开展了煤岩显微组分、扫描电镜等实验分析,研究认为,本溪组8号煤岩沉积环境主要为潟湖—潮坪相沉积,东北部厚度为8~22m,向西南减薄为2~6m,煤岩镜质组含量高,平均为78.5%,成熟度从东北向西南增加;深部煤储层孔隙度为3.65%~5.84%,成煤沼泽类型对气孔形成有控制作用,气孔与地层水汽化、煤岩快速生烃有关;盆地深部煤岩气成藏类型常见微构造气藏、背斜构造气藏等多种类型;煤岩含气量由东北向西南增加,深部煤岩含气量转折点约2000m,沉积环境通过控制成煤沼泽相影响煤岩含气量分布,煤岩顶板为粉砂质泥岩,含气性好于石灰岩和砂岩顶板。提出了针对深部煤岩气应建立以储层孔隙发育为核心的地质评价体系、以孔隙发育带和含气富集区为核心的地球物理预测技术、以水平井煤储层气孔发育为核心的储层压裂设计和针对性生产技术,可加快实现深部煤岩气效益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深部煤岩气 气孔 成因机制 成藏模式 效益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株凝结芽孢杆菌抑菌性能的比较研究
9
作者 王雪艳 杨睿 +5 位作者 王乙茹 苗华彪 黄遵锡 陈德近 PHOUTHAPANE Vanhnaseng 程志斌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67-172,共6页
试验采用牛津杯抑菌法,以无菌纯化水、金霉素为参照,通过抑菌圈值(DIZ)来比较3株凝结芽孢杆菌菌株(菌株编号为BC_(-S001)、BC_(-S002)、BC_(-S003))对两类指示菌(肠道致病菌、肠道有益菌和商业饲用益生菌)的抑菌性能。结果显示:(1)BC_(-... 试验采用牛津杯抑菌法,以无菌纯化水、金霉素为参照,通过抑菌圈值(DIZ)来比较3株凝结芽孢杆菌菌株(菌株编号为BC_(-S001)、BC_(-S002)、BC_(-S003))对两类指示菌(肠道致病菌、肠道有益菌和商业饲用益生菌)的抑菌性能。结果显示:(1)BC_(-S001)对肠道致病菌大肠杆菌K88、猪肠炎沙门氏菌、鸡白痢沙门氏菌的抑制作用显著大于BC_(-S002)和BC_(-S003)(P<0.05)。BC_(-S001)、BC_(-S002)、BC_(-S003)对肠道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产气荚膜梭菌的抑制作用均为“低敏感”,且差异不显著(P>0.05)。(2)BC_(-S001)、BC_(-S002)、BC_(-S003)对肠道有益菌嗜酸乳杆菌、嗜热双歧杆菌的抑制作用均为“不敏感”。BC_(-S001)、BC_(-S002)、BC_(-S003)对商业饲用益生菌地衣芽孢杆菌的抑制作用均达到“高敏感”,且BC_(-S002)、BC_(-S003)显著高于BC_(-S001)(P<0.05);BC_(-S002)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制作用为“中敏感”,BC_(-S001)和BC_(-S003)为“低敏感”;BC_(-S001)、BC_(-S002)、BC_(-S003)对丁酸梭菌、粪肠球菌及产朊假丝酵母的抑制作用均为“不敏感”。综上分析,3株凝结芽孢杆菌的抑菌性能有一定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结芽孢杆菌 牛津杯抑菌法 抑菌性能 肠道致病菌 肠道有益菌及商业饲用益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全球性风险挑战与多维度治理体系构建
10
作者 彭绪庶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62-73,共12页
人工智能具有类人智慧性、广泛渗透性和要素替代性,其颠覆性创新既带来发展新机遇,也伴随着“科技异化”和“创造性破坏”的风险,尤其是随着弱人工智能向强人工智能不断演进,人工智能可能引发伦理失范、就业冲击和社会分化加剧等问题,... 人工智能具有类人智慧性、广泛渗透性和要素替代性,其颠覆性创新既带来发展新机遇,也伴随着“科技异化”和“创造性破坏”的风险,尤其是随着弱人工智能向强人工智能不断演进,人工智能可能引发伦理失范、就业冲击和社会分化加剧等问题,并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产生影响。面对人工智能全球性的风险挑战,需要针对当前碎片化的全球治理现状,从价值取向、国家关系、治理优先级、主体能力和技术手段等多个维度健全完善治理体系,推动人工智能造福全人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包容普惠发展 可持续发展 治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麻雀算法的冷热电微电网优化调度
11
作者 匡洪海 李星宇 +2 位作者 王凯 殷钰朋 李子龙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9期8108-8116,共9页
为合理高效利用生物质资源,考虑各微源单元的运行成本和环境成本,设计了一种基于改进生物质气化的冷热电联供微电网经济调度模型。针对麻雀搜索算法易陷入局部最优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麻雀搜索算法(improved sparrow search algorithm... 为合理高效利用生物质资源,考虑各微源单元的运行成本和环境成本,设计了一种基于改进生物质气化的冷热电联供微电网经济调度模型。针对麻雀搜索算法易陷入局部最优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麻雀搜索算法(improved sparrow search algorithm,ISSA)对所提出的模型进行求解。首先,使用正弦混沌图生成空间上均匀分布的早期麻雀种群。其次,加入互利学习机制并引入变异策略,以增强该领域个体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全局搜索能力。最后通过对比ISSA、SSA、灰狼算法、鲸鱼算法和海洋捕食者算法的迭代结果,证明ISSA具有良好的寻优效果和稳定性。并通过典型仿真案例分析,验证了ISSA算法解决冷热电联供微电网经济调度问题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网 改进麻雀算法 生物质气化 混沌映射 互利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汽车催化剂各组分回收技术研究进展
12
作者 黄红军 邵志东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069-2084,共16页
本文首先通过介绍汽车催化剂各组分发展历程及其工艺矿物学特性,汽车催化剂各组分结构为蜂窝载体表面负载涂层,载体主要成分为堇青石,涂层由氧化铝、CeZr等助催化组分紧密嵌布并分散有纳米铂族金属(PGMs)构成。随后分析了废汽车催化剂... 本文首先通过介绍汽车催化剂各组分发展历程及其工艺矿物学特性,汽车催化剂各组分结构为蜂窝载体表面负载涂层,载体主要成分为堇青石,涂层由氧化铝、CeZr等助催化组分紧密嵌布并分散有纳米铂族金属(PGMs)构成。随后分析了废汽车催化剂各组分现有回收技术,指出现有铂族金属回收技术的核心痛点在于节能环保,浮选是分离载体与涂层最有潜力的方法,碱处理法可能适合于涂层中Al_(2)O_(3)组分的回收,CeZr等助催化组分最优选择可能是回收到渣中,全组分回收是废汽车催化剂处置的发展趋势。最后分析了全组分回收现有技术,讨论了全组分回收技术路线,提出了选冶联合是可能解决废汽车催化剂全组分回收难题最有潜力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汽车催化剂 全组分回收 选冶联合 铂族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硒、硅、锶对镉胁迫下羊肚菌菌丝生长的影响
13
作者 姜力煌 范婷婷 +4 位作者 赵晓燕 周昌艳 张津京 赵志勇 杨凌宸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1-49,共9页
为有效控制羊肚菌镉(Cd)污染,本研究以六妹羊肚菌(Morchella sextelata)为实验材料,利用PDA平板培养和PDB液体培养等方法,探究硒(Se)、硅(Si)和锶(Sr)对Cd胁迫下羊肚菌菌丝生长及Cd富集的影响。结果表明,Cd胁迫下羊肚菌菌丝生长速度、... 为有效控制羊肚菌镉(Cd)污染,本研究以六妹羊肚菌(Morchella sextelata)为实验材料,利用PDA平板培养和PDB液体培养等方法,探究硒(Se)、硅(Si)和锶(Sr)对Cd胁迫下羊肚菌菌丝生长及Cd富集的影响。结果表明,Cd胁迫下羊肚菌菌丝生长速度、菌丝形态、生物量均受到显著抑制,且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升高,证实Cd胁迫对羊肚菌菌丝造成了损伤作用。相较于单独Cd处理,不同浓度Se+Cd处理后,菌丝生物量提升了25.79%~35.71%,MDA含量降低了48.10%~219.68%;不同浓度Si+Cd处理后,菌丝生物量提升了25.79%~30.55%,MDA含量降低了65.08%~102.85%;不同浓度Sr+Cd处理后,菌落茂密程度与半径均增长且边缘变得整齐,菌丝生物量增加了3.57%~23.01%,MDA含量降低了13.03%~42.8%,对Cd吸收富集量降低了26.29%~32.15%。本研究表明Se、Si和Sr等有益元素对Cd胁迫下羊肚菌菌丝体的生长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且添加Sr能够显著降低羊肚菌对Cd的富集吸收。本研究为羊肚菌Cd污染的有效控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益元素 羊肚菌 生长特性 富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选冶联合工艺的多金属尾矿锡石回收技术
14
作者 王志强 韩海生 +4 位作者 孙伟 王超 纪道河 陈鹏飞 张永忠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158-3168,共11页
我国南岭成矿带有着丰富的锡石资源,但是因其伴生矿物复杂、赋存状态紧密,导致常规选矿方式难以回收。本文构建并验证了一条“强磁分选-还原焙烧-烟尘回收”的选冶联合工艺路径,系统开展了工艺优化与关键参数研究。结果表明:配合前段强... 我国南岭成矿带有着丰富的锡石资源,但是因其伴生矿物复杂、赋存状态紧密,导致常规选矿方式难以回收。本文构建并验证了一条“强磁分选-还原焙烧-烟尘回收”的选冶联合工艺路径,系统开展了工艺优化与关键参数研究。结果表明:配合前段强磁分选富集工艺,锡石可以在精矿中富集至0.4625%。获得了最佳球团焙烧工艺制度,在球团直径为5 mm,炭质还原剂掺量为5%、焙烧温度为975℃、保温时间为45 min条件下,锡石挥发率可达到96.79%。该研究明确了锡石还原挥发的热力学窗口与传质控制机制,为尾矿中微细粒难选锡资源的梯级回收和后续焙烧体系的工程扩大优化提供了技术支撑与应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O_(2) 石榴子石 尾矿 选冶联合 资源综合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氟碳铈矿资源概况及选矿工艺研究进展
15
作者 王东辉 薛凯 +6 位作者 田佳 王周杰 曹越 郭姚 李国欢 江星橙 刘倩 《金属矿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1-59,共9页
氟碳铈矿作为全球轻稀土的主要来源,其高效分选与综合利用对保障稀土资源供给至关重要。受限于矿石伴生关系复杂、嵌布粒度细等资源禀赋特征,该矿物的高效分选仍是行业技术难题。为此,亟需系统梳理选矿技术研究进展,为工艺优化提供支撑... 氟碳铈矿作为全球轻稀土的主要来源,其高效分选与综合利用对保障稀土资源供给至关重要。受限于矿石伴生关系复杂、嵌布粒度细等资源禀赋特征,该矿物的高效分选仍是行业技术难题。为此,亟需系统梳理选矿技术研究进展,为工艺优化提供支撑。本文在概述我国白云鄂博、凉山、微山三大典型矿床特征的基础上,系统评述了磁选—浮选、磁选—重选、重选—浮选、重选—磁选—浮选等联合分选工艺的技术特点与应用场景。研究表明,未来应加强重选—磁选—浮选模块化联合工艺研发以强化复杂矿石适应性,深化集成动态调浆与精准加药系统的智能浮选技术创新,并构建基于矿物基因特性驱动的分选决策模型。该研究为稀土资源高效开发提供了技术路线选择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碳铈矿 资源概况 分选工艺 研究现状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硅对羊草幼苗生长和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
16
作者 周美玲 韩雯雯 +4 位作者 张颖 贾永琪 王文颖 祁智 亢燕 《草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787-1793,共7页
为明确硅(Si)对羊草(Leymus chinensis)生长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固体培养基培养和水培法,施加5个浓度(0、1、2、5和10 mmol·L^(−1))的Si,比较不同浓度的Si对羊草表型和叶片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Si浓度的升高,培养基培养... 为明确硅(Si)对羊草(Leymus chinensis)生长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固体培养基培养和水培法,施加5个浓度(0、1、2、5和10 mmol·L^(−1))的Si,比较不同浓度的Si对羊草表型和叶片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Si浓度的升高,培养基培养7 d的羊草幼苗的根长、叶长和幼苗鲜重均呈下降趋势。1 mmol·L^(−1)Si条件下,水培培养21 d的羊草的地上部分鲜重增加了27%;但其他Si浓度条件下,羊草地上部分和根鲜重无显著差异(P>0.05)。此外,在添加5 mmol·L^(−1)Si的水培条件下,羊草叶片表皮毛顶端尖锐且表面积显著增加(2倍以上),利用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仪发现Si在表皮毛内积累。此外,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测定水培羊草叶片的矿质元素含量,发现施加5 mmol·L^(−1)Si,植物体内的Si含量增加了17倍,钙(Ca)含量增加了42%,但铁(Fe)和锌(Zn)无显著变化(P>0.05)。研究结果表明,施加合适浓度的Si,可提高羊草幼苗的生物量,并增加羊草Si和Ca含量,使叶表皮毛尖锐、面积增加和硅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益元素 必需元素 表皮毛 表型 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地小行星矿物分离与资源提取的挑战与展望
17
作者 邵文凯 刘尘旻 +3 位作者 张克非 李瑞林 董良 赵跃民 《宇航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36,共20页
近地小行星作为太空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文明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宝库和未来太阳系探索的基础。针对近地小行星表面资源提取中的星壤组成与表面环境特点,基于目前小行星采样返回任务与地球陨石的样本数据,建立了碳质、硅质与金属质... 近地小行星作为太空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文明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宝库和未来太阳系探索的基础。针对近地小行星表面资源提取中的星壤组成与表面环境特点,基于目前小行星采样返回任务与地球陨石的样本数据,建立了碳质、硅质与金属质近地小行星代表性物质及元素组分模型;提出了基于近地小行星表面成分特点的资源分质利用模式,探讨了微重力与超高真空环境对矿物分离与金属提取过程的影响。介绍了适用于近地小行星表面极端环境的矿物分离与金属提取相关技术,包括离心筛分、磁力分选、熔融电解、微生物浸出和光学加热技术,为近地小行星表面选矿和冶金提供了理论与技术支撑,为太空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地小行星 小行星资源开发利用 微重力选矿 微重力冶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硼铁矿分离与提质试验研究
18
作者 袁壮 陈雯 +3 位作者 王祥 刘小银 彭泽友 李家林 《矿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0-135,共6页
对某含硼铁矿进行了分离和提质试验研究,提出提硼降硫的研究方案,并制定了活化焙烧-磨矿-碱浸-磁选的选冶联合工艺。结果表明:中性气氛下,在焙烧温度650℃、焙烧时间90 min条件下活化焙烧,所得焙烧矿在磨矿细度-0.075 mm粒级占83.28%、... 对某含硼铁矿进行了分离和提质试验研究,提出提硼降硫的研究方案,并制定了活化焙烧-磨矿-碱浸-磁选的选冶联合工艺。结果表明:中性气氛下,在焙烧温度650℃、焙烧时间90 min条件下活化焙烧,所得焙烧矿在磨矿细度-0.075 mm粒级占83.28%、浸出温度100℃、浸出时间60 min、液固比3∶1、浸出剂氢氧化钠浓度(质量分数)15%、搅拌速度180 r/min条件下浸出,可得到B_(2)O_(3)浸出率94.62%的含硼母液,浸出渣经常规磁选,能获得TFe品位54.94%、B_(2)O_(3)含量0.24%、S含量0.077%的铁精矿,成功实现了硼的充分回收和铁精矿品质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铁矿 活化焙烧 选冶联合 浸出 铁精矿 硼铁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低品位难选钼矿的超导磁选预富集试验研究
19
作者 林子钦 张晨 +6 位作者 刘永涛 隋杰 卢冀伟 袁致涛 霍玉宝 刘硕 候鲜名 《湿法冶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04-612,共9页
针对某低品位难选氧化钼矿采用传统选矿工艺和直接浸出工艺难以实现经济有效回收的问题,根据其工艺矿物学特性,研究了采用超导磁选工艺对某低品位难选氧化钼矿进行预富集,考察了背景磁感应强度、矿浆流速、分选矿浆浓度、矿浆进料方式... 针对某低品位难选氧化钼矿采用传统选矿工艺和直接浸出工艺难以实现经济有效回收的问题,根据其工艺矿物学特性,研究了采用超导磁选工艺对某低品位难选氧化钼矿进行预富集,考察了背景磁感应强度、矿浆流速、分选矿浆浓度、矿浆进料方式等磁选条件对预富集精矿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上部进料方式,并在背景磁感应强度4 T、矿浆流速0.025 m/s、分选矿浆浓度10%适宜条件下,预富集精矿Mo品位为0.75%、回收率为64%。通过对磁选回收过程的理论计算与回收机制分析,优化设计了粗(-0.5 mm+0.025 mm)、细(-0.025 mm)粒级分级分选工艺与高场强(5 T)和高流速(0.04 m/s)协同匹配条件下的高效分选方案,得到最终工艺指标为:精矿中Mo品位0.88%,回收率63.79%,富集比3.95。该法可实现对低品位难选氧化钼矿进行高效预富集的目标,能满足后续浸出工艺的入料品位要求,具有一定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钼矿 工艺矿物学 超导磁选 高效分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印度铁矿粉湿式磨矿—磁选提质工艺试验
20
作者 徐梦杰 谢思珺 +1 位作者 潘建 杨聪聪 《烧结球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3-113,共11页
为进一步拓宽球团原料来源、提高球团品质,本文针对铁品位为62.42%、SiO_(2)质量分数为3.30%的某印度铁矿粉,在对其理化性质和矿相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开展采用不同物理选矿方法时铁组分回收工艺参数优化研究,并确定适宜的磨选提质流程。... 为进一步拓宽球团原料来源、提高球团品质,本文针对铁品位为62.42%、SiO_(2)质量分数为3.30%的某印度铁矿粉,在对其理化性质和矿相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开展采用不同物理选矿方法时铁组分回收工艺参数优化研究,并确定适宜的磨选提质流程。结果表明,该铁矿粉的最佳提质工艺流程:先对原矿进行水洗和筛分得到粗、细两个粒级(>0.1、<0.1 mm)矿粉,其中,粗粒级采用湿式磨矿—高梯度磁选的“一粗一精”流程,细粒级则采用高梯度磁选“一粗一扫”流程;选别得到的2种铁精矿产品(1^(#)、2^(#))中,1^(#)精矿产品的铁品位为65.97%、产率为23.29%、作业回收率为24.62%,2^(#)精矿产品的铁品位为62.06%、产率为72.89%、作业回收率为72.52%,全流程铁回收率达到97.14%。普通铁矿粉分选出的一定比例高品位铁精矿有望用于直接还原铁(DRI)生产,除铁精矿外的其他部分仍可作为普通球团和烧结原料,实现无尾高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铁矿粉 选矿 提质 工艺矿物学 高梯度磁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