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区域新质生产力水平测度、结构分解及空间收敛性分析 被引量:73
1
作者 施雄天 余正勇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0-99,共10页
本文基于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围绕新制造、新服务、新业态和综合指标来构建我国区域新质生产力水平测度指标体系;利用熵权TOPSIS和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指示法对我国区域新质生产力水平进行测度并将各指标集合进行可视化呈现;同时运用QAP模型... 本文基于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围绕新制造、新服务、新业态和综合指标来构建我国区域新质生产力水平测度指标体系;利用熵权TOPSIS和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指示法对我国区域新质生产力水平进行测度并将各指标集合进行可视化呈现;同时运用QAP模型分析、空间计量模型对我国区域新质生产力水平进行结构分解和收敛性分析。结果表明:(1)我国新质生产力整体上处于稳步上升的趋势,各区域新质生产力水平呈现“南部沿海>东部沿海>北部沿海>均值>长江中游>西南地区>黄河中游>东北>西北”的梯度格局;(2)新制造和新服务指标的提升有助于新质生产力水平的提升;(3)我国新质生产力水平存在绝对β收敛,八大地理分区存在绝对俱乐部收敛,在影响因素的扰动下大部分区域新质生产力水平表现为加快速度收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水平 熵权 TOPSIS 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指示法 QAP 分析 空间计量模 收敛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与未来——基于全排列多边形指标法的校园遗产价值评价与保护研究
2
作者 李晖 廖宝怡 +3 位作者 郭静 黄依婷 陈璞 林昕扬 《园林》 2024年第8期64-73,共10页
校园遗产作为一种新型的文化遗产类型应该构建科学而完善的保护体系,如何在现状调研的基础上构建详尽而完善的遗产保护体系是目前研究和实践中的难点问题。以原中山大学校园石牌校区校园遗产为例,在定性分析校园现状遗产资源的基础上,... 校园遗产作为一种新型的文化遗产类型应该构建科学而完善的保护体系,如何在现状调研的基础上构建详尽而完善的遗产保护体系是目前研究和实践中的难点问题。以原中山大学校园石牌校区校园遗产为例,在定性分析校园现状遗产资源的基础上,借助层次分析法构建遗产价值评价体系,并确定评价因子及其权重,通过设计问卷对校园内现存不同遗产单元进行打分;利用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指标法对不同景观单元的价值评估结果进行图像可视化,对比不同遗产单元的资源价值,结果表明:(1)校园遗产保护应该遵循整体性原则,以构建跨越行政边界、全面详尽的校园遗产保护体系;(2)全排列多边形指标法等量化方法更有助于校园遗产价值的科学、客观评价,可加深理解各遗产要素与校园整体遗产保护之间的关联性;(3)校园遗产应该重视历史的层级性和连续性保护。研究将为校园遗产价值评价及保护体系的构建提供理论和方法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遗产保护 遗产价值评价 保护体系 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指标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指标法的土壤肥力质量评价 被引量:14
3
作者 张建勇 肖武 +4 位作者 王铮 台晓丽 王鹏飞 蒋舒 王婷婷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285-1292,共8页
土壤对于植物生长和土地生产力极其重要,了解和掌握土壤肥力质量有助于认识土壤环境状况,并有效和合理地利用土地。当前,土壤肥力质量评价有许多种方法。本研究将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指标方法引入土壤肥力质量评价,并以吉林省黑土为例,从... 土壤对于植物生长和土地生产力极其重要,了解和掌握土壤肥力质量有助于认识土壤环境状况,并有效和合理地利用土地。当前,土壤肥力质量评价有许多种方法。本研究将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指标方法引入土壤肥力质量评价,并以吉林省黑土为例,从土壤养分、结构和环境3方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和分级标准,将具有代表性的13个野外定点采样的测试数据进行评价,同时与可拓评价法、改进的人工神经网络法的评价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本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研究区内选取的13个样点,肥力质量均为Ⅲ类级别,肥力质量中等;针对不同样点所存在的限制因素,可提出土壤改良与改善的对策,G3、G7和G8样点的土壤需要增施磷肥,G4、G10和G14样点的土壤应注意耕作制度和改良土壤结构。与其他评价方法比较发现,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指标法用于土壤肥力质量评价是可行的,评价结果一致性高,仅在3个或1个样点的评价结果不一致。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指标法简便易懂,方便编程实现参评因子量化处理,避免主观随意性。此方法是土壤肥力质量评价的新方法,可为其他地区或土壤类型的土壤肥力质量评价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 土壤肥力 全排列多边形图示 指标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与全排列多边形的长沙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 被引量:3
4
作者 张禾裕 张建勇 +1 位作者 陈亚凯 王涛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第8期1943-1948,共6页
借助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指标法的思想方法,选取长沙市作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区域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进行了包含9项指标的定量化评价。结果表明,长沙市总体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综合程度整体保持增大趋势,且增速越来越快,各县(区... 借助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指标法的思想方法,选取长沙市作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区域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进行了包含9项指标的定量化评价。结果表明,长沙市总体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综合程度整体保持增大趋势,且增速越来越快,各县(区、市)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在2010年之后表现为芙蓉区>天心区>雨花区>开福区>岳麓区>长沙县>望城区>浏阳市>宁乡县,5个市辖区的节约集约利用水平高于长沙市总体水平,而其余的4个县(区、市)的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低于长沙市总体水平,长沙市各区县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程度及增幅与距芙蓉区的距离反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约集约利用 长沙 全排列多边形图示 指标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排列多边形综合图示指标法的沈阳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 被引量:4
5
作者 侯微 刘亚臣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8-91,共4页
本文采用全排列多边形综合图示指标法,为评价区域土地集约利用提供支撑。结果表明:(1)总体变化特征表明:2006?2014年沈阳市土地集约利用总体水平快速提高,各个指标之间的协调性呈减弱趋势;(2)分项指标特征表明:土地投入水平、产出效益... 本文采用全排列多边形综合图示指标法,为评价区域土地集约利用提供支撑。结果表明:(1)总体变化特征表明:2006?2014年沈阳市土地集约利用总体水平快速提高,各个指标之间的协调性呈减弱趋势;(2)分项指标特征表明:土地投入水平、产出效益指标均经历了快速提高和缓慢提高阶段,由低度、中度集约转变为高度集约,表明经济发展一直是沈阳土地集约利用的主要驱动力;土地利用强度指标于2010年呈现跳跃性提升态势,说明沈阳城市化所发挥的集聚效应吸纳了大量农村人口转入城市,成为沈阳土地集约利用的重要动力之一;(3)土地环境质量指标逐年递增,说明沈阳市逐年加大对环境质量的重视力度,但2010年后人均绿地面积呈现增速放缓趋势,表明土地资源利用呈紧张态势。全排列多边形综合图示指标法可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提供参考和方法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排列多边形 综合图示指标法 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