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榄香烯对人肺癌细胞表面所表达与侵袭转移相关黏附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李道睿 祁鑫 +3 位作者 于明薇 裴迎霞 张培彤 林洪生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7年第10期2170-2172,共3页
目的:观察榄香烯对肺癌细胞系表面所表达与侵袭、转移相关的黏附蛋白的影响。方法: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高转移人巨细胞肺癌细胞PG和低转移人肺腺癌细胞PAa表达的血小板免疫相关抗原CD42a、TSP、CD9的表达情况;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 目的:观察榄香烯对肺癌细胞系表面所表达与侵袭、转移相关的黏附蛋白的影响。方法: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高转移人巨细胞肺癌细胞PG和低转移人肺腺癌细胞PAa表达的血小板免疫相关抗原CD42a、TSP、CD9的表达情况;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的高转移人巨细胞肺癌细胞PG和低转移人肺腺癌细胞PAa表达的血小板免疫相关抗原CD42a、TSP、CD9的表达情况及二种癌细胞与高、中、低浓度的榄香烯注射液共同孵育后CD42a、TSP、CD9的表达改变。结果:利用激光扫描可见CD9、CD42a、TSP均匀的表达于细胞表面。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PG细胞表达的CD9阳性细胞数目和平均荧光强度低于PAa细胞,而PG细胞表达的CD42a、TSP阳性细胞数目和平均荧光强度均高于PAa细胞,从总的趋势来看,榄香烯注射液增高PG和PAa细胞CD9的表达,降低其CD42a、TSP的表达。结论:PG细胞系的转移能力高于PAa细胞系;对肺癌细胞表面所表达与侵袭、转移相关的粘附蛋白的影响,可能是榄香烯注射液抗肺癌转移的分子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血小板 流式细胞术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对体外培养大鼠成釉细胞HAT-7细胞活性和对细胞内Ca^(2+)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马林 张颖 +6 位作者 钟鸣 朱莉 张凯强 顾和峰 刘璐 张思宇 程睿波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10,共4页
目的:观察氟对体外培养的大鼠成釉细胞HAT-7细胞活性及细胞内Ca2+浓度的影响。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HAT-7细胞,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Na F培养液,培养24、48、72 h后,用CCK-8检测细胞的活性;流式细胞术分析氟对细胞凋亡的影响;激光共聚焦显... 目的:观察氟对体外培养的大鼠成釉细胞HAT-7细胞活性及细胞内Ca2+浓度的影响。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HAT-7细胞,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Na F培养液,培养24、48、72 h后,用CCK-8检测细胞的活性;流式细胞术分析氟对细胞凋亡的影响;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细胞内钙离子的浓度。结果:Na F浓度为0.4、0.8 mmol/L时,促进成釉细胞增殖;当Na F浓度大于1.6 mmol/L时,促进成釉细胞凋亡,Na F浓度为1.6 mmol/L时,细胞早期凋亡数量增加,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证实,1.6mmol/L Na F可以诱导大鼠成釉细胞内Ca2+浓度升高,Na F对HAT-7细胞的上述作用与浓度和作用时间呈正相关。结论:低浓度氟促进HAT-7细胞增殖,高浓度则抑制其增殖。Na F浓度超过1.6 mmol/L时,可诱导成釉细胞凋亡,并诱导成釉细胞内Ca2+浓度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釉细胞 CCK8 流式细胞术 CA^2+ 激光共聚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酰胺诱导肝癌细胞凋亡 被引量:4
3
作者 阎振林 卫立辛 +2 位作者 施军霞 陈汉 吴孟超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1-23,F003,共4页
目的 :观察 C2 -神经酰胺诱导肝癌细胞凋亡 ,为进一步研究肝癌细胞凋亡信号的传导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 :将 C2 -神经酰胺作用于肝癌细胞 SMMC- 772 1及 BEL- 740 2后 ,分别行 H- E染色、荧光染色、TU NEL 方法检测及流式细胞仪 Sub- G1... 目的 :观察 C2 -神经酰胺诱导肝癌细胞凋亡 ,为进一步研究肝癌细胞凋亡信号的传导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 :将 C2 -神经酰胺作用于肝癌细胞 SMMC- 772 1及 BEL- 740 2后 ,分别行 H- E染色、荧光染色、TU NEL 方法检测及流式细胞仪 Sub- G1法 ,检查细胞的凋亡。结果 :10 μm ol/ L C2 -神经酰胺作用肝癌 SMMC- 772 1细胞 ,48h后发生凋亡 ,H- E染色及荧光染色检测可见典型的细胞凋亡表现 ,细胞核固缩、碎裂 ,以及碎裂的细胞核浓染成为凋亡小体。经流式细胞仪检测可见典型的 Sub- G1凋亡峰 ,凋亡细胞占细胞总数 (9.2 0± 0 .73) %。在 BEL- 740 2细胞也观察到相似的结果。 结论 :C2 -神经酰胺可诱导肝癌SMMC- 772 1及 BEL- 740 2细胞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酰胺类 肝肿瘤 细胞凋亡 流式细胞术 荧光显微镜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式影像术在海洋浮游植物分类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4
作者 王雨 林茂 +1 位作者 林更铭 项鹏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66-274,共9页
海洋浮游植物支撑着海洋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对其种类的定性识别、鉴定和细胞数量的定量分析是海洋科学研究中最为关键的科学问题之一。流式影像术在海洋浮游植物形态特征识别与快速定量检测上是目前先进和可行的方法,它综合了流式细胞... 海洋浮游植物支撑着海洋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对其种类的定性识别、鉴定和细胞数量的定量分析是海洋科学研究中最为关键的科学问题之一。流式影像术在海洋浮游植物形态特征识别与快速定量检测上是目前先进和可行的方法,它综合了流式细胞术和图像显微识别的技术优点,不但能够对快速流动状态中的海洋浮游植物进行相应的参数检测,而且可以获取流动过程中清晰的图像,通过计算机软件的图像处理和特征筛选,实现海洋浮游植物有效的自动识别。通过对流式影像术的原理、测定方法、技术特点及其发展动态等的综述,认为基于流式影像术对高速运动的浮游植物图像的清晰实时采集,可以有效地对图像进行模式的识别和分类。它是一种理想和实用的方法,将为海洋生物学研究提供新的实时、快速、高效平台,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浮游植物 流式影像术 图像采集 分类 自动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质体介导哺乳动物细胞转染的改良方法 被引量:6
5
作者 尹晓光 吴秀丽 +3 位作者 万敏 王艳媚 王丽颖 于永利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60-262,共3页
目的提高脂质体介导的细胞转染效率。方法在传统的脂质体生化转染过程中,介入了简单的物理转染技术,并应用有限稀释克隆技术和共聚焦荧光显微镜检测技术,对转染细胞进行了早期克隆筛选,用流式细胞术对转染细胞表达GFP的阳性率进行检测... 目的提高脂质体介导的细胞转染效率。方法在传统的脂质体生化转染过程中,介入了简单的物理转染技术,并应用有限稀释克隆技术和共聚焦荧光显微镜检测技术,对转染细胞进行了早期克隆筛选,用流式细胞术对转染细胞表达GFP的阳性率进行检测。结果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通过改良法获得转染pcDNA3-GFP-PSA质粒的B16、RM1和EL4细胞,表达报告蛋白GFP的阳性百分率(26%、24%和40%)高于传统法转染的细胞(16%、16%和18%)。改良法转染的B16、RM1和EL4经过克隆筛选、液氮冻存、水浴复苏和体外连续培养2周后,外源基因报告蛋白GFP表达的阳性百分率分别为77%、69%和83%。在转染流程上,通过改良法获得单克隆转染细胞株的时间明显缩短。结论改良的脂质体转染方法结合细胞克隆技术,能在最短时间内获得高表达外源基因的转染细胞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体 改良方法 pcDNA—GFP—PSA 共聚焦显微镜 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式细胞摄像系统应用于藻类检测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张俊芳 沈强 +1 位作者 胡菊香 李聃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91-95,共5页
流式细胞摄像系统(FlowCAM)用于藻类形态特征识别与快速定量检测是目前先进和可行的方法之一。通过FlowCAM对3种培养藻类(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和莱茵衣藻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细胞... 流式细胞摄像系统(FlowCAM)用于藻类形态特征识别与快速定量检测是目前先进和可行的方法之一。通过FlowCAM对3种培养藻类(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和莱茵衣藻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细胞密度和粒径大小进行检测,并与显微镜人工观察结果进行差异性统计对比。结果表明,FlowCAM为藻类分类鉴定提供了良好的图像及数据,可进行种类鉴定的藻类直径不应小于5μm。定量检测藻类样品的密度不应小于3×105个/L,即FlowCAM适合于藻类密度较高水体、特别是有水华发生水体的藻类鉴定和定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式细胞摄像系统 藻类检测 粒径大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浮游植物快速鉴定与监测技术 被引量:9
7
作者 孙军 宋煜尧 刘海娇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01-716,共16页
浮游植物因巨大的“蓝碳”潜力,有助于国家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碳计量的重要研究对象。浮游植物种类繁多,细胞结构、形态、丰度差异大,与之关联的分类鉴定工作一直是学界研究重点及难点。高通量基因测序、微流控、高灵敏... 浮游植物因巨大的“蓝碳”潜力,有助于国家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碳计量的重要研究对象。浮游植物种类繁多,细胞结构、形态、丰度差异大,与之关联的分类鉴定工作一直是学界研究重点及难点。高通量基因测序、微流控、高灵敏度等新型生物检测技术的研发是适应海洋浮游植物分类和快速监测需求的。通过综合分析浮游植物鉴定与监测的经典技术方法、快速鉴定与监测技术的发展动态和研究应用进展,并使用VOSviewer对浮游植物的自动监测相关文献进行计量分析,以期为浮游植物分类及生态等相关研究人员拓展研究思路、提升研究效率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分类 快速监测技术 显微镜技术 流式细胞技术 光谱分析 文献计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构建纯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壳聚糖生物支架复合体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闫峰 张越林 +4 位作者 岳伟 毛国超 王刚 左振兴 高珂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4年第11期1000-1006,共7页
研究背景壳聚糖作为组织工程中的常用支架材料,具有生物降解性强、抗原性低、生物相容性佳和无热原反应等优势。尝试将经分离纯化的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自制的可吸收壳聚糖多孔支架共培养,研究其生物相容性,以为今后应用细胞-支架... 研究背景壳聚糖作为组织工程中的常用支架材料,具有生物降解性强、抗原性低、生物相容性佳和无热原反应等优势。尝试将经分离纯化的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自制的可吸收壳聚糖多孔支架共培养,研究其生物相容性,以为今后应用细胞-支架复合体植入中枢神经系统行替代治疗,实现神经细胞再生、神经功能修复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全骨髓贴壁培养法分离3周龄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选择第3代细胞行流式细胞术纯化鉴定并与壳聚糖多孔支架于体外三维立体环境共培养。乙醇替代法检测壳聚糖多孔支架孔隙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支架内部结构、测量孔径大小,以及细胞在支架内部生长状态及其与生物支架融合情况;MTT法测定细胞在支架内增殖状况。结果经体外培养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形态均匀、呈纤维状排列,混杂细胞比例明显减少;CD29和CD45R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8.49%和0.85%,达高纯度表达;支架孔隙率为90%,支架内部为孔径均匀、相通的三维立体结构,细胞紧密贴附于支架微孔内壁上、黏附牢固,可见伪足伸出,与支架融合较为理想。支架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无明显影响,细胞生长状况良好。结论壳聚糖多孔支架具备良好的孔径和孔隙率等性状,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相容性良好,可作为干细胞移植的支架载体为今后细胞替代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转化医学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细胞 间质干细胞 壳聚糖 生物相容性材料 细胞 培养的 流式细胞术 显微镜检查 电子 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方法检测HCMV先天性感染对老年小鼠大脑皮质细胞凋亡的比较 被引量:4
9
作者 赵俊 王明丽 陈敬贤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7-160,共4页
目的分析TdT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技术(TUNEL)、流式细胞术和透射电镜3种细胞凋亡检测方法的优缺点。方法在已建立的HCMV先天性感染小鼠中枢神经系统模型基础上,选用鼠龄为24个月模型鼠进行试验。试验分为3组(每组6只)HCMV先天性潜伏... 目的分析TdT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技术(TUNEL)、流式细胞术和透射电镜3种细胞凋亡检测方法的优缺点。方法在已建立的HCMV先天性感染小鼠中枢神经系统模型基础上,选用鼠龄为24个月模型鼠进行试验。试验分为3组(每组6只)HCMV先天性潜伏感染老年小鼠组(A组)、HCMV先天性潜伏再激活感染老年小鼠组(B组)和正常对照老年小鼠组(C组)。采用TUNEL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小鼠大脑皮质细胞凋亡情况,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凋亡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TUNEL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C组凋亡细胞最少,A组凋亡细胞比率较C组有所升高,而B组凋亡细胞最多;检测结果经T检验分析发现A组、B组与C组各组间凋亡率差异均有显著性。透射电镜检测发现,同C组比较,A组和B组部分神经元细胞核染色体固缩,核物质碎片化,凋亡小体形成等特征性凋亡改变。结论HCMV先天性感染可致老年小鼠大脑皮质细胞凋亡。TUNEL法和流式细胞术可用于凋亡的定量检测,但TUNEL法易受主观因素的影响,而透射电镜是凋亡定性检测的可靠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细胞病毒感染 细胞凋亡 流式细胞术 显微镜检查 电子 透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膜瘤细胞凋亡的意义及其检测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旭 滕良珠 +3 位作者 张丙杰 辛涛 马春燕 刘盈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00-203,共4页
目的 探讨脑膜瘤细胞凋亡的意义,分析TdT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技术(TUNEL)、流式细胞术(FCM)和透射电镜3种检测方法的优缺点。方法 应用TUNEL、FCM检测47例脑膜瘤的凋亡指数(AI),同时用透射电镜观察其中15例凋亡细胞的超微结构改变... 目的 探讨脑膜瘤细胞凋亡的意义,分析TdT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技术(TUNEL)、流式细胞术(FCM)和透射电镜3种检测方法的优缺点。方法 应用TUNEL、FCM检测47例脑膜瘤的凋亡指数(AI),同时用透射电镜观察其中15例凋亡细胞的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经TUNEL和FCM检测,不典型及恶性脑膜瘤的AI高于良性脑膜瘤,复发组AI高于非复发组。经FCM检测的凋亡指数高于TUNEL法检测结果,二者呈正相关。透射电镜也证实了凋亡细胞的超微结构改变。结论 细胞凋亡是脑膜瘤的一种重要生物学特征,它与肿瘤的不典型或恶性改变以及预后有关,检测AI有助于判断脑膜瘤的复发倾向。TUNEL和FCM用于凋亡的定量检测,FCM的敏感性高于TUNEL,而透射电镜是凋亡定性的可靠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 细胞凋亡 复发 TdT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 流式细胞术 透射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细胞膜损伤的蔗糖月桂酸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7
11
作者 宁亚维 杨坤 +4 位作者 何建卓 张岩 李强 王志新 贾英民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8-44,共7页
研究蔗糖月桂酸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及其对细胞膜的损伤机制。首先采用二倍稀释法考察了蔗糖月桂酸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用平板计数法绘制了时间-杀菌曲线;通过DiSC_3(5)探针标记荧光分光光度法考察了蔗糖月桂酸... 研究蔗糖月桂酸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及其对细胞膜的损伤机制。首先采用二倍稀释法考察了蔗糖月桂酸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用平板计数法绘制了时间-杀菌曲线;通过DiSC_3(5)探针标记荧光分光光度法考察了蔗糖月桂酸酯对菌体细胞膜电势差的影响,使用荧光显微镜结合流式细胞术研究了菌体细胞膜渗透性的影响,使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考察了大分子物质的泄漏情况,使用PBFI钾离子探针测定了胞内钾离子泄漏量,最后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蔗糖月桂酸酯处理前后菌体的超微结构。结果表明:蔗糖月桂酸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为0.312 5 mg/mL;经蔗糖月桂酸酯作用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与对照组相比,Di SC_3(5)探针的荧光强度呈现剂量依赖性增大;PI探针对菌体的沾染率增加,MIC处理30 min菌体PI沾染率达到84.7%;260 nm波长处的吸光度随作用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大,但增大量较小;蔗糖月桂酸酯会导致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钾离子泄漏,且泄漏量与添加的蔗糖月桂酸酯质量浓度呈正相关;经MIC蔗糖月桂酸酯作用1 h后,金黄色葡萄球菌体表面变粗糙,边缘模糊。结论:蔗糖月桂酸酯可以通过破坏细胞膜渗透性消散细胞膜电势,从而导致胞内物质发生轻微泄漏,最终达到抑菌作用,本研究可为多功能性糖酯抑菌产品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蔗糖月桂酸酯 金黄色葡萄球菌 细胞膜 流式细胞术 透射电子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管损伤与缺氧心肌细胞线粒体损害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邝勇 黄跃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5期1547-1549,共3页
目的探讨心肌细胞在缺氧条件下微管损伤与线粒体损害的关系。方法常规方法分离培养W istar乳鼠心肌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缺氧组及缺氧微管解聚组,分别于缺氧30 m in、1 h对3组进行缺氧处理,并对缺氧微管解聚组进行特异性微管解聚剂秋... 目的探讨心肌细胞在缺氧条件下微管损伤与线粒体损害的关系。方法常规方法分离培养W istar乳鼠心肌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缺氧组及缺氧微管解聚组,分别于缺氧30 m in、1 h对3组进行缺氧处理,并对缺氧微管解聚组进行特异性微管解聚剂秋水仙素解聚微管后采用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α-微管蛋白荧光强度变化,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α-微管蛋白及线粒体形态、分布及荧光强度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缺氧组α-微管蛋白免疫荧光强度明显减弱(P<0.01);微管断裂,分布紊乱,线粒体分布亦出现紊乱,规律性基本丧失。与缺氧组比较,缺氧并微管解聚组微管断裂、分布紊乱、荧光强度减弱明显(P<0.01);线粒体分布弥散,完全失去规律性,基质变淡显著,荧光染色强度亦明显降低(P<0.01)。结论心肌细胞缺氧早期(30 m in)即出现微管损伤,说明微管损伤可能是导致心肌细胞线粒体损害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细胞 缺氧 微管 线粒体 激光共聚焦 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ITC标记的GSTP1蛋白在鼠巨噬细胞中的定位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宇 沈佳胤 +1 位作者 罗兰 殷志敏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05-110,共6页
GSTP1(GSTπ)是人体内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的一种重要的活性亚型,属于机体内源性蛋白,不会引起免疫原反应,在维持细胞的正常机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一种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的抗氧化剂.本实验室在研究中首先发现GSTP1具有明显的抗炎... GSTP1(GSTπ)是人体内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的一种重要的活性亚型,属于机体内源性蛋白,不会引起免疫原反应,在维持细胞的正常机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一种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的抗氧化剂.本实验室在研究中首先发现GSTP1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由此我们设想可以通过增加外源性的GSTP1蛋白来提高其在机体内的水平,以此增强机体的抗炎能力.本实验将薄层色谱扫描和SDS-PAGE相结合用于FITC标记蛋白质的检测,使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流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外源GSTP1蛋白在RAW264.7巨噬样细胞和鼠腹腔巨噬细胞中的跨膜转位,结果显示外源GSTP1蛋白能够进入上述细胞.该研究为GSTP1蛋白作为直接使用的药物在抗肿瘤、抗炎、抗氧化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STP1 FITC 薄层色谱扫描 激光共聚焦 流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蒺藜皂苷对缺氧心肌细胞内蛋白激酶C的作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孙巍 李红 杨世杰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14-217,共4页
目的:研究蒺藜皂苷(GSTT)对氰化钠(NaCN)诱导大鼠乳鼠心肌细胞缺氧时心肌细胞内蛋白激酶C含量的影响。方法:利用培养的Wistar大鼠乳鼠心肌细胞,采用NaCN建立心肌细胞内缺氧模型,100 mg.L-1GSTT组和30 mg.L-1GSTT组干预12 h后,应用激光... 目的:研究蒺藜皂苷(GSTT)对氰化钠(NaCN)诱导大鼠乳鼠心肌细胞缺氧时心肌细胞内蛋白激酶C含量的影响。方法:利用培养的Wistar大鼠乳鼠心肌细胞,采用NaCN建立心肌细胞内缺氧模型,100 mg.L-1GSTT组和30 mg.L-1GSTT组干预12 h后,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系统和流式细胞术定性定量研究心肌细胞内δPKC和εPKC的分布及含量。结果:GSTT能明显促进εPKC和δPKC从细胞浆向细胞膜的转位,100 mg.L-1GSTT组激光聚焦显微镜系统及流式细胞术测定的荧光定量心肌细胞内εPKC及δPKC(1 325.00±53.25、810.55±36.89;66.22±6.23、40.12±2.21)与模型组(792.00±32.36、492.40±30.15;32.70±2.78、29.28±4.82)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P<0.01;P<0.001,P<0.01),GSTT明显增加δPKC和εPKC表达,100 mg.L-1GSTT组δPKC和εPKC含量(1 325.00±53.25、810.55±36.89;66.22±6.23、40.12±2.21)高于30 mg.L-1GSTT组(998.00±23.21、710.00±38.12;55.35±5.15、35.68±3.8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P<0.05;P<0.01,P<0.05)。结论:GSTT可能通过激活PKC以保护受损心肌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蒺藜皂苷 蛋白激酶C 激光聚焦显微镜 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检测技术新进展——三色荧光级联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技术 被引量:6
15
作者 刘春春 杭海英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92-296,共5页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luorescenceresonanceenergytransfer,FRET),是指能量从一种受激发的荧光基团(fluorophore)以非辐射的方式转移到另一种荧光基团的物理现象.FRET的能量转移效率是两个荧光基团间距离的函数,并对此距离十分敏感,它的...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luorescenceresonanceenergytransfer,FRET),是指能量从一种受激发的荧光基团(fluorophore)以非辐射的方式转移到另一种荧光基团的物理现象.FRET的能量转移效率是两个荧光基团间距离的函数,并对此距离十分敏感,它的有效响应距离一般在1~10nm之间,因而可被用于测定原子间及分子间的距离.这一特点使FRET技术在大分子构象变化、大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细胞信号通路等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生物医学研究中的重要方法.但细胞内的生物学过程常常涉及多于两个的大分子间相互作用,二色荧光基团的FRET技术不能满足这种生物学研究的需求.最近,两个研究小组在这方面取得突破,建立了分别基于共聚焦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的三色荧光级联FRET技术.这一技术的出现将会极大地促进生物学及相关研究领域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 共聚显微镜 流式细胞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血凝素与金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刺激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龚超群 郜世隽 +1 位作者 蔡继业 黄飞程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42-448,共7页
比较了植物血凝素(PHA)与金色葡萄球菌肠毒素(SEA)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的刺激效果。取健康人外周静脉血,分离得到PBMCs,分别加入PHA及SEA进行刺激并孵育12 h,利用原子力显微镜和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利用量子点联合共... 比较了植物血凝素(PHA)与金色葡萄球菌肠毒素(SEA)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的刺激效果。取健康人外周静脉血,分离得到PBMCs,分别加入PHA及SEA进行刺激并孵育12 h,利用原子力显微镜和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利用量子点联合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活化后细胞膜表面CD3、CD69的分布情况,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淋巴细胞活化早期细胞分化抗原CD69分子表达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丝裂原PHA刺激的淋巴细胞大多成群聚集,而超抗原SEA刺激的淋巴细胞大多呈分散状,且二者形态有明显差异;两组活化后淋巴细胞的体积均大于静息组,且活化过程中发生极化作用,迁移淋巴细胞,形成膜突起;丝裂原和超抗原刺激淋巴细胞12 h后,使淋巴细胞表达CD69抗原分子,但在量表达上存在差异性(PHA:39.5%±8.7%;SEA:8.3%±1.8%),抗原分子CD3和CD69在膜表面呈不均匀分布,且SEA活化后的T淋巴细胞表面受体CD3和CD69分子在空间上形成了微结构域;外周单个核细胞中其它非T细胞在丝裂原或者超抗原的刺激下也能表达活化抗原分子CD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血凝素 金色葡萄球菌肠毒素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原子力显微镜 流式细胞分析仪 量子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P22^e蛋白对人肝细胞癌细胞株HepG2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刁志宏 张明霞 +1 位作者 朱幼芙 侯金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649-1652,共4页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P22e蛋白对人肝细胞癌细胞株HepG2凋亡的影响。方法利用含HBVP22e基因的重组pEGFP-C2HBVP22e质粒的人肝细胞癌细胞系HepG2,并以Act-D、TNFα诱导该细胞系发生凋亡,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具有亚G1期DNA含量的细胞比例...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P22e蛋白对人肝细胞癌细胞株HepG2凋亡的影响。方法利用含HBVP22e基因的重组pEGFP-C2HBVP22e质粒的人肝细胞癌细胞系HepG2,并以Act-D、TNFα诱导该细胞系发生凋亡,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具有亚G1期DNA含量的细胞比例代表凋亡细胞数;使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凋亡细胞核的变化,进一步研究HBVP22e在肝细胞凋亡的生物学功能效应。结果HepG2EGFP-C2HBVP22e细胞系在发生凋亡的时间上比HepG2细胞系有明显延迟,凋亡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HepG2细胞系(P<0.01)。结论由于外源性基因HBVP22e的引入及表达,对HepG2细胞的凋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凋亡 肿瘤坏死因子Α 流式细胞术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种流式细胞术分选凋亡细胞后共聚焦显微镜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高纯 吴剑宏 +3 位作者 冯永东 申漫里 陶德定 龚建平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86-489,F0003,共5页
目的建立一种分析方法证实流式细胞术对细胞凋亡分析的准确性。方法在流式细胞仪上利用Sub G1法、TdT法、AnnexinⅤ法和API法4种不同的凋亡细胞分析方法,对羟基喜树碱(CAM)诱导的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株(Jurkat细胞)进行流式细胞术... 目的建立一种分析方法证实流式细胞术对细胞凋亡分析的准确性。方法在流式细胞仪上利用Sub G1法、TdT法、AnnexinⅤ法和API法4种不同的凋亡细胞分析方法,对羟基喜树碱(CAM)诱导的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株(Jurkat细胞)进行流式细胞术分析并同时分选出不同时相的凋亡和非凋亡细胞,再经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SCM)进行形态学分析。结果①流式细胞术分选后共聚焦显微镜分析技术(PSC)能同时、准确地鉴别不同细胞周期时相的凋亡细胞和非凋亡细胞。②PSC技术能对同一群细胞内的凋亡细胞和坏死细胞进行形态学鉴别。③PSC技术证实了流式细胞术在细胞凋亡研究中的准确性。结论PSC技术结合了流式细胞术和LSCM的优点,更客观、准确地分析凋亡细胞,同时对细胞周期特异性的细胞凋亡有独到的优势,发展了细胞凋亡的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凋亡 流式细胞术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式细胞术联合共聚焦显微镜对G_2和M期作用位点的鉴别意义 被引量:1
19
作者 钟以胜 潘长穿 +4 位作者 金昌男 林建军 熊共鹏 张建溪 龚建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4期965-968,共4页
本研究探讨抗癌药物在细胞周期G2期和M期作用位点的鉴别方法。用G2期和M期细胞阻滞剂的甲安吖啶(m-AMSA)和长春花碱(VBL),分别诱导MOLT-4细胞产生细胞G2期和M期阻滞,用流式细胞术分析DNA直方图含量变化,共聚焦显微镜观察阻滞后细胞形态... 本研究探讨抗癌药物在细胞周期G2期和M期作用位点的鉴别方法。用G2期和M期细胞阻滞剂的甲安吖啶(m-AMSA)和长春花碱(VBL),分别诱导MOLT-4细胞产生细胞G2期和M期阻滞,用流式细胞术分析DNA直方图含量变化,共聚焦显微镜观察阻滞后细胞形态,并寻找上述两种药物诱导阻滞成功后的差异。结果表明:流式细胞术有检测显示,诱导阻滞成功的MOLT-4细胞均表现为G2/M峰增高,但仅凭流式细胞术单独检测无法判别两者差异。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显示甲安吖啶诱导G2期阻滞的细胞呈现G2期形态特征,VBL诱导M期阻滞的细胞呈现M期形态特征,共聚焦显微镜对细胞形态学的观察有助于区分两者的差异。因此,在流式细胞术验证诱导成功的基础上进一步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有助于鉴别G2和M期的阻滞剂。结论:流式细胞术与共聚焦显微镜技术结合是判别抗癌药物的G期和M期细胞阻滞剂类型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周期 细胞阻滞 流式细胞术 共聚焦显微镜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VP2有效miRNA的筛选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永娟 崔平福 孙怀昌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270-1276,共7页
为筛选出能有效抑制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VP2基因复制的miRNA,采用RT-PCR方法从病毒基因组中进行结构蛋白VP2的基因扩增与序列测定,构建融合表达载体pVP2-EGFP。根据VP2测序结果,借助genscript软件设计针对VP2的5条miRNA,分别命名为... 为筛选出能有效抑制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VP2基因复制的miRNA,采用RT-PCR方法从病毒基因组中进行结构蛋白VP2的基因扩增与序列测定,构建融合表达载体pVP2-EGFP。根据VP2测序结果,借助genscript软件设计针对VP2的5条miRNA,分别命名为miVP2A、miVP2B、miVP2C、miVP2D和miVP2E,将合成的5条miRNAs分别插入到pRFPRNAiC中形成miVP2s表达载体,这些载体分别与pVP2-EGFP共转染DF-1细胞系,通过NortheringBlotting方法检测miVP2s的表达,利用荧光共聚焦显微镜定性、流式细胞术定量的方法进行有效miVP2s的筛选。结果显示:miVP2s能成功表达;转染miVP2s表达载体组的绿色荧光蛋白(GFP)强度和数量都明显弱于或少于阴性对照组;miVP2s对VP2的抑制效率为59.7%到78.5%。表明所设计的miRNAs对VP2均有抑制作用,其中miVP2A和miVP2E效果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 VP2 MIRNA 荧光共聚焦 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