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3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fluence of rare earth element erbium on microstructures and properties of as-cast 8030 aluminum alloy
1
作者 TANG Hao-qing LI Hong-ying +3 位作者 JIN Dong HU Xiang-hua XU Jing LI Hua-bi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SCD 2024年第11期4027-4038,共12页
The modification behavior of different Er contents on the microstructures and properties of as-cast 8030 aluminum alloy was investigated by optical microscopy(OM),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X-ray diffraction(XR... The modification behavior of different Er contents on the microstructures and properties of as-cast 8030 aluminum alloy was investigated by optical microscopy(OM),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X-ray diffraction(XRD),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scopy(EDS),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hardness test,electrical conductivity test and tensile property test.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ddition of Er can refine the grains of as-cast alloy,which mainly promotes the nucleation ofα-Al by causing constitutional supercooling and forming the Al 3 Er nanoparticles as a heterogeneous nucleation core.Er can change the morphology of Al-Al_(6) Fe eutectic structure of the alloy,furthermore,Er can adsorb on the surface of the Al_(6) Fe phase to refine the Al_(6) Fe phase in eutectic structure.Er can improve the tensile properties,especially the elongation of as-cast 8030 aluminum alloy,which is attributed to the modification of Al-Al_(6) Fe eutectic and Al_(6) Fe ph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030 aluminum alloy Er addition tensile properties microstructure MODIFIC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解液添加剂对铝锡铜合金表面微弧氧化陶瓷层的制备和结合强度的影响
2
作者 刘勇 张子钰 +3 位作者 付景国 刘学 晁海彬 马春生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65-275,共11页
目的满足内燃机技术不断进步对轴瓦材料提出的耐更高负荷、更长使用寿命的需求,推动铝锡铜合金表面微弧氧化表面处理技术的推广应用。方法采用恒压模式,选择碳酸钠和钨酸钠作为微弧氧化电解液添加剂,首先探究碳酸钠浓度对微弧氧化陶瓷... 目的满足内燃机技术不断进步对轴瓦材料提出的耐更高负荷、更长使用寿命的需求,推动铝锡铜合金表面微弧氧化表面处理技术的推广应用。方法采用恒压模式,选择碳酸钠和钨酸钠作为微弧氧化电解液添加剂,首先探究碳酸钠浓度对微弧氧化陶瓷层的生长过程、基本特征指标和结合强度的影响,然后以碳酸钠浓度优化结果为基础,进一步分析钨酸钠浓度对微弧氧化陶瓷层的影响。利用微弧氧化电源自带的软件采集反应中的电流数据;利用扫描电镜表征陶瓷层的微观形貌和厚度;通过ImageJ软件分析陶瓷层表面孔隙率和平均孔径;利用光学轮廓仪表征陶瓷层表面粗糙度;通过划痕试验对陶瓷层结合强度进行测试;利用显微维氏硬度计测量陶瓷层硬度;利用X射线衍射仪分析陶瓷层的物相组成;通过X射线法分析陶瓷层的应力状态;利用微纳米力学测试系统对陶瓷层弹性模量进行分析。结果碳酸钠和钨酸钠均对微弧氧化反应过程产生一定的影响。随着浓度的升高,陶瓷层厚度、表面粗糙度逐渐增加,但表面微观形貌、孔隙率和平均孔径变化不显著。碳酸钠对陶瓷层结合强度影响较小,但钨酸钠浓度的变化使得陶瓷层结合强度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趋势。结论碳酸钠质量浓度为10 g/L、钨酸钠质量浓度为4 g/L时制备得到的微弧氧化陶瓷层因具有较好的结合状态和较低的平均晶粒尺寸、弹性模量和表面应力展示出较高的结合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锡铜合金 微弧氧化 结合强度 添加剂 碳酸钠 钨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合金电弧增材制造调控手段的研究现状
3
作者 齐铂金 蔡琳薇 《焊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5,共15页
铝合金应用领域广,电弧增材制造(WAAM)成形大型结构件快,使铝合金电弧增材制造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使用WAAM工艺加工的铝合金零件易存在较多缺陷,成形质量也难以达到实际应用要求,常需要采用各种手段进行调控,以改善电弧增材制... 铝合金应用领域广,电弧增材制造(WAAM)成形大型结构件快,使铝合金电弧增材制造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使用WAAM工艺加工的铝合金零件易存在较多缺陷,成形质量也难以达到实际应用要求,常需要采用各种手段进行调控,以改善电弧增材制造铝合金的成形过程、组织和性能.针对铝合金电弧增材制造,总结了国内外过去十年来的研究情况,包括高水平论文发表数量和引用情况以及工程化应用等;针对电弧增材制造铝合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形成机理,从单一调控手段和复合调控手段两个角度进行综述,重点论述了各调控手段的优势和局限性,并对未来需要突破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电弧增材制造 调控手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间距对棒材送进式搅拌摩擦沉积增材2219铝合金组织及力学性能影响
4
作者 江小辉 戴园城 +1 位作者 郭维诚 杨天豪 《焊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2-111,共10页
为了提高航天高强韧2219-T8铝合金的固相增材制造性能,采用搅拌摩擦沉积工艺分别制备了层间距为1 mm,1.5 mm和2 mm的单道多层沉积件,分析了层间距对沉积件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层间距从2 mm减小到1 mm时,沉积件的致密无... 为了提高航天高强韧2219-T8铝合金的固相增材制造性能,采用搅拌摩擦沉积工艺分别制备了层间距为1 mm,1.5 mm和2 mm的单道多层沉积件,分析了层间距对沉积件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层间距从2 mm减小到1 mm时,沉积件的致密无缺陷区域从24.5 mm扩大到33 mm,材料结合更加充分;同时沉积件的晶粒明显细化,平均晶粒尺寸从3.69μm减小到2.27μm;沉积件的硬度没有明显变化,整体上硬度梯度增大,但均质性更好;沉积件构建方向的抗拉强度和断后伸长率分别提高了26 MPa和3%,而纵向的力学性能变化不大.当层间距为1 mm时,沉积件表现出最优的材料性能,屈服强度达122 MPa,抗拉强度达207 MPa,断后伸长率达7%,平均硬度达75.6 H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间距 增材制造 搅拌摩擦沉积 铝合金 组织和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_(3)Al_(5)O_(12)对热压烧结B_(4)C陶瓷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张巍 张杰 《兵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23-332,共10页
为了研究烧结助剂Y_(3)Al_(5)O_(12)对热压烧结制备的B_(4)C陶瓷的影响,以B_(4)C微粉为原料,以Al_(2)O_(3)+Y_(2)O_(3)原位反应生成的Y_(3)Al_(5)O_(12)为烧结助剂,在1950℃烧结温度下,采用热压烧结工艺制备出B_(4)C陶瓷,研究Y_(3)Al_(5... 为了研究烧结助剂Y_(3)Al_(5)O_(12)对热压烧结制备的B_(4)C陶瓷的影响,以B_(4)C微粉为原料,以Al_(2)O_(3)+Y_(2)O_(3)原位反应生成的Y_(3)Al_(5)O_(12)为烧结助剂,在1950℃烧结温度下,采用热压烧结工艺制备出B_(4)C陶瓷,研究Y_(3)Al_(5)O_(12)添加量对B_(4)C陶瓷物相组成、烧结性能、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烧结助剂Y_(3)Al_(5)O_(12)添加量<7 wt.%时,B_(4)C陶瓷中晶界以B_(4)C-B_(4)C晶粒相连接的清洁晶界和B_(4)C-非晶相Y_(3)Al_(5)O_(12)-B_(4)C晶界2种形式存在;当烧结助剂Y_(3)Al_(5)O_(12)添加量≥7 wt.%时,B_(4)C陶瓷中晶界以B_(4)C-B_(4)C晶粒相连接的清洁晶界、B_(4)C-非晶相Y_(3)Al_(5)O_(12)-B_(4)C晶界和B_(4)C-晶相Y_(3)Al_(5)O_(12)-B_(4)C晶界3种形式存在;当Y_(3)Al_(5)O_(12)添加量为7 wt.%时,热压烧结B_(4)C陶瓷的综合性能最佳,即相对密度为96.2%,硬度为20.9 GPa,抗弯强度为455 MPa,断裂韧性为3.53 MPa·m 1/2;烧结助剂Y_(3)Al_(5)O_(12)通过改变热压烧结B_(4)C陶瓷的气孔率、晶粒尺寸和晶界特征影响B_(4)C陶瓷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_(4)C陶瓷 烧结助剂 钇铝石榴石 力学性能 晶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形状SiC_(p)/Al复合材料的光固化增材制造
6
作者 乔聪卓 刘子瑞 +3 位作者 徐麒凯 王日初 彭超群 王小锋 《矿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8-174,179,共8页
采用光固化技术增材制造SiCp/Al6061,研究了树脂单体和固相体积分数对SiCp/Al6061浆料稳定性、流变性能、光固化性能以及烧结体致密度与微观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浆料体系为混合光敏树脂体系PEG200DA/PEG400DA(1∶1);采用该光敏... 采用光固化技术增材制造SiCp/Al6061,研究了树脂单体和固相体积分数对SiCp/Al6061浆料稳定性、流变性能、光固化性能以及烧结体致密度与微观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浆料体系为混合光敏树脂体系PEG200DA/PEG400DA(1∶1);采用该光敏树脂体系制备固含量为52.5%的浆料,黏度为5.05 Pa·s(剪切速率10 s^(-1))、单层固化厚度为100.3μm,满足光固化增材制造的要求。光固化增材制造的SiC_(p)/Al零件坯体形状完整、层间结合好,烧结体无开裂现象,烧结颈明显,致密度较高(94.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浆料 6061铝合金 碳化硅颗粒 增材制造 光固化 立体光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材制造铝合金成分设计研究进展
7
作者 寻坚 梁霄鹏 刘咏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217-2233,共17页
铝合金作为重要的工程材料,其应用越来越广泛,对应零部件的结构复杂性也越来越高。增材制造技术作为复杂结构零件的重要制备方法之一,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但是,铝合金增材制造过程也面临诸多问题,需要从增材制造工艺方法和合金设计方... 铝合金作为重要的工程材料,其应用越来越广泛,对应零部件的结构复杂性也越来越高。增材制造技术作为复杂结构零件的重要制备方法之一,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但是,铝合金增材制造过程也面临诸多问题,需要从增材制造工艺方法和合金设计方面进行改善。本文总结了常用合金元素在增材制造铝合金中的作用,并对几种主要的增材制造合金体系及其合金设计的研究现状进行了介绍,包括Al-Si、Al-Cu、Al-Mg、Al-Zn-Mg-Cu、Al-Ce等成分体系;同时,还总结了通过合理选择合金元素消除增材制造过程中的冶金缺陷的方法,以期为增材制造高性能铝合金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材制造 铝合金 成分设计 结构复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钢过渡接头搅拌摩擦增材制造成形与性能
8
作者 王劲棋 李峻臣 +3 位作者 赵耀邦 谢聿铭 孟祥晨 黄永宪 《焊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24,共7页
为了解决铝/钢异种金属连接强度不高,连接方法使用范围受限的问题,提出连续送丝搅拌摩擦增材制备铝/钢过渡接头的方法.以5B06铝合金丝材为增材原料,3 mm厚的316L不锈钢板为基板,采用激光刻蚀辅助的手段,在单层厚度1.0 mm,沉积效率3.0 k... 为了解决铝/钢异种金属连接强度不高,连接方法使用范围受限的问题,提出连续送丝搅拌摩擦增材制备铝/钢过渡接头的方法.以5B06铝合金丝材为增材原料,3 mm厚的316L不锈钢板为基板,采用激光刻蚀辅助的手段,在单层厚度1.0 mm,沉积效率3.0 kg/h的参数下制备了成形与性能良好的铝/钢过渡接头.结果表明,获得的增材层表面成形良好,丝材在热—机耦合作用下热塑化,并填充激光刻蚀槽.铝/钢过渡界面未观察到缺陷,并在界面处发现厚度约为1.8μm的金属间化合物层,实现了机械—冶金复合连接.界面的抗剪强度达到110.0 MPa±4.7 MPa,相对于未表面处理的接头强度提升了18%.钢侧断口均匀黏附铝合金,并观测到Fe_(2)Al_(5)和Fe_(4)Al_(13)金属间化合物.接头为韧—脆混合型断裂模式,说明铝/钢过渡界面在机械互锁和冶金连接共同作用下实现了可靠连接.该研究为铝/钢过渡接头的制备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钢过渡接头 搅拌摩擦增材制造 连续送丝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小型铝基光学载荷技术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王一凡 余俊 +3 位作者 盛鹏峰 杜洋 张嵬 王占山 《航天返回与遥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5-59,共15页
小卫星集群因其效益高、部署灵活、便于多星联合的特点,近年来在商业和科学卫星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关注。铝基光学载荷因其高度的集成性、出色的热稳定性、优良的机械性能以及高自由度的设计与低成本的制备,成为小卫星集群光学载荷的理... 小卫星集群因其效益高、部署灵活、便于多星联合的特点,近年来在商业和科学卫星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关注。铝基光学载荷因其高度的集成性、出色的热稳定性、优良的机械性能以及高自由度的设计与低成本的制备,成为小卫星集群光学载荷的理想选择。文章综述了铝基光学载荷技术的应用现状和最新发展趋势,调研了基于减材制造的铝基光学载荷的设计、制备和系统装配技术,并探讨了金属增材制造技术对现有铝基载荷制备技术的革新趋势,揭示了其在未来航天任务中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基光学载荷 轻小型化 增材制造 航天光学仪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对CMT电弧增材制造铝青铜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10
作者 张钢 李敬勇 +2 位作者 刘健 徐育烺 张峻铭 《塑性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3-221,共9页
为提高CMT电弧增材制造铝青铜合金组织均匀性,拓宽CMT电弧增材制造铝青铜合金的应用,采用淬火、淬火+回火和回火3种热处理工艺对增材态铝青铜合金进行处理。结果表明:淬火处理后铝青铜组织中β相数量增多,α相数量减少;淬火+回火处理后... 为提高CMT电弧增材制造铝青铜合金组织均匀性,拓宽CMT电弧增材制造铝青铜合金的应用,采用淬火、淬火+回火和回火3种热处理工艺对增材态铝青铜合金进行处理。结果表明:淬火处理后铝青铜组织中β相数量增多,α相数量减少;淬火+回火处理后铝青铜组织更加均匀,β相发生分解并以长条状分布在α相晶界处,κ相脱溶析出分布于α相中;回火处理后合金组织中晶粒尺寸变化较小,组织中有一定量的κ相析出。CMT电弧增材制造铝青铜合金经过淬火处理后硬度值达到189 HV,相比增材态提高34%,抗拉强度提高至526 MPa,增幅较小。淬火+回火处理后试样断后伸长率较增材态提升至55%,冲击功提升至98 J,相比增材态提高72%。热处理能有效改善增材态铝青铜合金的不均匀组织,并通过改变α相与β相的占比使力学性能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青铜 CMT增材制造 热处理 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冲击强化与热处理对电弧增材制造镍铝青铜性能影响
11
作者 刘铄涵 戴宁 +1 位作者 程筱胜 KULADEEP Rajamudili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7-526,共10页
围绕电弧增材制造(Wire arc additive manufacturing, WAAM)镍铝青铜(Nickel-aluminum bronze,NAB)的显微组织演变及力学性能调控,结合激光冲击强化(Laser shock peening, LSP)与退火热处理工艺,分析了不同处理条件下材料的微观结构及... 围绕电弧增材制造(Wire arc additive manufacturing, WAAM)镍铝青铜(Nickel-aluminum bronze,NAB)的显微组织演变及力学性能调控,结合激光冲击强化(Laser shock peening, LSP)与退火热处理工艺,分析了不同处理条件下材料的微观结构及表面力学性能演变机制。结果表明:LSP处理后材料表层晶粒显著细化,显微硬度由182 HV提升至223.5 HV,同时表面形成最高达572 MPa的残余压应力层;后续热处理通过静态再结晶机制优化了晶相组织,利用LSP引入的位错能量促进晶界重构,在保留近表面硬化特性的同时,使材料表层硬度整体提升至202 HV,并显著消除了残余应力。本文旨在为WAAM NAB的表面强化策略提供参考,拓展LSP与热处理在增材制造金属材料中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冲击强化 电弧增材制造 镍铝青铜 热处理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态搅拌摩擦增材制造铝锂合金的微观组织演变与力学性能
12
作者 王波 陈少龙 +4 位作者 管月辉 杨益 郭彦兵 申志康 李文亚 《中国表面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9-120,共12页
基于熔融的增材制造技术会造成高强铝合金等材料的元素烧损,并易形成多种缺陷和结构变形。搅拌摩擦增材制造技术具有低温和大塑性变形的特性,在铝合金、镁合金等轻质材料的增材制造上具有突出优势。采用摩擦搅拌增材制造技术制备单道多... 基于熔融的增材制造技术会造成高强铝合金等材料的元素烧损,并易形成多种缺陷和结构变形。搅拌摩擦增材制造技术具有低温和大塑性变形的特性,在铝合金、镁合金等轻质材料的增材制造上具有突出优势。采用摩擦搅拌增材制造技术制备单道多层铝锂合金样品,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增材样品不同区域进行表征,并使用显微硬度计和万能试验机对增材样品不同区域和方向上的力学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单道多层搅拌摩擦增材样品的有效增材区域无任何可视缺陷,搅拌区材料发生了连续动态再结晶,在其厚度方向上,晶粒尺寸由最上层至最底层呈逐渐减小趋势,分别为3.1、2.9、2.2和2.1μm,最上层区域再结晶程度较低,而中层和最底层区域较高。增材样品横截面上的显微硬度呈“W”形或“V”形分布,搅拌区的抗拉强度可达到341 MPa,断裂延伸率为5.7%。沿增材样品横向和纵向拉伸的断裂方式分别为准解理断裂和韧性断裂。搅拌摩擦增材制造技术可有效避免多种缺陷的形成,且有利于获得细小致密的组织,可为铝合金、镁合金等轻质高性能材料的搅拌摩擦增材制造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搅拌摩擦增材制造 铝合金 组织演变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搅拌摩擦沉积固态增材AA6061铝合金不同沉积层腐蚀行为研究
13
作者 娄云天 余志豪 +3 位作者 常卫卫 钱鸿昌 郭达伟 张达威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4-95,共12页
目的研究增材摩擦搅拌沉积(Additive Friction Stir Deposition,AFSD)工艺及T6热处理对AA6061铝合金多层沉积样件不同层位金属间化合物分布及其耐蚀性能的影响。方法采用AFSD工艺制备AA6061铝合金沉积试样,并对其进行T6热处理。分别从... 目的研究增材摩擦搅拌沉积(Additive Friction Stir Deposition,AFSD)工艺及T6热处理对AA6061铝合金多层沉积样件不同层位金属间化合物分布及其耐蚀性能的影响。方法采用AFSD工艺制备AA6061铝合金沉积试样,并对其进行T6热处理。分别从上、中、下层取样,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分析(EDS)、和ImageJ图像处理,研究各层析出相的种类与分布特征。通过电化学阻抗谱(EIS)分析腐蚀行为,并辅以XRD与CLSM等手段表征腐蚀产物和腐蚀坑形貌。结果固态增材试样和热处理后的试样内部主要包含Mg2Si和AlFeSi两种金属间化合物。与母材棒相比,AA6061铝合金增材试样内部金属间化合物尺寸明显细化,分布更加均匀且数量显著增加。热处理后金属间化合物的数量相比热处理前有所减少,但仍多于母材棒中的数量。由于靠下的沉积层中所受热循环次数较多,析出的金属间化合物数量明显多于上层。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热处理前后试样的电化学阻抗结果呈现出上层>中层>下层的规律性分布。热处理导致部分金属间化合物重新融入固溶体相,热处理试样的耐蚀性明显好于热处理前的增材试样。腐蚀形貌分析也表明,下层沉积层经过浸泡实验后点腐蚀最为严重。结论AFSD试样中Mg2Si和AlFeSi析出相从上层到下层分布不均,且下层耐蚀性最差。T6热处理可减少析出相,提升耐蚀性。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工况合理评估耐蚀性差异,优先使用T6热处理后的上层沉积区,还可结合表面防护涂层增强耐蚀能力。研究突破了以往单一性能研究的局限,创新性地从金属间化合物分布、电化学阻抗和腐蚀形貌等多个维度系统地研究了热处理前后增材试样的性能变化,以上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理解AFSD固态增材铝合金腐蚀行为、开展相关的耐蚀性调控提供了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搅拌摩擦沉积固态增材 铝合金 金属间化合物 腐蚀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间超声冲击复合CMT电弧增材制造Al-5%Mg合金的组织和性能影响
14
作者 周乐 陈芙蓉 +1 位作者 曹四龙 孙振邦 《焊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5-115,共11页
采用逐层超声冲击(ultrasonic impact treatment,UIT)工艺复合强化冷金属过渡(cold metal transfer,CMT)线材电弧增材制造(wire and arc additive manufacturing,WAAM)Al-5%Mg合金薄壁件,对比研究施加不同超声冲击电流对CMT-WAAM单道多... 采用逐层超声冲击(ultrasonic impact treatment,UIT)工艺复合强化冷金属过渡(cold metal transfer,CMT)线材电弧增材制造(wire and arc additive manufacturing,WAAM)Al-5%Mg合金薄壁件,对比研究施加不同超声冲击电流对CMT-WAAM单道多层薄壁件宏观成形、气孔演化、凝固组织特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冲击产生的严重塑性变形作用能够对沉积层成形、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产生积极影响.与未施加UIT相比,在超声冲击电流为3 A下的沉积试件具有较优宏观成形,气孔缺陷率由0.742%降低至0.496%,沉积层平均晶粒尺寸由186μm降低至147μm,晶粒尺寸小于50μm的晶粒占比由6.3%提升至15.6%,平均硬度由68.1 HV0.2提升至81.6 HV0.2,提升率达19.8%,纵向抗拉强度由249MPa提高到262 MPa,横向抗拉强度由264 MPa提高到278 MPa,屈服强度和断后伸长率均有所增加.超声冲击工艺强化作用能够降低沉积层内气孔球形度,有效诱使沉积层内气孔的闭合和消失,促进沉积层粗大柱状晶向细小等轴晶的转变,实现CMT-WAAM Al-5%Mg合金微观组织的优化和力学性能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弧增材制造 铝合金 宏观成形 组织优化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4铝合金CMT+P电弧增材制造组织与耐腐蚀性能 被引量:1
15
作者 颜军培 路学成 +2 位作者 张志强 卓帅 李涵茜 《材料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5-116,共12页
采用冷金属过渡和脉冲(cold metal transfer and pulse,CMT+P)复合电弧增材制造工艺制备2024铝合金增材件,研究2024铝合金CMT+P电弧增材制造气孔缺陷、晶粒形貌、物相析出的分布特征,以及不同工艺参数对气孔缺陷、晶粒形貌、物相析出和... 采用冷金属过渡和脉冲(cold metal transfer and pulse,CMT+P)复合电弧增材制造工艺制备2024铝合金增材件,研究2024铝合金CMT+P电弧增材制造气孔缺陷、晶粒形貌、物相析出的分布特征,以及不同工艺参数对气孔缺陷、晶粒形貌、物相析出和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2024铝合金增材件的气孔主要分布于熔合线附近,热输入相同时,更快的送丝速度和电弧行驶速度导致更高的孔隙率。同一沉积层上部为无择优取向的等轴晶,下部为具有择优取向的柱状晶,热输入相同时,更快的送丝速度和电弧行驶速度导致细晶区的产生,增加等轴晶比例,减弱织构。析出的二次相主要为Al_(2)CuMg,Al_(2)Cu和富Fe,Mn相,沿晶界连续分布。影响增材件腐蚀初期耐腐蚀性能的主要因素为Al_(2)CuMg的析出量。更慢的送丝速度和电弧行驶速度下具有更好的耐局部腐蚀性能,这主要是由更低的Al_(2)CuMg相比例分数导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铝合金 电弧增材制造 气孔 微观组织 耐腐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冲击对电弧增材制造铝合金应力及变形的影响
16
作者 秦泽辉 李攀 +1 位作者 杨东青 李晓鹏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3-232,共10页
由于铝合金增材制造制备构件时,构件内部留存大量残余应力,施加超声冲击降低残余应力后可大幅提高构件性能。通过附加同步焊枪运动的超声冲击,来辅助电弧增材的过程,制造2219铝合金单层多道沉积件,并对该辅助条件下制备的沉积件的残余... 由于铝合金增材制造制备构件时,构件内部留存大量残余应力,施加超声冲击降低残余应力后可大幅提高构件性能。通过附加同步焊枪运动的超声冲击,来辅助电弧增材的过程,制造2219铝合金单层多道沉积件,并对该辅助条件下制备的沉积件的残余应力及材料变形情况进行试验测量和数值模拟,分析了同步焊枪的单超声冲击辅助对残余应力和材料变形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施加同步超声冲击辅助后,沉积件内的应力得到释放,在刚沉积完的区域应力集中减小得不明显,附加超声冲击的沉积件的等效残余应力和未附加超声冲击的沉积件的等效残余应力变化趋势一致,但拉应力值明显降低,等效残余应力峰值由未附加超声冲击时的217.5 MPa下降至附加超声冲击时的163.1 MPa,沉积完成且冷却300 s后的平均等效应力值由153.12 MPa下降至114.43 MPa,残余应力下降了25.27%。实际测量得到的表面残余应力的范围由90.03~207.71 MPa下降至54.25~141.62 MPa,平均残余应力下降29.16%。试验及模拟证实,附加超声冲击辅助后铝合金构件残余应力降低,性能有效提高,应用领域得以拓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弧增材制造 2219铝合金 同步超声冲击 残余应力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材制造铝合金气孔缺陷形成机理及仿真分析进展
17
作者 卓帅 路学成 +2 位作者 张志强 颜军培 董阅泽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11-17,22,共8页
气孔缺陷能够引起裂纹的出现,容易形成裂纹源区,造成零件疲劳性能降低,这是导致增材制造铝合金失效主要的原因之一。气孔的形成是因为熔池凝固过程中存在氢原子的溶解度差异和体积收缩差异。与传统工艺相比,采用电弧增材技术可以有效控... 气孔缺陷能够引起裂纹的出现,容易形成裂纹源区,造成零件疲劳性能降低,这是导致增材制造铝合金失效主要的原因之一。气孔的形成是因为熔池凝固过程中存在氢原子的溶解度差异和体积收缩差异。与传统工艺相比,采用电弧增材技术可以有效控制铝合金孔隙率。基于此,阐述了电弧增材技术工艺参数对气孔率的影响,包括工艺条件、送丝速度、焊接速度、保护气成分及流量和其它主要因素,并且从微观角度分析了这些参数变化对气孔率的影响。接着介绍了被目前主流应用于凝固过程中气孔模拟仿真的方法——元胞自动机和相场法,这两种方法对于气孔形成机制研究的主要成果进行了总结。最后对于降低铝合金电弧增材中气孔率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孔缺陷 增材制造 铝合金 工艺参数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复合增材制备7075铝合金工艺研究进展
18
作者 赵家祥 任远 +5 位作者 成巍 马新强 杨济坦 张建华 王靖雯 薛英豪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共7页
7075铝合金是一种多功能的工业金属材料,具有优异的耐腐蚀性、机械性能和加工性能,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军事等领域。围绕7075铝合金增材制造应用问题,分析了激光复合各类热源增材制造7075铝合金的工艺优势,论述了国内外7075铝合金激光... 7075铝合金是一种多功能的工业金属材料,具有优异的耐腐蚀性、机械性能和加工性能,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军事等领域。围绕7075铝合金增材制造应用问题,分析了激光复合各类热源增材制造7075铝合金的工艺优势,论述了国内外7075铝合金激光与TIG、MIG等不同增材方式复合技术研究进展,最后总结了7075铝合金激光复合增材制造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增材制造 7075铝合金 金属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弧增材5356铝合金微观组织结构及耐腐蚀行为
19
作者 梁景恒 郑自芹 +2 位作者 徐智宝 王帅 韩晗 《材料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5-124,共10页
电弧增材制造铝合金材料微观组织调控以及耐腐蚀性是其工程应用过程中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采用冷金属过渡(cold metal transfer,CMT)电弧增材制造技术制备5356铝合金堆积体,借助金相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以及显微硬度... 电弧增材制造铝合金材料微观组织调控以及耐腐蚀性是其工程应用过程中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采用冷金属过渡(cold metal transfer,CMT)电弧增材制造技术制备5356铝合金堆积体,借助金相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以及显微硬度计等对其微观组织结构进行表征和硬度测试,并通过电化学工作站、慢应变速率应力腐蚀试验机等研究其耐腐蚀行为。结果表明:5356铝合金CMT电弧增材制造样件微观组织结构为α-Al基体+β(Al_(3)Mg_(2))相,沉积层中晶粒为长径比≤2的柱状晶,β(Al_(3)Mg_(2))相以弥散细小颗粒状为主,结合层晶粒为较细小的再结晶化等轴晶,β(Al_(3)Mg_(2))相以大块不连续沿晶分布为主,晶粒内部细小颗粒状β(Al_(3)Mg_(2))相分布较少,基体强化作用减弱。沉积层自腐蚀电流密度为结合层的23%,这主要与其内部β(Al_(3)Mg_(2))相的含量以及形态有关。5356铝合金电弧增材制造样件慢应变速率应力腐蚀敏感指数为0.57,在硅油和3.5%NaCl介质中均断裂失效于结合层,这是由于结合层基体强度较低,且大块沿晶分布的β(Al_(3)Mg_(2))相在硅油惰性介质中对基体有割裂作用,在3.5%NaCl腐蚀性介质中大块β(Al_(3)Mg_(2))相优先溶解,试样在拉应力作用下加速沿晶腐蚀开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356铝合金 电弧增材 微观组织结构 极化曲线 应力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电弧增材技术研究
20
作者 匡锐 薛帅 +6 位作者 闫亮亮 范玉虎 张伟强 夏岽尊 来钰人 赵拴勃 张春耕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61-166,共6页
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因其优异的高比强度和高比刚度,被广泛应用于交通、航空航天、船舶等领域。对于结构复杂的筒体、箱体等薄壁结构件,其成型难度大,机械加工余量大,生产周期长。而采用WAAM技术可以快速打印成形此类结构件。开展颗粒... 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因其优异的高比强度和高比刚度,被广泛应用于交通、航空航天、船舶等领域。对于结构复杂的筒体、箱体等薄壁结构件,其成型难度大,机械加工余量大,生产周期长。而采用WAAM技术可以快速打印成形此类结构件。开展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制备、焊丝制备、电弧增材制造(WAAM)试验等,分析了T6热处理后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WAAM试样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采用金属型模具浇注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提高了冷却速率,从而细化晶粒,使成分偏析程度减小,保证了组织的均匀性。通过控制单道次粗拉伸和精拉伸的变形比,辅以中间退火处理(410℃±10℃,保温1.5 h),可制备出满足WAAM要求的焊丝。采用制备的焊丝在合适的工艺参数下获得了成形良好、无孔隙的墙体增材制造样品。WAAM样品经T6热处理后,抗拉强度为370~390 MPa、屈服强度为320~335MPa、伸长率为2.5%~4.5%,满足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 电弧增材制造 金属型模具 拉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