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2篇文章
< 1 2 5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温电连接器绝缘件失效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钟立强 李齐备 +2 位作者 郭鸿杰 钱萍 陈文华 《工程设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67-372,共6页
针对高温环境下绝缘材料易老化裂解乃至碳化,导致高温电连接器绝缘性能下降而不能满足型号装备工作要求的问题,以某型号装备用J58型高温电连接器为研究对象,分析并验证了其聚酰亚胺(polyimide, PI)绝缘件的失效机理。同时,通过高温劣化... 针对高温环境下绝缘材料易老化裂解乃至碳化,导致高温电连接器绝缘性能下降而不能满足型号装备工作要求的问题,以某型号装备用J58型高温电连接器为研究对象,分析并验证了其聚酰亚胺(polyimide, PI)绝缘件的失效机理。同时,通过高温劣化实验研究了其绝缘性能的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PI绝缘件在450℃下持续工作30 min后出现了碳化趋势,其绝缘电阻显著下降,但大于5 GΩ,仍可满足某型高超导弹的工作要求。研究结果为高温电连接器的可靠性设计、选用及后期维护决策提供了依据,并有助于提升高超导弹等型号装备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电连接器 绝缘性能 失效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致变色改性乳化沥青路用性能试验
2
作者 李强 张磊 +2 位作者 翁波 李国芬 付国志 《林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3-159,共7页
乳化沥青在稀浆封层、微表处等道路面层养护工程中应用广泛。采用热致变色粉对乳化沥青改性可有效减少路表对热量的吸收和储存,并降低热致变色沥青路面的建设成本,但其对乳化沥青路用性能的影响鲜见探明。选取不同颜色、掺量的热致变色... 乳化沥青在稀浆封层、微表处等道路面层养护工程中应用广泛。采用热致变色粉对乳化沥青改性可有效减少路表对热量的吸收和储存,并降低热致变色沥青路面的建设成本,但其对乳化沥青路用性能的影响鲜见探明。选取不同颜色、掺量的热致变色粉对乳化沥青进行改性,对改性乳化沥青及其蒸发残留物开展频率扫描、多应力重复蠕变和弯曲梁流变试验以评价其黏弹性能、高温稳定性和低温抗裂性,从而分析热致变色粉颜色和掺量等因素对改性乳化沥青路用性能的影响规律;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改性乳化沥青微观形貌以揭示热致变色粉对乳化沥青路用性能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热致变色粉颜色和掺量对乳化沥青蒸发残留物的性能有显著影响;与普通乳化沥青相比,热致变色改性乳化沥青的高温稳定性随热致变色粉掺量增加而提升,相同掺量下红色热致变色粉改性乳化沥青高温性能最佳,掺量4%及以上时可满足重交通道路性能要求;低温抗裂性随热致变色粉掺量增加而下降,但仍能满足路用性能要求;乳化沥青蒸发残留物微观形貌的均匀性随热致变色粉掺量提高而逐渐下降,其中红色热致变色粉较其他颜色展现出最佳分散性能,此时热致变色粉在沥青胶浆中充当填料,有效抑制了沥青分子的运动,阻碍其流动因而提升其高温性能。考虑路用性能需求及经济性原则,建议采用6%掺量的红色热致变色粉作为乳化沥青的改性方案。该研究为热致变色改性乳化沥青在道路面层养护技术中的应用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致变色粉 乳化沥青 高温性能 低温性能 微观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后钢-PVA混杂纤维高性能混凝土盾构管片抗弯性能研究
3
作者 许成祥 周志豪 +1 位作者 许奇琦 杨曌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0-111,共12页
本文利用弯曲加载破坏试验,研究了钢纤维体积率、聚乙烯醇(PVA)纤维体积率以及矿粉掺量对高温后的混杂纤维高性能混凝土(HFHPC)盾构管片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掺入一定量钢纤维、PVA纤维以及矿粉的HFHPC盾构管片在经受高温后的极限... 本文利用弯曲加载破坏试验,研究了钢纤维体积率、聚乙烯醇(PVA)纤维体积率以及矿粉掺量对高温后的混杂纤维高性能混凝土(HFHPC)盾构管片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掺入一定量钢纤维、PVA纤维以及矿粉的HFHPC盾构管片在经受高温后的极限承载力、初始刚度、延性系数以及耗能系数等力学性能指标较普通混凝土盾构管片相应值均有明显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 钢-PVA混杂纤维 高性能混凝土 盾构管片 抗弯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硅氮烷催化氰酸酯树脂聚合反应
4
作者 王帆 李洪丽 +3 位作者 郝旭峰 霍肖蒙 朱亚平 齐会民 《功能高分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8-86,共9页
通过氨解法合成了两种聚硅氮烷聚合物-聚二甲基硅氮烷(PMS)和聚甲基氢硅氮烷(PHS)。采用PMS和PHS催化聚合双酚A型氰酸酯单体(BADCy),分别得到预聚物PMSBADCy和PHS-BADCy。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波谱(NMR)等对聚硅氮烷和... 通过氨解法合成了两种聚硅氮烷聚合物-聚二甲基硅氮烷(PMS)和聚甲基氢硅氮烷(PHS)。采用PMS和PHS催化聚合双酚A型氰酸酯单体(BADCy),分别得到预聚物PMSBADCy和PHS-BADCy。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波谱(NMR)等对聚硅氮烷和预聚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催化聚合反应机理,确定了预聚物的固化加工工艺,并验证了树脂固化物的性能。结果表明:聚硅氮烷可有效催化氰酸酯树脂在80℃发生聚合反应生成三嗪环结构,形成具有致密均相结构的固化物,其热机械性能较好、热稳定性能优异、耐湿性能良好,且聚硅氮烷催化聚合氰酸酯较纯氰酸酯树脂固化后呈现出更加优异的力学性能。预聚反应机理研究表明,聚硅氮烷催化氰酸酯树脂的聚合反应过程中形成了含有―O―Si―NH―CN结构的高活性中间体,此活性中间体可继续与―C≡N反应,生成含有―C=NH结构的二聚体或多聚体,然后经环三聚反应形成对称或不对称的三嗪环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氰酸酯 聚硅氮烷 催化聚合 高性能树脂 低温成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纳米锂皂石强化高温泡沫调驱性能研究
5
作者 裴海华 赵建伟 +3 位作者 郑家桢 张贵才 张菅 蒋平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2-256,共5页
利用烷基胺改性纳米锂皂石颗粒构建了高温泡沫体系,对其耐温耐盐性能进行评价,并通过非均质填砂管实验评价了高温泡沫体系对蒸汽的调驱性能。红外光谱表征和接触角测定结果证明了烷基胺通过吸附在纳米锂皂石颗粒表面将其润湿性由强亲水... 利用烷基胺改性纳米锂皂石颗粒构建了高温泡沫体系,对其耐温耐盐性能进行评价,并通过非均质填砂管实验评价了高温泡沫体系对蒸汽的调驱性能。红外光谱表征和接触角测定结果证明了烷基胺通过吸附在纳米锂皂石颗粒表面将其润湿性由强亲水变成弱亲水,使其可以吸附在气液界面上,并形成固体颗粒界面膜,增强了泡沫液膜的刚性强度,从而达到提高泡沫稳定性目的。经烷基胺表面改性纳米锂皂石的稳泡能力得到大幅提升,质量分数1.0%改性纳米锂皂石颗粒可将泡沫的析液半衰期提高至275 min,且具有较好的耐温耐盐性能,在250℃和40000 mg/L的矿化度条件下能保持较好的泡沫稳定性。改性纳米锂皂石强化泡沫体系对高温蒸汽具有优异的调驱性能,在250℃条件的阻力因子在30以上,在非均质条件下可以有效调整蒸汽的吸汽剖面,扩大蒸汽的波及体积,进而大幅度提高蒸汽驱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泡沫 纳米锂皂石 表面改性 调驱性能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抗水解聚合物的合成与性能评价及现场应用
6
作者 徐辉 宋倩 +2 位作者 潘斌林 孙秀芝 庞雪君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7-174,共8页
常规驱油用聚合物为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当温度大于80℃时,酰胺根水解速度加快,水解后产生的羧酸根易与钙镁离子络合,性能大幅降低。为了提高聚合物耐温抗盐性能,一般通过引入抗水解单体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N,N-二甲基丙烯酰... 常规驱油用聚合物为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当温度大于80℃时,酰胺根水解速度加快,水解后产生的羧酸根易与钙镁离子络合,性能大幅降低。为了提高聚合物耐温抗盐性能,一般通过引入抗水解单体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N,N-二甲基丙烯酰胺(DMAA)、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等与丙烯酰胺(AM)单体进行二元、三元或四元共聚,但每种单体的引入对聚合物性能影响尚未进行深入研究。为此,通过引入三种抗水解单体分别与AM共聚,合成了三种抗水解聚物P(AM-NVP)、P(AM-DMAA)和P(AM-AMPS),考察了三种单体的引入对聚合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HPAM主链上分别引入质量分数为20%的NVP、DMAA和AMPS,黏均相对分子质量分别由3050×10^(4)降至720×10^(4)、1500×10^(4)和2800×10^(4),流体力学直径分别降低39.5%、27.7%和增加12.4%,AMPS的引入对HPAM黏均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小于NVP和DMAA的,且由于AMPS中磺酸根不与钙镁离子络合,分子间排斥作用强,分子链在水溶液中更舒展,大幅提升了聚合物的增黏性能、黏弹性能和热稳定性能。室内实验和现场试验结果表明,P(AM-AMPS)可大幅度提高高温高盐油藏条件下聚合物驱油性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高盐油藏 驱油用聚合物 抗水解单体 黏均相对分子质量 驱油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性能混凝土高温后动态劈裂抗拉性能
7
作者 陈猛 冯珺 张通 《建筑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8-126,共9页
为了研究高温和应变率对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劈裂抗拉性能的影响,对不同温度(20、105、200、300、400℃)作用后UHPC的质量损失率、抗压强度、弹性模量、静态和动态(应变率为1.8~6.8 s^(-1))劈裂抗拉强度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以2~10℃/... 为了研究高温和应变率对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劈裂抗拉性能的影响,对不同温度(20、105、200、300、400℃)作用后UHPC的质量损失率、抗压强度、弹性模量、静态和动态(应变率为1.8~6.8 s^(-1))劈裂抗拉强度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以2~10℃/min的加热速率升温至400℃后,所有试件均在保温期间发生爆裂性剥落;U H P C的抗压强度、弹性模量、静态劈裂抗拉强度均随温度增大而提高,300℃作用后比常温时分别提高了13.2%、19.1%和17.3%;动态劈裂抗拉强度和耗散能均具有明显的应变率效应,当应变率从1.8~2.2 s^(-1)增加到6.3~6.8 s^(-1)时,20~300℃作用后的UHPC动态劈裂抗拉强度和耗散能分别提高了69.1%~74.1%和146.7%~177.6%;高温作用后UHPC中C-S-H表面的吸附水、孔隙内自由水和凝胶结合水先后分解,增大了试件的质量损失率;基体内高温和高压环境促进了水泥水化反应和硅灰火山灰反应,提升了UHPC的致密程度,增强了钢纤维的桥连作用;在冲击荷载作用下,基体开裂速度的加快和由钢纤维拔出所致基体摩擦效应的增强导致耗散能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性能混凝土 高温 动态劈裂抗拉 力学性能 爆裂性剥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烧结Cr_(2)O_(3)涂层对Al_(2)O_(3)陶瓷真空沿面耐压性能的影响
8
作者 杨洁 陈欣 +11 位作者 李晨 张晓宁 何佳龙 刘平 秦臻 赵伟 黄刚 向军 李天涛 李杰 董攀 王韬 《强激光与粒子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2-147,共6页
利用浸涂法将Cr_(2)O_(3)涂覆于Al_(2)O_(3)陶瓷表面,通过高温烧结获得涂层陶瓷,并系统性地研究了Cr_(2)O_(3)涂层对样品的物质成分、微观形貌、二次电子发射系数、表面电阻率和真空沿面耐压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涂层陶瓷表面呈红黑色... 利用浸涂法将Cr_(2)O_(3)涂覆于Al_(2)O_(3)陶瓷表面,通过高温烧结获得涂层陶瓷,并系统性地研究了Cr_(2)O_(3)涂层对样品的物质成分、微观形貌、二次电子发射系数、表面电阻率和真空沿面耐压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涂层陶瓷表面呈红黑色,其为Al_(2)O_(3)-Cr_(2)O_(3)固溶体、Mg Al_(2)O_(4)和Cr_(2)O_(3)三种物质的混合物。相较于Al_(2)O_(3)陶瓷,涂层表面晶粒和孔洞的尺寸均较小,其晶粒尺寸均匀性也有明显提升。高温烧结后,Al、Cr两种元素相互扩散,并且涂层中有少量从陶瓷基体迁移而来的玻璃相。高温烧结的Cr_(2)O_(3)涂层将Al_(2)O_(3)陶瓷的二次电子发射系数减小至3.22,将表面电阻率减小至4.52×10^(11)Ω,将真空沿面耐压强度增大至34.44 k V/cm,此值较Al_(2)O_(3)陶瓷提高了约1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_(2)O_(3)陶瓷 Cr_(2)O_(3)涂层 高温烧结 真空沿面耐压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拌沥青结合料高低温性能指标评价研究
9
作者 魏建国 梁钰熹 +2 位作者 黄美燕 周育名 彭竹仪 《森林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7-429,共13页
针对现有指标的局限性,为更好地评价温拌沥青结合料的高低温性能,选取不同掺量的Sasobit温拌剂和Evotherm 3G温拌剂,并将其掺入70#基质沥青和SBS(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改性沥青中,制备改性沥青。通过动态剪切流变(Dynamic Sh... 针对现有指标的局限性,为更好地评价温拌沥青结合料的高低温性能,选取不同掺量的Sasobit温拌剂和Evotherm 3G温拌剂,并将其掺入70#基质沥青和SBS(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改性沥青中,制备改性沥青。通过动态剪切流变(Dynamic Shear Rheological,DSR)试验得到复数剪切模量(G*)和相位角(δ)参数,并进行相关分析。同时,采用车辙因子(G*/sinδ)、改进型车辙因子(G*(/sinδ)^(9))指标和临界温度(TG*/sinδ)、改进型临界温度(T_(G*/(sinδ)^(9)))指标,对改性沥青的高温性能进行全面评价分析。在低温弯曲流变(Bending Beam Rheometer,BBR)试验中,得到蠕变劲度模量(S)、蠕变速率(m)参数,并对其进行分析,同时建立k指标(蠕变劲度模量与蠕变速率之比),引入蠕变柔量(J(t))指标对改性沥青的低温性能进行评价。试验结果及数据分析表明,相较于G*/sinδ,采用G*(/sinδ)^(9)能够更准确地评估温拌沥青的高温性能,而T_(G*/(sinδ)^(9))适合SBS温拌沥青高温性能评价,对于70#基质沥青而言两者之间无明显差异。另外,k指标可以区分基质沥青和改性沥青低温性能差异,而J(t)指标能够很好地反映温拌沥青低温蠕变性能。最后,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对高低温指标进行权重分析,得出权重最大的指标为T_(G*/(sinδ)^(9))和J(t),在评估温拌沥青的高温性能指标时建议采用T_(G*/(sinδ)^(9))指标,在评估温拌沥青低温性能时采用J(t)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拌沥青 温拌剂 高温性能 低温性能 评价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纤维与多孔材料复合砂浆的隔热性能研究及高温建筑应用
10
作者 刘跃国 刘一鸣 +1 位作者 李伟 张茂钦 《混凝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10-216,222,共8页
为解决传统砂浆(CM)在高温环境下隔热性能差、能耗高的问题,以水泥砂浆为基体,制备了枣椰纤维复合砂浆(DPRM)、阿尔法纤维复合砂浆(AFRM)以及白色碎石砂浆(WG),采用试验箱模型,系统分析了不同材料的热物理性能、隔热效果和热时滞性能,... 为解决传统砂浆(CM)在高温环境下隔热性能差、能耗高的问题,以水泥砂浆为基体,制备了枣椰纤维复合砂浆(DPRM)、阿尔法纤维复合砂浆(AFRM)以及白色碎石砂浆(WG),采用试验箱模型,系统分析了不同材料的热物理性能、隔热效果和热时滞性能,评估其在建筑节能中的潜力。研究结果表明:复合砂浆的热导率较传统砂浆显著降低,其中DPRM和AFRM的热导率分别为0.80 W/(m·K)和0.71 W/(m·K),降低了40.30%和47.01%。WG隔热性能最佳,最大热流仅为13.52 W/m^(2),比CM减少约70%。在屋顶内外表面温差方面,DPRM、AFRM和WG分别为18.75℃、19.60℃和22.56℃,而CM仅为12.49℃。WG的热时滞性能最突出,温度峰值较外表面延迟4 h15 min,DPRM和AFRM分别为3 h 45 min和4 h,明显优于CM的2 h 30 min。WG、AFRM和DPRM的日均热增益分别比CM减少78.31%、32.92%和26.87%。综合性能评估显示:WG以多孔性结构和高反照率成为高温地区建筑外壳和屋顶工程的理想材料;植物纤维复合砂浆则兼具保温与轻量化特点,适用于需要减轻自重的建筑。为高温环境下的绿色建筑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可提升建筑热舒适性并减少能源消耗,具有重要的工程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纤维复合砂浆 多孔材料 隔热性能 建筑节能 高温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后钢筋与纳米TiO_(2)混凝土粘结性能演化规律研究
11
作者 赵燕茹 李环 +2 位作者 李玉萍 贾宗明 石磊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111,共11页
通过中心拉拔试验和高温试验,分析了高温后不同纳米TiO_(2)掺量对钢筋混凝土粘结性能的影响,讨论了高温后不同纳米TiO_(2)掺量下钢筋混凝土残余抗压强度与极限粘结应力损伤度的关系。结果表明:高温后,掺入适量的纳米TiO_(2)可以增强钢... 通过中心拉拔试验和高温试验,分析了高温后不同纳米TiO_(2)掺量对钢筋混凝土粘结性能的影响,讨论了高温后不同纳米TiO_(2)掺量下钢筋混凝土残余抗压强度与极限粘结应力损伤度的关系。结果表明:高温后,掺入适量的纳米TiO_(2)可以增强钢筋混凝土的粘结性能,延缓混凝土高温损伤,但当纳米TiO_(2)掺量超过2%(质量分数)时,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性能削弱;建立了高温后不同纳米TiO_(2)掺量下钢筋混凝土粘结强度预测公式,试验值与预测值吻合度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纳米TiO_(2) 钢筋 高温 粘结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化硅基陶瓷刀具强韧化方法及其切削高温合金研究现状
12
作者 刘含莲 尹明越 +3 位作者 黄传真 季良刚 柳智栎 王冠群 《航空制造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24,共11页
氮化硅(Si_(3)N_(4))基陶瓷刀具因其较为优异的硬度、耐磨性和高温稳定性而被认为是切削高温合金的理想选择。然而,其强韧性不足限制了它更为广泛的应用。为应对这些挑战,研究人员在Si_(3)N_(4)基陶瓷刀具材料体系中引入了多种增强相以... 氮化硅(Si_(3)N_(4))基陶瓷刀具因其较为优异的硬度、耐磨性和高温稳定性而被认为是切削高温合金的理想选择。然而,其强韧性不足限制了它更为广泛的应用。为应对这些挑战,研究人员在Si_(3)N_(4)基陶瓷刀具材料体系中引入了多种增强相以提升其综合力学性能,为Si_(3)N_(4)基陶瓷刀具的设计和应用提供了理论指导。本文详细综述了国内外对于Si_(3)N_(4)基陶瓷刀具材料的强韧化方法,重点归纳总结了各类增强相对Si_(3)N_(4)基陶瓷刀具材料力学性能的改善效果及机理;在此基础上,总结了近年来Si_(3)N_(4)基陶瓷刀具在切削高温合金中的应用现状,并对Si_(3)N_(4)基陶瓷刀具材料体系及刀具切削性能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硅基陶瓷刀具 断裂韧度 增强相 高温合金 切削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载高性能信号处理平台热设计
13
作者 徐晓瑶 魏来 +1 位作者 袁俊 高林杰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98-102,共5页
星载信号处理设备对高带宽、强处理能力、集成化的要求日益提高,信号处理平台的功耗也日益增加,热设计已经成为处理平台设计的难点。文中利用FLOTHERM分析软件建立某星载高性能信号处理平台的热分析模型,分析导热衬垫、盒体材料和厚度... 星载信号处理设备对高带宽、强处理能力、集成化的要求日益提高,信号处理平台的功耗也日益增加,热设计已经成为处理平台设计的难点。文中利用FLOTHERM分析软件建立某星载高性能信号处理平台的热分析模型,分析导热衬垫、盒体材料和厚度、印制电路板对散热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数字处理板功耗达到120 W时,结合高效导热衬垫和均温板新型结构材料的方法,其核心高功耗器件结温可满足航天产品I级降额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载 高性能信号处理 热设计 数字处理板 导热衬垫 印制电路板 均温板 结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类对高温胁迫响应及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靳纪明 路晶晶 +5 位作者 李小勇 刘文珍 王玉柱 刘文舒 方刘 郭小泽 《水产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1-161,共11页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高温事件愈发频繁,对水产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鱼类属于变温动物,水温是影响鱼类生命活动的重要生态学因子,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大部分鱼类都有其适宜生长的温度范围以及由最高耐受点和最低耐受点构成...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高温事件愈发频繁,对水产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鱼类属于变温动物,水温是影响鱼类生命活动的重要生态学因子,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大部分鱼类都有其适宜生长的温度范围以及由最高耐受点和最低耐受点构成的耐受温度范围。当环境温度超过鱼类生长的适宜温度范围时,就会对鱼体产生胁迫,影响鱼类的生理代谢、免疫能力、生长和生殖性能等;当环境温度超过其最高耐受温度时,随着胁迫加剧,会直接造成鱼类死亡。相应地,鱼类对高温胁迫的适应性表现包括调节呼吸频率、改变营养物质代谢方式、激活体内抗氧化系统和免疫系统等。笔者综述了高温胁迫对鱼类的影响,涉及鱼类呼吸代谢、摄食率、消化酶活性、能量代谢、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抗氧化能力、免疫能力和生殖性能等方面,并提出可能缓解高温胁迫的措施,旨在为我国鱼类健康养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 高温胁迫 生理代谢 免疫能力 生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相高熵合金的组织结构调控及高温性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姚惠文 马庆爽 +3 位作者 余黎明 李会军 于驰 高秋志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8-394,共27页
多相高熵合金具有灵活且多样的多相组织结构,在高温下表现出良好的组织热稳定性,并能有效平衡高温强度和塑性,使其在高温结构材料方面具有显著的研究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室温性能领域,其高温性能,尤其是多相组... 多相高熵合金具有灵活且多样的多相组织结构,在高温下表现出良好的组织热稳定性,并能有效平衡高温强度和塑性,使其在高温结构材料方面具有显著的研究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室温性能领域,其高温性能,尤其是多相组织结构与高温性能之间的关系尚需进一步系统分析和阐明。本文整理了近期国内外多相高熵合金的组织结构调控和高温性能方面的研究成果,系统总结了合金的相组成、微观结构、高温性能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及调控手段,深入探讨了其热变形行为和强化机制,并对多相高熵合金在高温环境应用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相高熵合金 双相高熵合金 高温性能 相组成 相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锰酸钠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韩业璘 谢红艳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2-116,122,共6页
以软锰矿为原料,通过酸浸碱浸并结合高温固相法合成了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锰酸钠(化学式Na_(0.44)MnO_(2)),通过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能量色散谱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以及恒流充放电测试、电化学阻抗和循环伏安等测试方法,分析... 以软锰矿为原料,通过酸浸碱浸并结合高温固相法合成了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锰酸钠(化学式Na_(0.44)MnO_(2)),通过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能量色散谱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以及恒流充放电测试、电化学阻抗和循环伏安等测试方法,分析了Na_(0.44)MnO_(2)的晶体结构、微观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等。结果表明:制备的Na_(0.44)MnO_(2)为结晶良好的棒状结构,宽度为200~400nm,长度为2~5μm;在0.5C和1C倍率条件下首圈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17.5mAh/g、84.8mAh/g,循环100圈后容量保持率约为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锰矿 高温固相法 锰酸钠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轴承腔磁力密封温度场和变形场数值分析及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潘君 邹国峰 +3 位作者 苏志敏 刘安 程仁义 李双喜 《机电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67-676,共10页
在高温、高转速等极端工况条件下,磁力密封会出现摩擦热温度过高、端面变形严重的现象,导致滑油泄漏甚至密封失效等问题。为此,针对磁力密封温度场及变形场,采用有限元分析及试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对某型磁力密封结构进行了理论分析、... 在高温、高转速等极端工况条件下,磁力密封会出现摩擦热温度过高、端面变形严重的现象,导致滑油泄漏甚至密封失效等问题。为此,针对磁力密封温度场及变形场,采用有限元分析及试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对某型磁力密封结构进行了理论分析、仿真模拟及试验研究;基于磁力密封端面密封性能,讨论了磁力密封的极限工况条件。首先,采用了有限元数值分析软件,针对磁力密封建立了其磁固热耦合分析模型;然后,基于静磁学和传热学理论,对比分析了主轴转速、介质温度、介质压力对磁力密封温度场、变形场的影响程度;最后,探讨了磁力密封的适用工况范围,并通过试验对数值分析的准确性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在标准工况14 050 r/min、150℃、0.07 MPa下,单一参数达到极限转速27 000 r/min、极限介质温度175℃、极限压力0.12 MPa时,密封端面温度和端面变形量大幅上升,密封存在失效的风险;同时90℃为滑油敏感温点,低于该温度,则端面摩擦热主导温升,高于该温度,则滑油介质影响更明显。该研究结果获得了磁力密封的适用工况范围,可用于磁力密封的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力密封失效 高温高速 磁固热耦合 主轴转速 介质温度 介质压力 端面密封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低温与极端雪荷载耦合作用下大跨高铁站房屋盖力学性能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宋林琳 魏明阳 +3 位作者 张学明 高鹏远 张魁杰 李勇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6-176,共11页
高铁站房钢屋盖对温度敏感且超静定次数较多,在寒区低温和积雪作用下容易造成垮塌。为探究高铁站房异形屋盖结构在低温及极端雪荷载耦合作用下的力学性能,以东北某地区高铁站房为背景,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屋盖模型,利用现场监测数... 高铁站房钢屋盖对温度敏感且超静定次数较多,在寒区低温和积雪作用下容易造成垮塌。为探究高铁站房异形屋盖结构在低温及极端雪荷载耦合作用下的力学性能,以东北某地区高铁站房为背景,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屋盖模型,利用现场监测数据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研究设计温差对屋盖结构的影响,考虑场址处近年极端低温天气频现,分析极端温差下屋盖受力。基于不同设计雪荷载分布方式,开展屋盖结构的受力分析,进而考虑寒区极端雪荷载,并探究极端雪荷载与极端温差耦合下的受力状态。结果表明:屋盖两侧弧形边缘部分杆件不同温差下应力变化显著,对温度变化较为敏感,极端温差下需要重视此区域内杆件应力变化;站房屋盖设计时,对于存在天窗的屋盖结构,应重视因天窗与周围屋面高度差而产生的不均匀雪荷载对结构内力的影响;极端雪荷载作用下,屋盖最大应力杆件接近屈服,最大竖向位移也接近规范容许值;考虑极端雪荷载与极端降温耦合相比设计雪荷载与设计温差耦合屋盖最大拉应力、最大下绕位移分别增大47.1%、50.2%,且应力已经超过钢材设计强度,在寒区大跨高铁站房钢屋盖设计时应充分考虑二者耦合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站房 屋盖 温差作用 雪荷载 耦合作用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质高熵高温合金成分设计研究进展
19
作者 沈鸿葵 林峰 +7 位作者 韩明亮 张英杰 吴渊 张晓宾 王辉 刘雄军 蒋虽合 吕昭平 《中国材料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0-48,123,共10页
相比于传统镍基高温合金,轻质高熵高温合金可同时具有高强度、低密度等特点,受到了广泛关注。综述了轻质高熵高温合金的研究进展,并依据相结构将其划分为4类:单相固溶强化合金、金属间化合物相强化合金、共晶组织强化合金和非金属元素... 相比于传统镍基高温合金,轻质高熵高温合金可同时具有高强度、低密度等特点,受到了广泛关注。综述了轻质高熵高温合金的研究进展,并依据相结构将其划分为4类:单相固溶强化合金、金属间化合物相强化合金、共晶组织强化合金和非金属元素强化合金。单相固溶强化合金通过元素调控实现性能优化,例如Al-Nb-V-Ti-Zr体系中Al元素的添加可显著提升其强度和硬度。金属间化合物相强化合金通过第二相的加入提升性能,但需注意某些金属间化合物可能导致脆化。共晶组织强化合金展现出良好的高温性能,但其室温塑性仍需改进。非金属元素强化合金通过多种机制进行强化,但元素添加量的精确控制至关重要。尽管在轻质高熵高温合金的成分设计和微观结构优化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果,但仍面临成本高和工艺复杂等挑战。未来研究应聚焦于优化成分结构、深化理论研究、降低制备成本以及拓展应用与跨领域合作等方面,以促进轻质高熵高温合金的发展与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质高熵合金 高温合金 高温性能 成分设计 相结构 强化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温高湿环境下油水两相O形液压杆封性能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冰清 李晓暄 +3 位作者 彭旭东 李运堂 陈源 金杰 《润滑与密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0,共10页
针对宽温高湿环境下液压油受水污染而使密封处于油包水两相润滑状态,建立油包水流型下油水两相液压杆封热弹流混合润滑模型,探究宽温环境和含水率对油水两相O形液压杆封静力学特性、密封行为及密封性能的影响机制与规律。研究结果表明:... 针对宽温高湿环境下液压油受水污染而使密封处于油包水两相润滑状态,建立油包水流型下油水两相液压杆封热弹流混合润滑模型,探究宽温环境和含水率对油水两相O形液压杆封静力学特性、密封行为及密封性能的影响机制与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油包水流型下,含水率增大时,油水混合物黏度略增大,流体动压效应增强,净泄漏率减小,摩擦力减小,密封润滑特性及性能均提升;低温环境下,密封挤压变形小,液膜黏度大,流体动压效应强,净泄漏率虽小但摩擦力大;高温环境下,密封挤压变形大,诱发局部应力集中,液膜黏度小,流体动压效应弱,净泄漏率大;环境温度对密封性能影响十分显著,特别是高温高速或高温高压工况下,净泄漏率明显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杆封 油水两相流 液压系统 宽温高湿环境 密封性能 静力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