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铁路投资风险综合评价研究
1
作者 向鹏成 刘思佳 段旭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9-149,共11页
铁路“走出去”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过程中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环境复杂多样。为研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铁路投资风险,本文首先从政治、社会、经济、建设环境、对华关系5个维度构建“一带一路”沿线国... 铁路“走出去”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过程中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环境复杂多样。为研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铁路投资风险,本文首先从政治、社会、经济、建设环境、对华关系5个维度构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铁路投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和熵权法对其进行主客观赋权;进而,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揭示“一带一路”沿线81个国家(地区)在2010~2022年内铁路投资风险的动态变化特征。研究发现:从时间维度来看,2010~2018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铁路投资风险呈降低趋势,而2019~2022年呈上升趋势。从空间维度来看,各地区铁路投资风险存在较大的洲际差异,各洲风险由高到低依次为非洲、拉丁美洲、亚洲、欧洲、大洋洲;此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铁路投资风险存在空间聚集现象。本文研究结论为“走出去”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铁路投资提供风险管理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铁路投资风险 风险评估 “纵横向”拉开档次法 熵权法 时间权重 空间自相关 区域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能量转换装置可变效率的综合能源系统多目标优化调度 被引量:1
2
作者 姜延卓 高冲 +4 位作者 刘艳云 张真理 叶荣江 李万彬 谢庆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1-83,共13页
为了全面考虑综合能源系统的运行性能,提出一种计及能量转换装置可变效率的综合能源系统多目标优化运行方法。首先,对具有可变效率的能量转换设备运行特性曲线进行分段线性化处理。其次,建立以经济成本、碳排放量和综合能源利用效率为... 为了全面考虑综合能源系统的运行性能,提出一种计及能量转换装置可变效率的综合能源系统多目标优化运行方法。首先,对具有可变效率的能量转换设备运行特性曲线进行分段线性化处理。其次,建立以经济成本、碳排放量和综合能源利用效率为优化对象的多目标优化调度模型,并通过Charnes-Cooper变换解决综合能源利用效率目标的非凸非线性问题。最后,在求解该多目标模型时,运用规格化法平面约束法生成均匀分布的帕累托前沿,再采用改进熵权双基点法决策出折衷最优解。对修改的IEEE 33节点电网和8节点热网耦合的综合能源系统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模型和算法可以得到兼顾综合能源系统经济性、低碳性及高效性的优化运行方案,为决策者提供科学的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能源系统 多目标优化 可变效率 规格化法平面约束法 改进熵权双基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新质生产力水平差异审视:来源分解与形成机理
3
作者 黄涛 袁晓玲 李朝鹏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12,共12页
揭示中国新质生产力发展情况差异与演进规律,对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基于DPSIR模型构建涵盖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5个维度的新质生产力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对2013—2022年中国内地30个... 揭示中国新质生产力发展情况差异与演进规律,对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基于DPSIR模型构建涵盖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5个维度的新质生产力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对2013—2022年中国内地30个省份新质生产力水平进行测度,借助Dagum基尼系数、方差分解方法从空间与结构双维视角剖析新质生产力水平差异来源,并运用二次指派程序揭示新质生产力水平差异形成机理。结果发现:中国新质生产力水平呈现稳步上升趋势,在空间上呈现“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梯度分布格局;空间差异有所下降但长期处于高位运行,区域间差异、区域内差异分别是东西向和南北向差异的主要空间来源;驱动力系统差异、影响系统差异和响应系统差异是中国新质生产力水平差异的主要结构来源;响应、影响、驱动力、压力、状态等子系统差异对中国新质生产力水平差异的正向影响依次减弱。研究结论可为新质生产力水平评价、促进新质生产力水平提升提供参考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空间差异 结构来源 熵值法 形成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资源脆弱性评价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陈财莹 喜文飞 +3 位作者 顾世祥 钱堂慧 陈晶 吴雷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9-109,共11页
现有的水资源脆弱性评价大多聚焦于某一特定区域进行研究,在空间尺度上不具有普适性和可推演性。针对已有评价方法空间差异性辨识能力差和空间尺度无法自适应的问题,构建基于敏感性压力、水资源禀赋状态和适应性响应的空间无关性评价指... 现有的水资源脆弱性评价大多聚焦于某一特定区域进行研究,在空间尺度上不具有普适性和可推演性。针对已有评价方法空间差异性辨识能力差和空间尺度无法自适应的问题,构建基于敏感性压力、水资源禀赋状态和适应性响应的空间无关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确定权重,并借助网格化思想及GIS空间计算能力将各种因子整合到统一的空间框架中,通过逐格网单元线性加权实现水资源脆弱性的网格化评价。结果显示:总体上受水区西部的脆弱性高于东部,呈现出以星云湖为中心向东部逐渐降低的分布格局;全年脆弱性强度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特征,冬春季节高于夏秋季节;星云湖流域及周边地区水资源脆弱性显著高于其他地区。该方法可为区域水资源脆弱性评价提供一种新的思路,为引调水工程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受水区水资源的规划管理提供决策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层次分析法 熵权法 网格化方法 水资源脆弱性评价 玉溪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区域低空经济现代化发展水平测度及时空演进研究
5
作者 施雄天 余昊臻 肖懿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18-129,共12页
本文构建了涵盖产业发展、区域发展及社会与环境发展的低空经济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改进的熵权TOPSIS法,对我国30个省(区、市)低空经济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结果表明:(1)我国低空经济现代化发展水平存在显著区域差异... 本文构建了涵盖产业发展、区域发展及社会与环境发展的低空经济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改进的熵权TOPSIS法,对我国30个省(区、市)低空经济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结果表明:(1)我国低空经济现代化发展水平存在显著区域差异,区域差异主要来源于产业链规模、市场需求和社会影响;(2)空间集聚效应明显,东部地区发展稳定,中、西部和东北部存在较大差异,反映了区域发展不均衡性;(3)低空经济现代化发展水平呈现较强的路径依赖性,高等级地区稳定性较强,低等级地区则依赖于高等级区域的辐射效应,具备较强的上升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空经济现代化 改进后的熵权TOPSIS法 区域差异 路径依赖 产业链规模 社会影响 空间集聚 辐射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域森林康养产业竞争力测度及提升策略研究
6
作者 庞静 戴平章 《林业调查规划》 2025年第1期179-185,共7页
从资源竞争力、市场竞争力、基础条件竞争力、环境竞争力四个方面构建森林康养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法分析行业竞争力。结果表明,2015—2022年陕西省森林康养行业竞争力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各市竞争力水平差距明显,... 从资源竞争力、市场竞争力、基础条件竞争力、环境竞争力四个方面构建森林康养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法分析行业竞争力。结果表明,2015—2022年陕西省森林康养行业竞争力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各市竞争力水平差距明显,总体上呈现“南部及中部地区较高,北部地区偏弱”的空间特征;关中中部、陕西南部森林康养产业竞争力较强;关中西部、陕北南部森林康养产业竞争力一般;关中东部、陕北北部森林康养产业竞争力偏弱。根据评价结果,提出提升省域森林康养产业竞争力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康养 产业竞争力 熵权TOPSIS法 陕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统计测度及时空演进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陈黎明 李恬曦 张智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2-142,共11页
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战略要求,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时代命题。评估中国发展方式绿色转型进程,对于实现“双碳”目标、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采用熵权法,选取2011~2022年我国30个省(区... 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战略要求,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时代命题。评估中国发展方式绿色转型进程,对于实现“双碳”目标、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采用熵权法,选取2011~2022年我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对各省(区、市)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水平进行测度并分析其时空演变特征和地区差异。研究发现:(1)中国发展方式绿色转型进程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东部地区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程度最高;(2)东部地区与其他三大地理区域的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水平差异显著,其中东部地区与东北地区的差异最大;(3)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是一个渐进式过程,存在稳定的β收敛特征。研究结论对于缩小地区间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差异、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进程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时空演变特征 地区差异 收敛特征 熵值法 价值观念 绿色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曲线半径下轨底坡与轮径差最佳匹配研究
8
作者 朱爱华 孟宇轩 +2 位作者 张帆 杨建伟 郭宇轩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7-85,共9页
为了研究不同曲线半径下地铁车辆动力学性能最优的轨底坡与轮径差最佳匹配,运用SIMPACK软件建立了地铁车辆动力学仿真模型,设置9种轨底坡工况和5种轮径差工况,以轮轨横向力、轮对横移量、脱轨系数、轮重减载率和轮轨磨耗指数作为车辆动... 为了研究不同曲线半径下地铁车辆动力学性能最优的轨底坡与轮径差最佳匹配,运用SIMPACK软件建立了地铁车辆动力学仿真模型,设置9种轨底坡工况和5种轮径差工况,以轮轨横向力、轮对横移量、脱轨系数、轮重减载率和轮轨磨耗指数作为车辆动力学性能的评价指标,以4种不同C型曲线半径作为研究对象,分析45种轨底坡和轮径差耦合工况下各指标的变化规律。采用熵权法对各指标进行加权求和处理,得到不同工况下的车辆动力学性能综合得分,最终分析得出车辆在不同半径曲线下轨底坡和轮径差的最佳匹配。研究结果表明:在300,400,500,600 m这4种曲线半径下,外轨轨底坡、内轨轨底坡和轮径差最优匹配方案分别为(1/20,1/40,+1),(1/20,1/40,+1),(1/30,1/30,-1),(1/40,1/3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底坡 轮径差 动力学性能 车轮磨耗 熵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数字乡村发展水平时空演变特征、区域差异与障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刘荣军 王慧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6期241-248,共8页
选取山东省五大区域16个地级市作为研究区域,从数字乡村基础设施、数字乡村发展环境、乡村数字化应用和农业数字化生产4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法、Kernel密度估计法、Dagum基尼系数和障碍度模型,分别对山东省数字乡... 选取山东省五大区域16个地级市作为研究区域,从数字乡村基础设施、数字乡村发展环境、乡村数字化应用和农业数字化生产4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法、Kernel密度估计法、Dagum基尼系数和障碍度模型,分别对山东省数字乡村发展水平、时空演变特征、区域差异以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5—2021年山东省数字乡村发展水平呈逐步提升的态势,但鲁东、鲁西南地区出现极化现象。山东省及鲁东、鲁中、鲁西南地区的基尼系数呈上升趋势,总体差距主要源于区域间差异,超变密度贡献率逐渐减少。考察期内,农村电商基地数量、电子商务采购额和销售额、邮电业务总量以及地方财政科技支出成为阻碍山东省数字乡村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应着力改善区域间发展失衡问题,从优化数字乡村发展环境、推动乡村数字化应用发展以及加强区域间合作等方面促进山东省数字乡村高水平均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乡村 熵权-TOPSIS法 时空演变 区域差异 障碍度模型 山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新质生产力水平测度、区域差异分解及动态演进 被引量:35
10
作者 雷学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0-39,共10页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其在我国各地区的水平和差异状况对于制定科学的区域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熵权-TOPSIS法对我国30个省(区、市)2012~2022年的新质生...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其在我国各地区的水平和差异状况对于制定科学的区域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熵权-TOPSIS法对我国30个省(区、市)2012~2022年的新质生产力水平进行了测度,并分析了其区域差异及其动态演进。研究发现,中国新质生产力水平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但区域间发展不平衡,东部地区显著高于其他地区。基尼系数分解结果显示,区域间差异是造成整体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本文还采用核密度估计方法分析了新质生产力水平的空间演变特征,发现区域间生产力水平差异正在缩小,表明我国在促进区域均衡发展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为进一步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均衡发展,本文提出了加强科技创新支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实施差异化区域发展战略、注重人才培养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区域差异 熵权-TOPSIS法 基尼系数 核密度估计 动态演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市绿色金融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及时空演变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正平 宋鹏飞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127-132,共6页
为弥补传统熵权法无法反映指标的时间动态变化这一不足,文章引入动态权重,提出了改进的动态熵权法,并应用该方法测算了中国城市绿色金融发展水平。通过Dagum基尼系数分解,发现中国各城市绿色金融发展的差异主要源于地区间差异。进一步结... 为弥补传统熵权法无法反映指标的时间动态变化这一不足,文章引入动态权重,提出了改进的动态熵权法,并应用该方法测算了中国城市绿色金融发展水平。通过Dagum基尼系数分解,发现中国各城市绿色金融发展的差异主要源于地区间差异。进一步结合Moran’s I与空间杜宾绝对β收敛检验,发现中国城市绿色金融发展水平具有空间相关性,且水平较低的城市增长速度较快,不同城市的绿色金融发展水平随时间推移将趋于一致。通过空间马尔科夫链模型的分析得知,随着相邻城市绿色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低发展水平的城市能够实现向上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金融 动态熵权法 差异分解 时空演变 收敛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上游地区绿色发展水平评价与区域差异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乔志霞 李佳宇 臧碧莲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24,67,共8页
为给相关部门推动黄河流域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提供决策参考,选取2010—2020年面板数据,从增长质量、资源消耗、环境治理、社会生活、科研创新5个维度(一级指标)构建了黄河上游地区绿色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综合指数法测评黄河... 为给相关部门推动黄河流域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提供决策参考,选取2010—2020年面板数据,从增长质量、资源消耗、环境治理、社会生活、科研创新5个维度(一级指标)构建了黄河上游地区绿色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综合指数法测评黄河上游及其四省(区)绿色发展水平,解析绿色发展水平的时序特征与区域差异。结果表明:从时序变化看,2010年以来黄河上游绿色发展水平呈稳定上升态势,到2020年绿色发展一级指标评价值从大到小依次为社会生活、资源消耗、科研创新、增长质量、环境治理;从区域差异看,2010—2020年黄河上游四省(区)绿色发展水平评价值呈稳定增大趋势,但仍存在上升空间,内蒙古的均值最大(为0.538),青海的均值最小(为0.346);从区域内部差异看,内蒙古绿色发展的短板是资源消耗较多,宁夏的社会生活水平较低、资源消耗较多,甘肃的增长质量水平低是绿色发展的最大障碍,青海的社会生活、科研创新、环境治理水平偏低。因此,黄河上游地区应提高增长质量和环境治理水平,实施差异化绿色发展提升措施,促进绿色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发展 水平评价 区域差异 熵权法 黄河上游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重逻辑”下的中国式现代粮食产业发展水平评价与分析
13
作者 王笑丛 郑沫利 《粮油食品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19-225,共7页
粮食产业是夯实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的基础,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推进中国式现代粮食产业发展对于整个国家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中国式现代粮食产业体系是“中国元素”和“现代化目标”双重逻辑下的产物,构建了中... 粮食产业是夯实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的基础,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推进中国式现代粮食产业发展对于整个国家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中国式现代粮食产业体系是“中国元素”和“现代化目标”双重逻辑下的产物,构建了中国式现代粮食产业体系评价指标,运用熵权系数法对其发展水平进行评价,采用变异系数和泰尔指数分析了产销区域差异。结果表明,我国粮食安全保障能力较强,而粮食产业发展水平有待提升。产后环节的配套设施建设、产业协同与融合、科研投入强度等是制约粮食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推动中国式现代粮食产业发展在提高粮食供给保障能力的同时,更要完善粮食产业结构助推粮食行业转型升级,提升粮食产业可持续能力增加粮食产业效益,激发粮食产业主体活力,促进产业协同发展和产销区有效衔接,缩小区域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粮食产业 评价指标体系 熵权系数法 区域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生”视角测度汉江生态经济带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
14
作者 李春楠 王慧丽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9期204-210,217,共8页
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及实现农村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三生”系统视角,构建包括农业生态、经济和社会三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法和泰尔指数、基尼系数及变异系数测度汉江生态经济带13座城... 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及实现农村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三生”系统视角,构建包括农业生态、经济和社会三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法和泰尔指数、基尼系数及变异系数测度汉江生态经济带13座城市2012—2021年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且对区域差异性进行评价,并借助ArcGIS软件对其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空间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汉江生态经济带三系统各自综合发展指数逐年上升,其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也逐年上升,上游和中下游城市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差异不大,主要差距来源于区域内部,区域间差异较小。因此,不同地区需要因地制宜,发挥优势、补齐短板,缩小区域内部差异,从而实现汉江生态经济带农业的现代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熵权TOPSIS法 农业高质量发展 区域差异 时空演变 汉江生态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段合采油井层间干扰主控因素研究 被引量:18
15
作者 张继成 何晓茹 +2 位作者 周文胜 耿站立 唐恩高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1-106,共6页
针对大段合采油井储层层间非均质性严重的问题,开展了层间干扰研究,确定层间干扰的主控因素。结合现场试油实践,以层间干扰系数作为定量评价层间干扰程度的指标,对部分井的产能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发现流压、生产压差、含水率等因素均... 针对大段合采油井储层层间非均质性严重的问题,开展了层间干扰研究,确定层间干扰的主控因素。结合现场试油实践,以层间干扰系数作为定量评价层间干扰程度的指标,对部分井的产能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发现流压、生产压差、含水率等因素均可对层间干扰程度造成影响。收集油田数据资料,计算了渗透率级差、厚度级差、层数、地层压力系数级差、生产压差级差、平均黏度、孔隙度级差、流压级差等因素。采用复相关系数法对影响因素进行了初筛选,根据基于熵权的灰色关联分析法计算了筛选后因素与层间干扰系数间的关联度,确定出层间干扰的主控因素,分别为渗透率级差、层数、静压系数级差、合测含水率、生产压差级差和流压级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间干扰 主控因素 层间干扰系数 复相关系数 基于熵权的灰色关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熵权的改进ADC法通信基础网作战效能评估算法 被引量:19
16
作者 许鹏飞 张伟华 马润年 《火力与指挥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4-68,共5页
以美国工业界武器系统效能咨询委员会提出的ADC模型为基础,提出了一种将熵权法和ADC方法结合的一种改进方法。在确定军事通信基础网作战能力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用熵权法求解ADC模型中的能力向量C,对ADC方法的评估模型进行了修正。该方法... 以美国工业界武器系统效能咨询委员会提出的ADC模型为基础,提出了一种将熵权法和ADC方法结合的一种改进方法。在确定军事通信基础网作战能力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用熵权法求解ADC模型中的能力向量C,对ADC方法的评估模型进行了修正。该方法克服了ADC方法在求解能力向量C时缺少规范的指标体系的缺点,使不同条件下的作战能力因子ck得到比较准确的衡量。实例仿真计算的结果,说明了该法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信基础网 熵权法 ADC方法 作战效能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源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0
17
作者 王中亚 陈卫东 张广平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39-144,共6页
构建资源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计算我国典型资源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并对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资源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偏低;不同类型资源型城市土地集约利... 构建资源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计算我国典型资源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并对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资源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偏低;不同类型资源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存在明显差异;资源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状况与城市规模、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呈正相关。最后,提出提高资源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型城市 土地集约利用 熵权法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三角“人口—土地—经济—社会”城镇化的耦合协调性研究 被引量:22
18
作者 王锋 张芳 +2 位作者 林翔燕 石铁伟 陈洪涛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5-52,共8页
"人口—土地—经济—社会"四维城镇化的协调,是新型城镇化进程推进与质量提高的重要条件。本文构建了"人口—土地—经济—社会"城镇化耦合协调度模型,并对长三角地区多维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度进行了测度与对比分析。... "人口—土地—经济—社会"四维城镇化的协调,是新型城镇化进程推进与质量提高的重要条件。本文构建了"人口—土地—经济—社会"城镇化耦合协调度模型,并对长三角地区多维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度进行了测度与对比分析。研究发现:2005~2013年长三角各个维度下城镇化发展水平在波动中呈现不断提高的趋势,在此之后各个维度下城镇化发展水平均出现逐年降低的趋势;2005~2008年长三角地区各个城市均为中低协调耦合状态,2008年之后大多数城市为中度耦合协调,小部分城市达到中高协调耦合;2015年上海、苏州、镇江、宁波处于低度协调耦合,扬州、杭州、台州处于高度协调耦合,其他城市均处于中度协调耦合。整体来说长三角地区各个城市的协调耦合程度仍有待提高。因此,长三角地区在城镇化的进程中,应从正外部性角度出发,充分发挥协调度较高城市的集聚效应;从正内部性角度扩大协调度较低城市的土地供给和调整产业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耦合协调度 熵值赋权法 时空差异 长三角 集聚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风电接入的大型电力系统多目标动态优化调度 被引量:56
19
作者 杨柳青 林舜江 +1 位作者 刘明波 李清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86-295,共10页
针对风电接入的大型电力系统,提出了以发电总燃料耗量、污染气体排放量和购电费用最小为目标的多目标动态优化调度模型,并考虑了抽水蓄能机组的实际运行特性对优化调度的影响。采用法线边界交叉法将多目标优化问题转换为一系列单目标问... 针对风电接入的大型电力系统,提出了以发电总燃料耗量、污染气体排放量和购电费用最小为目标的多目标动态优化调度模型,并考虑了抽水蓄能机组的实际运行特性对优化调度的影响。采用法线边界交叉法将多目标优化问题转换为一系列单目标问题,并采用原对偶内点法求解,从而获得均匀分布的帕累托最优解。根据熵权双基点法决策出折中最优解,为运行人员提供决策指导。在某省级电力系统上的计算结果表明,法线边界交叉法和熵权双基点法的结合能够快速、有效地求解电力系统多目标动态优化调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电力系统 动态优化调度 风电接入 多目标 法线边界交叉法 熵权双基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区域对外开放度的差异分解及空间收敛性研究 被引量:24
20
作者 杨朝均 杨文珂 李宁 《研究与发展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5-125,共11页
本文通过构建合理的区域对外开放度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G1法对31个省级单位的区域对外开放度进行了综合评价,并通过基尼系数等指标对我国区域对外开放度差异进行分解,利用2004—2014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建立空间计量模型检验了我国区域... 本文通过构建合理的区域对外开放度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G1法对31个省级单位的区域对外开放度进行了综合评价,并通过基尼系数等指标对我国区域对外开放度差异进行分解,利用2004—2014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建立空间计量模型检验了我国区域对外开放度的空间收敛性.研究结果印证了我国区域对外开放度在时间维度上表现出"增加—降低—平稳"的发展特点,发现空间维度上存在"东高西低"的差异,具体表现为我国区域对外开放度空间上不存在α收敛,但存在β绝对收敛和条件收敛;我国区域对外开放度的内部差异程度是西部地区最大,东部次之,中部最小;促进我国整体区域对外开放度提升的重要因素主要是降低国有资产比重;促进东部区域对外开放的重要因素是降低国有资产比重、提高研发投入、增强污染治理内部成本;加速西部区域对外开放的重要因素是提高人均GDP和工业企业主营业务利润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对外开放度 差异分解 空间收敛性 熵权-G1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