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识别金属离子客体的荧光传感开关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
作者 徐凤波 李庆山 +1 位作者 张正之 吴骊珠 《感光科学与光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17-228,共12页
分子识别是超分子化学的核心概念 ,荧光开关PET( photoinducedelec trontransfer)体系又是分子识别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超分子化学与光化学学科相结合的成就 .荧光开关作为一种全新的客体识别和分析手段 ,由于其独特的应用价值 ,近 1
关键词 金属离子 主/客体化学 分子开关 荧光传感开关 分子识别 超分子化学 光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子印迹技术的仿生化学传感器 被引量:10
2
作者 徐伟箭 罗鹏 张正华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6-19,共4页
分子印迹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高分子合成技术 ,用它制备的印迹高分子具有高度的特定识别性 ,因此可用来做传感器的识别元件。文中叙述了印迹高分子的制备 。
关键词 分子印迹技术 仿生化学传感器 印迹高分子 传感器 识别元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印迹传感器选择性检测甲基汞离子 被引量:11
3
作者 付坤 高云玲 姚克俭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001-1004,共4页
以甲基汞离子为模板,8-巯基喹啉为荧光单体,4-乙烯基吡啶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在二甲基亚砜溶剂中,以聚偏氟乙烯(PVDF)膜为支撑介质,65℃热引发聚合得到甲基汞离子荧光印迹膜。该荧光印迹膜... 以甲基汞离子为模板,8-巯基喹啉为荧光单体,4-乙烯基吡啶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在二甲基亚砜溶剂中,以聚偏氟乙烯(PVDF)膜为支撑介质,65℃热引发聚合得到甲基汞离子荧光印迹膜。该荧光印迹膜对甲基汞离子表现出良好的选择性,最佳吸附pH值为7.0,检出限为3.5×10-7mol/L。将其作为吸附材料,应用于河水中甲基汞离子的分离和富集,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对甲基汞离子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和特异性吸附,回收率达93%~1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汞离子 8-巯基喹啉 分子印迹技术 荧光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枝罗丹明酰肼类荧光探针的研究进展与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杨杨 高超颖 +2 位作者 许良 段莉梅 李斌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123-1134,共12页
罗丹明以其良好的光稳定性、光物理性质和荧光效应得到了人们的极大重视。基于罗丹明的螺环衍生物与被检测物质作用开环而产生荧光响应的特性,将两个或多个罗丹明母体单元构筑到包含特异性的识别单元的探针分子中,形成多枝的罗丹明酰肼... 罗丹明以其良好的光稳定性、光物理性质和荧光效应得到了人们的极大重视。基于罗丹明的螺环衍生物与被检测物质作用开环而产生荧光响应的特性,将两个或多个罗丹明母体单元构筑到包含特异性的识别单元的探针分子中,形成多枝的罗丹明酰肼类荧光探针,不仅可以弥补单分子探针的某些功能缺陷,而且可以使其具有更高灵敏度、更高选择性和可靠性,更加有利于分析检测。本文着重从设计原理、识别性能、应用范围等方面介绍了多枝罗丹明探针在Hg2+、Cu2+、Fe3+和Al3+等离子检测中发展趋势,并展望了这类荧光探针在活细胞金属离子光学成像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枝罗丹明 荧光探针 荧光识别 检测限 细胞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荧光传感器及其传感材料合成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建强 黄丽 +2 位作者 朱建华 王英 邹志刚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7-10,共4页
近年来随着交叉学科的迅速发展,荧光传感器及其传感新材料作为材料科学和分析化学的结合点备受关注。对新型荧光化学传感器种类如膜传感器、光纤化学传感器、阴离子传感器、生物传感器的研究前沿以及制备传感新材料的溶胶-凝胶掺杂法、... 近年来随着交叉学科的迅速发展,荧光传感器及其传感新材料作为材料科学和分析化学的结合点备受关注。对新型荧光化学传感器种类如膜传感器、光纤化学传感器、阴离子传感器、生物传感器的研究前沿以及制备传感新材料的溶胶-凝胶掺杂法、纳米粒子的表面功能化及沸石孔性材料吸附包埋法和用一步法制备无机/有机杂化传感材料3个方面作了详细的评述。同时报道了本实验室合成的有机/无机介孔杂化传感器材料的最新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传感器 传感材料 分子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硅胶颗粒的制备及其对金属离子的识别 被引量:7
6
作者 王辉 张秀娟 +1 位作者 张晓宏 吴世康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13-317,共5页
利用sol-gel方法制得了纳米级的硅胶悬浮液.通过表面化学修饰引入了具有发射荧光能力的萘基基团.在稳态荧光研究中清晰地观察到在微小粒子表面上萘基基团会因溶剂不同而发生重新排组,并呈现出激基缔合物发光.研究了不同过渡金属离子对... 利用sol-gel方法制得了纳米级的硅胶悬浮液.通过表面化学修饰引入了具有发射荧光能力的萘基基团.在稳态荧光研究中清晰地观察到在微小粒子表面上萘基基团会因溶剂不同而发生重新排组,并呈现出激基缔合物发光.研究了不同过渡金属离子对粒子表面荧光的猝灭效应,发现只有Cu2+对纳米微球荧光有强烈的猝灭特征,这种优良的选择能力使其有望发展成为一种分析检测Cu2+的荧光化学敏感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硅胶颗粒 制备 过渡金属离子 荧光化学敏感器 溶胶-凝胶法 表面化学修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性荧光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路振宇 张润坤 李攻科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70-578,共9页
随着手性化合物在制药、不对称合成、生物科学及临床医学等领域应用的增长,迫切需要发展一种快速、灵敏的对映异构体检测技术。手性荧光传感器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近年来,发展了很多手性荧光传感器并对手性化合物表现出较高的选择性... 随着手性化合物在制药、不对称合成、生物科学及临床医学等领域应用的增长,迫切需要发展一种快速、灵敏的对映异构体检测技术。手性荧光传感器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近年来,发展了很多手性荧光传感器并对手性化合物表现出较高的选择性和灵敏度。该文综述了以1,1'-联-2-萘酚衍生物、杯芳烃衍生物、高分子聚合物、纳米材料、金属有机多孔材料为骨架的手性荧光传感器,总结了其在手性化合物识别中的应用,并展望了手性荧光传感器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性化合物 对映体识别 荧光传感器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印迹荧光传感器选择性检测镉离子 被引量:6
8
作者 牟怀燕 高云玲 +1 位作者 付坤 姚克俭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95-798,共4页
该文运用离子印迹技术,结合表面修饰方法以2-萘基丙烯酸酯为荧光配体,聚偏氟乙烯(PVDF)膜为支撑介质,在二甲基亚砜中于65℃下热引发聚合得到镉离子荧光印迹传感器。该荧光印迹传感器在中性条件下对镉离子表现出良好的选择性和抗干扰能... 该文运用离子印迹技术,结合表面修饰方法以2-萘基丙烯酸酯为荧光配体,聚偏氟乙烯(PVDF)膜为支撑介质,在二甲基亚砜中于65℃下热引发聚合得到镉离子荧光印迹传感器。该荧光印迹传感器在中性条件下对镉离子表现出良好的选择性和抗干扰能力,检出限为5.5×10-7mol/L,与ICP-MS法无显著性差异。循环使用10次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3%,对实际水样中镉离子的回收率为97%~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离子印迹 表面印迹技术 荧光传感器 镉离子 2-萘基丙烯酸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汞离子荧光传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9
作者 吴粦华 谢天阳 韩莉锋 《化学世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78-181,187,共5页
荧光传感提供了方便,快捷,廉价的分析检测重金属离子的方法,并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它在环境科学,分析化学以及生命科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综述了Hg2+荧光传感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展望了该领域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化学传感器 阳离子识别 汞离子 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萘直链多胺化合物的荧光pH效应及核苷磷酸盐的分子识别 被引量:1
10
作者 梅明华 阎晶晶 吴世康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686-691,共6页
合成了三种含萘但链长不同的多胺类化合物.研究了它们在不同pH条件下的荧光光谱,发现所研究化合物的荧光强度与pH值间有着强烈的依赖关系,因此这类化合物可用作测定溶液pH值的荧光探针.在上述化合物溶液中分别引入不同的核苷磷酸盐(ATP... 合成了三种含萘但链长不同的多胺类化合物.研究了它们在不同pH条件下的荧光光谱,发现所研究化合物的荧光强度与pH值间有着强烈的依赖关系,因此这类化合物可用作测定溶液pH值的荧光探针.在上述化合物溶液中分别引入不同的核苷磷酸盐(ATP、ADP、AMP),发现所研究的化合物如N-(2-氨乙基)-N'-(2-犤(1-萘甲基)氨乙基犦)乙二胺(化合物3),其荧光可被不同的核苷磷酸盐所猝灭.以Stern-Volmer常数(KSV)或猝灭常数(Kq)作为评估猝灭能力大小的标准表明,不同核苷磷酸盐的猝灭能力是各不相同的.其中ATP有着对化合物3荧光最大的猝灭功能.实验结果表明,分子尺寸的匹配和化合物中基团的空间合理排布是化合物和核苷磷酸盐间能发生相互作用的重要根据,而猝灭则强烈地依赖于这类物种间的相互作用,因此可利用化合物荧光强度的改变来识别各种不同的核苷磷酸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pH效应 分子识别 荧光化学敏感器 核苷磷酸盐 多胺类化合物 分子相互作用 阳离子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传感器和纳米传感器新材料的应用现状 被引量:4
11
作者 高玲 史丽英 王英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0-65,共6页
对近年来化学传感器的应用和纳米传感器材料制备的进展作了评述。特别对一些新型化学传感器的应用及纳米传感新材料制备的新发展作了重点介绍。引述文献31篇。
关键词 综述 化学传感器 纳米传感器材料 荧光化学传感器 离子选择电极 膜传感器 光纤化学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印迹荧光传感器的研制及其对呋喃妥因的特异性识别 被引量:3
12
作者 丘秀珍 李勇莹 彭翠红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31-335,共5页
采用柠檬酸作为碳源合成了荧光碳量子点(CDs),经硅烷化试剂改性后,以呋喃妥因为模板分子,在其表面合成了分子印迹聚合物(MIP-CDs)。以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和扫描电镜(SEM)对合成产物进行结构和形貌表征;通过一系列吸附实验研究了... 采用柠檬酸作为碳源合成了荧光碳量子点(CDs),经硅烷化试剂改性后,以呋喃妥因为模板分子,在其表面合成了分子印迹聚合物(MIP-CDs)。以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和扫描电镜(SEM)对合成产物进行结构和形貌表征;通过一系列吸附实验研究了MIP-CDs对呋喃妥因的识别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最佳吸附条件下,MIP-CDs的荧光猝灭程度与呋喃妥因的浓度符合Stern-Volmer方程,呋喃妥因在0~10mg/L质量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1 4),方法检出限(S/N=3)为2μg/L。在水样和饲料样品中添加不同浓度的呋喃妥因,加标回收率为78.0%~95.2%,相对标准偏差(RSD)不大于6.4%,符合分析方法学要求。该方法简单、快速、选择性好,可直接用于水体和饲料中痕量呋喃妥因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量子点 分子印迹聚合物 荧光传感器 呋喃妥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子印迹识别的化学发光微流控传感器芯片测定双嘧达莫 被引量:1
13
作者 何德勇 章竹君 何树华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025-1028,1031,共5页
试验中,以双嘧达莫为模板分子,α-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氯仿为溶剂,合成了双嘧达莫分子印迹聚合物。将此聚合物填充在长8 mm,宽1 mm,深0.5 mm的微流控芯片检测池中作为分子识别物质,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化... 试验中,以双嘧达莫为模板分子,α-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氯仿为溶剂,合成了双嘧达莫分子印迹聚合物。将此聚合物填充在长8 mm,宽1 mm,深0.5 mm的微流控芯片检测池中作为分子识别物质,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化学发光微流控传感器芯片测定双嘧达莫。双嘧达莫被此聚合物在线吸附并识别,被吸附的双嘧达莫与鲁米诺和铁氰化钾混合溶液反应并导致其化学发光强度增大。该传感器对双嘧达莫响应范围为1.0~20μg·L^(-1),检出限(3σ)为0.5μg·L^(-1),对10μg·L^(-1)双嘧达莫连续平行测定7次,其相对标准偏差为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控传感器芯片 分子印迹识别 化学发光 双嘧达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噻唑衍生物荧光猝灭汞离子传感器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熊小莉 刘德春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22-723,726,共3页
合成了一种新的荧光体4,4′-叔丁基-2,2′-联噻唑(D tBBT),并将其PVC敏感膜用于Hg(Ⅱ)的检测。实验表明,Hg(Ⅱ)对D tBBT的荧光具有猝灭作用,当Hg(Ⅱ)浓度为1.0×10^-9~1.0×10^-5mol/L时,体系荧光猝灭度与Hg(Ⅱ)的浓... 合成了一种新的荧光体4,4′-叔丁基-2,2′-联噻唑(D tBBT),并将其PVC敏感膜用于Hg(Ⅱ)的检测。实验表明,Hg(Ⅱ)对D tBBT的荧光具有猝灭作用,当Hg(Ⅱ)浓度为1.0×10^-9~1.0×10^-5mol/L时,体系荧光猝灭度与Hg(Ⅱ)的浓度呈线性关系,据此建立了测定痕量Hg(Ⅱ)的高灵敏、高选择性方法,并用于河水中Hg(Ⅱ)的测定,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敏感材料 4 4′-叔丁基-2 2′-联噻唑(DtBBT) Hg(Ⅱ) 荧光猝灭 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膜基荧光气体传感器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太宏 房喻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133-1137,共5页
薄膜基荧光传感因灵敏度高、可采集信号丰富、实时检测性好和易于器件化等优点备受人们关注,特别是随着微纳米加工、集成制造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应用,薄膜基荧光传感器研究已经成为传感器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呈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结... 薄膜基荧光传感因灵敏度高、可采集信号丰富、实时检测性好和易于器件化等优点备受人们关注,特别是随着微纳米加工、集成制造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应用,薄膜基荧光传感器研究已经成为传感器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呈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结合课题组工作,本文简要讨论了基于小分子化合物的薄膜基荧光气体传感器在隐藏爆炸物、毒品、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检测/监测,重大疾病早期诊断等领域的应用探索。在此基础上,指出了薄膜基荧光传感器发展面临的问题,评述了薄膜基荧光传感器研究和应用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分子化合物 荧光薄膜 气体传感 荧光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量子点传感器在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6
作者 赵芳 李为琴 +1 位作者 段江莲 李琴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13-220,共8页
农药残留最终会通过水或其它食品被人体吸收。因此,很多研究致力于农药残留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基于传感器的量子点近年来在农残检测方面发展得很好。相比其它荧光材料,量子点(quantum dot,QD)材料拥有很多优良和独特的优点,并且荧... 农药残留最终会通过水或其它食品被人体吸收。因此,很多研究致力于农药残留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基于传感器的量子点近年来在农残检测方面发展得很好。相比其它荧光材料,量子点(quantum dot,QD)材料拥有很多优良和独特的优点,并且荧光值很高,所以其在有机污染物探针方面的应用已成为研究热点。该文主要综述量子点材料作为荧光探针在检测水和果蔬中的农药残留的应用,讨论量子点荧光检测未来可以提升的空间,以增强其可选择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残留 量子点 传感器 荧光探针 纳米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阵列和模式识别与气敏传感器 被引量:1
17
作者 林海安 吴冲若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38-40,56,共4页
本文介绍几种模式识别方法,指出集成阵列和计算机模式识别是气敏传感器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有机材料是最有吸引力的敏感材料之一.
关键词 模式识别 阵列 气敏传感器 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医学传感技术的某些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任恕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216-225,共10页
本文概述了生物医学传感器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与分类方法。侧重从分子层次评述了生物医学传感技术的某些进展,一些应用与若干研究方向。
关键词 分子识别 分子系统 中医传感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有机框架分子印迹材料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威 贾冬雪 +1 位作者 连文慧 赵雨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651-661,共11页
分子印迹聚合物具有预定性、识别性和实用性等优点,受到各领域的广泛关注。但传统制备方法包埋法具有识别速率慢、位点不均匀、结合容量低、模板分子洗脱不彻底等缺点,限制了分子印迹技术的发展。为了有效解决上述问题,表面分子印迹合... 分子印迹聚合物具有预定性、识别性和实用性等优点,受到各领域的广泛关注。但传统制备方法包埋法具有识别速率慢、位点不均匀、结合容量低、模板分子洗脱不彻底等缺点,限制了分子印迹技术的发展。为了有效解决上述问题,表面分子印迹合成策略应运而生。随后各种不同的材料作为载体应用于表面印迹聚合物的合成中,其中金属有机框架(MOFs)作为载体表现出极大的潜力。金属有机框架因具有较大的空隙率和较高的比表面积,可以为分子印迹提供大量的印迹位点,有利于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同时,由于金属中心和有机配体可变,还可以通过调节孔径及引入功能基团等手段,合成不同结构及性能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金属有机框架与分子印迹技术相结合制备的材料同时兼具分子印迹技术特异性吸附和金属有机框架比表面积大、活性位点多的优势,扩大了材料的应用范围。本文从引入特殊配体、调控金属中心位点、生成MOFs复合物、MOFs衍生化、缺陷的MOFs设计等方面介绍了金属有机框架功能化的策略,并综述了MOFs基分子印迹材料在催化、样品前处理、药物载体、荧光传感器和电化学传感器领域的应用,并对MOFs基分子印迹材料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进行了讨论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 分子印迹技术 催化 样品前处理 药物载体 荧光传感器 电化学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锥形塑料光纤溶解氧浓度的测定
20
作者 初凤红 杨俊杰 +2 位作者 蔡海文 瞿荣辉 方祖捷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84-87,共4页
本文利用荧光标记物的荧光猝灭效应测量水中溶解氧浓度。以塑料光纤作为传感和传光元件,为了提高溶解氧传感的灵敏度,传感头制成双锥形。以邻菲咯啉钌作为荧光标记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含有荧光标记物的敏感材料。根据Stern-Volmer方程... 本文利用荧光标记物的荧光猝灭效应测量水中溶解氧浓度。以塑料光纤作为传感和传光元件,为了提高溶解氧传感的灵敏度,传感头制成双锥形。以邻菲咯啉钌作为荧光标记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含有荧光标记物的敏感材料。根据Stern-Volmer方程,通过测量荧光标记物的荧光强度来测定溶解氧的浓度。文中提出了一个模型来解释荧光强度与溶解氧浓度之间的亚线性关系。通过对所测得的曲线进行拟合,可以得出敏感膜约有85%的厚度不受氧漂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氧传感 塑料光纤 荧光强度 敏感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