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扩散主控型煤层定义、特征及瓦斯促抽路径分析
1
作者 赵伟 王凯 +6 位作者 周爱桃 舒龙勇 林海飞 臧杰 徐超 胡彪 涂庆毅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280-3292,共13页
随着我国煤炭资源生产重心向中西部转移、开采水平向深部延伸,煤层结构呈现多元化、差异化特征,导致瓦斯储运规律发生变化,构建适用于多煤体结构类型的差异化瓦斯抽采方案是发展趋势。当前,关于煤粒或煤体的瓦斯解吸特征演化过程仍缺乏... 随着我国煤炭资源生产重心向中西部转移、开采水平向深部延伸,煤层结构呈现多元化、差异化特征,导致瓦斯储运规律发生变化,构建适用于多煤体结构类型的差异化瓦斯抽采方案是发展趋势。当前,关于煤粒或煤体的瓦斯解吸特征演化过程仍缺乏数学性系统分析,对解吸曲线是裂隙(渗流)主控还是孔隙(扩散)主控仍存在争议。基于扩散与渗流的相互竞争制约关系,对瓦斯解吸曲线形态进行了综述性总结和归纳,并分析了其内在控制机制;对扩散主控型煤层进行了定义,探讨了低瓦斯厚煤层以及高瓦斯构造煤层瓦斯抽采的有效途径及隐含机制,并给出了扩散主控型煤层瓦斯治理的适配性方法;提出了未来扩散主控型煤层瓦斯储运规律的研究重点。研究表明:中西部低压厚煤层普遍瓦斯含量低、运移动力不足,可称为直接扩散体;深部构造煤层等效扩散距离长、运移难度大,可称为等效扩散体。扩散主控型煤层具有低压敏感性、应变敏感性、时间敏感性和压力差异化响应等特点,使得瓦斯治理时要着重考虑增能增扩和减距增扩,形成驱替、微生物降解基质、表面活性剂等基质面改性技术,以及水力冲孔造穴、保护层开采等基质体改性技术2类强化抽采措施。未来仍需在扩散力学模型及响应机理、扩散系数正向测试方法、扩散主控体瓦斯抽采评价指标等着重研究。研究结果可为煤层瓦斯差异化治理体系建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主控 瓦斯抽采方法 微孔填充 吸附应变 扩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田卤水提锂技术研究进展
2
作者 刘保磊 张雪玲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81-97,共17页
随着新能源领域对锂需求的迅猛增长,油气田卤水因丰富的锂含量而成为一种潜在资源。系统评述了油气田卤水提锂的主要技术及其研究进展,重点分析了沉淀法、吸附法、膜分离法、萃取法和直接提锂技术(DLE)的技术原理、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随着新能源领域对锂需求的迅猛增长,油气田卤水因丰富的锂含量而成为一种潜在资源。系统评述了油气田卤水提锂的主要技术及其研究进展,重点分析了沉淀法、吸附法、膜分离法、萃取法和直接提锂技术(DLE)的技术原理、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沉淀法操作简单但效率较低,且易受卤水中杂质离子的干扰;吸附法对高镁锂比卤水具有较好的选择性,但现有吸附材料的吸附容量有限;膜分离法具有较高的分离精度,但膜污染问题制约其长期运行稳定性;萃取法提取效率较高,但有机溶剂挥发可能引发环境风险;DLE技术兼具高效性和环境友好性,但其工业化应用仍受限于技术成熟度不足。基于当前技术瓶颈,未来研究应重点开发高选择性、大容量的新型吸附材料,研制抗污染、长寿命的分离膜材料,优化萃取体系以提高选择性和环境安全性,并加强DLE技术的工程化验证;同时,建议推动“油气+锂”资源协同开发模式,通过技术创新降低提锂成本,促进油气田卤水提锂技术的工业化应用,为实现资源综合利用和低碳化发展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卤水提锂 沉淀法 吸附法 膜分离法 直接提锂技术(DL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提氦工艺关键技术研究进展
3
作者 谢福寿 杨迪 +1 位作者 陈兵 韩泽 《天然气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5-169,共15页
中国氦气资源匮乏,如何从天然气中高效、低成本提取氦气是缓解氦气资源紧张的主要途径。为此,全面系统梳理归纳了从天然气中提取氦气最常用的3种技术,即低温法、变压吸附法和膜分离法,并介绍了各技术的特点。天然气提纯氦气的方式有很多... 中国氦气资源匮乏,如何从天然气中高效、低成本提取氦气是缓解氦气资源紧张的主要途径。为此,全面系统梳理归纳了从天然气中提取氦气最常用的3种技术,即低温法、变压吸附法和膜分离法,并介绍了各技术的特点。天然气提纯氦气的方式有很多,工艺设计时需要针对不同原料气组成以及参数对不同的提氦工艺技术进行筛选、集成和具体论证,在保证氦气回收率和纯度前提下,亟需形成提取氦气成本最低的工艺流程。研究结果表明:①低温法是通过沸点差异来实现与其他气体的分离,考虑天然气组分及经济性,通常应用在初步的提纯并得到液化天然气;②变压吸附法是利用吸附剂对气体的选择性吸附进行分离,通常使用在最终提纯;③膜分离法是利用膜根据气体分子大小差异进行分离,由于其能耗低、纯度相对较低等特点通常与其他技术耦合使用,具体选择与实际相结合。结论认为:①结合天然气液化联产提出的主动式+被动式新型氦气提取技术,其粗氦回收率超过99%,后续集成其他技术进行纯化,可得到纯度超过99.99%的高纯氦气,该技术既采用了BOG提氦(即被动式提氦)技术,又避免了由于环境影响造成的提氦不连续;②通过归纳总结3种提氦工艺的适用范围和阶段,同时提出的主动式+被动式新型天然气提氦耦合天然气液化工艺技术,可以为中国提氦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提氦 低温法 变压吸附法 膜分离法 BOG 主动式+被动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催化体系硫代硫酸盐法提金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光胜 吴金甜 +4 位作者 徐超 朱幸福 李鹏 董中林 徐斌 《矿冶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0-105,共6页
为构建浸金效果好、硫代硫酸盐消耗低且浸出液中的金能被高效回收的新型浸金体系,比较了不同金属离子与有机配体组合催化硫代硫酸盐浸金的效果,并采用树脂吸附法回收浸出液中的金。结果表明,Ni2+-甘氨酸-硫代硫酸盐体系的Au浸出效果好,A... 为构建浸金效果好、硫代硫酸盐消耗低且浸出液中的金能被高效回收的新型浸金体系,比较了不同金属离子与有机配体组合催化硫代硫酸盐浸金的效果,并采用树脂吸附法回收浸出液中的金。结果表明,Ni2+-甘氨酸-硫代硫酸盐体系的Au浸出效果好,Au浸出率和硫代硫酸盐消耗分别为89.72%和15.28 kg/t。该体系浸金过程中,甘氨酸催化Au^(+)与S_(2)O_(3)^(2-)配位以及在碱性条件下稳定Ni^(2+),Ni(C_(2)H_(4)NO_(2))_(2)^(0)催化O_(2)的还原。采用树脂吸附法回收金时,浸出液中Ni离子几乎不会在树脂上吸附,不与Au离子产生竞争吸附,Au吸附率达98.13%;载金树脂解吸时只需采用简单的一段工艺,即可直接解吸A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离子 有机配体 吸附 解吸 催化体系 硫代硫酸盐法 树脂吸附 提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覆低共熔溶剂的聚苯乙烯微胶囊吸附Li^(+)的性能研究
5
作者 侯晓静 王彦旭 +1 位作者 吴可君 何潮洪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4-393,共10页
为实现绿色、低成本从海水中提锂的目标,采用同轴共流微流体技术结合溶剂挥发法制备包覆有低共熔溶剂(甲基三辛基氯化铵/癸酸)的聚苯乙烯微胶囊。所制备的微胶囊颗粒呈均一的球形。将该微胶囊用作萃取Li^(+)吸附剂,系统研究了吸附时间... 为实现绿色、低成本从海水中提锂的目标,采用同轴共流微流体技术结合溶剂挥发法制备包覆有低共熔溶剂(甲基三辛基氯化铵/癸酸)的聚苯乙烯微胶囊。所制备的微胶囊颗粒呈均一的球形。将该微胶囊用作萃取Li^(+)吸附剂,系统研究了吸附时间、吸附温度、溶液pH、初始锂浓度和固液比对Li^(+)吸附量和萃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吸附Li^(+)水溶液时,微胶囊对Li^(+)的最大吸附量为32 mg·g^(-1)。碱性条件时微胶囊对模拟海水中的Li^(+)吸附分配比为10.22 L·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胶囊 提锂 低共熔溶剂 溶剂挥发法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元素萃取分离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2
6
作者 吕超 杨涛 陈峻峰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1-109,共9页
石油炼制与化工催化剂是稀土应用的一个重要领域。随着对稀土需求量的不断上升,获得大量纯净的稀土元素成为挑战。通过梳理沉淀法、离子交换法、溶剂萃取法、膜分离法、吸附法和电化学法等稀土元素分离技术,从萃取分离技术的高效性、选... 石油炼制与化工催化剂是稀土应用的一个重要领域。随着对稀土需求量的不断上升,获得大量纯净的稀土元素成为挑战。通过梳理沉淀法、离子交换法、溶剂萃取法、膜分离法、吸附法和电化学法等稀土元素分离技术,从萃取分离技术的高效性、选择性、经济性和环保可持续性等方面对稀土萃取分离技术的发展进行总结,并评价各种工艺技术的优缺点,最后展望稀土萃取分离技术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萃取分离 溶剂萃取法 膜分离法 吸附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废水中铍的去除研究进展
7
作者 赵旭 雷治武 +4 位作者 孙一格 王清良 胡鄂明 王红强 吕俊文 《中国有色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1-110,共10页
铍是一种有毒金属,对人的身体会造成极大的危害,工业生产中会产生大量的含铍废水,造成极高的生态风险。本文基于前期的研究,综述了不同处理方法(沉淀法、吸附法、离子交换法、溶剂萃取法和生物法)对含铍废水中铍去除的材料用量、处理所... 铍是一种有毒金属,对人的身体会造成极大的危害,工业生产中会产生大量的含铍废水,造成极高的生态风险。本文基于前期的研究,综述了不同处理方法(沉淀法、吸附法、离子交换法、溶剂萃取法和生物法)对含铍废水中铍去除的材料用量、处理所需pH值、处理选择性、去除效率、去除机理及回收性能等方面的优劣,以期为开发出绿色高效的除铍方法及综合利用铍资源提供参考。传统的沉淀法在治理铍废水过程中会产生二次污染,并且沉淀剂的使用量较大;吸附法虽然可回收铍,但竞争离子对吸附效果有影响、吸附成本高,开发新型吸附材料、制备廉价吸附剂,才能提高其工业应用价值;离子交换法同样可以回收铍,但工艺废水难以处理,且树脂易氧化失效、费用较高;溶剂萃取法主要用于矿业加工的提取阶段,不适合用于处理工业铍废水;基于生物改性的生物吸附材料则具有使用量低、处理范围广、不易造成二次污染以及选择吸附能力强等优点。因此,研发新型处理工艺,寻求环境友好、价格低廉、处理性能优异的处理方法,是实现高效处理含铍废水的未来发展趋势。以下几点可能成为重点研究方向:制备对铍具有高选择性吸附性能的吸附剂,比如负载碳酸根、磷酸根和羟基等基团的吸附剂;开发高吸附容量的生物吸附剂;综合各种处理方法的优点,开发新型处理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铍废水 铍回收 除铍 沉淀法 吸附法 生物法 离子交换法 溶剂萃取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H_(2)TiO_(3)型锂离子筛从盐湖卤水中提锂试验研究
8
作者 朱晓峰 吕龙 +3 位作者 李天玉 侯雪超 冀颖 彭文娟 《湿法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5-283,共9页
针对西藏碳酸型盐湖,采用吸附法进行连续离子交换提锂试验研究,考察了H_(2)TiO_(3)型锂离子筛在盐湖卤水提锂的吸附—解吸过程,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吸附前后锂离子筛的晶型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造粒后H_... 针对西藏碳酸型盐湖,采用吸附法进行连续离子交换提锂试验研究,考察了H_(2)TiO_(3)型锂离子筛在盐湖卤水提锂的吸附—解吸过程,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吸附前后锂离子筛的晶型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造粒后H_(2)TiO_(3)锂离子筛表面颗粒分散性良好,孔道疏松,晶体结构稳定,循环使用后结构未发生明显变化;在连续离子交换系统中,按吸附—洗料—解吸—洗酸4段工序将30柱分配为6∶1∶2∶1,H_(2)TiO_(3)型锂离子筛在吸附进料流速12 BV/h、三级吸附、吸附时间3 h、洗料流速10 BV/h、冲洗时间30 min、解吸过程盐酸为0.1 mol/L、解吸温度30~40℃、循环解吸1 h、洗酸流速8 BV/h、冲洗时间30 min条件下连续吸附卤水运行30个周期,吸附性能稳定,吸附量约6.67 mg/g,吸附率约80%,富锂解吸液中Li^(+)质量浓度约为1.2 g/L,ρ(Li^(+))/ρ(Na^(+))约为1。该法具有一定工业化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_(2)TiO_(3) 锂离子筛 吸附法 盐湖提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湖库底泥对氮吸附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张晨东 马秀兰 +3 位作者 安娜 肖靖 王富民 赵兰坡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61-166,共6页
以吉林省长春市新立城水库为对象,采用连续分级法研究土壤及底泥中的游离态氮(FN)、可交换态氮(EN)、酸解态氮(HN)和残渣态氮(RN)之间的关系,探讨土壤和底泥对氮的吸附等温线、吸附动力学、吸附热力学及不同pH和有机质对氮吸附量的影响... 以吉林省长春市新立城水库为对象,采用连续分级法研究土壤及底泥中的游离态氮(FN)、可交换态氮(EN)、酸解态氮(HN)和残渣态氮(RN)之间的关系,探讨土壤和底泥对氮的吸附等温线、吸附动力学、吸附热力学及不同pH和有机质对氮吸附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富营养化湖库底泥中FN、EN和HN的含量均高于新立城水库底泥和土壤,试样中氮素的稳定性为新立城水库底泥>土壤>富营养化水库底泥。对NH+4-N的吸附动力学可通过准二级反应动力学方程来表示,新立城水库底泥、富营养化湖库底泥和土壤的吸附平衡时间大致为20min,平衡吸附量分别为375.887,156.287,364.966μg/g,等温线可以通过Langmuir方程进行描述,底泥对NH+4-N的平衡吸附量与底泥中游离态氮和可交换态氮含量之和呈显著负相关,相关性系数为0.901 6;吸附热力学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吸附量逐渐减少,说明样品在完成物理吸附的同时还存在一个弱放热反应。样品对NH+4-N吸附量随着pH的增加而增大,pH在平衡吸附量对土壤的影响要高于底泥,底泥对NH+4-N吸附量随着有机质含量及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提取 氮形态 底泥 吸附等温式 动力学 热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AI-9吸附剂从盐湖卤水中吸附锂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罗清平 郭朋成 +8 位作者 杨志平 李存增 张海燕 陈亮 周敏 郎哲思 陈鹏 马宁 樊兴 《湿法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52-154,共3页
研究了用AI-9吸附剂从盐湖卤水中吸附锂,考察了卤水温度、卤水中锂离子质量浓度、接触时间、进液方式对锂吸附率的影响以及吸附剂的破碎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在卤水温度20℃、卤水中锂离子质量浓度较高(350mg/L)条件下,吸附接触10min,卤... 研究了用AI-9吸附剂从盐湖卤水中吸附锂,考察了卤水温度、卤水中锂离子质量浓度、接触时间、进液方式对锂吸附率的影响以及吸附剂的破碎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在卤水温度20℃、卤水中锂离子质量浓度较高(350mg/L)条件下,吸附接触10min,卤水以上进液方式运行,吸附剂的工作容量和工作效率都较高,且破碎率较低,可以满足从盐湖卤水中提取锂的工业生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吸附剂 盐湖卤水 吸附法 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佩兰体外抗病毒有效部位筛选 被引量:11
11
作者 刘飞 徐佳馨 +2 位作者 颜娓娓 刘文静 周长征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0-86,共7页
目的:在细胞水平下,通过抗病毒实验,筛选佩兰最佳提取方法及敏感病毒株,并确定分离纯化效果最佳的大孔吸附树脂型号,为进一步分离非挥发油类抗病毒成分奠定基础.方法:先通过水提法、水提醇沉法、醇提法、醇提水沉法、乙酸乙酯提取法获... 目的:在细胞水平下,通过抗病毒实验,筛选佩兰最佳提取方法及敏感病毒株,并确定分离纯化效果最佳的大孔吸附树脂型号,为进一步分离非挥发油类抗病毒成分奠定基础.方法:先通过水提法、水提醇沉法、醇提法、醇提水沉法、乙酸乙酯提取法获得粗提物,在细胞水平下,由显微镜观察细胞病变效应(CPE),噻唑蓝(MTT)法染色,酶标仪测定吸光度值,通过比较治疗指数(TI),对肠道EV-71病毒、单纯疱疹Ⅰ型病毒、柯萨奇病毒B5、呼吸道合胞病毒进行体外抗病毒筛选;其次通过大孔吸附树脂分离法,以蒸馏水、体积分数为25%、50%、75%的乙醇作为洗脱剂冲洗树脂柱,筛选分离纯化效果最好的大孔吸附树脂.结果:经初步筛选,水提醇沉法中的沉淀对肠道EV-71病的抑制作用最强,TI为84.631;通过大孔吸附树脂法得,AB-8弱极性大孔吸附树脂对佩兰的分离纯化效果最好,其中体积分数为25%乙醇洗脱部位的T1值可达127.001.结论:体积分数为25%乙醇洗脱部位是佩兰抑制肠道EV-71病毒的最佳有效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佩兰 提取方法 大孔吸附树脂 体外抗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曲面法优化白木香叶总黄酮提取工艺及其纯化 被引量:6
12
作者 郑丹 李晓敏 +1 位作者 何静 雷建都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04-110,共7页
以白木香叶为原料,利用乙醇水溶液浸提法,用芦丁为对照品,硝酸铝作显色剂,测定提取液在510 nm波长处的吸光度,来检测白木香叶总黄酮的提取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温度、液料比和提取时间4个因素对白木香叶总黄酮提取得... 以白木香叶为原料,利用乙醇水溶液浸提法,用芦丁为对照品,硝酸铝作显色剂,测定提取液在510 nm波长处的吸光度,来检测白木香叶总黄酮的提取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温度、液料比和提取时间4个因素对白木香叶总黄酮提取得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响应曲面法优化得到白木香叶总黄酮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利用大孔吸附树脂对白木香叶总黄酮进行分离纯化,以饱和吸附量、吸附率和解吸率作为评价指标,比较了D101、AB-8和S-8 3种极性不同的大孔吸附树脂对白木香叶总黄酮的分离纯化效果,得到了分离纯化效果最佳的树脂,并研究了其吸附时间与吸附率的关系。结果表明:1)白木香叶总黄酮最佳提取条件为80%的乙醇、提取温度65℃、液料比20 m L/g、提取时间3 h,此条件下,白木香叶总黄酮得率为4.83%;2)非极性或弱极性的大孔吸附树脂更适合白木香叶总黄酮的分离纯化;3)D101大孔吸附树脂对白木香叶总黄酮具有较好的纯化效果,总黄酮纯度提高到纯化前的2.8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面响应法 总黄酮 白木香叶 提取 大孔吸附树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菜籽油脱臭馏出物中天然V_E和植物甾醇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姜洪峰 钱俊青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15-121,共7页
不同的脱臭馏出物脂肪酸含量差别很大,为充分利用其中的天然VE和植物甾醇,针对脂肪酸含量低的菜籽油脱臭馏出物,采用酒精萃取天然VE。90%酒精、pH4.0,液料比4L/kg,在60℃、120r/min下搅拌萃取20min,VE提取率达68.82%,浓缩24.48倍。萃余... 不同的脱臭馏出物脂肪酸含量差别很大,为充分利用其中的天然VE和植物甾醇,针对脂肪酸含量低的菜籽油脱臭馏出物,采用酒精萃取天然VE。90%酒精、pH4.0,液料比4L/kg,在60℃、120r/min下搅拌萃取20min,VE提取率达68.82%,浓缩24.48倍。萃余物水相皂化,碱料比0.2kgNaOH/kg,水料比5L/kg,80℃下皂化8h后,经盐水洗涤,用乙酸乙酯萃取不皂化物中的植物甾醇,液料比7L/kg脱臭馏出物,在50℃、120r/min搅拌下萃取40min,萃取液1000r/min离心15min,甾醇提取率达75.97%,浓缩20.3倍。针对脂肪酸含量高的脱臭馏出物,2%碱水洗至酸价测不出,再用硅胶吸附法浓缩VE。硅胶用量为原料的3倍,吸附溶剂6号溶剂油用量9L/kg原料,在30℃下吸附1.25h,解吸溶剂石油醚/乙醇(1∶4)用量7L/kg原料,于室温下解吸0.75h,VE提取率达65.02%,浓缩12.4倍。在上述硅胶中用乙醇在室温下解吸0.75h,乙醇用量32L/kg原料,甾醇提取率达73.46%,浓缩10.4倍。两种工艺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籽油脱臭馏出物 天然VE 植物甾醇 萃取 皂化 硅胶吸附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P(AM-NMP)复合微球的合成及在含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菊香 韩敏 +1 位作者 丁晨 刘强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27-31,共5页
以对酚类化合物具有较强萃取作用和吸附作用的丙烯酰胺(AM)和吡咯烷酮(NMP)为单体,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和浸渍法合成季铵盐修饰的多孔聚丙烯酰胺-吡咯烷酮(P(AM-NMP))复合微球。研究季胺盐修饰后多孔P(AM-NMP)复合微球对焦化废水中酚类... 以对酚类化合物具有较强萃取作用和吸附作用的丙烯酰胺(AM)和吡咯烷酮(NMP)为单体,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和浸渍法合成季铵盐修饰的多孔聚丙烯酰胺-吡咯烷酮(P(AM-NMP))复合微球。研究季胺盐修饰后多孔P(AM-NMP)复合微球对焦化废水中酚类化合物的脱除效率,及影响复合微球材料脱除效率的诸多因素,并进一步探究脱附条件。其主要目的是为更好地解决焦化废水中普遍存在的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及吸附剂的重复使用奠定基础,以实现焦化废水不外排,解决目前焦化废水处理中的瓶颈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污染 焦化废水 萃取法 吸附法 复合微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色素多酚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胡瑞云 沈石妍 +4 位作者 王智能 杨柳 李艳芳 应雄美 郭家文 《中国糖料》 2019年第3期35-39,共5页
甘蔗蔗汁中富含天然抗氧化剂——多酚类化合物,目前制糖行业很少对其进行提取利用,在制糖生产过程中这类物质与滤泥一同被澄清处理掉,造成了资源的浪费。本研究以大孔吸附树脂为材料,对比了D101、HPD100两种大孔吸附树脂对甘蔗色素多酚... 甘蔗蔗汁中富含天然抗氧化剂——多酚类化合物,目前制糖行业很少对其进行提取利用,在制糖生产过程中这类物质与滤泥一同被澄清处理掉,造成了资源的浪费。本研究以大孔吸附树脂为材料,对比了D101、HPD100两种大孔吸附树脂对甘蔗色素多酚的吸附性能和洗脱参数,结果表明:HPD100树脂对蔗汁多酚的吸附效率明显优于D101树脂,其静态吸附率分别为42.57%、32.44%;当蔗汁以4BV/h流速过柱时,HPD100树脂对蔗汁多酚的动态吸附效率达到53.94%,蔗汁色值去除率为75.4%,混浊度去除率为78.6%;70%的乙醇对蔗汁多酚具有较好的解吸效果,其解吸率可达81.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多酚 HPD100树脂 吸附解吸 提取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含钒废水处理工艺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6
作者 郑川立 张红玲 +3 位作者 张炳烛 李平 徐红彬 张懿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47-252,共6页
针对大量企业采用传统提钒法制备钒产品产生的工业含钒废水的处理问题,综述了工业含钒废水处理工艺的研究进展,分别详述了沉淀法、溶剂萃取法、离子交换法、电解法、吸附法和生物法的处理工艺,并对比分析了它们的优势与不足。指出:工业... 针对大量企业采用传统提钒法制备钒产品产生的工业含钒废水的处理问题,综述了工业含钒废水处理工艺的研究进展,分别详述了沉淀法、溶剂萃取法、离子交换法、电解法、吸附法和生物法的处理工艺,并对比分析了它们的优势与不足。指出:工业含钒废水的处理既是环保的要求,又可实现有价资源的回收利用;在实际应用时,可依据工业含钒废水的p H选择相应的处理工艺及处理试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含钒废水 沉淀法 溶剂萃取法 离子交换法 电解法 吸附法 生物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水提铀材料与方法的现状与挑战 被引量:10
17
作者 唐兴睿 黄鹏玲 +6 位作者 阮昊明 唐丽 龚翔 段涛 陈树森 何嵘 竹文坤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67-283,共17页
海洋占据地球面积的70%,而其中的铀含量是陆地铀矿含量的1000多倍。随着核能发电量的增加,为保障核能的可持续发展,对非常规铀资源进行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海水提铀作为解决陆地铀资源匮乏的有效手段,近年来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目前,... 海洋占据地球面积的70%,而其中的铀含量是陆地铀矿含量的1000多倍。随着核能发电量的增加,为保障核能的可持续发展,对非常规铀资源进行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海水提铀作为解决陆地铀资源匮乏的有效手段,近年来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目前,包括膜分离、化学沉积、溶剂萃取、离子交换、还原和吸附等方法已经被应用到海水提铀中。本文重点综述近年来吸附法及无机材料、有机材料、碳材料等吸附材料和还原法中新兴的电还原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这两种方法所面临的挑战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提铀 吸附法 还原法 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附法提锂快洗除镁工艺技术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黎辉 杨志平 +4 位作者 李存增 陈亮 张海燕 陈鲁 王亮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52-54,共3页
对吸附法从盐湖卤水中提取锂的快洗除镁工艺技术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以质量浓度为187 g/L的氯化钠溶液作为冲洗剂,在常温下对饱和吸附剂在淋洗前进行快速冲洗除镁,通过控制接触时间为2 min以及2个床体积的快洗体积,可以有效地除... 对吸附法从盐湖卤水中提取锂的快洗除镁工艺技术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以质量浓度为187 g/L的氯化钠溶液作为冲洗剂,在常温下对饱和吸附剂在淋洗前进行快速冲洗除镁,通过控制接触时间为2 min以及2个床体积的快洗体积,可以有效地除去吸附剂间夹杂的卤水,达到良好的除镁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法 提锂 除镁 盐湖卤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禽血液基因组DNA的快速提取 被引量:4
19
作者 孙朕 孙英民 +1 位作者 郑素月 樊宝良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6期8449-8452,共4页
[目的]建立一种应用硅胶膜提取禽血DNA的新方法。[方法]应用硅胶膜法和传统的酚/氯仿法提取抗凝禽血基因组DNA,设计合成了一对2.7 kb的鸡卵清蛋白基因的引物,检测这2种方法提取的基因组DNA模板对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效率的影响。[结... [目的]建立一种应用硅胶膜提取禽血DNA的新方法。[方法]应用硅胶膜法和传统的酚/氯仿法提取抗凝禽血基因组DNA,设计合成了一对2.7 kb的鸡卵清蛋白基因的引物,检测这2种方法提取的基因组DNA模板对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效率的影响。[结果]用硅胶膜法提取的基因组DNA产量和质量均比传统的酚/氯仿法高,将该法提取的基因组DNA作为模板能够消除抗凝剂对后续PCR反应的影响。[结论]硅胶膜法为快速提取高质量的禽血基因组DNA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禽血液 硅胶膜法 酚/氯仿抽提法 聚合酶链式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湿差法太阳能空气取水用吸附剂吸附性能测量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朝阳 赵惠忠 +2 位作者 李倩文 吴天浩 张敏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616-1621,共6页
吸附剂的开式吸附性能是指其在大气中对水蒸气的吸附能力。为了研究细孔硅胶和金属有机骨架MIL-101的开式吸附性能,文章基于湿差法等测量了这两种吸附剂的吸附量、吸附速率等参数。实验结果表明:对于质量为50 g的细孔硅胶,利用湿差法和... 吸附剂的开式吸附性能是指其在大气中对水蒸气的吸附能力。为了研究细孔硅胶和金属有机骨架MIL-101的开式吸附性能,文章基于湿差法等测量了这两种吸附剂的吸附量、吸附速率等参数。实验结果表明:对于质量为50 g的细孔硅胶,利用湿差法和重量法测得其平衡吸附量分别为10.00 g和10.13 g,二者之间的差值(0.13 g)为该吸附剂对干空气的吸附量;当环境温度为10~25℃时,MIL-101和细孔硅胶的吸附速率与环境温度均呈正相关,当环境温度为25~35℃时,MIL-101和细孔硅胶的吸附速率与环境温度均呈负相关;当环境温度为25℃时,MIL-101的平衡吸附量为0.334 kg/kg,相对于细孔硅胶,增加了25.6%;MIL-101的最大吸附速率为456 g/(kg·h),为细孔硅胶最大吸附速率的5.6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取水 开式吸附 湿差法 MIL-10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