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棕点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鞍带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F_1染色体制备方法及核型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刘莉 张岩 +5 位作者 陈超 李炎璐 孔祥迪 于欢欢 陈建国 翟介明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3-40,共8页
探索了在鱼类大小规格不同情况下制备鱼类染色体的最佳策略和方法,并对棕点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鞍带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杂交子代(俗称珍珠龙胆)的染色体核型进行研究。本研究根据预实验的结果,对... 探索了在鱼类大小规格不同情况下制备鱼类染色体的最佳策略和方法,并对棕点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鞍带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杂交子代(俗称珍珠龙胆)的染色体核型进行研究。本研究根据预实验的结果,对所选取的珍珠龙胆幼鱼,采用小鱼游泳法进行前处理,取其鳍条并以冷、热两种不同的滴片方法制备染色体,观察染色体形态并对其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选用的染色体制备方法能获得图像清晰、形态良好的细胞分裂相;不同的滴片处理方法细胞分裂指数存在一定差异,即热滴片法的有丝分裂指数为2.58%,明显高于冷滴片法的有丝分裂指数(0.83%),此外,热滴片法所获得的染色体的质量也明显优于冷滴片法。珍珠龙胆石斑鱼二倍体染色体数为48,22对染色体为端部着丝粒染色体,2对染色体为亚端部着丝粒染色体,其染色体臂数(NF)为52,核型公式为2n=48,4st+44t。珍珠龙胆与父本鞍带石斑鱼的染色体数目、核型基本一致,而与母本棕点石斑鱼的核型存在很大差异。研究表明,珍珠龙胆的2n数与其亲本相同,其核型特点符合典型的高位类群鱼类核型特征。在对珍珠龙胆与其亲本的核型进行比较的同时,对已报道的25种石斑鱼进行了核型的比较和综合分析,为石斑鱼的种质鉴定、遗传资源保护利用、育种提供基础资料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点石斑鱼(♀)×鞍带石斑鱼(♂) 染色体制备 核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恩诺沙星及其代谢产物在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 ♀× Epinephelus lanceolatus ♂)体内的代谢及消除规律 被引量:4
2
作者 戴燕彬 《渔业研究》 2021年第3期299-306,共8页
本研究在连续给药的情况下,开展恩诺沙星及其代谢产物环丙沙星在珍珠龙胆石斑鱼体内的代谢残留情况研究,为科学合理使用恩诺沙星防治珍珠龙胆石斑鱼的细菌性疾病提供理论依据,也在水产养殖上为指导恩诺沙星科学用药提供借鉴。在28℃的... 本研究在连续给药的情况下,开展恩诺沙星及其代谢产物环丙沙星在珍珠龙胆石斑鱼体内的代谢残留情况研究,为科学合理使用恩诺沙星防治珍珠龙胆石斑鱼的细菌性疾病提供理论依据,也在水产养殖上为指导恩诺沙星科学用药提供借鉴。在28℃的水温条件下,以30 mg/(kg·bw)恩诺沙星对平均体重为(300±28)g的珍珠龙胆石斑鱼进行连续5 d口灌给药实验,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石斑鱼血浆、肌肉和肝脏中恩诺沙星及其代谢产物环丙沙星的残留含量。结果显示:恩诺沙星在血浆、肝脏和肌肉中很快达到最大值,达峰时间分别为第5天给药后3 h、第5天给药后3 h和第4天给药后3 h,其浓度分别为24.5 mg/L、13.0 mg/kg和8.20 mg/kg;恩诺沙星的代谢产物环丙沙星分别在第5天给药后3 h、第5天给药后3 h和第4天给药后3 h达到峰值,其浓度分别为0.276 mg/L、0.738 mg/kg和0.110 mg/kg,说明只有少量的恩诺沙星代谢成环丙沙星。根据本实验的数据,建议休药期不低于980度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诺沙星 环丙沙星 珍珠龙胆石斑鱼 代谢残留 休药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虎龙杂交斑(Epinephelus lanceolatus♂×E. fuscoguttatus♀)对20种常见氨基酸的嗅觉电生理反应
3
作者 徐文丹 王骥腾 +1 位作者 韩涛 严小军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75-683,共9页
虎龙杂交斑(Epinephelus lanceolatus♂×E.fuscoguttatus♀)是我国重要的石斑鱼养殖品种,为研究其对20种常见氨基酸的不同嗅觉反应,筛选出对虎龙杂交斑嗅觉具有高效刺激性的单体氨基酸,通过嗅上皮水下嗅电位法(electro-olfactogram... 虎龙杂交斑(Epinephelus lanceolatus♂×E.fuscoguttatus♀)是我国重要的石斑鱼养殖品种,为研究其对20种常见氨基酸的不同嗅觉反应,筛选出对虎龙杂交斑嗅觉具有高效刺激性的单体氨基酸,通过嗅上皮水下嗅电位法(electro-olfactogram,EOG)得出了虎龙杂交斑对20种常见氨基酸的嗅觉反应差异和对5种氨基酸的嗅觉反应阈值,并讨论了氨基酸分子结构与嗅觉刺激效果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氨基酸的种类和浓度均对虎龙杂交斑嗅觉刺激反应有影响,虎龙杂交斑对含5~6个碳原子、无支链的中性脂肪族含硫氨基酸反应强烈,一个例外是对含3个碳原子的半胱氨酸有较强反应。10^(-6)mol/L的蛋氨酸刺激液对虎龙杂交斑嗅觉的刺激性最强,10^(-2)mol/L脯氨酸刺激液对虎龙杂交斑嗅觉的刺激性最弱。虎龙杂交斑嗅觉反应幅值(y)随5种氨基酸刺激液浓度对数值(x)的增大而呈指数升高趋势,在试验中虎龙杂交斑嗅觉反应幅值没有随5种氨基酸刺激液浓度对数值的增大而达到平台期。从反应阈值中反应幅值与氨基酸刺激液浓度的关系方程式可得出反应阈值浓度为10;~10;mol/L。研究结果有助于为虎龙杂交斑诱食剂和饲料配制的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龙杂交斑(epinephelus lanceolatus♂×E.fuscoguttatus♀) 诱食剂 氨基酸 电生理学 嗅觉 嗅上皮水下嗅电位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度胁迫对珍珠龙胆石斑鱼生长和生理的影响
4
作者 张现红 李文洋 +5 位作者 刘宝良 费凡 高小强 郭冉 曹淑全 朱智文 《渔业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1-81,共11页
养殖密度是影响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探究密度胁迫对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pinephelus lanceolatus♂)幼鱼生长、消化代谢酶活性、抗氧化酶活性和下丘脑-垂体-肾间组织(HPI)轴相关激素水平及... 养殖密度是影响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探究密度胁迫对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pinephelus lanceolatus♂)幼鱼生长、消化代谢酶活性、抗氧化酶活性和下丘脑-垂体-肾间组织(HPI)轴相关激素水平及基因表达的影响,实验选取1800尾规格一致、体格健康的珍珠龙胆石斑鱼,随机分为3个密度梯度:低密度100尾[(3.14±0.13)kg/m3,LD]、中密度200尾[(6.31±0.13)kg/m3,MD]和高密度300尾[(9.56±0.24)kg/m3,HD]进行实验。研究表明,HD组特定增长率、肥满度及存活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饵料系数和变异系数随密度的升高显著上升(P<0.05);HD组抗氧化酶和代谢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而消化酶活性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HD组HPI轴相关激素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HPI轴相关基因(crhr1、nr3c1及nr3c2)的表达量随密度的升高显著上调(P<0.05),crh-bp表达量则相反(P<0.05)。本研究结果可为深入认识密度胁迫对珍珠龙胆石斑鱼生长、消化代谢、氧化应激及内分泌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为实际生产过程中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养殖密度的设定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珠龙胆石斑鱼 养殖密度 氧化应激 消化代谢 HPI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中添加胍基乙酸对珍珠龙胆石斑鱼生长性能、肌肉质构特性和肠道健康的影响
5
作者 张晓敏 杨奇慧 +3 位作者 谭北平 迟淑艳 寇诗瑀 林华杏 《动物营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11-523,共13页
本试验旨在探究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胍基乙酸(GAA)对珍珠龙胆石斑鱼生长性能、肌肉质构特性以及肠道结构和菌群的影响。试验选用450尾健康、初始体重为(14.91±0.45)g的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 本试验旨在探究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胍基乙酸(GAA)对珍珠龙胆石斑鱼生长性能、肌肉质构特性以及肠道结构和菌群的影响。试验选用450尾健康、初始体重为(14.91±0.45)g的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各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对照)、200、400、600和1200 mg/kg GAA的等氮等脂饲料。试验期56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200和1200 mg/kg GAA显著降低珍珠龙胆石斑鱼脏体比(VSI)(P<0.05),饲料中添加1200 mg/kg GAA显著降低肝体比(HSI)(P<0.05)。2)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200和600 mg/kg GAA显著降低肌肉硬度(P<0.05)。3)与对照组相比,各GAA添加组肠道脂肪酶、淀粉酶和胰蛋白酶活性均显著提高(P<0.05),且均在600 mg/kg GAA添加组达到最高值。4)与对照组相比,各GAA添加组肠道绒毛高度和肌层厚度均显著降低(P<0.05),600 mg/kg GAA添加组肠道绒毛宽度显著提高(P<0.05)。5)与对照组相比,各GAA添加组肠道菌群α多样性各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在门水平上,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ot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为肠道菌群的优势菌门;在科水平上,弧菌科(Vibrionaceae)、黄杆菌科(Flavobacteriaceae)和拜叶林克氏菌科(Beijerinckiaceae)等为肠道菌群的优势菌科。综上所述,饲料中添加GAA对珍珠龙胆石斑鱼生长无显著影响,但能提高肠道消化酶活性,改善肌肉硬度,维持肠道菌群平衡;以肠道胰蛋白酶活性为评定指标,经回归分析得出,珍珠龙胆石斑鱼饲料中GAA的适宜添加水平为821.32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珠龙胆石斑鱼 胍基乙酸 生长性能 肌肉质构 肠道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珍珠龙胆石斑鱼源美人鱼发光杆菌的分离鉴定与致病性分析
6
作者 钟小飘 陈政思 +5 位作者 李一 陈华谱 黄瑜 王蓓 简纪常 蔡佳 《广东农业科学》 2025年第4期88-97,共10页
【目的】分离鉴定1株来自患病珍珠龙胆石斑鱼的病原菌,并对该菌的类型、生理生化特性、药敏特性和致病性开展研究,为其病害防控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在湛江市某养殖场发现患病石斑鱼,无菌条件下从脾脏中分离得到1株优势菌(OR539201),... 【目的】分离鉴定1株来自患病珍珠龙胆石斑鱼的病原菌,并对该菌的类型、生理生化特性、药敏特性和致病性开展研究,为其病害防控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在湛江市某养殖场发现患病石斑鱼,无菌条件下从脾脏中分离得到1株优势菌(OR539201),对该菌株开展形态学观察、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及生理生化特性鉴定,进一步开展药敏试验、回归感染试验,并检测其毒力基因。【结果】根据分离菌株的形态学观察、16S rRNA序列分析和生理生化鉴定结果,确定菌株OR539201为美人鱼发光杆菌美人鱼亚种(Photobacterium damselae subsp.damselae)。该菌株在LB平板上呈圆形菌落,形态饱满,光滑均匀。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菌株OR539201与美人鱼发光杆菌聚为一支,亲缘关系最近,同为弧菌属。生化鉴定结果显示,氧化酶活性、尿素、赖氨酸等反应呈阳性,水杨苷、甘露醇等反应呈阴性。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对多粘菌素、丁胺卡那、头孢曲松等6种抗生素中等敏感,对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头孢氨苄等13种抗生素敏感。回归感染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对石斑鱼具有致病性,人工感染后出现体表溃疡、红色增生结节、肝脏肿大、肠道糜烂、脑部红肿等与自然感染相同的症状。载菌量测定结果显示,试验组石斑鱼脾脏及肝脏菌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显示,该致病菌具有磷脂酶活性相关基因(plpV)。【结论】成功从患病石斑鱼中分离得到1株潜在致病菌,鉴定为美人鱼发光杆菌美人鱼亚种,该菌株具有明显致病性,可诱发明显病变、引起鱼类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斑鱼 美人鱼发光杆菌 生化特性 药敏试验 回归感染 致病性 载菌量 毒力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重要经济石斑鱼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及代谢功能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杜倩平 谢广婷 +3 位作者 钟仲轩 张明清 吴锦辉 舒琥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3-264,共12页
为揭示虎龙杂交斑(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lanceolatus♂)和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肠道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及功能差异,利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其肠道微生物群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虎龙杂交斑肠道微生... 为揭示虎龙杂交斑(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lanceolatus♂)和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肠道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及功能差异,利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其肠道微生物群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虎龙杂交斑肠道微生物群落以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为主,斜带石斑鱼中以变形菌门、梭杆菌门(Fusobacteria)和厚壁菌门为主。(2)在属水平,虎龙杂交斑和斜带石斑鱼肠道中均含有高丰度的弧菌属(Vibrio)。鲸杆菌属(Cetobacterium)、发光杆菌属(Photobacterium)和丙酸菌属(Propionigenium)是斜带石斑鱼肠道中的标志微生物,而虎龙杂交斑肠道中的标志微生物为棒状杆菌属1(Corynebacterium 1)、变形杆菌属(Proteus)、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和类香菌属(Myroides)。(3)网络分析显示,变形菌门在两种石斑鱼肠道中均占主导地位。(4)功能预测表明,虎龙杂交斑肠道微生物群落中抗坏血酸与糖醛酸代谢、植物-病原体相互作用和胰岛素信号通路显著高于斜带石斑鱼,斜带石斑鱼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功能在万古霉素类抗生素和链霉素生物合成、亚油酸代谢、双酚降解以及类黄酮生物合成的相关途径中显著富集。研究结果有望加深对石斑鱼肠道微生物群落的认识,为选择合适的石斑鱼养殖品种,提高石斑鱼养殖产业的经济效益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龙杂交斑(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lanceolatus♂) 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 肠道微生物 物种特异性 代谢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氧气含量条件下无水保活珍珠龙胆石斑鱼品质预测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2
8
作者 米红波 张婷 +3 位作者 鹿悦 陈敬鑫 李学鹏 励建荣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2-176,共15页
为探究氧气含量对无水保活珍珠龙胆石斑鱼品质的影响,分析了包装内不同氧气体积分数(60%、80%、99%)时珍珠龙胆石斑鱼低温无水保活前、保活期间(0、3、6、9、12 h)和复水12 h后生理指标和肌肉品质的变化,并建立了品质预测模型。结果表明... 为探究氧气含量对无水保活珍珠龙胆石斑鱼品质的影响,分析了包装内不同氧气体积分数(60%、80%、99%)时珍珠龙胆石斑鱼低温无水保活前、保活期间(0、3、6、9、12 h)和复水12 h后生理指标和肌肉品质的变化,并建立了品质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当氧气体积分数为99%时,珍珠龙胆石斑鱼血浆葡萄糖和皮质醇质量浓度随保活时间的延长显著增加(P<0.05),最大值分别为(0.86±0.01)mg/mL和(3034.21±14.84)ng/L,肌肉弹性由0.79±0.07下降到0.50±0.01,黏聚性由0.61±0.01下降到0.51±0.00。当氧气体积分数为60%时,石斑鱼血浆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性和肌酐质量浓度在保活期间处于稳定上升的趋势,肌肉糖原质量比由(1.47±0.02)mg/g下降到(0.71±0.02)mg/g,从而积累了大量的乳酸。相比之下,氧气体积分数为80%时的石斑鱼处于相对较低的应激水平,因此,可以更积极地适应低温无水环境。建立了以血浆葡萄糖、肌肉糖原、弹性、黏聚性为石斑鱼健康品质关键指标的预测模型,该模型拟合程度良好,可为石斑鱼实际运输过程中健康品质指标的挖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珠龙胆石斑鱼 氧气体积分数 无水保活 关联分析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虎龙杂交斑循环水育苗系统设计及应用效果
9
作者 黄达 张和森 +3 位作者 刘敏 张宇雷 顾川川 高倩倩 《渔业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6-72,共7页
为了进一步研究封闭式循环水养殖系统在海水鱼育苗生产过程中应用的可行性,采用物质平衡相关原理,结合循环水养殖水处理设施设备构建技术,优化了水处理工艺流程并设计了生物滤器体积与循环量等关键参数,构建了一套封闭式可控型循环水育... 为了进一步研究封闭式循环水养殖系统在海水鱼育苗生产过程中应用的可行性,采用物质平衡相关原理,结合循环水养殖水处理设施设备构建技术,优化了水处理工艺流程并设计了生物滤器体积与循环量等关键参数,构建了一套封闭式可控型循环水育苗系统。设计了2路水处理环路,集成构建了育苗池双排水、竖流沉淀、移动床生物过滤等高效水处理技术和装备。使用该育苗系统开展虎龙杂交斑(Epinephelus lanceolatus♂×E.fuscoguttatus♀)育苗试验,重点考虑溶氧、pH和氨氮3个水质指标及全长、体质量和出苗率3个生长指标。结果显示:仔稚鱼生长情况良好,平均全长(75.1±0.55)mm,平均体质量(9.2±0.42)g,出苗率16.28%。水质检测结果显示:温度26.8~27.7℃,溶氧6.6~7.2 mg/L,pH平均为8.31、总氨氮平均质量浓度为(0.183±0.191)mg/L,水质情况良好。经济性分析结果显示:单茬利润1.86万元,年利润5.58万元(按1年3茬计),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该研究可为工厂化循环水育苗系统应用及推广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龙杂交斑 物质平衡 水处理设备 循环水养殖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雨生红球藻虾青素调控下珍珠龙胆石斑鱼抗氧化能力及相关基因的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
10
作者 高金伟 姜智飞 +2 位作者 张文慧 周文礼 卢文玉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86-598,共13页
为研究雨生红球藻(Haematococcus pluvialis)虾青素对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E.fuscoguttatus♀)生长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制备了虾青素分别为0 mg·kg^(-1)(对照组)、48.56 mg·kg^(-1)(低剂量组)和189... 为研究雨生红球藻(Haematococcus pluvialis)虾青素对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E.fuscoguttatus♀)生长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制备了虾青素分别为0 mg·kg^(-1)(对照组)、48.56 mg·kg^(-1)(低剂量组)和189.56 mg·kg^(-1)(高剂量组)的3种饲料,开展了为期60 d的饲养实验。分析了石斑鱼生长性能和血清抗氧化能力指标,并联合差异表达基因(DEGs)和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WGCNA)分析,鉴定了抗氧化相关的共表达基因模块,根据模块内基因的连接度筛选核心基因。结果显示,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相比对照组,石斑鱼末体质量(FBW)、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均显著增加(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显著升高(P<0.05),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分别筛选出DEGs 3089个和3012个,DEGs主要富集到Jak-STAT信号通路、趋化因子信号通路和AMPK信号通路。WGCNA分析共构建了17个共表达模块,筛选得到black、turquoise、magenta和lightgreen共4个具有生物学意义且与抗氧化显著相关(相关系数的绝对值>0.60)的特异性共表达模块,GO和KEGG功能富集分析均表明,特异性模块富集到的Jak-STAT信号通路和Autophagy信号通路在珍珠龙胆石斑鱼抗氧化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选取连通性最高的前20个基因进行核心基因筛选,通过基因功能注释最终筛选到14个核心基因。以核心基因为节点构建的共表达网络中包括zf-C2H2、zf-BED和zf-MIZ等转录因子。结果表明,雨生红球藻虾青素可以提高珍珠龙胆石斑鱼的生长性能和抗氧化能力,筛选得到的核心基因可能在珍珠龙胆石斑鱼的抗氧化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结果可为石斑鱼优质饲料的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组分析 珍珠龙胆石斑鱼 抗氧化 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龙斑”及其亲本肌肉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
11
作者 陈攀 陈燕 +3 位作者 马军 毛海俊 付琪 黄海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9-55,共7页
通过对杂交鱼“花龙斑”及其亲本驼背鲈(Cromileptes altivelis♀)和鞍带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的肌肉营养成分进行分析与品质评价,为石斑鱼的新品种选育、配合饲料研制提供基础数据资料。采用生化测定方法对3种石斑鱼肌肉... 通过对杂交鱼“花龙斑”及其亲本驼背鲈(Cromileptes altivelis♀)和鞍带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的肌肉营养成分进行分析与品质评价,为石斑鱼的新品种选育、配合饲料研制提供基础数据资料。采用生化测定方法对3种石斑鱼肌肉中的水分、蛋白质、粗脂肪、灰分含量以及氨基酸、脂肪酸和8种矿物元素的组成与含量进行了测定和评价。结果表明,“花龙斑”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驼背鲈和鞍带石斑鱼(P <0.05);粗脂肪含量高于驼背鲈和鞍带石斑鱼,且与父本鞍带石斑鱼差异显著(P <0.05);“花龙斑”的蛋氨酸和甘氨酸含量均高于亲本,其甘氨酸含量与亲本差异显著(P <0.05)。“花龙斑”总氨基酸含量(18.42%)、必需氨基酸含量(7.00%)、非必需氨基酸含量(11.42%)、鲜味氨基酸含量(7.60%)均显著低于母本(P <0.05);除总氨基酸含量,“花龙斑”与父本差异不显著外(P> 0.05),其余均显著高于父本(P <0.05);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为驼背鲈(83.74)>鞍带石斑鱼(81.21)>“花龙斑”(75.21)且差异显著(P <0.05);DAA/TAA(0.41)要高于亲本;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含量为“花龙斑”(26.60%)>驼背鲈(26.51%)>鞍带石斑鱼(23.01%);“花龙斑”n-3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亲本低,而n-6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于亲本,n-3/n-6比值亦低于亲本。“花龙斑”的钾、镁和磷3种元素含量比较高,锌的含量显著低于亲本(P <0.05),钠元素的含量显著高于鞍带石斑鱼(P <0.05)。综上所述,杂交鱼“花龙斑”肌肉营养继承并综合了双亲的优良性状,肌肉营养成分较均衡,达到FAO/WHO标准,是符合人们营养需求的优质蛋白质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驼背鲈 鞍带石斑鱼 花龙斑 肌肉 营养成分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師]诺卡氏菌口服疫苗的制备与免疫效果研究
12
作者 吴雅婷 武尊 +3 位作者 高浩峰 何学欣 程浩森 邵蓬 《水产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30-38,共9页
以海藻酸钠为包被体,[鱼師]诺卡氏菌(Nocardia seriolae)全菌灭活疫苗为内芯,制备[鱼師]诺卡氏菌口服微球疫苗,口灌体质量(45±5)g的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lanceolatus♂)。一周灌3 d停4 d,4周后每尾... 以海藻酸钠为包被体,[鱼師]诺卡氏菌(Nocardia seriolae)全菌灭活疫苗为内芯,制备[鱼師]诺卡氏菌口服微球疫苗,口灌体质量(45±5)g的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lanceolatus♂)。一周灌3 d停4 d,4周后每尾腹腔注射100μL[鱼師]诺卡氏菌液,攻毒浓度为1×10~8CFU/mL,对照组口服生理盐水微球,然后测定保护率及肝中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溶菌酶(LSZ)以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用RT-PCR研究相关免疫基因的表达。结果显示,口服疫苗免疫保护率(RPS)为67%,疫苗组ACP活力在免疫1周时达到峰值;CAT活力在免疫后先升高再降低,在免疫1周时达峰值,第3周时仍与对照组差异显著;LSZ活力第2 d、21 d、28 d显著低于对照组;SOD活力整体显著低于对照组;免疫组与对照组相比,口服疫苗免疫后的珍珠龙胆石斑鱼激发TLR信号通路,促进TLR2、TLR3、MyD88基因表达量上调。细胞因子类相关基因IL-12p40、TNF-α转化生长因子TGF-β、免疫球蛋白IgM,及适应性免疫相关基因MHC表达量均有上调,但不同组织上调程度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師]诺卡氏菌 珍珠龙胆石斑鱼 口服疫苗 免疫基因 免疫保护率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沿海4种石斑鱼的染色体组型分析 被引量:16
13
作者 舒琥 魏秋兰 +3 位作者 罗丽娟 蔡晓阅 蔡文贵 张海发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24-127,共4页
采用胸腔注射植物血球凝集素(phytohemagglutinin,PHA)及秋水仙素溶液,取活体头肾细胞经低渗、固定、空气干燥法和外周血细胞培养法,分析比较了广东野生三斑石斑鱼(Epinephelus trimaculatus)、斜带石斑鱼(E.coioides)、棕点石斑鱼(E.fu... 采用胸腔注射植物血球凝集素(phytohemagglutinin,PHA)及秋水仙素溶液,取活体头肾细胞经低渗、固定、空气干燥法和外周血细胞培养法,分析比较了广东野生三斑石斑鱼(Epinephelus trimaculatus)、斜带石斑鱼(E.coioides)、棕点石斑鱼(E.fuscoguttatus)和鞍带石斑鱼(E.lanceolatus)的核型。结果表明,4种石斑鱼中期染色体均为二倍体,未发现异型性染色体、随体和次缢痕。广东野生三斑石斑鱼核型为2n=48(2sm+2st+44t),臂数(NF)为50;斜带石斑鱼的核型为2n=48(2sm+46t),NF为50;棕点石斑鱼的核型为2n=48(48t),NF为48;鞍带石斑的核型为2n=48(2sm+6st+40t),NF为50。将此4种鱼的核型与前人报道的石斑鱼核型作了比较,石斑鱼的核型特点符合典型的高位类群鱼类核型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斑石斑鱼 斜带石斑鱼 鞍带石斑鱼 棕点石斑鱼 核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和盐度对龙虎斑存活与摄食的影响 被引量:28
14
作者 梁华芳 黄东科 +2 位作者 吴耀华 王成桂 钟卫军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4期22-26,共5页
龙虎斑是由棕点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和鞍带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的杂交种。研究水温及盐度在骤变和渐变情况下龙虎斑的存活和摄食情况,结果表明:龙虎斑在温度为14~35℃的海水中均能存活和摄食,最... 龙虎斑是由棕点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和鞍带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的杂交种。研究水温及盐度在骤变和渐变情况下龙虎斑的存活和摄食情况,结果表明:龙虎斑在温度为14~35℃的海水中均能存活和摄食,最适宜温度环境为25~35℃;温度从30℃骤变至20、25、35℃时,龙虎斑100%存活;从30℃骤变至10℃和15℃时,龙虎斑全部死亡;水温从30℃开始渐变,下降幅度为1℃/d,当下降至24℃时摄食减少,13℃时停止摄食,下降至11℃时出现死亡。龙虎斑在盐度为1~55的海水中均能存活和摄食,摄食适宜海水盐度为4~45;盐度从30骤变至5、10、15、20、25、35、40、45、50、55等盐度时,龙虎斑100%存活,骤变至0时,4 h内存活率100%,16 h存活率55.5%;盐度从30渐变,每天降低2,降至6后,每天降低1,盐度降到1时,龙虎斑的活动和摄食明显减少,渐变至0时,36 h出现死亡,48 h内全部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虎斑 存活 摄食 温度 盐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有水保活石斑鱼代谢与鱼肉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5
15
作者 范秀萍 秦小明 +3 位作者 章超桦 陈建平 朱乾峰 陈鹏文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241-248,共8页
为探讨温度对有水保活珍珠龙胆石斑鱼代谢与肌肉品质的影响,该文对不同温度有水保活珍珠龙胆石斑鱼的存活率、保活前后的水质变化、血液生化指标与肌肉理化性质等进行了测定。将体质量为(503?31)g的石斑鱼暂养48 h后,以平均1~2℃/h的速... 为探讨温度对有水保活珍珠龙胆石斑鱼代谢与肌肉品质的影响,该文对不同温度有水保活珍珠龙胆石斑鱼的存活率、保活前后的水质变化、血液生化指标与肌肉理化性质等进行了测定。将体质量为(503?31)g的石斑鱼暂养48 h后,以平均1~2℃/h的速度程序降温至13~14℃,分别在15,20,25℃的条件下保活。结果显示:珍珠龙胆石斑鱼在15、20和25℃下保活96 h后的存活率分别为100%,75%和17%。低温保活显著降低水体中代谢产物含量,15组与25℃组相比,珍珠龙胆石斑鱼在24~96 h内的总氨氮产量降低量在38.12%~57.76%。表明低温通过降低鱼体的呼吸代谢,减少水体中总氨氮与非离子氨氮的浓度而减缓水质恶化。休眠后鱼体受到低温应激作用血清皮质醇与血糖水平均显著上升(P<0.05)。保活72 h后,与25℃组相比,15℃处理组鱼体血清皮质醇含量显著降低,但血糖水平显著增加(P<0.05),表明低温能降低鱼体在保活过程中的应激反应,同时出现显著的高血糖症状。与新鲜的珍珠龙胆石斑鱼相比,保活72 h后,15℃处理组血清中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和肌酸激酶活性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乳酸脱氢酶活性、尿素氮、尿酸、总蛋白含量均显著上升(P<0.05);而甘油三酯含量显著下降(P<0.05);且肌肉中糖原与粗脂肪质量分数分别下降32.50%和36.32%,水分、粗蛋白、乳酸含量、以及持水力和p H值均无显著变化(P>0.05),总体优于25℃处理组。表明25℃保活条件下珍珠龙胆石斑鱼通过增强机体代谢酶活性,增加能量物质代谢,而导致肌肉品质下降;而在15℃保活鱼体能维持较低的代谢水平,生存能力提高,保活72 h后肌肉品质无显著变化。因此15℃适合珍珠龙胆石斑鱼的长途保活运输。该研究结果为珍珠龙胆石斑鱼的有水保活运输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活性 理化性质 珍珠龙胆石斑鱼 低温保活 血清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和盐度对龙虎斑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 被引量:16
16
作者 梁华芳 黄东科 +2 位作者 吴耀华 王成桂 黎明江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0-34,共5页
利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温度和盐度(S)对体质量为(98.8±4.3)g龙虎斑(棕点石斑鱼♀×鞍带石斑鱼♂)的呼吸和排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温度和S对龙虎斑的耗氧率(RO)和排氨率(RN)有显著影响(P<0.05)。在水温15-35℃范围内,龙... 利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温度和盐度(S)对体质量为(98.8±4.3)g龙虎斑(棕点石斑鱼♀×鞍带石斑鱼♂)的呼吸和排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温度和S对龙虎斑的耗氧率(RO)和排氨率(RN)有显著影响(P<0.05)。在水温15-35℃范围内,龙虎斑的RO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在35℃时达到最大值,为(0.228±0.011)mg/(g·h),但RN随着温度的升高先升高后降低,在30℃时达到最大值,为(3.985±0.094)μg/(g·h)。S为5-35时,龙虎斑的RN随着S的升高而降低,其关系式为RN=3.689e-0.067S(R2=0.963);在S处于5-15和25-35范围内,RO随S升高而下降,但S在15-25范围时,RO则随S升高而升高。在S为28,水温15-35℃范围内,龙虎斑代谢的O∶N范围为44.416-73.667;在水温28℃,S为5-35时,O∶N值为59.577-275.0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盐度 耗氧率 排氨率 棕点石斑鱼♀×鞍带石斑鱼♂杂交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酵母培养物对珍珠龙胆石斑鱼生长性能、肠道形态、免疫功能和抗病力的影响 被引量:17
17
作者 刘泓宇 李立贤 +8 位作者 AYIKU Stephen 唐泽 范炜 谭北平 董晓慧 迟淑艳 杨奇慧 章双 周文豪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11,共11页
【目的】研究含非蛋白氮(L)、不含非蛋白氮(N)的2种酵母培养物对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pinephelus lanceolatu♂)生长性能、肠道形态、免疫功能和抗病能力的影响。【方法】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质量分数0%... 【目的】研究含非蛋白氮(L)、不含非蛋白氮(N)的2种酵母培养物对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pinephelus lanceolatu♂)生长性能、肠道形态、免疫功能和抗病能力的影响。【方法】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质量分数0%(对照C0组),2%、4%酵母培养物L(L1、L2组)以及2%、4%的酵母培养物N(N1、N2组),配制成5组等氮等脂饲料,饲喂珍珠龙胆石斑鱼56 d,测定石斑鱼生长性能、体成分、免疫力指标;观察肠道形态结构;用哈维氏弧菌对实验鱼进行攻毒,研究实验鱼抗病力。【结果】养殖实验结束后,N1和N2组珍珠龙胆石斑鱼存活率(SR)、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饲料系数(FC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N2组的干物质、粗蛋白和灰分含量显著提高(P<0.05),而粗脂肪含量以N1组显著增加(P<0.05)。N1和N2组的消化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N2组鱼血清总蛋白、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和免疫球蛋白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葡萄糖、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和丙二醛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N2组溶菌酶、甘油三脂和胆固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N1和N2组肠绒毛高度显著提高,肠绒毛宽度显著增加(P<0.05)。攻毒实验表明,珍珠龙胆石斑鱼对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的抵抗力增强,N2组的累积存活率最高。【结论】在本研究条件下,以增重率、免疫指标和累积存活率为判据,饲料中添加质量分数4%发酵底物不含非蛋白氮的酵母培养物对珍珠龙胆石斑鱼生长性能、免疫和抗病能力的促进作用最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培养物 珍珠龙胆石斑鱼 生长性能 免疫 抗病力 哈维氏弧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蛋白水平对2种规格石斑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及肌肉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3
18
作者 赵书燕 林黑着 +4 位作者 黄忠 周传朋 王珺 王芸 戚常乐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7-96,共10页
为研究2个不同生长阶段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E.fuscoguttatus)对饲料蛋白质的需求,设计了蛋白水平分别为37%、40%、43%、46%和49%5组等脂等能的饲料。大规格石斑鱼平均初始体质量为(341.29±5.72)g,小规格石斑鱼平... 为研究2个不同生长阶段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E.fuscoguttatus)对饲料蛋白质的需求,设计了蛋白水平分别为37%、40%、43%、46%和49%5组等脂等能的饲料。大规格石斑鱼平均初始体质量为(341.29±5.72)g,小规格石斑鱼平均初始体质量为(83.93±0.30)g,每个网箱15尾,每组饲料3个平行,养殖8周。结果显示,大、小规格石斑鱼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均随饲料蛋白水平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大规格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小规格43%组石斑鱼特定生长率最大(P<0.05)。2个生长阶段石斑鱼的饲料系数、脏体比、肝体比、胆固醇和血糖随蛋白水平增加显著降低(P<0.05),血清蛋白含量先增加后降低(P<0.05)。大规格石斑鱼的肌肉灰分随蛋白水平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小规格石斑鱼则显著升高(P<0.05)。肌肉滴水损失率、蒸煮损失率随蛋白水平增加显著降低,p H逐渐增加,肌肉硬度和弹性先增加后降低(P<0.05)。结果表明,大规格石斑鱼适宜蛋白需求量为40.94%,小规格石斑鱼蛋白需求量为43.44%,小规格石斑鱼品质优于大规格石斑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斑鱼 饲料蛋白质 营养需求 生长 肌肉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虎斑鱼肌肉营养成分分析 被引量:21
19
作者 于宏 万刚涛 +5 位作者 程民杰 邢克智 陈成勋 王庆奎 程镇燕 刘海学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6期83-87,共5页
对龙虎斑鱼的肌肉进行营养成分分析和肉质评价,结果表明,龙虎斑鱼新鲜肌肉中粗脂肪质量分数4.18%,粗蛋白质量分数17.05%,粗灰分质量分数1.24%,水分质量分数80.19%。肌肉蛋白质中共检测出氨基酸种类有17种,占新鲜肌肉样品的质量分数为17.... 对龙虎斑鱼的肌肉进行营养成分分析和肉质评价,结果表明,龙虎斑鱼新鲜肌肉中粗脂肪质量分数4.18%,粗蛋白质量分数17.05%,粗灰分质量分数1.24%,水分质量分数80.19%。肌肉蛋白质中共检测出氨基酸种类有17种,占新鲜肌肉样品的质量分数为17.88%;7种必需氨基酸(EAA)占新鲜肌肉样品的质量分数为7.79%,占氨基酸总量的43.57%;4种鲜味氨基酸(DAA)占新鲜肌肉样品的质量分数为6.17%,占氨基酸总量的34.51%;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为101.35,其氨基酸组成比例符合FAO/WHO标准。新鲜肌肉中共检测出脂肪酸种类有14种。其中7种饱和脂肪酸(SFA)占总脂肪酸的质量分数为47.29%;4种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占总脂肪酸的质量分数为18.86%;3种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占总脂肪酸的质量分数为33.86%,DHA质量分数占脂肪酸总量的30.24%。龙虎斑鱼营养价值较高,海鲜味浓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虎斑鱼 肌肉 营养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种石斑鱼遗传差异的RAPD分析 被引量:12
20
作者 区又君 吴勇 +1 位作者 李加儿 刘楚吾 《南方水产》 CAS 2008年第2期56-62,共7页
运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技术对鞍带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驼背鲈(Cromileptes altivelis)、棕点石斑鱼(E.fuscoguttatus)、斜带石斑鱼(E.coioides)和鲑点石斑鱼(E.fario... 运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技术对鞍带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驼背鲈(Cromileptes altivelis)、棕点石斑鱼(E.fuscoguttatus)、斜带石斑鱼(E.coioides)和鲑点石斑鱼(E.fario)的遗传多样性及系统发生进行了研究。从120个RAPD随机引物中筛选出扩增效果好的引物19个,分别用于5种石斑鱼基因组DNA的扩增。结果显示,5种石斑鱼平均多态性位点比率(P)分别为64.23%,72.61%,60.34%,69.97%,73.94%;个体间平均遗传相似系数(S)分别为0.8238,0.8110,0.8345,0.8277,0.8064;平均遗传距离(D)分别为0.1762,0.1890,0.1655,0.1723,0.1936;平均Nei基因多样性指数(H)分别为0.1189,0.1364,0.1028,0.1439,0.1648;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Hi)分别为0.1801,0.1992,0.1530,0.2100,0.2434。5个种间的遗传距离(Dxy)在0.3964~0.6085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PD 鞍带石斑鱼 驼背鲈 棕点石斑鱼 斜带石斑鱼 鲑点石斑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