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78篇文章
< 1 2 1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duction of Cr(Ⅵ) with a relative high concentration using different kinds of zero-valent iron powders: Focusing on effect of carbon content and structure on reducibility 被引量:4
1
作者 LV Jin-fang TONG Xiong +2 位作者 ZHENG Yong-xing XIE Xian HUANG Ling-yu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9期2119-2130,共12页
Reduction of Cr(VI)using zero-valent iron(ZVI)could not only decrease the amounts of chemicals used for reduction,but also decrease the discharge of sludge.In order to find a desirable ZVI material,reduction of Cr(VI)... Reduction of Cr(VI)using zero-valent iron(ZVI)could not only decrease the amounts of chemicals used for reduction,but also decrease the discharge of sludge.In order to find a desirable ZVI material,reduction of Cr(VI)with a relative high concentration using different kinds of ZVI powders(mainly carbon differences)including reduced Fe,grey cast iron,pig iron,nodular pig iron was carried out.Parameters such as ZVI dosage,type and size affecting on Cr(VI)reduction were firstly examined and grey cast iron was selected as a preferable reducing material,followed by pig iron.Additionally,it was found that the parameters had significant influences on experimental kinetics.Then,morphology and composition of the sample before and after reaction were characterized by SEM,EPMA and XPS analyses to disclose carbon effect on the reducibility.In order to further interpret reaction mechanism,different reaction models were constructed.It was revealed that not only the carbon content could affect the Cr(VI)reduction,but also the carbon structure had an important effect on its red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lative high concentration Cr(VI) REDUCTION ZVI powder carbon content carbon structur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gh speed continuous turning of hardened steel with newly developed low content PCBN
2
作者 Lee Sang-Yong Park Byong-Joon Oh Jeang Ook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80-82,共3页
In this study,newly developed low content PCBN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cutting performance in high speed turning of hardened steel.Using new PCBN and commercially available PCBN tipped inserts under the same cutting ... In this study,newly developed low content PCBN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cutting performance in high speed turning of hardened steel.Using new PCBN and commercially available PCBN tipped inserts under the same cutting condition,cutting performance with variable cutting speed,feed rate and depth of cuts on tools were measured by observation of flank and crater wear.Its microstructures were analyzed through SEM microscope,measurement of surface roughness on workpiece was also performed. According to cutting performance results,it is shown that new PCBN shows much longer tool life in high speed continuous turning than our conventional PCBN tools,with improved wear and chipping resistance.This result on the machinability of new PCBN for hardened steel will provide effective guidelines to manufacturing engineers,also provide useful economic machining solution for high speed continuous turning for hardened ste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 speed continuous turning of hardened steel with newly developed low content PCBN hig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双一流”建设高校高层次人才政策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陈英杰 孙东东 《高校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6-48,共13页
本研究抽样选取我国4个地区17所“双一流”建设高校高层次人才政策文本,构建“政策工具政策内容要素”二维分析框架,探讨高层次人才政策工具和政策内容要素的组合方式与地区差异。研究发现,我国“双一流”建设高校高层次人才政策的环境... 本研究抽样选取我国4个地区17所“双一流”建设高校高层次人才政策文本,构建“政策工具政策内容要素”二维分析框架,探讨高层次人才政策工具和政策内容要素的组合方式与地区差异。研究发现,我国“双一流”建设高校高层次人才政策的环境型政策工具使用不足,尤其是西部高校的环境型政策工具亟待加强;需求型政策工具中教师培育政策子工具使用不足;南部、西部和北部地区高校对人才培养政策的关注度不够。我国“双一流”建设高校在制定高层次人才政策时,应适度增强环境型政策工具的运用,进一步完善和充实教师培育相关政策;西部地区高校应改善办公实验条件,提高团队建设水平;南部、西部和北部高校应加快制定人才培养相关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一流”建设高校 高层次人才 政策文本分析 政策工具 政策内容要素 二维分析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Zn含量超高强Al-Zn-Mg-Cu合金强韧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5
4
作者 范才河 毛垚晶 +4 位作者 刘俊伟 吴琴 胡泽艺 李济 武帅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39-464,共26页
通过增加超高强Al-Zn-Mg-Cu合金中Zn的含量来提升合金的性能已成为超高强Al-Zn-Mg-Cu合金领域的研究热点。国内外学者对高Zn含量超高强Al-Zn-Mg-Cu合金的强韧化机制进行了广泛研究,并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推动了这类合金的发展及其在多... 通过增加超高强Al-Zn-Mg-Cu合金中Zn的含量来提升合金的性能已成为超高强Al-Zn-Mg-Cu合金领域的研究热点。国内外学者对高Zn含量超高强Al-Zn-Mg-Cu合金的强韧化机制进行了广泛研究,并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推动了这类合金的发展及其在多个领域的应用。本文综述了Al-Zn-Mg-Cu合金的强韧化机制和Zn含量的提升对于Al-Zn-Mg-Cu合金强韧化性能的影响,以及微合金化处理、热处理工艺、形变热处理和大塑性变形等强化手段。通过对比分析各种制备和强化方法对合金微观组织及性能的影响,详细阐述了高Zn含量超高强Al-Zn-Mg-Cu合金的强韧化机制及方法,展望了其研究方向和发展前景。旨在为高Zn含量Al-Zn-Mg-Cu合金的成分设计和制备提供指导,以进一步提升其综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ZN-MG-CU合金 强韧化机制 高Zn含量 析出相 超高强铝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形理论的聚合物颗粒分散相驱油相对渗透率模型 被引量:1
5
作者 崔传智 隋迎飞 +2 位作者 王一单 吴忠维 李静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8-95,共8页
注水开发后期,含水率急剧升高导致水驱油藏开发效果变差,聚合物颗粒分散体系的非均匀分布、增黏等行为能够使占据大孔道流动空间的水相流动能力降低,缓解低效、无效水循环。目前,关于聚合物颗粒分散相驱油的研究主要以室内实验模拟为主... 注水开发后期,含水率急剧升高导致水驱油藏开发效果变差,聚合物颗粒分散体系的非均匀分布、增黏等行为能够使占据大孔道流动空间的水相流动能力降低,缓解低效、无效水循环。目前,关于聚合物颗粒分散相驱油的研究主要以室内实验模拟为主,分析聚合物颗粒运移规律;而描述聚合物颗粒分散相驱油过程中油水流动规律及相对渗透率曲线的研究较少。首先,分析聚合物颗粒在多孔介质中的非均匀分布现象,引入生物流体力学中红细胞树状叉体积分数分布理论,建立考虑聚合物颗粒相分离机制影响的体系黏度表征方法;其次,基于分形理论与渗流理论,建立聚合物颗粒分散相驱油的相对渗透率模型,通过与室内岩心驱替实验结果对比发现,验证模型准确性,并分析各因素对聚合物颗粒分散相驱油的相对渗透率影响。该研究对聚合物颗粒分散相驱油的开发效果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水油藏 黏度表征 分形理论 相渗曲线 聚合物颗粒分散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油菜化学诱导雄性不育一系杂种及其利用技术
6
作者 李殿荣 任军荣 +6 位作者 李永红 王灏 张彦锋 姜丽霞 张文学 梁佩萱 李阿立 《西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67-972,共6页
首次提出油菜化学诱导雄性不育一系(简称化杀一系)的理念,该化杀一系可与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核不育两型系并列为油菜杂优利用的三大优良体系。三者相比,化杀一系更具优越性,已在理论和实践中得到证明。特别是它在油菜高油、高产... 首次提出油菜化学诱导雄性不育一系(简称化杀一系)的理念,该化杀一系可与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核不育两型系并列为油菜杂优利用的三大优良体系。三者相比,化杀一系更具优越性,已在理论和实践中得到证明。特别是它在油菜高油、高产杂优育种中展现出了突出效果。它的成功推广应用,不但使油菜杂优利用步入了快速、安全、高效的新阶段,而且在抗根肿病育种上也将发挥重大作用。目前仍在进一步研究化学诱导雄性不育的机理,以便研发出更多、更好的化学杂交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杀一系 高油、高产 化学杀雄剂 根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干旱复合胁迫对玉米器官发育、生理功能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研究进展
7
作者 齐红志 马俊峰 +9 位作者 段俊枝 袁刘正 燕照玲 张会芳 陈海燕 燕树锋 赵霞 杨翠苹 王楠 王群 《江苏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40-1248,共9页
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高温干旱复合极端天气灾害频发,逐渐成为玉米生产中主要的非生物胁迫因素,严重影响了玉米的生长发育和产量。本文综述了高温干旱复合胁迫下玉米营养器官(根、茎、叶)和生殖器官(雌穗、雄穗)的形态、结构、发育及... 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高温干旱复合极端天气灾害频发,逐渐成为玉米生产中主要的非生物胁迫因素,严重影响了玉米的生长发育和产量。本文综述了高温干旱复合胁迫下玉米营养器官(根、茎、叶)和生殖器官(雌穗、雄穗)的形态、结构、发育及玉米产量形成的变化特征,并从光合荧光、抗氧化系统、内源激素等生理功能以及分子调控方面系统阐述了玉米对高温干旱复合胁迫响应的研究进展。建议今后研究应整合多种组学技术,从基因、功能蛋白、代谢物到性状系统揭示玉米应答高温干旱复合胁迫的机制,以提高玉米对高温干旱复合胁迫的耐受能力,实现农业减灾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高温干旱 器官发育 光合特性 激素含量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固含量低黏度聚酰胺酸树脂及其薄膜性能研究
8
作者 青双桂 姬亚宁 +4 位作者 唐小青 唐盛东 王汝柯 刘姣 潘钦鹏 《绝缘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15,共7页
在均苯四甲酸二酐-4,4'-二氨基二苯醚(PMDA-ODA)分子结构中引入柔性4,4'-氧双邻苯二甲酸酐(ODPA)或扭曲非共面结构3,3',4,4'-联苯四甲酸二酐(BPDA),并采用封端剂进行封端,制备了一系列固含量≥30%、黏度约为4000 mPa... 在均苯四甲酸二酐-4,4'-二氨基二苯醚(PMDA-ODA)分子结构中引入柔性4,4'-氧双邻苯二甲酸酐(ODPA)或扭曲非共面结构3,3',4,4'-联苯四甲酸二酐(BPDA),并采用封端剂进行封端,制备了一系列固含量≥30%、黏度约为4000 mPa·s的高固含量低黏度树脂及其聚酰亚胺薄膜。采用拉伸试验机、击穿强度测试仪、热机械分析仪、动态热机械分析仪、热重分析仪和百格测试仪对薄膜的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半刚性结构PMDA-ODA树脂的固含量提高至30%、黏度降低至约4000 mPa·s时,因分子量过低无法成膜,而引入柔性单体,提高聚合物柔韧性,再采用降冰片烯二酸酐(NA)进行封端,使短链段分子通过交联成高聚物后,可以制备出机电性能良好的PI薄膜。继续增大树脂固含量、提高柔性单体比例,薄膜的机电性能和耐热性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在铜片上的附着力下降。其中固含量为30%、黏度约为4000 mPa·s、ODPA摩尔分数为30%、采用NA封端的PI薄膜,其机电性能、耐热性和附着力均较佳,可作为浸渍漆用于基材表面的绝缘防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固含量 低黏度 聚酰胺酸树脂 聚酰亚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某矿深部高锌铜硫多金属矿石浮选试验研究
9
作者 郭帅 傅开彬 +3 位作者 魏浪 李贺 陈晓辉 刘琪 《金属矿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44-249,共6页
为了解四川某铜矿深部高锌铜硫多金属矿石的可选性,以深部代表性岩芯样为对象,在工艺矿物学研究基础上进行了选矿试验研究。结果表明:①矿石Zn、Cu和S品位分别为2.62%、2.02%、16.34%,主要有价矿物磁黄铁矿、黄铜矿和铁闪锌矿含量分别为... 为了解四川某铜矿深部高锌铜硫多金属矿石的可选性,以深部代表性岩芯样为对象,在工艺矿物学研究基础上进行了选矿试验研究。结果表明:①矿石Zn、Cu和S品位分别为2.62%、2.02%、16.34%,主要有价矿物磁黄铁矿、黄铜矿和铁闪锌矿含量分别为35.48%、5.29%、4.06%,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绿泥石、钠长石、钾长石等。磁黄铁矿呈半自形粒状、粒状及不规则状,大小0.05~2.00 mm;黄铜矿呈叶片状、粒状、针状及不规则状,大小0.01~3.00 mm;铁闪锌矿呈半自形粒状、粒状、针状及不规则状,大小0.01~1.50 mm,主要目标矿物单体解离相对容易,当矿样碎至-2 mm的情况下,这些金属矿物大多呈单体形式存在,仅少部分与脉石矿物连生或被脉石矿物包裹。②矿石在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60%的情况下,采用1粗2精3扫流程浮铜、1粗3精3扫流程浮锌、1粗2精3扫流程浮硫闭路流程处理,可获得铜品位21.20%、铜回收率90.80%的铜精矿,锌品位37.74%、锌回收率77.23%的锌精矿,硫品位39.15%、硫回收率47.33%的硫精矿,分别满足三级铜精矿、近四级锌精矿和二级硫精矿质量指标要求,尾矿铜锌品位非常低,浮选效果良好,试验结果可作为现场工艺优化调整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矿 高锌 铜硫多金属矿 浮选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液膜式连续流反应器的研发与应用
10
作者 段振亚 范成锴 +4 位作者 蒋文才 张俊梅 张浩东 邢云松 徐畅 《化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73-76,87,共5页
近年来连续流反应技术在精细化工与医药中间体制造领域得到了快速发展,微通道反应器、动态管式反应器、回路反应器等新型连续流反应器的开发与应用起着关键作用。但是针对高黏度、高固含量以及多相非稳态体系,受到进出料堵塞、原料与反... 近年来连续流反应技术在精细化工与医药中间体制造领域得到了快速发展,微通道反应器、动态管式反应器、回路反应器等新型连续流反应器的开发与应用起着关键作用。但是针对高黏度、高固含量以及多相非稳态体系,受到进出料堵塞、原料与反应产物出现包浆等问题的影响,仍需进一步开发适应这些特殊条件下的新型反应设备。选取某化工企业的苯并咪唑酮硝化反应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动态液膜式连续流反应器进行实验研究,并与等条件下动态管式反应器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使用动态液膜式连续流反应器的收率均在99.1%以上,最高可达到99.4%,能满足企业的收率99%的要求,而同等条件下的动态管式反应器的收率则达不到企业的要求。动态液膜式连续流反应器的研发将为精细化工和制药领域的复杂反应体系的连续流反应工艺的实现提供新的思路和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流技术 动态液膜式连续流反应器 高黏度 高固含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黏粒含量铝土矿泥真空排水固结模型试验研究
11
作者 吴志强 孙志磊 +1 位作者 尹纯阳 徐锴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43-148,共6页
针对高黏粒含量铝土矿泥排水固结效率低的技术难题,本研究通过分级真空荷载作用下竖直与水平排水固结模型试验,系统对比了两种排水体布置方式下土体的固结特性,结合物理力学试验、扫描电镜(SEM)及压汞(MIP)微观分析,揭示了排水界面效率... 针对高黏粒含量铝土矿泥排水固结效率低的技术难题,本研究通过分级真空荷载作用下竖直与水平排水固结模型试验,系统对比了两种排水体布置方式下土体的固结特性,结合物理力学试验、扫描电镜(SEM)及压汞(MIP)微观分析,揭示了排水界面效率与土体微观结构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分级真空荷载作用下排水体水平布置比传统竖直布置排水界面排水量高约8.1%、用时减少17.7%。排水体水平布置固结后土体均匀性较高,不同位置沉降差异小,作用深度范围内土层承载特性更优。排水体竖向布置固结后土体密度、含水率最大差值为0.34 g/cm^(3)、59.9%,四条贯入试验测线土体顶部测点平均强度是底部平均强度的8.7倍,相比之下排水体水平布置各数值分别为0.16 g/cm^(3)、34.3%和2.5倍。压汞与扫描电镜试验表明排水体竖直布置情况下土体固结后孔隙分布为单峰曲线,峰值为直径小于0.1μm的微孔隙,排水体水平布置土体固结后孔径分布呈多峰状,存在孔隙直径为1~10μm的细小孔隙和大于10μm的中等孔隙。研究成果为高黏粒含量矿泥高效排水减容提供了新思路,对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具有工程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土矿泥 高黏粒含量 分级真空预压 固结排水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粉专用型晚籼杂交稻新品种澜优151的选育与应用
12
作者 游晴如 王洪飞 +6 位作者 陈春霞 董瑞霞 郑菲艳 涂诗航 房贤涛 周鹏 黄庭旭 《福建稻麦科技》 2025年第1期6-10,共5页
澜优151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利用自育的高直链淀粉含量水稻三系不育系澜达A与高配合力恢复系江恢151配组培育而成的晚籼三系杂交水稻新品种,于2022年通过了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澜优151具有良好的丰产性与稳产性,中抗稻瘟病... 澜优151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利用自育的高直链淀粉含量水稻三系不育系澜达A与高配合力恢复系江恢151配组培育而成的晚籼三系杂交水稻新品种,于2022年通过了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澜优151具有良好的丰产性与稳产性,中抗稻瘟病,直链淀粉含量高达29.3%,可作为米粉加工专用稻。介绍了澜优151的选育过程、品种的特征特性、产量表现以及高产栽培和制种技术的关键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粉 杂交水稻 澜优151 高直链淀粉含量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碳超高性能混凝土单轴受压力学性能
13
作者 黄乐 苏凯栋 +2 位作者 高奔浩 池寅 徐礼华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3-192,共10页
为解决超高性能混凝土水泥用量成倍增加所带来的高碳排放问题,采用高炉矿渣、粉煤灰和硅灰等材料大掺量替代硅酸盐水泥,制备了一种低水泥含量的低碳超高性能混凝土(LC-UHPC)。考虑水泥替代率、钢纤维体积掺量和水胶比等3个因素,设计制作... 为解决超高性能混凝土水泥用量成倍增加所带来的高碳排放问题,采用高炉矿渣、粉煤灰和硅灰等材料大掺量替代硅酸盐水泥,制备了一种低水泥含量的低碳超高性能混凝土(LC-UHPC)。考虑水泥替代率、钢纤维体积掺量和水胶比等3个因素,设计制作了11组共154个试件,通过不同龄期的立方体抗压试验、抗折试验与单轴受压试验研究了LC-UHPC破坏形态、基本强度与变形能力等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并根据试验结果建立了单轴受压应力-应变全曲线数学方程。结果表明:LC-UHPC轴心受压破坏形态为剪切破坏,钢纤维掺入能明显改善LC-UHPC各项力学性能指标;与传统UHPC相比,LC-UHPC的水泥替代率最高可达70%,其28 d单轴抗压强度可达149.09 MPa;建立的轴心受压应力-应变曲线方程能够较好地预测LC-UHPC单轴受压下的力学响应全过程,可为LC-UHPC力学性能研究及其结构构件的设计计算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性能混凝土 低水泥含量 单轴受压试验 力学性能 应力-应变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含水率重组单元辊压树脂浸渍法制备重组木及其性能
14
作者 张亚梅 周云霞 +1 位作者 祝荣先 于文吉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67-176,共10页
【目的】重组木的传统施胶工艺存在劳动强度大,干燥耗能高,难以实现连续化生产等技术瓶颈。针对这些问题,本研究创新性地采用辊压树脂浸渍法,直接对高含水率的重组单元进行施胶。通过系统地探究该方法对重组木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为生... 【目的】重组木的传统施胶工艺存在劳动强度大,干燥耗能高,难以实现连续化生产等技术瓶颈。针对这些问题,本研究创新性地采用辊压树脂浸渍法,直接对高含水率的重组单元进行施胶。通过系统地探究该方法对重组木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为生产工艺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辊压树脂浸渍技术,直接对含水率为30%的杨木重组单元施加酚醛树脂,并通过调控压缩率和辊压次数优化施胶量控制工艺。利用微计算机断层扫描仪、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镜表征胶液分布和微观形貌,通过红外光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解析树脂与木材界面之间的化学作用机制。此外,采用煮沸–干燥–煮沸循环测试法评估重组木的耐水性能,并通过三点弯曲测试法评估其力学性能。【结果】辊压压力和辊压次数的增加可显著提升高含水率重组单元的施胶量。与传统吊笼式浸胶法制备的重组木相比,辊压树脂浸渍法制备的重组木的吸水厚度膨胀率和吸水宽度膨胀率分别降低了41.12%和21.04%,弹性模量(MOE)增大了10.57%。辊压压力促使重组单元中的细胞裂隙扩展,胶液在负压作用下渗透至细胞腔及细胞壁内部,并与纤维素发生交联。化学分析进一步证实,酚醛树脂填充了细胞间隙并形成了三维网状结构,从而抑制木材吸湿膨胀,提升密实度与结晶度。因此,该技术使得胶液在重组单元中的分布更加均匀,显著提高了重组木的耐水性能,抑制了木材细胞吸水后的回弹现象,减少了重组木表面的“跳丝”现象,提高了板材整体性能的均匀性。同时,渗透到细胞壁中的酚醛树脂增强了重组木的MOE。【结论】高含水率重组单元辊压树脂浸渍技术通过优化胶液分布与界面结合,显著提升了重组木的耐水性和MOE。同时,该技术省去了干燥工序,有效降低了能耗。这一技术突破为实现重组单元的疏解—浸渍—干燥连续化生产提供了可行路径,为重组木生产工艺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水率重组单元 辊压树脂浸渍法 重组木 连续化生产 耐水性能 弹性模量(MO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Al_(45)Nb_(10)-xBe合金组织性能与高温氧化行为
15
作者 王威 霍雨晗 《材料与冶金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79-285,共7页
采用氩气气氛下真空感应熔炼的方式制备了TiAl_(45)Nb_(10)-xBe(x=0,0.5%,1.0%,1.5%,2.0%,原子数分数,下同)合金,使用金相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X射线衍射(XRD)、万能试验机等对合金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和高温氧化行... 采用氩气气氛下真空感应熔炼的方式制备了TiAl_(45)Nb_(10)-xBe(x=0,0.5%,1.0%,1.5%,2.0%,原子数分数,下同)合金,使用金相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X射线衍射(XRD)、万能试验机等对合金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和高温氧化行为进行研究,讨论了高温下合金的抗氧化机理.结果表明:合金主要由γ-TiAl相和α_(2)-Ti_(3)Al相构成;Be能够细化合金的显微组织,促进其从片层结构向双态结构转变;在1273 K下氧化75 h后,合金显微组织从片层结构完全转变为双态结构并一直保持,较小的双态等轴晶使合金的塑性在牺牲部分强度和硬度后得到提高.合金在1273 K下的氧化动力学符合抛物线规律,氧化速率随Be含量的增加缓慢减小,并在50 h后进入稳定氧化阶段.由TiO_(2)+BeO/Al_(2)O_(3)+BeO/Nb2O5+BeO构成的狭长带状氧化层以交替生长的方式向合金基体内部生长,表现出一定的抗氧化性.综合来看,1.5%Be合金在显微组织和抗氧化性能方面表现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Al_(45)Nb_(10)合金 Be含量 显微组织 高温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草果仁中儿茶素和表儿茶素的含量
16
作者 崔业波 马晓静 +1 位作者 宋瑩 马彧 《特产研究》 2025年第1期152-155,共4页
为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草果仁中儿茶素和表儿茶素含量的方法。本研究采用Caprisil C18-B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甲醇-水(80:20)为流动相;柱温30℃;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78 nm,进样量为10μL。儿茶素在31.485~188... 为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草果仁中儿茶素和表儿茶素含量的方法。本研究采用Caprisil C18-B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甲醇-水(80:20)为流动相;柱温30℃;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78 nm,进样量为10μL。儿茶素在31.485~188.912μg/mL和表儿茶素在16.267~97.605μg/m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重复性、精密度、稳定性RSD值均小于2.0%,儿茶素和表儿茶素回收率为分别为102.7%和98.7%。方法能准确测定草果仁中儿茶素和表儿茶素的含量,可为该药材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果仁 儿茶素 表儿茶素 高效液相色谱法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石粉机制砂混凝土组成设计与性能优化
17
作者 张同生 李凯 +5 位作者 谭康豪 常泽洲 谭艳臣 唐亮 杨东来 曾思清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3-136,共14页
在机制砂制备过程中,大量石粉被筛分掩埋,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为提高机制砂石粉利用率,将废弃石粉高值化应用在混凝土中,并将机制砂中的石粉视作胶凝组分替代水泥,使用XRD、TG、SEM等测试手段研究花岗岩石粉对硬化水泥浆体微结构... 在机制砂制备过程中,大量石粉被筛分掩埋,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为提高机制砂石粉利用率,将废弃石粉高值化应用在混凝土中,并将机制砂中的石粉视作胶凝组分替代水泥,使用XRD、TG、SEM等测试手段研究花岗岩石粉对硬化水泥浆体微结构演变的影响,确定了石粉替代水泥最佳范围。通过调控机制砂石粉含量、粗骨料级配、砂率与水胶比等,优化混凝土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揭示浆体体积分数对混凝土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机制,利用高石粉含量机制砂制备了低成本、工作性能与力学性能满足要求的混凝土。结果表明:石粉替代10%(质量分数)的P. II 52.5硅酸盐水泥时,7 d和28 d浆体水化产物数量没有明显减少,微结构仍然较为致密;当石粉替代水泥比例超过20%(质量分数)时,浆体中水化产物数量减少超过20%(质量分数)、孔隙增多,导致强度大幅度降低;随机制砂石粉含量的增加,相同坍落度下混凝土减水剂掺量有所增加,浆体体积分数在31%~32%时,混凝土可获得良好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在此基础上,采用石粉含量(质量分数)为15.1%、16.5%和18.7%的机制砂分别制备了满足工程性能要求的C30、C40和C50混凝土,水泥用量分别减少54、63和92 kg/m3,显著降低了混凝土成本和碳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石粉含量 机制砂混凝土 配合比设计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粒专用型两系早籼恢复系辐269的选育及应用
18
作者 王伟 祁永斌 +4 位作者 王俊敏 肖长明 李克宽 刘超纲 刘庆龙 《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4期843-847,共5页
辐269是以早籼品系中07-108为母本、早籼品系04YK17为父本去雄杂交,F_(1)代干种子经过80 Gyγ-射线辐照处理后,采用系谱法选育出的两系早籼恢复系。该恢复系具有配合力强、花粉量大、制种产量高、谷圆粒、直链淀粉含量较高和高抗稻瘟病... 辐269是以早籼品系中07-108为母本、早籼品系04YK17为父本去雄杂交,F_(1)代干种子经过80 Gyγ-射线辐照处理后,采用系谱法选育出的两系早籼恢复系。该恢复系具有配合力强、花粉量大、制种产量高、谷圆粒、直链淀粉含量较高和高抗稻瘟病等特点。配组的两系杂交早稻陵两优69(组合名称湘陵628S×辐269)于2018年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于2019年通过湖南省引种备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系早籼恢复系 辐269 诱变育种 高直链淀粉含量 圆粒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芩止咳可溶性粉中盐酸麻黄碱含量测定法研究
19
作者 张娜 陈静 +5 位作者 郭莉 刘佳 张培训 张秋娜 李会平 孔红君 《中国兽药杂志》 2025年第7期40-46,共7页
为了有效控制麻芩止咳可溶性粉的质量,本研究以麻黄中有效成分盐酸麻黄碱为指标,建立了测定麻芩止咳可溶性粉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方法,并进行了含量测定的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样品的前处理方法为加热水溶解后,加入浓氨试液... 为了有效控制麻芩止咳可溶性粉的质量,本研究以麻黄中有效成分盐酸麻黄碱为指标,建立了测定麻芩止咳可溶性粉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方法,并进行了含量测定的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样品的前处理方法为加热水溶解后,加入浓氨试液并用乙醚振摇提取,再加盐酸乙醇溶液后回收溶剂即可将样品中含有的盐酸麻黄碱进行有效的提取;液相色谱条件,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含0.1%三乙胺)(3∶97),检测波长为205 nm,进样量为10μL。在该条件下,对缺麻黄的阴性制剂进行了空白干扰测定,结果显示阴性无干扰;盐酸麻黄碱在9.24~69.30μg/mL线性关系良好,加样回收率平均值为99.59%,精密度、重复性、溶液稳定性、以及耐用性等均符合规定。说明建立的麻芩止咳可溶性粉HPLC检测方法准确可靠,可以用作麻芩止咳可溶性粉的质量控制,为该产品推广应用于临床提供了必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芩止咳可溶性粉 高效液相色谱(HPLC) 盐酸麻黄碱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品位高含泥铜钼矿混合浮选试验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婉婷 蓝卓越 +3 位作者 简胜 谢峰 李云川 李雄 《有色金属(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41-451,共11页
以普朗铜矿的低品位斑岩型硫化铜钼矿为研究对象,针对其原矿品位低、含泥量高、矿物成分复杂和嵌布粒度细等问题,在工艺矿物学研究的基础上,考察了磨矿细度、pH值、抑制剂种类及用量、捕收剂种类及用量和起泡剂MIBC用量对铜钼混合浮选... 以普朗铜矿的低品位斑岩型硫化铜钼矿为研究对象,针对其原矿品位低、含泥量高、矿物成分复杂和嵌布粒度细等问题,在工艺矿物学研究的基础上,考察了磨矿细度、pH值、抑制剂种类及用量、捕收剂种类及用量和起泡剂MIBC用量对铜钼混合浮选的影响。最终确定了粗选条件: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65%,pH值为10,水玻璃用量150 g/t,捕收剂组合MCO+煤油(20+60) g/t,起泡剂MIBC用量50 g/t。此条件下,获得的铜钼混合粗精矿铜品位为6.77%,回收率为74.61%,钼品位为0.40%,回收率为75.94%。进一步通过对比粗精矿再磨位置、再磨细度及闭路浮选流程,最终确定粗精矿直接再磨至-0.038 mm占90%,采用粗磨-粗精再磨-一粗两精三扫-中矿混合返回粗选的闭路浮选流程,获得的铜钼混合精矿铜品位为23.32%,总回收率为80.50%,钼品位为1.20%,总回收率为74.56%。该研究成果为低品位高含泥铜钼矿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钼混合浮选 低品位 高含泥 药剂制度 流程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