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68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都市快轨交通》国际版--Urban Rail Transit征稿
1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I0006-I0006,共1页
《都市快轨交通》国际版——Urban Rail Transit,是一个同行评审的、国际的、跨学科的开放获取期刊,在著名的学术期刊出版品牌Springer平台出版。Urban Rail Transit旨在为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科学家、研究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发表原创的... 《都市快轨交通》国际版——Urban Rail Transit,是一个同行评审的、国际的、跨学科的开放获取期刊,在著名的学术期刊出版品牌Springer平台出版。Urban Rail Transit旨在为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科学家、研究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发表原创的学术或工程技术论文提供一个平台,促进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学术讨论和技术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行评审 Urban rail Transi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都市快轨交通》国际版——Urban Rail Transit征稿
2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I0006-I0006,共1页
《都市快轨交通》国际版——Uirban Rail Transi,是一个同行评审的、国际的、跨学科的开放获取期刊,在著名的学术期刊出版品牌Springer平台出版。Urban Rail Transit旨在为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科学家、研究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发表原创的... 《都市快轨交通》国际版——Uirban Rail Transi,是一个同行评审的、国际的、跨学科的开放获取期刊,在著名的学术期刊出版品牌Springer平台出版。Urban Rail Transit旨在为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科学家、研究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发表原创的学术或工程技术论文提供一个平台,促进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学术讨论和技术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行评审 Urban rail Transi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terative solution and numerical analysis of vehicle-track-bridge nonlinear coupled vibration considering viscoelasticity of rail pads
3
作者 CUI Wei-tao GAO Liang +3 位作者 XIAO Hong MIAO Shuai-jie NIU Zhen-yu XIAO Yi-xio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2025年第7期2750-2765,共16页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rail pad viscoelasticity on vehicle-track-bridge coupled vibration,the fractional Voigt and Maxwell model in parallel(FVMP)was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viscoelastic properties of the rail ...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rail pad viscoelasticity on vehicle-track-bridge coupled vibration,the fractional Voigt and Maxwell model in parallel(FVMP)was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viscoelastic properties of the rail pad based on dynamic performance test results.The FVMP model was then incorporated into the vehicle-track-bridge nonlinear coupled model,and its dynamic response was solved using a cross-iteration algorithm with a relaxation factor.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nonlinear coupled model achieves good convergence when the time step is less than 0.001 s,with the cross-iteration algorithm adjusting the wheel-rail force.In particular,the best convergence is achieved when the relaxation factor is within the range of 0.3-0.5.The FVMP model effectively characterizes the viscoelasticity of rail pads across a temperature range of±20℃and a frequency range of 1-1000 Hz.The viscoelasticity of rail pads significantly affects high-frequency vibrations in the coupled system,particularly around 50 Hz,corresponding to the wheel-rail coupled resonance range.Considering rail pad viscoelasticity is essential for accurately predicting track structure vibr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speed railway rail pads fractional derivative vehicle-track-bridge coupled model iterative algorith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rmature wear and contact process of small caliber railgun
4
作者 Huayi Zhang Benfeng Gu +1 位作者 Baoming Li Chunxia Yang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2025年第7期180-191,共12页
During the electromagnetic railgun launch process,high temperature and high current conditions can lead to armature wear,affecting armature/rail contact and degrading launch performance.This paper starts with the anal... During the electromagnetic railgun launch process,high temperature and high current conditions can lead to armature wear,affecting armature/rail contact and degrading launch performance.This paper starts with the analysis of the metal liquid film formation at the armature/rail contact interface.1D and 3D models are developed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 relational equation obtained from the melt liquid film model.These models incorporate thermodynamic equilibrium phase diagram,transient heat and mass transfer model,copper-aluminum alloy reaction model,nonlinear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relational equation and nonlinear thermal conductivity relational equation to analyze the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and copper-aluminum intermetallic compounds(Cu-Al IMCs)formation in the melt liquid film.The wear mechanism and influence law of armature are explained in detail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 to un-derstand and predict the transition and gouging phenomena at the contact interface.The model's validity is confirmed by the results of electromagnetic launch experiments,providing insights for future structure design and material selection of the armature and ra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omagnetic launch Armature/rail contact interface Metal liquid film Armature wear Transition GOUG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 internal ballistic model of electromagnetic railgun based on PFN coupled with multi-physical field and experimental validation 被引量:1
5
作者 Benfeng Gu Haiyuan Li Baoming Li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2期254-261,共8页
To accelerate the practicality of electromagnetic railguns,it is necessary to use a combination of threedimensional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s to study the mechanism of bore damage.In this paper,a three-dime... To accelerate the practicality of electromagnetic railguns,it is necessary to use a combination of threedimensional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s to study the mechanism of bore damage.In this paper,a three-dimensional numerical model of the augmented railgun with four parallel unconventional rails is introduced to simulate the internal ballistic process and realize the multi-physics field coupling calculation of the rail gun,and a test experiment of a medium-caliber electromagnetic launcher powered by pulse formation network(PFN)is carried out.Various test methods such as spectrometer,fiber grating and high-speed camera are used to test several parameters such as muzzle initial velocity,transient magnetic field strength and stress-strain of rail.Combining the simulation results and experimental data,the damage condition of the contact surface is analyz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nal ballistic modeling Electromagnetic rail gun Multi-physics field coupling Experimental validation PF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inematic-mapping-model-guided analysis and optimization of 2-PSS&1-RR circular-rail parallel mechanism for fully steerable phased array antennas
6
作者 Guodong Tan Xiangfei Meng +4 位作者 Xuechao Duan Lulu Cheng Dingchao Niu Shuai He Dan Zhang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8期136-154,共19页
This paper presents a systematic methodology for analyzing and optimizing an innovative antenna mount designed for phased array antennas, implemented through a novel 2-PSS&1-RR circular-rail parallel mechanism. In... This paper presents a systematic methodology for analyzing and optimizing an innovative antenna mount designed for phased array antennas, implemented through a novel 2-PSS&1-RR circular-rail parallel mechanism. Initially, a comparative motion analysis between the 3D model of the mount and its full-scale prototype is conducted to validate effectiveness. Given the inherent complexity, a kinematic mapping model is established between the mount and the crank-slider linkage, providing a guiding framework for subsequent analysis and optimization. Guided by this model, feasible inverse and forward solutions are derived, enabling precise identification of stiffness singularities. The concept of singularity distance is thus introduced to reflect the structural stiffness of the mount. Subsequently, also guided by the mapping model, a heuristic algorithm incorporating two backtracking procedures is developed to reduce the mount's mass. Additionally, a parametric finite-element model is employed to explore the relation between singularity distance and structural stiffness. The results indicate a significant reduction(about 16%) in the antenna mount's mass through the developed algorithm, while highlighting the singularity distance as an effective stiffness indicator for this type of antenna mou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novative antenna mount Circular rail Kinematic mapping model Crank-slider linkage Stiffness singularity BACKTRACK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载铁路小半径曲线钢轨型面非对称优化设计 被引量:1
7
作者 丁旺才 张建栋 +3 位作者 葛菲元 吴少培 李得洋 李国芳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72-281,共10页
为研究重载铁路小半径曲线钢轨型面优化问题,以外、内轨钢轨磨耗面积及滚动圆半径差为优化目标,在考虑减缓磨耗的同时对车辆通曲能力进行优化,运用克里格理论拟合目标函数得到相应的数学模型;通过非均匀有理样条曲线对钢轨廓形进行参数... 为研究重载铁路小半径曲线钢轨型面优化问题,以外、内轨钢轨磨耗面积及滚动圆半径差为优化目标,在考虑减缓磨耗的同时对车辆通曲能力进行优化,运用克里格理论拟合目标函数得到相应的数学模型;通过非均匀有理样条曲线对钢轨廓形进行参数化描述,结合第二代非支配遗传算法对目标函数进行求解得到优化目标对应的优化廓形,并从优化型面的磨耗性能、动力学性能、钢轨滚动接触疲劳及车轮磨耗性能等方面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设计变量的范围对目标函数影响显著,优化设计变量范围后求解得到的最优廓形在磨耗面积和滚动圆半径差上的表现均优于初始设计变量范围对应的最优廓形;优化型面在磨耗指数、磨耗功及钢轨磨耗量方面均优于初始CN75型面,在轮对横移量等动力学性能方面也均优于初始CN75型面,可以更好保证列车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在钢轨滚动接触疲劳方面,优化型面均优于初始CN75型面,其中右轨的优化效果最为显著;在车轮磨耗方面,优化型面与初始CN75型面对车轮的磨耗影响差异较小,外、内轨优化型面整体磨耗量较初始CN75型面有微幅减少,优化型面车轮磨耗性能优于初始CN75型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轨磨耗 小半径曲线钢轨型面优化 设计变量影响效应 第二代非支配遗传算法 钢轨疲劳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轨表面伤损的细粒度图像识别 被引量:1
8
作者 周宇 姚心弦 +2 位作者 姚凯洲 陆乾晖 张子豪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9-106,共8页
基于智慧工务对钢轨轨面状态和伤损的精准识别、定量化修理等需求,结合深度学习和机器视觉,提出了钢轨轨面伤损细粒度图像识别与量化方法。通过采集轨面状态和伤损图像并实现伤损细粒度标注,建立轨面伤损RD-1094数据集,其中的目标密度... 基于智慧工务对钢轨轨面状态和伤损的精准识别、定量化修理等需求,结合深度学习和机器视觉,提出了钢轨轨面伤损细粒度图像识别与量化方法。通过采集轨面状态和伤损图像并实现伤损细粒度标注,建立轨面伤损RD-1094数据集,其中的目标密度达到了每图22.9个。建立轨面伤损深度学习目标检测算法,通过对RD-1094数据集的训练和学习,实现了对0.5~30mm的剥离掉块、波长20~200mm的波磨等轨面伤损及其各自发展阶段特征的识别,达到毫米级细粒度。算法对单双排波磨、细小密集和轻重伤剥离掉块、单支和成片疲劳裂纹等能较好的兼容性,可以实现轨面光带形位、伤损尺寸、轻重伤总数、分布面积、波磨波长等状态和伤损的量化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钢轨 表面伤损 目标检测 图像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4年世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统计与分析综述 被引量:3
9
作者 韩宝明 李卓一 +8 位作者 靳雨馨 鲁放 胡江枫 黄思齐 王丁宁 张植 高婕 封方威 桑雁翎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共12页
参考国际上较为通行的统计标准,将城市轨道交通分为服务于城市的通勤铁路(市域(郊)铁路)和传统城市轨道交通,传统城市轨道交通分为地铁、轻轨和有轨电车三大类,对世界城轨交通运营现状进行统计。结果表明:截至2024年底,全球共有79个国... 参考国际上较为通行的统计标准,将城市轨道交通分为服务于城市的通勤铁路(市域(郊)铁路)和传统城市轨道交通,传统城市轨道交通分为地铁、轻轨和有轨电车三大类,对世界城轨交通运营现状进行统计。结果表明:截至2024年底,全球共有79个国家和地区的562座城市开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到44730.14 km,其中地铁、轻轨和有轨电车分别占51.24%、10.43%和38.34%。截至2024年12月31日,中国(含港澳台)累计有65座城市开通运营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12844.57 km,其中中国内地运营里程12168.77 km。2023年,全球59个国家共188座城市累计运送客流713.78亿人次,平均负荷强度0.85万人次/(d·km),其中中国(含港澳台)地铁年客流量为318.10亿人次。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持续稳步发展,线网规模和客流规模继续居全球第一。全球共有54个国家和地区的233座城市开通通勤铁路,总里程达64195.23 km,中国(含港澳台)共有21座城市开通通勤铁路,运营里程达2974.40 km。通过分析国内外重点国家的线网规模及发展状况可推测,中国通勤铁路的建设以及不同网络之间的互联互通有着广阔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城市轨道交通 线网规模 客流量 统计分析 通勤铁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曲线不同位置轮轨界面综合摩擦因数优化
10
作者 朱爱华 张财胜 +3 位作者 张帆 杨建伟 白堂博 张骄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9-56,共8页
针对地铁小半径曲线轮轨精准润滑技术,考虑不同轨顶与轨侧摩擦因数匹配工况,对地铁曲线不同位置的轮轨界面综合摩擦因数进行优化。在SIMPACK中建立地铁车辆动力学模型,引入轮轨界面综合摩擦因数管理模型,分析曲线不同位置轨顶与轨侧摩... 针对地铁小半径曲线轮轨精准润滑技术,考虑不同轨顶与轨侧摩擦因数匹配工况,对地铁曲线不同位置的轮轨界面综合摩擦因数进行优化。在SIMPACK中建立地铁车辆动力学模型,引入轮轨界面综合摩擦因数管理模型,分析曲线不同位置轨顶与轨侧摩擦因数匹配工况对轮轨磨耗性能、轮对冲角、表面疲劳指数和脱轨系数的影响规律。使用熵权TOPSIS法对4个评价指标建立多目标优化模型,实现曲线不同位置的轮轨界面综合摩擦因数优化。结果表明:缓中点Ⅰ、缓圆点和曲中点的综合性能同时受轨顶和轨侧摩擦因数的影响,圆缓点的综合性能主要受轨侧摩擦因数的影响,缓中点Ⅱ的综合性能主要受轨顶摩擦因数的影响;缓中点Ⅰ、缓圆点、曲中点、圆缓点和缓中点Ⅱ的最佳摩擦因数组合(轨顶摩擦因数/轨侧摩擦因数)分别为0.20/0.35、0.20/0.10、0.25/0.10、0.20/0.20和0.20/0.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综合摩擦因数 模型试验 轮轨界面 优化 轨顶 轨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级电力调度系统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长开 刘彬 +2 位作者 解凯 李莹 张志学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38-242,共5页
[目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建设趋势日益明显,作为城市轨道交通核心业务的线网级电力调度系统的研究与发展也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需要对系统软件架构、数据交互、云平台部署等内容进行深入研究。[方法]针对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级电力调度系... [目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建设趋势日益明显,作为城市轨道交通核心业务的线网级电力调度系统的研究与发展也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需要对系统软件架构、数据交互、云平台部署等内容进行深入研究。[方法]针对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级电力调度系统设计了应用和平台相互解耦的系统软件架构,在此基础上,针对平台层的数据库建模技术、数据订阅和发布技术,应用层的网络拓扑分析和数据分片等关键技术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和论述。[结果及结论]系统软件平台和应用解耦以及规范接口定义、数据订阅与发布技术等相关技术的采用,有利于促进后期线网级电力调度应用分析业务的不断扩展。多节点分布式实时数据库采用分片技术,一方面使得线网级电力调度系统更方便在云平台上进行容器化部署,另一方面在不中断业务运行情况下,解决了线网级电力调度系统实时数据库容量随着线路增建需要不断扩容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电力调度系统 系统架构 网络拓扑 云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钢轨短波长波磨作用下弹条断裂有限元分析
12
作者 关庆华 张晗 +4 位作者 焦朋宇 李伟 赵阳 尼垒 李冰冰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14,22,共5页
[目的]为了降低弹条失效对地铁列车运行安全的影响,对钢轨短波长波磨作用下弹条服役性能的影响进行研究,并探讨改进措施。[方法]针对某城市地铁线网的扣件服役问题展开现场调研,对弹条式扣件的病害形式及发生概率进行总结,并对易发病害... [目的]为了降低弹条失效对地铁列车运行安全的影响,对钢轨短波长波磨作用下弹条服役性能的影响进行研究,并探讨改进措施。[方法]针对某城市地铁线网的扣件服役问题展开现场调研,对弹条式扣件的病害形式及发生概率进行总结,并对易发病害的线路特征进行讨论。建立DT-Ⅲ型扣件精细化有限元模型,计算弹条振动模态,并分析安装状态下弹条的最大应力位置。[结果及结论]在正常服役状态下,弹条的显著等效应力均出现在小圆弧内侧,分别靠近弹条中肢连接处和铁垫板位置。在安装状态下,弹条的一阶固有频率为642 Hz,该频率与轨面实测波长为32 mm波磨的通过频率重合;弹条的第一主拉应力最大值出现在弹条中肢连接位置的小圆弧内侧,与现场弹条断裂位置一致。因此,短波长波磨为诱发弹条断裂的主要因素。建议对波长30~50 mm的波磨进行严格控制,以改善弹条服役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弹条断裂 钢轨短波长波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轨不平顺焊接区的磨耗及裂纹萌生预测 被引量:2
13
作者 林凤涛 王子旭 +3 位作者 谭荣凯 张子豪 杜瑞廷 史志勤 《机械强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6-154,共9页
为探究钢轨焊接区的磨耗及裂纹萌生与轴重及摩擦因数的关系,通过对大量不平顺焊接区的实地测量,拟合了两种典型焊接区的不平顺数据,建立了上凸和下凹两类典型焊接区不平顺轮轨接触的有限元模型。结合摩擦功模型和Archard磨耗理论,对焊... 为探究钢轨焊接区的磨耗及裂纹萌生与轴重及摩擦因数的关系,通过对大量不平顺焊接区的实地测量,拟合了两种典型焊接区的不平顺数据,建立了上凸和下凹两类典型焊接区不平顺轮轨接触的有限元模型。结合摩擦功模型和Archard磨耗理论,对焊接区最大磨耗截面进行预测,基于Jiang-Sehitoglu模型对焊接区裂纹萌生寿命进行预测。发现随着轴重的增加,上凸及下凹焊接区的磨耗速率均增大;且轴重达到16 t时上凸型焊接区磨耗速率显著增大,而下凹型焊接区在轴重达到18 t时磨耗速率显著增大;摩擦因数从0.2增加到0.35,上凸和下凹两类焊接区最大磨耗量分别为1.93 mm、1.08 mm;且上凸型焊接区磨耗速率在摩擦因数为0.3时显著增大,而下凹型焊接区磨耗速率在摩擦因数为0.35时显著增大。轴重从12 t增加到18 t,上凸型焊接区服役寿命的衰减幅度较小,而下凹型焊接区服役寿命衰减幅度较大。此外,当摩擦因数从0.2增加至0.35时,其对上凸型焊接区服役寿命的影响明显小于轴重(12~18 t)的影响。然而,当摩擦因数从0.2增加至0.35时,其对下凹型焊接区服役寿命的影响与轴重(12~18 t)的影响相当。结果表明,随着轴重和摩擦因数的增加,对钢轨焊接区下凹型不平顺的寿命影响更加显著;在工务维护过程中,应着重关注下凹型焊接区的出现并及时标记和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道工程 轮轨关系 磨耗预测 裂纹萌生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轮-钢轨耦合作用对打磨小车打磨力动态特性影响
14
作者 刘涛 崔大宾 +1 位作者 付耀东 李立 《铁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5-63,共9页
砂轮是钢轨打磨的执行元件,砂轮与钢轨的耦合作用将直接影响打磨力的动态特性,进而改变钢轨打磨效果。为探究砂轮-钢轨耦合作用及其对打磨小车动态打磨力的影响关系,基于接触力学理论建立砂轮-钢轨耦合力学模型,并将其用于打磨小车多刚... 砂轮是钢轨打磨的执行元件,砂轮与钢轨的耦合作用将直接影响打磨力的动态特性,进而改变钢轨打磨效果。为探究砂轮-钢轨耦合作用及其对打磨小车动态打磨力的影响关系,基于接触力学理论建立砂轮-钢轨耦合力学模型,并将其用于打磨小车多刚体动力学模型之中。以地铁曲线路况为研究对象,分析轮对振动、曲线半径、超高、车辆运行速度对打磨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砂轮-钢轨接触区近似为矩形接触斑,中间应力分布均匀,仅在接触边缘存在应力集中;在打磨小车系统中,轨道不平顺所激发的轮对振动对砂轮打磨力的影响显著,曲线半径对打磨力波动影响不明显;运行速度和超高对砂轮打磨力的波动呈现正相关。研究结果对打磨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的工程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轮-钢轨耦合力 非Hertz接触 钢轨打磨 打磨小车 系统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动时车轮型面演变及表面硬化对车轮磨耗的影响
15
作者 朱爱华 张财胜 +4 位作者 杨建伟 白堂博 张骄 白杨 李安琰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4-182,共9页
针对制动时车轮型面演变和表面硬化对车轮磨耗影响的问题,基于实测的地铁车轮磨耗型面和踏面硬度数据,分别建立车轮-闸瓦有限元模型和含有柔性轮对的车辆系统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分析紧急制动工况下不同车轮磨耗型面对轮轨接触特性、轮... 针对制动时车轮型面演变和表面硬化对车轮磨耗影响的问题,基于实测的地铁车轮磨耗型面和踏面硬度数据,分别建立车轮-闸瓦有限元模型和含有柔性轮对的车辆系统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分析紧急制动工况下不同车轮磨耗型面对轮轨接触特性、轮轨动态响应、车轮-闸瓦接触应力及制动温升的影响.在考虑不同车轮磨耗型面及硬度的基础上,利用改进的Archard磨耗模型分别计算车轮-钢轨磨耗、车轮-闸瓦磨耗与踏面总磨耗.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踏面磨耗程度的增加,车轮-钢轨、车轮-闸瓦接触应力与接触面积发生变化;相较于轮轨垂向力,横向蠕滑力和纵向蠕滑力对型面变化更敏感;车轮-钢轨磨耗主要受车轮-钢轨接触应力影响,而车轮-闸瓦磨耗主要受踏面初始硬度影响;紧急制动时踏面总磨耗以车轮-闸瓦磨耗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车轮磨耗 不同磨耗型面 轮轨动态响应 紧急制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热成像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智能运维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建华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3-236,共4页
[目的]目前,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在日常运行中缺少对轴箱、齿轮箱、牵引电机等关键部件运行状态的监测手段,无法实现关键部件的故障预警和跟踪,难以满足列车精准维修的要求,为适应车辆智能运维技术发展需要,需研究解决列车关键部件运行状... [目的]目前,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在日常运行中缺少对轴箱、齿轮箱、牵引电机等关键部件运行状态的监测手段,无法实现关键部件的故障预警和跟踪,难以满足列车精准维修的要求,为适应车辆智能运维技术发展需要,需研究解决列车关键部件运行状态监测及故障预警问题。[方法]结合铁路车辆综合监测技术应用现状,提出在线路轨旁设置基于光热成像技术和声学诊断的综合监测设备,采集列车运行中关键部件的温度和噪声等信息,通过建立故障判定模型,实现对列车关键部件的动态监测和故障诊断。[结果及结论]光热成像技术具有探测部位多、探测覆盖范围大、车型适应性强、探测准确、探测结果直观等特点,与声学诊断等技术相结合,可实现列车关键部件运行状态实时监测和故障诊断,为列车实施精准维修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车辆 智能运维 光热成像 故障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快慢车越行模式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阳 陈福贵 温念慈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9-155,共7页
快慢车模式在国内城市轨道交通中实践应用已较为普遍,但关于快车在越行站的2种越行模式研究还存在一定不足。基于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运营案例分析,通过优化并建立既定停站和越行站方案下的系统能力计算公式,并结合运行图铺画验证,系统论证... 快慢车模式在国内城市轨道交通中实践应用已较为普遍,但关于快车在越行站的2种越行模式研究还存在一定不足。基于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运营案例分析,通过优化并建立既定停站和越行站方案下的系统能力计算公式,并结合运行图铺画验证,系统论证了2种越行模式在系统能力、运行效率及越行站设置等方面的具体差异和适应条件。研究结果表明,从功能和成本角度考虑,越行站宜设置为双岛四线、高架站方案;快车不停站越行模式是慢车待避时间更短、系统能力损失更少、越行站设置数量更少的方案,适合在设计阶段采用;同时考虑到设计与实际客流特征可能存在差异,也提出在运营阶段调整为快车停站再越行模式的影响及相应措施。相关成果可为快慢车模式的设计和运营提供有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快慢车模式 越行模式 系统能力 运营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覆盖可分式齿轨道岔结构设计及力学特性研究
18
作者 陈志辉 杨吉忠 +2 位作者 舒睿洪 张海涛 周文浩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2-38,46,共8页
山地齿轨铁路作为国内新兴轨道交通,首条工程示范线目前已开工建设,但针对齿轨道岔设备的系统设计及应用研究较少。基于国内既有齿轨线路的具体形式与技术参数,提出山地轨道交通齿轨道岔系统的工程设计原则,以50 kg/m钢轨、1000 mm轨距... 山地齿轨铁路作为国内新兴轨道交通,首条工程示范线目前已开工建设,但针对齿轨道岔设备的系统设计及应用研究较少。基于国内既有齿轨线路的具体形式与技术参数,提出山地轨道交通齿轨道岔系统的工程设计原则,以50 kg/m钢轨、1000 mm轨距7号单开道岔为例,在传统成熟轮轨道岔结构形式的基础上结合区间齿轨结构及参数,进一步提出具体可行的覆盖可分式齿轨道岔结构设计以及整体布置方案,完成岔区分叉及可动齿轨的结构及参数具体设计。针对岔区分叉及可动等特殊齿条,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考虑实际约束条件,开展模态及振型分析,最后探究极限服役载荷在不同啮合作用条件下岔区特殊齿条的力学特性。研究表明:(1)齿轨道岔全长参数需与齿轨齿距相协调,以7号单开道岔为例,全长19200 mm,前长9556 mm,后长9644 mm;(2)岔区齿条需围绕直/侧股分叉需进行渐变设计,齿轨/钢轨交叉处需进行分段可分设计,以保障不同股道轮齿的正常啮合;(3)在齿轨车辆牵引齿轮极限加载情况下岔区齿条最大应力、最大变形以及螺栓受力均符合安全设计要求。该型齿轨道岔目前已应用于国内首条齿轨试验线,齿轨列车在股道转换时轮齿啮合状态良好,车辆行驶安全平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齿轨铁路 齿轨道岔 匹配设计 岔区齿条 模态 力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钢轨波磨病害下高速轮轨瞬态滚动接触及磨损行为分析
19
作者 丁旺才 马帅 +3 位作者 靳忠渊 李得洋 吴少培 李国芳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7-79,共13页
以典型钢轨波磨病害为研究对象,构建了考虑轨下结构及轮轨弹塑性接触的三维轮轨瞬态滚动接触有限元模型,采用基于有限元模型的三维磨损分布计算方法,研究了匀速和牵引状态下轮轨接触特性及钢轨磨损行为的差异,以及牵引状态下不同病害参... 以典型钢轨波磨病害为研究对象,构建了考虑轨下结构及轮轨弹塑性接触的三维轮轨瞬态滚动接触有限元模型,采用基于有限元模型的三维磨损分布计算方法,研究了匀速和牵引状态下轮轨接触特性及钢轨磨损行为的差异,以及牵引状态下不同病害参数钢轨波磨对轮轨接触特性及磨损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牵引状态下轮轨纵向力受固有刚度不平顺影响更显著,波磨对相对滑移的影响与纵向力有关,且需在固有刚度不平顺影响基础上叠加,叠加效果与波磨波长和谷深有关。在波磨谷深限值内,当波磨波长较短或谷深较大时,纵向力会出现与波磨几何相似的振型,导致相对滑移分布与波磨几何相关,接触压力变化进一步影响磨损深度,使波峰附近磨损增加,波谷附近磨损减少,波磨进一步发展。由于磨损增量相位与波磨几何相位差较小,钢轨波磨有减缓趋势,波磨在较大波长及谷深下减缓较快。研究结论以期为高速轮轨波磨区段钢轨维护策略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钢轨波磨 瞬态动力学 有限元分析 磨损分析 轮轨接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层次分析法与熵权法的城市轨道交通牵引变压器健康状态评估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明锐 段宏伟 +1 位作者 徐杰 徐维甲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8-143,共6页
[目的]对牵引供电设备的健康状态进行评估,以便为该设备运营、维修及保养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建立了城市轨道交通牵引变压器健康状态评估模型。基于牵引变压器运行指标数据构建其健康状态评估层次结构,运用层次分析... [目的]对牵引供电设备的健康状态进行评估,以便为该设备运营、维修及保养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建立了城市轨道交通牵引变压器健康状态评估模型。基于牵引变压器运行指标数据构建其健康状态评估层次结构,运用层次分析法通过专家判断矩阵计算评估指标的主观权重,利用熵权法求解试验指标的权重并将其与主观权重组合。依据评估指标计算牵引变压器健康状态得分,确定其整体健康状态,以此进行剩余寿命预测,并评估不同检修方式对牵引变压器使用寿命的影响。以某牵引变电站牵引变压器的监测数据为例,对该牵引变压器健康状态进行了评估。[结果及结论]通过实例验证了所提牵引变压器健康状态评估方法的有效性。该评估方法实现了设备状态检测主客观因素的统一,能够推广应用至其他城市轨道交通直流供电设备健康状态评估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牵引变压器 健康状态评估 层次分析法 熵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