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3,26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eparation of spherical HMX@PDA-based PBX by co-axial droplet microfluidic technology:Enhancing the interfacial effect and safety performance of composite microspheres 被引量:1
1
作者 Yunyan Guo Yi Liu +6 位作者 Jiani Xie Jiawei Li Fan Wang Jinshan Lei Chongwei An Zhongliang Ma Bidong Wu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2025年第3期73-83,共11页
Surface engineering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improving the performance of high energy materials,and polydopamine(PDA)is widely used in the field of energetic materials for surface modification and functionalization.In ... Surface engineering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improving the performance of high energy materials,and polydopamine(PDA)is widely used in the field of energetic materials for surface modification and functionalization.In order to obtain high-quality HMX@PDA-based PBX explosives with high sphericity and a narrow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composite microspheres were prepared using co-axial droplet microfluidic technology.The formation mechanism,thermal behavior,mechanical sensitivity,electrostatic spark sensitivity,compressive strength,and combustion performance of the microspheres were investigated.The results show that PDA can effectively enhance the interfacial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explosive particles and the binder under the synergistic effect of chemical bonds and the physical"mechanical interlocking"structure.Interface reinforcement causes the thermal decomposition temperature of the sample microspheres to move to a higher temperature,with the sensitivity to impact,friction,and electrostatic sparks(for S-1)increasing by 12.5%,31.3%,and 81.5%respectively,and the compressive strength also increased by 30.7%,effectively enhancing the safety performance of the microspheres.Therefore,this study provides an effective and universal strategy for preparing high-quality functional explosives,and also provides some reference for the safe use of energetic materials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roplet microfluidic technology Interfacial reinforcement Safety performance Surface modification POLYDOPAMINE HM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dvances in the Fabrication of Perovskite Solar Cells by Roll-to-Roll Technology
2
作者 ZHAO Jiawei CHEN Haolin +1 位作者 LUO Ni LIU Zhenguo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8-114,共17页
In recent years,perovskite solar cells(PSCs)have garnered significant attention as a potential mainstream technology in the future photovol-taic(PV)market.This is primarily attributed to their salient advantages inclu... In recent years,perovskite solar cells(PSCs)have garnered significant attention as a potential mainstream technology in the future photovol-taic(PV)market.This is primarily attributed to their salient advantages including high efficiency,low cost,and ease of preparation.Nota-bly,the power conversion efficiency(PCE)of PSCs has experienced a remarkable increase from 3.8%in 2009 to over 26%at present.Conse-quently,the adoption of roll-to-roll(R2R)technology for PSCs is considered a crucial step towards their successful commercialization.This arti-de reviews the diverse substrates,scalable deposition techniques(such as solution-based knife-coating and spraying technology),and optimiza.tion procedures employed in recent years to enhance device performance within the R2R process.Additionally,novel perspectives are presented to enrich the existing knowledge in this fie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ovskite solar cells roll-to-roll technology substrate scalable deposition technology performance optimiz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dulteration Recognition Between Taoren and Xingren by Hyperspectral Non-destructive Technology with Mixed Metaheuristics RBF-SVM Model
3
作者 Xu Hongzhao Zhao Qinghe +2 位作者 Liu Huaxi Zhang Zifang Fang Junlong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2025年第2期66-81,共16页
Taoren and Xingren are commonly used herbs in East Asian medicine with different medication functions but huge economic differences,and there are cases of adulterated sales in market transactions.An effective adultera... Taoren and Xingren are commonly used herbs in East Asian medicine with different medication functions but huge economic differences,and there are cases of adulterated sales in market transactions.An effective adulteration recognition based on hyperspectral technology and machine learning was designed as a non-destructive testing method in this paper.A hyperspectral dataset comprising 500 Taoren and 500 Xingren samples was established;six feature selection methods were considered in the modeling of radial basis function-support vector machine(RBF-SVM),whos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two optimization methods was further researched.Two mixed metaheuristics modeling methods,Mixed-PSO and Mixed-SA,were designed,which fused both band selection and hyperparameter optimization from two-stage into one with detailed process analysis.The metrics of this mixed model were improved by comparing with traditional two-stage method.The accuracy of Mixed-PSO was 89.2%in five-floods crossvalidation that increased 4.818%than vanilla RBF-SVM;the accuracy of Mixed-SA was 88.7%which could reach the same as the traditional two-stage method,but it only relied on 48 crux bands in full 100 bands in RBF-SVM model fitt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perspectral technology adulteration recognition machine learn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udy of Load Modeling Technology on Hardware-in-the-Loop Simulator of Gun Servo System
4
作者 王红平 曹国华 +2 位作者 董彦良 赫赤 史德民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2011年第1期35-41,共7页
A hardware-in-the-loop (HWIL) simulator for gun servo system is described in this paper, and its load modeling technologies,such as road spectrum model,sea wave model are studie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 A hardware-in-the-loop (HWIL) simulator for gun servo system is described in this paper, and its load modeling technologies,such as road spectrum model,sea wave model are studie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dels can be used in HWIL and satisfy the requirements of hardware-in-the-loop simulator of gun servo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chnology of instrument and meter GUN load modeling road spectrum model sea wave mod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mplex adaptive system theory,agent-based modeling,and simulation in dominant technology formation 被引量:1
5
作者 ZHANG Ruihan SUN Bing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24年第1期130-153,共24页
Dominant technology formation is the key for the hightech industry to“cross the chasm”and gain an established foothold in the market(and hence disrupt the regime).Therefore,a stimulus-response model is proposed to i... Dominant technology formation is the key for the hightech industry to“cross the chasm”and gain an established foothold in the market(and hence disrupt the regime).Therefore,a stimulus-response model is proposed to investigate the dominant technology by exploring its formation process and mechanism.Specifically,based on complex adaptive system theory and the basic stimulus-response model,we use a combination of agent-based modeling and system dynamics modeling to capture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dominant technology and the socio-technical landscape.The results indicate the following:(i)The dynamic interaction is“stimulus-reaction-selection”,which promotes the dominant technology’s formation.(ii)The dominant technology’s formation can be described as a dynamic process in which the adaptation intensity of technology standards increases continuously until it becomes the leading technology under the dual action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mechanisms.(iii)The dominant technology’s formation in the high-tech industry is influenced by learning ability,the number of adopting users and adaptability.Therein,a“critical scale”of learning ability exists to promote the formation of leading technology:a large number of adopting users can promote the dominant technology’s formation by influencing the adaptive response of technology standards to the socio-technical landscape and the choice of technology standards by the socio-technical landscape.There is a minimum threshold and a maximum threshold for the role of adaptability in the dominant technology’s formation.(iv)The socio-technical landscape can promote the leading technology’s shaping in the high-tech industry,and different elements have different effects.This study promotes research on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dominant technology in the high-tech industry,presents new perspectives and methods for researchers,and provides essential enlightenment for managers to formulate technology strateg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lex adaptive system theory agent-based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dominant technology socio-technical landscape adaptation-choi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tensile wearable SHF antenna with efficient communication in defense beacon technology
6
作者 Pooja Naresh Bhatt Rashmi Pandhare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11期198-210,共13页
The study projects a flexible and compact wearable pear-shaped Super High Frequency(SHF)antenna that can provide detailed location recognition and tracking applicable to defense beacon technology.This mini aperture wi... The study projects a flexible and compact wearable pear-shaped Super High Frequency(SHF)antenna that can provide detailed location recognition and tracking applicable to defense beacon technology.This mini aperture with electrical dimensions of 0.12λ_(0)×0.22λ_(0)×0.01λ_(0)attains a vast bandwidth over 3.1-34.5 GHz Super High Frequency(SHF)frequency band at S_(11)≤-10 dB,peak gain of 7.14 dBi and proportionately homogeneous radiation pattern.The fractional bandwidth(%BW)acquired is 168%that envelopes diversified frequency spectrum inclusive of X band specifically targeted to all kinds of defense and military operations.The proposed antenna can be worn on a soldier's uniform and hence the Specific Absorption Rate simulation is accomplished.The Peak SAR Value over 1 g of tissue is 1.48 W/kg and for 10 g of tissue is 0.27 W/kg well under the safety standards.The flexibility is proven by analyzing the full electromagnetic simulations for various bending conditions.Time response analysis is attained with its Fidelity Factor and Group Delay.Communication excellence is determined using Link Budget Analysis and it is seen that margin at 100 Mbps is 62 m and at 200 Mbps is 59 m.Prototype is fabricated along with experimental validation.All the results show harmony in shaping the antenna to provide critical situational awareness and data sharing capabilities required in defense beacon technology for location identif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ACT Defense beacon technology Link budget SAR Time domain WEARABL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形势下全球能源转型态势初探:显现两条技术路径并行 被引量:18
7
作者 何春蕾 郭焦锋 +3 位作者 徐海棠 吴萌西 李果 吴鼎文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7-143,共7页
当前,全球能源体系正经历深度重构的历史性转折。除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外,以氢能、先进储能、碳捕集与封存(CCS)为代表的新兴领域不断取得技术突破,页岩气等传统能源开采技术的成熟正推动化石能源清洁化进程。这些突破性进展成为新一... 当前,全球能源体系正经历深度重构的历史性转折。除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外,以氢能、先进储能、碳捕集与封存(CCS)为代表的新兴领域不断取得技术突破,页岩气等传统能源开采技术的成熟正推动化石能源清洁化进程。这些突破性进展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关键驱动力。然而,面对日益严峻的气候变化问题,以及特朗普新政高度重视化石能源产业和数字化技术的国际能源发展新趋势,各国加快推进全球能源低碳转型已迫在眉睫,能源低碳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已成为破局关键。为此,本文提出了新能源技术和传统能源技术并举发展将成为实现能源转型目标的两条技术路径,探讨了各场景储能技术、数字化技术、氢能“制储输用”全产业链技术、绿色甲醇燃料研发、碳捕集与封存(CCS)技术、页岩气和煤层气开发及其治理技术等六类重要的关键技术领域。研究结果表明,要占据未来全球清洁能源产业链和价值链顶端,我国亟需重视科技创新,通过加快推进能源行业数字化技术发展,推动多元应用场景试点示范,坚持大力发展负碳技术,着力提升负碳技术创新水平、碳汇能力,以及围绕实现全球碳中和愿景与共识持续深化低碳科技创新领域国际合作,加快构建多元化、系统化的新型能源体系,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能源转型 能源国际格局 低碳技术 科技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情报技术:内涵、边界与体系 被引量:1
8
作者 姚长青 程齐凯 +1 位作者 王莉军 刘家伟 《情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共9页
情报工作正经历着从传统模式向智能化模式的深刻转型。从早期的智能检索到当前的大模型驱动的智能情报理解,情报技术已逐步从“智能+情报”和“智能for情报”等演化为“智能即情报”和“情报即智能”的新模式。本文详细探讨了智能情报... 情报工作正经历着从传统模式向智能化模式的深刻转型。从早期的智能检索到当前的大模型驱动的智能情报理解,情报技术已逐步从“智能+情报”和“智能for情报”等演化为“智能即情报”和“情报即智能”的新模式。本文详细探讨了智能情报技术的概念、技术边界及其体系建构,提出了面向数智时代的智能情报技术体系架构,涵盖了全源科技情报协同感知与融合技术、智能情报认知理解技术、智能情报监测预警技术、竞争情报智能分析技术和科技情报驱动的智能循证决策技术。该体系全面覆盖情报工作的各个流程,旨在通过体系建构助力提升情报工作和情报研究的智能化水平,服务科技情报事业的智能化转型,支撑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本文不仅对智能情报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也为实际应用提供了明确的技术路径和实施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情报技术 技术体系 人工智能 情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发展的现状、需求与未来思考 被引量:3
9
作者 刘冬梅 陈钰 +2 位作者 胡月 谭天骄 玄兆辉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2-160,共9页
长江经济带是国家发展战略性区域,通过推动科技创新区域协同发展,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对支撑国家科技自立自强、构建新发展格局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战略意义。在分析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发展基础和科技创新合作进展的基础上,基于长江... 长江经济带是国家发展战略性区域,通过推动科技创新区域协同发展,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对支撑国家科技自立自强、构建新发展格局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战略意义。在分析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发展基础和科技创新合作进展的基础上,基于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11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科技指标数据,全面分析各城市科技创新综合发展水平,从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区域科技创新中心、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支点城市和节点城市的不同层次,综合提出构建长江科技创新带的战略构想。具体而言,基于城市科技创新发展综合水平和战略需要,强化上海、武汉和成渝的科技创新中心地位,提升长江科技创新带3个极点的引领带动作用;以南京、苏州、无锡、杭州、宁波、合肥、长沙、南昌、绵阳、贵阳、昆明为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支点城市,作为国际和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科技创新活动外溢的核心承接点,支撑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能力整体提升;选取常州、南通、嘉兴等15个城市作为省级科技创新节点,带动省域内整体创新水平提升。最后,提出构建分层多元的区域科技创新协同机制,加强区域共性平台建设,加强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与合作,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着力推进创新资源优化配置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科技创新带 科技创新 科技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应用场景的前沿技术识别方法 被引量:2
10
作者 苗红 王浩桐 +4 位作者 李伟伟 耿国桐 连佳欣 王艳 吴菲菲 《情报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5-103,共9页
[研究目的]场景驱动创新是引领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路径,如何基于不同场景识别前沿技术成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议题。[研究方法]提出了一种面向应用场景的前沿技术识别方法。首先以专利、论文为数据源,基于前瞻性、先导性、探索性... [研究目的]场景驱动创新是引领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路径,如何基于不同场景识别前沿技术成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议题。[研究方法]提出了一种面向应用场景的前沿技术识别方法。首先以专利、论文为数据源,基于前瞻性、先导性、探索性、颠覆性指标体系初步筛选前沿技术主题;其次以科技报告为数据源,基于技术-关系-技术(Technology-Relationship-Technology,TRT)结构的语义分析,分析技术应用场景;最后,构建专利、论文数据与科技报告的相似性矩阵,建立技术与场景识别结果的关联,据此进一步筛选前沿技术主题,并结合专家知识,识别出面向应用场景的前沿技术主题,提供了场景驱动实践探索的新方法。[研究结果/结论]以无人机目标识别与跟踪领域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在面向情报、监视与侦察(Intelligence,Surveillance,and Reconnaissance,ISR)、物资运输、医疗补给等14个应用场景的前沿技术识别结果显示,目标识别与跟踪算法设计、视觉系统与图像处理技术、任务规划技术、无线通信技术4项技术为该领域的前沿技术,验证了该识别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场景 前沿技术 技术识别 主题识别 科技报告 无人机 TRT语义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4年中国储能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海生 李泓 +40 位作者 徐玉杰 徐德厚 王亮 周学志 陈满 胡东旭 林海波 李先锋 胡勇胜 安仲勋 刘语 肖立业 蒋凯 钟国彬 王青松 李臻 康飞宇 王选朋 尹钊 戴兴建 林曦鹏 朱轶林 张弛 张宇鑫 刘为 岳芬 张长昆 俞振华 党荣彬 邱清泉 陈仕卿 史卓群 张华良 李浩秒 徐成 周栋 司知蠢 宋振 赵新宇 刘轩 梅文昕 《储能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149-2192,共44页
本文对2024年度中国储能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通过对基础研究、关键技术和集成示范三方面的回顾和分析,总结得出了2024年中国储能技术领域的主要技术进展,包括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铅蓄电池、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 本文对2024年度中国储能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通过对基础研究、关键技术和集成示范三方面的回顾和分析,总结得出了2024年中国储能技术领域的主要技术进展,包括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铅蓄电池、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钠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新型储能技术、集成技术和消防安全技术等。综合分析表明中国储能又经历了高速发展的一年,在基础研究、关键技术和集成示范方面均有重要进展。中国保持了世界储能技术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和集成示范领域最为活跃的国家地位。中国机构和学者在储能领域发表SCI论文数、申请WIPO国际发明专利数、新增集成示范和产业化项目装机容量均居世界第一;新型储能装机功率首次超过抽水蓄能,迎来历史性时刻,总体上中国储能实现了规模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 技术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自主性视角下体育领域中的技术治理与秩序重塑 被引量:1
12
作者 贾文彤 李寒冰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9-98,共10页
技术的高速发展导致现代体育异化问题层出不穷,体育领域中的人类造物已经影响到了体育治理的传统秩序。科学运用技术治理实现人控与技控的有机结合,是解决体育技术自主运行与失控问题,构建良好体育秩序,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法治建... 技术的高速发展导致现代体育异化问题层出不穷,体育领域中的人类造物已经影响到了体育治理的传统秩序。科学运用技术治理实现人控与技控的有机结合,是解决体育技术自主运行与失控问题,构建良好体育秩序,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法治建设的关键路径。该研究从技术哲学中的技术自主性视角出发,分析了技术漂迁、技术律令与体育领域中技术失控问题的利弊关系。同时将技术治理理论与体育实践相结合,围绕体育领域中的技术治理和控制,对技术治理和体育秩序的关系进行了论述。研究认为:体育领域中的技术是可控的,体育领域中的技术失控是由于技术发展导致体育秩序破坏而造成的;技术治理有助于体育秩序的达成,建立合理的、动态平衡的体育秩序是体育发展的终极目标。未来我国的体育秩序将呈现智慧法治形态下技治与人治有机结合的发展态势,体育治理也将朝着两者融合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技术 技术治理 技术自主性 技术漂迁 技术律令 体育秩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创新赋能运动与健康促进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潘玮敏 张志勇 张丽梅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2-151,共10页
主动健康模式下提高身体活动已成为运动促进健康的主要策略,在数字健康技术全面展开,以及全球公众身体活动达标率普遍偏低、慢性病发病率持续攀升的多重背景下,科技创新在运动与健康研究领域助力用户开展自我运动管理与健康管理、促使... 主动健康模式下提高身体活动已成为运动促进健康的主要策略,在数字健康技术全面展开,以及全球公众身体活动达标率普遍偏低、慢性病发病率持续攀升的多重背景下,科技创新在运动与健康研究领域助力用户开展自我运动管理与健康管理、促使运动转化为行为习惯、破除久坐行为模式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立足科技创新赋能提升个体身体活动与健康的研究基础,聚焦智能移动设备针对不同人群身体活动及健康的干预策略与实施效果,同时分析水凝胶基质材料柔性传感器及人工智能平台在运动健康领域的研究进展,旨在对该领域科技创新研究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为全民健身事业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 身体活动 新兴技术 健康促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纺织业关键共性技术创新能力与发展趋势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鹏飞 程华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32,共10页
在升级改造和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形势下,中国纺织产业面临着激烈竞争和转型压力。以纺织产业关键共性技术为研究对象,基于38295项发明申请专利数据,利用专利计量、专利指标分析法和Logistic模型,剖析中国纺织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的创新能力... 在升级改造和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形势下,中国纺织产业面临着激烈竞争和转型压力。以纺织产业关键共性技术为研究对象,基于38295项发明申请专利数据,利用专利计量、专利指标分析法和Logistic模型,剖析中国纺织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的创新能力、发展趋势和技术生命周期等。研究发现:中国纺织产业关键共性技术与D01F、D06M、D01D、D04H、D06P和C08G等技术分类关联比较密切,涉及机械工程、化学、物理和电子电路大类等。其中,纺织新材料领域在碳纤维和芳纶纤维等方面的技术突破,已经成为带动化纤产业和纺织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然而,目前纺织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生命周期已经进入成熟期,预计2028年以后专利增长将进入衰退期。在中国提出的从“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目标影响下,绿色化、柔性化、智能化和精细化生产成为纺织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同时也是提高纺织行业技术创新和纺织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纺织业 关键共性技术 技术生命周期 专利计量 创新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煤机自适应截割技术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忠宾 李福涛 +3 位作者 司垒 魏东 戴嘉良 张森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96-311,共16页
自适应截割技术是实现采煤机智能化的核心技术,对提升煤矿开采效率、提高安全性和资源利用率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开展了自适应截割技术的综述研究,重点探讨了其技术原理及应用现状。根据核心功能和技术目标,将采煤机自适应截割技术划分... 自适应截割技术是实现采煤机智能化的核心技术,对提升煤矿开采效率、提高安全性和资源利用率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开展了自适应截割技术的综述研究,重点探讨了其技术原理及应用现状。根据核心功能和技术目标,将采煤机自适应截割技术划分为记忆截割、透明地质、煤岩识别和自适应控制4个研究内容。记忆截割通过记录历史数据来优化采煤路径,透明地质利用综合探测技术获取实时地质信息,煤岩识别技术根据不同的识别原理,可以分为基于物理参数的间接法、基于视觉的直接法、以及探地雷达和超声波等基于波动特性的探测法,以实现煤岩界面或煤岩性质的精确识别,自适应控制则通过自动化调节采煤机的运行参数。这些技术从多个角度提升了采煤机的智能化水平。然而,由于煤层地质条件及恶劣开采环境的影响,现有技术在适应性和经济性方面存在一些局限性。因此,针对未来采煤机自适应截割技术的发展趋势,提出了以下建议:促进记忆截割、透明地质与煤岩识别技术的融合,以实现更高效的煤层信息获取;采用多传感器融合技术,以提高煤岩识别的准确度和可靠性;发展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智能决策支持系统,优化采煤机的运行策略,同时研究多领域协同仿真控制策略,以应对技术瓶颈并增强系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截割 煤岩识别 记忆截割 透明地质 图像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焦纹影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春利 陈昊云 +1 位作者 王晨希 刘加朋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1-25,31,共6页
简述了纹影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介绍了聚焦纹影关键技术的进展。讨论了聚焦纹影技术的原理、发展与应用,展示了其在实验流体力学、空气动力学和其他科学领域的重要作用,总结了其在科学、技术层面上的优缺点,对将来发展方向提出建议。通过... 简述了纹影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介绍了聚焦纹影关键技术的进展。讨论了聚焦纹影技术的原理、发展与应用,展示了其在实验流体力学、空气动力学和其他科学领域的重要作用,总结了其在科学、技术层面上的优缺点,对将来发展方向提出建议。通过系统综述纹影技术的发展历程、原理、应用及其最新进展,期望能够为相关领域的具体研究提供有价值的指导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纹影技术 聚焦纹影 纹影技术应用 纹影技术改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水水下生产系统损伤监测及预警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来斌 武胜男 林蓉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5,共15页
在全球能源结构转型与能源安全的双重压力下,深水油气资源凭借其丰富的储量和巨大的开发潜力已成为全球能源战略的核心焦点。在复杂的海洋环境和严苛的技术条件下各国通过创新和实践不断推动浅水向深水油气开发的跨越,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全球能源结构转型与能源安全的双重压力下,深水油气资源凭借其丰富的储量和巨大的开发潜力已成为全球能源战略的核心焦点。在复杂的海洋环境和严苛的技术条件下各国通过创新和实践不断推动浅水向深水油气开发的跨越,取得了显著成效。作为深水开发的关键设施,水下生产系统的安全性直接关系到经济效益与生态保护;然而高压低温环境、强腐蚀性流体及动态载荷等复杂因素显著增加了系统损伤与泄漏的风险;现有监测与预警技术也面临着工况耦合、噪声干扰和精度不足等挑战。系统分析水下生产系统的潜在损伤模式和机制,综述水下油气开采泄漏监/检测、识别与预警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提出在持续提升本质安全、增强高效风险防控与应急响应能力、推动智能化转型及健康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建议,进一步促进深水水下生产系统智能监测与早期预警技术的发展,助力实现深水油气开采的安全、高效、智能与可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生产系统 检测与监测技术 损伤分析技术 定位技术 预警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度科技化时代医学科技伦理治理路径探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姚冰洋 王慧慧 陈清江 《中国医学伦理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76-482,共7页
在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的深度科技化时代,中国医学科技创新从“跟跑”转向“领跑”,医学科技伦理治理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然而,传统医学科技伦理治理体系面临伦理治理理念落后、伦理规范不够完善、伦理风险隐患过多、治理制度漏洞多等问... 在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的深度科技化时代,中国医学科技创新从“跟跑”转向“领跑”,医学科技伦理治理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然而,传统医学科技伦理治理体系面临伦理治理理念落后、伦理规范不够完善、伦理风险隐患过多、治理制度漏洞多等问题,无法有效应对多样化、复杂化的伦理风险挑战。为此,要以新质生产力和深度科技化为现实依据,推动医学科技伦理治理思维转向,将单边治理、粗放治理和单一治理转化为综合治理、精准治理和预警治理。此外,还要培育伦理先行、预防为主的伦理治理理念,建立多元参与、相互协同的伦理治理模式,建立以重大伦理风险为主的防范机制,完善医学科技伦理沟通、审查、反馈等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科技化 医学科技 伦理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适应学习中大数据技术应用的隐忧与省思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远碧 杨薛琳 《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8-168,共11页
大数据技术支撑的自适应学习可谓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创新之举,是现代“因材施教”的技术实践。它通过构建学习者模型来规划自适应学习路径、完成个性化学习资源的推送、发挥学习的预测与预警功能,让人不得不折服于技术的无穷魔力。然而... 大数据技术支撑的自适应学习可谓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创新之举,是现代“因材施教”的技术实践。它通过构建学习者模型来规划自适应学习路径、完成个性化学习资源的推送、发挥学习的预测与预警功能,让人不得不折服于技术的无穷魔力。然而,智能的教育技术在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学习服务的同时,也潜藏着对学习者主体性的僭越、超越性的消解、社会性的阻隔、生成性的限制等问题,使教育偏离价值轨道。省思大数据技术的可为与不可为,更好地呈现“自适应学习”新样态,需要在人机对话的基础之上建立人机秩序与人机协同的自适应学习系统,坚守以学生发展为目的的教育本质,追求对人完整性与内在性的充分展现与获致,从而实现技术赋能教育,让学习者真正享受到大数据技术所带来的“红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学习 大数据技术 伦理隐忧 教育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布局下高校有组织科研的治理创新 被引量:4
20
作者 常亮 赵显嵩 杨春薇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43,共9页
高校是构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布局的关键一环。通过对一体化布局的体系构成、结构逻辑与网络特征进行考察和分析,指出高校科技创新是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建设的重要结合点。回顾和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领导高校科技创新取... 高校是构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布局的关键一环。通过对一体化布局的体系构成、结构逻辑与网络特征进行考察和分析,指出高校科技创新是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建设的重要结合点。回顾和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领导高校科技创新取得的历史性进展与宝贵经验,指出有组织科研将引发高校科技创新的深刻变革。作为大学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高校科技创新治理结构的网络化育成,是推动和实现高校有组织科研治理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应从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全面提升高校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构建以“人”为中心的科技创新治理体系等方面着手,探索以治理创新推进高校有组织科研的实践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布局 科技创新 高校有组织科研 新型举国体制 治理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