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rthogonal design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room and pillar configurations in fractured stopes 被引量:7
1
作者 吴爱祥 黄明清 +3 位作者 韩斌 王贻明 于少峰 缪秀秀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8期3338-3344,共7页
Room and pillar sizes are key factors for safe mining and ore recovery in open-stope mining.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room and pillar configurations on stope stability in highly fractured and weakened areas, an... Room and pillar sizes are key factors for safe mining and ore recovery in open-stope mining.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room and pillar configurations on stope stability in highly fractured and weakened areas, an orthogonal design with two factors, three levels and nine runs was proposed, followed by three-dimensional numerical simulation using ANSYS and FLAC3~. Results show that surface settlement after excavation is concentrically ringed, and increases with the decrease of pillar width and distances to stope gobs. In the meantime, the ore-control fault at the ore-rock boundary and the fractured argillaceous dolomite with intercalated slate at the hanging wall deteriorate the roof settlement. Additionally, stope stability is challenged due to pillar rheological yield and stress concentration, and both are induced by redistribution of stress and plastic zones after mining. Following an objective function and a constraint function, room and pillar configuration with widths of 14 m and 16 m, respectively, is presented as the optimization for improving the ore recovery rate while maintaining a safe working environ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thogonal design numerical simulation surface movement roof settlement stope stability room and pillarconfigur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formation prediction and analysis of underground mining during stacking of dry gangue in open-pit based on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被引量:6
2
作者 QIU Xian-yang CHEN Jia-yao +3 位作者 SHI Xiu-zhi ZHANG Shu ZHOU Jian CHEN Xi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2期406-417,共12页
Deformation prediction and the analysis of underground goaf are important to the safe and efficient recovery of residual ore when shifting from open-pit mining to underground mining.To address the comprehensive proble... Deformation prediction and the analysis of underground goaf are important to the safe and efficient recovery of residual ore when shifting from open-pit mining to underground mining.To address the comprehensive problem of stability in the double mined-out area of the Tong-Lv-Shan(TLS)mine,which employed the dry stacked gangue technology,this paper applies the function fitting theory and a regression analysis method to screen the sensitive interval of four influencing factors based on single-factor experiments and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software FLAC3D.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TLS mine consist of the column thickness(d),gob area span(D),boundary pillar thickness(h)and height of tailing gangue(H).The fitting degree between the four factors and the displacement of the gob roof(W)is reasonable because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R2)is greater than0.9701.After establishing29groups that satisfy the principles of Box-Behnken design(BBD),the dry gangue tailings process was re-simulated for the selected sensitive interval.Using a combination of an analysis of variance(ANOVA),regression equations and a significance analysis,the prediction results of the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show that the significant degree for the stability of the mined-out area for the factors satisfies the relationship of h>D>d>H.The importance of the four factors cannot be disregarded in a comparison of the prediction results of the engineering test stope in the TLS mine.By comparing the data of monitoring points and function prediction,the proposed method has shown promising results,and the prediction accuracy of RSM model is acceptable.The relative errors of the two test stopes are1.67%and3.85%,respectively,which yield satisfactory reliability and reference values for the min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RSM) Box-Behnken design (BBD) numerical simulation boundary pillar deformation predi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ultiple-response optimization for melting process of aluminum melting furnace based on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with desirability function 被引量:3
3
作者 周孑民 王计敏 +2 位作者 闫红杰 李世轩 贵广臣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10期2875-2885,共11页
To reduce the fuel consumption and emissions and also enhance the molten aluminum quality, a mathematical model with user-developed melting model and burning capacity model, were established according to the features ... To reduce the fuel consumption and emissions and also enhance the molten aluminum quality, a mathematical model with user-developed melting model and burning capacity model, were established according to the features of melting process of regenerative aluminum melting furnaces. Based on validating results by heat balance test for an aluminum melting furnace, CFD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technique, in association with statistical experimental design were used to optimize the melting process of the aluminum melting furnace. Four important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melting time, such as horizontal angle between burners, height-to-radius ratio, natural gas mass flow and air preheated temperature, were identified by PLACKETT-BURMAN design. A steepest descent method was undertaken to determine the optimal regions of these factors.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with BOX-BEHNKEN design was adopted to further investigate the mutual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se variables on RSD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of aluminum temperature, RSD of furnace temperature and melting time. Multiple-response optimization by desirability function approach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optimum melting process parameter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height-to-radius ratio and horizontal angle between burners affects the response variables significantly. The predicted results show that the minimum RSD of aluminum temperature (12.13%), RSD of furnace temperature (18.50%) and melting time (3.9 h) could be obtained under the optimum conditions of horizontal angle between burners as 64°, height-to-radius ratio as 0.3, natural gas mass flow as 599 m3/h, and air preheated temperature as 639 ℃. These predicted values were further verified by validation experiments. The excellent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predicted and experimental values confirms the validity and practicability of this statistical optimum strate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uminum melting furnace melting process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desirability function multiple response parameter optimization numerical simulation PLACKETT-BURMAN design BOX-BEHNKEN desig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点接触斜齿非圆齿轮齿面设计及动力学特性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梁栋 曹玉培 +2 位作者 徐向阳 贾涵杰 何泽银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58-1466,共9页
为进一步提高非圆齿轮副的传动性能,在齿轮啮合原理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一种新型点接触斜齿非圆齿轮,构建点接触斜齿非圆齿轮副主、从动轮啮合数学模型,推导在空间坐标系下点接触斜齿非圆齿轮节曲线与齿廓曲线的几何运动关系,完成轮齿齿... 为进一步提高非圆齿轮副的传动性能,在齿轮啮合原理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一种新型点接触斜齿非圆齿轮,构建点接触斜齿非圆齿轮副主、从动轮啮合数学模型,推导在空间坐标系下点接触斜齿非圆齿轮节曲线与齿廓曲线的几何运动关系,完成轮齿齿面的设计,结合折算齿形法建立点接触斜齿非圆齿轮副的三维模型;构建点接触斜齿非圆齿轮副动力学仿真模型,分析等同条件下点接触斜齿非圆齿轮副与渐开线斜齿非圆齿轮副的动态啮合力,以及不同工况下点接触斜齿非圆齿轮副的啮合特性;对比分析同参数、同工况下点接触非圆齿轮与渐开线非圆齿轮的齿面接触状态以及接触应力,相关研究结果为非圆齿轮设计及应用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和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圆齿轮 点接触 节曲线 齿面设计 动力学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通阀门内腔磨粒流光整加工流场仿真分析与试验验证
5
作者 刘彦磊 孙玉利 +4 位作者 杨范轩 汪洪峰 范武林 胡鸿 左敦稳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0-138,共9页
目前,三通阀门内腔多采用手工抛光技术,加工效率低,劳动强度大且环境友好性差。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开展三通阀门内腔磨粒流光整加工流场仿真分析与试验验证。通过建立流场仿真模型,对比了有芯模和无芯模情况下的流场分布,研制了专用的仿... 目前,三通阀门内腔多采用手工抛光技术,加工效率低,劳动强度大且环境友好性差。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开展三通阀门内腔磨粒流光整加工流场仿真分析与试验验证。通过建立流场仿真模型,对比了有芯模和无芯模情况下的流场分布,研制了专用的仿形夹具,并进行了试验验证。试验结果显示,使用芯模时阀门内壁面的粗糙度显著降低,大端降低率为77.79%,小端为77.26%,远超过无芯模加工的降低率(大端15.05%,小端11.62%)。因此,使用芯模不仅显著提高了加工质量,还提升了加工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通阀门 磨粒流 仿真分析 夹具设计 表面粗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B-BBD响应面法优化内置钻头多维冲击器性能
6
作者 韦明吉 李陈涛 +3 位作者 王旭东 刘洋阳 夏成宇 钱利勤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7597-7603,共7页
目前从各类冲击器的现场应用看,冲击器长度普遍约为1 m,在与钻头连接使用时因增加了稳定器与钻头之间的距离,造成钻具的预期斜率和钻头侧向力降低,进而影响井下造斜效果,而内置钻头多维冲击器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为了使内置钻头多维... 目前从各类冲击器的现场应用看,冲击器长度普遍约为1 m,在与钻头连接使用时因增加了稳定器与钻头之间的距离,造成钻具的预期斜率和钻头侧向力降低,进而影响井下造斜效果,而内置钻头多维冲击器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为了使内置钻头多维冲击器的性能能够实现最大化,降低压耗,采用PB(Plackett-Burman)筛选试验设计对冲击器内部参数进行了筛选试验,得到各参数对工具性能影响由大到小排列为:射流道宽度>入口面积>出口面积>振荡腔长度>双反馈流道宽度>附壁面曲率半径>劈间角,再利用BBD(Box-Behnken design)响应面法对排名前三的显著影响参数进行深入分析,得到内置钻头多维冲击器内部结构优化组合为入口面积为1 203.416 mm^(2)、射流道宽度为14 mm,出口面积为455 mm^(2),最后通过Fluent软件仿真验证了优化方法的有效性,满足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维冲击 PB(Plackett-Burman)筛选试验设计 BBD(Box-Behnken design)响应面法 fluent仿真 压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向表面波电磁超声换能器优化设计 被引量:1
7
作者 兰菊 Emmanuel EGdoutos +2 位作者 贾晓娟 高瑞贞 张京军 《中国测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7-95,共9页
电磁超声表面波因在板材中的水平方向上传播时具有能量衰减较慢的特性,故广泛应用于板材的表面或近表面缺陷检测。相较于双向表面波,单向表面波能量集中在换能器的一个方向,从而使增强侧的表面波更能够识别微小缺陷。为提高单向表面波... 电磁超声表面波因在板材中的水平方向上传播时具有能量衰减较慢的特性,故广泛应用于板材的表面或近表面缺陷检测。相较于双向表面波,单向表面波能量集中在换能器的一个方向,从而使增强侧的表面波更能够识别微小缺陷。为提高单向表面波换能器对微小缺陷的检测灵敏度和精度,该文提出一种基于Halbach阵列的永磁铁结构,对比优化前后的磁场、涡流、洛伦兹力及位移场分布;研究分析在增强侧表面波遇到不同裂纹缺陷的响应特征,对微小裂纹进行定位分析,并通过仿真分析得出反射系数、透射系数与微小裂纹深度、宽度、倾角之间的变化曲线,实现对微小裂纹缺陷的量化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超声换能器 单向表面波 仿真分析 优化设计 裂纹缺陷响应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闭式叶环开槽电解加工流场仿真与阴极结构优化 被引量:2
8
作者 左航 朱栋 +2 位作者 李素乐 王福平 陈文亮 《航空制造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87-92,109,共7页
闭式叶环是一类减重性能优越的整体构件,但因其结构闭式,开敞性差,通道狭窄扭曲,刀具进给空间有限,加工十分困难。电解加工为非接触式特种加工方法,具有加工不受材料力学性能影响、工具阴极无损耗、加工效率高等优势,是加工闭式叶环的... 闭式叶环是一类减重性能优越的整体构件,但因其结构闭式,开敞性差,通道狭窄扭曲,刀具进给空间有限,加工十分困难。电解加工为非接触式特种加工方法,具有加工不受材料力学性能影响、工具阴极无损耗、加工效率高等优势,是加工闭式叶环的重要方法之一。闭式叶环开槽电解加工的流场研究较少,流场稳定性有待提升。针对闭式叶环开槽电解加工,采用了正流式供液的流动方式,开展了1 mm、2 mm、3 mm出液缝宽下的流场仿真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1)采用出液缝宽度为2 mm的阴极,间隙内流场均匀性和可达性更好;(2)根据等流程原则调整出液缝位置并设计引流槽结构后,叶片边缘的局部缺液现象得到有效改善。开展了3种不同出液缝宽度下的闭式叶环开槽电解加工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优化流场结构的阴极可以实现叶环开槽的稳定加工,工具阴极与工件间的相对进给速度由0.79 mm/min提升至0.98 mm/min;且通道表面质量相对最优,叶背粗糙度由2.681μm降低至1.641μm,叶盆粗糙度由2.482μm降低至1.243μm。验证了流动方式的有效性和流场仿真结果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式叶环 电解加工 流场仿真 阴极结构设计 进给速度 表面粗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功率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阵列的热优化
9
作者 夏宇祺 慕京飞 +11 位作者 周寅利 张星 张建伟 陈超 苑高辉 张卓 刘天娇 白浩鹏 徐玥辉 孙晶晶 宁永强 王立军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70-977,共8页
提出了一个新的参数——温度影响因子,其统筹考虑了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VCSEL)阵列单元之间的间距、氧化孔径尺寸、单元的数量和输入电流,并可用于表征阵列受热串扰影响程度。在此基础上,基于Python设计了VCSEL阵列的优化布局算法,并建... 提出了一个新的参数——温度影响因子,其统筹考虑了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VCSEL)阵列单元之间的间距、氧化孔径尺寸、单元的数量和输入电流,并可用于表征阵列受热串扰影响程度。在此基础上,基于Python设计了VCSEL阵列的优化布局算法,并建立了热电耦合模型,验证了优化布局对温度特性的优化效果,与常规布局相比,优化阵列内部温升显著降低。另外,在固定电流密度和发光面积的条件下,同时减小氧化孔径尺寸和增加单元数可以有效地改善VCSEL阵列的温度特性。10μm氧化孔径的平均温度比30μm氧化孔径的平均温度低28 K。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VCSEL阵列优化方案有效减低了热串扰的影响,通过对温度影响因子中各变量的分析,可以为VCSEL阵列的设计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 热串扰 阵列设计 COMSOL热电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中大口径榴弹引信机电保险装置可靠性与性能一体化设计
10
作者 杨磊 王锋 +2 位作者 韩晶 赵河明 范帆帆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04-212,共9页
为了解决引信机电保险装置在设计阶段时性能设计和可靠性设计顾此失彼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引信机电保险装置的可靠性与性能一体化设计方法。根据引信机电保险装置工作原理,筛选出对机构性能可靠性造成影响的关键设计参数及干扰因素,并基... 为了解决引信机电保险装置在设计阶段时性能设计和可靠性设计顾此失彼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引信机电保险装置的可靠性与性能一体化设计方法。根据引信机电保险装置工作原理,筛选出对机构性能可靠性造成影响的关键设计参数及干扰因素,并基于性能仿真模型建立响应面模型及考虑干扰因素浮动情况下的可靠性仿真模型。以性能指标和可靠性指标为约束及由机械保险及电保险性能输出构成的价值函数为优化目标,构建一体化设计的基本优化模型。采用蒙特卡罗模拟的方式对优化模型进行求解。优化结果表明:在关键设计参数启动力矩、充放电时间常数为27.98 N·m、3.34×10^(-4)的情况下,性能输出仍在指标规定范围内,可靠度相比于原始值增加了3.84%,达到设计可靠度要求,验证了该方法有效地结合引信机电保险装置的性能设计和可靠性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信机电保险装置 一体化设计 响应面 优化模型 蒙特卡罗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齿面参数化表示的准双曲面齿轮的设计 被引量:22
11
作者 苏智剑 吴序堂 +1 位作者 毛世民 李建刚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7-20,共4页
为了能将拟合齿面模型用于准双曲面齿轮的设计,采用加工仿真方法获得了齿面上离散型值点坐标数据,完成了齿面非均匀有理B样条的曲面拟合.依据准双曲面齿轮的主动设计原理,解决了在已知齿面的NURBS表示、齿面接触迹线和传动比函数的条件... 为了能将拟合齿面模型用于准双曲面齿轮的设计,采用加工仿真方法获得了齿面上离散型值点坐标数据,完成了齿面非均匀有理B样条的曲面拟合.依据准双曲面齿轮的主动设计原理,解决了在已知齿面的NURBS表示、齿面接触迹线和传动比函数的条件下来设计未知齿面的关键技术,给出了基于离散化齿坯模型的加工仿真算法,将齿面的接触分析问题转化成一个优化问题,从而构建了齿面接触分析模型,并在其中采用啮合点法线与啮合点间连线之间的夹角趋于0的条件替代了法线重合条件.研究结果表明,齿面的NURBS表示模型可以作为面向准双曲面齿轮设计与制造过程的统一模型,以该模型为基础,可以完成齿面设计、数控机床刀位数据生成和坐标测量路径规划等一系列重要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双曲面齿轮 齿面 非均匀有理B样条曲面 主动设计 加工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散元法的糙米匀料盘仿真优化设计 被引量:23
12
作者 贾富国 姚丽娜 +4 位作者 韩燕龙 王会 史宇菲 曾勇 蒋龙伟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35-241,共7页
为提高糙米调质过程中的加湿均匀性,在现有匀料技术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曲面式匀料盘。采用离散元法建立匀料盘仿真模型,分析了匀料盘结构参数及运行条件对料层厚度均匀度的影响规律,结合响应面分析法得到各因素的最优组合。仿真结果表... 为提高糙米调质过程中的加湿均匀性,在现有匀料技术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曲面式匀料盘。采用离散元法建立匀料盘仿真模型,分析了匀料盘结构参数及运行条件对料层厚度均匀度的影响规律,结合响应面分析法得到各因素的最优组合。仿真结果表明:曲面形式(抛物线系数)对糙米的分布影响极显著(P<0.01),进料量(导流管直径)对糙米的分布影响显著(P<0.05),匀料盘转速对糙米分布影响不显著(P>0.05);综合考虑匀料要求,确定最优结构参数为:匀料盘抛物线方程系数为0.02、导流管与匀料盘直径比为0.1875,最佳运行条件转速为183 r/min,此时料面厚度变异系数可达4.42%。仿真结果与验证结果基本一致,相对误差为2.62%,证明离散元单元法仿真分析曲面式匀料盘工作性能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仿真 优化 设计 曲面式匀料盘 离散单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自由曲面前照灯反射器仿真设计及照明模拟 被引量:11
13
作者 王霄 刘会霞 +1 位作者 易勇 蔡兰 《系统仿真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96-499,共4页
自由曲面前照灯是最具发展潜力的前照灯之一。自由曲面前照灯的反射器是无法用数学方程来描述的自由曲面,其设计一直是前照灯设计中的一个难点。研究用计算机仿真设计来进行自由曲面前照灯的设计。其主要内容包括光源建模、自由曲面反... 自由曲面前照灯是最具发展潜力的前照灯之一。自由曲面前照灯的反射器是无法用数学方程来描述的自由曲面,其设计一直是前照灯设计中的一个难点。研究用计算机仿真设计来进行自由曲面前照灯的设计。其主要内容包括光源建模、自由曲面反射器的设计和前照灯照明效果模拟三大部分。论文给出了设计实例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曲面 前照灯 光源 反射器 光线追踪 仿真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法的结构动力学模型修正 被引量:26
14
作者 鲍诺 王春洁 +1 位作者 赵军鹏 宋顺广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54-58,共5页
为了获得精确的结构动力学模型,提出了响应面和优化相结合的方法。利用参数化模型和优化拉丁方试验设计获取样本点构造多项式响应面模型,最小二乘法确定多项式系数并检验响应面的拟合精度。用响应面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的误差构造目标函... 为了获得精确的结构动力学模型,提出了响应面和优化相结合的方法。利用参数化模型和优化拉丁方试验设计获取样本点构造多项式响应面模型,最小二乘法确定多项式系数并检验响应面的拟合精度。用响应面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的误差构造目标函数,自适应模拟退火算法来优化修正响应面参数,将修正后的参数值带入有限元模型得到修正模型。以欧洲航空科技组织的基准模型GARTEUR飞机模型为算例,对比修正前后模态频率,结果表明修正后的模型在测试频段和预测频段具有良好的复现和预测能力,进而验证了基于响应面法与优化方法相结合的结构动力学有限元模型修正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验设计 响应面 结构动力学 模型修正 自适应模拟退火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雷外形多学科设计优化与仿真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鹏 宋保维 +2 位作者 刘旭琳 余德海 姜军 《系统仿真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915-1918,共4页
分析了基于响应面近似模型的并行子空间设计方法RS-CSD的执行过程和步骤,将鱼雷外形设计划分为减阻设计和声学设计两个学科,建立了其学科分析模型和系统优化模型,针对某型鱼雷的原始线型进行了优化设计和FLUENT仿真验证,结果表明优化外... 分析了基于响应面近似模型的并行子空间设计方法RS-CSD的执行过程和步骤,将鱼雷外形设计划分为减阻设计和声学设计两个学科,建立了其学科分析模型和系统优化模型,针对某型鱼雷的原始线型进行了优化设计和FLUENT仿真验证,结果表明优化外形的阻力有较大的降低,噪声性能有一定的改善,优化结果和仿真结果具有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雷 外形设计 并行子空间设计方法 响应面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鲁棒性的概率优化设计在薄壁构件耐撞性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6
作者 孙光永 李光耀 +1 位作者 张勇 钟志华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79-483,共5页
汽车结构的耐撞性及碰撞吸能优化是现代汽车工业重要的研究内容。耐撞性的优化涉及材料与结构的众多参数,传统的确定性优化设计、碰撞仿真及实验往往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结构的碰撞性能,而无法评估设计参数的可靠性和目标函数的鲁棒性... 汽车结构的耐撞性及碰撞吸能优化是现代汽车工业重要的研究内容。耐撞性的优化涉及材料与结构的众多参数,传统的确定性优化设计、碰撞仿真及实验往往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结构的碰撞性能,而无法评估设计参数的可靠性和目标函数的鲁棒性,以及在给定可靠性约束条件下使目标函数的鲁棒性达到最优状态。将实验设计、响应面模型和蒙特卡罗模拟技术相结合,构造了基于产品质量工程的6σ鲁棒性优化设计方法,实现了对设计目标的优化,并提高了设计变量的可靠性和目标函数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设计 响应表面法 6σ鲁棒性优化 碰撞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架桥式高速五坐标龙门加工中心动态仿真与结构优化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建润 孙庆鸿 +4 位作者 卢熹 郑佳明 倪向阳 彭文 姚树健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1期1-4,共4页
在大型高架桥式、高速、高精度五坐标龙门加工中心的动态设计中,通过动态测试的方法获得导轨结合面的特性参数,并将其应用到数字仿真模型中,提高模型的精度。在结构动态分析中采用刚体与柔性体结合的仿真方法,对加工中心的关键部件进行... 在大型高架桥式、高速、高精度五坐标龙门加工中心的动态设计中,通过动态测试的方法获得导轨结合面的特性参数,并将其应用到数字仿真模型中,提高模型的精度。在结构动态分析中采用刚体与柔性体结合的仿真方法,对加工中心的关键部件进行柔性化,分析其对系统相应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对这些主要部件进行结构优化设计,提高系统的动态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加工中心 结合面参数 动态仿真 结构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均匀设计响应面法的钢框架结构抗震可靠度分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吕大刚 贾明明 李刚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5,共5页
针对地震作用及结构性能的随机性,通过分析抗震可靠度研究结构的抗震性能,将均匀设计与响应面法相结合,提出了结构可靠度的数值模拟新方法,包括基于均匀设计的响应面法、均匀设计响应面与蒙特卡罗抽样相结合的混合模拟法.结合钢框架结... 针对地震作用及结构性能的随机性,通过分析抗震可靠度研究结构的抗震性能,将均匀设计与响应面法相结合,提出了结构可靠度的数值模拟新方法,包括基于均匀设计的响应面法、均匀设计响应面与蒙特卡罗抽样相结合的混合模拟法.结合钢框架结构的抗震可靠度问题,基于ANSYS实现了上述新方法,并与经典的可靠度数值模拟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均匀设计的偏差大约为正交设计的10%~20%;基于两者的混合模拟法的计算偏差,前者为后者的42%~85%;同时混合模拟法较蒙特卡洛法计算效率提高了480倍以上.均匀设计选取的试验点更加均匀和具有代表性,均匀设计响应面法构造的结构极限状态函数精度更高,偏差更小,同时基于均匀设计响应面的混合模拟法不仅精度高,还可以大大提高计算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震可靠度 均匀设计 响应面法 混合模拟法 钢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露天矿爆破设计与模拟Blast-Code模型及其在水厂铁矿的应用 被引量:17
19
作者 璩世杰 尚峰华 +1 位作者 李宝辉 王友成 《工程爆破》 2001年第2期18-24,共7页
结合实例介绍了一种用于露天矿台阶垂直中深孔爆破设计并对爆破破碎效果和爆堆形状分别进行预测和模拟的软件系统———Blast Code模型。该模型主要由采场地质地形数据库、爆破设计与模拟两大部分构成 ,前者可以准确和方便快捷地反映采... 结合实例介绍了一种用于露天矿台阶垂直中深孔爆破设计并对爆破破碎效果和爆堆形状分别进行预测和模拟的软件系统———Blast Code模型。该模型主要由采场地质地形数据库、爆破设计与模拟两大部分构成 ,前者可以准确和方便快捷地反映采场的地形条件、矿岩物理力学性质及地质构造等信息 ;后者则依据对爆区地形 (包括台阶自由面条件 )、爆区内矿岩的物理力学性质与地质构造特征、炸药爆炸性能三类对爆破效果具有直接影响的关键因素的综合定量分析 ,由计算机自动进行完整的爆破设计 ,并可对矿岩的破碎效果和爆堆形状进行定量的模拟和预测。Blast Code模型具有爆破参数选取的人工干预和钻孔爆破成本计算功能 ,可对多个设计方案进行技术经济对比分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ast-Code模型 露天矿 爆破设计 地质地形数据库 中深孔爆破 爆破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覆盖件成形数值模拟与模具型面设计 被引量:3
20
作者 马韧宾 段磊 +1 位作者 张洋 王金葵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102-105,共4页
以某汽车覆盖件为研究对象,利用板料分析软件Autoform对其进行了冲压方向的确定、压料面和工艺补充面设计、拉延筋设计以及拉延成形过程的数值模拟。通过仿真预测了板料成形过程中拉裂、减薄、起皱等缺陷,并根据模拟结果分析了板料与凸... 以某汽车覆盖件为研究对象,利用板料分析软件Autoform对其进行了冲压方向的确定、压料面和工艺补充面设计、拉延筋设计以及拉延成形过程的数值模拟。通过仿真预测了板料成形过程中拉裂、减薄、起皱等缺陷,并根据模拟结果分析了板料与凸凹模的摩擦、工艺补充面、压边力、拉延筋等因素对缺陷产生的影响,进而调整优化了板料成形工艺参数和模具型面结构,消除了零件成形中的质量缺陷,提高了成形工艺的可靠性,为实际生产中覆盖件冲压工艺确定和模具型面设计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覆盖件 数值模拟 AUTOFORM 模具型面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