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葡萄(Vitis spp.)果皮颜色及果实着色性状分析 被引量:13
1
作者 张培安 张文颖 +4 位作者 纠松涛 张克坤 张超博 房经贵 刘崇怀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17,共10页
为了明确葡萄(Vitis spp.)果实的着色规律,对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葡萄种质资源圃保存的302个葡萄品种(种)的果皮颜色及果实着色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并对喷水处理后10个葡萄品种的果实着色状况以及75个葡萄品种果实转色期与成熟期的关系... 为了明确葡萄(Vitis spp.)果实的着色规律,对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葡萄种质资源圃保存的302个葡萄品种(种)的果皮颜色及果实着色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并对喷水处理后10个葡萄品种的果实着色状况以及75个葡萄品种果实转色期与成熟期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果实成熟期,葡萄的果皮颜色共有绿黄色、黄绿色、粉红色、紫红色、紫黑色和蓝紫色6种,其中,绿黄色和黄绿色为无色葡萄的果皮颜色,其余4种颜色为有色葡萄的果皮颜色;紫红色葡萄品种(种)数量最多,蓝紫色葡萄品种(种)数量最少。供试202个有色葡萄品种(种)果实的平均着色时间为18.7 d,其中,欧亚种(Vitis vinifera Linn.)果实的平均着色时间长于欧美杂种(V.vinifera×V.labrusca Linn.);56.9%的有色葡萄品种(种)果实在7月上旬开始着色,转色期果穗上的着色果粒数量变化呈"S"形曲线;早熟葡萄果实的平均着色时间最短(11.5 d),而中熟和晚熟葡萄果实的平均着色时间则相对较长(分别为18.7和21.0 d)。160个有色葡萄品种(种)的果穗着色方式包括穗肩先着色、穗尖先着色和穗中先着色3种,以穗肩先着色的品种(种)数量最多(72个);175个有色葡萄品种(种)的果粒着色方式包括粒尖先着色、中部先着色、顶部先着色和均匀着色4种,以粒尖先着色的品种(种)数量最多(116个)。喷水处理可以促进多数葡萄品种果实着色,但对少数葡萄品种果实着色无明显影响。91.1%的葡萄品种果实符合"早着色,早成熟;晚着色,晚成熟"的规律,但少数中熟和晚熟葡萄品种从果实开始着色到完全成熟经历的时间相对较长。分析结果显示:光照和温度是影响葡萄果实着色的主要环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vitisspp.) 果皮颜色 果实着色 喷水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spp.)种群对多菌灵的抗药性监测 被引量:9
2
作者 杨敬辉 许媛 +3 位作者 肖婷 褚姝频 芮东明 姚克兵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42-249,共8页
【目的】阐明江苏丘陵地区葡萄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spp.)种群(GG)对多菌灵的抗药性流行动态及抗性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区分剂量法和菌丝生长速率法分别测定GG的抗药性流行动态和敏感性;田间人工接种GG后再检测回分离菌株对药剂... 【目的】阐明江苏丘陵地区葡萄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spp.)种群(GG)对多菌灵的抗药性流行动态及抗性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区分剂量法和菌丝生长速率法分别测定GG的抗药性流行动态和敏感性;田间人工接种GG后再检测回分离菌株对药剂敏感性的方法评价GG的抗药性流行演化;药剂作用标靶基因序列分析阐明抗性分子机制。【结果】2013年和2017年GG对多菌灵的EC50均值(ρ)分别为0.528 5 mg·L-1和7.787 8 mg·L^-1。GG对多菌灵的抗性菌株比率从2013年的2.34%上升至2017年的32.21%。2017年和2018年多菌灵接种抗性菌株处理的防效分别为0.64%和4.18%。回分离GG中抗性菌株/敏感菌株的比率2017年和2018年分别为65.00%和68.18%,均高于接种比率50%。抗性菌株靶标基因(TUB2)第198位的谷氨酸突变成丙氨酸(E198A),或第200位的苯丙氨酸突变成络氨酸(F200Y)。【结论】江苏丘陵地区GG对多菌灵已形成抗药性流行。多菌灵持续施用是GG田间抗药性流行的驱动因子。GG抗性菌株标靶基因突变类型为E198A或F200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炭疽病菌 多菌灵 抗药性监测 分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病原真菌分离鉴定及拮抗细菌筛选
3
作者 郭絮语 康越 +2 位作者 罗春旭 张超 王芳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7期51-60,共10页
2023年7月,中国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园艺研究所葡萄园中发现葡萄叶片出现边缘黄化、黑斑等病害症状。为明确发病原因,采用组织分离法从自然发病的叶片中分离并纯化病原真菌,结合形态学特征、ITS-rRNA序列及系统发育分析对病原真菌进行了... 2023年7月,中国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园艺研究所葡萄园中发现葡萄叶片出现边缘黄化、黑斑等病害症状。为明确发病原因,采用组织分离法从自然发病的叶片中分离并纯化病原真菌,结合形态学特征、ITS-rRNA序列及系统发育分析对病原真菌进行了鉴定,同时采用离体叶片接种法验证了菌株的致病性,并筛选了对葡萄病原真菌有拮抗效果的细菌。基于形态学和ITS序列分析,将病原真菌PT9-4鉴定为Alternaria alternata,PT10-2鉴定为Curvularia lunata,PT12-1鉴定为Diaporthe gulyae,PT12-5鉴定为Fusarium oxysporum。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这4株真菌均对葡萄叶片具有致病性,并完成了科赫法则的验证。对峙试验表明选用的3株拮抗细菌对4株病原真菌的抑制效果最高达到78.48%。细菌发酵液平板试验表明,3株拮抗细菌发酵液显著抑制了病原真菌菌丝生长,抑制率达到6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病原真菌 拮抗细菌 芽孢杆菌 ITS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腺枝毛葡萄花色苷稳定性研究
4
作者 缪雨露 韦荣福 +5 位作者 张劲 田萱 蓝钊妃 吴代东 周思泓 成果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6-54,共9页
本文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广西腺枝毛葡萄‘桂黑珍珠6号’‘野酿2号’以及欧亚种‘赤霞珠’葡萄成熟阶段果实花色苷含量进行分析,研究了不同温度和pH对3个葡萄品种花色苷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腺枝毛葡萄品种在成熟后期总花色苷... 本文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广西腺枝毛葡萄‘桂黑珍珠6号’‘野酿2号’以及欧亚种‘赤霞珠’葡萄成熟阶段果实花色苷含量进行分析,研究了不同温度和pH对3个葡萄品种花色苷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腺枝毛葡萄品种在成熟后期总花色苷含量显著高于‘赤霞珠’,且温度和pH对不同品种葡萄花色苷的稳定性具有显著影响。温度≤45 ℃和pH≤3.0时,花色苷溶液呈红色且稳定性较强。随着温度升高和pH增大,花色苷降解速率显著加快。原浓度条件下,腺枝毛葡萄花色苷在高温下的稳定性显著高于‘赤霞珠’,其中‘桂黑珍珠6号’热稳定性最佳;同一浓度条件下,‘赤霞珠’花色苷的热稳定性与pH稳定性则显著高于腺枝毛葡萄品种。综上,不同品种葡萄花色苷的稳定性强弱与其浓度和组分有关;腺枝毛葡萄果实因花色苷总量高表现出热稳定性强于欧亚种‘赤霞珠’,且酸性条件更有利于其保存;同一浓度条件,腺枝毛葡萄花色苷稳定性低于‘赤霞珠’可能与前者稳定型花色苷比例偏低有关。本研究为后续深入探究东亚种野生资源葡萄花色苷代谢调控机理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枝毛葡萄 花色苷 稳定性 温度 P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BiSeNet的葡萄黑麻疹病害程度分级预测 被引量:1
5
作者 白春晖 陈健 郜鲁涛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5期187-193,222,共8页
为了准确对葡萄(Vitis vinifera L.)黑麻疹病害程度进行分级预测,通过语义分割模型将叶片部分和病斑部分分割出来,以同一叶片上病斑面积与总叶面积的比值作为疾病严重程度分级的依据,对葡萄黑麻疹病害程度进行分级预测。精确标注了Plant... 为了准确对葡萄(Vitis vinifera L.)黑麻疹病害程度进行分级预测,通过语义分割模型将叶片部分和病斑部分分割出来,以同一叶片上病斑面积与总叶面积的比值作为疾病严重程度分级的依据,对葡萄黑麻疹病害程度进行分级预测。精确标注了PlantVillage公开数据库中的419张葡萄疾病图像,细分为背景、叶片和病斑3个类别,并应用了数据增强技术增加样本多样性。以BiSeNet作为基准模型,引入GhostNet作为上下文路径的主干提取网络,不仅保持了较小的模型参数量,而且在精度上实现了明显提升,满足病害程度分级预测的需求。提出了累加空洞空间金字塔池化(CASPP)模块,用来替换BiSeNet模型中单一的上下文嵌入模块,以增强BiSeNet模型的多尺度上下文信息提取能力,提高了模型的分割精度。经过测试,本研究模型在测试集中的平均交并比为94.11%,在对葡萄黑麻疹病害程度进行分级预测时,准确率达98.21%,能够精确地对葡萄黑麻疹病害程度进行分级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SeNet 深度学习 语义分割 病害程度 分级预测 葡萄(vitis vinifera L.) 黑麻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叶葡萄和欧亚种葡萄叶片提取物对葡萄霜霉病的防治作用
6
作者 郭泽西 韦淑梅 +6 位作者 李旭东 刘露露 潘凤英 孙大运 尹玲 黄羽 曲俊杰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5-191,共7页
为了明确不同抗性葡萄的叶片提取物对葡萄霜霉病的防治作用,以对葡萄霜霉病免疫的圆叶葡萄品种Noble及感病的欧亚种葡萄品种赤霞珠的幼叶和成龄叶乙醇提取物(叶片经干燥、粉碎后,以95%乙醇进行超声提取)为试材,设置不同浓度梯度,检测其... 为了明确不同抗性葡萄的叶片提取物对葡萄霜霉病的防治作用,以对葡萄霜霉病免疫的圆叶葡萄品种Noble及感病的欧亚种葡萄品种赤霞珠的幼叶和成龄叶乙醇提取物(叶片经干燥、粉碎后,以95%乙醇进行超声提取)为试材,设置不同浓度梯度,检测其对葡萄霜霉病菌(Plasmopara viticola,葡萄生单轴霉)孢子囊和游动孢子萌发的影响,同时测定其对霜霉病的室内防治作用。结果表明,两种抗性葡萄的叶提取物对葡萄霜霉病菌孢子囊和游动孢子的萌发均具有抑制作用。1 mg/mL叶片提取物处理下孢子囊萌发率即显著低于对照(无菌水和5%乙醇),而且叶片提取物浓度从10 mg/mL增加到50 mg/mL时孢子囊萌发率显著下降。在10 mg/mL叶片提取物处理下游动孢子萌发率即显著低于对照。两种抗性葡萄幼叶和成龄叶提取物浓度为10、25和50 mg/mL时,仅10 mg/mL“赤霞珠”成龄叶提取物对葡萄霜霉病的室内防治效果为95.0%,其余处理均为100.0%。“Noble”和“赤霞珠”叶提取物具有抑制霜霉病菌孢子囊和游动孢子萌发的作用,其室内防治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霜霉病 叶片提取物 圆叶葡萄 欧亚种葡萄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株贝莱斯芽孢杆菌在上海葡萄上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岳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8期144-146,157,共4页
探究2株贝莱斯芽孢杆菌结合有机肥使用对阳光玫瑰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进一步扩大葡萄上微生物菌肥的应用范围。2020年11月将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 YH-18、贝莱斯芽孢杆菌(B.velezensis) YH-20这2株微生物菌剂应用于上... 探究2株贝莱斯芽孢杆菌结合有机肥使用对阳光玫瑰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进一步扩大葡萄上微生物菌肥的应用范围。2020年11月将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 YH-18、贝莱斯芽孢杆菌(B.velezensis) YH-20这2株微生物菌剂应用于上海市奉贤区种植的阳光玫瑰葡萄上。葡萄种植土壤施用2种微生物液体菌剂,按照菌液∶水=1∶2的比例稀释混合,倒入打药机内,通过喷洒的方式将菌液直接喷洒覆盖在施好的园内有机肥上,施用完成后及时翻土进行覆盖。2021年3月在原地进行复施。首次施肥30 d后,YH-18、YH-20处理葡萄叶片叶绿素比对照提高10.12%、3.26%;叶片厚度比对照提高22.16%、10.80%;叶面积比对照提高23.92%、19.87%。2次施菌后,YH-18、YH-20处理果实穗重比对照提高19.55%、16.19%;单果纵径比对照提高3.15%、3.76%;果形指数有所提高。YH-18、YH-20处理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比对照提高20.08%、13.58%;YH-18处理可滴定酸含量较对照提高21.05%;果实含水量较对照降低2.18%、1.96%;YH-18处理果实硬度比对照提升20.9%。在园内有机肥基础上施加YH-18、YH-20微生物菌剂显著改善了葡萄生长情况,提高了果实品质,适合在葡萄种植园大范围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菌肥 贝莱斯芽孢杆菌 葡萄 促生 果实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萧县葡萄产业健康发展的构想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弓长 陈世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期204-207,共4页
安徽省萧县葡萄栽培历史悠久,但近年来产业发展遇到瓶颈。通过研究萧县葡萄产业发展现状,发现萧县葡萄产业存在运营机制不完善、品牌意识不强、品种结构不合理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安徽萧县葡萄产业发展思路:借林长制颁布施行... 安徽省萧县葡萄栽培历史悠久,但近年来产业发展遇到瓶颈。通过研究萧县葡萄产业发展现状,发现萧县葡萄产业存在运营机制不完善、品牌意识不强、品种结构不合理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安徽萧县葡萄产业发展思路:借林长制颁布施行的政策机遇,建立“萧县葡萄”产业发展多部门联动机制,同时树立品牌意识,保护“萧县葡萄”产品商标,并实施“萧县葡萄”品种区域化栽培,提升萧县葡萄栽培技术水平,以期为萧县乃至其他区域葡萄产业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县葡萄 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林长制 区域化栽培 健康发展 葡萄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属植物白藜芦醇研究进展 被引量:72
9
作者 郭景南 刘崇怀 +1 位作者 潘兴 王季拴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99-204,共6页
根据有关文献分别从白藜芦醇穴Res雪的发现、化学结构、物理特性、对葡萄属植物及人体健康的作用、作用机理方面作了简要概述,总结了其诱导、取样、测定方法,在葡萄植物体内的分布、动态变化、器官之间含量的相关性,葡萄属植物种间、品... 根据有关文献分别从白藜芦醇穴Res雪的发现、化学结构、物理特性、对葡萄属植物及人体健康的作用、作用机理方面作了简要概述,总结了其诱导、取样、测定方法,在葡萄植物体内的分布、动态变化、器官之间含量的相关性,葡萄属植物种间、品种间及葡萄加工品之间的含量差异,并介绍了白藜芦醇的生物合成、几种合成酶,影响代谢的内部、外部因素,对白藜芦醇的研究意义及应用前景也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葡萄属植物 合成酶 化学结构 物理特性 作用机理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野生葡萄属植物资源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李春奇 李冰冰 +3 位作者 王庭梁 叶永忠 孙金花 徐明辉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07-309,共3页
葡萄属(VitisL.)野生水果是非常重要的种质资源,是纯天然、无污染、富含营养的野生水果,还是栽培葡萄优良的抗性育种材料,因而需要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开发。采用踏查的方法,观察记载野生葡萄属植物的综合性状。超过10年的调查结果表明,河... 葡萄属(VitisL.)野生水果是非常重要的种质资源,是纯天然、无污染、富含营养的野生水果,还是栽培葡萄优良的抗性育种材料,因而需要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开发。采用踏查的方法,观察记载野生葡萄属植物的综合性状。超过10年的调查结果表明,河南省野生葡萄属植物共有14种3变种,其中9种3变种可以直接食用。对野生葡萄属植物的分布、生境、果实性状、利用价值进行了综合分析,并提出了开发利用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葡萄属 植物资源 河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SR标记构建葡萄种质资源分子身份证 被引量:31
11
作者 杜晶晶 刘国银 +2 位作者 魏军亚 刘德兵 杨小振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32-237,共6页
以国家葡萄品种资源圃内保存的80份葡萄种质为试材,对构建葡萄种质分子身份证的方法进行探讨研究。利用筛选后的SSR标记对供试品种进行区分,然后根据引物对不同品种扩增条带分子量的大小进行编码。从62对引物中筛选出来自葡萄19条染色... 以国家葡萄品种资源圃内保存的80份葡萄种质为试材,对构建葡萄种质分子身份证的方法进行探讨研究。利用筛选后的SSR标记对供试品种进行区分,然后根据引物对不同品种扩增条带分子量的大小进行编码。从62对引物中筛选出来自葡萄19条染色体上的28对SSR引物,在供试种质间共检测出等位基因169个,每对引物平均检测到等位基因数为6.0个。将等位基因赋值后仅用9对引物构建了供试种质的分子身份证编码,平均每对引物区分种质达8.9份,达到了区分品种更加简洁明了,用最少的引物区分不同品种的目的,表明SSR标记技术可有效用于建立葡萄种质资源分子身份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SSR 分子身份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份葡萄种质亲缘关系的SSR分析 被引量:21
12
作者 温景辉 申海林 +2 位作者 邹利人 陈蕾 刘洪章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82-786,共5页
利用SSR标记对20份葡萄材料进行了基因组多态性分析,从245对引物中筛选出19对用于葡萄的SSR扩增。共扩增出144条带,均为多态性条带,多态性百分率为100%。根据SSR扩增结果,利用NTSYSpc2.10e软件进行Jaccard相似性系数分析,20份葡萄材料... 利用SSR标记对20份葡萄材料进行了基因组多态性分析,从245对引物中筛选出19对用于葡萄的SSR扩增。共扩增出144条带,均为多态性条带,多态性百分率为100%。根据SSR扩增结果,利用NTSYSpc2.10e软件进行Jaccard相似性系数分析,20份葡萄材料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630~0.900,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765。通过UPG-MA进行聚类分析,在遗传相似系数0.665处,20份葡萄材料可分为4大类群。第1类包含欧洲葡萄、美洲种群的种间杂种和欧美杂种;第2类包含我国南方野生资源刺葡萄、毛葡萄、复叶葡萄、菱状叶葡萄、蘡薁葡萄和华东葡萄;第3类为山欧杂种;第4类为山葡萄。山葡萄与欧亚种、美洲杂种的亲缘关系较远,欧亚种与美洲种之间亲缘关系较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SSR 亲缘关系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目标起始密码子多态性反应体系的优化 被引量:45
13
作者 张君玉 郭大龙 +3 位作者 龚莹 刘崇怀 李猛 张国海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09-214,共6页
SCoT标记是一种新型目的基因分子标记方法,采用L16(45)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2种方法优化了葡萄SCoT-PCR反应体系,结果表明正交试验中关键影响因子为dNTPs浓度,单因素试验中为dNTPs和Mg2+浓度。综合2种方法,优化的葡萄SCoT-PCR反应体系为... SCoT标记是一种新型目的基因分子标记方法,采用L16(45)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2种方法优化了葡萄SCoT-PCR反应体系,结果表明正交试验中关键影响因子为dNTPs浓度,单因素试验中为dNTPs和Mg2+浓度。综合2种方法,优化的葡萄SCoT-PCR反应体系为:Mg2+2.0 mmol.L-1、dNTPs 0.3 mmol.L-1、Taq酶1.0 U、引物0.3μmol.L-1、DNA模板30 ng,总体积20μL。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5 min;94℃变性1 min,54℃退火1 min,72℃复性2 min,34个循环;最后72℃延伸8 min。该反应体系在20个葡萄品种的验证中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该反应体系的建立为葡萄种质遗传多样性评价、基因组分析、指纹图谱构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等研究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SCoT 正交设计 单因素试验 体系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个葡萄杂交后代根系抗葡萄根瘤蚜及抗寒性鉴定 被引量:10
14
作者 杜远鹏 高振 +2 位作者 付晴晴 郭淑华 翟衡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97-204,共8页
【目的】为了筛选抗葡萄根瘤蚜Daktulosphaira vitifoliae Fitch且抗寒的葡萄砧木以适应我国葡萄生产需求。【方法】以山葡萄Vitis amurensis Rupr.左山1号×SO4杂种F1代的45个株系(A系列)和左山1号×101-1杂种F1代27个株系(B系... 【目的】为了筛选抗葡萄根瘤蚜Daktulosphaira vitifoliae Fitch且抗寒的葡萄砧木以适应我国葡萄生产需求。【方法】以山葡萄Vitis amurensis Rupr.左山1号×SO4杂种F1代的45个株系(A系列)和左山1号×101-1杂种F1代27个株系(B系列)为试材,采用离体根接种鉴定法进行抗葡萄根瘤蚜鉴定及抗性分级;采用差热分析系统(differential thermal analysis,DTA)进行各株系根系的低温放热(low temperature exotherms,LTE)分析,建立各株系根系韧皮部及木质部的温度-伤害度(LT-I)回归方程,评估各株系根系的抗寒性。【结果】葡萄根瘤蚜在杂交株系根系上的产卵量均显著低于敏感品种巨峰,筛选出被葡萄根瘤蚜侵染后不能形成根瘤,抗葡萄根瘤蚜级别为0级的A系列杂交株系18个和B系列株系11个。被葡萄根瘤蚜侵染后形成根瘤比例低于10%的抗葡萄根瘤蚜级别为1级的A系列杂交株系9个和B系列株系4个;筛选出A系列综合低温放热温度隶属度函数、韧皮部和木质部低温放热温度隶属度函数3个指标均低于贝达的株系27个,B系列各指标均低于贝达的株系3个。【结论】本研究筛选出抗寒性强且对葡萄根瘤蚜抗性强的A系列株系15个和B系列株系2个。其中,A14,A16,A18,A22,A23,A28,A34,A35,A38,A44,A50,B24和B26对葡萄根瘤蚜抗性级别为0;A11,A15,A17和A27对葡萄根瘤蚜抗性级别为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山葡萄 葡萄根瘤蚜 葡萄根瘤蚜抗性 抗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亚种葡萄花色素苷的积累及UFGT基因的RT-PCR表达分析 被引量:18
15
作者 程建徽 雷鸣 +2 位作者 杨夫臣 吴永华 吴江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08-812,共5页
以欧亚种葡萄为试材,研究南方设施栽培条件下果实中花色素苷的积累与着色。结果表明,转熟期花色素苷开始积累,果实颜色由绿转红直至成熟,其积累的花色素苷以单糖苷类为主,不同于欧美杂交种,品种间花色素苷组分也存在差异。设施条件下与... 以欧亚种葡萄为试材,研究南方设施栽培条件下果实中花色素苷的积累与着色。结果表明,转熟期花色素苷开始积累,果实颜色由绿转红直至成熟,其积累的花色素苷以单糖苷类为主,不同于欧美杂交种,品种间花色素苷组分也存在差异。设施条件下与离体培养结果均表明外源应用ABA和鼠李糖能够促进欧亚种葡萄红地球果实花色素苷的积累,芍药色素糖苷含量增加显著,蔗糖则起抑制作用。半定量RT-PCR分析显示,葡萄糖类黄酮转移酶RGufgt基因(GenBank:DQ513314)在葡萄幼叶中表达,在绿果时不表达,果实转熟着色后即开始表达,直至果实成熟,同花色素苷积累过程完全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亚种葡萄 花色素苷 积累 UFGT基因 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野生葡萄资源抗白腐病鉴定及抗性种质筛选 被引量:21
16
作者 张颖 孙海生 +2 位作者 樊秀彩 姜建福 刘崇怀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91-196,共6页
【目的】葡萄白腐病是引起葡萄减产的重要病害,葡萄白腐病不但在我国流行严重,在世界上主要葡萄产区都有发生,由于白腐病菌难以防治,挖掘抗病种质有利于抗病机制研究及抗病育种的开展。【方法】研究利用室内离体菌丝接种的方法,对收集... 【目的】葡萄白腐病是引起葡萄减产的重要病害,葡萄白腐病不但在我国流行严重,在世界上主要葡萄产区都有发生,由于白腐病菌难以防治,挖掘抗病种质有利于抗病机制研究及抗病育种的开展。【方法】研究利用室内离体菌丝接种的方法,对收集到的中国野生葡萄种质17个种、亚种及种间杂种的35个株系进行葡萄抗白腐病鉴定。【结果】结果表明,中国野生葡萄不同种之间对白腐病的抗性存在差异,其中都安毛葡萄、塘尾葡萄实生、刺葡萄♂、刺葡萄♀、舞钢庙街桑叶、蘡薁武汉A1、灵宝变叶、燕山葡萄0947为抗病株系,刺葡萄♂为最抗病的株系,是研究抗白腐病机理的理想材料。【结论】在中国野生葡萄中存在葡萄白腐病的抗性植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野生葡萄 抗病 葡萄白腐病 离体接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AFLP技术体系建立及其在超藤与藤稔葡萄品种鉴别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17
作者 鲍露 徐昌杰 +2 位作者 江文彬 陈履荣 陈昆松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22-425,共4页
超藤葡萄是藤稔葡萄的一个芽变品种,由于2者亲缘关系十分接近,应用形态学手段以及RAPD分子标记不易区分。针对葡萄叶片富含多糖和多酚类等杂质的特点,从基因组DNA纯化入手,对AFLP流程进行了优化改进,建立了葡萄AFLP体系,并成功地对此2... 超藤葡萄是藤稔葡萄的一个芽变品种,由于2者亲缘关系十分接近,应用形态学手段以及RAPD分子标记不易区分。针对葡萄叶片富含多糖和多酚类等杂质的特点,从基因组DNA纯化入手,对AFLP流程进行了优化改进,建立了葡萄AFLP体系,并成功地对此2个品种进行了区分。采用引物组合M-CAT+E-ACG进行AFLP扩增,超藤葡萄出现167bp特异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AFLP 品种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个酿酒葡萄品种嫁接在520A砧木上的栽培表现 被引量:23
18
作者 周万海 曹孜义 +1 位作者 李胜 王雅梅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3期330-333,共4页
以520A为砧木,梅鹿特、赤霞珠、贵人香为接穗,研究了它们嫁接后的栽培表现。结果表明:赤霞珠,梅鹿特嫁接于520A后,新梢生长量、叶绿素含量和自由水/束缚水的值均显著高于其自根苗,穗重、果实糖含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低于自根苗,有机酸... 以520A为砧木,梅鹿特、赤霞珠、贵人香为接穗,研究了它们嫁接后的栽培表现。结果表明:赤霞珠,梅鹿特嫁接于520A后,新梢生长量、叶绿素含量和自由水/束缚水的值均显著高于其自根苗,穗重、果实糖含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低于自根苗,有机酸含量高于自根苗;贵人香嫁接于520A后,新梢生长量、自由水/束缚水的值和穗重均下降,而叶绿素含量、果实糖含量和有机酸含量均显著高于自根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砧木 嫁接 生产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句容市葡萄炭疽病菌多样性及对苯并咪唑类杀菌剂的抗药性分析 被引量:12
19
作者 许媛 肖婷 +4 位作者 褚姝频 刘吉祥 芮东明 姚克兵 杨敬辉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8-85,共8页
[目的]本文旨在明确江苏省句容市葡萄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spp.)种类和不同种群葡萄炭疽病菌对多菌灵抗性的发生频率,探索其对苯并咪唑类杀菌剂抗性的遗传变化,为抗药性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江苏省句容市白兔镇、后白镇、华... [目的]本文旨在明确江苏省句容市葡萄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spp.)种类和不同种群葡萄炭疽病菌对多菌灵抗性的发生频率,探索其对苯并咪唑类杀菌剂抗性的遗传变化,为抗药性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江苏省句容市白兔镇、后白镇、华阳镇和茅山镇等地采集大量葡萄炭疽病害样本,采用单孢纯化的方法获得葡萄炭疽分离株;对供试菌株的CAL(calmodulin)、GAPDH(glyceraldehydes-3-phosphate dehydrogenase)、TUB2(β-tublin)等多基因位点进行扩增、测序并采用MEGA6.06软件以Neighbor-Joining法构建系统发育树,结合病原菌的形态特征确定其分类地位,同时统计各类病原菌的分离率;采用区分计量法对葡萄炭疽分离菌株进行多菌灵的抗性频率测定;对供试菌株的TUB2基因进行抗性位点定点扩增,在NCBI上对抗性位点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结果]共获得51个葡萄炭疽单孢分离株,主要有C.aenigma、C.viniferum和C.fructicola 3个种,分别为27、16和8株,分离率分别为52.94%、31.37%、15.69%;51株葡萄炭疽分离菌株对多菌灵的抗性频率为43.14%;中抗菌株(MR)的突变类型为F200Y,高抗菌株(HR)的突变类型为E198A;C.aenigma全部为敏感菌株(S),C.fructicola全部为高抗菌株(HR),C.viniferum中分别有2株敏感菌株(S)和14株中抗菌株(MR)。[结论]江苏省句容市葡萄炭疽病菌至少有3个种群,分别是C.aenigma、C.viniferum、C.fructicola;葡萄炭疽病菌种群可能与苯并咪唑类杀菌剂抗药性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炭疽菌 多基因 种类多样性 多菌灵 抗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欧亚种葡萄引种评价和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14
20
作者 吴江 程建徽 +3 位作者 谢鸣 王华新 陈俊伟 杨治元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91-195,共5页
评价了35个欧亚种葡萄品种,认为适合南方栽培的欧亚种葡萄基因型有9个,以其中2个表现优良的主栽品种为试材,研究了南方欧亚种葡萄优质稳产栽培的几个主要技术影响因子。结果表明,矢富罗莎、红地球分别选择SO4、巨峰作砧木,生长结果最优... 评价了35个欧亚种葡萄品种,认为适合南方栽培的欧亚种葡萄基因型有9个,以其中2个表现优良的主栽品种为试材,研究了南方欧亚种葡萄优质稳产栽培的几个主要技术影响因子。结果表明,矢富罗莎、红地球分别选择SO4、巨峰作砧木,生长结果最优,平均粒重较自根苗分别增加21.6%、10.7%,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提高14.8%、2.8%;2个品种采用单十字飞鸟型架式较双十字V型架产量分别提高20.7%、15.0%;2个品种采用5-4-3-2-1摘心法较常规方法结果枝率分别提高51.9%、28.6%;使用细胞酶制剂叶面肥粒重增加1.2 ̄1.6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高1%,对降低果实酸度也有一定的影响,明显改善红色品种果实外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亚种葡萄 南方 评价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