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41篇文章
< 1 2 8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damage to model concrete gravity dams subjected to water explosions 被引量:1
1
作者 Shang Ma Ye-qing Chen +3 位作者 Zhen-qing Wang Shu-tao Li Qing Zhu Long-ming Chen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9期119-137,共19页
Over the past century,the safety of dams has gradually attracted attention from all parties.Research on the dynamic response and damage evolution of dams under extreme loads is the basis of dam safety issues.In recent... Over the past century,the safety of dams has gradually attracted attention from all parties.Research on the dynamic response and damage evolution of dams under extreme loads is the basis of dam safety issues.In recent decades,scholars have studied the responses of dams under earthquake loads,but there is still much room for improvement in 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research on small probability loads such as explosions.In this paper,a 50-m-high concrete gravity dam is used as a prototype dam,and a water explosion model test of a 2.5-m-high concrete gravity dam is designed.The water pressure and the acceleration response of the dam body in the test are analysed.The pressure characteristics and dynamic response of the dam body are assessed.Taking the dam damage test as an example,a numerical model of concrete gravity dam damage is established,and the damage evolution of the dam body is analysed.By combining experiments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s,the damag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am body under the action of different charge water explosions are clarified.The integrity of the dam body is well maintained under the action of a small-quantity water explosion,and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the dam body is mainly caused by the shock wave.Both the shock wave and the bubble pulsation cause the dam body to accelerate,and the peak acceleration of the dam body under the action of the bubble pulsation is only one percent of the peak acceleration of the dam body under the action of the shock wave.When subjected to explosions in large quantities of water,the dam body is seriously damaged.Under the action of a shock wave,the dam body produces a secondary acceleration response,which is generated by an internal interaction after the dam body is damaged.The damage evolution process of the dam body under the action of a large-scale water explosion is analysed,and it is found that the shock wave pressure of the water explosion causes local damage to the dam body facing the explosion.After the peak value of the shock wave,the impulse continues to act on the dam body,causing cumulative damage and damage inside the dam bod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nderwater explosion Concrete gravity dam model test Damage evolu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 Nonlinear Model of the Response of Airglow to Gravity Waves 被引量:3
2
作者 J. Y. Xu H. Gao A. V. Mikhalev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90-494,F0003,共6页
In this paper, we develope a timodependent, nonlinear, photochemical-dynamical 2-D model which is composed of 3 models: dynamical gravity wave model, middle atmospheric photochemical model, and airglow layer photochem... In this paper, we develope a timodependent, nonlinear, photochemical-dynamical 2-D model which is composed of 3 models: dynamical gravity wave model, middle atmospheric photochemical model, and airglow layer photochemical model. We use the model to study the effect of the gravity wave propagation on the airglow layer.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effects of the different wavelength gravity wave on the airglow emission distributions is made. When the vertical wavelength of the gravity wave is close to or is shorter than the thickness of the airglow layer, the gravity wave can make complex structure of the airglow layer, such as the double and multi-peak structures of the airglow layer. However, the gravity wave that has long vertical wavelength can make large scale perturbation of the airglow emission distribu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波 气辉 天文 非线性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thodology for estimating probability of dynamical system's failure for concrete gravity dam 被引量:2
3
作者 王超 张社荣 +1 位作者 孙博 王高辉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2期775-789,共15页
Methodology for the reliability analysis of hydraulic gravity dam is the key technology in current hydropower construction.Reliability analysis for the dynamical dam safety should be divided into two phases:failure mo... Methodology for the reliability analysis of hydraulic gravity dam is the key technology in current hydropower construction.Reliability analysis for the dynamical dam safety should be divided into two phases:failure mode identification and the calculation of the failure probability.Both of them are studied based on the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d structure reliability theory considering two kinds of uncertainty characters(earthquake variability and material randomness).Firstly,failure mode identification method is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dynamical limit state system and verified through example of Koyna Dam so that the statistical law of progressive failure process in dam body are revealed; Secondly,for the calculation of the failure probability,mathematical model and formula are established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ravity dam,which include three levels,that is element failure,path failure and system failure.A case study is presented to show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theoretical method and results of these metho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crete gravity dam dynamical system failure mode identification calculation of system failure probability stochastic mod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udy on tidal gravity observations obtained at stations Zhongshan and Changcheng, Antarctic 被引量:2
4
作者 徐建桥 郝兴华 +1 位作者 孙和平 吕纯操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07-313,共7页
Based on the international tidal gravity reference values at station Wuhan, the tidal gravity parameters, including the amplitude factors and phase differences are determined accurately by using the observations with ... Based on the international tidal gravity reference values at station Wuhan, the tidal gravity parameters, including the amplitude factors and phase differences are determined accurately by using the observations with three LaCoste-Romberg (LCR) gravimeters (G-589, ET-20 and ET-21) at stations Zhongshan and Changcheng in the Antarctic, respectively. The standard deviations of the determined amplitude factors of the main tidal waves are better than 0.5%. The amplitude of each tidal wave observed at station Zhongshan is much less than that of the same wave at station Changcheng. The differences of amplitude factors in the diurnal band (O1) at these two stations are less than 7% while those in the semi-diurnal band (M2) are larger than 40%. The influences of meteorology factors, such as atmospheric pressure and temperature, on the tidal gravity observations are very obvious. The oceanic loading effects on the tidal gravity are also very prominent. It is found that the amplitude of the final residual vector of every tidal wave reduces significantly after oceanic correction based on the Schwiderski(s global co-tides. However, because the local oceanic loading is not taken into account, the discrepancies of amplitude factors of wave O1 observed at Zhongshan from the corresponding values of theoretical tidal model are about 4%, and 9% at Changche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 中山站 长城站 重力潮汐观测 国际重力潮汐基准 理论潮汐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udy on Isoparametric Finite-Element Integral Algorithm of Gravity and Magnetic Anomaly for Body with Complex Shape
5
作者 Kim Kangsop Hu Xiang-yun +4 位作者 Cho Gyonglae Nam Myonggun Kang Jongnam Kim Gyongchil and Liu Hui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A02期125-134,共10页
关键词 等参有限元 复杂形状 重磁异常 积分算法 数值积分公式 积分计算 身体 磁法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碳交易和储能系统的风光火协同优化运行 被引量:2
6
作者 朱小林 刘昌 +1 位作者 满奕 何正磊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6-73,94,共9页
由于风电、光伏自身的局限性,使得风光火电协同互补调度成为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解决方案,但传统研究往往只关注其发电成本与碳排放,缺乏在碳交易与储能系统场景下的协同分析。为此,将经济性和低碳性相结合,当前研究以系统发电耗煤成... 由于风电、光伏自身的局限性,使得风光火电协同互补调度成为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解决方案,但传统研究往往只关注其发电成本与碳排放,缺乏在碳交易与储能系统场景下的协同分析。为此,将经济性和低碳性相结合,当前研究以系统发电耗煤成本与碳交易成本最低为目标,构建了风光火储联合调度模型,并使用CVXPY求解器对所提模型求解。其具体研究方案为:首先通过特征日获取模型获取代表全年用电负荷的典型日组,其次构建多能协同调度模型,最后在四种典型场景下对全年特征日调度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考虑储能系统和碳交易机制的多能协同互补调度模型能更有效地提高风电、光伏的消纳能力,并降低系统的发电成本,对清洁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可持续 碳交易成本 风光火储联合调度模型 特征日获取模型 储能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与扩员后金砖伙伴国贸易效率和贸易潜力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尹华 胡佳琦 《价格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5-75,共11页
在分析中国与9个金砖伙伴国贸易现状的基础上,采用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对中国与各伙伴国的贸易效率、贸易潜力进行了测算,并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与金砖伙伴国的贸易发展态势良好,但存在贸易不平衡、贸易联系有待加强等问题;由于... 在分析中国与9个金砖伙伴国贸易现状的基础上,采用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对中国与各伙伴国的贸易效率、贸易潜力进行了测算,并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与金砖伙伴国的贸易发展态势良好,但存在贸易不平衡、贸易联系有待加强等问题;由于贸易非效率的存在,中国与金砖伙伴国的贸易额在不同程度上偏离了贸易潜力值,且与各伙伴国的贸易潜力、贸易拓展空间差异较大;贸易效率影响因素既包含经济规模、人口规模、地理距离、是否相邻、宗教相似程度等自然因素,还包括RTA签署、伙伴国关税壁垒、海关清关效率、基础设施建设、政府效率、制造业发展差距、中国对金砖伙伴国直接投资等人为因素,且这些因素对中国具有极强竞争力、较强竞争力、中等竞争力产品出口存在异质性影响;RTA签署、伙伴国关税水平和海关清关效率对中国中等竞争力产品出口有负向作用,伙伴国政府效率对中国极强竞争力、较强竞争力产品出口有正向作用;伙伴国政治风险对中国极强竞争力产品出口作用为正向,对中国较强竞争力、中等竞争力产品出口作用为负向;制造业发展差距对中国较强竞争力、中等竞争力产品出口具有正向作用,但对极强竞争力产品出口的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砖伙伴国 贸易潜力 贸易效率 随机前沿引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省间电力交易输电费用的区域电网现货市场出清定价模型
8
作者 顾慧杰 董成 +3 位作者 何锡祺 胡荣 张洪略 文兆新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8-220,共13页
在区域电力现货市场中,通常用物理联络线通道的输电价格和传输电量的乘积计算省间输电电量费用,但该方法不能有效应对省间电力交易对应不同输电价格的情况.为此,首先分析省间电力交易对区域电力现货出清产生的影响,并提出对应的省间电... 在区域电力现货市场中,通常用物理联络线通道的输电价格和传输电量的乘积计算省间输电电量费用,但该方法不能有效应对省间电力交易对应不同输电价格的情况.为此,首先分析省间电力交易对区域电力现货出清产生的影响,并提出对应的省间电力交易优化机制、省间电力交易网损处理机制、省间电力交易输电费用处理机制、省间电力交易与物理联络线通道潮流匹配方法、点对网电力交易匹配机制.以此为基础,结合区域电力现货出清标准化模型,提出考虑省间电力交易输电费用的区域电网现货出清定价模型,并推导出不同省级电网系统边际价格存在的数学关系.采用所提出清定价模型能够实现资源最优配置;同时,能有效激励市场主体合理竞价.最后,利用具体算例验证了所提模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间电力交易 输电费用 区域现货 出清定价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地城市老龄居民出行可达性分析——从居住区到公共空间
9
作者 杜春兰 李阳 李波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3-69,共7页
中国,尤其是重庆市老龄化严重,为了提升公共空间公平性并缓解供需矛盾,需要为老年人提升公共空间可达性。然而,已有研究忽略了公共空间吸引力、山地城市交通状况,以及劣势居住区中潜在可开发的公共空间对出行可达性的影响。为了分析山... 中国,尤其是重庆市老龄化严重,为了提升公共空间公平性并缓解供需矛盾,需要为老年人提升公共空间可达性。然而,已有研究忽略了公共空间吸引力、山地城市交通状况,以及劣势居住区中潜在可开发的公共空间对出行可达性的影响。为了分析山地城市老龄居民出行可达性问题,重新解读并构建引力模型,利用回归分析挖掘出行可达性影响因子。渝中区存在公共空间不可达和出行可达性较低的问题,并呈现“中心-边缘”的空间分布格局和权衡关系,出行可达性受到交通可步行性不足、缺少潜在可开发的公共空间和开发资金,以及公共空间景观吸引力较低问题的共同影响。提出劣势居住区潜在公共空间开发策略和公共空间适老化更新策略,以期推进老年宜居环境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可达性 公共空间 景观吸引力 劣势居住区 引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解释机器学习的混凝土重力坝变形安全监控模型
10
作者 程琳 袁喜娜 +2 位作者 马春辉 贾冬焱 徐笑颜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7-85,共9页
针对目前基于机器学习的大坝安全监控模型无法给出模型预测解释的问题,引入SHAP值理论,并结合LightGBM模型,建立了一种具备可解释性的混凝土重力坝变形安全监控模型,且该模型可以量化每个影响因子的具体贡献。工程实例验证结果表明,该... 针对目前基于机器学习的大坝安全监控模型无法给出模型预测解释的问题,引入SHAP值理论,并结合LightGBM模型,建立了一种具备可解释性的混凝土重力坝变形安全监控模型,且该模型可以量化每个影响因子的具体贡献。工程实例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考虑了变形与环境量之间复杂的非线性关系,更接近真实情况,不仅具有良好的拟合精度和预测精度,还能对模型进行全局和局部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重力坝 变形安全监控 可解释机器学习 SHAP值理论 LightGBM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投入产出结构的贸易效应——贸易引力模型的一个理论拓展
11
作者 曹吉云 任康宁 《南开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3-131,共19页
在现有贸易引力模型的实证应用中,对投入产出结构的贸易效应的量化分析存在欠缺。本文基于投入产出结构构建的贸易引力模型表明,一方面,经济体中间投入比重的上升会扩大其产出规模,从而促进双边贸易;另一方面,当两经济体间的中间品(相... 在现有贸易引力模型的实证应用中,对投入产出结构的贸易效应的量化分析存在欠缺。本文基于投入产出结构构建的贸易引力模型表明,一方面,经济体中间投入比重的上升会扩大其产出规模,从而促进双边贸易;另一方面,当两经济体间的中间品(相对于最终品)的贸易自由化水平足够高时,进口经济体中间投入比重的上升对双边贸易具有额外的促进作用。本文利用跨国面板数据经验证实了上述理论结论,并发现对于中间投入比重处于样本均值的两经济体而言,中间投入比重增加0.01,将通过上述两个渠道分别使得双边贸易增加约2.61%和0.75%。传统贸易引力模型由于忽视了这一影响,会高估贸易的产出弹性。同时,本文的实证分析表明,在过去二十几年间,中间投入比重的上升对双边贸易的促进作用呈增强趋势;其对“亚洲工厂”经济体的贸易有着更为强劲的促进作用;并且,区域贸易协定的签署会影响投入产出结构的贸易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入产出结构 贸易引力模型 经济规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对RCEP成员国大蒜出口贸易波动特征及成因分析
12
作者 徐振华 沈伟虹 +2 位作者 刘妍 王哲 杜丽娟 《蔬菜》 2025年第7期19-26,共8页
随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区域贸易格局迎来重塑契机。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大蒜生产国和贸易国,在RCEP成员国大蒜产业供应中占据核心地位,贸易增长潜能巨大。基于2015—2023年中国对RCEP成员国的大蒜出口数据,结合随... 随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区域贸易格局迎来重塑契机。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大蒜生产国和贸易国,在RCEP成员国大蒜产业供应中占据核心地位,贸易增长潜能巨大。基于2015—2023年中国对RCEP成员国的大蒜出口数据,结合随机前沿引力模型,系统分析了大蒜出口的波动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对RCEP成员国的大蒜出口总体呈上升趋势;市场集中度高,主要出口地区为东南亚国家,2023年我国对印度尼西亚、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的出口额占对RCEP成员国出口总额的91.01%;产品结构单一,以保鲜大蒜等初级加工品类为主(占比超90%)。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回归结果表明,RCEP成员国的经济增长和人口规模扩大显著促进中国大蒜出口,共同语言对贸易具有促进作用;班轮运输连通性指数有助于促进两国间贸易量的增加;关税水平、投资自由度和共同边界对两国间贸易产生负面影响。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优化贸易布局与流程和深化区域合作等对策建议,以强化中国与RCEP国家间大蒜贸易纽带,助力我国大蒜产业在国际市场稳健、持续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CEP 大蒜 出口 随机前沿引力模型 国际贸易 产业链 区域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粮食生产的时空格局演进及其影响因素
13
作者 关付新 刘明珠 《地域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9-154,161,共7页
从粮食、谷物和口粮3个层次研究粮食生产的时空格局及其影响因素,对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具有现实意义和政策价值。基于2000-2022年中国内地31个省份粮食、谷物、口粮面板数据,应用生产集中度、重心统计法和空间自相关法分析中国粮食生... 从粮食、谷物和口粮3个层次研究粮食生产的时空格局及其影响因素,对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具有现实意义和政策价值。基于2000-2022年中国内地31个省份粮食、谷物、口粮面板数据,应用生产集中度、重心统计法和空间自相关法分析中国粮食生产的时空格局变化,建立空间计量模型探究影响时空格局演进的因素。结果表明:(1)粮食、谷物集中度由南高北低变为北高南低,口粮生产在中部地区和南方集聚,东北地区口粮生产集中度持续提高;(2)粮食、谷物、口粮生产重心均向东北方向移动,相对方位是粮食靠西,谷物向东北,口粮偏南;(3)粮食、谷物、口粮生产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和空间溢出效应;(4)粮食、谷物、口粮生产的时空格局受到受灾面积、人均GDP、化肥施用量、播种面积、农业财政支出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提出按照区域粮食生产优势优化粮食生产布局,提升农业科技防灾减灾能力,实行区域差异化的政策措施并制定更精准的粮食、谷物和口粮补贴政策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生产 时空格局 重心转移 空间自相关 空间杜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畜牧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集聚演变及影响因素研究
14
作者 权丽 《饲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2-236,共5页
畜牧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既关系着畜牧养殖业长远发展,也是影响畜牧业整体竞争力稳步提高的关键。为探析我国畜牧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集聚演变及影响因素,文章采用重心模型、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对2000—2023年我国30个省份的畜牧业绿... 畜牧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既关系着畜牧养殖业长远发展,也是影响畜牧业整体竞争力稳步提高的关键。为探析我国畜牧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集聚演变及影响因素,文章采用重心模型、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对2000—2023年我国30个省份的畜牧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展开测算及分析。结果显示,我国畜牧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空间聚集现象,莫兰指数整体呈“先降再升再降再升”的态势。生产重心演变轨迹结果显示,我国各地区畜牧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重心呈“先东北后西北、西南”的演变态势。机制检验表明,环境规制水平、畜牧业产业集聚、绿色信贷、城镇化水平、财政支农水平是促进畜牧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关键因素。研究表明,我国畜牧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现“先降再升再降再升”空间演变与“先东北后西北、西南”的区位重心演变趋势,且主要受到环境规制水平、畜牧业产业集聚、绿色信贷、城镇化水平、财政支农水平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牧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重心演变轨迹 动态空间杜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渭河流域“三生”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素
15
作者 张艳 江海云 杨维新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18-732,共15页
渭河流域作为黄河流域生态屏障与西北经济发展核心区,其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简称为“三生”空间)格局优化对区域可持续发展和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具有关键作用。选取1990年、2000年、2010年和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运用转移矩阵、强度图谱... 渭河流域作为黄河流域生态屏障与西北经济发展核心区,其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简称为“三生”空间)格局优化对区域可持续发展和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具有关键作用。选取1990年、2000年、2010年和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运用转移矩阵、强度图谱、标准差椭圆与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揭示渭河流域“三生”空间格局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渭河流域“三生”空间以生态空间(面积占比55.6%)和生产空间(40.8%)为主导,生活空间(3.6%)以西安市为中心呈散射状向外扩张;生态空间面积增长2473.45 km^(2),生产空间缩减2861.21 km^(2),体现退耕还林政策与城镇化的双重效应。(2)空间转型以草地生态空间和农业生产空间之间的相互转型为主,城镇生活空间侵占耕地现象集中于关中平原城市群。(3)标准差椭圆显示生产空间向东北迁移,生态空间呈现东北方向与西北方向的摆动,生活空间向西北扩展趋势显著。(4)地理探测器分析表明,渭河流域“三生”空间格局演变由生境质量(q值为0.493)与年平均气温(q值为0.436)等自然因子主导,社会经济因子通过距城镇建设用地的距离与地区生产总值(GDP)等交互路径强化空间重构,自然与社会经济因子对“三生空间”格局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空间 格局演变 强度图谱 重心迁移模型 标准差椭圆 地理探测器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齿轮变速与链式传动机构的斜坡重力储能系统能效分析模型与实验验证 被引量:1
16
作者 高天 王祖凡 +4 位作者 方舒扬 张佑康 张连成 黄永章 赵海森 《储能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88-698,共11页
为了研究传送链式斜坡重力储能系统(transmission chain slope gravity energy storage system,TCS-GESS)充放电过程的能量转换效率及各环节损耗占比,针对系统质量块移动、机械传动以及电气驱动环节,推导了各环节损耗数学表达式及相应... 为了研究传送链式斜坡重力储能系统(transmission chain slope gravity energy storage system,TCS-GESS)充放电过程的能量转换效率及各环节损耗占比,针对系统质量块移动、机械传动以及电气驱动环节,推导了各环节损耗数学表达式及相应的能效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MATLAB/Simulink的TCS-GESS能效分析模型。以一套2.2 kW重力储能样机为例,设计了充放电工况下的实验方案并实测了不同负载条件下系统各环节能效,从速度、机械功率、充放电功率、传动损耗以及电机损耗五个维度与能效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能效分析模型的准确性与实用性。结果显示,随负载增加系统效率逐渐提高,其中链条损耗占比较大,齿轮箱和齿轮盘损耗变化不大且占比较小,电机损耗占比中等且充/放电工况下随着加载均有所增加。额定负载工况下充放电效率分别为59.5%和37.4%,系统效率为23.2%;进一步对具有相同传动机构、不同功率等级下重力储能系统充放电效率进行预测,结果表明系统容量低于1 MW时充放电效率将低于68%,容量高于10 MW时系统能效提升潜力有限,即采用文中传动机构的重力储能单机系统最佳功率范围宜选取在1~10 M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储能系统(GESS) 链式传动 损耗计算 能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尺度2001~2020年河北省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及归因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郭发苗 彭道黎 +2 位作者 王荫 赵娅冰 黄静娴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9-190,201,共13页
【目的】植被覆盖度(FVC)是衡量区域生态环境变化的重要指标,定性研究FVC的时空分布和变化趋势,对于区域的生态监测、评价、保护和恢复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GEE平台MODIS-NDVI影像,利用像元二分模型估测河北省2001~2020年FVC,并... 【目的】植被覆盖度(FVC)是衡量区域生态环境变化的重要指标,定性研究FVC的时空分布和变化趋势,对于区域的生态监测、评价、保护和恢复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GEE平台MODIS-NDVI影像,利用像元二分模型估测河北省2001~2020年FVC,并通过标准差椭圆、重心迁移模型、Sen+Mann-Kendall,改进的典范分析,探究河北省、地区、市三级尺度FVC的时空变化及驱动因子的影响。【结果】2001~2020年,河北省年均FVC为0.68,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增长率为0.23%/a;冀北年均FVC为0.78,下降率为-0.083%/a;冀中年均FVC为0.61,增长率为0.45/a;冀南年均FVC为0.67,增长率为0.26%/a。秦皇岛、唐山、廊坊和石家庄FVC呈下降趋势,下降率为0.12%/a~0.86%/a,其他各市均呈增加趋势,增长率0.03%/a~1.22%/a。河北省年均FVC重心由东北—西南迁移,迁移速率为2023.54 m/a,不同分区迁移量和方向有所不同。年均FVC整体呈增加趋势,面积占比为56.8%,减少面积占比29.6%。气候和人为活动因子对河北省FVC变化的贡献率分别为62.6%和37.4%,气候变化是主要驱动力。【结论】近20 a,河北省年均FVC整体呈上升趋势,重心由东北—西南方向迁移,不同尺度区域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气候因子是影响河北省FVC变化的主要驱动力,不同区域尺度驱动因子的影响有所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多尺度 时空变化 重心迁移模型 驱动力分析 河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限均质椭球体模型重力及梯度异常 正演计算方法研究
18
作者 王季雨 孙鸿博 +4 位作者 梁霄 倪红玉 黄显良 李文尧 韩润生 《地震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02-611,共10页
在有限均质椭球体的特殊情况——球体、旋转椭球体模型的基础上,推出了更具普适性的三轴不等长椭球体模型的重力异常V z及其重力梯度V xz、V yz、V zz、V zzz的积分计算公式,并用Matlab开发工具编制了计算程序,获得了相应的计算数据并... 在有限均质椭球体的特殊情况——球体、旋转椭球体模型的基础上,推出了更具普适性的三轴不等长椭球体模型的重力异常V z及其重力梯度V xz、V yz、V zz、V zzz的积分计算公式,并用Matlab开发工具编制了计算程序,获得了相应的计算数据并绘出了各分量的重力异常剖面图与等值线图,通过与已公开的球体、旋转椭球体模型的典型算例进行比对,验证了公式的正确性。结果表明:三轴不等长椭球体与球体、旋转椭球体虽具有相似的重力异常变化规律,但数值特征受形态参数影响显著,验证了三轴不等长椭球体模型在表征复杂地质体时的合理性与优越性,其既继承了球状体的基本场特征,又能通过三轴差异精确刻画实际地质体体积、质量分布等关键参数引起的重力异常场细节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椭球体模型 重力异常 正演 计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力地形校正研究进展及展望
19
作者 张菲菲 王林 +4 位作者 马静 王万银 李建国 周新鹏 李倩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4-273,共20页
重力地形校正的目的是消除地形质量对观测重力的影响,包括传统地形校正和中间层校正,是重力勘探外部校正中最重要的一环,也是影响重力勘探精度的关键因素。长期以来,研究人员对地形校正计算模型、计算方法、计算精度的影响因素等开展了... 重力地形校正的目的是消除地形质量对观测重力的影响,包括传统地形校正和中间层校正,是重力勘探外部校正中最重要的一环,也是影响重力勘探精度的关键因素。长期以来,研究人员对地形校正计算模型、计算方法、计算精度的影响因素等开展了大量研究,但忽视了不同测量方式(陆、海、空、井)过程中地形校正方法的统一,以及不同影响因素变化规律及选取原则的讨论。本文详细介绍了不同测量方式地形校正的原理、计算方法及精度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及展望,指出地形校正方法中存在不同重力测量方式地形校正方法不统一、重力异常意义不统一、精度影响因素研究程度不同的问题。针对不同重力测量方式地形校正方法的基本原理,制定统一的地形校正规范成为重力数据统筹使用的必然。通过讨论分析地形网格间距、地形校正半径及地层密度对地形校正精度的影响,提出需要开展地形网格间距、地形校正半径与计算精度之间规律性关系的研究,实现地形网格间距和地形校正半径在实际工作中的灵活选取,提高方法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地形校正 地形质量 计算模型 计算方法 影响因素 研究进展及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特征探索的重力适配区选择算法
20
作者 张勇刚 张硕 +2 位作者 李宁 张嗣卿 那磊鑫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46-558,共13页
高质量、特征丰富的匹配区域可以提高重力匹配导航的成功率。现有的匹配区域选择算法仍然存在区域遗漏和区域不连续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基于深度特征探索的重力适配区选择算法。首先,对重力场重新建模并构建新的重力场特征... 高质量、特征丰富的匹配区域可以提高重力匹配导航的成功率。现有的匹配区域选择算法仍然存在区域遗漏和区域不连续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基于深度特征探索的重力适配区选择算法。首先,对重力场重新建模并构建新的重力场特征。然后,利用深度特征探索的方法扩展重力场特征矩阵,并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去除重力场特征矩阵的信息冗余。最后,利用高斯混合模型(GMM)对新的重力场特征矩阵进行划分。在匹配区域选择算法仿真实验中,所提算法相比于现有阈值法和Delaunay三角剖分法展现出显著优势,其中重力异常背景图1:所选重力强适配区面积分别增加34.19%和27.25%,重力异常背景图2:所选重力强适配区面积分别增加22.40%和16.04%。在惯导/重力匹配导航定位仿真实验中,采用所提算法选择出的强适配区,所有轨迹的匹配率都优于90%,导航精度优于1个网格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场模型 特征构建 数据增强 高斯混合模型 重力匹配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