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ime Course of Q Value after Myopic Laser-assisted In Situ Keratomileusis
1
作者 Zheng-wei Zhang Wei-ran Niu +2 位作者 Ming-ming Ma Ke-li-mu Jiang Bi-lian Ke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 CAS CSCD 2011年第3期141-145,共5页
Objective To assess the time course of Q value after myopic laser-assisted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 and preliminarily evaluate the determinants of the difference of Q value between before and after LASIK.Methods ... Objective To assess the time course of Q value after myopic laser-assisted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 and preliminarily evaluate the determinants of the difference of Q value between before and after LASIK.Methods We performed a retrospective,longitudinal investigation on patients undergoing wavefront optimized LASIK therapy for emmetropization.A total of 418 eyes from 222 cases were examined preoperatively,and partly followed up at one week(172 eyes),one month(134 eyes) and three months(51 eyes) after surgery.The horizontal,vertical and total Q values of cornea were calculated from eccentricity measured at the central 6-mm corneal zones respectively.Potential determinants of the change of Q value were analyzed using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s.Results The mean Q value was-0.17±0.13 preoperatively,and 0.99±0.70,0.97±0.66,and 0.86±0.41 one week,one and three months postoperatively,respectively.One way analysis of variance(ANOVA) demonstrat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measurements made before surgery and at all postoperative times(at one week,one and three months;all P<0.0001,Bonferroni post hoc),but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found among postoperative groups.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f Q values between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meridians were found before surgery and at all postoperative times(all P<0.0001).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revealed that change of Q valu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manifest refraction spherical equivalent(r=0.116,P<0.0001) and axial length(r=0.264,P<0.0001).Conclusions Over the study period,the primary changes in Q value occur within 1 week after surgery,and then become slightly decreased and nearly stable.Manifest refraction spherical equivalent and axial length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change of postoperative Q val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rneal asphericity Q value MYOPIA laser-assisted in situ keratomileu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T-TPRK与FS-LASIK角膜基质切削深度可预测性的研究
2
作者 张欧阳 李彦 +3 位作者 杨华 闫海波 严泽宇 王保君 《眼科新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04-309,共6页
目的观察智能脉冲技术辅助的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SPT-TPRK)与飞秒激光制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角膜基质切削深度的可预测性。方法选取2023年2月至9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眼科行激光手术患者,按照术式不... 目的观察智能脉冲技术辅助的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SPT-TPRK)与飞秒激光制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角膜基质切削深度的可预测性。方法选取2023年2月至9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眼科行激光手术患者,按照术式不同分为SPT-TPRK组(21例37眼)和FS-LASIK组(18例32眼),测量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的裸眼远视力(UCVA)、眼压、角膜厚度和角膜上皮厚度并计算切削偏差值,同时观察基质厚度变化,分析预测基质切削量与切削偏差值的相关性。结果SPT-TPRK组与FS-LASIK组患者各组内各时间点UCVA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与SPT-TPRK组相比,FS-LASIK组患者术后1周UCVA提高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1、3个月两组患者UCV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SPT-TPRK组与FS-LASIK组患者各组内各时间点眼压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与SPT-TPRK组相比,术后1周FS-LASIK组患者眼压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两组患者眼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SPT-TPRK组与FS-LASIK组患者各组内预测基质切削量与术后各时间点实际基质切削量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与预测基质切削量相比,术后各时间点SPT-TPRK组患者角膜实际基质切削量均更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1周、1个月FS-LASIK组患者预测基质切削量与实际基质切削量均更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3个月FS-LASIK组患者预测基质切削量与实际基质切削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PT-TPRK组相比,术后1个月FS-LASIK组切削偏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1周、3个月FS-LASIK组患者切削偏差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SPT-TPRK组与FS-LASIK组患者各组内各时间点基质厚度变化值整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SPT-TPRK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基质厚度变化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术后1周相比,FS-LASIK组患者术后1个月基质厚度变化值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与术后3个月患者基质厚度变化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术后1周,SPT-TPRK组患者预测基质切削量与切削偏差值呈正相关(P<0.05),术后1、3个月两者均无相关性(均为P>0.05);FS-LASIK组患者在术后各时间点两者均无相关性(均为P>0.05)。结论SPT-TPRK与FS-LASIK患者术后视力均达到良好效果;两种手术患者术后眼压均低于术前。FS-LASIK在矫正屈光不正方面较SPT-TPRK预测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脉冲技术 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 飞秒激光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角膜基质厚度 可预测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MILE与FS-LASIK术后角膜上皮重塑的临床研究
3
作者 张杨婧 马立威 +3 位作者 张帆 柯春梅 王瑞夫 祖丽皮娅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5年第1期37-41,共5页
目的:比较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与飞秒激光辅助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术后角膜上皮厚度(CET)的变化特点。方法:收集2022-12/2023-11在乌鲁木齐爱尔眼科医院接受屈光手术患者187例187眼。按手术方式分为... 目的:比较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与飞秒激光辅助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术后角膜上皮厚度(CET)的变化特点。方法:收集2022-12/2023-11在乌鲁木齐爱尔眼科医院接受屈光手术患者187例187眼。按手术方式分为SMILE组110例110眼和FS-LASIK组77例77眼。应用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CT)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 wk,1、3、6 mo测量患者的CET。结果:比较术后6 mo时角膜中央区、旁中央区、中周区角膜上皮厚度变化量(△CET),SMILE的特点为中央区增厚最明显,中周区上皮最少;FS-LASIK的特点为旁中央区增厚最明显,中周区最少。术后1 wk,1、3、6 mo时SMILE与FS-LASIK组角膜0-7 mm范围的平均ΔCET与术前等效球镜均具有相关性。结论:SMILE和FS-LASIK术后6 mo内上皮增厚程度随时间变化有相似的趋势和不同的特点,二者△CET均与术前等效球镜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 飞秒激光辅助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 角膜上皮重塑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SEK和TransPRK及FS-LASIK术后角膜屈光力及视觉质量比较 被引量:2
4
作者 方薇 孙冉 +1 位作者 张伟 陈旭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870-875,共6页
目的:比较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TransPRK)、飞秒激光制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三种角膜屈光手术术后角膜屈光力及视觉质量。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21-01/2022-12在我院择... 目的:比较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TransPRK)、飞秒激光制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三种角膜屈光手术术后角膜屈光力及视觉质量。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21-01/2022-12在我院择期行角膜屈光手术的232例464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选择手术方式不同分为LASEK组70例140眼、TransPRK组76例152眼、FS-LASIK组86例172眼。比较三组患者术前,术后1、3 mo时裸眼视力(UCVA)、视觉质量、生物力学稳定性、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试验(SⅠt)及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术后1、3 mo三组患者裸眼视力较术前均改善,全角膜总高阶像差、球差、水平彗差、垂直彗差均升高,生物学稳定性均降低(均P<0.05)。术后3 mo, TransPRK组、LASEK组生物学稳定性均高于FS-LASIK组(均P<0.05),TransPRK组生活质量评分较LASEK组及FS-LASIK组高(P<0.05)。手术前后三组患者BUT、SⅠt比较均无差异(均P>0.05)。结论:LASEK、TransPRK、FS-LASIK三种角膜屈光手术治疗屈光不正疗效确切,在改善裸眼视力和提高视觉质量方面结果相似,但TransPRK、LASEK较FS-LASIK具有更稳定的生物力学性能,且TransPRK组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具有更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 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TransPRK) 飞秒激光制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 角膜屈光手术 角膜屈光力 视觉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S-LASIK Xtra治疗中高度近视患者术后2a的矫正效果 被引量:2
5
作者 李金孝 申笛 +3 位作者 周堃 孙西宇 王亚妮 韦伟 《国际眼科杂志》 2024年第2期295-300,共6页
目的:评估FS-LASIK Xtra治疗中高度近视患者术后2 a的矫正效果及角膜形态的稳定性。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19-08/2020-08在我院拟行屈光手术的中高度近视合并散光患者30例58眼,根据术前角膜地形图中圆锥角膜筛查相关指数行不... 目的:评估FS-LASIK Xtra治疗中高度近视患者术后2 a的矫正效果及角膜形态的稳定性。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19-08/2020-08在我院拟行屈光手术的中高度近视合并散光患者30例58眼,根据术前角膜地形图中圆锥角膜筛查相关指数行不同手术方式,分为FS-LASIK Xtra组15例29眼,FS-LASIK组15例29眼。术前,术后3 mo,1、2 a观察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等效球镜度(SE)及Sirius三维角膜地形图仪测量的不同直径区域(3、5、7 mm)前后表面角膜曲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UCVA均较术前明显提高(均P<0.01),两组间UCVA和SE比较均无差异(P>0.05)。术后2 a,FS-LASIK Xtra组25眼(86%),FS-LASIK组24眼(83%)残余散光为-0.25-0 D。两组实际矫正SE与预矫正SE均呈正相关(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3 mo,1、2 a不同直径区域(3、5、7 mm)前后表面角膜曲率均较术前有差异(均P<0.05),术后1、2 a FS-LASIK Xtra组角膜直径3、5 mm后表面曲率均高于FS-LASIK组(P<0.05)。结论:FS-LASIK Xtra治疗中高度近视患者有良好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可预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秒激光辅助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 快速角膜交联(Xtra) 近视 角膜曲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MILE和超薄瓣FS-LASIK矫正中度近视疗效比较 被引量:1
6
作者 胡威 李盈龙 《临床眼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22-126,共5页
目的比较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和超薄瓣飞秒激光辅助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矫正中度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本研究纳入了年龄、性别和角膜厚度匹配合适的中度近视(等效球镜度-3.00~... 目的比较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和超薄瓣飞秒激光辅助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矫正中度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本研究纳入了年龄、性别和角膜厚度匹配合适的中度近视(等效球镜度-3.00~-6.00 D)患者,36例接受SMILE治疗患者的72只眼和36例接受超薄瓣FS‐LASIK治疗患者的72只眼。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个月记录所有患者的视力、屈光度及角膜高阶像差等变量,最后进行统计学分析以评估手术疗效。结果在术后随访3个月时,SMILE组和超薄瓣FS‐LASIK组疗效指数和安全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79和-0.255,P=0.242和0.800)。SMILE组和超薄瓣FS‐LASIK组术后屈光度呈正视并相对稳定,术后等效球镜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06,P=0.837)。SMILE组和超薄瓣FS‐LASIK组患者的角膜后表面曲率和非球面因子Q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52和0.576,P=0.066和0.566)。SMILE组和超薄瓣FS‐LASIK组患者术前的总高阶像差、球差及彗差与术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术后3个月时,SMILE组患者的总高阶像差及球差明显低于超薄瓣FS‐LASIK组(均P<0.05)。结论SMILE和超薄瓣FS‐LASIK两种术式矫治中度近视均安全有效,但SMILE组患者的术后总高阶像差及球差增加量低于超薄瓣FS‐LASIK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 飞秒激光辅助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超薄瓣 中度近视 高阶像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SLASIK联合快速角膜交联术后角膜透明度的临床观察
7
作者 祖培培 范华 +4 位作者 季鹏 王兴荣 王庆宝 唐凯 毕宏生 《临床眼科杂志》 2024年第4期304-309,共6页
目的研究飞秒激光辅助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联合快速角膜交联手术(CXL)矫正近视手术术后患者早期的角膜光密度(CD)、视力、屈光度的变化特点。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本研究筛选了2019年至2021年在本院行FSLASIK联合快速角... 目的研究飞秒激光辅助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联合快速角膜交联手术(CXL)矫正近视手术术后患者早期的角膜光密度(CD)、视力、屈光度的变化特点。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本研究筛选了2019年至2021年在本院行FSLASIK联合快速角膜交联手术矫正近视和散光的30例(60只眼)患者,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分别于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进行常规检查,检查项目包括屈光度、裸眼视力(UCVA)、裂隙灯检查和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观察记录手术前后角膜光密度的变化;观察记录等效球镜度数(SE)的变化,数据统计完成后,采用IBM SPSS 24.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通过KolmogorovSmirnov测试对各组数据进行正态性检验。对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进行重复方差检验,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对于不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Friedman检验分析。结果(1)术后1个月UCVA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BCVA)相比,略微降低(P<0.05)。术后3个月UCVA与术后1个月UCVA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UCVA与术前BCVA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等效球镜度明显降低,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与术后3个月的SE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从整体光密度上看,术后1个月的角膜光密度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的角膜光密度与术前相比略微降低(P<0.05),术后3个月与术后1月相比略微降低(P<0.05)。(4)从不同直径范围的角膜光密度上看,术后1个月,角膜直径0~2 mm、2~6 mm区域内的角膜光密度与术前相比略微提高(均P<0.05),角膜直径6~10 mm内的角膜光密度与术前相比略降低(P<0.05);术后3个月,在角膜直径0~2 mm、2~6 mm区域内的角膜光密度与术前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角膜直径6~10 mm区域内的角膜光密度与术前相比略微降低(P<0.05)。(5)从不同分层的角膜光密度上看,术后1个月,角膜前层(前120μm)和角膜后层(后60μm)的角膜光密度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中央层的角膜光密度与术前相比略微降低(P<0.05)。术后3个月,角膜前层、中央层、后层角膜光密度与术前相比均略微降低(均P<0.05)。结论FSLASIK Xtra术后早期可以维持较好的角膜透明度,具有较好的安全性、有效性与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飞秒激光辅助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胶原交联手术 角膜光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S-LASIK矫正中高度近视术后1年屈光回退危险因素及其预测模型构建 被引量:4
8
作者 李仲佶 韦伟 段宇辉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954-959,共6页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辅助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矫正中高度近视术后1 a屈光回退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06/2018-11于西安高新医院行FS-LASIK手术矫正中高度近视患者400例800眼临床资料,将患者按照3...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辅助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矫正中高度近视术后1 a屈光回退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06/2018-11于西安高新医院行FS-LASIK手术矫正中高度近视患者400例800眼临床资料,将患者按照3∶1的比例随机分为建模组(n=300例)和验证组(n=100例),依照患者术后1 a屈光回退发生情况将建模组分为回退组与未回退组两个亚组,观察其角膜曲率和角膜厚度变化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FS-LASIK矫正中高度近视患者术后1 a屈光回退的危险因素,基于回归系数构建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模型区分度。结果:建模组44眼、验证组15眼于术后1 a发生屈光回退。建模组中未回退组术后6、12 mo时角膜前表面曲率低于回退组(均P<0.05);术后1、3、6、12 mo时回退组角膜增生程度大于未回退组(均P<0.05);FS-LASIK矫正中高度近视患者术后1 a屈光回退发生概率值回归方程为:P=1/[1+e^(-(-5.989+0.127×年龄+2.019×术前屈光度-0.022×术前角膜中央厚度+0.043×切削深度-1.569×切削光学区直径))],Hosmer-Lemeshow检测回归方程拟合优度(P=0.818),利用建模组数据进行内部验证,ROC曲线下面积为0.890(95%CI 0.843-0.937),灵敏度为81.82%,特异度为84.71%;利用验证组数据进行外部验证,ROC曲线下面积为0.838(95%CI 0.717-0.959),灵敏度为80.00%,特异度为87.57%。结论:构建的风险模型判别效度良好,可用于识别中高度近视患者行FS-LASIK术后1 a屈光回退高危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秒激光辅助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中高度近视 屈光回退 角膜地形图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MILE与FS-LASIK术后屈光状态偏差原因分析及结果评价
9
作者 李颖 徐江保 +2 位作者 范淑琪 吴泽德 李俊 《临床眼科杂志》 2024年第4期298-303,共6页
目的观察飞秒激光制瓣联合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与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术后屈光状态偏差,并分析其结果和原因。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按照手术方式分为两组,FSLASIK组300例(600只眼),按照手术时间再分... 目的观察飞秒激光制瓣联合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与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术后屈光状态偏差,并分析其结果和原因。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按照手术方式分为两组,FSLASIK组300例(600只眼),按照手术时间再分为pre FSLASIK 200例(400只眼),FSLASIK 100例(200只眼),SMILE组100例(200只眼),术前球镜度-0.75~12.25 D,柱镜度0~3.75 D,均未预留度数,最佳矫正视力(BCVA)≥1.0,分别于术前、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复查并记录所有患者非接触眼压测量、裸眼视力(UCVA)、BCVA、等效球镜(SE)、电脑验光、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对因素进行相关分析得到结果后,建立回归模型,进行回归分析,根据结果进一步分析。结果术后屈光状态主要受手术方式及术前柱镜的影响(P<0.05),FSLASIK术后患者右眼柱镜结果与SMILE术后患者右眼柱镜结果在术后7 d、1个月、3个月、6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右眼术后屈光状态无相关性。结论SMILE术后患者平均右眼柱镜欠矫程度较FSLASIK术后患者多0.25~0.50 D,主要与SMILE手术方式、眼球自旋以及角膜上皮重塑行为有关,建议高度数患者采用FSLASIK手术或更改SMILE手术方式为扫描后即刻取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秒激光制瓣联合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透镜取出术 屈光状态偏差 屈光参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S-LASIK术后视网膜周边离焦及视觉质量变化
10
作者 李羽 郭玉 +2 位作者 娟汪思瑶 张美美 周跃华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58-563,共6页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辅助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术后视网膜周边离焦及视觉质量的变化。方法选取2023年3月至5月在成都中医大银海眼科医院行FS-LASIK的近视患者51例(102眼)纳入研究,其中女27例(54眼),男24例(48眼)。使用多...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辅助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术后视网膜周边离焦及视觉质量的变化。方法选取2023年3月至5月在成都中医大银海眼科医院行FS-LASIK的近视患者51例(102眼)纳入研究,其中女27例(54眼),男24例(48眼)。使用多光谱屈光地形图仪测量视网膜周边离焦。记录视网膜周边总屈光差异值(TRDV);四个象限的RDV:上方RDV(RDV-S)、下方RDV(RDV-I)、鼻侧RDV(RDV-N)及颞侧RDV(RDV-T);距黄斑中心凹10°、20°、30°、40°及53°相应同心圆环区域的RDV(分别表示为RDV 0°-10°、RDV 10°-20°、RDV 20°-30°、RDV 30°-40°、RDV 40°-53°)。采用视觉质量分析系统测量并记录客观散射指数(OSI)、斯特列尔比(SR),10 c·d^(-1)、20 c·d^(-1)、30 c·d^(-1)空间频率下的调制传递函数(MTF)值(分别表示为10 c·d^(-1) MTF、20 c·d^(-1) MTF、30 c·d^(-1) MTF)以及截止频率(MTF cutoff)。采用iTrace像差仪测量并记录角膜垂直三叶草(Z_(3)^(-3))、垂直彗差(Z_(3)^(-1))、水平彗差(Z_(3)^(1))、水平三叶草(Z_(3)^(3))、垂直四叶草(Z_(4)^(-4))、垂直二次散光(Z_(4)^(-2))、球差(Z_(4)^(0))、水平二次散光(Z_(4)^(2))、水平四叶草(Z_(4)^(4))及总高阶像差(HOA)的数据。对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的测量数据进行比较及相关性分析。结果术前、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患者视网膜周边TRDV、RDV-S、RDV-N、RDV 20°-30°、RDV 30°-40°、RDV 40°-53°比较,术后1个月及3个月的值均较术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术前、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患者OSI、MTF cutoff及10 c·d^(-1) MTF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前、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患者角膜Z_(3)^(-3)、Z_(3)^(-1)、Z_(3)^(1)、Z_(3)^(3)、Z_(4)^(-4)、Z_(4)^(-2)、Z_(4)^(0)、Z_(4)^(2)、Z_(4)^(4)及HO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ΔRDV 0°-10°与ΔZ_(3)^(-3)、ΔZ_(3)^(1)、ΔZ_(4)^(-2)、ΔZ_(4)^(0)及ΔZ_(4)^(2)均呈正相关(均为P<0.05);ΔRDV 10°-20°与ΔZ_(4)^(-4)及ΔZ_(4)^(-2)呈正相关(均为P<0.05);ΔRDV 20°-30°与ΔZ_(4)^(-4)及ΔZ_(4)^(4)呈正相关(均为P<0.05);ΔTRDV、ΔRDV 40°-53°均与ΔHOA呈负相关(均为P<0.05)。ΔRDV-S与ΔZ_(3)^(-1)及ΔHOA呈负相关(均为P<0.05),与ΔZ_(4)^(4)呈正相关(P<0.05);ΔRDV-N与ΔZ_(4)^(-4)呈正相关(P<0.05)。结论FS-LASIK能降低近视患者视网膜周边远视离焦,但引入了部分角膜高阶像差,且两者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秒激光 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 周边离焦 视觉质量 高阶像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治疗近视性屈光参差
11
作者 李青 岳钟 郭敬云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656-660,共5页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治疗近视性屈光参差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01/2022-12于本院行SMILE或FS-LASIK治疗的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76例146眼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SMILE组(39例77眼)和FS-LASI...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治疗近视性屈光参差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01/2022-12于本院行SMILE或FS-LASIK治疗的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76例146眼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SMILE组(39例77眼)和FS-LASIK组(37例69眼)。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 wk,1、3 mo裸眼视力(UCVA)、屈光度、屈光参差度、角膜像差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UCVA均较术前改善,彗差、三叶草、球差、总高阶像差均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且FS-LASIK组患者彗差、三叶草、球差、总高阶像差显著高于SMILE组(P<0.05)。随访至术后3mo,SMILE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FS-LASIK组(5.2%vs 15.9%,P<0.05)。结论:SMILE与FS-LASIK均可有效提高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UCVA,改善视觉质量,但SMILE术后角膜高阶像差更低、并发症发生率更小,整体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 飞秒激光辅助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近视 屈光参差 屈光度 角膜像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水冲洗对FS-LASIK术后早期疼痛控制研究
12
作者 陈艳 王勇 史春生 《临床眼科杂志》 2024年第4期310-313,共4页
目的研究术中冷水冲洗对飞秒激光辅助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后早期疼痛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本研究共纳入34名近视患者的34只眼,患者双眼均接受FSLASIK手术治疗。随机将患者分为冷水组和室温水组,冷水组患者... 目的研究术中冷水冲洗对飞秒激光辅助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后早期疼痛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本研究共纳入34名近视患者的34只眼,患者双眼均接受FSLASIK手术治疗。随机将患者分为冷水组和室温水组,冷水组患者术中采用冷藏生理盐水冲洗眼睛,室温水组患者术中采用室温生理盐水冲洗眼睛。分别在手术结束时、结束后1 d、2 d及3 d记录两组患者疼痛水平。在术前和术后随访3个月过程中,测量并记录患者屈光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术后3 d时,冷水组和室温水组患者的平均疗效指数和安全指数均较高,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中冷水冲洗会影响手术结束时的疼痛程度,冷水组疼痛程度低于室温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第1 d、2 d及3 d疼痛评分不受术中冲洗的影响,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另外,在术后3个月时,两组患者的屈光度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尽管FSLASIK已成为治疗近视的主流术式之一,但术后疼痛仍然不可完全避免。本研究结果表明,在手术期间使用冷水冲洗可以减轻手术结束时的术后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秒激光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近视 冷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MTOLDVFS-LASIK角膜瓣发生并发症的原因及处理办法
13
作者 周远沛 孙红燕 +4 位作者 马小倩 刘苏冰 王沛沛 田园 李晴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6期2911-2915,共5页
目的分析FEMTO LDV飞秒激光辅助制作角膜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角膜瓣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并探讨其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选取2012年7月至2022年6月于医院接受FS-LASIK的10600例(20480眼)近视散光患者,术... 目的分析FEMTO LDV飞秒激光辅助制作角膜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角膜瓣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并探讨其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选取2012年7月至2022年6月于医院接受FS-LASIK的10600例(20480眼)近视散光患者,术中均使用FEMTO LDV飞秒激光辅助制作角膜瓣,观察角膜瓣的制作情况。结果本研究共出现角膜瓣相关并发症5566眼(27.18%),其中术中并发症5516眼,占99.1%,术后并发症50眼,占0.9%。术中并发症:直径超小瓣2眼(0.10‰),游离瓣9眼(0.44‰),不全瓣、碎瓣、纽扣瓣15眼(0.73‰),角膜瓣掀开困难94眼(4.59‰),角膜基质床线状条纹96眼(4.69‰),角膜基质床颗粒状107眼(5.22‰),角膜基质微小气泡15眼(0.73‰),前房气泡13眼(0.63‰),角膜上皮脱落12眼(0.59‰),术中负压丢失2眼(0.10‰),角膜瓣蒂位置反向3眼(0.15‰),眼底出血1眼(0.05‰),角膜瓣边缘出血2078眼(10.15%),球结膜下出血1043眼(5.09%),角膜瓣偏中心2039眼(9.96%)。术后并发症:角膜瓣皱褶50眼(2.44‰)。结论FEMTO LDV飞秒激光辅助制作角膜瓣虽有并发症发生,但均不影响手术效果,全面了解设备的性能,合理设计切削参数,提高医生的操作技巧才能制作完美的角膜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秒激光辅助制作角膜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角膜瓣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和飞秒激光辅助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矫治近视的临床效果
14
作者 韩云飞 张立华 +1 位作者 徐贝贝 徐琳琳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29期39-41,共3页
目的:分析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和飞秒激光辅助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矫治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6月山东滨州沪滨爱尔眼科医院屈光手术科收治的60例(119眼)近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 目的:分析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和飞秒激光辅助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矫治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6月山东滨州沪滨爱尔眼科医院屈光手术科收治的60例(119眼)近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30例,59眼)与对照组(30例,60眼)。研究组接受SMILE手术,对照组接受FS-LASIK手术。比较两组手术效果。结果:术后1、3个月,两组裸眼视力高于术前,球镜屈光度、柱镜屈光度、等效球镜度低于术前(P<0.05);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个月,研究组3 mm瞳孔直径下垂直彗差、球差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水平彗差无明显变化(P>0.05)。术后3个月,两组总高阶像差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斯特列尔比、调制传递函数值升高,且研究组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SMILE和FS-LASIK矫治近视的临床效果均较好,能够改善患者视力与屈光度,其中SMILE可能会影响患者角膜高阶像差,但能改善患者全眼高阶像差,提高视觉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 飞秒激光辅助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近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isuMax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的预测性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文静 胡裕坤 +2 位作者 高晓唯 郭云林 董晶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3年第9期1765-1768,共4页
目的:探讨VisuMax飞秒激光仪制作角膜瓣的预测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将150例300眼近视眼按预设角膜瓣厚度分为100μm组(204眼)和110μm组(96眼),角膜瓣直径7.9和8.3mm。将术前设定的角膜瓣直径和厚度与术中、术后... 目的:探讨VisuMax飞秒激光仪制作角膜瓣的预测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将150例300眼近视眼按预设角膜瓣厚度分为100μm组(204眼)和110μm组(96眼),角膜瓣直径7.9和8.3mm。将术前设定的角膜瓣直径和厚度与术中、术后测量的实际结果进行差异性分析,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100μm组和110μm组的角膜瓣厚度测量值分别为103.11±4.07,113.35±5.71μm,与目标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96,1.284,P>0.05)。左右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0μm=-0.901,t110μm=-0.490;P>0.05)。100μm组和110μm组患者的角膜厚度测量值分别为533.52±20.89,530.24±25.43μm,年龄分别为23.80±6.71,21.56±5.08岁,角膜中央最大K值分别为43.46±1.39,43.44±1.38D,角膜瓣直径分别为8.46±0.47,8.72±0.43mm,眼压分别为16.02±2.51,16.66±2.21mmHg(1mmHg=0.133kPa)。两组角膜瓣厚度与角膜瓣直径(r=0.003,0.018)、术前年龄(r=0.022,0.050)、角膜厚度(r=0.051,0.101)、角膜中央最大K值(r=-0.048,-0.136)及眼压(r=-0.113,0.047)均无相关性(P>0.05)。预设角膜瓣直径为7.9,8.3mm的角膜厚度分别为536.88±27.99,529.83±33.52μm,角膜中央最大K值分别为43.48±1.19,41.88±1.25D。相关性分析显示:术前角膜中央最大K值与角膜瓣直径呈正相关(r=0.359,0.532;P=0.01,0.007<0.05)。结论:VisuMax飞秒激光仪制作角膜瓣厚度预测性好,不受角膜瓣直径、角膜厚度、角膜中央最大K值、年龄、眼压等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 外科皮瓣 角膜磨镶术 激光原位 飞秒激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秒激光和角膜板层刀制瓣LASIK术后泪膜的变化 被引量:7
16
作者 张媛 贾冰冰 +2 位作者 张岩 高冬梅 庞玉珍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4年第9期1730-1732,共3页
目的:观察飞秒激光和角膜板层刀制瓣LASIK术后泪膜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300眼近视患者,根据制作角膜瓣方法不同分为两组,组1为飞秒激光(Intralase FS60KHz)制作角膜瓣,95例190眼;组2为Moria M290号板层刀制瓣,55例110眼。观察... 目的:观察飞秒激光和角膜板层刀制瓣LASIK术后泪膜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300眼近视患者,根据制作角膜瓣方法不同分为两组,组1为飞秒激光(Intralase FS60KHz)制作角膜瓣,95例190眼;组2为Moria M290号板层刀制瓣,55例110眼。观察两组术前、术后1wk;1,3,6mo患者的干眼症状评分、泪膜破裂时间(tear break-up time,BUT)、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I test,S I t)、角膜荧光素染色(corneal fluorescence staining,FL)评分的变化。结果:干眼症状评分:两组术后1wk;1,3m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m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UT:两组术后1wk;1,3m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m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chirmerⅠ试验:两组术后1wk;1,3m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m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荧光素染色评分:两组术后1wk;1,3m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m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飞秒激光和角膜板层刀制瓣LASIK术后早期泪膜功能减退,但飞秒激光制瓣术后泪膜功能恢复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飞秒激光 干眼 泪膜 角膜板层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S-LASIK两种光学区直径术后视觉质量的比较 被引量:11
17
作者 赵艳 孙西宇 +2 位作者 王晓睿 申笛 韦伟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373-1376,共4页
目的:探讨FS-LASIK设置6.0mm和6.5mm两种光学区直径对术后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取行FS-LASIK手术的患者25例50眼,随机预设置患者双眼光学区切削直径6.0mm或6.5mm,并按光学区直径分为6.0mm及6.5mm两组。术后3mo... 目的:探讨FS-LASIK设置6.0mm和6.5mm两种光学区直径对术后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取行FS-LASIK手术的患者25例50眼,随机预设置患者双眼光学区切削直径6.0mm或6.5mm,并按光学区直径分为6.0mm及6.5mm两组。术后3mo对两组患者进行Sirius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角膜高阶像差(包括3、5、7mm瞳孔直径下的总高阶像差、球差、彗差及三叶草差)以及OQASⅡ视觉质量分析仪比较MTF截止空间频率(MTF cut off)、斯特列尔比值(SR)和客观散射指数(OSI)、不同模拟对比度视力(OV100%、OV20%、OV9%),并对两组患者进行OSDI干眼相关视觉质量主观问卷调查。结果:术后3mo,3mm瞳孔直径下,两组总高阶像差、球差、彗差及三叶草差无差异(均 P >0.05);5mm瞳孔直径下,两组总高阶像差、彗差、三叶草差无差异(均 P >0.05),但球差有差异( P <0.05);7mm瞳孔直径下,两组总高阶像差、球差均有差异(均 P <0.05),但彗差、三叶草差无差异(均 P >0.05)。两组的OSDI问卷评分及OQASⅡ客观视觉质量各项参数均无差异(均 P >0.05)。结论:6.5mm光学区直径FS-LASIK术后暗环境的高阶像差较小,但术前设置6.0mm光学区直径或6.5mm光学区直径均能获得良好的主观及客观视觉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飞秒 视觉质量 光学区直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culus角膜地形图仪对飞秒激光LASIK术后泪膜的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媛 贾冰冰 +2 位作者 张岩 高冬梅 庞玉珍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1116-1118,共3页
目的:观察Oculus角膜地形图仪检查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术后泪膜的变化。方法:收集2013-08/09于我院行飞秒激光制瓣LASIK并随访3mo的患者120例240眼,观察术前、术后1wk;1,2,3mo患... 目的:观察Oculus角膜地形图仪检查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术后泪膜的变化。方法:收集2013-08/09于我院行飞秒激光制瓣LASIK并随访3mo的患者120例240眼,观察术前、术后1wk;1,2,3mo患者的Oculus角膜地形图仪检查的泪膜破裂时间(tear break-up time,BUT)、Oculus角膜地形图仪检查的泪河高度(tear meniscus height,TMH)。结果:Oculus BUT:术后1wk;1,2mo与术前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2,0.000,0.023<0.05),术后3mo与术前相比无显著差异(P=0.236>0.05)。泪河高度:术后1wk;1,2mo与术前相比有显著差异(P=0.025,0.019,0.026<0.05),术后3mo与术前相比无显著差异(P=0.375>0.05)。结论: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程度上影响泪膜的稳定性,发生机制与多种因素有关,持续时间比较短,症状比较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秒激光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干眼 泪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秒激光微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切除术和飞秒激光LASIK近视治疗的双通道系统视觉质量评价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文静 胡裕坤 +4 位作者 高晓唯 曹丽萍 董晶 郭云林 蔡岩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4年第11期1971-1974,共4页
目的:评价飞秒激光微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切除术(small incision lenticule extraction,SMILE)和飞秒激光制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治疗近视术后的视觉质量。方法:选取11例22眼近视和近视散... 目的:评价飞秒激光微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切除术(small incision lenticule extraction,SMILE)和飞秒激光制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治疗近视术后的视觉质量。方法:选取11例22眼近视和近视散光患者为全飞秒组(SMILE组),同期23例43眼飞秒激光制瓣LASIK的近视和近视散光患者为飞秒激光制瓣的LASIK组(LASIK组)。使用双通道系统(OQAS)检查、记录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mo内的结果,对比二者的调制传递函数截止空间频率(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 cutoff frequency,MTF cutoff)、斯特列尔比(strehl ratio,SR)和眼内客观散射指数(objective scattering index,OSI),分析并评价两种手术方式术后早期的视觉质量。结果:SMILE组和LASIK组术后1mo时的MTF cutoff分别为34.835±10.113c/deg和38.362±10.623c/deg(t=0.925,P=0.362);SR分别为0.204±0.077和0.218±0.072(t=0.557,P=0.582);OSI分别为0.608±0.291和0.545±0.405(t=-0.473,P=0.640)。结论:双通道客观视觉质量分析显示SMILE和飞秒激光LASIK两种术式对视觉质量的影响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秒激光 微小切口基质透镜切除术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近视 视觉质量 调制传递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isuMax飞秒激光与SBK角膜板层刀制瓣安全性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胡裕坤 李文静 +3 位作者 高晓唯 郭云林 董晶 李晓红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4年第2期251-254,共4页
目的:评价VisuMax飞秒激光与Moria One Use-Plus SBK角膜板层刀制作超薄角膜瓣的舒适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统计同期接受角膜屈光手术的778例1556眼(VisuMax飞秒激光组即A组384例768眼,SBK角膜板层刀组即B组394例788眼)... 目的:评价VisuMax飞秒激光与Moria One Use-Plus SBK角膜板层刀制作超薄角膜瓣的舒适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统计同期接受角膜屈光手术的778例1556眼(VisuMax飞秒激光组即A组384例768眼,SBK角膜板层刀组即B组394例788眼),对比术中舒适度评分、角膜瓣相关并发症、角膜瓣切口出血、球结膜下出血的发生率,评价两种方法的舒适性与安全性。结果:术中舒适度方面,感觉极不舒适,难以忍受者A组5例(1.3%),B组28例(7.1%);术中角膜瓣切口出血A组4眼(0.5%),B组74眼(9.4%);球结膜下出血A组18眼(2.3%),B组82眼(10.4%);角膜瓣边缘不齐A组0眼(0),B组94(11.9%);A组有4眼(0.5%)出现角膜瓣上皮部分剥脱,但未影响成功掀瓣及手术,A组有53眼(6.9%)发生角膜层间气泡(OBL)。两组无其它相关并发症。结论:两种方法安全可靠,均无严重影响术后视觉质量的角膜瓣相关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 外科皮瓣 角膜磨镶术 激光原位 飞秒激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