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4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相流化床内分布器与挡板效应的模拟分析
1
作者 朱紫橙 焦云鹏 +1 位作者 刘梦溪 陈建华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873-3884,共12页
三相流化床反应器具有复杂的非均匀动态结构,为了深入理解内构件设计参数对三相反应器性能的影响,基于欧拉-欧拉多流体模型,使用开源软件OpenFOAM对气液固三相流化床内构件进行数值模拟,考察了三种开孔率(0.866、0.219、0.072)的分布器... 三相流化床反应器具有复杂的非均匀动态结构,为了深入理解内构件设计参数对三相反应器性能的影响,基于欧拉-欧拉多流体模型,使用开源软件OpenFOAM对气液固三相流化床内构件进行数值模拟,考察了三种开孔率(0.866、0.219、0.072)的分布器和两种挡板高度(20 m,6.8 m)对颗粒、气体流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三种开孔率的分布器在开孔率为0.219时总气泡体积密度最高,相较于0.866和0.072的总开孔率气泡体积密度分别增加了12.4%和22.6%。挡板位置从20 m降低到6.8 m使得更高的床层中有更多的气泡数量,在充分发展段其总气泡数增加了13.4%。研究结果为三相流化床内构件设计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相流化床 分布器 挡板 群平衡 气泡尺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湍流对双组分颗粒流化床气体径向扩散的影响
2
作者 张亿韵 陈恒志 +2 位作者 李洋 慕长安 王泉海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559-2568,共10页
针对模拟研究双组分流化床内气体扩散过程中出现的计算偏差,提出通过优化标准k-ε湍流模型常数提高计算精度,从而消除计算偏差。研究结果表明:采用Launder湍流模型常数时,计算获得流化床内流场湍流强度偏大,导致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相差... 针对模拟研究双组分流化床内气体扩散过程中出现的计算偏差,提出通过优化标准k-ε湍流模型常数提高计算精度,从而消除计算偏差。研究结果表明:采用Launder湍流模型常数时,计算获得流化床内流场湍流强度偏大,导致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相差较大;通过调整湍流模型常数可以明显提高计算精度,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更为一致。在气速较低时,湍流对气体径向扩散影响不大;但在气速较高时,采用新模型常数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的吻合度明显提高。随着重组分颗粒的增加,流化床中心区示踪气体浓度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第二组分颗粒的添加对流化床内湍流强度影响较为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化床 湍流模型常数 气体扩散 两相流 计算流体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层格栅对工业MTO反应器流动特性影响的MP-PIC模拟
3
作者 白士玉 汪显盼 +3 位作者 潘海涛 苟荣恒 杨彦彪 张永民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3-160,共8页
某工业甲醇制烯烃装置的反应器是一个密相段直径为10 m、底部采用板式气体分布器、内置两层网状格栅内构件的大型湍动流化床反应器,利用MP-PIC(multi-phase particle-in-cell)方法对该反应器进行等比例气固流动特性的数值模拟,模拟中考... 某工业甲醇制烯烃装置的反应器是一个密相段直径为10 m、底部采用板式气体分布器、内置两层网状格栅内构件的大型湍动流化床反应器,利用MP-PIC(multi-phase particle-in-cell)方法对该反应器进行等比例气固流动特性的数值模拟,模拟中考虑颗粒分配器、格栅、旋风分离器组等主要的内部构件,以工业数据作为模拟工艺参数,考察反应器中两层网状格栅的作用。结果表明:模拟得到的床层平均密度与实际工业数据总体吻合良好,安装两层网状格栅提升了密相床层高度,使密相床层平均密度下降了112 kg/m3,这对应着密相床层流化质量与气固接触效率的改善;网状格栅可以有效限制床中大气泡产生,使得格栅上方密相颗粒分布更加均匀,气固混合更加充分,同时还能大幅度抑制反应器密相区颗粒的轴向返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醇制烯烃 反应器 流化床 格栅 MP-PIC方法 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 of solids phase wall boundary condition on simulation of gas-solids flow characteristics in riser 被引量:1
4
作者 周新宇 高金森 +1 位作者 徐春明 蓝兴英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063-1069,共7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FD-DEM流化床内静电效应影响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斌 范林达 +1 位作者 王太 刘鹏宇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428-435,共8页
气固流化床由于具有传热传质效率高等优点,因此在煤化工、煤燃烧和煤炭分选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在流化过程中,颗粒与颗粒或壁面间频繁接触、碰撞,导致颗粒表面产生电荷,从而发生颗粒黏附到反应器壁、颗粒团聚和静电放电等现象,影响... 气固流化床由于具有传热传质效率高等优点,因此在煤化工、煤燃烧和煤炭分选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在流化过程中,颗粒与颗粒或壁面间频繁接触、碰撞,导致颗粒表面产生电荷,从而发生颗粒黏附到反应器壁、颗粒团聚和静电放电等现象,影响颗粒运动状态、空隙率、混合程度等特性,甚至引发生产事故。为探究静电效应对流化床内气固两相流动特性的影响,基于开发的双网格CFD-DEM模拟程序,耦合静电力模型,对单孔射流流化床内气固两相流化过程进行数值模拟,从床层整体和典型区域示踪颗粒2种角度对考虑静电力前后流化床内气固两相流动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考虑静电力后,颗粒分布更加分散,床层空隙率增大,床层膨胀高度增加,相同初始位置颗粒的运动轨迹发生改变;流化床内颗粒运动及速度分布近似呈轴对称分布,滞止区颗粒竖直和水平速度始终接近于零;随着颗粒携带电荷量升高,流化床内喷泉区颗粒速度矢量逐渐稀疏,喷射区颗粒速度矢量逐渐密集,Lacey混合指数呈现一定程度的减缓。以上研究结果及方法可为进一步研究工作和工程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化床 两相流 CFD-DEM 静电效应 双网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Geldart A类加重质流化床的床层膨胀特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于大伟 邵明 +5 位作者 王宾 蔚文朋 宋俊 姜坤坤 李志强 董良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5-170,共6页
为了预测Geldart A类加重质的膨胀特征,通过床层塌落试验,研究了床层流化过程中的气泡相和乳化相的组成与操作因素之间的关联,构建了操作气速、静止床高以及床层膨胀高度的数据集,进行了数据统计分布和相关性分析,利用具有最佳超参数的G... 为了预测Geldart A类加重质的膨胀特征,通过床层塌落试验,研究了床层流化过程中的气泡相和乳化相的组成与操作因素之间的关联,构建了操作气速、静止床高以及床层膨胀高度的数据集,进行了数据统计分布和相关性分析,利用具有最佳超参数的GBDT模型成功模拟了膨胀高度和影响变量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分析了特征变量的敏感性。结果表明,随着气速的逐渐增加,乳化相与气泡相的膨胀呈现先增加并略有减小的规律。对于不同的初始床高与床层膨胀高度,气泡相组成不受其变化的影响且组成比例相对稳定。操作气速的重要性得分是0.68,是膨胀高度最敏感的变量。而静止床高的重要得分仅为0.32,表明此变量对床层膨胀的影响较小。此外,由部分相关性分析可知,床层的膨胀高度对操作气速的依赖性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重质 机器学习 流化床 床层膨胀 气泡相 乳化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化床直接法合成甲基氯硅烷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韩琭 王光润 +2 位作者 梁卫华 罗务习 王金福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87-292,共6页
在f 24mm的实验室流化床装置上,对金属硅与氯甲烷在CuCl催化剂作用下直接合成二甲基二氯硅烷(DDS)的气-固-固相催化反应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为获得较高的DDS选择性,反应应在300℃以下进行,实验测得反应速率达到70gCH3Cl(kgSi)-1h... 在f 24mm的实验室流化床装置上,对金属硅与氯甲烷在CuCl催化剂作用下直接合成二甲基二氯硅烷(DDS)的气-固-固相催化反应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为获得较高的DDS选择性,反应应在300℃以下进行,实验测得反应速率达到70gCH3Cl(kgSi)-1h-1,主副反应的活化能分别为92kJmol-1和254kJmol-1。将流化床实验的结果与固定床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流化床反应器在反应活性和DDS选择性上均远优于固定床,是最适用于有机硅单体合成的反应器型式。根据文献资料和气-固-固催化反应机理对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进行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法 合成 甲基氯硅烷 实验研究 有机硅单体 流化床 硅铜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聚合流化床内静电与结片现象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3
8
作者 于恒修 王芳 +1 位作者 王靖岱 阳永荣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05-209,共5页
综述了气相聚合流化床内静电及结片现象的研究进展,对流化床内结片现象进行了描述,将静电与流化床的壁面结片现象关联,并从流化床流体力学行为与静电生成速率的关系出发对静电的生成机理进行了论述。通过对流化床内静电分布分析,确定了... 综述了气相聚合流化床内静电及结片现象的研究进展,对流化床内结片现象进行了描述,将静电与流化床的壁面结片现象关联,并从流化床流体力学行为与静电生成速率的关系出发对静电的生成机理进行了论述。通过对流化床内静电分布分析,确定了流化床内静电积累和消散的位置。提出了流化床内静电检测、静电产生机理、静电信号与工业流化床中结片现象关联等有待继续研究的方向和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化床 气相聚合 静电 结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相循环流化床中沸腾传热特性 被引量:27
9
作者 张利斌 李修伦 +1 位作者 张金钟 林瑞泰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208-215,共8页
提出了一种新型蒸发沸腾传热方式,即汽液固三相循环流化床沸腾传热。实验表明:该传热方式具有强化传热和防、除垢效果;其传热系数比汽液两相流沸腾传热膜系数高1.5~2.0倍,并能长期保持传热壁面的洁净。实验中研究了不同种类的固体粒子... 提出了一种新型蒸发沸腾传热方式,即汽液固三相循环流化床沸腾传热。实验表明:该传热方式具有强化传热和防、除垢效果;其传热系数比汽液两相流沸腾传热膜系数高1.5~2.0倍,并能长期保持传热壁面的洁净。实验中研究了不同种类的固体粒子(玻璃球、陶瓷球、钛粒和钢球)、粒子体积分率、液相流速以及加热蒸汽压力等因素对循环流化床沸腾传热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 沸腾传热 三相流 流化床 CF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相循环流化床中气泡大小及其分布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3
10
作者 王铁峰 王金福 +1 位作者 杨卫国 金涌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97-203,共7页
用光纤探头技术对三相循环流化床中的气泡大小及其分布进行了系统研究 ,实验测定了操作条件对气泡大小及其分布的影响规律 .实验结果表明 ,三相循环流化床中气泡的大小分布可用对数正态分布表征 ,在实验条件下气泡平均直径在床中心区域... 用光纤探头技术对三相循环流化床中的气泡大小及其分布进行了系统研究 ,实验测定了操作条件对气泡大小及其分布的影响规律 .实验结果表明 ,三相循环流化床中气泡的大小分布可用对数正态分布表征 ,在实验条件下气泡平均直径在床中心区域较小且沿半径方向由中心向边壁逐渐增大 ,并随表观气速的增大而减小 ,随固含率的增大而增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相循环流化床 气炮 光纤探头 大小分布 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内构件内循环三相流化床氧传递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7
11
作者 韦朝海 吴锦华 +2 位作者 吴超飞 任源 吴海珍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07-510,共4页
以树脂作为载体,研究了新型内循环三相流化床反应器氧传递速率和氧转移效率的影响因素(载体量、气速、导流挡板及布气器设置的位置).结果表明,当载体量<10%时,三重管、五重管的溶氧性能较好;当载体量>10%时,直管、多重管的溶氧性... 以树脂作为载体,研究了新型内循环三相流化床反应器氧传递速率和氧转移效率的影响因素(载体量、气速、导流挡板及布气器设置的位置).结果表明,当载体量<10%时,三重管、五重管的溶氧性能较好;当载体量>10%时,直管、多重管的溶氧性能更好;当载体量为15%时,随着表观气速的增大,氧传递速率增大,而气速分别在0.022 m/s和0.033m/s时,直管和多重管的氧转移效率达到最大值;底部布气优于其他高度布气;导流挡板的设置增强氧的传递作用.研究结果为反应器的放大及操作条件的优化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循环三相流化床 氧传递系数 氧转移效率 内构件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床气固提升管中颗粒浓度的轴向分布 被引量:25
12
作者 黄卫星 易彬 +1 位作者 杨颖 潘永亮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2000年第6期38-41,共4页
以 16m高循环床提升管中气固两相流压力梯度的大量实验数据为基础 ,从能量耗散的观点分析研究了平均颗粒浓度的轴向分布特征及其操作条件的影响 ,并与相同条件下 6m高提升管中颗粒浓度的轴向分布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 ,增加颗粒循环量Gs... 以 16m高循环床提升管中气固两相流压力梯度的大量实验数据为基础 ,从能量耗散的观点分析研究了平均颗粒浓度的轴向分布特征及其操作条件的影响 ,并与相同条件下 6m高提升管中颗粒浓度的轴向分布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 ,增加颗粒循环量Gs 或减小表观气速Ug 时 ,由于单位质量颗粒加速和输送的能量减少 ,提升管各高度位置的颗粒浓度εs增大 ,颗粒浓度的轴向分布亦更不均匀 ;提升管高度对平均颗粒浓度及其轴向分布具有显著影响 ,提升管高度增加 ,提升管各高度截面上的平均颗粒浓度减小 ,颗粒浓度的轴向分布也更加均匀 ,给定表观气速对应的颗粒饱和夹带量也将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 提升管 颗粒浓度 气固两相流 轴向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液固三相循环流化床中气固相含率轴径向的分布 被引量:8
13
作者 韩社教 金涌 +1 位作者 俞芷青 吴群伟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76-280,共5页
对气液固三相循环流化床中气固相含率沿轴径向的分布进行了实验研究和模拟。实验结果表明:与膨胀床相比,三相循环流化床内的相间接触较为充分;固含率轴向分布的一维沉降-扩散模型模拟值与实验值吻合较好。
关键词 三相循环 流态化 相含率 流化床反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蔗糖三相流态化结晶过程中离集与混合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张小平 钱宇 +1 位作者 郭祀远 李琳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15-19,共5页
在一总高650mm,直径60mm的三相流化床实验装置上,分别采用压降法和取样法测定了不同操作条件下二元混合物蔗糖晶体颗粒浓度沿轴向的分布,并建立了表征颗粒混合与分级程度的数学模型,得到不同条件下的混合系数。结果表明,... 在一总高650mm,直径60mm的三相流化床实验装置上,分别采用压降法和取样法测定了不同操作条件下二元混合物蔗糖晶体颗粒浓度沿轴向的分布,并建立了表征颗粒混合与分级程度的数学模型,得到不同条件下的混合系数。结果表明,混合系数即混合程度随气速增加而增大,但随液速增加略有减小;随大颗粒比率的增加,床中的离集程度有所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相流化床 结晶 离集 混合 蔗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硫塔气固两相流场优化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45
15
作者 魏星 李伟力 +1 位作者 凡凤仙 袁竹林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2-18,共7页
循环流化床脱硫塔是一种用于锅炉尾部烟气的干法脱硫技术。由于实际脱硫塔尺寸庞大,给实验研究带来困难且成本很高,该文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多种方案进行比较,能够便利、深入地对塔内流场进行研究。并根据拟建的循环流化床脱硫塔实际... 循环流化床脱硫塔是一种用于锅炉尾部烟气的干法脱硫技术。由于实际脱硫塔尺寸庞大,给实验研究带来困难且成本很高,该文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多种方案进行比较,能够便利、深入地对塔内流场进行研究。并根据拟建的循环流化床脱硫塔实际结构和运行参数,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对塔内气固两相流场进行了模拟,发现和揭示了塔内流场所存在的不均匀性。为将塔内流场调节均匀,在所建立的数值模拟平台上对大量设想的调节方案进行了尝试、比较和筛选。最终结果表明,通过改变文丘里管直径、加装直导流板或弯曲导流板均可以将流场调节均匀,达到理想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 脱硫 气固两相流动 数值模拟 流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动载流床中温度对霍林河褐煤快速热解产物的影响 被引量:16
16
作者 崔丽杰 姚建中 +1 位作者 林伟刚 张铮 《现代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28-32,共5页
在喷动载流床反应器内对霍林河褐煤的快速热解进行了研究,并对该煤的热解机理进行了初步分析。考察了在500~850℃范围内温度对热解产品产率分布及气体和液体产品具体组成的影响。分别利用气相色谱和色质联用仪来分析气体和液体产物的... 在喷动载流床反应器内对霍林河褐煤的快速热解进行了研究,并对该煤的热解机理进行了初步分析。考察了在500~850℃范围内温度对热解产品产率分布及气体和液体产品具体组成的影响。分别利用气相色谱和色质联用仪来分析气体和液体产物的组成。实验结果表明,气体总产率及CO、H2和C1~5烃类的产率随热解温度的提高而增大;在热解温度为650℃时,液体产率最高,在煤粉粒径为0.125~0.18mm,液体产品的总产率可达23%,其中正己烷可溶物的产率可达30%以上,沸点340℃前馏分也达30%以上。液体产品中酚类产品较多;温度对液体产品的组成有极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动-载流床 褐煤 快速热解 热解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两相流流型显示和空隙率测量的电容层析成像技术 被引量:19
17
作者 黄志尧 王保良 李海青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1035-1038,共4页
Based on electrical capacitance tomography technique, a novel method for flow pattern display and voidage measurement of two-phase flow was proposed. A 12-electrode ECT measurement system was developed. The weighted b... Based on electrical capacitance tomography technique, a novel method for flow pattern display and voidage measurement of two-phase flow was proposed. A 12-electrode ECT measurement system was developed. The weighted back projection algorithm was selected as the image reconstruction algorithm to satisfy the requirement of flow pattern display. Combining the principle of Tikhnov regularization theory with the ART(Algebraic Reconstruction Technique) algorithm, a new quantitative image reconstruction algorithm was developed to implement voidage measurement of two-phase flow.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gas-liqiud two-phase flow and gas-solid fluidized bed showed that the developed measurement system was successful. The speed of image reconstruction of flow pattern display was greater than 20 frames per second. The maximum error of voidage measurement is less than 5% and the time of voidage measurement is less than 2 secon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相流 流型 空隙率 电容层析成像 测量 12电极 ECT检测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气-固湍流流化床径向空隙率分布的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卢春喜 徐亦方 +3 位作者 时铭显 沈复 赵民刚 彭济峰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315-318,共4页
在一套710/4000×870/11000mm大型有机玻璃流化床中,测定了大比重的FCC催化剂在湍流流化床密相密度沿径向的分布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湍流流化床密相区密度沿径向有一个明显的分布。采用多项式模型对试... 在一套710/4000×870/11000mm大型有机玻璃流化床中,测定了大比重的FCC催化剂在湍流流化床密相密度沿径向的分布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湍流流化床密相区密度沿径向有一个明显的分布。采用多项式模型对试验数据进行了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湍流流化床 密相空隙率 合成石油 流化催化裂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漏斗型导流内构件对内循环三相流化床流体力学与传质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6
19
作者 韦朝海 李磊 +2 位作者 吴锦华 吴超飞 吴景雄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91-595,共5页
The effects of funnel-shape internals on hydrodynamics and mass transfer in an internal loop three-phase fluidized bed were investigated.Three different kinds of internals were designed which were setup on the top of ... The effects of funnel-shape internals on hydrodynamics and mass transfer in an internal loop three-phase fluidized bed were investigated.Three different kinds of internals were designed which were setup on the top of draft-tube in terms of horizontal angle and outer diameter, and gas hold up, liquid mixing time, liquid circulation velocity and mass transfer coefficient were measured respectively.It was shown that the riser gas holdup and mass transfer coefficient increased by 10% and 15% than that without such an internal, liquid mixing time decreased by 10% to 25%.When the superficial gas velocity was less than 0.5 cm·s-1, liquid circulation velocity increased with the setup of such internals·Liquid circulation velocity decreased when the superficial gas velocity was above 0.5 cm·s-1.In addition, the variation of structural parameters of funnel-shape internals had significant effects on hydrodynamics and mass transf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漏斗型导流内构件 内循环三相流化床 流体力学 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黄素对偶氮染料生物降解的影响 被引量:8
20
作者 赵婧 蒋进元 +2 位作者 丁林 周岳溪 梁杰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193-1197,共5页
采用高温〔(55±1)℃〕升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常温三相好氧流化床组合工艺处理含盐偶氮染料活性艳红X-3B(RR2)废水,考察核黄素(VB2)对染料的降解及活性污泥微生物相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力停留时间(HRT)为18 h,进水ρ... 采用高温〔(55±1)℃〕升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常温三相好氧流化床组合工艺处理含盐偶氮染料活性艳红X-3B(RR2)废水,考察核黄素(VB2)对染料的降解及活性污泥微生物相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力停留时间(HRT)为18 h,进水ρ(RR2)为40-100 mg/L,ρ(CODCr)为800-1 200 mg/L,ρ(NaCl)为30 000-35 000 mg/L,UASB反应器的有机负荷为2-3kg/(m3.d),三相好氧流化床有机负荷为0.3-0.4 kg/(kg.d)的条件下,ρ(VB2)为5 mg/L时可以明显改善工艺的运行效果,RR2和CODCr的去除率均在95%以上;UASB及三相好氧流化床中活性污泥微生物以杆菌为主,核黄素的投加使得系统中菌体体积变小、总量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黄素 UASB 三相好氧流化床 RR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