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SDC1、FGFR3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期的关系
1
作者 李林根 《眼科新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50-654,共5页
目的 探讨血清多配体蛋白聚糖1(SDC1)、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FGFR3)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分期的关系。方法 将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本院收治的168例DR患者纳入本研究,根据168例患者DR分期设非增生型DR(NPDR)组121例,增生型DR... 目的 探讨血清多配体蛋白聚糖1(SDC1)、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FGFR3)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分期的关系。方法 将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本院收治的168例DR患者纳入本研究,根据168例患者DR分期设非增生型DR(NPDR)组121例,增生型DR(PDR)组47例。另外选取50例本院收治的无DR眼底相关病变的糖尿病患者作为NDR组,以及同期到院体检的5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比所有患者血清SDC1、FGFR3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血清SDC1、FGFR3对DR患者PDR分期的评估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ic回归分析探讨DR患者病变分期的影响因素。结果 PDR组患者血清SDC1、FGFR3水平均高于其他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NPDR组患者血清SDC1及FGFR3水平均高于NDR组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NDR组患者血清SDC1及FGFR3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血清SDC1、FGFR3评估DR患者PDR分期的AUC(95%CI)分别为0.741(0.696~0.791)、0.839(0.794~0.889),两者联合评估的AUC(95%CI)为0.917(0.872~0.965),血清SDC1、FGFR3两者联合评估DR患者PDR分期的AUC均高于两者单独预测的AUC(均为P<0.05)。PDR组患者高血压史、高脂血症史、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高于NPDR组(均为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史(OR=0.363,95%CI:1.357~4.115)、高脂血症史(OR=0.807,95%CI:1.427~5.519)、血清SDC1≥51.14μg·L^(-1)(OR=0.582,95%CI:1.818~7.058)、血清FGFR3≥4.27μg·L^(-1)(OR=4.870,95%CI:0.606~9.100)是DR患者病变分期的危险因素(均为P<0.05)。结论 血清SDC1、FGFR3水平变化与DR分期密切相关,有望成为评估DR进展的新型血清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疾病分期 多配体蛋白聚糖1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binding protein-3 inhibits IGF-1-induced proliferation of huma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ells
2
作者 Yang MA Chen-chen HAN +2 位作者 Yi-fan LI Yang WANG Wei WEI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966-966,共1页
OBJECTIVE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 FGF)and 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produced b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cells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cell growth.Accumulating evidence shows that insulin-like g... OBJECTIVE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 FGF)and 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produced b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cells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cell growth.Accumulating evidence shows that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binding protein-3(IGFBP-3)suppresses HCC cell proliferation in both IGF-dependent and independent manners.The present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whether treatment with exogenous IGFBP-3 inhibits bF GF and PDGF production and the cell proliferation of HCC cells.METHODS Cell Counting Kit 8 assay were designed to detect HCC cell proliferation,transcription factor early growth response-1(EGR1)involving in IGFBP-3 regulation of b FGF and PDGF were detected by RT-PCR and Western blot assays.Western blot assay was adopted to detect the IGFBP-3 regulating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 receptor(IGF-1R)signaling pathway.RESULTS The present study demonstrates that IGFBP-3 suppressed IGF-1-induced b FGF and PDGF expression while it does not affect their expression in the absence of IGF-1.To delineate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Western-blot and RT-PCR assays confirmed that the transcription factor early growth response protein 1(EGR1)is involved in IGFBP-3 regulation of b FGF and PDGF.IGFBP-3 inhibition of type 1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receptor(IGF1R),ERK and AKT activation is IGF-1-dependent.Furthermore,transient transfection with constitutively activated AKT or MEK partially blocks the IGFBP-3 inhibition of EGR1,b FGF and PDGF expression.CONCLUSION In conclusion,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IGFBP-3suppresses transcription of EGR1 and its target genes b FGF and PDGF through inhibiting IGF-1-dependent ERK and AKT activation.It demonstrates the importance of IGFBP-3 in the regulation of HCC cell proliferation,suggesting that IGFBP-3 could be a target for the treatment of HC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binding protein-3 early growth response-1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 receptor cell prolifer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FGFR3表达对循环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吴静怡 周剑峰 +3 位作者 裴仁治 张丕胜 刘旭辉 杜小红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94-698,共5页
目的:了解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FGFR3)表达对循环内皮细胞(CECs)增殖的影响。方法:通过RT-PCR法检测44例ALL患者骨髓中FGFR3 mRNA表达,分成FGFR3^+组及FGFR3^-组进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利用免疫磁... 目的:了解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FGFR3)表达对循环内皮细胞(CECs)增殖的影响。方法:通过RT-PCR法检测44例ALL患者骨髓中FGFR3 mRNA表达,分成FGFR3^+组及FGFR3^-组进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利用免疫磁珠结合流式细胞术分离计数CECs,对比两组CECs数量、表面抗原表达、生长曲线及集落生成数的差异。免疫荧光组化染色测定CECs表面FGFR3表达水平。结果:44例核型正常ALL患者中FGFR3 mRNA表达阳性率为43.2%,T-ALL组的FGFR3表达高于B-ALL组(P<0.05)。19 d骨髓原始细胞比例≥5%的患者FGFR3表达升高(P<0.05)。FGFR3阳性组的总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组(P<0.05)。分离出的CECs高表达CD31、CD144、VEGFR-2和CD146,基本不表达CD45。与FGFR3阴性组相比,阳性组CECs数量、CD133的阳性率及集落生成数均增多(P<0.05)。体外培养中,FGFR3阳性组与阴性组相比,生长曲线3个时点上的细胞数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P<0.05)。19例ALL-FGFR3^+患者CECs表面均能检测到FGFR3表达,阳性率为29.00%±15.71%。结论:致癌基因FGFR3对ALL患者CECs的增殖有促进作用,可能具备了抗肿瘤及抗血管生成的双重靶点身份,可以为今后的分子治疗提供更多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 循环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骨发育不全家系FGFR3基因突变分析与产前基因诊断 被引量:3
4
作者 彭茜 张渝 +2 位作者 李晶 吴青 杨元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597-600,共4页
目的通过对一个软骨发育不全(achondroplasia,ACH)家系成员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3,FGFR3)基因突变的靶向检测与产前基因诊断,以达到优生的目的。方法应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denaturing high pe... 目的通过对一个软骨发育不全(achondroplasia,ACH)家系成员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3,FGFR3)基因突变的靶向检测与产前基因诊断,以达到优生的目的。方法应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denaturing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DHPLC),PCR产物限制性片段多态分析(PCR-restrict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与PCR产物直接测序的方法,对ACH家系中4个表型正常个体、2个ACH患者与胎儿的FGFR3基因第10外显子中可导致G380R与G375C改变的3个热点突变进行检测。结果ACH家系中患者均为G1138A突变杂合子,而表型正常者与胎儿在该位点为GG纯合子。胎儿娩出后脐血基因分析结果与产前检查一致,且随后1年中生长发育正常。结论软骨发育不全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随着致病基因FGFR3的定位克隆,该病的临床基因检测与产前基因诊断成为可能,但仍需完善中国人ACH基因突变谱,以不断提高对该病的分子诊断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发育不全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基因 基因突变 基因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GFR3和PIK3CA基因突变影响膀胱癌的预后 被引量:5
5
作者 钟键 金正贤 +2 位作者 卞卫星 仇佳星 侯建全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880-886,共7页
背景与目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3,FGFR3)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催化亚基ɑ(phosphoinositide 3 kinase catalytic alpha polypeptide,PIK3CA)基因突变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然而,其临... 背景与目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3,FGFR3)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催化亚基ɑ(phosphoinositide 3 kinase catalytic alpha polypeptide,PIK3CA)基因突变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然而,其临床病理意义尚未明确。探讨FGFR3和PIK3CA基因突变对膀胱癌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Sanger基因测序技术分析于南京中医药大学张家港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63例膀胱癌患者中FGFR3(外显子7、10、15)和PIK3CA(外显子9、20)基因突变,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FGFR3和PIK3CA蛋白水平。分析FGFR3和PIK3CA基因突变与各临床参数的关系,应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生存分析,通过多因素COX模型回归分析方法对影响膀胱癌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FGFR3基因突变率为17.46%(11/63),蛋白表达率为33.33%(21/63),PIK3CA基因突变率为7.93%(5/63),蛋白表达率为55.56%(35/63)。FGFR3基因突变与年龄、肿瘤是否复发显著相关(P<0.05),PIK3CA基因突变与各临床参数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11例FGFR3mut中2例PIK3CAmut,52例FGFR3wt中3例PIK3CAmut,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1,P=0.03)。FGFR3基因突变型和野生型的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分别为29.13和46.25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而两组的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IK3CA基因突变型和野生型比较OS和PF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参数COX回归分析影响膀胱癌的因素中,FGFR3和PIK3CA基因突变和蛋白表达均不是影响OS的主要因素,病理学分级是影响OS的主要因素,吸烟史和FGFR3基因突变则是影响PFS的主要因素。结论:FGFR3基因突变是膀胱癌预后的不利因素,PIK3CA更易在FGFR3突变的膀胱癌中突变,可能促进FGFR3突变型膀胱癌的恶性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 磷脂肌醇3-激酶催化亚基ɑ 基因突变 膀胱癌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鞘内注射右美托咪定对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FGFR3表达及血-脊髓屏障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李晓倩 张再莉 马虹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42-347,共6页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对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spinal cord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SCIRI)后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FGFR3)表达、血-脊髓屏障(blood-spinal cord barrier,BSCB)结构及其相关...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对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spinal cord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SCIRI)后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FGFR3)表达、血-脊髓屏障(blood-spinal cord barrier,BSCB)结构及其相关结构蛋白occludin的影响。方法 :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组)、Dex预处理组(Dex组)和Dex+阿替美唑(ATIP)预处理组(Dex+ATIP组),Sham组和IR组分别于造模前3d开始鞘内生理盐水30μl、Dex组鞘内注射10μg DEX(30μl);Dex+ATIP组鞘内注射右美托咪定10μg+阿替美唑10μg(共30μl),1次/d,连续3d。Sham组仅暴露主动脉弓而不结扎,其他3组开胸后用无创动脉夹夹闭主动脉弓14min后再开放,建立SCIRI模型。分别于造模后12h和48h取L4-L6脊髓,采用干湿法测定脊髓含水量;伊文思蓝(evans blue,EB)染色测定BSCB完整性;Weston blot和RT-PCR测定脊髓组织中FGFR3和occludin含量。结果:造模后12h和48h,与Sham组比较,IR组、Dex组和Dex+ATIP组相应时间点脊髓组织中含水量、EB含量、FGFR3蛋白和基因表达均显著性增加,occludin表达显著性下降(P〈0.05);Dex组与相应时间点与IR组和Dex+ATIP组相比脊髓组织中含水量、EB含量和FGFR3蛋白和基因表达均显著性降低,而occludin表达增加(P〈0.05);Dex+ATIP组与IR组相应时间点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造模后12h和48h,EB染色荧光显微镜下观察Sham组脊髓实质内几乎未见红色荧光,Dex组红色荧光有所增加,而IR组和Dex+ATIP组红色荧光显著增加,48h变化较12h更为显著。结论 :鞘内注射Dex可下调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脊髓组织中FGFR3蛋白表达,维持occludin蛋白含量,对血-脊髓屏障起到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缺血再灌注 血-脊髓屏障 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 紧密连接相关蛋白 右美托咪定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骨发育不全患者的临床特点及FGFR3基因突变 被引量:5
7
作者 林园园 姜艳 +5 位作者 侯艳芳 王鸥 李梅 邢小平 董进 夏维波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5年第3期210-214,共5页
目的分析4例软骨发育不全(achondroplasia,ACH)患者的临床特点并检测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3,FGFR3)基因突变,了解其突变情况。方法收集诊断为软骨发育不全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 目的分析4例软骨发育不全(achondroplasia,ACH)患者的临床特点并检测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3,FGFR3)基因突变,了解其突变情况。方法收集诊断为软骨发育不全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扩增患者外周血FGFR3基因和直接测序法分析突变位点。结果 4例患者临床表现类似:不成比例性身材矮小、头颅大、四肢短粗、"三叉手"等,影像学资料均符合软骨发育不全的诊断。FGFR3基因突变分析发现4例患儿均为C.1138G>A杂合突变,而患者家属均未发现该突变。结论 FGFR3基因C.1138G>A突变是软骨发育不全的主要致病基因,对怀疑为软骨发育不全患者进行FGFR3基因突变检测可帮助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发育不全 fgfr3基因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GFR3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人白血病细胞系K562中的表达
8
作者 许会静 杜彤华 +2 位作者 孙艳 李校堃 肖业臣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65-470,共6页
目的:构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FGFR3)真核表达载体MSCV/puro-fgfr3-WT和MSCV/purofgfr3-DN,并检测FGFR3蛋白在人白血病细胞系K562中的表达。方法:通过PCR法获得FGFR3全长基因(fgfr3-WT)和截短失活型的FGFR3(fgfr3-DN),经双酶切后... 目的:构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FGFR3)真核表达载体MSCV/puro-fgfr3-WT和MSCV/purofgfr3-DN,并检测FGFR3蛋白在人白血病细胞系K562中的表达。方法:通过PCR法获得FGFR3全长基因(fgfr3-WT)和截短失活型的FGFR3(fgfr3-DN),经双酶切后与真核表达载体MSCV/puro连接,构建MSCV/puro-fgfr3-WT和MSCV/puro-fgfr3-DN重组表达质粒。经PCR、双酶切及测序鉴定正确后,脂质体介导转染至人白血病细胞系K562中,经puromycin抗性筛选后,Western blotting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中FGFR3蛋白的表达。结果:PCR法鉴定MSCV/puro-fgfr3-WT和MSCV/puro-fgfr3-DN重组质粒,2个质粒分别扩增出2 400bp的fgfr3-WT全长基因片段和1 200bp的fgfr3-DN截短型片段,表明成功扩增fgfr3-WT全长基因和1 200bp的fgfr3-DN基因;双酶切MSCV/puro-fgfr3-WT重组质粒,获得2 400bp的目的基因片段;测序显示,fgfr3-WT片段大小为2 400bp,Blast对比分析表明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的FGFR3序列完全一致。fgfr3-DN片段大小与预先设计的序列完全一致,表明成功构建野生型FGFR3和突变失活型FGFR3真核表达载体;Western blotting检测,与对照组(K562-MSCV)比较,MSCV/puro-fgfr3-WT转染组(K562-WT)FGFR3蛋白表达水平增加,表达水平是对照组的10倍以上;MSCV/puro-fgfr3-DN转染组(K562-DN)的截短型的FGFR3(K562-DN)高表达,而对照组和K562-WT转染组则无此片段;流式细胞术检测,K562-WT组有57.5%的细胞高表达FGFR3,K562-DN组有41.5%的细胞高表达FGFR3-DN。结论:成功构建高表达野生型和突变型FGFR3的人白血病细胞系K5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3 真核表达载体 K562 细胞系 基因转染 白血病 粒-单核细胞 慢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星形胶质细胞FGFR3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表达改变及作用
9
作者 谢科宇 胡新宇 +1 位作者 李继元 杨天德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079-1082,共4页
目的观察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3,FGFR3)在坐骨神经分支选择结扎后神经病理性疼痛中大鼠脊髓的表达变化。方法 40只SD雄性大鼠,分为假手术对照组(sham)和手术组(SNI),每组20只。使用坐骨神经分支... 目的观察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3,FGFR3)在坐骨神经分支选择结扎后神经病理性疼痛中大鼠脊髓的表达变化。方法 40只SD雄性大鼠,分为假手术对照组(sham)和手术组(SNI),每组20只。使用坐骨神经分支选择结扎方式建立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观察sham组和SNI组大鼠术前1 d以及术后1、3、5、7 d的行为学改变并检测2组大鼠的机械痛阈,采用免疫荧光双标观察2组大鼠术后7 d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FGFR3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的共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SNI术后各时间点2组大鼠FGFR3蛋白表达。结果术前1 d 2组大鼠机械痛阈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3、5、7 d SNI组大鼠机械痛阈值分别为(6.67±2.12)、(3.17±0.99)、(2.33±0.65)、(1.75±0.31),相应时间点sham组大鼠机械痛阈值分别为(12.75±2.83)、(12.33±2.84)、(12.08±2.57)、(11.50±2.65),SNI组大鼠机械痛阈在各时间点较sham组明显降低(P<0.05);术后7 d患侧脊髓背角GFAP阳性表达的细胞,FGFR3也呈阳性表达;术后1、3、5、7 d sham组大鼠脊髓FGFR3蛋白表达分别为(0.192 8±0.013 0)、(0.213 6±0.021 4)、(0.294 6±0.025 1)、(0.266 4±0.027 3),相应时间点SNI组大鼠脊髓FGFR3蛋白表达分别为(0.280 4±0.015 3)、(0.328 2±0.026 3)、(0.567 7±0.027 0)、(0.528 8±0.032 8),与sham组比较,SNI组脊髓FGFR3蛋白表达随时间增长而上调(P<0.05)。结论在神经病理性疼痛过程中FGFR3表达下调并可能参与GFAP的激活,提示FGFR3在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以及发展过程中可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胶质细胞 受体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3 神经病理性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GFR3转染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CbfaⅠ和CollagenⅠ表达的影响
10
作者 刘志君 陈林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4期1396-1398,共3页
目的观察腺病毒载体Ad-FGFR3转染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相关成骨基因CbfaⅠ与CollagenⅠ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Ad-FGFR3与重组空载体Ad-GFP病毒上清转染小鼠MSCs,RT-PCR和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FGFR3、C... 目的观察腺病毒载体Ad-FGFR3转染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相关成骨基因CbfaⅠ与CollagenⅠ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Ad-FGFR3与重组空载体Ad-GFP病毒上清转染小鼠MSCs,RT-PCR和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FGFR3、CbfaⅠ与CollagenⅠ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Ad-FGFR3转染组MSCs FGFR3、CbfaⅠ与CollagenⅠ的表达显著增强(P<0.05)。结论Ad-FGFR3转染显著增强MSCs相关成骨基因CbfaⅠ和CollagenⅠ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gfr3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转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骨发育不全与软骨发育低下家系的FGFR3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李琳迪 蓝丹 +3 位作者 杨湖 许田田 李琼艳 高宗燕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84-387,共4页
目的了解临床诊断为软骨发育异常类疾病患儿及其家系成员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FGFR3)基因突变情况。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DNA测序技术分析7例患儿及其家系成员的FGFR3基因突变热点分布区域第10外显子以及第13外显子的序... 目的了解临床诊断为软骨发育异常类疾病患儿及其家系成员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FGFR3)基因突变情况。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DNA测序技术分析7例患儿及其家系成员的FGFR3基因突变热点分布区域第10外显子以及第13外显子的序列。结果 4例患儿存在FGFR3基因第10外显子c.1138G>A(p.Gly380Arg)杂合突变,确诊为软骨发育不全(ACH),其父母未见突变。1例症状较轻微的患儿及其有同样表型的母亲存在FGFR3基因第13外显子c.1620C>A(p.Asn540Lys)杂合突变,确诊为软骨发育低下(HCH)。2例患儿未发现以上两个位点的突变。结论检测FGFR3基因第10、第13外显子可诊断大部分ACH或HCH病例,但少数患儿尚有必要检测FGFR3基因其他区域及其他相关基因以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发育不全 软骨发育低下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基因 基因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GFR3胞外区在酵母中的表达
12
作者 余瑛 黄玮 陈林 《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年第5期45-49,共5页
对酵母中FGFR3胞外区蛋白表达进行研究.从pCDNA3.1-myc-His-FGFR3N中酶切得到带有myc/His标签的FGFR3胞外区DNA片段,将其克隆到pYES2中;采用醋酸锂转化法,将重组质粒转入酵母INVSc1;转化子经半乳糖诱导后,提取总蛋白进行Western-blot分... 对酵母中FGFR3胞外区蛋白表达进行研究.从pCDNA3.1-myc-His-FGFR3N中酶切得到带有myc/His标签的FGFR3胞外区DNA片段,将其克隆到pYES2中;采用醋酸锂转化法,将重组质粒转入酵母INVSc1;转化子经半乳糖诱导后,提取总蛋白进行Western-blot分析.测序结果表明:pYES2-myc-His-FGFR3N载体构建成功,Western-blot分析证实重组转化子在酵母中表达了与预期分子量大小吻合的FGFR3胞外区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 胞外区 重组 表达 酵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GF20、FGFR2和FGFR3在小鼠毛囊第一生长周期的定位和差异表达 被引量:2
13
作者 闫瑞琴 牛姝 +4 位作者 吴晋强 陆娜 张娇娇 吴佳豪 赫晓燕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8-36,共9页
研究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0(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0,FGF20)及其受体FGFR2、FGFR3在小鼠毛囊第一生长周期中的作用。利用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技术,取出生后生长期(1 d/5 d/8 d/11 d),退行期(15 d/17 d),... 研究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0(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0,FGF20)及其受体FGFR2、FGFR3在小鼠毛囊第一生长周期中的作用。利用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技术,取出生后生长期(1 d/5 d/8 d/11 d),退行期(15 d/17 d),静止期(21 d)和下一生长期(23 d)小鼠背部皮肤,对FGF20、FGFR2和FGFR3蛋白及mRNA的表达进行分析。结果显示,FGF20蛋白主要表达于毛基质,毛乳头和根鞘中,在1 d和5 d表皮、21 d的皮脂腺也有表达;FGF20在生长期相对表达量逐渐升高,在静止期(21 d)达到最高。而FGFR2和FGFR3蛋白在1 d~23 d的毛基质、毛乳头、根鞘、表皮和皮脂腺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FGFR2在生长期(5 d)表达量最高之后降低,FGFR3在生长期表达量逐渐增加,生长期(11 d)达到最高之后趋势降低。研究结果提示,在小鼠毛囊第一生长周期,FGF20可能对生长期表皮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分化发挥促进作用,并可能诱导毛囊从静止期进入下一生长周期,而FGFR2和FGFR3可能在根鞘分化和毛囊生长期中发挥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0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 小鼠毛囊 第一生长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FGFR3基因沉默慢病毒载体及其对ATDC5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朱莹 戚华兵 +3 位作者 王权 王晓凤 黄启钊 陈林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043-1047,共5页
目的通过构建慢病毒介导的FGFR3RNAi,观察FGFR3对小鼠前软骨细胞系ATDC5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针对FGFR3基因的有效靶序构建FGFR3RNAi慢病毒载体,并转染293T细胞进行病毒包装。用包装成功的慢病毒转染ATDC5细胞,Real-time PCR和Western... 目的通过构建慢病毒介导的FGFR3RNAi,观察FGFR3对小鼠前软骨细胞系ATDC5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针对FGFR3基因的有效靶序构建FGFR3RNAi慢病毒载体,并转染293T细胞进行病毒包装。用包装成功的慢病毒转染ATDC5细胞,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ATDC5中FGFR3RNAi效率,细胞计数及MTT检测ATDC5的增殖变化,Real-time PCR检测ATDC5中软骨分化相关分子Ⅱ型胶原(collagenⅡ,ColⅡ)、Ⅹ型胶原(collagenⅩ,ColⅩ)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的表达与变化。结果FGFR3RNAi慢病毒载体构建成功,并包装出相应的慢病毒,滴度为5×108TU/mL。FGFR3RNAi慢病毒转染ATDC5后FGFR3mRNA水平分别较空白组和阴性对照(NC)组下降了65.2%和68.8%(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空白组和NC组相比,FGFR3RNAi组FGFR3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1)。细胞计数及MTT检测结果显示,FGFR3RNAi组细胞增殖能力较空白组和NC组增强(P<0.05,P<0.01)。Real-time PCR结果显示,经向软骨诱导分化后,FGFR3RNAi组细胞中ColⅡ、ColⅩ和MMP-13的表达水平较空白组和NC组显著增加(P<0.01)。结论成功包装的FGFR3RNAi慢病毒能有效降低ATDC5细胞中FGFR3基因的表达。FGFR3表达水平降低后对ATDC5细胞增殖和分化的抑制作用明显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gfr3 RNAI 慢病毒 ATDC5 增殖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质母细胞瘤FGFR3-TACC3融合基因介导丙酮酸激酶M2入核促进DNA损伤修复基础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任修德 李涛 +3 位作者 范吉康 王希森 贾晓丹 杨学军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745-757,共13页
目的探讨胶质母细胞瘤FGFR3-TACC3(F3-T3)融合基因介导丙酮酸激酶M2(PKM2)入核激活DNA损伤修复致替莫唑胺(TMZ)耐药的作用机制。方法慢病毒转染构建稳定表达F3-T3融合基因和空载体的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系U87MG和U251MG,构建稳定表达F3-T3... 目的探讨胶质母细胞瘤FGFR3-TACC3(F3-T3)融合基因介导丙酮酸激酶M2(PKM2)入核激活DNA损伤修复致替莫唑胺(TMZ)耐药的作用机制。方法慢病毒转染构建稳定表达F3-T3融合基因和空载体的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系U87MG和U251MG,构建稳定表达F3-T3融合基因的胶质母细胞瘤裸鼠模型,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观察荷瘤鼠肿瘤荧光信号强度;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基因芯片转录组数据分析F3-T3融合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并分析肿瘤基因组学图谱计划(TCGA)数据库中胶质瘤患者生存期与PKM2基因表达的关系;瞬时转染小干扰RNA(siRNA)敲低PKM2基因表达;CCK-8细胞增殖实验观察经梯度浓度替莫唑胺处理后、转染siRNA后、替莫唑胺联合PKM2抑制剂Compound 3k处理后U87MG和U251MG细胞增殖活性;提取核质蛋白并观察经替莫唑胺处理后总蛋白提取物、胞质提取物和胞核提取物PKM2蛋白表达情况;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稳定表达F3-T3融合基因的U87MG和U251MG细胞PKM2蛋白相对表达量、磷酸化组蛋白H2AX(p-H2AX)相对表达量、siRNA敲低PKM2基因p-H2AX相对表达量。结果(1)CCK-8细胞增殖实验显示,经替莫唑胺640、320、160、80、40μmol/L处理后F3-T3转染组的U87MG细胞存活率均高于空载体转染组(P=0.000,0.000,0.000,0.004,0.010),经替莫唑胺640、320、160、80、40、20、5μmol/L处理后F3-T3转染组的U251MG细胞存活率亦均高于空载体转染组(P=0.000,0.000,0.000,0.000,0.002,0.001,0.002);然而,经替莫唑胺640、320、160、80、40、20、10、5和2.50μmol/L处理后si-PKM2-1009转染组的U87MG细胞存活率均低于F3-T3转染组(P=0.000,0.000,0.000,0.012,0.006,0.030,0.000,0.007,0.025),经替莫唑胺640、320、160、80、40、20、5μmol/L处理后si-PKM2-1377转染组U251MG细胞存活率亦低于F3-T3转染组(P=0.000,0.000,0.002,0.000,0.002,0.048,0.042);经替莫唑胺640、320、160、80、40、20μmol/L处理后TMZ+Compound 3k组U87MG细胞存活率低于TMZ组(P=0.000,0.000,0.000,0.000,0.001,0.002),经高浓度(640、320、160、80、40μmol/L)替莫唑胺处理后TMZ+Compound 3k组U251MG细胞存活率亦低于TMZ组(P=0.000,0.000,0.000,0.000,0.003),而经低浓度(10、5、2.50μmol/L)替莫唑胺处理后TMZ+Compound 3k组U251MG细胞存活率高于TMZ组(P=0.000,0.000,0.006)。(2)胶质母细胞瘤动物模型显示,荷瘤鼠存在替莫唑胺耐药。(3)生物信息学分析,F3-T3融合蛋白的生物学功能显著富集于DNA修复通路(P=0.000)。TCGA数据库中胶质瘤患者PKM2基因高表达组生存率和总生存期均低于低表达组(P<0.05)。(4)Western blotting法显示,经替莫唑胺处理48 h再更换培养基后24、36和48 h,F3-T3转染组U87MG(P=0.000,0.000,0.004)和U251MG(P=0.000,0.007,0.005)细胞p-H2AX蛋白相对表达量均低于空载体转染组;经替莫唑胺处理后F3-T3转染组U87MG和U251MG细胞均可见明显的PKM2入核,而空载体转染组细胞均未见这一现象;si-PKM2-1009和si-PKM2-1377分别敲低U87MG(P=0.000,0.001,0.006)和U251MG(P=0.000,0.000,0.000)细胞PKM2基因表达的效果最显著。结论F3-T3融合基因可促进PKM2入核,激活DNA损伤修复相关通路,进而介导胶质母细胞瘤对替莫唑胺耐药,不同细胞株对替莫唑胺的耐药浓度不一致,PKM2抑制剂可逆转这种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母细胞瘤 受体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3 基因融合 丙酮酸激酶 DNA修复 替莫唑胺 抗药性 肿瘤 细胞增殖 免疫印迹法 肿瘤细胞 培养的 疾病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99b-5p靶向FGFR3对紫杉醇诱导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韩聪 徐力 +2 位作者 曾文玉 辜文艳 刘庆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737-743,共7页
目的:探讨miR-99b-5p对紫杉醇诱导的大鼠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影响。方法:成年SD雄性大鼠,按照简单随机化的方法分为空白组(blank)、紫杉醇模型组(modle)、agomiR-99b-5p治疗组和agomiR-NC对照组,每组8只。采用隔日腹腔注射紫杉醇(2 mg/... 目的:探讨miR-99b-5p对紫杉醇诱导的大鼠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影响。方法:成年SD雄性大鼠,按照简单随机化的方法分为空白组(blank)、紫杉醇模型组(modle)、agomiR-99b-5p治疗组和agomiR-NC对照组,每组8只。采用隔日腹腔注射紫杉醇(2 mg/kg,共4次)的方法制备紫杉醇诱导的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模型。检测大鼠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MWT)和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hermal withdrawal latency,TWL);RT-qPCR检测miR-99b-5p的表达,判断agomiR-99b-5p的激活作用和背根神经节中炎症因子TNF-α、IL-6和IL-1β含量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背根神经节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3,FGFR3)的变化;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miR-99b-5p对FGFR3的靶向作用。结果:agomiR-99b-5p能显著增加大鼠背根神经节miR-99b-5p的含量,降低紫杉醇诱导的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的MWT和TWL,同时也能显著下调背根神经节的炎症因子水平。荧光素酶结果表明相对于NC模拟物(mimic)组,miR-99b-5p mimic能够抑制FGFR3的表达。结论:miR-99b-5p能够影响FGFR3的表达,进而抑制背根神经节炎症因子的含量,达到降低紫杉醇诱导大鼠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杉醇 慢性神经痛 miR-99b-5p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生肾气丸对尿酸钠诱导大鼠滑膜细胞中P62/Nrf2通路调控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范嘉懿 高一煊 +3 位作者 梁蓝云 贾凯杰 刘春红 韩洁茹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4-410,共7页
目的:探讨资生肾气丸对尿酸单钠晶体(MSU)诱导的痛风性关节炎大鼠成纤维样滑膜细胞(GA-FLS)P62/Nrf2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18只雄性SD大鼠分为中药低、中、高3种剂量组,每组6只,连续灌胃7 d后,统一麻醉,分离血清备... 目的:探讨资生肾气丸对尿酸单钠晶体(MSU)诱导的痛风性关节炎大鼠成纤维样滑膜细胞(GA-FLS)P62/Nrf2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18只雄性SD大鼠分为中药低、中、高3种剂量组,每组6只,连续灌胃7 d后,统一麻醉,分离血清备用,用低、中、高3种剂量的含药血清体外干预GA-FLS,设为正常滑膜细胞组,MSU组,GA-FLS+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共5组,用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P62、Kelch样ECH相关蛋白-1(Keap-1)、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含量;RT-PCR检测P62、Nrf2含量。结果:MTT结果表明,与模型组比较,各剂量资生肾气丸含药血清组FLS细胞增殖均受到抑制,其中高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蛋白质免疫印迹法结果显示,就p62、Nrf2、NLRP3蛋白的表达水平度而言,模型组相对于空白组明显增高(均P<0.01);与模型组比较,低、中、高资生肾气丸含药血清组蛋白表达含量均降低(均P<0.05);RT-PCR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细胞中p62、Nrf2表达明显升高(均P<0.01);与模型组比较,加入中药血清滑膜细胞中,p62、Nrf2表达下降(均P<0.05)。结论:资生肾气丸可通过调控P62/Nrf2信号转导通路抑制GA-FSL细胞增殖,下调P62、Keap-1、Nrf2蛋白的表达、抑制Nod样受体家族pyrin结构域蛋白3(NLRP3)炎症小体产生,具有抗炎作用,从而对GA具有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生肾气丸 痛风性关节炎 成纤维样滑膜细胞 尿酸单钠晶体 p62/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信号通路 Nod样受体家族pyrin结构域蛋白3炎症小体 3-(4 5-二甲基噻唑-2)-2 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m23 VEGF-C及VEGFR-3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1
18
作者 王从玉 邓跃华 +1 位作者 刘弋 高明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9期1117-1121,共5页
目的:探讨nm23、VEGF-C及其受体VEGFR-3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和三者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在大肠癌淋巴结转移和肿瘤进展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97例大肠癌组织和97例正常大肠组织中nm23、VEGF-C及VEGFR-3的表达。结果:1)A、B期大... 目的:探讨nm23、VEGF-C及其受体VEGFR-3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和三者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在大肠癌淋巴结转移和肿瘤进展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97例大肠癌组织和97例正常大肠组织中nm23、VEGF-C及VEGFR-3的表达。结果:1)A、B期大肠癌及无淋巴结转移的大肠癌组织中nm2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9%、68.2%,C、D期及有淋巴结转移的大肠癌组织中nm2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6%、25.8%,A、B期高于C、D期,无淋巴结转移高于有淋巴结转移,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C阳性表达率在C、D期及有淋巴结转移的大肠癌组织中分别为75.0%、77.4%,在A、B期及无淋巴结转移的大肠癌组织中分别为49.2%、50.0%,两者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R-3在C、D期及有淋巴结转移的大肠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3.9%、67.7%,在A、B期及无淋巴结转移的大肠癌组织中分别为41.0%、40.9%,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2)nm23与分化程度、肠壁侵犯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及Duckes分期有关(P<0.05),VEGF-C及VEGFR-3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Duckes分期有关(P<0.05)。3)nm23在正常大肠组织和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3.5%、54.6%,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C在正常大肠组织和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9.9%、58.8%,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R-3在正常大肠组织和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1.6%、49.5%,两者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m23与VEGF-C和VEGFR-3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呈负相关关系,nm23基因对大肠癌有抑制作用,VEGF-C和VEGFR-3与大肠癌的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三者的联合检测可作为评价大肠癌病情、推测预后及指导治疗的重要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M23 VEGF—C VEGFR-3 大肠肿瘤 淋巴结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VEGF-C和VEGFR-3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王虎霞 盛薇 +4 位作者 王光辉 樊林 单涛 赵伟 李萌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42-345,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VEGF-C、VEGFR-3的表达,并取15例乳腺纤维腺瘤标本作对照。结果乳腺癌组VEGF-C、... 目的探讨乳腺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VEGF-C、VEGFR-3的表达,并取15例乳腺纤维腺瘤标本作对照。结果乳腺癌组VEGF-C、VEGFR-3阳性表达率及表达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乳腺癌淋巴结转移阳性组VEGF-C、VEGFR-3表达率及表达程度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组(P均<0.05),VEGF-C、VEGFR-3的表达与乳腺癌腋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均<0.05)。乳腺癌VEGF-C与VEGFR-3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按肿块大小等临床病理指标的分组中,VEGF-C、VEGFR-3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乳腺癌组织中VEGF-C、VEGFR-3表达水平增高,VEGF-C、VEGFR-3表达促进乳腺癌淋巴结的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 淋巴结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HER-2/neu、TPS、CA15-3和TSGF联合检测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28
20
作者 蒋显勇 易艳军 +4 位作者 梁庄严 袁才佳 李木兰 邹明英 李邓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4115-4117,共3页
目的:探究乳腺癌患者血清中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neu)、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TPS)、糖类抗原15-3(CA15-3)和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联合检测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48例乳腺癌患者、46例良性乳... 目的:探究乳腺癌患者血清中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neu)、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TPS)、糖类抗原15-3(CA15-3)和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联合检测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48例乳腺癌患者、46例良性乳腺疾病患者以及50例健康女性血清中HER-2/neu、TPS、CA15-3和TSGF水平。结果 :乳腺癌组HER-2/neu、TPS、CA15-3及TSGF水平均显著高于良性疾病组及健康对照组(P<0.01),而良性乳腺疾病组4项肿瘤标志物浓度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HER-2/neu、TPS、CA15-3和TSGF联合检测灵敏度明显高于各单项检测灵敏度。结论:单项肿瘤标志物检测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不高,而HER-2/neu、TPS、CA15-3和TSGF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乳腺癌的诊断灵敏度,对乳腺癌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 糖类抗原15-3 肿瘤特 异性生长因子:联合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