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0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淮北平原浅层地下水化学特征及水质动态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朱春芳 龚建师 +5 位作者 檀梦皎 陶小虎 周锴锷 王赫生 李亮 秦曦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6-67,共12页
浅层地下水是淮北平原最重要的农业用水供水水源,水质状况广受关注。文章采用数理统计、舒卡列夫分类、Piper三线图和水质综合评价得出淮北平原浅层地下水化学特征及水质现状,运用Gibbs图和离子比值关系分析了水化学物质来源,应用主成... 浅层地下水是淮北平原最重要的农业用水供水水源,水质状况广受关注。文章采用数理统计、舒卡列夫分类、Piper三线图和水质综合评价得出淮北平原浅层地下水化学特征及水质现状,运用Gibbs图和离子比值关系分析了水化学物质来源,应用主成分分析法筛选影响地下水质量的典型因子并推演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淮北平原浅层地下水多为弱碱性淡水,p H值6.6~8.6,溶解性总固体192~5302 mg/L,主要水化学类型共8类,主要阴离子为HCO_(3)^(-),阳离子为Na^(+)、Ca^(2+),地下水质量以Ⅳ类水为主;水岩作用主要受硅酸盐岩-碳酸盐岩岩石风化作用影响,从上游淮北平原到中游淮北平原,岩石风化溶解的水岩作用由碳酸盐岩向硅酸盐岩再向蒸发盐岩演化。通过主成分分析选取溶解性总固体、耗氧量、硝酸盐作为典型因子研究水质动态演化规律,淮北平原浅层地下水质量在2010—2021年经历了明显好转后略有下降,但典型因子的表现不尽相同;受原生地质环境影响,淮北平原浅层地下水可溶物质总量趋向于面状集中分布,高值点增多且大多分布于中游淮北平原,氧化还原条件从还原环境向氧化环境演变,2010—2018年农业活动等人为污染在上游淮北平原局部加重,但在2018年后得到明显改善。研究结果可为淮北平原浅层地下水污染防治、地下水资源保护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北平原 浅层地下水 水化学特征 水质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引调水工程典型渠道衬砌失稳成因及防控措施 被引量:1
2
作者 苏霞 魏凯 +2 位作者 郝泽嘉 李少龙 崔皓东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8-193,共6页
大型引调水渠道工程高地下水位挖方段在运行期易发生衬砌失稳,合理设置渗控措施是保障渠道衬砌安全的关键。针对河南省2021年“7·20”特大暴雨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某渠段衬砌失稳问题,通过监测资料和三维渗流模拟对渠道衬砌板失稳... 大型引调水渠道工程高地下水位挖方段在运行期易发生衬砌失稳,合理设置渗控措施是保障渠道衬砌安全的关键。针对河南省2021年“7·20”特大暴雨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某渠段衬砌失稳问题,通过监测资料和三维渗流模拟对渠道衬砌板失稳成因进行了分析,并利用三维模型分析了增设渠坡竖向减压井和横向排水管措施的效果。研究表明:渠基存在的透水地层为降雨入渗和地下水侧向补给提供了渗透通道,极端降雨导致地下水位升高是渠道衬砌板失稳的关键诱因,增设排水措施可有效消减衬砌板下扬压力。研究成果可为类似渠段险情分析和整治及运行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调水挖方渠道 高地下水位 扬压力 衬砌失稳 渗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PSS的城市区域地下水变异Factor Analysis过程 被引量:13
3
作者 何兴江 张信贵 易念平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3-96,共4页
对需要大量运算的统计问题,运用SPSS软件可以快速得到演算结果,从而彻底消除重复而单调的过程,研究人员可更多地专注于统计模型的建立。作者建立了城市建设引发城市区域的地下水缓慢变异的模型,调用SPSS的Factor Analysis过程,对城市区... 对需要大量运算的统计问题,运用SPSS软件可以快速得到演算结果,从而彻底消除重复而单调的过程,研究人员可更多地专注于统计模型的建立。作者建立了城市建设引发城市区域的地下水缓慢变异的模型,调用SPSS的Factor Analysis过程,对城市区域地下水场变异起重要的组分进行提取,以起重要作用的K、Na、Ca、Mg、Fe、Mn组分最少组合来作为评价地下水变异的指标体系。对南宁市区地下水中特征点进行初步定量分析表明,城市区域地下水年变异水平是城市的建设与发展作用的结果,随时间增长变异水平呈增长之势。从历史背景下研究城市区域地下水缓慢变异程度及趋势,对城市地下水演化规律的认识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SS软件 地下水环境变异 水化学组分 评价指标 因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地区地下水水质成因研究:以山东省东营市孤岛镇为例
4
作者 王威 程行 +5 位作者 高旭波 田振环 刘春华 武占辉 李成城 孔淑琼 《地学前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69-483,共15页
黄河三角洲是我国重要的战略经济区。查明区域地下水水质特征和成因机制对于科学利用地下水资源、保护三角洲生态环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黄河三角洲地区山东省东营市孤岛镇为工作区,通过野外水文地质调查、水文地球化学监测和室... 黄河三角洲是我国重要的战略经济区。查明区域地下水水质特征和成因机制对于科学利用地下水资源、保护三角洲生态环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黄河三角洲地区山东省东营市孤岛镇为工作区,通过野外水文地质调查、水文地球化学监测和室内分析测试,系统地揭示了研究区地下水水质和成因机制。研究表明:(1)黄河水、海水、地表水、微咸地下水和地下咸水与卤水的主要水化学类型分别为HCO_(3)·SO_(4)-Na·Ca、Cl-Na、Cl-Na、Cl·HCO_(3)-Na和Cl-Na型;(2)地表水和微咸水靠近硅酸盐端员,微咸水形成过程中主要发生了阳离子交换和硅酸盐岩溶解作用,同时受白云石和石膏溶解作用的影响,硅酸盐溶蚀起主导作用;(3)咸水主要受硅酸盐岩和蒸发岩溶蚀作用控制,卤水则主要受蒸发岩溶解作用影响,盐分来源均与海水入侵有关;(4)地下水中Cl^(-)的浓度分布大体趋势为从沿海区域向内陆逐渐降低,F^(-)的浓度分布大体趋势为从入海口位置往内陆延伸逐渐降低,Na^(+)、Mg^(2+)、Ca^(2+)和SO_(4)^(2-)的离子浓度分布与TDS浓度(溶解性固体总量)的分布规律整体一致,上述离子组分主要来源于古海水和现代海水入侵作用,而NH_(4)^(+)浓度的分布规律呈现相反的趋势,浓度变化主要受强烈人类活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地下水水化学 水污染 水文地球化学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典型压采区地下水位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5
作者 郭晓帅 刘飞 +3 位作者 甄品娜 刘聪丽 郭雁辉 柴宏利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4-89,122,共7页
识别地下水位变化及影响因素是评估地下水压采效果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准确研判超采治理区域地下水演变趋势的重要前提。以河北超采治理试点区邯郸市东部平原为研究区,综合运用小波分析、统计学、GIS等方法,深入分析了2018—2021年浅层地... 识别地下水位变化及影响因素是评估地下水压采效果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准确研判超采治理区域地下水演变趋势的重要前提。以河北超采治理试点区邯郸市东部平原为研究区,综合运用小波分析、统计学、GIS等方法,深入分析了2018—2021年浅层地下水和深层承压水水位的时空变化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浅层地下水年内水位变幅为0.9~7.3 m,深层承压水年内水位变幅为2.8~17.6 m,7月降至年内最低水位,12月左右达到最高水位。2018—2021年大部分区域浅层地下水位和深层承压水位呈上升趋势,浅层地下水位上升0.8~4.6 m,深层承压水位上升0.6~6.3 m。浅层地下水和深层承压水漏斗面积均呈现“低水位期增加(分别为347.9、60.6 km^(2))、高水位期减少(分别为91.0、516.2 km^(2))”趋势。年内浅层地下水位的上升与降水密切相关,地下水位对降水的响应滞后时间为141~224 d。引江水和引黄水分别通过置换城镇工业和生活用水、农田灌溉的地下水量有利配合了地下水压减,进而促进了研究区水位的回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位变化 压采 跨流域调水 小波分析 邯郸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排洗盐条件下吉林西部灌区地下水水质演变特征分析
6
作者 陈彩蝶 王宇 +3 位作者 卞建民 吕川 汪彦辰 王世界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2-119,共8页
为了明晰吉林西部盐渍灌区地下水水质演变特征和地下水化学组分来源,选取2012—2014年和2019—2020年地下水水质监测数据,综合采用数理统计、图解法、熵权贝叶斯、因子分析、绝对因子得分-多元线性回归(APCS-MLR)模型,开展吉林西部灌区... 为了明晰吉林西部盐渍灌区地下水水质演变特征和地下水化学组分来源,选取2012—2014年和2019—2020年地下水水质监测数据,综合采用数理统计、图解法、熵权贝叶斯、因子分析、绝对因子得分-多元线性回归(APCS-MLR)模型,开展吉林西部灌区地下水化学特征、水质评价和水化学组分溯源解析研究。结果表明:灌区及周边地下水Fe、F、Mn、三氮化合物严重超标;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_(3)-Na^(+)-Ca^(2+)型的弱碱性水,受岩石溶滤和蒸发结晶作用影响,长期灌排洗盐使灌区及周边盐碱化现象得到改善;研究期内灌区及周边潜水Ⅳ、Ⅴ类水占比共增加5.3个百分点,承压水中Ⅳ、Ⅴ类水占比共减少4.0个百分点;溶滤-次生富集作用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最大,使水中可溶性离子、TDS、总硬度等组分浓度上升;盐碱地开发水田灌区导致区域农业活动对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影响加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渍灌区 APCS-MLR模型 水化学特征 水质评价 溯源解析 吉林西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木吉地区钙华景观地下水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7
作者 安芮 孙淼 +3 位作者 张艺伟 李斌 李文鹏 刘琨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2-75,共14页
钙华是全球范围内广泛分布的岩溶沉积物。岩溶区地下水是全球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提供了关键的生态服务功能和城镇饮用水。然而,岩溶区尤其是钙华景观的地下水中重金属赋存及风险效应的研究尚有欠缺,相应的地下水环境动态过程也尚不... 钙华是全球范围内广泛分布的岩溶沉积物。岩溶区地下水是全球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提供了关键的生态服务功能和城镇饮用水。然而,岩溶区尤其是钙华景观的地下水中重金属赋存及风险效应的研究尚有欠缺,相应的地下水环境动态过程也尚不明晰。随着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的加剧,钙华景观的各项功能正在逐步退化,因此,迫切需要加强对钙华区域环境现状的调查及安全评估。本研究以新疆木吉地区典型的钙华景观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地下水化学特征和21种微量重金属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该地区钙华景观地下水溶质以Ca、Mg离子为主导,总体上以HCO_(3)—Ca型水为主,主要超标金属为Fe、Mn和Sr。进一步研究表明,岩石风化和矿物溶融是主导形成该区域地下水化学特性的主要过程,这与包覆颗粒化学组成的分析结果基本一致。57%的样品表现出重金属的重度污染,其中,Mn、Sr和Co可能造成人类的非致癌健康风险,As可能会造成人类的致癌健康风险。Mn、Co和As作为典型的地壳元素,其经岩石风化并通过矿物溶融作用进入地下水,可能导致地下水水质退化,因此应当注意钙华地区岩石风化过程中的水化学特征变化及其导致的重金属风险效应。基于钙华景观保护和人类饮水安全的需求,本研究对于了解钙华所塑造的水化学环境特征、有效保护钙华景观及合理使用岩溶地区地下水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华 地下水 水化学 金属 健康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跨度高埋深地下洞室群开挖后涌水量预测
8
作者 李睿 周洪福 +3 位作者 李树武 巨广宏 刘万林 唐文清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9-189,共11页
大型地下洞室群开挖后的涌水量预测对于地下工程的安全施工与运行具有重要意义。为预测地下洞室群开挖后的涌水量,以提供排水防渗设计参考,以新疆某抽水蓄能电站大型地下厂房洞室群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地下水活动特征、钻孔压水试验成果... 大型地下洞室群开挖后的涌水量预测对于地下工程的安全施工与运行具有重要意义。为预测地下洞室群开挖后的涌水量,以提供排水防渗设计参考,以新疆某抽水蓄能电站大型地下厂房洞室群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地下水活动特征、钻孔压水试验成果、岩体结构面发育情况等方面分析坝址区岩体的渗透特性。为体现预测结果的可靠性,分别采用地下水动力学法和数值分析法对地下洞室群开挖后的地下水渗流场变化和正常涌水量进行分析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地下洞室群开挖后具有明显的渗漏和排水作用,主厂房承担了洞室群渗流的大部分涌水量,最易发生渗透破坏变形的部位位于洞室开挖线边角处。地下水动力学法和数值分析法预测的洞室群开挖后的正常涌水量分别为7442.88 m^(3)/d和7218.32 m^(3)/d,结果误差为3.1%,两者预测结果吻合较好。基于工程安全角度考虑,选取地下水动力学法佐藤邦明经验式计算结果7442.88 m^(3)/d作为该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洞室群开挖后正常涌水量预测值。分析成果可为大型地下洞室群开挖施工及排水防渗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水蓄能电站 地下洞室群 数值分析 渗流场 地下水动力学法 涌水量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大济岷工程千池山隧洞涌水及地下水袭夺与恢复
9
作者 甘靖轩 范时杰 +3 位作者 蒋金沛 张强 余磊 张琳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3-98,129,共7页
科学预测隧洞建设对地下水的影响可有效规避隧洞涌突水灾害,合理保护与分配地下水资源。引大济岷工程拟建的千池山隧洞将直接揭露响水溪泉岩溶含水层,通过水均衡法分析了响水溪泉的水源组成,运用解析法预测了隧洞涌突水量与响水溪泉流... 科学预测隧洞建设对地下水的影响可有效规避隧洞涌突水灾害,合理保护与分配地下水资源。引大济岷工程拟建的千池山隧洞将直接揭露响水溪泉岩溶含水层,通过水均衡法分析了响水溪泉的水源组成,运用解析法预测了隧洞涌突水量与响水溪泉流量变化的关系;并构建了三维地下水渗流数值模型,模拟隧洞施工过程中的地下水流场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响水溪泉水主要来自岩溶水,其中阳新组(P_(2)y)灰岩与泥盆系(D_(2-3))灰岩岩溶水占比63%~65%,灯影组(Z_(2)-C_(1)d)白云岩岩溶水占比20%~22%;隧洞在岩溶段落的涌水量为9208~36907 m^(3)/d,导致响水溪泉流量减少23%~62%;隧洞沿线地下水位在施工1 a后降为850~1250 m,可溶岩段降为1050~1200 m,最大降深180 m,响水溪泉降深10 m;隧洞施工1 a后响水溪泉流量衰减至17751 m^(3)/d,相较天然状态衰减26%,隧洞完成封堵120 d后响水溪泉流量可恢复至天然状态的91%。研究成果可为千池山隧洞涌突水灾害防治及以响水溪泉为代表的地下水环境保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洞涌水 地下水袭夺 地下水恢复 水均衡法 解析法 数值模拟分析 千池山隧洞 引大济岷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河流域子牙河平原区地下水化学特征分析及水质评价
10
作者 田晓华 贾亮亮 落佳鑫 《岩矿测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35-746,共12页
海河流域子牙河平原区是河北省粮食主产区与经济发展核心区,长期依赖地下水开采导致水质咸化、硬度超标等问题突出,厘清子牙河流域平原区地下水化学特征以及水质状况,对于该区域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聚焦该区地下水化... 海河流域子牙河平原区是河北省粮食主产区与经济发展核心区,长期依赖地下水开采导致水质咸化、硬度超标等问题突出,厘清子牙河流域平原区地下水化学特征以及水质状况,对于该区域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聚焦该区地下水化学特征与质量评价,通过采集深层含水层组104组水样和浅层含水层组287组水样,测试了主要阳离子(K^(+)、Na^(+)、Ca^(2+)、Mg^(2+))和主要阴离子(Cl^(-)、HCO_(3)^(-)、SO_(4)^(2-)、NO_(3)^(-))以及总硬度、氨氮、铁、锰等多项指标。利用数理统计分析、Piper三线图和GIS空间插值等方法研究了水化学基本特征,引入地质累积指数修正因子载荷APCS-MLR模型,对浅层含水层组污染物的主要来源进行了解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水化学类型呈现显著空间分异,浅层地下水由山前HCO_(3)-Ca·Mg型过渡至滨海SO_(4)·Cl^(-)Na型,深层地下水以SO_(4)·Cl^(-)Na型、HCO_(3)·Cl^(-)Na型为主导;浅层地下水质量总体较差,Ⅴ类水占比71.25%,主要受溶解性总固体(TDS)、总硬度及SO_(4)_(2-)控制;深层地下水质量相对较好,F^(-)和Mn为关键限制因子;APCS-MLR模型解析显示,海水入侵、矿物溶滤及农业-工业复合污染构成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牙河流域 地下水 化学分析 水化学类型 质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荆襄磷矿莲花山矿段主井岩溶充水水源识别
11
作者 徐思 于杨 +3 位作者 廖赔赔 蔡祖旭 刘家千琳 陈彦美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9-120,共12页
岩溶矿区受岩溶发育的影响,非均质性强烈,在延深开采过程中极易出现突涌水现象以及地下水环境污染等问题。莲花山主井施工过程中受涌突水问题的困扰,施工进展缓慢。在系统整理已有水文地质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对主井及周边水文孔抽水试验... 岩溶矿区受岩溶发育的影响,非均质性强烈,在延深开采过程中极易出现突涌水现象以及地下水环境污染等问题。莲花山主井施工过程中受涌突水问题的困扰,施工进展缓慢。在系统整理已有水文地质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对主井及周边水文孔抽水试验前后水化学数据、同位素数据分析并结合高精度野外示踪试验,查明了主井的充水水源及主要径流途径。结果表明莲花山矿段内ZK02钻孔地下水持续受南部磷石膏渣场渗滤液的泄漏补给,水化学类型为SO_(4)—Mg·Ca;氢氧同位素显示大气降水为区域地下水的主要充水水源之一,主井抽水后水化学类型由HCO_(3)·SO_(4)—Mg·Ca转变为S0_(4)·HC0_(3)—Mg·Ca,反映抽水形成的降落漏斗促使ZK01的灯影组岩溶水和ZK02的渗滤液污染水共同补给主井;示踪试验揭示地下水流向为渣场→ZK02→ZK0_(3)→主井,矿段内地下水从南部向北东部径流,在F13断层影响下,渗滤液沿着张家冲向斜核部至F09断层,并沿着其倾向从主井涌出。研究结果可为主井防治岩溶水害、地下水污染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莲花山矿段 岩溶地下水 水化学特征 示踪试验 同位素 充水水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ydrogeochemical modelling of corrosive environment contributing to premature failure of anchor bolts in underground coal mines 被引量:4
12
作者 PENG Ya Wendy TIMMS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5期1599-1610,共12页
Anchor bolts are commonly used throughout underground mining and tunnelling operations to improve roof stability.However,premature failures of anchor bolts are significant safety risks in underground excavations aroun... Anchor bolts are commonly used throughout underground mining and tunnelling operations to improve roof stability.However,premature failures of anchor bolts are significant safety risks in underground excavations around the world due to susceptible bolt materials,a moist and corrosive environment and tensile stress.In this paper,laboratory experiments and hydrogeochemical models were combined to investigate anchor bolt corrosion and failure associated with aqueous environments in underground coal mines.Experimental data and collated mine water chemistry data were used to simulate bolt corrosion reactions with groundwater and rock materials with the PHREEQC code.A series of models quantified reactions involving iron and carbon under aerobic and anaerobic conditions in comparison with ion,pH and pE trends in experimental data.The models showed that corrosion processes are inhibited by some natural environmental factors,because dissolved oxygen would cause more iron from the bolts to oxidize into solution.These interdisciplinary insights into corrosion failure of underground anchor bolts confirm that environmental factors are important contributors to stress corrosion crack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chor bolts hydrogeochemical modelling rock bolts and cable bolts stress corrosion cracking water chemistry analy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水和地下水开采对通辽市科尔沁区潜水位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束龙仓 张彤豪 +2 位作者 澈丽木格 刘圣昱 刘波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54-966,共13页
变化环境下(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潜水位动态演化过程识别是当前我国乃至全球水资源领域面临的主要科学问题。为了分析多影响因素下的潜水位时空动态变化,以降水和地下水开采为例,基于通辽市科尔沁区2016年1月—2019年12月实测地下水位... 变化环境下(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潜水位动态演化过程识别是当前我国乃至全球水资源领域面临的主要科学问题。为了分析多影响因素下的潜水位时空动态变化,以降水和地下水开采为例,基于通辽市科尔沁区2016年1月—2019年12月实测地下水位动态数据,采用Mann-Kendall(MK)趋势检验和栅格代数法分析了区域潜水位的时空变化规律,并利用交叉小波分析、斯皮尔曼相关系数和多元线性回归法进一步量化分析了不同区域降水和地下水开采对潜水位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科尔沁区潜水位总体呈下降趋势,年均降幅为0.36 m,中部和西部地区潜水位下降较为严重;根据潜水位差值空间分布特征,将研究区划分为潜水位基本平衡区、下降区和严重下降区,其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9.88%、49.65%和40.47%;基本平衡区的潜水位受降水因素影响显著,受地下水开采变化影响极小,下降区和严重下降区潜水位受地下水开采的影响相较于降水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辽市科尔沁区 潜水位动态 降水 地下水开采 交叉小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煤电集聚区不同水体水化学特征及氟成因 被引量:6
14
作者 韩萱 黄磊 +3 位作者 刘廷玺 侯泽明 李艳娜 许江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810-3822,共13页
为探明西北煤电集聚区不同水体水化学特征以及氟离子分布成因,以鄂尔多斯市补连塔矿区为研究对象,采用Piper三线图、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对采集的55个水样进行测试,结合非致癌健康评价模型对地下水中氟离子进行健康风险评估.... 为探明西北煤电集聚区不同水体水化学特征以及氟离子分布成因,以鄂尔多斯市补连塔矿区为研究对象,采用Piper三线图、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对采集的55个水样进行测试,结合非致癌健康评价模型对地下水中氟离子进行健康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所有水样均呈现出弱碱性;Na^(+)、SO_(4)^(2-)是地表水以及深层地下水的优势离子,浅层地下水的优势离子为Ca2+和HCO_(3)-;地表水的水化学类型主要以SO_(4)·Cl-Na和HCO_(3)·SO_(4)-Na型为主,浅层地下水的化学类型较多,主要以SO_(4)·Cl-Na·Ca、HCO_(3)-Na·Mg、HCO_(3)-Mg和SO_(4)·Cl-Ca型为主,深层地下水则以HCO_(3)·SO_(4)-Ca和SO_(4)-Na型为主;其水化学特征主要受硅酸盐风化溶解作用影响,同时采煤活动促进了不同水体之间水化学转化;地表水、浅层地下水与深层地下水中F变化范围分别在0.16~4.82,0~0.69,0.08~6.26mg/L,地下水中F有19.35%的风险指数超过HQ=1,推测该地区地下水的高氟现象对人类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地表水 水化学特征 主成分分析 氟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吐鲁番盆地平原区地下水水化学成因机制及灌溉适宜性 被引量:2
15
作者 丁启振 周殷竹 +4 位作者 周金龙 孙英 韩双宝 姜凤 刘金巍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818-5829,共12页
在新疆吐鲁番盆地平原区共采集52组地下水水样和7组地表水水样,综合运用水化学法、氢氧稳定同位素、正演模型(FM)和因子分析等方法,定性-定量揭示了地下水溶质来源及水化学的影响因素,并进行灌溉水质评价.结果表明:北盆地浅层地下水属中... 在新疆吐鲁番盆地平原区共采集52组地下水水样和7组地表水水样,综合运用水化学法、氢氧稳定同位素、正演模型(FM)和因子分析等方法,定性-定量揭示了地下水溶质来源及水化学的影响因素,并进行灌溉水质评价.结果表明:北盆地浅层地下水属中性-弱碱性,而南盆地浅层地下水、深层地下水均呈弱碱性;优势阴、阳离子均分别为SO_(4)^(2-)和K^(+)+Na^(+).大气降水是研究区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与北盆地浅层地下水和南盆地深层地下水相比,南盆地部分浅层地下水受到一定的蒸发作用影响.地下水溶质来源主要受控于岩石风化作用,以蒸发盐岩为主;河流输入、人类活动和岩石风化分别对北盆地浅层地下水、南盆地浅层地下水及南盆地深层地下水溶质的相对贡献为(10.23%,1.25%,88.52%)、(10.72%,0.66%,88.62%)和(5.30%,0.44%,94.26%).吐鲁番盆地浅层地下水水化学主要受到溶滤-蒸发作用(54.31%)和农业活动-有机质含量(35.36%)的影响,而溶滤作用(58.96%)和环境(28.97%)2个因子为南盆地深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的主控因素.南盆地深层地下水基本适合灌溉,北盆地浅层地下水受高EC值以及南盆地浅层地下水受高EC值和高%Na的共同影响,导致部分地区不适合灌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水化学成因 灌溉水质量 稳定同位素 正演模型 因子分析 吐鲁番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引调水渠道经山前平原段衬砌失稳机理及对策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凯 程曦 +3 位作者 崔皓东 魏凯 严敏 王金龙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9-123,共5页
高地下水位是危及大型长距离引调水挖方渠道衬砌安全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尤其是挖方渠道途经山前平原时,其衬砌安全极易受山前过渡带地下水变化的影响。为了揭示地下水变化对渠道衬砌板稳定影响规律,以南水北调中线某段典型挖方渠段为例,... 高地下水位是危及大型长距离引调水挖方渠道衬砌安全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尤其是挖方渠道途经山前平原时,其衬砌安全极易受山前过渡带地下水变化的影响。为了揭示地下水变化对渠道衬砌板稳定影响规律,以南水北调中线某段典型挖方渠段为例,利用地下水监测资料及三维渗流模型分析,结合山前平原地层结构特点,首次阐明输水渠道与山前平原地下水互馈关系,并给出相应对策建议。结果表明:渠道切割山前平原表层透水层形成阻水效应;降雨及山前径流致使山前至渠道之间地带地下水位升高,是导致衬砌板隆起破坏的直接原因。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山前平原区引调水渠道设计、运维及险情整治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调水渠道 山前平原 高地下水 衬砌失稳 渗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南仙居盆地水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周施阳 董好刚 +7 位作者 李立湘 袁东方 卢丽 姚飞延 向翻 陈林 王震威 吴鑫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27-537,共11页
仙居盆地是浙南诸河流域主要盆地和社会经济活动区域。为揭示盆地内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综合利用数理统计、Piper三线图、主成分分析和离子比等方法对盆地内地表水及浅层地下水进行水化学统计分析及成因判别。结果表明,仙居盆... 仙居盆地是浙南诸河流域主要盆地和社会经济活动区域。为揭示盆地内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综合利用数理统计、Piper三线图、主成分分析和离子比等方法对盆地内地表水及浅层地下水进行水化学统计分析及成因判别。结果表明,仙居盆地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_(3)^(-)Ca·Na型,阳离子以Ca^(2+)、Na^(+)为主,阴离子HCO_(3)^(-)为主。NO_(3)^(-)、Cl^(-)变异系数较大;地下水溶解性总固体为45.50~288.00 mg·L^(-1),地表水为20.10~95.80 mg·L^(-1)。盆地内水化学特征主要受岩石风化及人类活动影响,Ca^(2+)、Mg^(2+)、HCO_(3)^(-)主要来源于硅酸盐岩溶解,其次为碳酸盐岩;K^(+)、Na^(+)、Cl^(-)主要来源硅酸盐岩溶解,部分来自于人类活动输入;NO_(3)^(-)则主要来源于人类活动,其中地表水质量主要受工矿业的影响,地下水质量受工矿活动及农业、生活污水等多种因素影响。研究成果可为区域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及保护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仙居盆地 水化学特征 离子来源 因子分析 地下水与地表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地下水化学演化的驱动机制—以石家庄市为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龙 张千千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707-3715,共9页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地下水化学演化受到人类活动显著的影响.但是,关于不同城市化发展阶段地下水水化学演化的驱动机制仍然不明确,严重影响了地下水保护工作的开展.本研究以快速城市化地区——石家庄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1985—2015...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地下水化学演化受到人类活动显著的影响.但是,关于不同城市化发展阶段地下水水化学演化的驱动机制仍然不明确,严重影响了地下水保护工作的开展.本研究以快速城市化地区——石家庄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1985—2015年19个地下水监测井长时间序列的水化学数据,应用Piper三线图、Gibbs图、离子比值端元图等水文地球化学方法,研究了地下水水化学演化特征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下水各水化学组分浓度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特别是TH和NO_(3)−在城市化高级阶段,二者的超标率分别高达23.7%和71.0%,说明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地下水化学已经受到人类活动的显著影响.地下水的水化学类型由城市化初级阶段的HCO_(3)·SO_(4)-Ca·Mg型水向高级阶段的SO_(4)·HCO_(3)-Ca·Mg型水转变.3个城市化阶段的地下水化学组分主要来自于碳酸盐溶解,水化学作用由城市化初级阶段的溶滤作用主导,转变为城市化高级阶段的溶滤作用和人类活动共同主导.而人类活动对地下水化学的影响在城市化初级阶段主要以工业活动为主,而在城市化高级阶段农业活动对地下水化学的影响更为显著.基于上述结论,建议在未来的地下水管理中应该控制农业施肥量、科学施肥以及禁止各类污水不达标排放,同时应该加强对地下水开采的监管力度,以减少城市化发展对地下水化学演化过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地下水化学 水岩作用 驱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套灌区典型农业区浅层地下水氮磷变化特征及来源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赵荣博 汪洋 +4 位作者 蔡绪贻 谢自建 刘伟 叶春 李春华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8-109,共12页
【目的】内蒙古河套灌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区域内浅层地下水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对其有重要的影响,为有效提升区域水环境质量,及时准确把握区域浅层地下水污染状况和变化趋势至关重要。【方法】以内蒙古五原县典型... 【目的】内蒙古河套灌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区域内浅层地下水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对其有重要的影响,为有效提升区域水环境质量,及时准确把握区域浅层地下水污染状况和变化趋势至关重要。【方法】以内蒙古五原县典型农业区浅层地下水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整个灌溉期浅层地下水水质和水化学特征进行调查,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相关性分析法、Piper图解法等方法对水质和水化学数据进行系统分析,分析区域地下水形成机制,阐明不同灌溉期浅层地下水水质变化趋势和氮磷的形态特征,探究影响区域浅层地下水污染的主要影响因子。【结果】研究区浅层地下水整体呈中性—弱碱性,属微咸水;水中阳离子和阴离子优势离子分别为Na^(+)和HCO_(3)^(-),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为HCO_(3)-Na型水,地下水组分受蒸发浓缩作用影响较大。浅层地下水总氮、总磷平均浓度分别为3.24 mg/L和0.11 mg/L,高于沟渠地表水氮磷浓度。总氮中无机氮平均占比76.6%,其中硝态氮平均占比69.4%,总磷中无机磷和有机磷平均占比分别为28.9%和71.1%;氮磷浓度峰值出现在春灌前,春灌和秋浇后地下水氮磷浓度呈下降趋势,夏灌后氮磷浓度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结论】河套灌区浅层地下水氮磷变化呈明显季节性变化,总氮浓度较高,总磷浓度相对较低。总氮来源受单独人类活动影响大,总磷则受人类活动和矿物溶解的共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氮磷 水化学组分 水质 污染特征 主成分分析 来源分析 河套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岭北麓沣河流域地下水-地表水化学特征及转化关系 被引量:2
20
作者 吴志豪 高燕燕 +2 位作者 温芮 钱会 洪敏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4-350,共17页
秦岭北麓沣河是“长安八水”之一,对其水环境现状、影响因素及地表水-地下水转化关系进行深入研究是河流生态修复的关键。根据2022年7月在沣河流域采集的62个地下水样和17个地表水样的分析结果,采用数理统计法、Piper图、Gibbs图、离子... 秦岭北麓沣河是“长安八水”之一,对其水环境现状、影响因素及地表水-地下水转化关系进行深入研究是河流生态修复的关键。根据2022年7月在沣河流域采集的62个地下水样和17个地表水样的分析结果,采用数理统计法、Piper图、Gibbs图、离子比法和氢氧同位素分析了地下水和地表水化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探究了地下水和地表水的转化关系。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地下水为弱碱性,约有50%为极硬水、25%为硬水,溶解性总固体(TDS)较大,最大值高达1916 mg·L^(-1),NO_(3)^(-)浓度较高;地表水为弱碱性,为软水或微硬水,溶解性总固体较小,有机物含量较高;地表水和地下水阳离子均以Ca^(2+)为主,阴离子均以HCO_(3)^(-)为主,地表水基本是HCO_(3)-Ca型水;地下水化学类型主要有HCO_(3)-Ca、HCO_(3)·SO_(4)-Ca、HCO_(3)-Ca·Mg和HCO_(3)·SO_(4)-Ca·Mg型,分别占比24.19%、24.19%、16.13%和9.68%,且水化学类型空间变化较大。②研究区水化学特征主要受到岩石风化作用的控制,蒸发浓缩和大气降水也有一定影响;水中Na^(+)除岩盐溶解外,还有硅酸盐风化的影响,Ca^(2+)、Mg^(2+)和HCO_(3)^(-)主要来源于方解石、白云石等碳酸盐的风化溶解;地下水中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普遍发生,对Ca^(2+)和Na^(+)浓度影响较大;人类活动增加了部分地下水中SO_(4)^(2-)、NO_(3)^(-)和Cl^(-)浓度,相比之下地表水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较小。③研究区洪积扇扇顶-扇中主要是地表水补给地下水,补给比例为46.62%;洪积扇前缘主要是地下水补给地表水,补给比例为13.62%;下游平原主要是地表水补给地下水,补给比例为38.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化学 影响因素 转化关系 地下水-地表水 离子比 补给比例 氢氧同位素 渭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