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八八战略”背景下新质生产力助推文旅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研究
1
作者 丁镭 张琼 《绿色科技》 2025年第13期244-249,共6页
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核心特征的生产力形态,正在深刻重塑文旅产业的发展格局。在“八八战略”背景下,文旅产业融合作为推动文化传承与旅游经济协同发展的重要路径,其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新质... 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核心特征的生产力形态,正在深刻重塑文旅产业的发展格局。在“八八战略”背景下,文旅产业融合作为推动文化传承与旅游经济协同发展的重要路径,其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新质生产力的赋能。从新质生产力的内涵与特征出发,结合浙江省及国内文旅产业融合典型案例的实践经验,系统梳理其在文旅产业融合中的应用场景、作用表现和发展路径,并从体制机制创新、实践路径优化、绿色生态融合、政策支持保障等维度出发,提出“八八战略”引领下的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对策和建议,以期为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文旅融合 数字化转型 产业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旅产业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态势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明庆忠 刘浩然 史鹏飞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2-151,共10页
在分析文旅产业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机理的基础上,构建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障碍度模型和灰色关联分析法对2013—2022年云南省16个州市文旅产业与新型城镇化的综合发展水平、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内外部影... 在分析文旅产业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机理的基础上,构建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障碍度模型和灰色关联分析法对2013—2022年云南省16个州市文旅产业与新型城镇化的综合发展水平、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内外部影响因素进行测度与评价。结果表明:①研究期内云南省文旅产业综合发展水平呈先增后减的倒“V”形发展态势,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呈波动增长态势,二者总体保持相对平衡的发展状态;②文旅产业与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度稳定性较好,但发展态势不佳,总体由极化布局向均衡化布局转变;③相较于新型城镇化系统,文旅产业系统对文旅产业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的阻碍作用更强,影响因素障碍度具有空间差异性;④就外部影响因素而言,政府扶持、市场需求、通信条件和高等教育的驱动作用明显,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作用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旅产业 新型城镇化 耦合协调 时空演变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新质生产力推动珠海农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3
作者 王静田 《农村农业农民》 2025年第7期49-52,共4页
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和发展。以新质生产力推动农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实现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珠海农文旅产业在稳步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产品同质化、... 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和发展。以新质生产力推动农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实现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珠海农文旅产业在稳步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产品同质化、缺少专业化人才、缺乏宣传推广等问题与挑战,发展质量和整体效能亟须提升。为此,要通过提升劳动者素质与创新能力,优化劳动资料配置,丰富农文旅产业内涵,发挥新质生产力优势,推动乡村农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农文旅产业 高质量发展 珠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赋能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与发展路径 被引量:45
4
作者 叶紫青 张颖熙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6-23,共8页
新质生产力作为先进生产力的跃升方向,符合新发展阶段我国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驱动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从文化旅游业新质生产力的内涵与基本特质着手,综合性分析了新质生产力促进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 新质生产力作为先进生产力的跃升方向,符合新发展阶段我国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驱动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从文化旅游业新质生产力的内涵与基本特质着手,综合性分析了新质生产力促进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表现为以新技术加速文化旅游业的生产方式变革、以新型要素重构文化旅游业的生产关系、以结构创新提高文化旅游业的经济发展质量。新质生产力对生产要素质量的提升和新型生产组织形态的生成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可充分实现主导产业、融合产业以及潜在关联产业间的相互联动,并赋予文化旅游业创新生态系统的能力。为此,应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提高文化旅游业的效率与质量;不断丰富模式创新,提升文旅消费体验与产品供给;持续实现结构创新,提升文化旅游行业的整体竞争力;积极培养创新型人才,增强文化旅游产业的人力资本价值,以实现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与新质生产力培育的良性互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文化旅游业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形象视域下活化利用工业遗产的现实图景与未来路径——以重庆为例 被引量:3
5
作者 陈卓 黄河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7-119,共13页
工业遗产被称为“怀旧景观”,能够为工业旅游发展提供核心物项,也能够作为文化符号建构城市形象,丰富和赓续城市文脉。近年来,随着工业旅游热度的不断提升,如何挖掘保护并活化利用工业遗产成为热点话题。城市形象视域下关照工业遗产的... 工业遗产被称为“怀旧景观”,能够为工业旅游发展提供核心物项,也能够作为文化符号建构城市形象,丰富和赓续城市文脉。近年来,随着工业旅游热度的不断提升,如何挖掘保护并活化利用工业遗产成为热点话题。城市形象视域下关照工业遗产的活化利用,可以对工业遗产进行资源梳理与内涵挖掘,秉承文旅融合理念尝试发展具有品牌特色的工业旅游,继而通过旅游的高质量发展为构建良好城市形象提供现实支撑。重庆作为六大老工业基地之一,工业遗产存量丰富且开发利用较早,以其为例展开工业遗产梳理、标识提炼及工业旅游发展探索,能够为活化利用工业遗产、推动城市文化产业发展、传承城市文脉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形象 红色文化 工业遗产 工业旅游 新增长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促进农文旅数字化转型路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范贝贝 李瑾 冯献 《蔬菜》 2024年第9期1-9,共9页
以数字科技为核心的新质生产力是撬动农文旅产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的关键作用力。本文在系统阐释新质生产力促进农文旅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内涵与系统架构的基础上,对新质生产力促进农文旅产业数字化发... 以数字科技为核心的新质生产力是撬动农文旅产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的关键作用力。本文在系统阐释新质生产力促进农文旅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内涵与系统架构的基础上,对新质生产力促进农文旅产业数字化发展的典型实践与现实困境进行了剖析。研究认为,利用新质生产力促进农文旅数字化转型正处于“风口期”,在新型文旅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化文旅平台搭建、数字化应用新场景与新模式打造等方面取得了诸多成效,但是新质生产力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仍然面临支撑体系尚未建立、数字化产品研发与应用不足、特色化发展不深、数字化素养不高等诸多困境。面对新质生产力快速发展的机遇,应加强农文旅数字化转型的支撑保障,以数字科技深度应用引领产业发展,以文化基因凝练促进农文旅产业特色化发展,深化培育数字农文旅经营主体,推动农文旅产业高质量全面数字化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文旅产业 产业融合 新质生产力 数字技术 农业新业态 数字营销 数字化素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新区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研究——以贵安新区为例 被引量:11
7
作者 雷蓉 郑小云 胡北明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18-122,共5页
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是关键。文章通过研究贵安新区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战略、路径和对策略问题,来探讨经济落后、生态脆弱地区如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生态保护、产业发展、文化传承共进发展的问题。提出了&q... 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是关键。文章通过研究贵安新区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战略、路径和对策略问题,来探讨经济落后、生态脆弱地区如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生态保护、产业发展、文化传承共进发展的问题。提出了"全域统筹""全位融合""全民共举""三全"发展战略;指出城市新区建设过程中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应从"生态景区""生态城镇""生态农业"以及"生态文化"等途径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化旅游 融合发展 贵安新区 三全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蚕桑资源高效利用在我国蚕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应用模式 被引量:8
8
作者 吴娱明 廖森泰 +5 位作者 施英 邹宇晓 高云超 刘凡 徐志宏 罗展勇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35-838,共4页
以蚕桑资源综合利用效益最大化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的,阐述了蚕桑资源高效利用通过发展乡村工业、开发文化科普旅游与推动生态环境建设等模式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以蚕桑功能食品、桑枝实用菌、蚕丝被、蚕桑动物... 以蚕桑资源综合利用效益最大化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的,阐述了蚕桑资源高效利用通过发展乡村工业、开发文化科普旅游与推动生态环境建设等模式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以蚕桑功能食品、桑枝实用菌、蚕丝被、蚕桑动物饲料、蚕沙制品等特色农产品的生产,发展新兴的乡村工业;以开发蚕桑生态文化旅游景点,创办包括蚕丝文化科普教育、养蚕体验与美食品尝的蚕家乐等休闲游乐,带动蚕区农村文化科普旅游和生态环境建设。通过以上模式及项目的实施,逐渐建立起适应我国蚕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蚕桑资源高效利用技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桑资源 综合利用 新农村建设 乡村工业 文化旅游 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发展格局下我国文化旅游产业链优化升级研究 被引量:17
9
作者 陈瑾 陶虹佼 徐蒙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23-133,共11页
近年来,基于文化旅游融合所构建的文化旅游产业链,既得益于我国旅游市场规模的驱动,也得益于长期以来政府政策体系支持。因此,开展我国文化旅游产业链优化升级研究意义重大。在新发展格局背景下,基于产业组织及产业链理论,分析多元融合... 近年来,基于文化旅游融合所构建的文化旅游产业链,既得益于我国旅游市场规模的驱动,也得益于长期以来政府政策体系支持。因此,开展我国文化旅游产业链优化升级研究意义重大。在新发展格局背景下,基于产业组织及产业链理论,分析多元融合、“五链”协同、要素提升、“三新”加速在文化旅游产业链优化升级中的逻辑关系;并以陕西省西安市为例,总结传统文化旅游产业链优化升级经验:深掘文化内涵激活全产业链、塑造文旅头部集成商构筑竞争力、“三新”撬动文旅商深度融合、跨界整合与布局优化空间链;提出我国文化旅游产业链优化升级重要路径:以政府引领、头部企业为主体构建企业链生态、以文旅商多元融合为目标促进价值链攀升、以要素整合满足顾客需求为方略推进供需链优化、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打造空间链布局新优势、以区块链赋能文旅产业为契机助力技术链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发展格局 文化旅游 产业链 优化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带一路”战略下的中国西部文化产业发展路径——基于西安曲江新区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的思考 被引量:13
10
作者 滕晶 李敏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2-56,共5页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与更大的发展空间。基于对曲江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的路径分析与经验总结,提出政策引导、打造特色、形成合力以及尊重和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西部文化产业发展建设路径。
关键词 一带一路 西部文化产业 曲江新区 建设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生态平衡之于文化遗产型景区国际化的意义 被引量:6
11
作者 周武忠 张中波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3-29,46,共8页
旅游目的地作为旅游业的重要载体,面临着旅游带来的诸多影响,现实中的文化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本文总结分析了文化生态学理论与我国旅游发展的研究状况,并以扬州瘦西湖新区为例,提出从维护现存的文化生态、再生已失... 旅游目的地作为旅游业的重要载体,面临着旅游带来的诸多影响,现实中的文化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本文总结分析了文化生态学理论与我国旅游发展的研究状况,并以扬州瘦西湖新区为例,提出从维护现存的文化生态、再生已失的文化生态、建设新的文化生态三方面入手,重构瘦西湖新区文化生态平衡,是其走向国际化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瘦西湖新区 文化生态重构 文化生态学 文化遗产 旅游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遗产旅游地文化场景维度设计与价值表达研究 被引量:17
12
作者 陈波 陈立豪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1-34,共14页
目前,我国各大城市正处于“增量规划”向“存量规划”转型的时期,城市中的工业遗产空间从计划经济时代的纯粹生产要素逐步演变为公共文化空间,呈现出强烈的文化消费价值。从演化机制上看,工业遗产旅游地形成了以空间生产为内生动力、场... 目前,我国各大城市正处于“增量规划”向“存量规划”转型的时期,城市中的工业遗产空间从计划经济时代的纯粹生产要素逐步演变为公共文化空间,呈现出强烈的文化消费价值。从演化机制上看,工业遗产旅游地形成了以空间生产为内生动力、场景价值表达为外在表征的逻辑框架。工业遗产旅游地场景具体可分为物理空间、精神空间与社会空间三大维度及其对应的15个子维度。以陶溪川文创街区为例开展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陶溪川文创街区丰富的业态满足了主体多元化的消费需求,创新氛围孕育了当地特色创意经济但其在开发过程中出现了过度绅士化倾向,同时过度商业化导致了文化空间的异化。未来应当从开发利用历史资源、烘托创新表达氛围、鼓励多元主体参与、再造公共空间精神几个方面着手提升工业遗产旅游地规划建设水平,增强工业遗产旅游地场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遗产旅游地 文旅融合 文化场景 陶溪川文创街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时代中国式数字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图景与模式研究 被引量:38
13
作者 解学芳 雷文宣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1-179,共9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扩大内需、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是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当务之急。“智能+”时代人工智能、云计算、VR/AR等数字化新技术成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石,对于实质性...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扩大内需、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是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当务之急。“智能+”时代人工智能、云计算、VR/AR等数字化新技术成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石,对于实质性解决传统旅游业长期存在的内生性问题至关重要,其催生的文旅产业新业态成为文旅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此,应建立完善“智能+”时代中国式数字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五大模式,以文旅大数据平台一体化为模式底座,以优化文旅供给侧改革为模式基础,以增强沉浸化和体验感为模式内核,通过重视Z世代青年兴趣“锚点”推动模式外延,以提升服务能力建立模式保障,借助深度数字化浪潮,通过中国式数字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五大模式的革新路径,进一步加强文化和旅游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实现“智能+”时代数字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时代 转型升级 中国式数字文旅 文旅元宇宙 文旅新业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文化和旅游融合研究的特征与展望 被引量:5
14
作者 寇垠 陈美欣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5-44,共10页
为揭示新时代中国文化和旅游融合研究进展,对2012年以来中国知网上文化和旅游融合期刊论文进行分析发现:其一,研究规模紧随国家战略快速扩大,研究热点从理论到实践不断深入,合作研究网络还比较少;其二,研究内容聚焦文化和旅游的辩证关系... 为揭示新时代中国文化和旅游融合研究进展,对2012年以来中国知网上文化和旅游融合期刊论文进行分析发现:其一,研究规模紧随国家战略快速扩大,研究热点从理论到实践不断深入,合作研究网络还比较少;其二,研究内容聚焦文化和旅游的辩证关系,文化和旅游融合概念内涵、内在机理、影响因素与动力机制、融合价值、融合模式与路径、融合评价、融合困难与应对等八个领域;其三,文旅融合研究方法偏于人文主义方法论,对研究方式和具体方法技术的运用仍需提高,其他学科方法的引入运用在增加。未来应加强文旅深度融合理论、体制改革、政策创新、国家战略融合、科技与文旅融合、合作网建设、方法体系建设等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文化和旅游融合 文旅产业 国家文化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新常态下陕北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策略研究——以乡村文化旅游产业为例 被引量:5
15
作者 郭月楠 吕建永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第13期212-216,共5页
现阶段产业集群已成为世界经济中的主要现象,得到众多国家的高度重视。分析了经济新常态下陕北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必要性,并论述陕北文化旅游产业集群跨越发展的可行性。以陕北乡村文化旅游产业为例,分析集群发展的主要路径,旨在深... 现阶段产业集群已成为世界经济中的主要现象,得到众多国家的高度重视。分析了经济新常态下陕北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必要性,并论述陕北文化旅游产业集群跨越发展的可行性。以陕北乡村文化旅游产业为例,分析集群发展的主要路径,旨在深入剖析经济新常态背景下陕北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意义及策略,为陕北文化旅游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新常态 文化旅游产业 集群发展 陕北 乡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媒体时代美食文化旅游形象传播策略研究——以国际“美食之都”成都为例 被引量:25
16
作者 周睿 《美食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6-31,共6页
在移动互联信息技术迅速发展趋势下,必须加大新媒体、全媒体等渠道对国际"美食之都"的宣传,构建和传播成都的美食文化旅游形象。通过对成都市区景点和特色街区进行问卷调查,掌握成都当地民众与造访游客对美食文化的整体认知现... 在移动互联信息技术迅速发展趋势下,必须加大新媒体、全媒体等渠道对国际"美食之都"的宣传,构建和传播成都的美食文化旅游形象。通过对成都市区景点和特色街区进行问卷调查,掌握成都当地民众与造访游客对美食文化的整体认知现状,提出了用移动端进行热点事件营销、PC端进行内容营销、建设饮食文化数据库等新媒体传播策略;通过纸媒和电影、电视构建"互联网+传统媒体"的全媒体营销模式。美食文化需要充分与文化创意产业、旅游产业等进行融合,最终才能提升城市的文化软实力与文化创新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食之都 新媒体传播 美食旅游 互联网+ 文化创意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分化:城乡文化关系的发展态势 被引量:5
17
作者 蒋磊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8-104,共7页
自晚清以来,现代性进程导致了乡村与城市文化的分化,并延续至当代社会。但在消费社会的文化产业语境中,城乡文化的二分却开始出现"解分化"的态势。文化旅游产业整合了乡村与城市空间,使乡村变为消费主义逻辑主导下的"景... 自晚清以来,现代性进程导致了乡村与城市文化的分化,并延续至当代社会。但在消费社会的文化产业语境中,城乡文化的二分却开始出现"解分化"的态势。文化旅游产业整合了乡村与城市空间,使乡村变为消费主义逻辑主导下的"景观";而在流行音乐、广场舞、"杀马特"和"小清新"等流行、时尚文化形态中,可以发现城乡审美风格相融合的趋势。因此,"乡村-城市"二元话语结构逐渐失去了现实解释力,文化分化正以更广泛的"新文化社群"的形式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分化 文化产业 乡村旅游 新社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西圈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及生态旅游价值 被引量:2
18
作者 吴巍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4732-4736,共5页
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功案例的基础上,提出了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以下简称鄂西圈)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存在的问题,阐述了鄂西圈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的意义及优势,指出了鄂西圈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的实现途径。
关键词 鄂西圈 新农村规划 乡村旅游 生态文化 产业景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业态和新功能视角下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模式与机制研究——以山西省泽州县为例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文磊 李茜 《农学学报》 2022年第5期70-76,共7页
为进一步促进县域农业经济转型升级、农业结构优化、农民收益提升。本研究基于农林文旅康产业间的组合,围绕农林文旅康产业分化、融合和整合形成的组织形态,构筑组织形态的新业态和新功能。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是农业、林业、文化产业、... 为进一步促进县域农业经济转型升级、农业结构优化、农民收益提升。本研究基于农林文旅康产业间的组合,围绕农林文旅康产业分化、融合和整合形成的组织形态,构筑组织形态的新业态和新功能。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是农业、林业、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和康养产业之间相互渗透、交叉和融合,5个产业之间相互融合推动新业态和新功能的发展。本研究以山西省泽州县为研究对象,围绕其资源和地形特点的发展基础,在新业态和新功能视角下,构建出“平川+现代农业主导”型、“丘陵+文化旅游主导”型和“山区+森林康养主导”型的发展模式以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机制、利益联结强化机制、政策保障机制和培育延伸拓展机制的发展机制。本研究对推动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的新业态和新功能发展具有实际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业态 新功能 农林文旅康 产业融合 模式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俗文化主题公园景观表达的探究——以扶风旅游文化产业新区“一镇二园”为例 被引量:5
20
作者 陈佳 陈祺 《绿色科技》 2016年第7期10-13,16,共5页
指出了主题公园的建设是诠释城镇文化形象、地域特色的重要途径。民俗文化开发和利用在发展主题公园旅游中的重要意义。在挖掘扶风人文历史底蕴的基础上,立足于旅游文化产业新区的区位优势,紧扣"民俗文化"主题脉络,从"... 指出了主题公园的建设是诠释城镇文化形象、地域特色的重要途径。民俗文化开发和利用在发展主题公园旅游中的重要意义。在挖掘扶风人文历史底蕴的基础上,立足于旅游文化产业新区的区位优势,紧扣"民俗文化"主题脉络,从"研究地域分析、民俗文化梳理、宏观空间布局和微观细节表达"四方面统筹构筑现代主题公园体系,可以充分认识民俗文化景观表达对现代主题公园开发建设和田园旅游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文化产业 民俗文化 主题公园 景观表达 扶风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