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鸡GDF-5基因外显子1多态性与鸡骨骼发育性状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冷丽 李辉 +3 位作者 唐志权 王启贵 王桂华 顾志刚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27-231,共5页
根据GenBank发表的鸡GDF-5基因的mRNA序列设计引物,以白耳鸡和东北农业大学选育的肉鸡高、低腹脂系第8世代鸡群为试验材料,通过测序和PCR-SSCP的方法进行SNP检测和基因型分析,探讨GDF-5基因多态性与鸡生长和骨骼发育性状之间的关系。结... 根据GenBank发表的鸡GDF-5基因的mRNA序列设计引物,以白耳鸡和东北农业大学选育的肉鸡高、低腹脂系第8世代鸡群为试验材料,通过测序和PCR-SSCP的方法进行SNP检测和基因型分析,探讨GDF-5基因多态性与鸡生长和骨骼发育性状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在GDF-5基因外显子1的84 bp处存在1个C/T的突变位点,对该突变位点在研究群体中进行基因型分析,结果产生3种基因型,AA型个体的基因序列和GenBank(Acces-sion No:AF123389)中的一致为C,而BB型个体的基因序列在84 bp处突变为T。基因型与鸡体组成性状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AA基因型个体的跖骨围显著高于AB基因型个体(P<0.05);AA基因型和AB基因型个体的跖爪重和跖爪率显著高于BB基因型个体(P<0.05);AB基因型个体的股骨长和股骨重显著高于BB基因型个体(P<0.05);表明该基因对鸡的骨骼性状有较大的影响或与控制骨骼发育性状的主效基因相连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df-5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生长及骨骼发育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GDF5基因转染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任晓勇 张银刚 陈文弦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5-19,共5页
目的探讨人生长分化因子5(hGDF5)基因转染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增殖及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脂质体介导方法将hGDF5基因转入体外培养的兔BMSCs,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间接免疫荧光检测hGDF5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并通过检... 目的探讨人生长分化因子5(hGDF5)基因转染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增殖及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脂质体介导方法将hGDF5基因转入体外培养的兔BMSCs,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间接免疫荧光检测hGDF5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并通过检测碱性磷酸酶活性、细胞增殖能力(MTT法)、Ⅱ型胶原(ColⅡ)以及蛋白多糖(PG)的表达,分析转染hGDF5对BMSCs增殖、分化的影响。结果hGDF5 mRNA及蛋白在基因转染细胞内得到正确表达;hGDF5基因转染组和对照组相比,ColⅡ、PG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1,P<0.01),而碱性磷酸酶活性和细胞增殖能力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外源基因转染可以使BMSCs表达有生物活性的hGDF5。高表达的hGDF5可以促进BMSCs向软骨表型分化,但对细胞增殖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分化因子5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基因转染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DF5基因rs224331多态性与汉族青少年体格发育指标关联分析
3
作者 裴舟 李晓静 +13 位作者 王健民 杨毅 高玲玲 沈水仙 支涤静 陆炜 陆忠 程若倩 奚立 叶蓉 赵诸慧 郑章乾 章淼滢 罗飞宏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12年第4期274-277,共4页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青少年GDF5基因rs224331位点多态性与身高、体重和BMI的相关性。方法采集江苏省某技校1790名17~22岁青少年的身高、体重指标并计算BMI。采用Taqman探针real-timePCR方法检测GDF5基因rs224331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并...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青少年GDF5基因rs224331位点多态性与身高、体重和BMI的相关性。方法采集江苏省某技校1790名17~22岁青少年的身高、体重指标并计算BMI。采用Taqman探针real-timePCR方法检测GDF5基因rs224331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并分析该基因位点与男女生身高、体重和BMI的相关性。结果 97.9%(1754/1790名)基因分型成功,男生859名,女生895名。rs224331位点频率最高的基因型为AA(51.7%),其次为AC(39.6%),CC最少(8.7%)。rs224331的基因型分布与男生、女生的身高无显著关联(P分别为0.728和0.723);rs224331不同基因型间的男生体重和BM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男生AC基因型体重和BMI均显著高于AA基因型(P=0.002),女生中未发现类似的相关性(P分别为0.713和0.921)。结论 GDF5基因rs224331位点多态性在本研究的汉族人群中与身高无明显关联,提示该多态性位点可能存在种族特异性。rs224331位点多态性与男生体重和BMI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分化因子5 基因多态性 身高 体重 体质指数 汉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DF5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恒河猴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的表达
4
作者 王万山 顾为望 +1 位作者 朴仲贤 卢康荣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8期4-7,I0003,共5页
目的克隆人软骨组织生长分化因子5(GDF5)基因及构建GDF5基因真核表达载体,观察其在恒河猴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从人胎儿软骨组织克隆hGDF5基因全长cDNA,插入pEGFP-C2载体,构建重... 目的克隆人软骨组织生长分化因子5(GDF5)基因及构建GDF5基因真核表达载体,观察其在恒河猴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从人胎儿软骨组织克隆hGDF5基因全长cDNA,插入pEGFP-C2载体,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EGFP-C2-GDF5。重组质粒脂质体介导法转染MSCs细胞,荧光显微镜观察报告基因的表达,RT-PCR法检测目的基因表达。结果成功克隆人软骨组织GDF5基因和构建GDF5真核表达质粒pEGFP-C2-GDF5,克隆在载体上的基因长度为1 505 bp,包含全部cDNA编码序列1505 bp,测序显示与Genbank上的序列一致。重组质粒转染恒河猴MSCs细胞得到表达,绿色荧光蛋白在转染24 h后开始表达,72 h达高峰,然后表达逐渐减弱。转染后72 h可检测到GDF5 mRNA表达。结论人GDF5基因在恒河猴MSCs细胞的成功表达为应用恒河猴模型开展基于细胞的基因疗法修复骨和软骨损伤研究奠定了必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分化因子5 克隆 表达 间充质干细胞 恒河猴 胎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长分化因子5与代谢性疾病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天幕 任无竞 田振军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64-574,共11页
生长分化因子5(growth/differentiation factor-5,GDF-5)属于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家族,在骨、软骨、心脏、大脑、肾脏、骨骼肌和肌腱、肝脏以及脂肪等多个器官组织中表达。GDF-5与其受体BMPR-I/BMPR-I... 生长分化因子5(growth/differentiation factor-5,GDF-5)属于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家族,在骨、软骨、心脏、大脑、肾脏、骨骼肌和肌腱、肝脏以及脂肪等多个器官组织中表达。GDF-5与其受体BMPR-I/BMPR-II结合,激活Smad1/5/8、PI3K/Akt、p38-MAPK等信号,发挥促进细胞增殖分化、减少氧化应激损伤、细胞凋亡和组织纤维化等生物学功能。目前针对GDF-5的研究多聚焦在骨、软骨与肌腱的生长和修复等方面,而在其他器官中的生物学作用鲜有报道。因此,本文通过梳理和总结近年来GDF-5与代谢性疾病的研究进展,为GDF-5在改善代谢性疾病防治提供新的见解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性疾病 生长分化因子5 BMP-14 炎症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GFBP5增龄性表达促进胸腺上皮细胞线粒体自噬和凋亡 被引量:2
6
作者 陈禧禅 曾继涛 +2 位作者 瞿思铭 高维武 吴玉章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67-577,共11页
目的 探讨在胸腺上皮细胞中随年龄增长而上调表达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5(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 5,IGFBP5)在胸腺衰退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 使用基因差异表达分析方法从已发表人胸腺基质细胞单细胞数据集(GS... 目的 探讨在胸腺上皮细胞中随年龄增长而上调表达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5(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 5,IGFBP5)在胸腺衰退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 使用基因差异表达分析方法从已发表人胸腺基质细胞单细胞数据集(GSE147520)中筛选出随年龄增长表达上调程度最高的基因IGFBP5;Mfuzz趋势分析筛选出与IGFBP5具有相同表达趋势的基因;富集分析注释与IGFBP5共趋势基因集;使用蛋白序列比对工具研究IGFBP5蛋白氨基酸序列的人鼠同源性;使用NIH基因数据库研究IGFBP5在人鼠器官组织中表达模式;免疫组化研究IGFBP5在不同年龄C57/BL6小鼠胸腺中的表达模式;构建IGFBP5过表达胸腺上皮细胞系;透射电镜观察IGFBP5过表达胸腺上皮细胞系中线粒体的形态变化;免疫蛋白印记(Western Blot, WB)对线粒体及全细胞组分线粒体自噬标志物微管相关蛋白1B(Microtubule 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 Beta, LC3B)、PTEN诱导激酶1(Pten Induced Kinase 1, PINK1)、Parkin泛素蛋白连接酶(Parkin Rbr E3 Ubiquitin Protein Ligase, Parkin)、BCL2互作蛋白3(BCL2 Interacting Protein 3, BNIP3),细胞凋亡标记物活化型胱天蛋白酶3 (Cleaved-Caspase3)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细胞双重免疫荧光对线粒体标志物与线粒体探针(MitoTracker)胞内定位进行检测;使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 FCM)对细胞系凋亡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IGFBP5是人胸腺上皮细胞中随年龄增长表达上调程度最大的基因,与其具有共同表达模式的基因集显著富集在线粒体相关通路上。人与小鼠IGFBP5蛋白序列高度保守,其在人、小鼠多器官组织中表达模式相近,且IGFBP5在人、小鼠胸腺中均呈现中等表达水平;此外,IGFBP5在人和小鼠胸腺上皮中随年龄增长表达升高;在IGFBP5过表达小鼠胸腺上皮细胞系中,透射电镜结果表明线粒体自噬体增多,WB结果表明线粒体组分和细胞组分LC3B、PINK1、Parkin蛋白表达水平上调,BNIP3无明显差异;细胞双重免疫荧光结果表明LC3B、PINK1、Parkin蛋白胞质表达增多且与线粒体共定位;WB表明IGFBP5过表达鼠胸腺上皮细胞系中细胞凋亡标志物Cleaved-Caspase3水平升高;FCM表明IGFBP5过表达细胞系凋亡细胞比例增加。结论 人、小鼠胸腺上皮细胞中随年龄增长而表达升高的IGFBP5促进线粒体自噬和细胞凋亡,从而导致胸腺上皮细胞减少和胸腺功能衰退,因此,IGFBP5可成为干预胸腺衰老、重构人体免疫力的潜在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上皮细胞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5 线粒体自噬 凋亡 胸腺衰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DF-5对大鼠肌腱细胞及腱鞘滑膜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席彦东 李双 +1 位作者 徐钧 洪晓阳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00-802,811,共4页
目的观察生长分化因子-5(GDF-5)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肌腱细胞及腱鞘滑膜细胞增殖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在体内局部添加GDF-5以促进损伤肌腱愈合及改善外源性愈合所致粘连打下基础。方法MTT法测定不同浓度的GDF-5在体外对肌腱及腱鞘滑膜细胞... 目的观察生长分化因子-5(GDF-5)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肌腱细胞及腱鞘滑膜细胞增殖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在体内局部添加GDF-5以促进损伤肌腱愈合及改善外源性愈合所致粘连打下基础。方法MTT法测定不同浓度的GDF-5在体外对肌腱及腱鞘滑膜细胞增殖率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测定不同浓度的GDF-5在体外对肌腱及腱鞘滑膜细胞凋亡率的影响。结果GDF-5可以明显促进肌腱细胞的增殖,而对腱鞘滑膜细胞的增殖率的作用较弱。对两种细胞的凋亡无明显影响。结论添加一定浓度的GDF-5后肌腱细胞增殖率较腱鞘滑膜细胞提高更为明显,而凋亡并未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分化因子-5 肌腱细胞 腱鞘滑膜细胞 肌腱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陷胸汤对5-氟尿嘧啶介导的小鼠肠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8
作者 秦美洁 叶倩倩 +1 位作者 丁芮 黄金玲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1441-1450,共10页
目的:探究小陷胸汤对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介导的小鼠肠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100只SPF级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小陷胸汤低、中、高剂量(8.3、16.6、33.2g/kg)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采用5-FU(... 目的:探究小陷胸汤对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介导的小鼠肠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100只SPF级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小陷胸汤低、中、高剂量(8.3、16.6、33.2g/kg)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采用5-FU(30 mg/kg,ip,7 d)诱导肠黏膜损伤小鼠模型。小陷胸汤给药组造模同时按照设定剂量以10 mL·kg^(-1)·d^(-1)灌胃,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蒸馏水,连续处理7 d。采用苏木素-伊红染色法(HE)观察小肠的病理形态学变化并测定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VH:CD)比值;采用阿利新蓝染色法(AB)测定小肠黏膜杯状细胞数量;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清内毒素(ET)、D-乳酸(D-LA)及小肠组织二胺氧化酶(DAO)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RT-qPCR)检测小肠组织IL-6、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mRNA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小肠组织IL-6、STAT3及EGFR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体质量显著降低,腹泻评分、粪便质量、粪便含水量及小肠推进率明显升高(P<0.01),小肠黏膜VH:CD比值和杯状细胞数量降低(P<0.01),血清ET和D-LA水平升高,小肠组织DAO水平降低(P<0.05),脾指数和胸腺指数降低(P<0.01),血清IL-6、TNF-α水平升高(P<0.05),小肠组织IL-6、STAT3 mRNA表达升高,EGFR mRNA表达降低(P<0.01);小肠组织IL-6、STAT3蛋白表达升高,EGFR蛋白表达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小陷胸汤能够明显改善上述指标(P<0.05)。结论:小陷胸汤对5-FU介导的肠黏膜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小陷胸汤激活EGFR信号转导,下调IL-6/STAT3信号通路,减轻5-FU诱导的肠黏膜炎症反应,改善免疫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陷胸汤 5-氟尿嘧啶(5-FU) 肠黏膜损伤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 白细胞介素6(IL-6)/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氢表雄酮对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患者IVF结 局及卵泡液GDF-9 、BMP-15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庄虔莹 王芹 +1 位作者 陈仝 杨晓葵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88-193,共6页
目的探讨脱氢表雄酮(dehydroepiandrosterone,DHEA)对卵巢储备功能减退(diminished ovarian reserve,DOR)患者的卵巢功能、卵泡液中生长分化因子-9(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9,GDF-9)、骨形态发生蛋白-15(bone morphogenetic prot... 目的探讨脱氢表雄酮(dehydroepiandrosterone,DHEA)对卵巢储备功能减退(diminished ovarian reserve,DOR)患者的卵巢功能、卵泡液中生长分化因子-9(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9,GDF-9)、骨形态发生蛋白-15(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15,BMP-15)浓度及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embryo transfer,IVF/ICSI-ET)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历史性队列研究,共纳入163例行IVF/ICSI-ET助孕的DOR患者,根据预处理方案分为DHEA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基础内分泌水平、抗苗勒管激素(anti-Müllerian hormone,AMH)、窦卵泡数(antral follicle counts,AFC)、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n,Gn)总量、Gn使用天数、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日激素浓度和子宫内膜厚度、获卵数、成熟卵数、受精率、优胚率、胚胎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比较两组患者卵泡液GDF-9、BMP-15浓度,并将其与卵巢储备功能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DHEA预处理前两组基础内分泌、AMH、AF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处理后,DHEA组基础卵泡刺激素(basal 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bFSH)降低、AFC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n总量、Gn天数、hCG日激素浓度、hCG日子宫内膜厚度、获卵数、成熟卵数、受精率、优胚率、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HEA组卵泡液中BMP-15浓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DF-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显示卵泡液BMP-15表达与基础雌二醇(estradiol,E 2)呈正相关。结论DHEA可通过增加AFC和下调FSH改善DOR患者的卵巢储备功能并提高卵泡液BMP-15的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氢表雄酮 卵巢功能减退 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胚胎移植 生长分化因子-9 骨形态发生蛋白-1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DF15在肾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朱杰夫 师朗 +2 位作者 宋志霞 查宏楚 吴雄飞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49-756,共8页
目的探讨生长与分化因子(GDF)15在肾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IRI)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选取野生型供体小鼠9只,野生型受体小鼠9只,分别于术后4、24、72 h取3只受体小鼠的移植肾,进行GDF家族转录组学分析,检测各组肾组织GDF15的表达情况。... 目的探讨生长与分化因子(GDF)15在肾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IRI)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选取野生型供体小鼠9只,野生型受体小鼠9只,分别于术后4、24、72 h取3只受体小鼠的移植肾,进行GDF家族转录组学分析,检测各组肾组织GDF15的表达情况。选取野生型供体小鼠5只,GDF15敲除型供体小鼠5只,野生型受体小鼠10只,根据实验方案将小鼠分为野生型假手术组、野生型移植组、GDF15敲除假手术组、GDF15敲除移植组,于术后72 h提取血清及肾组织样本,对比各组肾功能、肾小管损伤情况、炎症细胞浸润、炎症因子及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NF)-κB表达水平。选取野生型供体小鼠9只,GDF15敲除型供体小鼠9只,野生型受体小鼠18只,根据实验方案将小鼠分为野生型移植组、GDF15敲除移植组,观察肾移植术后两组生存率。结果GDF15是移植肾转录组学中上调最多的GDF家族基因,主要在肾小管中表达。与假手术组比较,移植组小鼠肾功能下降;与野生型移植组比较,GDF15敲除移植组小鼠血清肌酐、血尿素氮水平升高(均为P<0.05)。野生型移植组小鼠术后1周生存率为87.6%,GDF15敲除移植组小鼠术后1周生存率为41.8%。GDF15敲除移植组肾损伤分子(KIM)-1表达增多,肾小管损伤评分更高。野生型移植组肾小管可见溶解或坏死,髓外和皮质中可见管型形成,而GDF15敲除移植组肾小管坏死及管型更加明显。移植组髓过氧化物酶(MPO)和F4/80表达增多,且GDF15敲除移植组炎症细胞浸润加重。与假手术组比较,移植组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和IL-6表达水平升高;与野生型移植组比较,GDF15敲除移植组TNF-α、IL-1β和IL-6表达水平升高(均为P<0.05)。移植组肾组织中TLR4、NF-κB表达较假手术组增多;GDF15敲除移植组肾组织中TLR4和NF-κB表达较野生型移植组增多。结论GDF15可减轻移植肾IRI,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与分化因子(gdf)15 肾移植 缺血-再灌注损伤 Toll样受体4 核因子-ΚB 炎症因子 炎症细胞 肾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DF5基因突变导致近端指(趾)骨关节粘连1B型一个家系报告
11
作者 刘凯琳 郭倩倩 +5 位作者 彭慧芳 李春 张晖 朱超霞 李利平 姜宏卫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90-496,共7页
收集并分析1例因“双侧手指近端指间关节屈曲受限11年,生长缓慢8年”,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住院的患儿资料及其家系基因检测结果。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先证者生长分化因子5(growth/differentiation factor 5, GDF5)基因... 收集并分析1例因“双侧手指近端指间关节屈曲受限11年,生长缓慢8年”,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住院的患儿资料及其家系基因检测结果。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先证者生长分化因子5(growth/differentiation factor 5, GDF5)基因第2外显子出现杂合错义突变:c.1118T>G(p.L373R),Sanger测序验证显示先证者父亲、祖母均携带该突变。综合临床症状及基因检测结果诊断为近端指(趾)骨关节粘连(proximal symphalangism, SYM)1B。SYM1B致病基因为GDF5基因,主要累及手指/足趾近端关节,可辅助影像学及基因检测确诊该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端指(趾)骨关节粘连 gdf5基因 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中Noggin下调能够促进GDF5的表达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浩 陆征峰 +4 位作者 杨凯 张圣智 汤峰林 陆淼 丁涛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181-1186,1225,共7页
目的:通过抑制细胞中Noggin的表达,观察其对大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中生长分化因子5(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 5,GDF-5)表达量的影响,探究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构建GDF5慢病毒过表达载体(Lv-GD... 目的:通过抑制细胞中Noggin的表达,观察其对大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中生长分化因子5(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 5,GDF-5)表达量的影响,探究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构建GDF5慢病毒过表达载体(Lv-GDF5)及Noggin干扰载体(Lv-Noggin sh RNA),根据目的基因的不同,将实验分成4组,分别使用重组慢病毒转染大鼠ADSCs:A组为Lv-EGFP转染ADSCs(空载体病毒转染组);B组为Lv-Noggin sh RNA转染ADSCs;C组为Lv-GDF5转染ADSCs;D组为LvGDF5+Lv-Noggin sh RNA共转染ADSCs。通过实时定量PCR技术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转染后14 d GDF5和Noggin的表达量,进行对比分析。并检测软骨基质二型胶原(collagenⅡ,Col-Ⅱ)m RNA的表达,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转染后14 d,A、B、C、D组GDF5 m RNA表达量呈递增趋势,两两之间比较,除B组与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Noggin m RNA表达量比较,A组>C组>B组>D组,两两比较,除A组与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l-Ⅱm RNA表达量呈递增趋势,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转染后14 d,A、B、C、D组GDF5蛋白表达量呈递增趋势,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Noggin蛋白表达量比较,A组>C组>B组>D组,两两比较,A组与C组、C组与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抑制大鼠ADSCs Noggin的表达,GDF5表达量相应增加,两者呈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GGIN 脂肪干细胞 生长分化因子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杂氮-2′-脱氧胞苷抗白血病作用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肖艳华 易红 +3 位作者 谭潭 梁婷 陈主初 肖志强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44-352,共9页
目的:研究甲基转移酶抑制剂5-杂氮-2′-脱氧胞苷(5-aza-2dC)对人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株HL-60生长、分化、凋亡的影响,初步探讨其抗白血病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不同浓度和时间的5-aza-2dC处理HL-60细胞后,采用MTT比色试验检测5-aza-2dC对... 目的:研究甲基转移酶抑制剂5-杂氮-2′-脱氧胞苷(5-aza-2dC)对人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株HL-60生长、分化、凋亡的影响,初步探讨其抗白血病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不同浓度和时间的5-aza-2dC处理HL-60细胞后,采用MTT比色试验检测5-aza-2dC对HL-60细胞生长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5-aza-2dC对HL-60细胞周期及分化的影响;采用Hochest33342染色和流式细胞术检测5-aza-2dC对HL-60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RT-PCR法检测药物处理对S100A8和S100A9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1)5-aza-2dC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地抑制HL-60细胞的生长,并使HL-60细胞周期阻滞于G2/M期;(2)5-aza-2dC处理使HL-60细胞的髓系分化抗原CD11b的表达增强,在低浓度(0.5μmol/L)时其促分化作用最明显;(3)5-aza-2dC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地诱导HL-60细胞凋亡,在高浓度(5.0μmol/L)时诱导凋亡的作用最明显;(4)5-aza-2dC能明显上调S100A8和S100A9基因mRNA的表达。结论:5-aza-2dC能抑制HL-60细胞生长,阻滞HL-60细胞于G2/M期,促进HL-60细胞分化和诱导其凋亡,并能上调S100A8和S100A9基因的表达,这些作用可能是5-aza-2dC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杂氮-2′-脱氧胞苷 白血病 生长 分化 凋亡 S100A8 S100A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素调节因子5(IRF5)调控小鼠骨髓源性巨噬细胞的极化 被引量:7
14
作者 孙康 瞿建国 +6 位作者 陈吉祥 党胜春 何宋兵 张进 谢嵘 王韵 张建新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8-173,共6页
目的诱导小鼠骨髓来源的巨噬细胞极化为M1型巨噬细胞和M2型巨噬细胞,检测干扰素调节因子5(IRF5)在M1型和M2型巨噬细胞中的表达差异,并用IRF5小干扰RNA(IRF5 siRNA)沉默巨噬细胞中IRF5基因表达,观察其极化状态的改变。方法用γ干扰素(IFN... 目的诱导小鼠骨髓来源的巨噬细胞极化为M1型巨噬细胞和M2型巨噬细胞,检测干扰素调节因子5(IRF5)在M1型和M2型巨噬细胞中的表达差异,并用IRF5小干扰RNA(IRF5 siRNA)沉默巨噬细胞中IRF5基因表达,观察其极化状态的改变。方法用γ干扰素(IFN-γ)和脂多糖(LPS)诱导小鼠骨髓来源的巨噬细胞向M1型巨噬细胞分化,白细胞介素4(IL-4)诱导其向M2型巨噬细胞分化,实时定量PCR检测IRF5、IL-1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精氨酸酶1(Arg1)和巨噬细胞甘露糖受体(MMR)mRNA在M1型和M2型巨噬细胞中的表达。用IRF5 siRNA转染巨噬细胞,实时定量PCR检测M1型巨噬细胞标志物IRF5、IL-12、TNF-α、i NOS和M2型巨噬细胞标志物Arg1、MMR mRNA的表达,评估其极化状态的改变。结果流式细胞术检测巨噬细胞分化率达81.7%,实时定量PCR检测显示M1型巨噬细胞中IRF5、IL-12、i NOS mRNA的表达量明显高于M2型巨噬细胞,TNF-α亦高于M2型巨噬细胞;M2型巨噬细胞中Arg1、MMR mRNA表达量同M1型巨噬细胞比较显著增高。IRF5 siRNA转染巨噬细胞后,IRF5、IL-12、TNF-α、i NOS mRNA的表达量显著降低,Arg1、MMR mRNA的表达量明显增加。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显示IRF5、IL-12、TNF-α、i NOS蛋白的表达量显著降低,Arg1、MMR蛋白的表达量明显增加,极化状态向M2型巨噬细胞偏移。结论 IRF5对巨噬细胞的极化调控有重要作用,可作为鉴别M1型巨噬细胞和M2型巨噬细胞的重要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调节因子5(IRF5) 小干扰RNA M1型巨噬细胞 M2型巨噬细胞 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长分化因子5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大骨节病的相关性 被引量:7
15
作者 高晓云 周玉玲 +4 位作者 于敏 屠千千 武林楠 赖江华 郭雄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01-504,共4页
目的探讨生长分化因子5(GDF5)基因3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多态性与大骨节病的关系。方法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酶切方法对103例大骨节病患者和91例健康人的GDF5基因上的3个SNP位点进行基因分型,计算相应人群中3个位点的基因型频率,比... 目的探讨生长分化因子5(GDF5)基因3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多态性与大骨节病的关系。方法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酶切方法对103例大骨节病患者和91例健康人的GDF5基因上的3个SNP位点进行基因分型,计算相应人群中3个位点的基因型频率,比较各组间基因型频率的差异。结果单倍型重构分析显示单倍型AT、TGC和TAT在大骨节病患者和健康人群之间存在差异,但3个位点单位点关联分析未显示与大骨节病具有相关性。结论单倍型TGC与大骨节病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苷酸多态性 大骨节病 生长分化因子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发育阶段绒山羊皮肤中FGF5基因mRNA表达的RT-PCR检测 被引量:12
16
作者 高爱琴 李宁 +1 位作者 李金泉 张燕军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6-37,共2页
为深入研究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5对毛囊生长发育的生物学功能提供理论依据。在10月左右和1月左右,即皮肤毛囊处于生长旺期和退行期时采集了12只内蒙古阿尔巴斯白绒山羊皮样,利用TRIZOL试剂盒提取皮肤总RNA(一步法),利用RT-PCR方法检测FGF... 为深入研究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5对毛囊生长发育的生物学功能提供理论依据。在10月左右和1月左右,即皮肤毛囊处于生长旺期和退行期时采集了12只内蒙古阿尔巴斯白绒山羊皮样,利用TRIZOL试剂盒提取皮肤总RNA(一步法),利用RT-PCR方法检测FGF5基因在绒山羊绒毛周期性生长不同阶段皮肤中的表达分布情况,试验结果表明,FGF5基因mRNA在绒山羊毛囊生长旺期和退行期均有表达,却只得到了一种剪切形式的表达,经测序是长片段,而缺失外显子2的短片段形式没有检测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绒山羊皮肤 纤维细胞生长因子5 MRNA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生长法中ZSM-5型沸石分子筛膜合成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成岳 王连军 +2 位作者 李健生 孙秀云 刘晓东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9-43,共5页
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了ZSM-5沸石膜合成过程中,制膜液碱量、膜板剂的用量、晶种的引入方式等对成膜的影响;确定了采用浸涂法引入晶种,晶化液摩尔组成为n(Na2O)∶n(Al2O3)∶n(SiO2)∶n(TPABr)∶n(H2O)=15∶1∶100∶20∶10 000,在180℃,晶... 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了ZSM-5沸石膜合成过程中,制膜液碱量、膜板剂的用量、晶种的引入方式等对成膜的影响;确定了采用浸涂法引入晶种,晶化液摩尔组成为n(Na2O)∶n(Al2O3)∶n(SiO2)∶n(TPABr)∶n(H2O)=15∶1∶100∶20∶10 000,在180℃,晶化48 h,可在多孔α-Al2O3陶瓷管支撑体外表面合成了ZSM-5沸石分子筛膜.用XRD,SEM和单组分气体的渗透对膜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合成的沸石膜是典型的ZSM-5沸石膜,膜表面晶粒生长发育较完整,排列紧密,无较大裂缺;H2,N2在膜内的渗透率分别为4.51×10-6,1.34×10-6mol/(m2.s.Pa);膜的H2/N2理想分离因数为3.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SM-5沸石膜 二次生长法 渗透率 分离因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长分化因子5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运动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博 吴慧颖 +1 位作者 朴虎林 柳克祥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62-1064,1177,共4页
目的:探讨生长分化因子5(GDF5)对心肌梗死后血管修复的作用,阐明其修复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血管内皮细胞,分别以不同浓度(10、50及100μg·L-1)的GDF5作用于细胞,同时设正常对照组,CCK8法和立体培养法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抑制... 目的:探讨生长分化因子5(GDF5)对心肌梗死后血管修复的作用,阐明其修复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血管内皮细胞,分别以不同浓度(10、50及100μg·L-1)的GDF5作用于细胞,同时设正常对照组,CCK8法和立体培养法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和细胞迁移。结果:CCK8实验法,GDF5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随着GDF5剂量的增加,抑制率也相应地增加达2倍以上,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立体培养法检测,GDF5对血管内皮细胞的运动有明显促进作用,随着GDF5剂量的增加,细胞运动明显增快,不同浓度GDF5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DF5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起到抑制作用,对血管内皮细胞的迁移起到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分化因子5 血管内皮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病理类型结直肠息肉中5-LOX与PlGF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5
19
作者 方海明 杨姣 +2 位作者 李芳群 程启闰 章礼久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638-1641,共4页
目的探讨5-脂氧合酶(5-LOX)、胎盘生长因子(PlGF)及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在不同病理类型结直肠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0例增生性息肉、30例结直肠腺瘤(15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15例低级别上皮... 目的探讨5-脂氧合酶(5-LOX)、胎盘生长因子(PlGF)及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在不同病理类型结直肠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0例增生性息肉、30例结直肠腺瘤(15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15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30例结肠癌及15例正常结肠黏膜中5-LOX、PlGF的表达情况,并采用ELISA法检测外周血SOD和MDA活性。结果与正常结肠黏膜组织比较,5-LOX、PlGF在增生性息肉、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及结直肠癌中表达均显著增加,呈递增趋势(P<0.05);与增生性息肉比较,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及结直肠癌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清SOD活性显著降低,呈递减趋势(P<0.05),而MDA活性显著增强,呈递增趋势(P<0.05)。结论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向腺癌恶性转化过程中5-LOX、PlGF表达水平增加,呈递增趋势,可能是早期分子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息肉 5-脂氧合酶 胎盘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GF5在青年羊驼背部和耳部皮肤中的表达和定位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丹丹 张志宇 +6 位作者 赫晓燕 董彦君 朱芷葳 白瑞 张杰 郝欢庆 邢海权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73-479,共7页
羊驼是毛用型经济动物,其耳部和背部的毛发品质和生长周期存在差异.据研究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5(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5,FGF5)在多种哺乳动物中影响毛发长度.FGF5基因的突变导致小鼠、狗和猫隐性的长发表型,其也参与了家兔绒毛长度... 羊驼是毛用型经济动物,其耳部和背部的毛发品质和生长周期存在差异.据研究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5(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5,FGF5)在多种哺乳动物中影响毛发长度.FGF5基因的突变导致小鼠、狗和猫隐性的长发表型,其也参与了家兔绒毛长度的变异.本实验旨在研究FGF5在青年羊驼皮肤中的表达和定位,以及在羊驼背部和耳部皮肤中的差异比较,探讨其在羊驼毛发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实验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印迹和免疫组织化学等技术,对FGF5在青年羊驼背部和耳部皮肤中的mRNA、蛋白表达水平和定位进行了研究.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FGF5在青年羊驼耳部皮肤组织中相对基因表达量是羊驼背部皮肤组织的2.5265倍(P<0.01);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羊驼皮肤组织粗蛋白提取物中存在与兔抗FGF5多克隆抗体发生免疫阳性反应的蛋白条带,羊驼耳部皮肤平均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背部;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FGF5在羊驼皮肤的毛根鞘,毛母质细胞和毛髓质等部位均表达,根据光密度值得出,该蛋白在羊驼背部和耳部皮肤中的表达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结果提示FGF5可能抑制了羊驼毛发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5 羊驼 实时荧光定量PCR WESTERN印迹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