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400 MPa级含P高强IF钢条纹色差缺陷成因分析及控制 被引量:1
1
作者 张亮亮 于洋 +3 位作者 李晓军 高小丽 王畅 王泽鹏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83-188,共6页
针对含P高强IF钢连退板表面条纹色差缺陷问题,从宏观表现和微观特征方面进行系统研究,并对含P高强钢热轧板高温下铁皮界面状态进行实验模拟研究,同时结合现场设备与该钢种工艺特点,分析该缺陷产生的机制。结果表明,该钢种条纹色差... 针对含P高强IF钢连退板表面条纹色差缺陷问题,从宏观表现和微观特征方面进行系统研究,并对含P高强钢热轧板高温下铁皮界面状态进行实验模拟研究,同时结合现场设备与该钢种工艺特点,分析该缺陷产生的机制。结果表明,该钢种条纹色差缺陷产生原因主要有两种,一方面是其特有的铁皮界面特征导致冷轧后带钢表层出现不同程度破碎形貌,另一方面是连退炉内气氛使Si、Mn等合金元素在破碎处加重氧化富集,造成成品板表面色差愈加严重。通过优化热轧工艺可显著减少Si、P的表层偏聚,减少铁皮向基体内部的不规整嵌入,同时控制连退炉内气氛和露点等参数,最终有效提高带材的表面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高强if 条纹色差缺陷 冷轧 热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终轧温度对含P高强IF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贾耿伟 吝章国 +1 位作者 谷凤龙 江海涛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25-27,共3页
采用电子背散射衍射、电镜和连续退火模拟试验机等实验手段,研究了不同热轧终轧温度下含P高强IF钢组织和性能。结果表明:930℃终轧,屈服强度为250MPa,抗拉强度为390MPa,伸长率达到38.2%,塑性应变比r值达到1.65;910℃和950℃终轧、连退... 采用电子背散射衍射、电镜和连续退火模拟试验机等实验手段,研究了不同热轧终轧温度下含P高强IF钢组织和性能。结果表明:930℃终轧,屈服强度为250MPa,抗拉强度为390MPa,伸长率达到38.2%,塑性应变比r值达到1.65;910℃和950℃终轧、连退后钢板的力学性能与930℃终轧相近,伸长率和r值均较低,分别在30%和1.4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高强if 终轧温度 析出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卷取和退火温度对含P高强Ti-IF钢表面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张亮亮 于洋 +3 位作者 高小丽 李晓军 王畅 王泽鹏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184-187,共4页
含P高强Ti-IF钢表面伴有氧化色的条纹状缺陷影响产品美观。本文从宏观和微观方面对缺陷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了不同卷取和退火温度对最终冷轧成品表面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卷取温度对含P高强Ti-IF钢表面质量影响显著。高温卷取时,不同... 含P高强Ti-IF钢表面伴有氧化色的条纹状缺陷影响产品美观。本文从宏观和微观方面对缺陷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了不同卷取和退火温度对最终冷轧成品表面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卷取温度对含P高强Ti-IF钢表面质量影响显著。高温卷取时,不同的退火温度钢板表面均在微观上有破碎粗糙的条纹状缺陷。该缺陷的产生与该卷取温度下表层组织粗大及铁皮状态不良有关,它们在冷轧时易造成表层与心部变形不协调。退火温度对表面质量的影响主要是不同温度下氧化色的程度不同。采用低温卷取和适中退火温度能获得表面光亮的退火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高强Ti-if 卷取温度 退火温度 条纹状缺陷 氧化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P工艺理念在热轧先进高强度钢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袁国 康健 +3 位作者 张贺 李云杰 胡虹玲 王国栋 《中国工程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9-65,共7页
为满足汽车工业轻量化发展要求,以Q&P(quenching&partitioning)工艺为基础的先进高强度钢受到了广泛关注,为使其在普通热连轧生产线上实现工业化并广泛应用,本文对Q&P理念在热轧工艺中的应用进行了基础研究。结果表明在传... 为满足汽车工业轻量化发展要求,以Q&P(quenching&partitioning)工艺为基础的先进高强度钢受到了广泛关注,为使其在普通热连轧生产线上实现工业化并广泛应用,本文对Q&P理念在热轧工艺中的应用进行了基础研究。结果表明在传统热处理Q&P工艺中引入热变形处理后,组织细化显著,并获得了一定量的残余奥氏体。实验钢在保持较高强度的同时获得了较大的强塑积,结合目前国内热连轧生产线以超快冷系统为核心的新一代控轧控冷(TMCP)技术的应用,确定了在热连轧生产线生产热轧Q&P钢(DQ(direct quenching)&P钢)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进高强度钢 Q&p DQ&p 热轧 残余奥氏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P网络的HSRC节点骨架曲线的预测 被引量:2
5
作者 徐亚丰 贾连光 +1 位作者 王连广 梁力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2-94,共3页
结合5个在低周期反复荷载作用下的钢骨高强混凝土柱/钢筋高强混凝土梁框架节点的试验研究,描绘了节点的骨架曲线·利用神经网络的原理,通过建立神经网络的输入层、隐含层、输出层,确定输入单元、输出单元和隐含层节点数,从而建立了... 结合5个在低周期反复荷载作用下的钢骨高强混凝土柱/钢筋高强混凝土梁框架节点的试验研究,描绘了节点的骨架曲线·利用神经网络的原理,通过建立神经网络的输入层、隐含层、输出层,确定输入单元、输出单元和隐含层节点数,从而建立了神经网络的模型,并根据已有的一些数据,对网络进行训练,使其具有分析和判断的功能,从而对钢骨高强混凝土框架节点的骨架曲线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这种方法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骨高强混凝土柱 钢筋高强混凝土梁 框架节点 骨架曲线 Bp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磷高强IF钢的最优冷轧压下率确定
6
作者 王敏莉 郑之旺 《精密成形工程》 2010年第6期39-42,共4页
为了确定加磷高强IF钢的最优冷轧压下率,以工业生产的加磷高强IF钢热轧钢板为试验材料,在实验室进行了冷轧试验和盐浴退火试验,研究了冷轧压下率对试验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试验钢冷轧压下率为50%~80%,... 为了确定加磷高强IF钢的最优冷轧压下率,以工业生产的加磷高强IF钢热轧钢板为试验材料,在实验室进行了冷轧试验和盐浴退火试验,研究了冷轧压下率对试验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试验钢冷轧压下率为50%~80%,退火温度为820~850℃时,再结晶完成;随着冷轧压下率的增加,晶粒变得细小均匀;冷轧压下率为50%~80%,退火温度为850℃时,屈服强度为160 MPa左右,抗拉强度为345 MPa左右,延伸率为35.0%左右,塑性应变比r值和应变硬化指数n值都较高,r值为1.5左右,n值为0.30左右。最终确定工业生产中最优冷轧压下率为60%~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磷高强if 冷轧压下率 盐浴退火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P工艺下超高强度300M钢的单轴拉伸规律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马少海 厉勇 +3 位作者 王春旭 黄顺喆 韩顺 刘宪民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2-47,共6页
将Q-P工艺应用于300M钢,得到300M钢的单轴拉伸曲线,对拉伸各阶段规律进行分析,并采用TEM、SEM和XRD等方法,研究了Q-P工艺对300M钢性能和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工艺相比,Q-P工艺下超高强度300M钢的强度大幅降低,弹性变形能E e降低... 将Q-P工艺应用于300M钢,得到300M钢的单轴拉伸曲线,对拉伸各阶段规律进行分析,并采用TEM、SEM和XRD等方法,研究了Q-P工艺对300M钢性能和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工艺相比,Q-P工艺下超高强度300M钢的强度大幅降低,弹性变形能E e降低,均匀塑性变形能E p和裂纹形成能E e+E p则大幅提高;残余奥氏体含量可提高至15.62%,并以薄膜状存在于板条间或以小块状存在于原奥氏体晶界、板条束界;其相组成为先形成的板条状马氏体+新鲜马氏体+残余奥氏体+ε-碳化物。Q-P工艺明显提高了300M钢抗裂纹形成和扩展的能力,延长了材料的均匀塑形变形阶段,推迟缩颈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p工艺 300M钢 超高强度 马氏体 残余奥氏体 裂纹形成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P工艺对中碳Ti-Mo高强钢机械性能的改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艾琳 官计生 +1 位作者 刘曼 徐光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70-175,共6页
为改善中碳Ti-Mo高强马氏体钢的机械性能,分别采用传统淬火-回火(QT)、一步和两步Q&P工艺对Ti-Mo钢进行热处理,结合SEM、XRD、TEM、EDS和力学性能测试等手段,对比研究了不同工艺处理后Ti-Mo钢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QT工... 为改善中碳Ti-Mo高强马氏体钢的机械性能,分别采用传统淬火-回火(QT)、一步和两步Q&P工艺对Ti-Mo钢进行热处理,结合SEM、XRD、TEM、EDS和力学性能测试等手段,对比研究了不同工艺处理后Ti-Mo钢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QT工艺处理后,Ti-Mo钢组织为回火马氏体,经Q&P工艺处理后,钢的显微组织均由一次马氏体、二次马氏体、碳化物和少量贝氏体组成。与传统QT工艺相比,经Q&P工艺处理后,Ti-Mo钢的抗拉强度略有降低,但其延伸率及低温冲击韧性均显著提高,其中两步Q&P工艺处理后钢的综合力学性能最佳,其抗拉强度、延伸率和低温冲击韧性分别达到1442 MPa、13.61%和76.3 J。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p工艺 Ti-Mo高强钢 马氏体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IF钢冷连轧拉矫断带原因分析
9
作者 薛仁杰 李守华 +2 位作者 安亮 于晓飞 李莉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149-152,共4页
针对高强IF钢冷连轧拉矫断带事故,采用俄歇电子能谱(AES)、扫描电镜(SEM)、光学显微镜(OM)等对其断口形貌、显微组织及冲击韧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高强IF钢拉矫断带的根本原因为B含量偏低不足以抑制P在晶界偏聚而造成的晶界脆性增加... 针对高强IF钢冷连轧拉矫断带事故,采用俄歇电子能谱(AES)、扫描电镜(SEM)、光学显微镜(OM)等对其断口形貌、显微组织及冲击韧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高强IF钢拉矫断带的根本原因为B含量偏低不足以抑制P在晶界偏聚而造成的晶界脆性增加,而高拉矫延伸率与带速加剧了断带的严重程度。通过提高B含量、U型卷取工艺、降低拉矫延伸率,高强IF钢冲击韧性得到大幅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if 拉矫断带 断口分析 俄歇能谱 p偏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结晶退火对含磷冷轧高强度钢板显微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10
10
作者 刘浩 陈晓 +2 位作者 吴润 余晓静 彭涛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5期449-451,共3页
对含磷冷轧高强度钢板的再结晶退火工艺进行了研究,测定了含磷冷轧高强度钢的再结晶软化曲线,并得出再结晶温度。通过试样硬度的测定以及金相组织的观察分析,研究了冷轧高强度钢工艺、组织结构和硬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冷轧高屈服强... 对含磷冷轧高强度钢板的再结晶退火工艺进行了研究,测定了含磷冷轧高强度钢的再结晶软化曲线,并得出再结晶温度。通过试样硬度的测定以及金相组织的观察分析,研究了冷轧高强度钢工艺、组织结构和硬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冷轧高屈服强度钢的再结晶温度在450℃左右,再结晶完成温度大约为700℃;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冷轧高强度钢再结晶组织晶粒不断粗大,渗碳体变化不明显,但其硬度呈明显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钢 含磷 冷轧薄板 再结晶退火 显微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n-Si-Cr系无碳化物贝氏体/马氏体复相高强钢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1
作者 高古辉 桂晓露 +1 位作者 谭谆礼 白秉哲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74-81,共8页
无碳化物贝氏体/马氏体复相高强钢具有比同等强度马氏体钢更优异的韧性和塑性,被广泛应用到轨道交通、机械、建筑等领域。文章概述了低成本Mn-Si-Cr系无碳化物贝氏体/马氏体复相钢近年来在合金化设计、工艺设计、微观组织、强韧化机理... 无碳化物贝氏体/马氏体复相高强钢具有比同等强度马氏体钢更优异的韧性和塑性,被广泛应用到轨道交通、机械、建筑等领域。文章概述了低成本Mn-Si-Cr系无碳化物贝氏体/马氏体复相钢近年来在合金化设计、工艺设计、微观组织、强韧化机理、强塑化机理、延迟断裂及疲劳性能等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特别介绍了近年来笔者在BQ&P工艺处理CFB/M复相钢方面的工作进展,经过BQ&P处理之后,CFB/M复相钢显示了更优异的强度、塑性、韧性和疲劳性能的匹配。最后简单介绍了Mn-Si-Cr系无碳化物贝氏体/马氏体复相钢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情况,特别是其在重载高速铁路领域的应用现状和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钢 无碳化物贝氏体/马氏体复相组织 强韧性 疲劳性能 BQ&p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大型集装箱船用超高强度钢EH47焊接残余应力模拟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周宏 蒋志勇 +3 位作者 刘建峰 郑昕 胡小才 朱玉龙 《船舶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993-1000,共8页
超高强度钢EH47广泛应用于超大型集装箱船舱口围板等区域结构中,建造过程中常常伴随着较大的焊接残余应力,直接影响到船体结构的安全及使用寿命。论文基于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平板对接焊进行模拟,得到焊接残余应力的大小和分布,并采... 超高强度钢EH47广泛应用于超大型集装箱船舱口围板等区域结构中,建造过程中常常伴随着较大的焊接残余应力,直接影响到船体结构的安全及使用寿命。论文基于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平板对接焊进行模拟,得到焊接残余应力的大小和分布,并采用盲孔法对焊缝区域进行残余应力测量。结果表明:残余应力在靠近焊缝中心及区域附近处表现为拉应力,随着逐渐往焊缝中心靠拢,拉应力迅速增大,当达到焊缝中心附近时拉应力达到最大值。随着逐渐远离焊缝中心,拉应力迅速减小,达到一定距离时转变为压应力,并在距离焊趾2.5 cm处达到压应力最大值,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测量值基本吻合,同时焊后热处理能有效降低有损结构强度的焊接残余应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装箱船 EH47钢 焊接 残余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度钢30Cr3SiNiMoVA的疲劳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斌 董万元 +1 位作者 王小兵 梁强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5-40,共6页
为了获得超高强度钢30Cr3SiNiMoVA的疲劳设计数据,对该材料进行了疲劳性能实验。分别对该材料的抛光和未抛光试样进行轴向拉压疲劳实验。用升降试验法测定材料的条件疲劳极限,用成组实验法在四级应力水平下测试其疲劳寿命。结合升降法... 为了获得超高强度钢30Cr3SiNiMoVA的疲劳设计数据,对该材料进行了疲劳性能实验。分别对该材料的抛光和未抛光试样进行轴向拉压疲劳实验。用升降试验法测定材料的条件疲劳极限,用成组实验法在四级应力水平下测试其疲劳寿命。结合升降法所得的条件疲劳极限值和成组法实验数据,采用双参数最小二乘法拟合S-N曲线,运用概率方法求得P-S-N曲线。通过对两种试样的S-N曲线分析可知:未抛光试样的疲劳寿命要低于抛光试样的疲劳寿命,并且疲劳载荷级越低,两类试样之间的疲劳寿命差越大,抛光试样的疲劳极限大约是未抛光试样的1.4倍。相关实验现象表明30Cr3SiNiMoVA的疲劳寿命对试样表面粗糙状态非常敏感,建议该类材料在应用过程中要采取有效措施改善构件的表面状态。文中实验数据可为该材料的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强度钢 疲劳实验 S-N曲线 p-S-N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钢中磷对激光焊接头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武 杨兴亮 +1 位作者 刘永刚 赵勇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02-304,共3页
为了研究汽车用高强钢中合金元素磷对激光焊接头质量的影响,采用12kW的CO_2激光器对4.8mm厚的含磷高强度无间隙原子钢M250P1进行了高功率焊接。对不同焊接工艺参量下的焊接接头进行了成型试验、拉伸力学性能、显微组织和扫描电子显微镜... 为了研究汽车用高强钢中合金元素磷对激光焊接头质量的影响,采用12kW的CO_2激光器对4.8mm厚的含磷高强度无间隙原子钢M250P1进行了高功率焊接。对不同焊接工艺参量下的焊接接头进行了成型试验、拉伸力学性能、显微组织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分析。结果表明,在特定焊接工艺参量下,M250P1焊接接头虽具有良好的拉伸力学性能和成型性能,但在形变过程中焊接接头仍容易在熔核区发生开裂,其主要原因是熔核区内金属在快速冷却时,磷元素来不及扩散,在晶界聚集,形成磷偏析,导致焊接接头韧性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磷偏析 焊接 含磷高强i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碳高强钢氧化铁皮的形貌和熔化过程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袁清 徐光 周明星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21-325,共5页
将一种低碳高强钢试样在热轧带钢厂的工业加热炉中随炉加热,采用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与能谱仪(EDS)观察并分析所研究钢种氧化铁皮的组成结构及形貌,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LSCM)观察氧化铁皮的熔化过程。结果表明,氧化铁皮最内层为共晶... 将一种低碳高强钢试样在热轧带钢厂的工业加热炉中随炉加热,采用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与能谱仪(EDS)观察并分析所研究钢种氧化铁皮的组成结构及形貌,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LSCM)观察氧化铁皮的熔化过程。结果表明,氧化铁皮最内层为共晶化合物Fe_2SiO_4/FeO,FeO在Fe_2SiO_4/FeO区域有两种分布形态,一种是以相互平行的片层状分布,另一种是以点状或颗粒状弥散分布于Fe_2SiO_4中;靠近铁基体处的弥散颗粒中除了包含Fe_2SiO_4成分外,还有磷酸盐化合物;添加P元素可以降低Fe_2SiO_4/FeO的熔化温度,当实验钢中w(P)=0.06%时,Fe_2SiO_4的实际熔点为1101.3℃,明显低于其理论熔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铁皮 低碳高强钢 Fe2SiO4 FEO 形貌 熔化过程 熔点 磷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Nb高强钢等温氧化行为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光辉 徐光 +2 位作者 袁清 梁伟成 何贝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6-79,共4页
设计了5种不同等温通氧温度,运用热重分析仪(STA)研究不同温度对含Nb高强钢氧化行为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氧化铁皮的形貌,并运用Image-Pro Plus图像分析软件对Fe_2SiO_4层渗透深度进行统计。结果表明,含Nb高强钢在不同等温通氧温... 设计了5种不同等温通氧温度,运用热重分析仪(STA)研究不同温度对含Nb高强钢氧化行为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氧化铁皮的形貌,并运用Image-Pro Plus图像分析软件对Fe_2SiO_4层渗透深度进行统计。结果表明,含Nb高强钢在不同等温通氧温度下,其氧化增重曲线不同。温度为1150℃时(低于Fe_2SiO_4熔点1173℃),试样的氧化增重曲线为抛物线;当温度为1200℃或1235℃时,试样的氧化增重先经历一段直线,随后转为抛物线。另外,临界时间点t_c(线性规律转换为抛物线规律的时间转折点)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推迟。当温度继续升高至1260、1300℃时,试样的氧化增重为线性规律,可预测当氧化时间进一步增加时,该氧化增重曲线会转变为抛物线,且该临界时间点会进一步推迟。此外,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Fe_2SiO_4的渗透深度逐渐增大,但当温度高于1260℃时,Fe_2SiO_4渗透深度增加趋于平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Nb高强钢 氧化温度 氧化动力学 临界时间点 渗透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火温度对含铌微合金高强钢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郭俊成 张超铸 杨续跃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149-152,155,共5页
模拟含铌微合金高强钢的卷曲过程并在不同温度下进行退火处理试验。检测不同退火温度下试验钢的力学性能,结合OM、EBSD和TEM方法,研究退火温度对试验钢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铁素体晶粒长大,铌-碳析... 模拟含铌微合金高强钢的卷曲过程并在不同温度下进行退火处理试验。检测不同退火温度下试验钢的力学性能,结合OM、EBSD和TEM方法,研究退火温度对试验钢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铁素体晶粒长大,铌-碳析出相粗化并发生溶解,试验钢断后伸长率逐渐增加。当退火温度由780℃升高到800℃时,试验钢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大幅度降低,而退火温度由800℃增加到820℃时,试验钢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下降幅度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铌微合金高强钢 退火温度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铌-碳析出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带肋钢筋疲劳寿命置信区间的分析方法比较
18
作者 夏耀 王晓光 +1 位作者 盛兴旺 任宇迪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63-666,共4页
本文对比介绍了求解疲劳寿命置信区间的三种方法:数理统计方法、ASTM法以及Bootstrap方法,详细阐述了Bootstrap方法在小子样空间下计算疲劳试验样本参数估计的步骤。以高速铁路用HRB400、HRB500高强带肋钢筋疲劳试验数据为例,采用三种... 本文对比介绍了求解疲劳寿命置信区间的三种方法:数理统计方法、ASTM法以及Bootstrap方法,详细阐述了Bootstrap方法在小子样空间下计算疲劳试验样本参数估计的步骤。以高速铁路用HRB400、HRB500高强带肋钢筋疲劳试验数据为例,采用三种方法来计算高强带肋钢筋的疲劳寿命置信区间,验证了Bootstrap方法在小子样空间下可以较为有效地改善其他计算方法可能存在的危险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置信区间 高强带肋钢筋 p-S-N曲线 BOOTSTRAp 小子样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0 TEU集装箱船EH47高强度钢焊接设计 被引量:3
19
作者 袁文荣 吴强 《船海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90-192,195,共4页
针对超大型集箱船建造中EH47高强度钢的焊接问题,结合材料性能分析和相关图纸确定焊接方法、坡口形式及焊接工艺,探讨并采用相关的无损检测技术,达到保证焊缝质量、确保船舶安全的目的。
关键词 集装箱船 EH47高强度钢 焊接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高强钢棒的热处理工艺优化 被引量:1
20
作者 谭海源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2期235-237,241,共4页
采用不同的退火、淬火和回火工艺对含铟新型建筑高强钢棒进行了热处理,并进行了拉伸和冲击试验。结果表明:随退火温度从880℃提高1000℃,退火时间从2 h延长至6 h,淬火温度从890℃提高至950℃,淬火时间从10 min延长至50 min,回火温度从54... 采用不同的退火、淬火和回火工艺对含铟新型建筑高强钢棒进行了热处理,并进行了拉伸和冲击试验。结果表明:随退火温度从880℃提高1000℃,退火时间从2 h延长至6 h,淬火温度从890℃提高至950℃,淬火时间从10 min延长至50 min,回火温度从540℃提高至600℃,回火时间从1 h延长至3 h,钢棒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断后伸长率和冲击吸收功均先增大后减小。优化的热处理工艺为:960℃×4 h退火+920℃×30 min淬火+580℃×2 h回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热处理工艺 高强钢棒 含铟新型高强钢 退火 淬火 回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