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4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黑水虻虫砂中氨氮降解菌的富集培养与分离鉴定
1
作者 苏明星 陈德局 阮传清 《福建农业科技》 2025年第7期14-22,共9页
旨在筛选适应黑水虻养殖环境的氨氮降解菌,抑制该虫养殖过程中的氨排放。以硫酸铵为唯一氮源,对黑水虻虫砂中的细菌进行富集培养,分离纯化后测定各菌株的氨氮降解率和16SrDNA序列,同时通过高通量测序分析虫砂细菌群落在富集培养过程中... 旨在筛选适应黑水虻养殖环境的氨氮降解菌,抑制该虫养殖过程中的氨排放。以硫酸铵为唯一氮源,对黑水虻虫砂中的细菌进行富集培养,分离纯化后测定各菌株的氨氮降解率和16SrDNA序列,同时通过高通量测序分析虫砂细菌群落在富集培养过程中的组成变化。结果表明:通过第1次富集培养,从黑水虻虫砂中分离得到4株菌株,其中菌株FJAT-48032和FJAT-48033分别与雷氏普罗威登斯菌(Providencia rettgeri)和居幼虫普罗威登菌Providencia vermicola 16SrDNA序列相似性达99.93%;菌株FJAT-48034和FJAT-48035均与绿浓杆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16SrDNA序列相似性达99.93%。连续6次富集培养后,从黑水虻虫砂中分离到菌株FJAT-48041和FJAT-48042,与细长赖氨酸芽孢杆菌Lysinibacillus macroides 16SrDNA序列相似性达100.00%。对氨氮降解活性最强的是菌株FJAT-48041和FJAT-48042,96 h内对氨氮的降解率为73.03%~76.97%。样品菌悬液经富集培养后,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和碱性杆菌科Alcaligenaceae的相对丰度升高。经第1次富集培养后中肠杆菌科丰度从培养前的0.03%大幅升至42.33%,经3次富集培养后升至74.85%,继续富集培养,肠杆菌科丰度回落,经第6次富集培养后丰度下降到48.52%,仍大幅高于富集培养前。研究可为微生物治理黑水虻养殖中的氨气排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水虻虫砂 氨氮降解菌 赖氨酸芽孢杆菌 高通量测序 分离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厌氧氨氧化处理高氨氮废水的运行效能及碳排放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邓凯丽 邢薇 +2 位作者 曹恩凯 姚宏 田盛 《工业水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9-175,共7页
河北省某工业厂区废水处理厂设计规模为18000 m^(3),接纳的废水主要以发酵废水为主,呈现高氨氮、低碳氮比的特征。二级生物处理初建成时使用传统AO工艺处理,为适应减污降碳要求,该厂进行了部分厌氧氨氧化改造,研究报道了改造后长期运行... 河北省某工业厂区废水处理厂设计规模为18000 m^(3),接纳的废水主要以发酵废水为主,呈现高氨氮、低碳氮比的特征。二级生物处理初建成时使用传统AO工艺处理,为适应减污降碳要求,该厂进行了部分厌氧氨氧化改造,研究报道了改造后长期运行的跟踪监测数据并进行碳排放分析。结果表明:改造后的废水处理厂处理效果稳定,COD、T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9.22%、92.79%和98.64%,主要污染物指标均满足相关排放标准;全程自养脱氮(CANON)单元TN去除负荷达到0.377 kg/(m^(3)·d);相同TN去除条件下,采用CANON工艺比AO工艺减少了35.99%的电力消耗,减少100%的污泥产生,碳排放减少42.36%,运行成本节约42.5%,表明厌氧氨氧化可成功应用于高氨氮废水领域,为高氨氮工业废水处理工艺的选择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氨氮工业废水 厌氧氨氧化 脱氮负荷 碳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氨氮废水膜吸收脱氨技术材料及工艺研究进展
3
作者 宋沆 李魁岭 +5 位作者 张勇 徐莉莉 薛晓军 曲丹 赵华章 王军 《水处理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43-51,69,共10页
膜吸收脱氨是一种适用于高氨氮工业废水氨资源化的新兴膜接触传质分离技术。相较于蒸汽汽提、吹脱吸收等传统脱氨工艺,该技术经济优势明显,有望推动废水中氨氮高效去除与资源化的技术革新。在膜吸收脱氨技术研究体系中,膜材料与工艺创... 膜吸收脱氨是一种适用于高氨氮工业废水氨资源化的新兴膜接触传质分离技术。相较于蒸汽汽提、吹脱吸收等传统脱氨工艺,该技术经济优势明显,有望推动废水中氨氮高效去除与资源化的技术革新。在膜吸收脱氨技术研究体系中,膜材料与工艺创新始终是该领域的核心与热点。本文综述了近几年膜吸收脱氨技术在疏水膜材料及低碳集成工艺开发两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当前膜吸收脱氨技术工程应用的主要挑战,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氨氮废水 膜吸收脱氨技术 疏水膜 集成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盐还原菌挂膜培养及其处理酸性矿山废水的适应性研究
4
作者 魏紫静 赖公政 +2 位作者 舒荣波 邓敏 程蓉 《水处理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0-115,共6页
利用微生物沉淀酸性矿山废水(AMD)中金属离子是一种有前景的修复方法。研究从循环沉降与吸附着手,通过含锰镁酸性废水实验探讨了菌株对Mn^(2+)、Mg^(2+)、NH_(3)-N及COD的沉淀降解效果。结果表明,扩大培养某地区污泥中的优势菌群可有效... 利用微生物沉淀酸性矿山废水(AMD)中金属离子是一种有前景的修复方法。研究从循环沉降与吸附着手,通过含锰镁酸性废水实验探讨了菌株对Mn^(2+)、Mg^(2+)、NH_(3)-N及COD的沉淀降解效果。结果表明,扩大培养某地区污泥中的优势菌群可有效还原酸性废水中SO_(4)^(2-),降解水中污染物。以高通量测序分析降解菌群,其中Desulfobacterota、Firmicutes、Proteobacteria为优势菌群,此类微生物归属于脱硫弧菌菌种即SRB。此次SRB菌群生长繁殖的最佳条件为30℃,pH为7.0,初始SO_(4)^(2-)处理浓度为1000 mg/L。SRB菌群动态修复某含锰镁实际AMD的结果表明,对Mn^(2+)、Mg^(2+)、NH_(3)-N、COD及SO_(4)^(2-)的去除率分别可达到80.5%、80.7%、33.34%、81.9%和73.4%。可见厌氧环境下SRB能有效处理以锰镁为主要金属离子的AMD,为SRB处理实际酸性矿山废水提供工程应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盐还原菌 酸性矿山废水 氨氮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BR的焦化废水处理及微生物群落研究
5
作者 童敏 栗鸿强 《水处理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0-135,共6页
构建了A/O-MABR系统,在高氨氮进水和不同环境温度条件下处理焦化废水,对系统微生物菌群结构进行了分析。当进水氨氮浓度250~350 mg/L,系统平均出水氨氮质量浓度和COD分别为2.85 mg/L和319.69 mg/L,表现出良好的抗氨氮冲击能力。40℃时A/... 构建了A/O-MABR系统,在高氨氮进水和不同环境温度条件下处理焦化废水,对系统微生物菌群结构进行了分析。当进水氨氮浓度250~350 mg/L,系统平均出水氨氮质量浓度和COD分别为2.85 mg/L和319.69 mg/L,表现出良好的抗氨氮冲击能力。40℃时A/O-MABR系统对污染物的处理效果最佳,平均氨氮和COD去除率分别为97.3%和79.5%。微生物分析表明不同环境温度下Proteobacteria和Chloroflexi是缺氧区和好氧区的优势菌门,MABR生物膜富集了丰富的功能菌群,如Nitrospirota和Acidobacteriota等,强化了系统除碳脱氮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BR 焦化废水 微生物群落 高氨氮 环境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氮高效降解蜡样芽孢杆菌的筛选与污水中氨氮降解效果试验评估 被引量:1
6
作者 刘荣徽 张琳 +3 位作者 郭圣辉 赵瑞利 王承民 徐莉莉 《天津农业科学》 2025年第3期79-85,共7页
为了获得高效氨氮降解微生物菌株,通过生物法修复氨氮污水。采用标准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选取12株通过16S鉴定确认为蜡样芽孢杆菌的菌株作为试验对象,检测上清液氨氮含量,计算氨氮降解率。对高效氨氮降解菌株,进行了污水降解试验应用研... 为了获得高效氨氮降解微生物菌株,通过生物法修复氨氮污水。采用标准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选取12株通过16S鉴定确认为蜡样芽孢杆菌的菌株作为试验对象,检测上清液氨氮含量,计算氨氮降解率。对高效氨氮降解菌株,进行了污水降解试验应用研究。结果表明,成功筛选出一株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N435-1,在初始氨氮浓度为100 mg·L^(-1)的培养基条件下,96 h降解率可达90%以上,144 h可实现99.91%降解效率。菌株N435-1在4种污水中均具有良好的降解效果,在初始氨氮浓度与实验室相似浓度的富源牛场污水中,其氨氮浓度最终降至2.62 mg·L^(-1)。综上,实验室培养条件和氨氮污水降解具有相似效果,菌株N435-1具有高效降解氨氮能力,且降解效果重复性高、氨氮浓度下降快,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 氨氮降解 蜡样芽孢杆菌 筛选 氨氮污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殊高浓度污水电化学氧化预处理技术研究及应用
7
作者 田颖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6-153,共8页
针对某石化企业特殊高浓度污水储存及处理的安全环保问题,开展了以电化学氧化为主的预处理试验研究。小试试验确定了阳极和阴极材料,以及电解参数。侧线试验结果表明:在多种配比来水情况下,采用以电化学氧化为主的预处理技术时,氨氮去... 针对某石化企业特殊高浓度污水储存及处理的安全环保问题,开展了以电化学氧化为主的预处理试验研究。小试试验确定了阳极和阴极材料,以及电解参数。侧线试验结果表明:在多种配比来水情况下,采用以电化学氧化为主的预处理技术时,氨氮去除率大于93%,化学需氧量(COD)降低率大于45%。在分析、解决了工程化放大的难题后,工业化装置稳定运行7个月,在来水稳定的情况下,出水氨氮质量浓度小于35 mg/L,COD小于1000 mg/L,满足预处理出水要求。该研究解决了高浓度储存废水处理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殊高浓度污水 电化学氧化 预处理技术 化学需氧量 氨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MVR+脱氨+MBR工艺对银粉加工废水的处理 被引量:2
8
作者 何天智 杨红梅 +3 位作者 刘星 王利 余波 黄裔童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5-148,152,共5页
银粉加工废水具有高盐、高COD_(Cr)和高氨氮等特点,对环境污染大,且处理难度大。针对某单位的银粉加工废水,采用臭氧催化氧化+MVR蒸发+氨氮吹脱+MBR生化组合工艺对其原有工艺进行改造。结果显示,废水出水水质COD为17 mg/L、氨氮为0.72 m... 银粉加工废水具有高盐、高COD_(Cr)和高氨氮等特点,对环境污染大,且处理难度大。针对某单位的银粉加工废水,采用臭氧催化氧化+MVR蒸发+氨氮吹脱+MBR生化组合工艺对其原有工艺进行改造。结果显示,废水出水水质COD为17 mg/L、氨氮为0.72 mg/L、TDS为601 mg/L、总氮为6.55 mg/L、pH为6~9,出水达到《四川省岷江、沱江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 51/2311-2016水质标准。采用臭氧催化氧化替代芬顿氧化,直接运行费用为71.12元/m~3,比芬顿单元降低157.88元/m~3,危险废物减少791.29 kg/d。该方法具有显著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粉废水 高盐 高COD_(Cr)高氨氮 臭氧催化氧化 MVR蒸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竹炭/陶粒及组合填料BAF处理高氨氮沼液的挂膜启动效应 被引量:2
9
作者 钟鸣扬 王杰 +3 位作者 卞秀琪 杨友明 尤永军 李发永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5-110,共6页
为研究竹炭/陶粒及组合填料曝气生物滤池(BAF)处理高氨氮沼液的启动特性,在水力停留时间为6 h,水温23.2~26.5℃,气水比5:1(DO 3~4 mg/L),进水NH_(4)^(+)-N浓度为33.1~222.3 mg/L,COD 42.5~242.3 mg/L的运行条件下,对比考察了竹炭BAF(Z-B... 为研究竹炭/陶粒及组合填料曝气生物滤池(BAF)处理高氨氮沼液的启动特性,在水力停留时间为6 h,水温23.2~26.5℃,气水比5:1(DO 3~4 mg/L),进水NH_(4)^(+)-N浓度为33.1~222.3 mg/L,COD 42.5~242.3 mg/L的运行条件下,对比考察了竹炭BAF(Z-BAF)、陶粒BAF(T-BAF)和组合填料BAF(ZT-BAF)的生化特性、沿程变化和挂膜启动效应。结果表明,Z-BAF、T-BAF及ZT-BAF分别在26、18和13 d完成挂膜启动。挂膜期间,平均出水NH_(4)^(+)-N浓度分别为24.4、15.9及8.5 mg/L;平均出水COD分别为78.6、73.02和47.2 mg/L。通过检测不同运行天数BAF的沿程生化特性变化,发现挂膜24 d时,去除COD的异养菌主要集中在反应器下部,负责转化NH_(4)^(+)-N的自养菌主要集中在反应器中下部;在第24~40天,自养菌在与异养菌的竞争中逐步取得优势,逐步向反应器下部生长繁殖。电镜扫描分析确认了各反应器中的填料上附着生长良好的生物膜,且观察到相较于陶粒填料,竹炭填料表面具有更好生物膜生长特性。综上,ZT-BAF挂膜时间最短且对污染物去除效率最高,在高氨氮沼液负荷下,竹炭和陶粒作为组合填料更有利于提升BAF的挂膜启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曝气生物滤池 竹炭 陶粒 挂膜 高氨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沸石原位生物再生强化短程硝化处理高氨氮废水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圩 杨萧帆 +3 位作者 王成刚 邝乃强 陈纯福 张立秋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5-173,共9页
为解决高浓度游离氨(FA)抑制氨氧化菌而造成高浓度氨氮废水无法进行生物处理的问题,采用添加天然沸石缓解FA的抑制影响。向SBR中添加天然斜发沸石并以短程硝化处理氨氮为2 210 mg/L的铜氨废水,在运行第86天时反应器在1.105 kg/(m^(3)... 为解决高浓度游离氨(FA)抑制氨氧化菌而造成高浓度氨氮废水无法进行生物处理的问题,采用添加天然沸石缓解FA的抑制影响。向SBR中添加天然斜发沸石并以短程硝化处理氨氮为2 210 mg/L的铜氨废水,在运行第86天时反应器在1.105 kg/(m^(3)·d)的氨氮负荷下达到98.5%的氨氮去除率。反应过程中原位生物再生保证了天然沸石的持续强化效果,沸石再生率为99.0%~106.3%。通过对污泥胞外聚合物(EPS)含量及成分分析发现进水氨氮的增加导致EPS含量升高,且在铜离子的胁迫下EPS中的蛋白质质量分数升高,促进了污泥颗粒化的形成。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亚硝化单胞菌属为主要氨氧化功能菌属,其相对丰度变化范围为10.3%~51.7%。丛毛单胞菌属(Comamonas)在高浓度氨氮环境下快速增长,其相对丰度从第22天的0.6%增长至第86天的29.9%。短程硝化在天然沸石的强化下实现了对铜氨废水的稳定高效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程硝化 沸石再生 高浓度氨氮 游离氨抑制 铜氨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水处理硝酸盐异化还原与厌氧氨氧化/反硝化耦合工艺构建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瑞强 周鑫 牛冰心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93-1605,共13页
采用厌氧膨胀颗粒污泥床反应器(EGSB)处理含COD、氨氮和硝氮的模拟废水,旨在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系统中快速构建厌氧氨氧化(Anammox)运行工艺。通过接种少量Anammox污泥和逐步提高氨氮浓度的操作方式,在连续运行58d后,系统成功启动Anammo... 采用厌氧膨胀颗粒污泥床反应器(EGSB)处理含COD、氨氮和硝氮的模拟废水,旨在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系统中快速构建厌氧氨氧化(Anammox)运行工艺。通过接种少量Anammox污泥和逐步提高氨氮浓度的操作方式,在连续运行58d后,系统成功启动Anammox反应,此时的总氮和COD去除率稳定在97%和98%以上。物料衡算显示,Anammox反应途径对氮的去除贡献逐渐增加,硝酸盐异化还原(DNRA)耦合Anammox和反硝化共同促进了系统的同步脱氮除碳。对微生物群落分析发现,Candidatus Kuenenia相对丰度由0.27%快速升高至35.87%,DNRA菌(Ignavibacterium、Thermogutta)及反硝化菌(Azospira、Gp3)在体系内共存。通过基因注释法,检测出了Anammox、DNRA、硝酸盐还原及亚硝酸盐还原关键基因。运行过程中,颗粒污泥颜色变红且粒径增大;胞外聚合物(EPS)分析表明多糖(PS)和蛋白质(PN)含量增加而PN/PS下降;三维荧光光谱发现腐殖酸类物质增多。研究结果为高浓度有机含氮废水高效处理提供了一种新的工艺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颗粒污泥床反应器 高浓度有机含氮废水 硝酸盐异化还原 厌氧氨氧化 反硝化 耦合脱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异养硝化菌(Alcaligenessp.XN-1)的筛选分离及降解特性
12
作者 武艳芳 甄静 +5 位作者 郭光光 梁欣冉 杜志敏 王继雯 李磊 杨文玲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2-47,共6页
为提高含盐废水的生物脱氮效率,从工业废水污泥中分离筛选出1株异养硝化细菌。对所分离的菌株进行形态学观察、革兰氏染色和分子生物学鉴定,16S rRNA基因测序结果在Blast数据库中进行同源性分析并构建系统发育树,同时研究菌株在不同碳源... 为提高含盐废水的生物脱氮效率,从工业废水污泥中分离筛选出1株异养硝化细菌。对所分离的菌株进行形态学观察、革兰氏染色和分子生物学鉴定,16S rRNA基因测序结果在Blast数据库中进行同源性分析并构建系统发育树,同时研究菌株在不同碳源、C/N、pH、温度和盐含量条件下的脱氮特性。结果表明:筛选得到的菌株鉴定为产碱杆菌属(Alcaligenes sp.),命名为XN-1;菌株XN-1在碳源为乙酸钠时具有最大的NH_(4)^(+)-N去除率和细胞生长量,其氨氮去除率和细胞生长量分别为100%和0.42;在C/N 15~20、pH 7~10、温度30~35℃、盐含量0~4%条件下异养硝化效果最佳,氨氮去除率均为100%。菌株XN-1具有较高的异养硝化能力,在含盐废水脱氮处理中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养硝化 氨氮降解 分离鉴定 高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硼对受高氨氮冲击后短程硝化系统效能恢复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赵莹莹 陈涛 +1 位作者 沈耀良 刘文如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2-178,共7页
通过提高进水氨氮使稳定运行的短程硝化系统受到抑制,然后向反应器中投加硼来促进短程硝化效能的恢复。通过氮转化能力、氨氧化菌活性、胞外聚合物(EPS)中蛋白质(PN)和多糖(PS)含量、污泥形态和颗粒污泥的粒径分布来对短程硝化系统的变... 通过提高进水氨氮使稳定运行的短程硝化系统受到抑制,然后向反应器中投加硼来促进短程硝化效能的恢复。通过氮转化能力、氨氧化菌活性、胞外聚合物(EPS)中蛋白质(PN)和多糖(PS)含量、污泥形态和颗粒污泥的粒径分布来对短程硝化系统的变化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稳定运行的短程硝化系统在短时间内受到800 mg/L氨氮冲击后短程硝化效能下降,污泥稳定性减弱,且在氨氮重新恢复到200 mg/L后短期内其效能仍无法恢复;与抑制期相比,投加硼后系统在恢复期的氨氮去除率从50%上升到95%,亚硝酸盐积累率从50%上升到85%,硝酸盐积累率从50%下降到15%,反应器的比氨氮氧化速率(SAOR)从18.65 mg/(g·h)上升到38.36 mg/(g·h),比耗氧速率(SOUR)从47.68 mg/(g·h)增加到54.24 mg/(g·h),MLSS增加了32%,达到4.5 g/L,EPS中PN质量分数比抑制期增加23%,m(PN)/m(PS)增加35.96%,信号分子AI-2质量浓度也从0.021 ng/mL增加到0.124 ng/mL。该研究结果阐明了硼对受高氨氮冲击下短程硝化系统效能的恢复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程硝化 高氨氮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PN/A耦合处理低氨氮电镀尾水研究
14
作者 章裕 李嘉懿 +2 位作者 杨俊锋 周松伟 汪晓军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6651-6657,共7页
以物化预处理后的电镀工业园区尾水为处理对象,构建了中试规模连续流形式的反硝化-部分亚硝化-厌氧氨氧化多单元反应器,前置反硝化TIN和COD的去除率为(29.96±10.37)和(73.33±9.6)%,大量溶解性有机物被去除,减少了污染物对后... 以物化预处理后的电镀工业园区尾水为处理对象,构建了中试规模连续流形式的反硝化-部分亚硝化-厌氧氨氧化多单元反应器,前置反硝化TIN和COD的去除率为(29.96±10.37)和(73.33±9.6)%,大量溶解性有机物被去除,减少了污染物对后续单元的冲击.亚硝化单元验证了沸石填料的方法有助于实现稳定亚硝化,NAR达到(87.73±22.28)%,长期运行过程中会受水垢影响,水垢清除后性能可恢复.厌氧氨氧化单元为主要脱氮单元,在亚硝化单元失衡情况,依靠AOB与DNB和AnAOB协同作用,能够贡献TIN去除(41.25±14.46)%.微生物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亚硝化反应器检出AOB功能菌Nitrosomonas,相对丰度为5.45%,Anammox功能菌Candidatus Anammoxoglobus,其相对丰度达到25.91%.本文为厌氧氨氧化工艺工程化应用提供理论与实践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氨氧化 电镀低氨氮尾水 高效脱氮 亚硝化 沸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厨余垃圾高固体厌氧消化处理中氨氮浓度变化及其影响 被引量:61
15
作者 蒋建国 王岩 +1 位作者 隋继超 吴时要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21-726,共6页
在中温(35℃)条件下,应用连续式单级高固体厌氧消化技术,研究氨氮浓度在厨余垃圾处理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系统稳定运行阶段,投料强度为150.0g/d,挥发性固体甲烷转化率近90%,有机负荷达到4.94kgVS/(m3·d),反应速率为1.48m3... 在中温(35℃)条件下,应用连续式单级高固体厌氧消化技术,研究氨氮浓度在厨余垃圾处理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系统稳定运行阶段,投料强度为150.0g/d,挥发性固体甲烷转化率近90%,有机负荷达到4.94kgVS/(m3·d),反应速率为1.48m3CH4/(m3·d),运行情况较为理想.反应运行80d,氨氮浓度超过1700mg/L时,系统呈现氨氮抑制状态,有机负荷为0.77kgVS/(m3·d),反应速率为0.39m3CH4/(m3·d),较稳定运行期大幅度下降.在此过程中,氨氮浓度从消化初期的420mg/L逐渐递增到3000mg/L左右,其中在稳定运行过程中增加速率较大,平均37.15mg/(L·d).同时,微生物经过长期驯化,对高浓度氨氮的抵抗能力增强,系统运行至190d时,氨氮浓度再次升高至3000mg/L,产气速率仍可维持在1.07m3CH4/(m3·d),系统状态较为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厨余垃圾 高固体 厌氧消化 氨氮 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重力旋转床处理焦化氨氮废水中试研究 被引量:29
16
作者 焦纬洲 刘有智 +2 位作者 刘建伟 祁贵生 谢五喜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z1期257-259,共3页
基于某焦化厂塔设备吹脱氨氮废水脱除率低的现状,提出了新型强化传递过程技术———超重力技术。重点考察了气液比、旋转床转速、温度、pH值等对氨氮脱除率和气相压降的影响。中试结果表明,在适宜的操作条件下,单级氨氮脱除率可达75%,... 基于某焦化厂塔设备吹脱氨氮废水脱除率低的现状,提出了新型强化传递过程技术———超重力技术。重点考察了气液比、旋转床转速、温度、pH值等对氨氮脱除率和气相压降的影响。中试结果表明,在适宜的操作条件下,单级氨氮脱除率可达75%,比该厂塔设备处理氨氮废水的脱除率高35%,满足了后序生化处理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重力旋转床 氨氮废水 压降 氨脱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水处理中游离氨对硝化作用抑制影响研究 被引量:40
17
作者 张亮 张树军 彭永臻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75-79,共5页
含氮废水尤其是高氨氮废水的生物处理中,游离氨对硝化作用的抑制作用显著影响工艺的运行效果.研究游离氨对硝化作用的抑制机理有利于生物脱氮工艺的长期稳定运行.总结了游离氨抑制对硝化作用影响的最新研究,介绍了游离氨对氨氧化菌和亚... 含氮废水尤其是高氨氮废水的生物处理中,游离氨对硝化作用的抑制作用显著影响工艺的运行效果.研究游离氨对硝化作用的抑制机理有利于生物脱氮工艺的长期稳定运行.总结了游离氨抑制对硝化作用影响的最新研究,介绍了游离氨对氨氧化菌和亚硝酸氧化菌的抑制模型和抑制机理,以及控制游离氨抑制作用的主要策略;探讨了游离氨选择性抑制下短程硝化反应的实现、维持和适应性,主要包括游离氨和其他影响因素如溶解氧、温度等协同作用对短程硝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氨氮 短程硝化 游离氨 生物脱氮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电厂高盐高氨氮废水电解除氨氮及制氯性能研究 被引量:16
18
作者 王璟 王园园 +4 位作者 赵剑强 庞胜林 何高祥 毛进 李亚娟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0-64,共5页
通过电化学试验测定了4种钛基金属氧化物DSA阳极的析氯、析氧电位,优选了Ti/Ru O2-Ir O2(R2)电极进行高盐高氨氮废水的电解试验,研究电流密度、TDS、pH、极板清洗等因素对电解除氨氮及制氯过程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电流密度、极板清洗... 通过电化学试验测定了4种钛基金属氧化物DSA阳极的析氯、析氧电位,优选了Ti/Ru O2-Ir O2(R2)电极进行高盐高氨氮废水的电解试验,研究电流密度、TDS、pH、极板清洗等因素对电解除氨氮及制氯过程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电流密度、极板清洗对氨氮的平均降解速率影响较大,而水样的pH、TDS的影响较小。高盐废水中氨氮的电解降解过程符合准零级反应动力学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电厂 高氨氮废水 电解 电化学氧化 D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生物反应器处理高氨氮有机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曾萍 吴志超 +1 位作者 张鹏 顾国维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02-204,共3页
采用膜评价池和生物曝气池组成的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含不同高浓度氨氮的有机废水,研究结果表明:(1)好氧膜生物反应器能有效处理高氨氮有机废水中的有机物,COD总去除率在95%以上;(2)好氧膜生物反应器在污水的脱氮处理中具有较好的前景,当... 采用膜评价池和生物曝气池组成的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含不同高浓度氨氮的有机废水,研究结果表明:(1)好氧膜生物反应器能有效处理高氨氮有机废水中的有机物,COD总去除率在95%以上;(2)好氧膜生物反应器在污水的脱氮处理中具有较好的前景,当总氮负荷为0.15kgTN/kgMLSS.d时,脱氮效率可达95.3%;(3)当膜的TMP=0.1Mpa,膜评价池水通量的变化范围为93~223L/m2·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生物反应器 有机废水 氨氮 好氧 脱氮处理 曝气池 COD 研究结果 评价 TM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葫芦高温堆肥过程中氮素损失及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王海候 沈明星 +4 位作者 常志州 陆长婴 陈凤生 施林林 宋浩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214-1220,共7页
为减少水葫芦高温堆肥过程中氮素损失,采用静态高温好氧堆肥的方法,分析了水葫芦堆肥过程中氮素转化规律,研究了添加化学保氮剂对减少堆肥中氮素损失的效果。结果表明,水葫芦堆肥过程中总氮及有机氮含量均呈上升趋势,铵态氮与硝态氮含... 为减少水葫芦高温堆肥过程中氮素损失,采用静态高温好氧堆肥的方法,分析了水葫芦堆肥过程中氮素转化规律,研究了添加化学保氮剂对减少堆肥中氮素损失的效果。结果表明,水葫芦堆肥过程中总氮及有机氮含量均呈上升趋势,铵态氮与硝态氮含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总氮损失率为12.84%;水葫芦堆肥过程中氮素损失途径主要为以NH3、N2O等气态形式逸出,其中,堆肥前10d是NH3挥发的高峰期,堆制后第5~9d的N2O排放速率最大;添加化学保氮剂对水葫芦堆肥过程第4~10d的氨挥发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NH3挥发量可减少23.82%,另外,化学保氮剂处理降低了堆制后第0~5d的N2O排放速率,增加了第9d以后的N2O排放速率;使用化学保氮剂原位控制水葫芦堆肥过程的氮素损失具有较好的效果,与常规对照相比,化学保氮剂对水葫芦堆体的保氮效率为32.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葫芦 高温堆肥 氮素损失 保氮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