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SDE和HS-SPME/GC-MS的乌龙茶香气组成特征分析 被引量:29
1
作者 陈林 余文权 +3 位作者 张应根 项丽慧 王丽丽 尤志明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92-704,共13页
为更好地分析乌龙茶香气组成特征,本试验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检测平台,分别考察了同时蒸馏萃取法(SDE)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3种不同纤维涂层萃取头)对3个福建代表性乌龙茶样品(铁观音、肉桂和水仙)香气成分的萃取效果... 为更好地分析乌龙茶香气组成特征,本试验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检测平台,分别考察了同时蒸馏萃取法(SDE)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3种不同纤维涂层萃取头)对3个福建代表性乌龙茶样品(铁观音、肉桂和水仙)香气成分的萃取效果。结果表明,采用不同香气成分萃取方法可从供试茶样检出262种香气成分,其中以肉桂香气种类最多(204种),水仙其次(175种),铁观音最少(120种)。应用HS-SPME干样萃取法可获得最多种类的检出成分(186种),其次为HS-SPME湿样萃取法(139种),并以SDE法检出成分最少(33种)。不同萃取方法对香气成分的检出存在良好的互补作用,但以基于HS-SPME干样萃取法,应用65μm PDMS/DVB(聚二甲基硅氧烷/二乙烯基苯)萃取头进行检测分析可相对较好地反映3种供试茶样香气化学组成特征,并能实现橙花叔醇、吲哚、α-法呢烯、苯乙醇、苯乙腈、水杨酸甲酯等多种乌龙茶常见或特征香气成分的重复性检测。肉桂和水仙茶样相较铁观音茶样的香气种类和数量存在较大差异,且以肉桂茶样的香气组成更为复杂多样,该结果与闽南乌龙茶与闽北乌龙茶迥然不同的花香品质及肉桂相较水仙拥有更为浓郁高显的香型特征相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龙茶 香气成分 顶空固相微萃取 同时蒸馏萃取 气质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HS-SPME技术分析葡萄果皮与果肉挥发性香气物质 被引量:17
2
作者 范文来 徐岩 +2 位作者 李记明 姜文广 于英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13-118,共6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质联用法(GC-MS)快速测定葡萄中的挥发性香气成分,定量分析了蛇龙珠、品丽珠、赤霞珠和梅鹿辄4种葡萄果皮与果肉中的香气成分。在4种葡萄中,果皮中的化合物总量高于果肉,含有较多的酯类、芳香族化合物...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质联用法(GC-MS)快速测定葡萄中的挥发性香气成分,定量分析了蛇龙珠、品丽珠、赤霞珠和梅鹿辄4种葡萄果皮与果肉中的香气成分。在4种葡萄中,果皮中的化合物总量高于果肉,含有较多的酯类、芳香族化合物、挥发性有机酸和挥发酚,这些化合物在果皮中的含量是果肉中的1.58~20.54倍。不同的风味化合物在葡萄果皮与果肉中含量差别较大,其中有19种化合物在果皮中含量较多,茴香脑、(S)-3-乙基-4-甲基戊醇、萘在4种葡萄皮中含量远高于果肉。不同品种葡萄果皮中,高含量化合物是不同的,主要风味成分浓度也是不一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 气质联用(GC-MS) 葡萄果皮 葡萄果肉 挥发性香气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SPME-GC-MS分析石榴酒中易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24
3
作者 李美萍 苗潇潇 张生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63-268,共6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石榴酒中易挥发成分,并对其分析条件进行优化,为石榴酒香气特征研究提供适宜方法。选用50/30μm DVB/CAR/PDMS固相微萃取头、FFAP色谱柱,对影响萃取效果明显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石榴酒中易挥发成分,并对其分析条件进行优化,为石榴酒香气特征研究提供适宜方法。选用50/30μm DVB/CAR/PDMS固相微萃取头、FFAP色谱柱,对影响萃取效果明显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适宜分析条件为样品用量8.0 mL/20.0 mL样品瓶、加盐量0.30 g/mL、萃取时间50 min、萃取温度45℃、平衡时间30 min、解吸时间4 min,对石榴酒易挥发物的化学组成进行分离及结构鉴定,共检出76种化合物,确定结构67种,占总易挥发成分总量的99.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法 石榴酒 挥发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SPME-GC-MS联用法分析不同通氧发酵加工工艺红茶香气成分 被引量:22
4
作者 潘科 冯林 +1 位作者 陈娟 杜晓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81-186,共6页
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别对不同通氧发酵工艺的红茶样品进行香气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自然发酵红茶样品中鉴定出香气化合物47种;通氧45 min处理鉴定出53种;通氧60 min处理鉴定出48种;通氧75 min处理鉴定出79种;... 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别对不同通氧发酵工艺的红茶样品进行香气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自然发酵红茶样品中鉴定出香气化合物47种;通氧45 min处理鉴定出53种;通氧60 min处理鉴定出48种;通氧75 min处理鉴定出79种;通氧90 min处理鉴定出72种;通氧105 min处理鉴定出77种。6个样品检测出的香气成分主要以醇类为主,相对含量占60%以上,其次为酯类、醛类、碳氢类及酮类。通过分析比较,在同一茶树品种条件下,红茶通氧发酵加工工艺不会改变红茶主要香气成分的组成结构;通氧发酵加工工艺有利于增加红茶香气化合物的种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茶 通氧发酵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香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SPME-GC/MS法分析焙火对铁观音品质及挥发性香气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12
5
作者 陈贤明 冯林 +2 位作者 罗赛 赵国飞 龚正礼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53-58,共6页
以市售清香型铁观音为原料,通过控制高、中、低温组合方式及烘焙时间对其进行焙火工艺处理。处理后茶样经感官审评及SPME-GC/MS技术分析茶样品质及挥发性香气组分。结果表明:焙火铁观音茶样品质均高于对照茶样,其中c样品质最好。清香型... 以市售清香型铁观音为原料,通过控制高、中、低温组合方式及烘焙时间对其进行焙火工艺处理。处理后茶样经感官审评及SPME-GC/MS技术分析茶样品质及挥发性香气组分。结果表明:焙火铁观音茶样品质均高于对照茶样,其中c样品质最好。清香型铁观音主要挥发性香气成分:橙花叔醇、吲哚、α-法呢烯、脱氢芳樟醇、反-β-罗勒烯、苯乙酸香叶酯、茉莉内酯、苯乙腈、柠檬烯、苯乙醛等。焙火后带花香/果香类化合物相对含量降低,同时检出一些带烘焙香/火香类物质如:2-乙基-3,5-二甲基吡嗪、2-乙酰基吡咯、1-甲基-1-H-吡咯、2-正戊基呋喃等杂环类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观音 焙火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法 香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SPME-GC/MS法分析风油精中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5
6
作者 刘秀华 邓冰 +2 位作者 孟丹 邓义 何小波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2011年第1期61-64,共4页
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风油精中的挥发性成分。共检测出27种化合物,含量较高的有水杨酸甲酯(25.19%)、薄荷脑(23.25%)、丁香酚(7.86%)、桉树脑(7.28%)、樟脑(6.62%)、苯乙醇(6.35%)和乙酸苯甲酯(5.73%)等。水杨酸甲酯、薄... 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风油精中的挥发性成分。共检测出27种化合物,含量较高的有水杨酸甲酯(25.19%)、薄荷脑(23.25%)、丁香酚(7.86%)、桉树脑(7.28%)、樟脑(6.62%)、苯乙醇(6.35%)和乙酸苯甲酯(5.73%)等。水杨酸甲酯、薄荷脑、丁香酚和樟脑等均具有杀菌消炎和止痒镇痛的作用,并且多种成分具有特殊的香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 气相色谱-质谱(GC/MS) 风油精 挥发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个湖南、陕西茯砖茶样品挥发性成分的HS-SPME-GC-MS分析 被引量:21
7
作者 张亚 李卫芳 肖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1-160,共10页
【目的】分析湖南和陕西两个产区25个茯砖茶样品挥发性物质组成,为茯砖茶的鉴定、香气成分研究提供基础。【方法】采用顶端固相微萃取法(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进行25个湖南、陕西茯砖茶样品挥发性成分的提取、鉴定,并利... 【目的】分析湖南和陕西两个产区25个茯砖茶样品挥发性物质组成,为茯砖茶的鉴定、香气成分研究提供基础。【方法】采用顶端固相微萃取法(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进行25个湖南、陕西茯砖茶样品挥发性成分的提取、鉴定,并利用保留指数(RI)对其进行定性、定量和比对分析。【结果】25个茯砖茶样品共鉴定出102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A类陕西茯砖茶挥发性成分主要为醇类(38.47%)、酯类(28.49%),B类陕西茯砖茶和C类湖南茯砖茶以酮类、醛类、醇类为主,平均相对含量分别为21.62%,16.29%,17.33%(B类)和26.30%,16.62%,12.78%(C类)。形成"菌花香"的关键成分包括呈药草香的水杨酸甲酯,呈木香、花果香的芳樟醇及其氧化物,呈紫罗兰香气、木香的α-紫罗兰酮和β-紫罗兰酮,呈玫瑰香和果香的香叶基丙酮、香叶醇,具有陈味的5,6-环氧-β-紫罗兰酮和呈木香的二氢-β-紫罗兰酮等。【结论】A类陕西茯砖茶与其他样品差别显著,其余陕西、湖南茯砖茶无明显地域差别,挥发性物质组成比较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砖茶 挥发性成分 “菌花香” 顶端固相微萃取法 气相色谱-质谱法 保留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SPME-GC/MS法分析花露水中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7
8
作者 刘秀华 何小波 林涛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2010年第4期235-239,共5页
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对花露水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共检测出40多种挥发性成分。绿色驱蚊花露水中含量较多的化合物有薄荷醇(15.36%)、乙酸苄酯(11.05%)、异龙脑(8.38%)、丙酸芳樟酯(7.48%)、柠檬烯(6.90%)、凡伦橘烯(5.8... 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对花露水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共检测出40多种挥发性成分。绿色驱蚊花露水中含量较多的化合物有薄荷醇(15.36%)、乙酸苄酯(11.05%)、异龙脑(8.38%)、丙酸芳樟酯(7.48%)、柠檬烯(6.90%)、凡伦橘烯(5.87%)、龙脑(5.09%)等;蓝色驱蚊花露水中含量较多的化合物为柠檬烯(27.76%)、薄荷醇(19.23%)等。除异龙脑、樟脑和薄荷醇等少数几种化合物有杀菌和防腐作用,其他大部分化合物为香气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 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 花露水 挥发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SPME-GC-MS分析伽师瓜籽油挥发性物质 被引量:1
9
作者 白希 陈艳琦 +2 位作者 刘丛 朱慧忠 杜为军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24-129,共6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HS-SPME-GC-MS)对冷榨伽师瓜籽油和不同烤籽温度下的热榨伽师瓜籽油的挥发性物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伽师瓜籽油中共检出115种挥发性物质,主要是羧酸类、醛类、酮类、杂环类、醇类、酯类和烷烃类化合物...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HS-SPME-GC-MS)对冷榨伽师瓜籽油和不同烤籽温度下的热榨伽师瓜籽油的挥发性物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伽师瓜籽油中共检出115种挥发性物质,主要是羧酸类、醛类、酮类、杂环类、醇类、酯类和烷烃类化合物;冷榨伽师瓜籽油的挥发性物质主要是羧酸类、醛类及醇类化合物,相对质量分数分别为36.65%、29.50%、11.56%;烤籽温度为110℃和130℃下的热榨伽师瓜籽油主要挥发性物质为醛类化合物,且含量与冷榨伽师瓜籽油有较大差异;烤籽温度为150、170、190、210℃下热榨伽师瓜籽油的主要挥发性成分为吡嗪、呋喃等杂环类化合物和醛类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伽师瓜籽油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质联用 挥发性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S-SPME-GC-MS法分析春生田头菇子实体不同部位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5
10
作者 陆欢 徐宁 +2 位作者 刘建辉 王小艳 夏义良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95-104,共10页
春生田头菇具有独特的香味风格。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春生田头菇子实体菌盖和菌柄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测定。从菌盖和菌柄分别鉴定出48种和47种化合物,其中16种为相同物质,占挥发性物质的20.25%。主要以烷类... 春生田头菇具有独特的香味风格。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春生田头菇子实体菌盖和菌柄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测定。从菌盖和菌柄分别鉴定出48种和47种化合物,其中16种为相同物质,占挥发性物质的20.25%。主要以烷类、酮类、酯类和酸类化合物为主,其中十甲基环五硅氧烷、2-甲基-3-庚酮、丙位壬内酯、3-羟基扁桃酸乙酯和苯乙酸为菌盖和菌柄共同含有且相对含量最高的化合物。对春生田头菇挥发性成分进行了系统研究,为进一步开发利用田头菇中活性物质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生田头菇 挥发性成分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州蜜柑果肉不同成熟期及贮藏期挥发性物质变化
11
作者 严文怡 谢雅婷 +2 位作者 马樱柯 杨艳 余爱农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352-359,共8页
为对温州蜜柑的品质评价、精准采收和采后贮藏提供基础理论支持。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ead space-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的方法分析了龟井、日南和兴津三... 为对温州蜜柑的品质评价、精准采收和采后贮藏提供基础理论支持。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ead space-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的方法分析了龟井、日南和兴津三种典型的温州蜜柑果肉中的挥发性化合物的种类和含量,重点分析了龟井果肉在前熟期、成熟期和过熟期以及常温条件(温度:22.84±1.45℃,湿度:61.6%±3.38%)下的贮藏期挥发性化合物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三种不同蜜柑果肉中共检测到16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萜类化合物有13种。通过对龟井果肉挥发性物质含量在不同成熟期和贮藏期的分析发现,前熟期挥发性物质总体含量高于成熟期和过熟期,其中D-柠檬烯含量最高,达899.96μg/L。在贮藏过程中龟井果肉挥发性物质含量呈现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分析3个成熟期品种中各挥发性物质的含量发现,龟井中大部分化合物含量较高,日南中γ-萜品烯和香芹醇含量较高,分别为1.11μg/L和1.66μg/L;兴津中橙花醇含量较高,为1.95μg/L。温州蜜柑的香气主要表现为花香、果香与甜香,通过对挥发性物质气味活度值分析发现,D-柠檬烯、β-大马士酮、芳樟醇是对温州蜜柑香气贡献较大的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州蜜柑 挥发性化合物 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 香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SPME-GC-MS法分析发酵过程中荞麦和小麦面团香气成分变化 被引量:11
12
作者 王丹 张岚 +8 位作者 王佳鑫 刘俊梅 朴春红 刘敏 冯小雨 葛红娟 任鹏宇 宋春梅 王长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207-217,共11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比分析荞麦和小麦在不同发酵剂作用下发酵过程中产生香气成分的差异。并基于保留指数和质谱鉴定对挥发性化合物进行鉴定。研究发现未发酵荞麦面团检出38种香气成分,在酵母和乳酸菌发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比分析荞麦和小麦在不同发酵剂作用下发酵过程中产生香气成分的差异。并基于保留指数和质谱鉴定对挥发性化合物进行鉴定。研究发现未发酵荞麦面团检出38种香气成分,在酵母和乳酸菌发酵过程中共分别检测出80种和63种香气成分;未发酵小麦面团检出11种香气成分,在酵母和乳酸菌发酵过程中共分别产生42种和17种。发酵过程中,荞麦和小麦面团香气种类增加,其中荞麦面团呈现更多香气成分。烃类和酯类是荞麦面团酵母发酵前后主要香气成分,烃类主要为单萜烯和倍半萜烯类,酯类是荞麦面团经乳酸菌发酵前后主要香气成分。小麦经过酵母发酵产生香气成分包括烃类、酯类、醇类、酸类、醛类及醚类,经过乳酸菌发酵产生香气成分种类相对较少,有烃类、酯类、酮类及醛类。荞麦发酵后产生更多活性香气成分。酵母和乳酸菌发酵荞麦和小麦后,香气成分有明显差异。在发酵过程中,香气成分随着发酵时间延长而发生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 香气成分 荞麦 小麦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LE和HS-SPME与GC-MS联用分析酱香型盐菜味缺陷酒中挥发性物质 被引量:17
13
作者 杨亮 陈双 徐岩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221-226,共6页
采用液液萃取和顶空固相微萃取两种前处理方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及保留指数法,首次分析了酱香型盐菜味缺陷酒的风味物质组成。采用多级鉴定策略,在酱香型盐菜味缺陷酒中检测出76种化合物,其中醇类物质9种、醛酮类物质7种、酸类物质1... 采用液液萃取和顶空固相微萃取两种前处理方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及保留指数法,首次分析了酱香型盐菜味缺陷酒的风味物质组成。采用多级鉴定策略,在酱香型盐菜味缺陷酒中检测出76种化合物,其中醇类物质9种、醛酮类物质7种、酸类物质10种、酯类物质31种、酚类物质3种、内酯类物质3种、呋喃类物质5种、含氮化合物4种、含硫化合物1种、烃类及其他类物质3种,并检测出未在白酒中报道过的2,4-二叔丁基苯酚和2,2-亚甲基双呋喃。液液萃取和顶空固相微萃取两种方法的萃取物质具有一定倾向性,配合使用有更宽的检测范围。酱香型白酒表现出盐菜味缺陷,很有可能是由多种化合物相互作用引起。缺陷酒中化合物的分析检测,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液萃取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酱香型白酒 盐菜味缺陷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S-SPME-GC-MS与OAV对5种臭鳜鱼产品特征风味的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杨柳 陈亚林 +2 位作者 徐宝才 孙汉巨 吴永祥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278-1283,共6页
为了确定臭鳜鱼产品的特征风味,文章对市场上的5种臭鳜鱼产品进行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head space-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对臭鳜鱼样本中挥发性风... 为了确定臭鳜鱼产品的特征风味,文章对市场上的5种臭鳜鱼产品进行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head space-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对臭鳜鱼样本中挥发性风味化合物进行测定,探究臭鳜鱼中的特征风味,并通过电子鼻对臭鳜鱼中的气味进行扫描验证。结果表明:5种产品的质构并无明显差异,风味有差别,臭鳜鱼中的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种类比较复杂,5种臭鳜鱼产品中共检测到86种物质,将其分成8类,分别为醇类、酸类、酯类、醛类、酮类、碳氢化合物、芳烃类以及其他类化合物(含硫、含氮类);5种产品中都包含的化合物有13种,分别为1-辛烯-3-醇、正丁醇、乙酸、肉豆蔻酸、丁酸、壬醛、苯乙烯、3,5,5-三甲基-2-己烯、十六烷、苯酚、吲哚、二甲基三硫化物和甲氧基苯肟。通过计算化合物的气味活度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在13种共有化合物中分析筛选出了7种OAV均大于等于1的化合物,分别为1-辛烯-3-醇、乙酸、丁酸、壬醛、苯乙烯、吲哚、二甲基三硫化物,被认为是臭鳜鱼中关键的特征风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鳜鱼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hs-spme-GC-MS) 电子鼻 气味活度值(OAV) 特征风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S-SPME-GC-O-MS的西番莲果汁香气成分分析方法 被引量:4
15
作者 龙倩倩 林丽静 +5 位作者 袁源 龚霄 李国鹏 马丽娜 李积华 黄苇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66-173,共8页
因西番莲果汁具有多种水果的浓郁香味,可建立更全面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条件。利用气相色谱-嗅闻-质谱联用(GC-O-MS)技术确定西番莲果汁中14种香气主要挥发性成分,再结合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分析不同... 因西番莲果汁具有多种水果的浓郁香味,可建立更全面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条件。利用气相色谱-嗅闻-质谱联用(GC-O-MS)技术确定西番莲果汁中14种香气主要挥发性成分,再结合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分析不同萃取条件下西番莲果汁的香气主要挥发性成分,建立萃取方法。通过实验分析,得到条件如下:未添加氯化钠的西番莲果汁,取汁量为0.5 mL,65μm DVB/PDMS萃取头,萃取温度40℃,萃取时间20 min,解吸时间5 min。鉴定得到62种挥发成分,包括酯类、醇类、烯类、酮类化合物,其中酯类化合物为71.58%,是西番莲果汁香气的主要贡献化合物类,此检测方法有效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番莲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 香气成分 气相色谱-嗅闻-质谱联用(GC-O-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SPME和VDE两种方法对普洱茶香气成分分析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谢吉林 肖海军 +2 位作者 鲍治帆 陈孝权 孙鲁云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73-879,共7页
为比较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减压蒸馏萃取(VDE)两种香气成分提取前处理方法,取大益7542普洱茶样分别用两种方法进行处理,结合GC-MS气质联用进行香气含量检测。结果表明,HS-SPME法共提取到50种香气物质,VDE法共提取到82种香气物质,... 为比较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减压蒸馏萃取(VDE)两种香气成分提取前处理方法,取大益7542普洱茶样分别用两种方法进行处理,结合GC-MS气质联用进行香气含量检测。结果表明,HS-SPME法共提取到50种香气物质,VDE法共提取到82种香气物质,共有24种香气物质可使用上述两种方法检测;HS-SPME法可提取物质脂溶性和水溶性物质(如香叶醇、异植醇、植醇、植酮、棕榈酸、2,4-二叔丁基苯酚、1,4-二十烷双烯)和脱氢类物质(如脱氢芳樟醇和脱氢-β-紫罗兰酮),但不能提取醛类香气物质;VDE法只能提取水溶性香气物质;上述两种方法都能检测醇类、酚类、酸类、酯类、芳香烃类、杂环化合物(含氮化合物)和杂氧化合物,含量各有高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s-spme VDE 普洱茶 香气 前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HS-SPME联动GC-MS对仙人掌果挥发性香气成分分析
17
作者 陈恺嘉 陈金明 石灿焕 《热带农业科学》 2019年第6期84-88,共5页
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分析手段,对仙人掌果挥发性香气成分进行分离鉴定,通过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挥发性成分的相对含量。从仙人掌果中分离鉴定出24种挥发性香气成分,其中主要挥发性香气成分为正己醛(32... 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分析手段,对仙人掌果挥发性香气成分进行分离鉴定,通过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挥发性成分的相对含量。从仙人掌果中分离鉴定出24种挥发性香气成分,其中主要挥发性香气成分为正己醛(32.301%)、反-2-己烯醛(15.028%)、正辛醇(10.056%)、乙酸异戊酯(9.251%)、α-鸢尾酮(7.280%)、顺-3-己烯醇(叶醇)(5.709%),共占挥发性香气物质总量的79.625%。通过成分可量化香气值比较,确认了7种主要香气贡献成分,分别为己醛,乙酸异戊酯,反-2-已烯醛,2-戊基呋喃,2-甲基丁基乙酸酯,乙酸叶醇酯和辛醇,确认仙人掌果以靑香为主,果香为辅的香气特征。本研究可为仙人掌果的深加工和利用提供数据支持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仙人掌果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乳酸菌发酵苹果汁香气成分 被引量:59
18
作者 李维妮 郭春锋 +2 位作者 张宇翔 魏建平 岳田利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46-154,共9页
以乳酸菌单一菌种和多菌组合分别发酵苹果汁,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发酵过程中苹果汁光密度(optical density,OD)的变化,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9组发酵苹果汁的香气成分,结合不同香气物质的阈值与香气值... 以乳酸菌单一菌种和多菌组合分别发酵苹果汁,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发酵过程中苹果汁光密度(optical density,OD)的变化,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9组发酵苹果汁的香气成分,结合不同香气物质的阈值与香气值分析特征香气成分,并对各组苹果汁进行感官评价。结果表明:在发酵过程中苹果汁的OD值呈对数上升趋势。各组苹果汁中共鉴定出48种香气成分,主要包含醇类、酯类、醛类、酮类和酚类,其中酯类是各发酵组中种类最多且含量最大的香气类别,其次是醇类。9组苹果汁的主要香气成分和香气值较大并有突出贡献的特征香气成分均为丁酸乙酯、2-甲基丁酸乙酯、2-甲基丁基乙酸酯和乙酸己酯等。多菌发酵和单菌发酵苹果汁的香气成分含量及香气值差异显著(P<0.05),说明多菌发酵中醇类、酯类和其他类香气物质的总含量明显高于单菌发酵,且赋予苹果汁更强烈的果香、青香和花香。多菌发酵组的总体感官评分高于单菌发酵组,当副干酪乳杆菌20241、动物双歧杆菌6165、嗜热链球菌6063、嗜酸乳杆菌6005活菌数比为1∶1∶1∶1时,感官评分最优。研究结果为今后乳酸菌在发酵果蔬汁方面的研究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汁 乳酸菌 多菌发酵 香气成分 顶空固相微萃取法 气相色谱-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快速测定酱油中的挥发性风味成分 被引量:72
19
作者 严留俊 张艳芳 +2 位作者 陶文沂 王利平 吴胜芳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85-291,共7页
建立了一种快速简便地测定酱油中挥发性风味成分的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以2-辛醇为内标,考察了萃取头、萃取时间、离子强度、萃取温度对酱油样品中挥发性风味物质萃取的影响。该方法对酱油中常见挥发性风... 建立了一种快速简便地测定酱油中挥发性风味成分的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以2-辛醇为内标,考察了萃取头、萃取时间、离子强度、萃取温度对酱油样品中挥发性风味物质萃取的影响。该方法对酱油中常见挥发性风味成分的测定有良好的重复性和回收率,对常见挥发性物质的定量比较准确。优化的HS-SPME条件为:涂层厚度为85μm聚丙烯酸酯(PA)萃取纤维头,于45℃、NaCl质量浓度为250g/L下对酱油样品顶空吸附40min,于250℃下解吸2min后进行GC-MS分离鉴定。酱油样品的分析结果表明,其挥发性风味物质中含量较高的是醇、酸、酯和酚类,此外还有一些羰基化合物和杂环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法 挥发性风味成分 酱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冻处理对荔枝香气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6
20
作者 蔡长河 陈玉旭 +1 位作者 曾庆孝 张爱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557-561,共5页
以晚熟糯米糍荔枝品种为试材,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提取新鲜糯米糍荔枝果肉和冷冻处理60d后荔枝果肉的香气成分,用GC-MS联用仪对香气化合物进行分析鉴定。结果表明,冷冻处理前后荔枝在香气组成和含量上具有显著差异。新鲜糯米糍... 以晚熟糯米糍荔枝品种为试材,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提取新鲜糯米糍荔枝果肉和冷冻处理60d后荔枝果肉的香气成分,用GC-MS联用仪对香气化合物进行分析鉴定。结果表明,冷冻处理前后荔枝在香气组成和含量上具有显著差异。新鲜糯米糍荔枝和冷冻糯米糍荔枝分别鉴定出36、29种香气成分。相对总含量分别为96.97%、99.98%,具有8种共有香气成分。烯类是荔枝果肉风味的主要组成成分。经冷冻处理后,醇类和烷烃类物质相对含量明显增加,酯类物质相对含量明显减少。此外,在冷冻处理后的荔枝果肉中还检测到了醚类、醛类和羧酸类物质各1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 香气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