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8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固含量低黏度聚酰胺酸树脂及其薄膜性能研究
1
作者 青双桂 姬亚宁 +4 位作者 唐小青 唐盛东 王汝柯 刘姣 潘钦鹏 《绝缘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15,共7页
在均苯四甲酸二酐-4,4'-二氨基二苯醚(PMDA-ODA)分子结构中引入柔性4,4'-氧双邻苯二甲酸酐(ODPA)或扭曲非共面结构3,3',4,4'-联苯四甲酸二酐(BPDA),并采用封端剂进行封端,制备了一系列固含量≥30%、黏度约为4000 mPa... 在均苯四甲酸二酐-4,4'-二氨基二苯醚(PMDA-ODA)分子结构中引入柔性4,4'-氧双邻苯二甲酸酐(ODPA)或扭曲非共面结构3,3',4,4'-联苯四甲酸二酐(BPDA),并采用封端剂进行封端,制备了一系列固含量≥30%、黏度约为4000 mPa·s的高固含量低黏度树脂及其聚酰亚胺薄膜。采用拉伸试验机、击穿强度测试仪、热机械分析仪、动态热机械分析仪、热重分析仪和百格测试仪对薄膜的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半刚性结构PMDA-ODA树脂的固含量提高至30%、黏度降低至约4000 mPa·s时,因分子量过低无法成膜,而引入柔性单体,提高聚合物柔韧性,再采用降冰片烯二酸酐(NA)进行封端,使短链段分子通过交联成高聚物后,可以制备出机电性能良好的PI薄膜。继续增大树脂固含量、提高柔性单体比例,薄膜的机电性能和耐热性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在铜片上的附着力下降。其中固含量为30%、黏度约为4000 mPa·s、ODPA摩尔分数为30%、采用NA封端的PI薄膜,其机电性能、耐热性和附着力均较佳,可作为浸渍漆用于基材表面的绝缘防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固含量 低黏度 聚酰胺酸树脂 聚酰亚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液膜式连续流反应器的研发与应用
2
作者 段振亚 范成锴 +4 位作者 蒋文才 张俊梅 张浩东 邢云松 徐畅 《化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73-76,87,共5页
近年来连续流反应技术在精细化工与医药中间体制造领域得到了快速发展,微通道反应器、动态管式反应器、回路反应器等新型连续流反应器的开发与应用起着关键作用。但是针对高黏度、高固含量以及多相非稳态体系,受到进出料堵塞、原料与反... 近年来连续流反应技术在精细化工与医药中间体制造领域得到了快速发展,微通道反应器、动态管式反应器、回路反应器等新型连续流反应器的开发与应用起着关键作用。但是针对高黏度、高固含量以及多相非稳态体系,受到进出料堵塞、原料与反应产物出现包浆等问题的影响,仍需进一步开发适应这些特殊条件下的新型反应设备。选取某化工企业的苯并咪唑酮硝化反应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动态液膜式连续流反应器进行实验研究,并与等条件下动态管式反应器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使用动态液膜式连续流反应器的收率均在99.1%以上,最高可达到99.4%,能满足企业的收率99%的要求,而同等条件下的动态管式反应器的收率则达不到企业的要求。动态液膜式连续流反应器的研发将为精细化工和制药领域的复杂反应体系的连续流反应工艺的实现提供新的思路和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流技术 动态液膜式连续流反应器 高黏度 高固含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固含体系涡轮组合桨强化含钒冶炼渣固液悬浮的研究
3
作者 黄江 张一敏 +1 位作者 郑秋实 薛楠楠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0-129,共10页
湿法浸出过程中,含钒冶炼渣与浸出介质形成高固含、高密度特性的黏性浆体,颗粒团聚和固相沉积等问题对搅拌反应器的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采用多重参考系法(MRF)和欧拉双流体模型,进行了固液两相流的数值模拟... 湿法浸出过程中,含钒冶炼渣与浸出介质形成高固含、高密度特性的黏性浆体,颗粒团聚和固相沉积等问题对搅拌反应器的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采用多重参考系法(MRF)和欧拉双流体模型,进行了固液两相流的数值模拟。选择了两种涡轮桨型:开启式弯叶涡轮桨(CBT)与圆弧叶圆盘涡轮桨(CD-6),并构建了四种组合方案,研究了各方案在固含率为40%条件下的流场分布与混合性能。结果表明:采用涡轮组合桨,在反应器内形成了轴向-径向复合流场,使得各方案的轴向平均固相均匀度为0.02,确保了固体颗粒的均匀分散;其中方案Ⅲ(上CBT-下CD-6)主要形成以轴向流为主导的流型。其局部剪切速率、湍流动能分布情况及颗粒悬浮性能优于其他方案;液相速度峰值达2 m/s,低速区占比最小;底部颗粒平均运动速度提升至0.5 m/s,悬浮高度可达0.52 m,颗粒团聚体积比方案Ⅳ减少了约81.25%。在高固含体系下,方案Ⅲ的桨叶组合可使悬浮性能得到显著改善的同时,有效抑制颗粒团聚并减少固相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固含体系 含钒冶炼渣 颗粒沉积 固液悬浮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固含一体化压裂液稠化剂合成及应用
4
作者 孙晓辉 赵众从 +4 位作者 胡名家 徐德培 陈秋宇 侯艳鑫 肖银宝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27-933,940,共8页
为提升压裂效率并降低成本,以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和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为共聚单体,山梨醇酐单油酸酯(Span80)、油酸酰胺为复合乳化剂,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合成超高固含一体化压裂液稠化剂(SYTY)... 为提升压裂效率并降低成本,以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和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为共聚单体,山梨醇酐单油酸酯(Span80)、油酸酰胺为复合乳化剂,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合成超高固含一体化压裂液稠化剂(SYTY),确定了最优聚合条件,SYTY特性黏数和固含量达到989 mL/g和47.4%。结构表征显示,单体均参与了聚合。室内试验发现0.05%~0.3%浓度SYTY溶液溶解率>90%,黏度可调范围4.87~42.58 mPa·s;0.3%SYTY溶液经120℃/170 s^(-1)剪切2 h后黏度保持44.58 mPa·s;0.1%SYTY含砂溶液动态下可实现砂粒无沉降堆积,0.3%SYTY含砂溶液静态沉降速率仅0.013 cm/min;破胶性能优异,破胶液黏度3.243 mPa·s、表面张力26.94 mN/m、残渣含量53.45 mg/L,优于行业标准。现场应用证实SYTY用量较常规体系减少30%情况下,无需添加其他助剂,可以实现低浓度减阻(>70%)和携砂的一体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固含 一体化 反相乳液聚合 稠化剂 携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MI型大分子分散稳定剂的聚合物多元醇
5
作者 刘禄麒 王新灵 《功能高分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37-244,共8页
以聚醚多元醇和3-异丙基-二甲基苄基异氰酸酯(TMI)为原料合成了一种大分子分散稳定剂,并通过分散聚合的方法将其与苯乙烯(ST)、丙烯腈(AN)共聚,最终制得一种高固含量、低黏度的聚合物多元醇(POP)。通过旋转式黏度计、扫描电镜等研究了... 以聚醚多元醇和3-异丙基-二甲基苄基异氰酸酯(TMI)为原料合成了一种大分子分散稳定剂,并通过分散聚合的方法将其与苯乙烯(ST)、丙烯腈(AN)共聚,最终制得一种高固含量、低黏度的聚合物多元醇(POP)。通过旋转式黏度计、扫描电镜等研究了该大分子分散稳定剂的封端比例(异氰酸酯基团与羟基的物质的量之比,n(—NCO)∶n(—OH))、大分子分散稳定剂的质量分数及作为溶剂的聚醚的分子量对聚合物多元醇黏度和固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大分子分散稳定剂的封端比例为0.8∶6~1∶6、质量分数为4%时,采用较低分子量的聚醚作为溶剂,可制得高固含量(大于40%)、低黏度(小于4500 mPa·s)的聚合物多元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分子分散稳定剂 聚合物多元醇 分散聚合 低黏度 高固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固低粘丙烯酸酯无皂乳液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6
作者 廖虎 魏铭 +4 位作者 林泳岐 王旭 朱飞 夏雪 黄挺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349-354,共6页
以1-烯丙氧基-3-(4-壬基苯酚)-2-丙醇聚氧乙烯(10)醚硫酸铵(DNS-86)作为可聚合乳化剂,搭配吐温-80作为复合乳化剂,通过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成功制备了高固低粘丙烯酸酯无皂乳液。探究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搅拌速度等影响因素对乳液... 以1-烯丙氧基-3-(4-壬基苯酚)-2-丙醇聚氧乙烯(10)醚硫酸铵(DNS-86)作为可聚合乳化剂,搭配吐温-80作为复合乳化剂,通过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成功制备了高固低粘丙烯酸酯无皂乳液。探究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搅拌速度等影响因素对乳液固含量、粘度、凝胶率、稳定性等性能的影响,并通过红外光谱(FT-IR)、核磁氢谱、粒径、透射电镜(TEM)、凝胶色谱(GPC)等对乳液及涂膜进行结构与成分表征。结果表明,当反应时间为3.5 h、反应温度为77℃、搅拌速度为300 r/min时,制备的丙烯酸酯无皂乳液固含量可达60.29%,粘度为125 mPa·s,凝胶率较低仅0.93%,稳定性达标。反应性乳化剂完全聚合,成功接枝至聚合物主链,乳胶粒形貌呈现核壳球状,粒径为371.8 nm,大小适中,有助于形成紧密的堆积结构。粒径分布(PDI)和Zeta电位分别为0.055 mV和-44.9 mV,体系有良好的单分散性和电荷稳定性,可以实现体系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固低粘 无皂乳液 丙烯酸酯 可聚合性乳化剂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基凝胶注模用高固相含量氧化锆增韧氧化铝陶瓷浆料及烧结陶瓷的性能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景林 张培志 +3 位作者 祁海 郭方全 田云龙 韩伟月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9-94,共6页
在不同氧化锆质量分数(25.0%,27.5%,30.0%)和分散剂添加量(0.2%~0.4%,质量分数)下制备高固相含量(45%~57%,体积分数)、不同pH(1~12)的氧化锆增韧氧化铝(ZTA)陶瓷浆料,研究了pH、分散剂添加量和固相含量等对陶瓷浆料流变性能的影响;在较... 在不同氧化锆质量分数(25.0%,27.5%,30.0%)和分散剂添加量(0.2%~0.4%,质量分数)下制备高固相含量(45%~57%,体积分数)、不同pH(1~12)的氧化锆增韧氧化铝(ZTA)陶瓷浆料,研究了pH、分散剂添加量和固相含量等对陶瓷浆料流变性能的影响;在较佳pH和分散剂添加量下制备不同氧化锆含量的陶瓷浆料,经水基凝胶注模成型后,在1600℃进行常压烧结,测试了烧结陶瓷的相对密度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当pH为7~12时,ZTA陶瓷浆料的Zeta电位和黏度均随pH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加,且当pH为9时Zeta电位绝对值最大、黏度最小,说明此时陶瓷浆料最为稳定;随着分散剂添加量增加,浆料黏度先减小后增大;随着固相含量增加,浆料黏度增大;在pH为9、分散剂质量分数为0.3%条件下,制备的高固相含量(45%~55%)ZTA陶瓷浆料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较低黏度,成型并烧结后,当固相含量较高时,陶瓷的相对密度、抗弯强度和断裂韧度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基凝胶注模 黏度 高固相含量 ZTA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固含量热固性固体推进剂3D打印技术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杰 齐瑶 +5 位作者 祁威 肖鸿 王奔 李伟 段玉岗 史佳齐 《固体火箭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7-404,共8页
3D打印技术相比于传统的固体推进剂浇注成型方法具有更高的制造灵活性和安全性。对于高固含量(质量分数大于85%)的固体推进剂材料,传统挤出打印方式存在挤出不连续、成型质量差等问题,限制了发动机的整体性能。针对上述问题,基于超声减... 3D打印技术相比于传统的固体推进剂浇注成型方法具有更高的制造灵活性和安全性。对于高固含量(质量分数大于85%)的固体推进剂材料,传统挤出打印方式存在挤出不连续、成型质量差等问题,限制了发动机的整体性能。针对上述问题,基于超声减摩辅助挤出原理设计了双超声振子共振挤出高固含量热固性固体推进剂打印头。重点探究了打印过程中打印温度、挤出压力、喷嘴直径等关键工艺参数对于打印推进剂材料孔隙率的影响。在打印温度为70℃、挤出压力为0.6 MPa、喷嘴直径为φ1.7 mm,打印层高间距比为0.8的最优工艺参数条件组合下,可打印制备固含量为88%、孔隙率为3.46%、打印制造误差被控制在0.4%以内的复杂变燃速热固性固体推进剂药柱结构,同时打印样件的拉伸强度较传统浇注样件提升56%,为复杂高固含量固体推进剂药柱结构的制造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推进剂 3D打印 高固含量 超声减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固含低黏度生物基氟碳树脂的合成及性能
9
作者 周丽莎 安桂磊 +3 位作者 黄百涛 吴英魁 陈博涵 齐文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43-1151,共9页
将生物基原料氢化松香醇与三乙胺、对羟基苯甲醚、丙烯酰氯反应制备了可聚合的丙烯酸氢化松香醇酯,然后其与一系列丙烯酸及其衍生物通过共聚,制备了高固含低黏度生物基氟碳树脂。结合分子动力学模拟,分析了丙烯酸氢化松香醇酯降黏机理,... 将生物基原料氢化松香醇与三乙胺、对羟基苯甲醚、丙烯酰氯反应制备了可聚合的丙烯酸氢化松香醇酯,然后其与一系列丙烯酸及其衍生物通过共聚,制备了高固含低黏度生物基氟碳树脂。结合分子动力学模拟,分析了丙烯酸氢化松香醇酯降黏机理,探究了生物基氟碳树脂成膜后的涂膜性能。结果表明,随着丙烯酸氢化松香醇酯质量分数的增加,改性氟碳树脂运动黏度降低;当丙烯酸氢化松香醇酯质量分数为18.6%时,改性氟碳树脂固含量为78.56%,其运动黏度与石油树脂叔碳酸乙烯酯改性氟碳树脂相当,远低于不含大体积侧基的改性氟碳树脂;与叔碳酸乙烯酯相比,丙烯酸氢化松香醇酯的空间体积更大,侧基体积效应更明显,分子间作用力小,降黏效果好;丙烯酸氢化松香醇酯改性氟碳涂膜硬度、附着力高于叔碳酸乙烯酯改性氟碳涂膜,耐化学腐蚀性略低于叔碳酸乙烯酯改性氟碳涂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基氟碳树脂 防腐涂料 高固含量 氢化松香 丙烯酸系列化学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PA封端的低黏度漆包线用PI的制备与性能
10
作者 周俊超 徐勇 +3 位作者 杨佳俊 孙宇乾 曾炜 蒋家祥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12,共4页
以4-苯基乙炔基邻苯二甲酸酐(PEPA)作为封端剂,4,4′-二氨基二苯醚(ODA),均苯四羧甲酸二酐(PMDA),3,3′,4,4′-二苯甲酮四羧酸二酐(BTDA),3,3′,4,4′-联苯四羧酸二酐(BPDA)分别作为单体制备高固体含量共聚型漆包线用聚酰亚胺(PI)。利... 以4-苯基乙炔基邻苯二甲酸酐(PEPA)作为封端剂,4,4′-二氨基二苯醚(ODA),均苯四羧甲酸二酐(PMDA),3,3′,4,4′-二苯甲酮四羧酸二酐(BTDA),3,3′,4,4′-联苯四羧酸二酐(BPDA)分别作为单体制备高固体含量共聚型漆包线用聚酰亚胺(PI)。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FTIR)、力学性能分析、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热重分析(TG)等探究了PEPA对聚酰胺酸(PAA)表观黏度的作用及其对PI薄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EPA能够降低PAA的表观黏度,提高其储存性能,在表观黏度小于10.000 Pa·s且具有良好成膜性的配方中,ODA-BTDA型PI漆膜的力学性能较优异,最大拉伸强度达144.23 MPa,断裂伸长率为1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 封端剂 共聚 高固体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E-HPLC-UV法测定绞股蓝提取物中皂苷的含量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晗 杨悠悠 +3 位作者 赵青余 张军民 余雅男 张凯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5-129,共5页
本试验旨在建立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SPE-HPLC-UV)对绞股蓝提取物中绞股蓝皂苷XLIX和皂苷A进行定量分析。样品经甲醇提取,采用C_(18)固相萃取柱净化,使用Kinetex C_(18)色谱柱(150 mm×4.6 mm,2.6μm)分离,流动相乙腈/... 本试验旨在建立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SPE-HPLC-UV)对绞股蓝提取物中绞股蓝皂苷XLIX和皂苷A进行定量分析。样品经甲醇提取,采用C_(18)固相萃取柱净化,使用Kinetex C_(18)色谱柱(150 mm×4.6 mm,2.6μm)分离,流动相乙腈/水,柱温40℃,检测波长203 nm。依照此法测定绞股蓝粗提物中三萜皂苷XLIX和皂苷A的含量。结果表明:2种绞股蓝皂苷在一定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平均回收率为91.38%~98.4%,相对标准偏差为0.69%~2.48%。该方法的灵敏度、准确度和精密度均符合检测技术要求,且简便快速,适用于绞股蓝提取物中绞股蓝皂苷XLIX和皂苷A含量的准确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绞股蓝提取物 固相萃取 高效液相法 绞股蓝皂苷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含水钻井固废超细颗粒过滤分离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颖 温钰奇 +2 位作者 李辉 庞凯 罗会清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3-296,共4页
针对钻井固废处理的难点在于其含有大量10μm以下的超细颗粒难以分离问题,结合振动筛分和深层过滤处理方法,从减少整体固相含量和分离超细颗粒出发,开发了一种能有效去除高含水钻井固废中超细颗粒的新型处理方法。结果表明,在优选工艺... 针对钻井固废处理的难点在于其含有大量10μm以下的超细颗粒难以分离问题,结合振动筛分和深层过滤处理方法,从减少整体固相含量和分离超细颗粒出发,开发了一种能有效去除高含水钻井固废中超细颗粒的新型处理方法。结果表明,在优选工艺参数下,高含水钻井固废经过振动筛分处理后,10μm以上的较大颗粒被去除,固相含量从30.42%降低至9.55%。筛下液再经过深层过滤处理,92.77%的超细颗粒被去除。研究结果表明,新型处理方法对高含水钻井固废超细颗粒有良好的去除效果,有利于实现高含水钻井固废回收利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水钻井固废 振动筛分 深层过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羧酸减水剂粉体制备工艺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麻秀星 钱觉时 +2 位作者 李苑 邓成 方云辉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29-833,共5页
采用离心喷雾干燥工艺对聚羧酸减水剂进行粉体制备研究,得到的减水剂粉体含固量可达到99%(质量分数,下同).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发现:聚羧酸减水剂分子结构中的羰基在干燥过程中发生了部分分解,但减水剂宏观性能仅受有限影响,粉体减水剂的... 采用离心喷雾干燥工艺对聚羧酸减水剂进行粉体制备研究,得到的减水剂粉体含固量可达到99%(质量分数,下同).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发现:聚羧酸减水剂分子结构中的羰基在干燥过程中发生了部分分解,但减水剂宏观性能仅受有限影响,粉体减水剂的性能与液态减水剂基本相当.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干燥室进口风温、进料液温度、进料液含固量对喷雾干燥工艺及粉体性能的影响,确定了喷雾干燥工艺适宜的参数范围为干燥室进口风温180~220℃,进料液温度20~40℃,进料液含固量20%~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体 高含固量 聚羧酸减水剂 喷雾干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固含量微乳液聚合的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刘意 张力 +1 位作者 刘敬芹 朱志博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729-731,共3页
采用半连续微乳液聚合法,在复合型乳化剂体系中,进行高固含量微乳液的研究,结果表明,当SDS(十二烷基硫酸钠)与DNS6(乙烯基烷基酚聚氧乙烯磺酸盐)的质量比等于2时,制备了固体质量分数为42%,总乳化剂质量分数为2%的高固含量聚丙烯酸酯微... 采用半连续微乳液聚合法,在复合型乳化剂体系中,进行高固含量微乳液的研究,结果表明,当SDS(十二烷基硫酸钠)与DNS6(乙烯基烷基酚聚氧乙烯磺酸盐)的质量比等于2时,制备了固体质量分数为42%,总乳化剂质量分数为2%的高固含量聚丙烯酸酯微乳液。TEM图片显示,随固含量的增加,乳胶粒子的尺寸变大,分布变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固含量 微乳液聚合 研究 半连续法 复合乳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DI三聚体改性磺酸盐型高固含量水性聚氨酯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孙雪娇 夏正斌 +3 位作者 李伟 曹高华 张燕红 李忠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50-656,共7页
以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聚己二酸1,4-丁二醇酯二醇(PBA)为主要原料,以乙二胺基乙磺酸钠(AAS)为亲水性扩链剂,以HDI三聚体(HT)为改性剂,制得了固含量为50%的磺酸盐型水性聚氨酯乳液。采用马尔文激光粒度... 以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聚己二酸1,4-丁二醇酯二醇(PBA)为主要原料,以乙二胺基乙磺酸钠(AAS)为亲水性扩链剂,以HDI三聚体(HT)为改性剂,制得了固含量为50%的磺酸盐型水性聚氨酯乳液。采用马尔文激光粒度分析仪、Brookfield黏度计、万能拉力机、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1H-NMR)、X-射线衍射分析(XRD)、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和透射电镜(TEM)等分析测试技术,研究了HDI三聚体加料方式和用量对水性聚氨酯乳胶粒子大小及其分布、Zeta电位、乳液黏度和胶膜的耐水性、结晶性及力学性能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改性剂HDI三聚体用量的增大,水性聚氨酯乳液黏度减小,乳胶平均粒径增大且分布变宽,胶膜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先增大后减小;HDI三聚体的加入,破坏了聚氨酯软段排列的规整性,使得胶膜的结晶度稍有降低。当HDI三聚体用量与IPDI用量比为1:3时(质量比),所得聚氨酯乳液的粒径为199.3 nm,Zeta电位为42.7 mV,胶膜吸水率为3.8%,相对结晶度为50.62%,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DI三聚体 水性聚氨酯 高固含量 结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乳液法合成透明的纳米级苯-丙微乳液 被引量:12
16
作者 柯昌美 汪厚植 +3 位作者 周鹏 鄢永普 赵惠忠 李轩科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3-116,共4页
采用自制的属于Gemini型的特殊表面活性剂KD-1用于苯-丙微乳液的聚合研究,结果表明,只需用0.95%~1.60%的单一阴离子型乳化剂KD-1就可得到较高固含量(30%~50%)的透明的纳米级苯-丙微乳液,并保持微胶乳平均粒径40nm~60nm。较之常规苯-... 采用自制的属于Gemini型的特殊表面活性剂KD-1用于苯-丙微乳液的聚合研究,结果表明,只需用0.95%~1.60%的单一阴离子型乳化剂KD-1就可得到较高固含量(30%~50%)的透明的纳米级苯-丙微乳液,并保持微胶乳平均粒径40nm~60nm。较之常规苯-丙乳液,粒径小,最低成膜温度(MFT)有所降低,而玻璃化温度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丙乳液 微乳液 高固含量 最低成膜温度 粒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固含量VAE/PVAc复合乳液的制备 被引量:8
17
作者 霍东霞 樊蓉蓉 +3 位作者 孙培勤 刘扬 张丽 刘大壮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47-47,共1页
以 VAE为种子 ,选择适宜的乳化剂用量并一次加入 ,进行 VAc半连续乳液聚合 ,通过电镜可看出获得了大、小粒子共存的复合体系。采用这种以加宽粒径分布为目的的聚合工艺 ,制备出了固含量达到 6 0 %的 VAE/
关键词 高固含量 乳液聚合 粒径分布 复合乳液 VAE PVA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绝热加速量热法研究高固体含量改性双基推进剂的热稳定性 被引量:9
18
作者 丁黎 王江宁 +2 位作者 郑朝民 宋秀铎 张超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86-790,共5页
采用绝热加速量热法研究了高固体含量改性双基推进剂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随RDX含量增加,GLX推进剂中双基组分降低,表现为体系初始分解温度、初始升温速率升高,热稳定性提高。但系统绝热温升增加,意味着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其危害程度显... 采用绝热加速量热法研究了高固体含量改性双基推进剂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随RDX含量增加,GLX推进剂中双基组分降低,表现为体系初始分解温度、初始升温速率升高,热稳定性提高。但系统绝热温升增加,意味着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其危害程度显著增加。Al粉替代等量的RDX,热稳定性不变,危害程度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固体含量 推进剂 热稳定性 绝热加速量热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固含量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的单体组成与流变行为 被引量:10
19
作者 刘建平 孙彦琳 +2 位作者 王红 刘浪 赵星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48-51,共4页
合成了一系列固体含量为70%的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α-甲基丙烯酸(BA/MMA/MAA)共聚物乳液,研究了软(BA)、硬(MMA)段单体用量比对乳液体系流变行为的影响,并对其乳胶粒的粒径分布和微观形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合成乳液乳胶粒... 合成了一系列固体含量为70%的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α-甲基丙烯酸(BA/MMA/MAA)共聚物乳液,研究了软(BA)、硬(MMA)段单体用量比对乳液体系流变行为的影响,并对其乳胶粒的粒径分布和微观形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合成乳液乳胶粒的粒径在50nm^650nm范围内,呈宽分散分布状态。当BA/MMA<60/40时,乳液可保持低黏度;而当BA/MMA>60/40时,乳液的黏度急剧增加。随着乳液中软、硬段单体比的不同,乳液的乳胶粒分布状态和凝聚形态均有显著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固含量 单体组成 丙烯酸酯乳液 流变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酸树脂纳米乳液的制备及对皮革的增强作用 被引量:12
20
作者 王学川 孙明 +1 位作者 安华瑞 罗艳虹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64-467,共4页
用半连续加料法,制备了固体成分质量分数为25%的聚丙烯酸树脂纳米乳液(胶乳粒径平均约20nm),并将其用于皮革复鞣。用激光粒度仪和红外光谱仪分别对胶粒粒径和聚合物组成进行了表征,并用多功能材料实验机对皮革强度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 用半连续加料法,制备了固体成分质量分数为25%的聚丙烯酸树脂纳米乳液(胶乳粒径平均约20nm),并将其用于皮革复鞣。用激光粒度仪和红外光谱仪分别对胶粒粒径和聚合物组成进行了表征,并用多功能材料实验机对皮革强度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当乳化剂w〔十二烷基硫酸钠(SDS)〕=4%,助乳化剂w〔正戊醇(NP)〕=0.75%,引发剂w〔过硫酸铵(ASP)〕=0.2%,w〔丙烯酸(AA)〕=0.4%~0.8%时,w(固体组分)=25%的纳米乳液的胶粒粒径最小(平均19.8nm)。用w〔二乙烯基苯(DVB)〕=1.2%作为交联剂,w〔丙烯酸(AA)〕=0.8%作为功能性单体所制备的丙烯酸纳米乳液,对皮革的增强效果最好。用皮革质量2%的丙烯酸纳米乳液复鞣猪二层革,能使革的抗张强度提高68%,撕裂强度提高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乳液聚合 高固含量 复鞣剂 丙烯酸树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