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方不同生态区白菜型冬油菜农艺性状变化分析 被引量:18
1
作者 刘海卿 孙万仓 +6 位作者 刘自刚 王治江 袁金海 方园 郭仁迪 米超 陈奇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94-704,共11页
为了进一步研究白菜型冬油菜在北方不同生态地区的生长发育特性,明确冬油菜北移的适应区域,扩大冬油菜的种植区划,本研究通过分析18个冬油菜品种在17个不同生态区5 a的农艺性状变化,用适定性参数法、变异系数法分析其稳定性,用隶属函数... 为了进一步研究白菜型冬油菜在北方不同生态地区的生长发育特性,明确冬油菜北移的适应区域,扩大冬油菜的种植区划,本研究通过分析18个冬油菜品种在17个不同生态区5 a的农艺性状变化,用适定性参数法、变异系数法分析其稳定性,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不同品种的农艺性状。结果表明,白菜型冬油菜在北方地区种植,能够安全越冬的地区农艺性状均很优良,且优于胡麻和春油菜等同类型的其他油料作物;品种间、年份间变化不明显,稳定性高。影响冬油菜农艺性状的主要因子是温度,其次是海拔、纬度、越冬率等。北方地区冬季寒冷,极端低温低、低温来临时间早、持续时间长,昼夜温差大,这些气候特点决定了冬油菜农艺性状在不同的生态地区间差异十分明显。与冬油菜原种植北界甘肃省天水市(北纬34°6′)相比,在北纬36°以北的高纬度地区(气温较低)白菜型冬油菜的株高、分枝部位明显降低,分枝数减少;且因花期冻害存在分段结实的现象,突出的表现为主花序长,而主花序角果数少且分布不均匀。但这些地区籽粒灌浆期相对低温,灌浆期较长,且昼夜温差较大,降低了呼吸消耗,因此角粒数和千粒重明显增加。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乌鲁木齐市(北纬43°77′)、塔城市(北纬46°74′)、拜城县(北纬41°82′)等极端寒冷的地区,由于冬春季积雪覆盖,减弱了冬季冻害和春季干旱,反而农艺性状优良,是发展冬油菜的潜在产区。因此,白菜型冬油菜在北方地区种植是可行的,能够安全越冬的地区冬油菜均能正常生长,农艺性状优良,且由于角粒数和千粒重存在潜在优势而使冬油菜具有发展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菜型油菜 冬油菜 生态地区 高纬度地区 温度 农艺性状 角粒数 千粒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低昼夜温差环境胁迫对水稻垩白的选择效应 被引量:5
2
作者 李贤勇 王楚桃 +3 位作者 李顺武 何永歆 魏华军 杨勋毅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5年第6期694-698,共5页
用低垩白Q1B和Q2B与高垩白G46B和珍汕97B为材料,进行完全双列杂交,分别在高温和低昼夜温差环境胁迫、适宜温度和较大昼夜温差非环境胁迫下检测亲本、F1代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F2、F3和F4代垩白粒率和垩白度达国颁二级标准的优质株系百分... 用低垩白Q1B和Q2B与高垩白G46B和珍汕97B为材料,进行完全双列杂交,分别在高温和低昼夜温差环境胁迫、适宜温度和较大昼夜温差非环境胁迫下检测亲本、F1代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F2、F3和F4代垩白粒率和垩白度达国颁二级标准的优质株系百分比,分析环境胁迫对垩白的选择效应。高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对低垩白粒率和垩白度表现出显性或部分显性,存着明显的偏母遗传性。环境胁迫对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具有正向选择效应,其选择效应在环境胁迫下表现更突出。以高垩白粒率和垩白度的材料为母本,低垩白粒率和垩白度的材料作父本杂交,在F3代后的选择效应优于其反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垩白粒率 垩白度 高温 低昼夜温差 选择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高温储粮区粮堆表层害虫种类调查 被引量:5
3
作者 齐艳梅 田琳 +5 位作者 张涛 李燕羽 伍祎 汪中明 贺培欢 曹阳 《粮油食品科技》 2015年第3期110-112,共3页
环境温度是储粮害虫发生发展的关键因子,我国中温和高温储粮生态区的温度环境适合储粮害虫的生长,是储粮害虫危害较为严重的区域,为更好地指导该地区粮库进行储粮害虫综合防治,随机选取了中温和高温储粮生态区内的19个粮库,采用波纹纸... 环境温度是储粮害虫发生发展的关键因子,我国中温和高温储粮生态区的温度环境适合储粮害虫的生长,是储粮害虫危害较为严重的区域,为更好地指导该地区粮库进行储粮害虫综合防治,随机选取了中温和高温储粮生态区内的19个粮库,采用波纹纸板诱捕器诱集法,开展了主要储粮害虫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中温和高温储粮生态区内的19个粮库中,包含了18种主要储粮害虫。中、高温区主要储粮害虫种类差异不大,粉食性害虫种类远远高于蛀食性害虫;中温、高温区均适宜害虫发生发展,中温区害虫种类略高于高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温区 高温区 粮堆表层 储粮害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高温储粮区粮堆表层捕食性螨种类初探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娜 贺培欢 +5 位作者 潘德蓉 伍祎 汪中明 卢德杰 曹阳 张涛 《粮油食品科技》 2017年第3期92-95,共4页
捕食性螨多以粉螨科(Acaridae)、食甜螨科(Glycyphagidae)的螨类和仓储害虫为食。普通肉食螨(Cheyletus eruditus Schrank)、马六甲肉食螨(Cheyletus malaccensis Ouds)等捕食性螨因喜欢捕食腐食酪螨(Tyrophagus putrescentiae Schrank... 捕食性螨多以粉螨科(Acaridae)、食甜螨科(Glycyphagidae)的螨类和仓储害虫为食。普通肉食螨(Cheyletus eruditus Schrank)、马六甲肉食螨(Cheyletus malaccensis Ouds)等捕食性螨因喜欢捕食腐食酪螨(Tyrophagus putrescentiae Schrank)、椭圆粉螨(Aleuroglyphus ovatus Ovatus),杂拟谷盗(Tribolium confusum Jac.du Val.)、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 Herbst)的卵、幼虫等储粮害虫,成为生物防治的天敌应用。近年来,我国储粮技术不断提高,储粮环境也得到极大的改善,粮堆中主要储粮害虫种类也发生了较大变化,为探索中温和高温储粮区粮堆表层捕食性螨种类,采用瓦楞纸板诱捕法对中温和高温储粮区的20个粮库进行了捕食性螨种类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中高温储粮区粮堆表层存在跗蠊螨(Blattisocius tarsalis Berlese)、基氏蠊螨(Blattisocius keegani Fox)、普通肉食螨(C.eruditus)、马六甲肉食螨(C.malaccensis)等4种捕食性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温区 高温区 粮堆表层 捕食性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漠高温干旱地区海绵城市雨水调蓄池渗流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燕乔 王硕 张芛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21-123,215,共4页
为解决沙漠地区城市所存在的“雨季看海,旱时无水用”的问题,基于常规地区海绵城市的理念,结合某沙漠地区的实际气候地质情况,根据实地N5-1区域土层渗透试验所得到的试验数据进行计算,得出地下深度5~50 m土层的渗透系数,建立若干雨水调... 为解决沙漠地区城市所存在的“雨季看海,旱时无水用”的问题,基于常规地区海绵城市的理念,结合某沙漠地区的实际气候地质情况,根据实地N5-1区域土层渗透试验所得到的试验数据进行计算,得出地下深度5~50 m土层的渗透系数,建立若干雨水调蓄池渗流分析方案,并对不同方案进行建模计算。结果表明,在雨水调蓄池周围填充高渗透材料及底部增设垂直回灌井相结合的结构方案可较好解决雨水无法有效渗透到地下含水层中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漠高温干旱地区 海绵城市 雨水调蓄池 渗透试验 渗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浆温度和氮肥及其互作效应对稻米贮藏蛋白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19
6
作者 韩展誉 管弦悦 +4 位作者 赵倩 吴春艳 黄福灯 潘刚 程方民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087-1098,共12页
灌浆结实期温度与氮肥施用量是影响稻米品质的两个重要生态因子,尤其是与稻米蛋白含量及米饭食味关系密切。本文以多个水稻主栽品种为材料,通过灌浆结实期的人工控温试验、大田长期定位点的施氮处理试验和盆栽条件下的温氮两因素复合处... 灌浆结实期温度与氮肥施用量是影响稻米品质的两个重要生态因子,尤其是与稻米蛋白含量及米饭食味关系密切。本文以多个水稻主栽品种为材料,通过灌浆结实期的人工控温试验、大田长期定位点的施氮处理试验和盆栽条件下的温氮两因素复合处理试验,探讨了水稻灌浆结实期温度对稻米贮藏蛋白含量与组分影响及其有别于氮肥处理效应的差异规律,并分析了温度与氮肥两个因素对稻米贮藏蛋白及其组分影响的交互作用特点。结果表明,高温胁迫和增施氮肥均引起水稻籽粒总蛋白及其谷蛋白组分含量(%)的显著增加,但两者对稻米醇溶蛋白影响却存在明显差别。其中,高温处理引起醇溶蛋白含量显著下降,提高稻米谷蛋白/醇溶蛋白比值,而增施氮肥引起稻米谷蛋白和醇溶蛋白含量明显增加,但对谷蛋白/醇溶蛋白比值与贮藏蛋白各亚基的组成比例影响相对较小。在高温处理下,谷蛋白的57 kD前体亚基组分含量有所提高,而37 kD酸性亚基和22 kD碱性亚基随温度处理的差异变化却因品种而异,且高温处理对水稻籽粒蛋白绝对含量(mg grain–1)的影响程度也远没有其对蛋白相对含量(%)的影响明显。高氮×高温处理组合对稻米总蛋白与谷蛋白含量的影响程度显著大于单一高温或高氮处理,但在高氮水平下由高温引起稻米醇溶蛋白含量的下降幅度却小于其低氮对照,有利于稻米醇溶蛋白含量在不同温度处理下的相对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灌浆温度 氮肥 贮藏蛋白 稻米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高湿地区两种空调控温模式对稻谷安全储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陈月银 黄东阳 +5 位作者 吴问君 魏海山 钟伟先 蔡庆春 郑元欣 郭超 《粮油食品科技》 CAS CSCD 2023年第4期170-176,共7页
研究了温度为22℃、日开启时长13 h和温度为24℃、日开启时长24 h的空调控温模式下高温高湿储粮区稻谷储藏过程粮堆温度变化情况,比较了控温储藏前后稻谷水分和脂肪酸值的变化情况,分析了不同深度粮堆水平方向上各层温度变化差异,评估... 研究了温度为22℃、日开启时长13 h和温度为24℃、日开启时长24 h的空调控温模式下高温高湿储粮区稻谷储藏过程粮堆温度变化情况,比较了控温储藏前后稻谷水分和脂肪酸值的变化情况,分析了不同深度粮堆水平方向上各层温度变化差异,评估了利用空调控温实现准低温储粮的技术可行性。结果表明,在不同空调运行模式下,粮堆平均温度和最高粮温均缓慢升高。空调控温储粮对粮堆表层温度影响较大,对中层粮温影响较小,在空调控温储藏期间下层粮温可能受地坪温度影响。降低控温温度但缩短其控温时长的控温模式更加经济高效,采取22℃+13 h的控温模式比24℃+24 h的控温模式能够节约12.4%左右的用电费用。同时,控温空调对基础粮温较低的粮堆在仓温、表层粮温以及平均粮温的控制效果上较为明显,粮堆基础粮温对控温储粮技术的实施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调 控温 稻谷 高温高湿储粮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黄海中部泥质区悬浮体颗粒组成及沉降 被引量:1
8
作者 刘晶晶 程鹏 +1 位作者 逄悦 范德江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33-245,共13页
联合使用扫描电镜(SEM)和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仪(EDX)的技术手段,对2012年春季采集的南黄海中部泥质区的悬浮体样品进行悬浮体颗粒结构和组成的系统观察,揭示研究区悬浮体类型、特征及空间分布,并首次发现了高温燃烧颗粒。结果表明:研究... 联合使用扫描电镜(SEM)和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仪(EDX)的技术手段,对2012年春季采集的南黄海中部泥质区的悬浮体样品进行悬浮体颗粒结构和组成的系统观察,揭示研究区悬浮体类型、特征及空间分布,并首次发现了高温燃烧颗粒。结果表明:研究区悬浮体颗粒类型多样,包括碎屑矿物、自生矿物、生物碎屑、高温燃烧颗粒等单颗粒类型,其中高温燃烧颗粒以硅质或者铁质规则球状颗粒出现;同时发现了有机包膜体、矿物质絮团、矿物-生物碎屑絮团、矿物-有机包膜絮团以及矿物-生物碎屑-有机包膜复合絮团等絮团类型颗粒。实测结果表明,悬浮体颗粒粒径范围为0~500μm,主体集中在0~20μm,平均粒径为7.84μm,不同类型悬浮体粒径差别显著,其级配符合对数正态分布。该区悬浮体颗粒在水体中以递变悬浮方式搬运,能较长时间保留在水体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黄海泥质区 悬浮体颗粒 高温燃烧颗粒 粒级级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水分粮低温保水储粮的实验 被引量:2
9
作者 陈宝军 苏华里 +1 位作者 李安玲 何强 《粮油食品科技》 2008年第2期39-41,共3页
目前入库后高水分粮食除组织人力、物力晾晒外,通常采用气调储藏、化学保藏等方法,使高水分粮食得以安全储藏。采用机械烘干、机械通风、去湿处理等方法达到降水的目的。中央储备粮安阳直属库对高大平房仓进行隔热保温处理,利用安阳地... 目前入库后高水分粮食除组织人力、物力晾晒外,通常采用气调储藏、化学保藏等方法,使高水分粮食得以安全储藏。采用机械烘干、机械通风、去湿处理等方法达到降水的目的。中央储备粮安阳直属库对高大平房仓进行隔热保温处理,利用安阳地区冬季气温在5℃以下的有利条件,储藏含水分13.6%的小麦,试验证明低温储粮,水分一直保持在13.6%左右,避免了经济损失,减少了储藏费用,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劳动,并且延缓了粮食品质陈化,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水分粮 低温储藏 保水储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籼米安全储藏技术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邓树华 袁毅 +3 位作者 吴树会 陈志军 陈甜 张军 《粮油食品科技》 2016年第4期94-98,共5页
通过比较分析自然低温仓房(16℃)、空调控温仓房(20℃和25℃)以及不作控温处理的对照仓房储藏大米度夏时主要质量指标和品质指标变化规律、害虫发生情况,探讨储备大米宜储性控制关键指标,研究大米储藏安全度夏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温度1... 通过比较分析自然低温仓房(16℃)、空调控温仓房(20℃和25℃)以及不作控温处理的对照仓房储藏大米度夏时主要质量指标和品质指标变化规律、害虫发生情况,探讨储备大米宜储性控制关键指标,研究大米储藏安全度夏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温度16℃、湿度65%是优质籼米黄花粘储藏防虫保质的最优储藏条件。在20℃、25℃储藏条件下的大米需结合防虫技术才能安全度夏,自然温度储藏条件下的大米不能安全度夏;色泽气味和品尝评分值是黄花粘宜储性控制关键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籼米 低温储粮 关键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籼米地下仓储藏过程中品质变化 被引量:3
11
作者 毛海锋 曾端辉 +2 位作者 卢黄华 王东 柳群慧 《粮油食品科技》 2017年第3期87-91,共5页
为探索成品粮绿色、安全的储藏方法,在南方高温高湿地区,利用地下仓储藏黄花粘和籼优998两种优质籼米,定期检测水分、碎米总量、小碎米率、垩白粒率、黄粒米、直链淀粉、品尝评分值、色泽气味、不完善率、害虫虫口密度等指标。实验结果... 为探索成品粮绿色、安全的储藏方法,在南方高温高湿地区,利用地下仓储藏黄花粘和籼优998两种优质籼米,定期检测水分、碎米总量、小碎米率、垩白粒率、黄粒米、直链淀粉、品尝评分值、色泽气味、不完善率、害虫虫口密度等指标。实验结果显示,实验期间,大米水分呈小幅下降;2种大米不生虫时间长达13个月;小碎米率、色泽气味等指标无显著性变化;碎米总量、黄粒米、不完善粒含量小幅增加,直链淀粉含量逐渐增加,但均未导致大米质量等级下降;垩白粒率显著增加,品尝评分值显著下降,且均造成大米质量定等下降。根据国家标准《大米》的规定,籼优998于储藏3个月后,质量定等由二级降为三级,储藏6个月后,已不属于优质籼米,黄花粘于实验结束后仍为优质籼米三级。说明地下仓具有良好的保湿、保鲜和害虫抑制效果,优质籼米耐储性能与储藏条件和品种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仓 恒温恒湿 优质籼米 储藏周期 质量等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