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排龈方法修复龈下楔状缺损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3
1
作者 闫雪冰 彭红 +2 位作者 刘利 宋爱平 孙凤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0-73,共4页
目的:评估不同排龈方法修复龈下楔状缺损(楔缺)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颈部边缘位于龈下0~2 mm内较难充填的楔缺,分3组:I组:龈边缘位于龈下0~1 mm的楔缺40个,使用排龈线排龈;II组:龈边缘位于龈下0~1 mm的楔缺40个,使用推龈器排龈;III... 目的:评估不同排龈方法修复龈下楔状缺损(楔缺)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颈部边缘位于龈下0~2 mm内较难充填的楔缺,分3组:I组:龈边缘位于龈下0~1 mm的楔缺40个,使用排龈线排龈;II组:龈边缘位于龈下0~1 mm的楔缺40个,使用推龈器排龈;III组:龈边缘位于龈下1~2 mm的楔缺20个,使用推龈器排龈;IV组:龈边缘位于龈上的楔缺40个,直接充填,作为对照。各组均使用可乐丽菲露自酸蚀粘接剂粘接,3M Z250树脂进行充填。治疗后1年随访,以改良的USPHS直接临床评价系统评估疗效。数据行卡方检验。结果:I-III组病例修复体均无脱落,对照组有2个脱落。楔缺修复1年后4组成功率差异无显著性;在充填体脱落、边缘适合性、继发龋、边缘着色、新发缺损、牙龈反应及牙髓反应7个方面,4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对于任何一组,基线与1年后复查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采用有效排龈方法的前提下,龈下楔状缺损的修复可取得满意疗效,颈部边缘于龈下的深度并不影响治疗效果;推龈器的使用对于龈下楔状缺损的治疗有较大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楔状缺损 排龈 临床疗效 自酸蚀粘接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排龈技术的临床应用与研究现状 被引量:18
2
作者 徐晓华 操小马 李全利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540-542,546,共4页
排龈技术的应用,对提高修复体边缘的适合性、减少修复的并发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排龈技术的生理药理学基础、排龈材料的种类和剂型、临床上应用的各种排龈方法的技术特点进行综述,以期为排龈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提供指导。
关键词 排龈材料 排龈方法 固定义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植义齿排龈后种植体周围软组织损伤愈后的动物实验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高旭 刘梅 刘翠玲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87-290,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比格犬种植义齿排龈后牙龈指数、龈沟液量和龈沟液中炎症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指标的变化,探讨排龈所致种植义齿周围软组织损伤愈后情况。方法拔除8只比格犬左侧下颌第四前磨牙(n=8),严格控制口腔菌斑,2个月... 目的通过观察比格犬种植义齿排龈后牙龈指数、龈沟液量和龈沟液中炎症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指标的变化,探讨排龈所致种植义齿周围软组织损伤愈后情况。方法拔除8只比格犬左侧下颌第四前磨牙(n=8),严格控制口腔菌斑,2个月后行骨水平种植体植入,3个月后行全冠粘接固位。全冠粘接前使用排龈线排龈5 min,排龈前和排龈后1、3、7、14、28、56 d,分别记录种植体的牙龈指数,测量龈沟液量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龈沟液中TNF-α的变化。结果种植体牙龈指数、龈沟液量、TNF-α在排龈后第1、3、7天均大于排龈前和排龈后第14、28、56天(P<0.05),第14、28、56天恢复至排龈前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持良好口腔卫生的情况下,骨水平种植义齿周围软组织排龈线造成的排龈损伤是可逆性损伤,牙龈指数、龈沟液量、TNF-α在第14天恢复至排龈前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龈 种植义齿周围软组织 牙龈指数 龈沟液 肿瘤坏死因子-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排龈药物对体外培养人牙龈成纤维细胞的毒性比较 被引量:7
4
作者 刘健 张晓明 +2 位作者 郝鹏杰 惠敏 于焕英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02-205,共4页
目的评价6种常用的排龈药物对人牙龈成纤维细胞(HGF)毒性作用的大小,以指导临床选择最佳排龈药物。方法将6种不同体积分数的排龈药物(20%硫酸铝、5%硫酸铝、15.5%硫酸铁、13.3%硫酸铁、0.1%盐酸肾上腺素、0.01%盐酸肾上腺素)分别作用于... 目的评价6种常用的排龈药物对人牙龈成纤维细胞(HGF)毒性作用的大小,以指导临床选择最佳排龈药物。方法将6种不同体积分数的排龈药物(20%硫酸铝、5%硫酸铝、15.5%硫酸铁、13.3%硫酸铁、0.1%盐酸肾上腺素、0.01%盐酸肾上腺素)分别作用于体外培养的HGF,MTT比色法测定细胞的损伤与增殖,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所有实验药物均能引起细胞的直接损伤与增殖抑制,细胞毒性由小到大分别是0.01%盐酸肾上腺素、0.1%盐酸肾上腺素、5%硫酸铝、20%硫酸铝、硫酸铁,2种体积分数的硫酸铁毒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透射电镜显示2种体积分数的盐酸肾上腺素及5%硫酸铝可引起细胞器数量减少,线粒体及内质网肿胀;20%硫酸铝造成细胞水肿明显,细胞核和染色质分布不均匀;硫酸铁可导致细胞变性。结论0.01%盐酸肾上腺素细胞毒性作用最小,硫酸铁毒性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龈药物 细胞毒性 人牙龈成纤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排龈线预防牙体修复悬突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4
5
作者 姜醒 闫福华 +1 位作者 郑瑜谦 赵欣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7年第5期533-536,共4页
目的:探讨在涉及龈下的牙体龋损及楔状缺损充填修复时应用排龈线可否预防悬突的形成。方法:选择牙周组织健康的门诊患者24人口腔中齐龈或涉及龈下≤1mm的唇颊侧牙颈部龋缺损共80颗牙,随机分配样本为两组,试验组应用排龈线对窝洞处的牙... 目的:探讨在涉及龈下的牙体龋损及楔状缺损充填修复时应用排龈线可否预防悬突的形成。方法:选择牙周组织健康的门诊患者24人口腔中齐龈或涉及龈下≤1mm的唇颊侧牙颈部龋缺损共80颗牙,随机分配样本为两组,试验组应用排龈线对窝洞处的牙龈进行排龈后用复合树脂充填。对照组常规窝洞预备后直接用复合树脂充填。充填1个月检查悬突的发生情况;收集两组充填前、充填1、3及6个月测试位点的龈沟液(GCF)量、检测GCF中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测量菌斑指数(PLI)、龈沟出血指数(SBI)、牙周探诊深度PD)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充填1个月试验组修复后悬突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充填后6个月试验组与对照组的PLI、SBI、PD、GCF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GCF-AS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排龈线对齐龈或龈下边缘的充填悬突形成的预防效果好。建议临床中充填上述龋缺损时将使用排龈线作为一项常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龈线 牙体修复悬突 龈沟液 天门冬氨酸转氨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排龈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4
6
作者 顾敏 顾卫平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344-347,共4页
排龈术是一种使用排龈材料使游离龈缘与牙面分离,暴露出龈下区域的方法,现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口腔治疗的各个领域。不同排龈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和排龈效果各不相同,本文就临床中常用排龈术的临床应用作一综述,以期给予临床参考。
关键词 排龈术 临床应用 取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刀排龈法与二次排龈法临床效果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谭发兵 王璐 +1 位作者 付钢 周雯雯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9-111,共3页
目的:观察和对比电刀排龈法与二次排龈法在固定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金属烤瓷冠桥修复患者36例68颗牙齿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二次排龈法和电刀排龈法完成排龈,制取印模,灌制工作模型。对排龈时间及排龈后的预备体肩台、牙龈状况、... 目的:观察和对比电刀排龈法与二次排龈法在固定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金属烤瓷冠桥修复患者36例68颗牙齿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二次排龈法和电刀排龈法完成排龈,制取印模,灌制工作模型。对排龈时间及排龈后的预备体肩台、牙龈状况、工作模型进行评价。结果:33颗牙齿采用二次排龈法,25颗达到满意标准,8颗未达到满意标准,满意率75.8%;35颗采用电刀排龈法,28颗达到满意标准,7颗未达到满意标准,满意率80.0%。两种排龈方法的排龈时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排龈效果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电刀排龈法操作简便,易于暴露清晰的软硬组织界限,能得到满意的排龈效果,且术后恢复快,是一种较好的排龈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刀排龈法 排龈时间 二次排龈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排龈药物的排龈效果观察 被引量:12
8
作者 冯云枝 曾晓华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3-56,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排龈药物的排龈效果。方法选择30例志愿者的双侧上颌第一前磨牙(共60颗)作为研究牙齿,随机分成A~F共6组,分别使用含不同排龈药物的排龈线进行颊侧排龈处理。A组为盐酸四氢唑啉,B组为盐酸羟甲唑啉组,C组为盐酸肾上腺素,D组... 目的观察不同排龈药物的排龈效果。方法选择30例志愿者的双侧上颌第一前磨牙(共60颗)作为研究牙齿,随机分成A~F共6组,分别使用含不同排龈药物的排龈线进行颊侧排龈处理。A组为盐酸四氢唑啉,B组为盐酸羟甲唑啉组,C组为盐酸肾上腺素,D组为氯化铝,E组为硫酸铁,F组为生理盐水。于排龈前后分别精确取模,获得排龈牙颊侧龈沟的清晰印模,在硬石膏模型上沿牙冠长轴方向制成经颊侧外形高点线的2 mm厚颊舌向切片,在显微镜下测量龈沟宽度并进行比较,以评价不同药物的排龈效果。结果各组排龈后的龈沟宽度均较排龈前增大(P<0.05)。A、B组的排龈效果优于C、F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与F组外,D、E组与其他各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B组组间以及D、E组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氢唑啉类药物具有较理想的排龈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龈药物 盐酸四氢唑啉 盐酸羟甲唑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用的排龈方法及其对局部组织和全身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肖俐娟 王敏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S1期114-116,共3页
排龈法是一种使用排龈材料让游离龈缘与牙面分离,暴露出龈下区域的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口腔治疗的各个方面。但是排龈法在便利口腔临床操作及保护牙周组织的同时,也可能对机体造成损害。本文就目前常用的排龈方法及其对机体局部组织和全... 排龈法是一种使用排龈材料让游离龈缘与牙面分离,暴露出龈下区域的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口腔治疗的各个方面。但是排龈法在便利口腔临床操作及保护牙周组织的同时,也可能对机体造成损害。本文就目前常用的排龈方法及其对机体局部组织和全身系统的影响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龈法 排龈材料 牙周组织 肾上腺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烤瓷全冠修复中排龈术对牙周健康的影响 被引量:16
10
作者 吕渭莉 石红光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80-381,390,共3页
【目的】研究前牙金属烤瓷全冠修复后 ,牙龈、牙周组织的变化以及排龈术应用对它们的影响。【方法】追踪观察1994~ 1995年间排龈组与不排龈组金属烤瓷全冠修复的患牙的牙龈、牙周组织状况 ,进行资料的统计分析。【结果】金属烤瓷修复... 【目的】研究前牙金属烤瓷全冠修复后 ,牙龈、牙周组织的变化以及排龈术应用对它们的影响。【方法】追踪观察1994~ 1995年间排龈组与不排龈组金属烤瓷全冠修复的患牙的牙龈、牙周组织状况 ,进行资料的统计分析。【结果】金属烤瓷修复后牙周组织的主要变化为 :颈缘变色、慢性单纯性牙龈炎和牙周炎。排龈组与不排龈组的牙周疾病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 ,排龈组明显少于未排龈组。【结论】前牙金属烤瓷全冠修复时排龈技术的应用对修复后牙周组织有影响 ,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烤瓷全冠 牙龈 牙周组织 排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排龈法与排龈线排龈法排龈效果的临床比较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杨炼 蒲高成 +3 位作者 段少宇 赵运流 徐达 刘淑萍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6-57,60,共3页
比较激光排龈法和排龈线排龈法的临床应用效果。选择30例患有轻度牙龈炎且需全冠修复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在全冠预备后用激光排龈法和排龈线排龈法进行排龈,对两组患者在排龈时间,排龈中使用止血药物的情况,排龈后制取印模的清晰... 比较激光排龈法和排龈线排龈法的临床应用效果。选择30例患有轻度牙龈炎且需全冠修复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在全冠预备后用激光排龈法和排龈线排龈法进行排龈,对两组患者在排龈时间,排龈中使用止血药物的情况,排龈后制取印模的清晰程度以及排龈对牙龈健康的影响4个方面进行比较,所得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种排龈方法在排龈时间,止血药物使用及牙龈健康影响方面有统计学差异,在模型清晰程度上没有统计学差异。激光排龈法对牙龈损伤小、效率高、排龈效果肯定,适用于轻度牙龈炎患者全冠修复时的排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 排龈线 排龈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排龈时间与药物对牙龈成纤维细胞的毒性比较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晓明 惠敏 刘健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48-251,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排龈药物与不同排龈时间对人牙龈成纤维细胞(HGF)毒性作用的影响,指导临床选择最佳排龈药物和排龈时间。方法:MTT比色测定细胞活性,透射电镜观察直接损伤后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排龈药物pH值测定。结果:0.1%盐酸肾上腺素的... 目的:研究不同排龈药物与不同排龈时间对人牙龈成纤维细胞(HGF)毒性作用的影响,指导临床选择最佳排龈药物和排龈时间。方法:MTT比色测定细胞活性,透射电镜观察直接损伤后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排龈药物pH值测定。结果:0.1%盐酸肾上腺素的细胞毒性作用最小,排龈时间5 min细胞毒性小于10 min,硫酸铁的细胞毒性最大。结论:健康患者可采用0.1%盐酸肾上腺素进行排龈;伴有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患者,可采用20%硫酸铝替代0.1%盐酸肾上腺素;临床上使用硫酸铁排龈时应适当降低其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龈药物 细胞毒性 人牙龈成纤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排龈法充填后牙邻面洞的临床体会
13
作者 张旭凤 郭玉苏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3期414-415,419,共3页
目的:了解排龈法充填后牙邻面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5月~2010年4月就诊并复诊的后牙邻面患龋牙261颗,按照2∶1比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先用排龈线排龈,再用进口松风玻璃离子水门汀粘固剂垫底,凝固后重新制洞并用Ag... 目的:了解排龈法充填后牙邻面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5月~2010年4月就诊并复诊的后牙邻面患龋牙261颗,按照2∶1比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先用排龈线排龈,再用进口松风玻璃离子水门汀粘固剂垫底,凝固后重新制洞并用Ag-Hg合金或光固化复合树脂充填。对照组不排龈,直接进行预备充填,方法同实验组。结果:实验组174颗患牙中,失败10颗,成功164颗。对照组87颗患牙中,16颗失败,成功者71颗。实验组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排龈法充填后牙邻面洞可使充填体松动、折断、脱落等失败情况明显减少,密合更好,较少继发龋形成及牙龈发炎,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龈法 后牙邻面洞 充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排龈线不同时间浸提液的细胞毒性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倪莹 邱振伟 +2 位作者 孙霞 杨敏 杨美静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47-550,共4页
目的:观察3种排龈线在不同浸提时间下的细胞毒性。方法:用DMEM细胞培养液制备肾上腺素排龈线、硫酸铝排龈线、不含药排龈线分别浸提5、10、15、30 min的浸提液,用于培养人牙龈成纤维细胞(HGFs)。采用MTT比色法观察HGFs增殖活性;Annexin... 目的:观察3种排龈线在不同浸提时间下的细胞毒性。方法:用DMEM细胞培养液制备肾上腺素排龈线、硫酸铝排龈线、不含药排龈线分别浸提5、10、15、30 min的浸提液,用于培养人牙龈成纤维细胞(HGFs)。采用MTT比色法观察HGFs增殖活性;Annexin/PI双染法检测HGFs凋亡。结果:3种排龈线的不同浸提时间浸提液都可抑制HGFs增殖,诱导HGFs凋亡,随着浸提时间延长(15、30 min),HGFs的早期凋亡率逐渐增加,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3种排龈线具有一定程度时间依赖性细胞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龈成纤维细胞 细胞培养 细胞毒性 排龈线 肾上腺素 硫酸铝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排龈方法对排龈效果影响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冯传翠 张晓明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7-128,共2页
为对比临床常用3种排龈方法的排龈效果,将270例需预备龈下肩台的单冠修复者随机分成3组(n=90),在制取印模前分别进行单线法、双线法及排龈膏法排龈,随后从印模、模型质量,牙龈出血、患者主观感觉及排龈时间方面,综合评价三者的优劣。三... 为对比临床常用3种排龈方法的排龈效果,将270例需预备龈下肩台的单冠修复者随机分成3组(n=90),在制取印模前分别进行单线法、双线法及排龈膏法排龈,随后从印模、模型质量,牙龈出血、患者主观感觉及排龈时间方面,综合评价三者的优劣。三者在修复体质量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3.209),在排龈时间及患者满意度方面,排龈膏组优于排龈线组(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龈方法 排龈膏 肩台 义齿修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不同药物排龈线引起牙龈炎症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孙学武 孙桂兰 肖丽静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3-55,共3页
目的通过评价3种常用排龈药物引起牙龈炎症程度的大小,为临床选择最佳的排龈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将40颗上颌第一前磨牙按随机区组设计分为4组:硫酸铁组、氯化铝组、肾上腺素组、生理盐水组(对照组),每组10颗牙齿,分别采用体积分数为25%... 目的通过评价3种常用排龈药物引起牙龈炎症程度的大小,为临床选择最佳的排龈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将40颗上颌第一前磨牙按随机区组设计分为4组:硫酸铁组、氯化铝组、肾上腺素组、生理盐水组(对照组),每组10颗牙齿,分别采用体积分数为25%氯化铝、15.5%硫酸铁、0.1%盐酸肾上腺素、生理盐水作为排龈药物,于排龈前及排龈后1、3、5、7、9d测定龈沟液中龈沟液(GCF)量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活性的水平,计算排龈前后GCF变化量。结果排龈后,GCF变化量从小到大依次为生理盐水组、肾上腺素组、氯化铝组、硫酸铁组。肾上腺素组在排龈后第1、3天龈沟液中AST水平与排龈前基值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硫酸铁组及氯化铝组在排龈后第1、3、5天龈沟液中AST水平与排龈前基值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只有硫酸铁组排龈后第1、3天龈沟液中AST水平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健康成人的口腔固定修复患者,推荐使用体积分数为0.1%肾上腺素作为排龈药物;对伴有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口腔固定修复患者,体积分数为25%氯化铝可作为0.1%肾上腺素的替代排龈药物;硫酸铁需降低体积分数才能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龈药物 龈沟液 龈炎 天冬氨酸转氨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排龈术在龈下楔状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6
17
作者 吴丽娜 王一霖 刘美瑜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59-861,共3页
选择楔状缺损颈部边缘位于龈下0-2 mm内、较难充填的活髓患牙120颗,分3组(n=40):Ⅰ组:排龈线排龈;Ⅱ组:排龈膏排龈;Ⅲ组:对照组,直接充填。充填后1、2年复查,以改良的USPHS直接临床评价系统评估疗效。修复1年及2年后实验组和对照... 选择楔状缺损颈部边缘位于龈下0-2 mm内、较难充填的活髓患牙120颗,分3组(n=40):Ⅰ组:排龈线排龈;Ⅱ组:排龈膏排龈;Ⅲ组:对照组,直接充填。充填后1、2年复查,以改良的USPHS直接临床评价系统评估疗效。修复1年及2年后实验组和对照组成功率差异均有显著性,实验组之间成功率差异无显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楔状缺损 排龈 复合树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排龈方法对排龈效果影响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欧阳罡 周欢 赵三军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02-205,共4页
目的:观察并评价4种排龈方法的排龈效果。方法:选取牙周健康志愿者,随机选用1种有线排龈法Ultrapak E(UL组),以及3种无线排龈法(Cordless gingival retraction):Expasy1(EX组)、Astringent Retraction Paste(AS组)、Racegel(RA组)按使... 目的:观察并评价4种排龈方法的排龈效果。方法:选取牙周健康志愿者,随机选用1种有线排龈法Ultrapak E(UL组),以及3种无线排龈法(Cordless gingival retraction):Expasy1(EX组)、Astringent Retraction Paste(AS组)、Racegel(RA组)按使用说明对口内上颌前磨牙进行排龈处理,二次法硅橡胶印模后常规灌注超硬石膏模型。每颗牙齿模型应用3shape扫描仪进行数字化建模,使用Geomagic Studio 2013软件对排龈前后数字化模型进行重叠及裁切后,分别测量排龈前后相应牙位颊侧近中1/3、中央1/3、远中1/3的牙龈顶距牙面水平距离(W),对排龈差(ΔW=W后-W前)进行分析评价。结果:4种排龈方法均取得有效的排龈宽度,UL组排龈效果最显著,随后依次为AS组、EX组、RA组,且各组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F=1 114.4,P<0.000 1)。结论:无线排龈法亦可以取得有效的临床排龈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龈线 无线排龈 数字化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排龈线在后牙邻面吻合龋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赵晶帆 安云翔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09-711,共3页
选择龋损的龈壁齐龈或位于龈下≤1 mm的后牙邻面吻合龋患牙,应用排龈线排龈后预备龈壁、充填,可避免损伤牙龈组织,提高充填质量。
关键词 吻合龋 排龈线 龈沟液 边缘密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