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66篇文章
< 1 2 2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ree-dimensional finite element study of anterior transpedicular screw-artificial vertebral fixation in lower cervical spine
1
作者 Weidong Wu Peidong Sun +2 位作者 Chun Chen Changfu Wu Jun Ouyang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125-126,共2页
Objective Bio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anterior cervical pedicle screw artificial vertebral system and conventional anterior screw plate system were analyzed in lower cervical spine by finite element.Methods CT ima... Objective Bio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anterior cervical pedicle screw artificial vertebral system and conventional anterior screw plate system were analyzed in lower cervical spine by finite element.Methods CT images were obtained from a 38-year-old female volunteer.Following models were established and analyzed by Mimics14.0,Geomagic Studio 2013,ANSYS 14.0 software:the intact cervical model(C3-C7),corpectomy of C5 model,the model of conventional anterior screw plate system fixation(AP),and the model of anterior transpedicular screw artificial vertebral body sy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REW VERTEBRAL spine fixation VOLUNTEER INTACT rotation grees body axia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冰固持条件下切削参数对不锈钢铣削力及平面度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董庆运 陈光军 +1 位作者 王飞 谭斌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22,共5页
316不锈钢铣削过程中,存在发热严重、易粘刀、零件表面质量差等问题,使其在高精密场合的应用受到限制。利用冰固持装夹系统实现工件的温度控制,减小已加工区域和未加工区域的温度差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法进行低温铣削试验研究。通过极... 316不锈钢铣削过程中,存在发热严重、易粘刀、零件表面质量差等问题,使其在高精密场合的应用受到限制。利用冰固持装夹系统实现工件的温度控制,减小已加工区域和未加工区域的温度差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法进行低温铣削试验研究。通过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法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切削参数对切削力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主轴转速n、切削深度a_(p)、进给速度v_(f);对平面度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切削深度a_(p)、主轴转速n、进给速度v_(f),并得到试验参数范围内的切削力和平面度的最佳参数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固持 不锈钢 切削参数 切削力 平面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源固废基固碳矿用材料制备及多场景利用关键技术 被引量:5
3
作者 刘浪 夏磊 +4 位作者 王双明 方治余 朱梦博 何伟 高宇恒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03-1222,共20页
冶金工业生产与煤炭资源开发过程中产生了大量难以有效利用的固废,并伴随地表沉陷、固废堆存及高碳排放等一系列问题。为实现“煤矿减损化开采−固废功能化利用−CO_(2)低碳化处置”目标,创新性地提出了CO_(2)矿化多源固废制备固碳矿用材... 冶金工业生产与煤炭资源开发过程中产生了大量难以有效利用的固废,并伴随地表沉陷、固废堆存及高碳排放等一系列问题。为实现“煤矿减损化开采−固废功能化利用−CO_(2)低碳化处置”目标,创新性地提出了CO_(2)矿化多源固废制备固碳矿用材料及多场景利用关键技术。以改性镁−煤基固废(包括改性镁渣、粉煤灰、煤矸石)为例,采用直接矿化法在地面将其矿化制备固碳矿用材料,以适应矿山多场景的应用需求。系统分析了固废直接矿化的工艺及其关键影响因素,制备了改性镁−煤基固废固碳矿用材料,研究了不同液固比条件下改性镁−煤基固废固碳矿用材料的基础性能(流动性能、强度性能、固碳能力)及其固碳机制。结果表明:液固比大于0.23时材料满足充填流动性能要求,且28 d抗压强度最高可达6.18 MPa;直接矿化搅拌10 min的矿化效率达到50.7%。针对多源固废基固碳矿用材料的多场景利用问题,提出了包括“固碳矿用预制件、固碳膏体充填开采、固碳矿用材料用于采空区治理、固碳充填材料用于矿井降温”在内的多场景利用关键技术。基于固碳矿用预制件,提出了高强低渗储库墙构筑技术及巷道掘进底板铺设一体化技术装备;在矿井膏体充填开采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了房柱式采煤固碳充填煤柱回收技术及冶金−煤基固废固碳充填材料的高效制备与充填应用一体化装备。此外,在采空区治理的应用方面,还需研究CO_(2)在固废材料中的吸附−扩散机理、注浆材料与环境的多场耦合机制及CO_(2)高效吸收搅拌反应装置,建立“采空区危险源监测−固废矿化注浆材料治理−注浆效果评价”等应用体系。研究为大宗冶金−煤基固废的合理处置和CO_(2)的高效封存提供了有益参考,对于推动“双碳”目标的实现及煤矿区由“零碳”向“负碳”的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废处置 二氧化碳封存 多场景利用 矿用预制件 固碳充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髓内固定系统股骨近端通用髓内钉治疗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 被引量:1
4
作者 曹源 范吉星 +4 位作者 崔增桢 杨钟玮 吕扬 田耘 周方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29-334,共6页
目的 探讨新型髓内固定系统股骨近端通用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universal nail, PFUN)治疗老年患者急性单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2022年1月~2024年1月我科对200例老年患者急性单侧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闭合牵引复位,小切口置入P... 目的 探讨新型髓内固定系统股骨近端通用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universal nail, PFUN)治疗老年患者急性单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2022年1月~2024年1月我科对200例老年患者急性单侧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闭合牵引复位,小切口置入PFUN,术后采用统一康复计划,末次随访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系统进行功能评价。结果 手术时间25~182 min,中位数63.0 min。术中出血量10~750 ml,中位数50.0 ml。术中输血例数(悬浮红细胞)40例(20%)。术后住院时间1~15 d,(4.0±1.9)d。术后股骨颈干角116.7°~140.1°,132.4°±5.5°。术后1 d骨折复位质量:优140例,可54例,差6例。并发症13例,其中切口浅表感染2例,经定期切口换药及抗生素治疗痊愈;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8例,经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后好转;肺炎2例,泌尿系感染1例,经专科治疗后痊愈或好转。200例术后1个月髋关节X线正侧位示骨折线模糊,骨折断端骨痂生成,无内固定失效;术后3个月无内固定失效;术后6个月骨折均达到愈合,无内固定失效。200例随访12~29个月,(16.1±2.7)月。1例出现内固定失效,头颈螺钉切割,行内固定取出、髋关节置换手术,术后恢复可。末次随访髋关节Harris评分70~94分,(88.8±2.8)分,优103例,良92例,可5例,优良率97.5%(195/200)。结论 PFUN能够有效治疗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固定可靠、术后恢复快、内固定失效率低等特点,尤其适合于合并内、外侧壁骨折的不稳定型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老年患者 股骨近端通用髓内钉 内固定失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寰枕斜坡螺钉枕颈固定的生物力学有限元分析
5
作者 王扬 胡旭栋 +4 位作者 阮超越 顾勇杰 刘观燚 马维虎 罗昵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3-193,共11页
目的:利用有限元分析研究后路寰枕斜坡螺钉(atlantoccipital transarticular-clivus screw,TACL)枕颈固定的稳定性及其应力影响。方法:应用志愿者枕颈CT数据建立正常枕颈模型,验证模型有效性后建立枕颈失稳模型和6种枕颈固定的有限元模... 目的:利用有限元分析研究后路寰枕斜坡螺钉(atlantoccipital transarticular-clivus screw,TACL)枕颈固定的稳定性及其应力影响。方法:应用志愿者枕颈CT数据建立正常枕颈模型,验证模型有效性后建立枕颈失稳模型和6种枕颈固定的有限元模型:枕骨螺钉(occipital screw,OS)+寰椎侧块螺钉(C1 lateral mass screw,C1LMS)+枢椎椎弓根螺钉(C2 pedicle screw,C2PS)、OS+寰枕关节螺钉(atlantoccipital transarticular screw,TA)+C2PS、OS+TACL+C2PS、枕骨髁螺钉(occipital condyles screw,OcC)+C1LMS+C2PS、TA+C2PS、TACL+C2PS,对模型赋值材料参数,在枕骨上表面施加40N的垂直向下压力模拟头部重力,施加1.5N·m扭矩,使模型产生屈伸、侧弯和旋转运动,比较各枕颈固定模型在不同工况下的稳定性、置入物应力分布情况以及骨骼应力分布情况。结果:建立的正常枕颈模型生理状态下的活动度与文献报道的结果相近,在屈、伸、侧弯、旋转工况下的活动度分别为19.53°、17.37°、10.44°、38.74°;失稳模型在屈、伸、侧弯、旋转工况下的活动度分别为26.17°、18.90°、10.99°、42.30°,较正常模型分别增加34.00%、8.82%、5.34%、9.20%。6种内固定模型在相同工况下的活动度均减小。相较于失稳模型,TACL+C2PS在前屈、后伸、侧弯、旋转工况下削减了97.43%、94.06%、96.68%、99.01%的活动度。在相同工况下TACL+C2PS的内固定应力峰值为241.00MPa、241.2MPa、166.94MPa、168.8MPa,OS+TACL+C2PS的内固定应力峰值为295.00MPa、295.00MPa、73.54MPa、81.40MPa;内固定应力集中于连接棒中部和TACL尾部,且两种应用TACL固定技术的模型对骨骼的切割应力均较小,较其他枕骨固定技术具有更合理的应力分布。结论:后路TACL作为枕骨侧固定的技术可以满足枕颈固定的力学强度要求,相较于其他单独应用的枕骨固定技术,具有更优异的稳定性和应力分布,其与后路OS联合应用具有更强的力学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枕颈固定 寰枕斜坡螺钉 内固定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固定方式对儿童胫骨远端骨骺损伤的稳定性影响
6
作者 王晓明 拓哲 +4 位作者 童兴 杨明 孟海亮 刘趁心 汪兵 《医用生物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13-718,748,共7页
目的 探讨骨折块尺寸及固定方式对儿童胫骨远端骨骺损伤的生物力学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收集1名10岁志愿者下肢CT数据,建立不同尺寸骨折块(小、中、大)SH-Ⅱ型骨骺损伤三维有限元模型,分别使用1~3枚螺钉(1 S组、2 S组、3 S组)与克氏针(K... 目的 探讨骨折块尺寸及固定方式对儿童胫骨远端骨骺损伤的生物力学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收集1名10岁志愿者下肢CT数据,建立不同尺寸骨折块(小、中、大)SH-Ⅱ型骨骺损伤三维有限元模型,分别使用1~3枚螺钉(1 S组、2 S组、3 S组)与克氏针(K组)装配得到骨-内固定装配体,模拟重力、后抽屉和外旋3种工况,比较骨块及内固定应力与位移变化情况。结果 4组模型的最大位移均集中在骨折块远端。重力工况下小骨折块组(Small组)中1 S组、2 S组、3 S组和K组模型的骨折块远端最大位移分别为5.69、5.57、5.56和0.11 mm,骨头应力分别为16.95、12.26、8.57、5.00 MPa。螺钉固定易在骺板与骨折线处形成高应力区,克氏针固定则形成在骺板边缘。结论 使用螺钉治疗儿童胫骨远端骨骺损伤时,增加螺钉的数量可以提高固定稳定性,分担局部骨骼应力,但骨折块与骺板连接区域不能过小。克氏针固定能够提供优于螺钉固定的生物力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骨折 骨骺损伤 螺钉固定 克氏针固定 生物力学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杀青方式对‘白牛早’绿茶风味品质的影响
7
作者 陈盛相 徐志颖 +6 位作者 杨雪 张海波 王云 李春华 刘飞 唐晓波 张厅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274-282,共9页
结合感官、色差、主要滋味及香气成分揭示滚筒杀青(GT)、理条杀青(LT)、光波杀青(GB)对‘白牛早’绿茶风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GB的整体感官品质最优,结合色差分析,其外形色泽鲜亮,滋味鲜醇回甘(可溶性糖与氨基酸含量较高),具有嫩栗... 结合感官、色差、主要滋味及香气成分揭示滚筒杀青(GT)、理条杀青(LT)、光波杀青(GB)对‘白牛早’绿茶风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GB的整体感官品质最优,结合色差分析,其外形色泽鲜亮,滋味鲜醇回甘(可溶性糖与氨基酸含量较高),具有嫩栗香特征。GT因酯型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catechin gallate,ECG))及咖啡碱含量高导致苦涩味较重。通过变量投影重要性(variable importance in projection,VIP)>1筛选出茶氨酸、谷氨酸、γ-氨基丁酸等8种关键滋味成分,其中γ-氨基丁酸可作为区分GB与GT、LT之间品质差异的特征标志物质;结合剂量比阈因子与滋味成分含量分析,咖啡碱、EGCG、ECG、γ-氨基丁酸和谷氨酸是不同杀青方式所制‘白牛早’绿茶滋味差异的物质基础,GT苦涩味较重,GB和LT则更加鲜爽、回甘。香气成分通过VIP>1筛选出15种关键香气差异化合物,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判定反式芳樟醇氧化物、顺式-3-己烯己酸酯、叔丁醇、芳樟醇、顺式芳樟醇氧化物为3种杀青方式的主要活性香气成分,其中芳樟醇和顺式-3-己烯己酸酯可能是GT、LT栗香高于GB的关键成分。综合分析,3种杀青方式对‘白牛早’绿茶的风味品质影响的排序为:GB>LT>G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牛早’绿茶 杀青方式 风味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心加压埋头螺钉与解剖型锁定加压钩板治疗第五跖骨近端Lawrence Ⅰ区骨折的比较研究
8
作者 曹源 白梁宇 +4 位作者 崔增桢 符玉亮 李修智 吕扬 周方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1-86,共6页
目的比较空心加压埋头螺钉(cannulated compression countersunk head screw,CS)与解剖型锁定加压钩板(anatomical locking compression hook plate,LCP)治疗第五跖骨近端LawrenceⅠ区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2023年5月60... 目的比较空心加压埋头螺钉(cannulated compression countersunk head screw,CS)与解剖型锁定加压钩板(anatomical locking compression hook plate,LCP)治疗第五跖骨近端LawrenceⅠ区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2023年5月60例第五跖骨近端Ⅰ区骨折的资料,其中CS组20例,LCP组40例。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中足评分评价术后疗效,并记录术后并发症。结果60例手术均顺利完成,CS组手术时间短于LCP组[37(15~74)min vs.50.5(28~102)min,P=0.002]。骨折均愈合。术后即刻CS组VAS评分较LCP组低[3(2~5)分vs.4(2~5)分,P=0.004],术后3、6、12个月及末次随访2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3个月CS组AOFAS中足评分较LCP组高[52(23~62)分vs.49(23~62)分,P=0.038],术后6、12个月及末次随访2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LCP组1例伤口浅表感染,3例远期慢性疼痛,6例术区异物感,其中5例1年后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物;CS组仅1例术区异物感。结论空心加压埋头螺钉与解剖型锁定加压钩板均可有效治疗第五跖骨近端Ⅰ区骨折。空心加压埋头螺钉手术时间较短,术后疼痛较轻,更利于早期功能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跖骨 骨折内固定术 螺钉 接骨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ubberley B型肱骨小头-滑车骨折手术治疗方法的选择
9
作者 谢晔 孙晟轩 +1 位作者 沈光思 周海斌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2-216,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Dubberley B型肱骨小头-滑车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7年1月至2023年12月使用双螺纹螺钉(Herbert螺钉)或解剖锁定钢板(LCP)治疗的肱骨小头-滑车骨折患者136例,其中男性42例,女性94...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Dubberley B型肱骨小头-滑车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7年1月至2023年12月使用双螺纹螺钉(Herbert螺钉)或解剖锁定钢板(LCP)治疗的肱骨小头-滑车骨折患者136例,其中男性42例,女性94例。年龄30岁~78岁(平均54.2岁)。骨折按Dubberley分型:IB型65例,IIB型52例,IIIB 19型例。手术采用切开复位行单纯Herbert螺钉内固定或LCP固定。比较两种内固定方式的手术时间、末次随访时梅奥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肘关节伸屈活动度、前臂内外旋活动度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术后获得随访10~46个月(平均28.6个月)。LCP组手术时间较Herbert组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患肢伸直角度、屈肘角度、前臂旋转功能Herbert组优于LCP组,MEPS LCP组较Herbert组低,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IB型,采用外侧或后侧入路,螺钉及钢板均可选择。对于IIB型以及IIIB型,后侧入路更具优势,钢板可提供坚强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关节骨折 Dubberley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螺钉 钢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FNA内固定术后患者营养不良预测模型构建及其准确性分析
10
作者 申琳 白小嘉 +3 位作者 王刚 薛丽娟 张春华 李霞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092-1101,共10页
目的探索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PFNA)内固定术老年患者术后营养风险相关因素并建立营养不良预测模型。方法纳入2021年1月至2024年6月于我院接受PFNA内固定术老年患者574例,分为营养不良组(389例)和营... 目的探索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PFNA)内固定术老年患者术后营养风险相关因素并建立营养不良预测模型。方法纳入2021年1月至2024年6月于我院接受PFNA内固定术老年患者574例,分为营养不良组(389例)和营养良好组(185例),比较2组患者生理、心理、社会、经济、环境、医学等因素共39个指标的差异,采用Logistic分析筛选营养风险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模型。结果年龄偏高、BMI指数偏低、术后SAS评分偏高、骨折前较少锻炼、农民、经济压力较高,及术前白蛋白、前蛋白、血红蛋白偏低,骨折前Barthel指数偏低是PFNA内固定术患者营养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纳入上述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预测该类患者发生营养不良风险的AUC(95%CI)=0.995(0.987~1.000),在阈概率>0.02时采用本模型预测PFNA内固定术患者术后营养不良风险均可临床获益。结论基于年龄、BMI指数、经济压力、骨折前锻炼情况及术前白蛋白等指标构建老年患者PFNA内固定术术后营养风险预测模型,有较高的准确性和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内固定术式 营养风险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固碳生产脂质的微藻培养实验教学实践
11
作者 靳翠丽 徐慧雯 +3 位作者 刘青 姜薇 周晓见 柏彦超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99-205,共7页
为了提高环境相关专业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实验能力,助力实现“双碳”目标,以巴夫藻为研究材料,设计了基于固碳生产脂质的微藻培养综合性专业大实验。实验内容主要包括:培养和观察巴夫藻、测定不同培养时期脂质生产能力和脂肪酸组成、... 为了提高环境相关专业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实验能力,助力实现“双碳”目标,以巴夫藻为研究材料,设计了基于固碳生产脂质的微藻培养综合性专业大实验。实验内容主要包括:培养和观察巴夫藻、测定不同培养时期脂质生产能力和脂肪酸组成、评估巴夫藻脂质生物柴油性能和营养价值随生长期变化的基本规律。在微藻固定CO_(2)、生产有机质的基础上,聚焦脂质生产,结合生物柴油性能和脂质营养价值评估手段,向学生传达碳固定及生物质资源绿色利用的理念,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微藻培养的基本过程以及微藻在环境科学领域的重要应用。掌握微藻细胞组成的分析测试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进而提高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和综合运用实验技术的能力。该实验可作为高校环境相关专业的专业大实验课程中的综合性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固碳 微藻培养 生物柴油性能 营养价值 综合性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光子显微镜活体小鼠脑样本制备方法
12
作者 刘双双 刘方玥 +3 位作者 毕超 洪晓黎 方三华 沈逸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0-33,共4页
为满足清醒小鼠的脑成像需求,研发了一种小鼠脑固定装置,并基于该装置建立了一套双光子显微镜活体小鼠脑样本制备方法。该方法涵盖小鼠麻醉和固定、颅骨开窗、头部固定器安装等关键步骤。利用此方法制备的小鼠脑样本,在双光子显微镜下... 为满足清醒小鼠的脑成像需求,研发了一种小鼠脑固定装置,并基于该装置建立了一套双光子显微镜活体小鼠脑样本制备方法。该方法涵盖小鼠麻醉和固定、颅骨开窗、头部固定器安装等关键步骤。利用此方法制备的小鼠脑样本,在双光子显微镜下观测脑内钙信号、血管网络及神经元结构时,可获得高信噪比的清晰图像。该活体小鼠脑样本制备方法为深入探究生理状态下鼠脑结构与功能提供了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光子显微镜 清醒小鼠 脑固定装置 活体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云英生物固氮对土壤肥力及根瘤菌的响应特征
13
作者 张磊 杜锦涛 +3 位作者 范倩玉 李顺 高嵩涓 曹卫东 《草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1-63,共13页
紫云英是我国最重要的豆科绿肥作物之一,高效生物固氮是其典型特征。适宜的环境条件和根瘤菌接种能增强紫云英固氮能力。选取主栽紫云英品种弋江籽、湘紫1号和闽紫7号,采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设置盆栽试验,研究了两种土壤肥力条件下... 紫云英是我国最重要的豆科绿肥作物之一,高效生物固氮是其典型特征。适宜的环境条件和根瘤菌接种能增强紫云英固氮能力。选取主栽紫云英品种弋江籽、湘紫1号和闽紫7号,采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设置盆栽试验,研究了两种土壤肥力条件下接种根瘤菌(菌株7563R)后的生物固氮效应与机制。结果表明,高肥力下的紫云英平均生物量、吸氮量与生物固氮量分别比低肥力下提高了77.5%、52.6%和22.0%。高肥力下紫云英平均固氮效率为44.7%,相比低肥力下的55.1%降低了10.4%。与不接种根瘤菌相比,接种根瘤菌下紫云英平均吸氮量和固氮效率分别增加13.5%和4.3%。不同紫云英品种间生物量、固氮效率和固氮量无显著差异,弋江籽的磷、钾吸收量高于湘紫1号和闽紫7号。随机森林分析结果表明,土壤速效钾、有效磷、pH对紫云英固氮量具有显著影响,贡献率分别达到10.03%、9.38%和8.28%。综上,土壤肥力和根瘤菌对紫云英生物固氮的影响存在显著的互作效应,在合适的土壤环境下种植紫云英并接种根瘤菌,是促进紫云英生物固氮作用、提高吸氮量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云英 土壤肥力 根瘤菌 互作效应 生物固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高分子聚合物生态固沙效果初探
14
作者 童小东 慈祥 孙任运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4-152,共9页
沙漠化治理是一个全球性的难题。相较于传统的沙漠固沙技术,作为环境友好型固化材料的生物高分子聚合物,不仅能有效胶结沙漠砂以抵抗风蚀作用,还能提高沙漠砂的促生性能以促进植物生长,最终达到利用植被实现永久固沙的效果。基于前述设... 沙漠化治理是一个全球性的难题。相较于传统的沙漠固沙技术,作为环境友好型固化材料的生物高分子聚合物,不仅能有效胶结沙漠砂以抵抗风蚀作用,还能提高沙漠砂的促生性能以促进植物生长,最终达到利用植被实现永久固沙的效果。基于前述设想,通过表面硬度试验、保水性能试验和植物生长试验研究了黄原胶(XG)、瓜尔胶(GG)以及二者的等质量混合胶(MG)生态固沙的效果。表面硬度试验表明生物高分子聚合物能有效胶结沙漠砂颗粒,质量分数为0.1%的XG、GG和MG溶液分别将沙漠砂的表面压力强度提高了9.4倍、5.3倍和8.0倍;保水性能试验表明生物高分子聚合物对沙漠砂保水性能的提升效果随溶液质量分数的增大而增大,在40℃高温养护条件下,生物高分子聚合物保水性能的比较结果为:XG>MG>GG;植物生长试验表明,在室内条件下,生物高分子聚合物能缩短植物出苗时间、提升植物的出苗率和幼苗高度,明显提高沙漠砂的促生性能。本文的研究初步表明,采用生物高分子聚合物实现生态固沙具备理论上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高分子聚合物 生态固沙 表面硬度 保水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滨海氯盐渍土路用改性中铝酸三钙作用机制
15
作者 邓永锋 戴昊 +2 位作者 朱向阳 刘发 英姿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74-782,共9页
针对氯盐渍土路基因吸湿特性影响而出现路基性能退化的问题,对石灰沙化与高铝水泥(主要成分含铝酸三钙(C_(3)A))固氯联合改性滨海氯盐渍土的路用性能进行研究,分析C_(3)A改性土的吸水特性,评价改性土的氯离子固定效果,揭示氯盐渍土中Fri... 针对氯盐渍土路基因吸湿特性影响而出现路基性能退化的问题,对石灰沙化与高铝水泥(主要成分含铝酸三钙(C_(3)A))固氯联合改性滨海氯盐渍土的路用性能进行研究,分析C_(3)A改性土的吸水特性,评价改性土的氯离子固定效果,揭示氯盐渍土中Friedel’s盐的生成和固氯机制。结果表明:3%石灰+3%高铝水泥改良氯盐渍土的路用性能满足规范要求;C_(3)A通过化学吸附结合盐渍土中氯离子,进而生成Friedel’s盐;养护28 d后6%C_(3)A改性土的氯离子固定率可达到40.0%。C_(3)A固定氯离子后,大幅度减小改性土渗透吸力,抑制水分迁移能力,削弱吸湿性。滨海氯盐渍土路用改良可采用含C_(3)A材料(如高铝水泥等)固氯,削弱氯盐渍土的吸水特性,改善路基服役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盐渍土 高铝水泥 铝酸三钙 路用改性 固氯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蒸汽杀青处理时间对八角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16
作者 李玉祥 滕娟 +4 位作者 汪路花 马鹏娇 杨永超 古绍林 黄兴粉 《农产品加工》 2025年第1期71-75,共5页
为了探明蒸汽杀青处理时间对八角挥发性成分的影响,并筛选出合适的杀青处理时间,采用全自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技术提取八角挥发性成分,然后采用气质联用(GC-MS)技术分析不同蒸汽杀青时间(5,10,15,20 min)对八角挥发性物质的影响,... 为了探明蒸汽杀青处理时间对八角挥发性成分的影响,并筛选出合适的杀青处理时间,采用全自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技术提取八角挥发性成分,然后采用气质联用(GC-MS)技术分析不同蒸汽杀青时间(5,10,15,20 min)对八角挥发性物质的影响,结合八角颜色、气味感官评价,对杀青处理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杀青处理后的成品八角,其外观品质优于自然晒干处理的八角。经GC-MS分析,八角中共鉴定出860种物质,其中以萜类物质种类最多。杀青处理与对照之间差异代谢物为225~251个,在这些差异代谢物质中,萜类物质占比最大。经蒸汽杀青处理的八角,其反式茴香脑均显著高于自然晒干,含量随杀青处理时间延长而减少。在实际生产中可进行5~10 min的蒸汽杀青,使青八角变为淡黄色后再进行干燥,获得较好外观品质的同时可最大限度地保留反式茴香脑等有效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角 蒸汽杀青 挥发性物质 气质联用色谱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地樟子松引种70年的历史、进展与展望
17
作者 朱教君 宋立宁 王国晨 《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3-34,共12页
在我国的防沙治沙史中,沙地樟子松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特别是在“三北”工程建设中,赢得了“功勋树”的美名。但是,关于沙地樟子松成功应用于固沙造林的历史过程,以及沙地樟子松林发生衰退的现象等缺乏系统梳理。本文籍《林业科学》创... 在我国的防沙治沙史中,沙地樟子松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特别是在“三北”工程建设中,赢得了“功勋树”的美名。但是,关于沙地樟子松成功应用于固沙造林的历史过程,以及沙地樟子松林发生衰退的现象等缺乏系统梳理。本文籍《林业科学》创刊70周年出版专刊之际,以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原中国科学院林业土壤研究所)几代科学家从事沙地樟子松营林研究与实践为主线,从1955年首次将樟子松幼苗引入科尔沁沙地南缘的章古台大一间房开始固沙造林、到大面积推广,樟子松人工林发生衰退、再到沙地樟子松天然林也发生衰退等,系统梳理了沙地樟子松引种70年来(1955—2025),防风固沙林的营林历史、存在衰退的原因、以及应对策略等;在此基础上,总结沙地樟子松林需要进一步开展的研究问题,旨在为沙地樟子松林可持续经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地 樟子松 引种 固沙造林 三北工程 可持续经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量对大豆氮同化和根际土壤氮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梁爽 张璨 +6 位作者 周雅男 胡蕾蕾 罗华影 车钊 董召荣 王晓波 宋贺 《西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1-221,共11页
为探究不同施氮量对大豆氮同化及根际氮素相互转化的影响,明确大豆合理施氮水平,本研究以‘皖豆15’为试验材料,设置6个施氮水平:N0(0 kg·hm^(-2))、N1(40 kg·hm^(-2))、N2(80 kg·hm^(-2))、N3(120 kg·hm^(-2))、N4... 为探究不同施氮量对大豆氮同化及根际氮素相互转化的影响,明确大豆合理施氮水平,本研究以‘皖豆15’为试验材料,设置6个施氮水平:N0(0 kg·hm^(-2))、N1(40 kg·hm^(-2))、N2(80 kg·hm^(-2))、N3(120 kg·hm^(-2))、N4(160 kg·hm^(-2))、N5(200 kg·hm^(-2)),采用三室隔网根箱试验法,研究不同施氮量对分枝期和花荚期大豆氮素积累、根瘤固氮能力及土壤硝化和反硝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干物质量和氮积累随施氮量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根瘤发育方面,随施氮量增加,两时期根瘤数量与鲜质量逐渐降低;分枝期根瘤菌nifH基因丰度先降低后升高,而花荚期根瘤菌nifH基因丰度先升高后降低。在根际硝化作用中,施氮会增加两时期土壤硝化潜势,氨氧化古菌(AOA)丰度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对氨氧化细菌(AOB)丰度的影响不明显。在反硝化方面,施氮对两时期反硝化能力无显著影响;随施氮量增加,分枝期narG基因丰度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花荚期narG基因丰度呈下降趋势。相关性分析及PLS-SEM表明,分枝期氮素积累受施氮量影响较大,施氮量正向调控AOA丰度、根际硝化过程和根际固氮菌nifH丰度,最终影响植株氮素积累。综上所述,适量施氮(120 kg·hm^(-2))能有效增加根瘤菌丰度,改善根际硝化过程,提高大豆生长和植株氮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施氮 根瘤固氮 氮素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的逻辑与路径
19
作者 李玉红 《行政管理改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6-64,共9页
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体现了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科学理念,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要求。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生态屏障,“山、水、林、田、湖、草、沙”各要素全部具备,对系统治理具有天然的内在要求。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 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体现了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科学理念,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要求。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生态屏障,“山、水、林、田、湖、草、沙”各要素全部具备,对系统治理具有天然的内在要求。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和国家生态环境治理水平的提升,黄河流域在增强水土保持和水污染治理能力的同时,山水林田湖草沙治理重心向防风固沙扩展、从“林”向“草”递进,不断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应与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有机结合。坚持“四水四定”,以水资源作为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的刚性约束;以自然恢复为主,自然恢复与人工修复相辅相成;统筹治田和治沙,避免出现各自为战;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与改善民生相结合,通过产业绿色转型提升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林田湖草沙 系统治理 水资源 防风固沙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尔沁草原生态功能区防风固沙功能时空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邵国媚 乔琴 +6 位作者 张文婷 高馨婷 雷硕 林震宇 张梅娟 张泽乾 韩永伟 《环境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9-150,共12页
科尔沁草原生态功能区属于防风固沙型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分析其防风固沙功能时空变化及驱动因素对于保障京津冀地区乃至全国的生态环境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RWEQ(修正风蚀方程)模型评估了科尔沁草原生态功能区2000−2020年防风... 科尔沁草原生态功能区属于防风固沙型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分析其防风固沙功能时空变化及驱动因素对于保障京津冀地区乃至全国的生态环境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RWEQ(修正风蚀方程)模型评估了科尔沁草原生态功能区2000−2020年防风固沙功能的时空变化,同时运用偏导数方法分析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防风固沙功能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①2000−2020年科尔沁草原生态功能区防风固沙量整体呈显著上升趋势(P<0.05),年均防风固沙量为3.71×10^(8)t,其中,最低值出现在2001年,为3.10×10^(8)t,2018年达到最大值,为4.32×10^(8)t,相较于2001年增加了39.35%。②从空间上来看,科尔沁草原生态功能区防风固沙量高值区主要分布于研究区中部和南部,低值区主要分布于研究区北部;防风固沙量呈增加趋势的区域约占研究区总面积的74.23%,呈减少趋势的区域占25.76%,主要分布于巴林右旗等地区。③2000−2020年科尔沁草原生态功能区防风固沙量变化受气候变化影响较大,导致防风固沙量增加的区域占49.08%;人类活动导致防风固沙量增加的区域占24.37%,主要分布在扎鲁特旗北部等地区。研究显示,气候变化对防风固沙功能影响较大,应继续深入研究气候变化影响防风固沙功能的机制,科学制定防沙治沙措施,进一步提高生态系统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风固沙功能 气候变化 驱动因素 贡献分析 重点生态功能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