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羊脂肪酸合酶基因(FASN)启动子结构与功能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李君 葛婷 +5 位作者 罗军 孙雨婷 石恒波 朱江江 郝娟 赵旺生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04-210,共7页
本研究旨在对山羊脂肪酸合酶基因(Fatty acid synthase,FASN)启动子进行结构与功能的初步分析,进而对其转录调控机制进行探讨。采用PCR技术从西农萨能羊基因组DNA中克隆FASN基因启动子,通过缺失分析,构建7个包含不同缺失片段的荧光素酶... 本研究旨在对山羊脂肪酸合酶基因(Fatty acid synthase,FASN)启动子进行结构与功能的初步分析,进而对其转录调控机制进行探讨。采用PCR技术从西农萨能羊基因组DNA中克隆FASN基因启动子,通过缺失分析,构建7个包含不同缺失片段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转染山羊乳腺上皮细胞和MCF-7细胞,利用双荧光素酶系统检测不同片段的启动活性。结果表明,克隆得到FASN基因的启动调控序列2 589bp,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该启动子序列含有典型的启动转录元件TATA-box和E-box,分别位于转录起始位点(+1)上游-41和-74bp处。报告基因分析表明,启动子核心区域定位在-293~-79bp,在线软件预测发现,该区域含有Sp1、NF-Y、USF和SREBP等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结果显示,FASN基因启动子前端存在负调控元件,Sp1、NF-Y、USF和SREBP等转录因子可能参与FASN基因的转录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羊 脂肪酸合酶 启动子 山羊乳腺上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荷斯坦牛FASN基因部分序列PCR-SSCP多态性与泌乳性状的相关性 被引量:6
2
作者 马彦男 贺鹏迦 +5 位作者 马永生 董艳娇 朱静 雷赵民 刘哲 吴建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6,共6页
【目的】研究奶牛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N)基因多态性对产奶量和乳成分的影响,为中国荷斯坦牛的优化育种提供相应的分子遗传学依据。【方法】以464头中国荷斯坦牛为研究材料,参照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airy herd improvemen... 【目的】研究奶牛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N)基因多态性对产奶量和乳成分的影响,为中国荷斯坦牛的优化育种提供相应的分子遗传学依据。【方法】以464头中国荷斯坦牛为研究材料,参照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airy herd improvement,DHI)方法采集产奶量和乳成分数据;采集试验牛血样,提取DNA,PCR扩增FASN基因,用单链构象多态性(Single-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SSCP)技术并结合测序确定基因型;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基因多态性与泌乳性状的关联性分析。【结果】FASN基因外显子34存在2个等位基因、2种基因型,A、B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813 9和0.186 1,试验群体在这一位点上极显著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1),遗传杂合度(He)和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372 3和0.257 0。测序结果显示,与普通黄牛FASN基因序列(GenBank登录号:AF285607)相比,B等位基因在第16 024和16 039位核苷酸处分别发生了A→G和C→T碱基突变,其中A→G突变导致苏氨酸变成丙氨酸,C→T突变导致精氨酸变为色氨酸;A等位基因与AF285607序列相同。最小二乘法分析表明,AA型个体305d乳脂量显著高于AB型个体(P<0.05),等位基因A为高乳脂量优势基因。【结论】FASN基因外显子34突变位点可作为高乳脂的分子遗传标记应用于中国荷斯坦牛的标记辅助选择育种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荷斯坦牛 脂肪酸合成酶(fasn)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泌乳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ASN和LPL基因对淮南麻黄鸡肌内脂肪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王斌 廖望 +2 位作者 何凯琴 耿照玉 陈兴勇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9,共9页
【目的】研究淮南麻黄鸡肌肉品质及脂肪酸合酶(FASN)、脂蛋白脂酶(LPL)基因表达量随日龄的变化规律及其与肌内脂肪(IMF)含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90,120,150和180日龄淮南麻黄鸡为研究对象,测定各日龄公、母胸肌和腿肌肌肉品质(亮度(... 【目的】研究淮南麻黄鸡肌肉品质及脂肪酸合酶(FASN)、脂蛋白脂酶(LPL)基因表达量随日龄的变化规律及其与肌内脂肪(IMF)含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90,120,150和180日龄淮南麻黄鸡为研究对象,测定各日龄公、母胸肌和腿肌肌肉品质(亮度(L*)、红度(a*)和黄度(b*)值及pH、蒸煮损失、剪切力)、IMF含量和血脂指标(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游离脂肪酸(FFA)和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浓度),荧光定量表达检测脂肪沉积相关基因FASN和LPL的表达量,Pearson法分析血脂指标和FASN、LPL基因表达量与IMF含量的相关性。【结果】公鸡和母鸡胸肌L*、pH、腿肌蒸煮损失在不同日龄间无显著差异,其余肉质指标在不同日龄间有显著差异。公鸡和母鸡胸肌IMF含量在180日龄显著高于90日龄(P<0.05),公鸡腿肌IMF含量在180日龄显著高于90和120日龄(P<0.05),母鸡腿肌IMF含量在150和180日龄显著高于90日龄(P<0.05)。除公鸡HDL浓度在不同日龄间无显著差异外,公母鸡各血脂指标在不同日龄间均有显著差异。公鸡胸肌IMF含量与血清HDL浓度显著正相关,与VLDL浓度显著负相关;腿肌IMF含量与HDL浓度极显著正相关,与TG和LDL浓度极显著负相关。母鸡腿肌IMF含量与血清TG浓度呈显著负相关,与其他血脂生化指标相关性不显著。公鸡肝脏、胸肌FASN和LPL基因相对表达量在不同日龄间有显著差异,腿肌FASN和LPL基因相对表达量在不同日龄间无显著差异;母鸡肝脏FASN和LPL基因相对表达量在不同日龄间无显著差异,胸肌和腿肌FASN和LPL基因表达量在不同日龄间有显著差异。公鸡和母鸡胸肌IMF含量均与胸肌FASN基因表达量显著正相关;公鸡胸肌IMF含量与肝脏FASN和LPL表达量均显著正相关;母鸡腿肌IMF含量与腿肌LPL表达量显著正相关。【结论】日龄对淮南麻黄鸡肉品质、血脂水平和脂肪沉积相关基因表达量有显著影响,可通过血脂TG浓度间接选择IMF含量。FASN参与调控公、母鸡胸肌IMF含量,LPL参与调控母鸡腿肌IMF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南麻黄鸡 肌内脂肪 脂肪酸合酶 脂蛋白脂酶 血脂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ASN基因与牦牛肌内脂肪酸组成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秦文 吴晓云 +1 位作者 李天科 阎萍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59-163,共5页
为研究牦牛肌肉中脂肪酸组成特征及其形成机制,以牦牛和黄牛背最长肌为材料,利用气象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进行脂肪酸的定性定量分析,并通过Real-time PCR技术检测FASN基因在牦牛和黄牛背最长肌中mRNA的表达水平,同时分析了其与脂肪... 为研究牦牛肌肉中脂肪酸组成特征及其形成机制,以牦牛和黄牛背最长肌为材料,利用气象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进行脂肪酸的定性定量分析,并通过Real-time PCR技术检测FASN基因在牦牛和黄牛背最长肌中mRNA的表达水平,同时分析了其与脂肪酸组成的相关性。结果发现,牦牛背最长肌中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均极显著高于黄牛(P<0.01),而饱和脂肪酸(SFA)显著低于黄牛(P<0.05)。牦牛背最长肌中FASN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极显著高于黄牛(P<0.01)。牦牛FASN基因mRNA表达量只与牦牛C10:0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黄牛脂肪酸组成无显著的相关性(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sn基因 牦牛 黄牛 表达量 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针菇脂肪酸合酶β亚基的基因克隆和异源表达及与蓝光受体的相互作用
5
作者 许佳妮 刘建雨 +5 位作者 于海龙 王瑞娟 陆欢 徐珍 尚晓冬 张中林 《食用菌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共8页
采用快速扩增cDNA末端(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RACE)技术克隆金针菇(Flammulina filiformis)脂肪酸合酶β亚基基因(Fffas),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基因结构、蛋白质理化性质、蛋白质二级结构、跨膜结构域、亚细胞定位、信号肽和... 采用快速扩增cDNA末端(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RACE)技术克隆金针菇(Flammulina filiformis)脂肪酸合酶β亚基基因(Fffas),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基因结构、蛋白质理化性质、蛋白质二级结构、跨膜结构域、亚细胞定位、信号肽和启动子序列,采用原核表达载体诱导表达FfFAS,采用谷胱甘肽-S-转移酶融合蛋白沉降实验分析纯化的FfFAS与金针菇蓝光受体FfCry-DASH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Fffas基因全长为1210 bp,含1个内含子,编码385个氨基酸;FfFAS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2018,结构式为C_(1852)H_(2889)N_(515)O_(569)S_(17),等电点为6.89,脂肪系数为70.44,平均亲水系数为—0.454,不稳定系数为51.61;FfFAS的二级结构含有31.95%α-螺旋、5.97%延伸链和62.08%无规则卷曲;FfFAS存在超家族保守结构域,为非跨膜蛋白,定位于细胞核,无信号肽;启动子序列含有光响应元件G-框、Sp1、TCT-基序、TCCC-基序和GATA-基序;FfFAS可与FfCry-DASH互作。本结果可为Fffas基因功能及其蛋白质结构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针菇 脂肪酸合酶β亚基 异源表达 蓝光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荷斯坦牛FASN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对脂肪酸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侯玉洁 常玲玲 +3 位作者 冒海赟 许路 杨章平 毛永江 《中国奶牛》 2011年第18期1-4,共4页
奶牛脂肪酸合成酶(FASN)在乳脂肪酸合成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利用PCR-SSCP方法检测了318头中国荷斯坦牛FASN基因第2、4、26、34外显子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并对FASN基因SNP对脂肪酸含量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仅第34外显子(g.... 奶牛脂肪酸合成酶(FASN)在乳脂肪酸合成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利用PCR-SSCP方法检测了318头中国荷斯坦牛FASN基因第2、4、26、34外显子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并对FASN基因SNP对脂肪酸含量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仅第34外显子(g.16009)存在A/G多态性,基因频率分别为0.4481和0.5519,其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方差分析表明,FASN基因SNP对短链脂肪酸相对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AA和AB基因型短链脂肪酸相对含量显著高于BB型。该结果为奶牛脂肪酸合成的调控和选种、选育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sn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脂肪酸 中国荷斯坦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拟南芥蜡质突变体gs1的鉴定和突变基因克隆
7
作者 李梦娇 范帆 +1 位作者 杨贤鹏 崔莉莉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4-63,共10页
[目的]蜡质是陆生植物表面的疏水性屏障,筛选和鉴定拟南芥蜡质缺失突变体有助于进一步完善植物表皮蜡质合成途径。[方法]从拟南芥EMS诱变突变体库(Col-0背景)中筛选茎秆光亮表型的突变体glossy stem 1(gs1)。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气相... [目的]蜡质是陆生植物表面的疏水性屏障,筛选和鉴定拟南芥蜡质缺失突变体有助于进一步完善植物表皮蜡质合成途径。[方法]从拟南芥EMS诱变突变体库(Col-0背景)中筛选茎秆光亮表型的突变体glossy stem 1(gs1)。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气相色谱方法系统分析gs1突变体茎和叶片蜡质表型,然后挖掘候选突变基因并利用酵母异源表达分析和拟南芥转基因回补方法验证候选基因的功能。[结果]与拟南芥野生型相比,gs1茎表皮非常光滑,蜡质晶体结构几乎完全缺失。进一步气相色谱分析发现,gs1的茎秆和叶片蜡质含量急剧下降,并呈现C28及以上碳链蜡质单体含量显著降低,C24-C26碳链长度蜡质单体含量显著增加的模式。基于该表型的候选基因筛选并结合重测序发现,gs1突变体中编码β-酮脂酰CoA合成酶的重要蜡质合成关键基因CER6/KCS6的编码区上存在G1384A单碱基变异,对应mRNA上的UGG密码子突变为终止密码子UGA。最终导致编码蛋白在翻译过程中提前终止,缺失ACP_syn_lll结构域。随后,从拟南芥野生型和gs1中分别克隆CER6/KCS6基因并在酵母细胞中异源表达,通过脂肪酸分析发现gs1中的单碱基突变导致CER6/KCS6蛋白的功能完全丧失,不能合成C26和C28超长链脂肪酸。同时,将CER6pro::CER6-GFP引入gs1构建了转基因回补株系gs1R1和gs1R2。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气相色谱分析发现gs1R1和gs1R2叶片中蜡质含量恢复到了野生型水平,而茎中蜡质部分恢复。[结论]gs1突变体CER6/KCS6基因发生G1384A单碱基变异,导致编码蛋白翻译过程提前终止,并丧失β-酮脂酰CoA合成酶活性,最终影响拟南芥茎和叶片蜡质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南芥 蜡质 超长链脂肪酸 β-酮脂酰CoA合成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E-FABP与FASN蛋白水平与人股动脉粥样硬化关系
8
作者 陈斌 周志强 +3 位作者 陈杰 杨国栋 吴成稳 马速佳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51-554,共4页
目的:探讨血浆表皮型脂肪酸结合蛋白(epidermal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E-FABP)与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N)蛋白水平与人股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及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对178例患者行股动脉彩超... 目的:探讨血浆表皮型脂肪酸结合蛋白(epidermal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E-FABP)与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N)蛋白水平与人股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及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对178例患者行股动脉彩超检查并测定股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l medial thickness,IMT),根据股动脉IMT分为股AS组(128例)和对照组(50例),测定空腹血浆E-FABP、FASN蛋白水平,分析其与股AS及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股AS患者血浆中E-FABP与FASN蛋白水平增高(P<0.05),血浆E-FABP与FASN水平呈正相关(P<0.05),血浆E-FABP水平与年龄、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脂联素、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IMT呈正相关(P<0.05),血浆FASN水平与年龄,BMI、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glucose,FPG)、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insulin resistance index,HOMA-IR)、TG、脂联素、CRP、IMT呈正相关(P<0.05),血浆E-FABP、FASN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FASN,E-FABP,HOMA-IR,CRP,TG是股AS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股AS与血浆E-FABP、FASN水平相关联,可能成为新的诊断与评价人股AS的循环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动脉粥样硬化 脂肪酸结合蛋白 脂肪酸合成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默FASN基因对肝母细胞瘤HepG2细胞的脂质代谢及增殖、迁移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黄慧敏 魏英 +2 位作者 王靳琎 冉凤英 陈琴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47-753,共7页
目的研究FASN基因沉默对肝母细胞瘤HepG2细胞脂质代谢及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以脂质体包裹siRNA的方法沉默FASN基因,实验分为Control组、NC-siRNA组和FASN-siRNA组,FASN-siRNA组转染75 nmol/L的FASN-siRNA片段,NC-siRNA组转染等剂量的... 目的研究FASN基因沉默对肝母细胞瘤HepG2细胞脂质代谢及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以脂质体包裹siRNA的方法沉默FASN基因,实验分为Control组、NC-siRNA组和FASN-siRNA组,FASN-siRNA组转染75 nmol/L的FASN-siRNA片段,NC-siRNA组转染等剂量的NC-siRNA片段,Control组只加入等体积的转染试剂。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blot法检测FASN基因和蛋白水平的相对表达;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HepG2细胞甘油三酯水平;通过油红O染色法检测细胞内脂滴数目;利用CCK-8实验检测HepG2细胞增殖活性的改变;通过annexinV-FITC/PI双染色法检测HepG2细胞凋亡情况;采用划痕愈合实验及transwell实验检测HepG2细胞迁移能力的改变。结果FASN-siRNA组的FASN基因表达、蛋白表达低于NCsiRNA组(P<0.001)。油红O染色显示,FASN-siRNA组细胞内脂滴较NC-siRNA组减少(P<0.001)、甘油三酯水平降低(P<0.01);CCK-8实验、annexinV-FITC/PI双染实验及划痕愈合实验结果显示,转染48、72、96 h后,FASN-siRNA组HepG2细胞增殖被显著抑制,FASN-siRNA组细胞总凋亡率与NC-siRNA组相比增加、FASN-siRNA组发生迁移的HepG2细胞数量低于NCsiRNA组(P<0.001)。结论沉默FASN基因可抑制肝母细胞瘤HepG2细胞的增殖及迁移,并诱导HepG2细胞凋亡,该作用可能与FASN基因抑制后HepG2细胞内脂质合成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合成酶 肝母细胞瘤 HEPG2细胞 RNA干扰 脂质代谢 生物学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农萨能羊脂肪酸合酶(FASN)基因启动子序列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10
作者 王海滨 韩雪峰 +1 位作者 祁昱 罗军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3年第4期333-337,共5页
以陕西省千阳县种羊场的足月正常分娩、健康的西农萨能羊为试验材料,运用PCR方法对其FASN基因启动子部分序列进行了克隆和序列分析,获得了西农萨能羊FASN基因启动子序列片段719 bp(GenBank收录号EF556550.1)。序列分析显示,TATA盒位于-3... 以陕西省千阳县种羊场的足月正常分娩、健康的西农萨能羊为试验材料,运用PCR方法对其FASN基因启动子部分序列进行了克隆和序列分析,获得了西农萨能羊FASN基因启动子序列片段719 bp(GenBank收录号EF556550.1)。序列分析显示,TATA盒位于-35 bp处,1个类似于CAAT盒的序列位于-68 bp处,这些都是典型的真核生物启动子元件,TATA盒上游区域有76%以上的G/C含量和4个GC盒(GGGCGG和CCGCCC),潜在的核转录因子结合位点Sp1位于-99 bp、-174 bp、-255 bp和-320 b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羊 脂肪酸合酶基因 启动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香虫脂肪酸合酶基因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及时序表达谱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冯芷汀 尹志勇 郭建军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24年第3期15-20,共6页
九香虫Aspongopus chinensis Dallas,1851是中国传统药食两用资源昆虫,其需求量日增。然其存在严格的生殖滞育现象,脂肪酸合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N)与昆虫滞育关系密切。本文根据九香虫转录组数据设计了FASN特异性引物,提取九香虫... 九香虫Aspongopus chinensis Dallas,1851是中国传统药食两用资源昆虫,其需求量日增。然其存在严格的生殖滞育现象,脂肪酸合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N)与昆虫滞育关系密切。本文根据九香虫转录组数据设计了FASN特异性引物,提取九香虫总RNA,利用PCR技术克隆出九香虫脂肪酸合酶基因(AcFASN),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和同源进化树分析,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试验获取了AcFASN在九香虫中的时序表达图谱。结果显示:九香虫AcFASN基因全长7092 bp,编码2363个氨基酸;九香虫AcFASN是亲水性蛋白质,亚细胞主要定位于细胞质,是一种无信号肽、非跨膜、非分泌型蛋白。同源进化树分析表明,AcFASN氨基酸序列与茶翅蝽Halyomorpha halys的FASN氨基酸序列进化关系较近。时序表达谱显示AcFASN基因在滞育期表达量较高,预示着AcFASN基因极可能通过改变九香虫体内AcFASN的表达量来影响九香虫滞育等生命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合酶 九香虫 基因克隆 时序表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新系核桃脂肪酸合成和种仁性状与酶活性相关性研究
12
作者 朱秋蓉 赵壮 +1 位作者 和润喜 石卓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3期111-114,共4页
为了解云新系核桃脂肪酸合成、缩仁率等种仁性状与相关酶活性的关系,以“云新高原”和“云新301”2个云新系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果实在不同成熟期脂肪酸合成相关酶的活性情况。结果表明:种仁中植物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ase)、植物丙酮酸... 为了解云新系核桃脂肪酸合成、缩仁率等种仁性状与相关酶活性的关系,以“云新高原”和“云新301”2个云新系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果实在不同成熟期脂肪酸合成相关酶的活性情况。结果表明:种仁中植物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ase)、植物丙酮酸激酶(PK)、植物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H)3种脂肪酸合成相关酶的活性从硬核期至果实近成熟期均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在脂肪酸组分中,成熟核仁中含量最高的是亚油酸,达56.30%,其次是油酸24.49%,α-亚麻酸8.67%,棕榈酸7.81%,硬脂酸含量最低2.73%。总体来说,所测云新系核桃中的油脂组分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远高于饱和脂肪酸含量,5种脂肪酸与3个脂肪酸合成相关酶活性之间虽无显著相关关系,但是所测脂肪酸组分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ACCase、PK、G6PDH 3种酶活性在核桃脂肪合成过程中均有重要作用,ACCase、PK 2种酶活性是影响核桃种仁脂肪含量的关键,也是影响核桃缩仁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新系核桃 脂肪酸 脂肪酸合成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粮能量水平对生长育肥猪肌内脂肪含量以及脂肪酸合成酶和激素敏感脂酶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5
13
作者 刘作华 杨飞云 +3 位作者 孔路军 周晓容 辜玉红 王孝友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934-941,共8页
选择初始体重约20.7 kg的长白×荣昌杂交猪72头,随机分为3组,研究日粮能量水平对肥育猪肌内脂肪含量的影响及其与脂肪酸合成酶和激素敏感脂酶mRNA表达的关系。日粮的消化能分别为11.75 MJ/kg(低能组)、13.05 MJ/kg(中能组)、14.36 M... 选择初始体重约20.7 kg的长白×荣昌杂交猪72头,随机分为3组,研究日粮能量水平对肥育猪肌内脂肪含量的影响及其与脂肪酸合成酶和激素敏感脂酶mRNA表达的关系。日粮的消化能分别为11.75 MJ/kg(低能组)、13.05 MJ/kg(中能组)、14.36 MJ/kg(高能组)。试验猪体重达到100 kg时,进行屠宰。结果表明:①提高日粮能量水平,对猪的日增重、日采食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提高了饲料转化率(P<0.05),缩短了育肥时间(P<0.05),增加了背膘厚、外周脂肪和肌内脂肪含量(P<0.05);②14.36 MJ/kg的能量水平提高了背膘中脂肪酸合成酶mRNA的表达(P<0.05),降低了激素敏感脂酶mRNA的表达,从而增加了背膘中肌内脂肪酸合成酶与激素敏感脂酶mRNA的比值;③日粮能量水平与肌内脂肪含量、脂肪酸合成酶mRNA丰度以及脂肪酸合成酶与激素敏感脂酶mRNA的比值呈显著正相关(P<0.05),脂肪酸合成酶与激素敏感脂酶mRNA比值和肌内脂肪含量也呈显著正相关(P<0.05),激素敏感脂酶mRNA表达量与能量水平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肌内脂肪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本研究表明,提高日粮能量水平能增加脂肪沉积;能量水平影响脂肪(尤其是肌内脂肪)沉积可能是通过调节脂肪酸合成酶和激素敏感脂酶两种酶mRNA表达量实现的,而不是单独调节其中之一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 脂肪沉积 脂肪酸合成酶 激素敏感脂酶 生长育肥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酸合成酶基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14
作者 罗建学 李春风 +3 位作者 初晓辉 谷大海 黎小青 徐志强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8-123,共6页
在脂肪酸的合成过程中,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是一种多功能的复合酶,是合成脂肪酸的关键酶,因此,动物体内脂肪酸合成酶蛋白的多寡、活性的高低对动物脂肪酸的合成及体脂的沉积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国内外大量的研究... 在脂肪酸的合成过程中,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是一种多功能的复合酶,是合成脂肪酸的关键酶,因此,动物体内脂肪酸合成酶蛋白的多寡、活性的高低对动物脂肪酸的合成及体脂的沉积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国内外大量的研究报道了脂肪酸合成酶对脂肪合成、代谢的调控。作者将从脂肪酸合成酶基因结构特征,其与能量代谢及体脂沉积的关系,以及日粮养分与激素对脂肪酸合成酶基因的表达调控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合成酶(FAS) 日粮 表达 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脂肪酸合成酶(FAS)基因表达的调控 被引量:73
15
作者 颜新春 汪以真 许梓荣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4,8,共5页
脂肪酸合成酶(FAS)催化乙酰辅酶A和丙二酸单酰辅酶A合成脂肪酸 ,从而在动物体脂沉积中发挥重要作用。动物体内脂肪酸合成酶受激素和日粮因素的调控。本文介绍了几种激素及日粮营养成分对脂肪酸合成酶的活性和基因表达调控的影响及其可... 脂肪酸合成酶(FAS)催化乙酰辅酶A和丙二酸单酰辅酶A合成脂肪酸 ,从而在动物体脂沉积中发挥重要作用。动物体内脂肪酸合成酶受激素和日粮因素的调控。本文介绍了几种激素及日粮营养成分对脂肪酸合成酶的活性和基因表达调控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理 ,并就脂肪酸合成酶基因表达调控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 脂肪酸合成酶 FAS 基因表达 激素 日粮营养 基因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氯生对大鼠脂肪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8
16
作者 唐丽 孙秀发 张军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0-74,共5页
目的 探讨三氯生对大鼠脂肪代谢的影响。方法 给SD大鼠三氯生按 5 0、15 0及 2 5 0mg·kg- 1剂量ig ,每天 1次 ,连续 5周 ,测定血清、肝脏和脂肪组织甘油三酯 (TG)含量及肝脏和脂肪组织脂肪酸合酶 (FAS)活性 ,并进行肝脏组织切片... 目的 探讨三氯生对大鼠脂肪代谢的影响。方法 给SD大鼠三氯生按 5 0、15 0及 2 5 0mg·kg- 1剂量ig ,每天 1次 ,连续 5周 ,测定血清、肝脏和脂肪组织甘油三酯 (TG)含量及肝脏和脂肪组织脂肪酸合酶 (FAS)活性 ,并进行肝脏组织切片染色检测脂肪颗粒含量。结果 三氯生可明显抑制肝脏和脂肪组织FAS活性 ,使脂肪合成受到影响 ,血清、肝脏、脂肪组织TG含量均减小。同时三氯生也可使大鼠的日平均进食量减少。结论 三氯生不仅可抑制细菌脂肪酸合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氯生 脂肪组织 脂肪酸合酶 脂肪代谢 抑制作用 抗菌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日龄猪腹脂中脂肪酸合成酶(FAS)基因表达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20
17
作者 单体中 汪以真 +2 位作者 刘建新 许梓荣 冯杰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662-666,共5页
从猪腹脂中提取总RNA,用RT-PCR扩增脂肪酸合成酶基因(FAS),获得一条206bp的片段,以pGEM-TEasyvector为载体,将该基因片段克隆到大肠杆菌E.coli DH5α,筛选阳性克隆并测序。测序结果表明,得到的片段为FAS基因的部分序列,与GenB... 从猪腹脂中提取总RNA,用RT-PCR扩增脂肪酸合成酶基因(FAS),获得一条206bp的片段,以pGEM-TEasyvector为载体,将该基因片段克隆到大肠杆菌E.coli DH5α,筛选阳性克隆并测序。测序结果表明,得到的片段为FAS基因的部分序列,与GenBank中登录的猪FAS基因(AY183428)494~699之间序列同源性达到100%。以FAS基因片段的克隆为基础,构建了优化的半定量RT-PCR法,以18S rRNA为内标,研究从1日龄到28周龄杜长大腹脂中FAS基因表达的规律。结果显示,从1日龄到28周龄,FAS基因在腹脂mRNA水平呈逐渐升高的趋势;统计分析发现,1日龄与28周龄FAS在腹脂中mRNA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合成酶 基因克隆 腹脂 半定量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何首乌提取物对脂肪酸合酶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32
18
作者 李丽春 吴晓东 田维熙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97-304,共8页
最新报道脂肪酸合酶 (FAS)是治疗肥胖症的潜在靶部位 ,但目前已知的FAS抑制剂还很少 .测定表明 ,中药何首乌提取物对FAS同时具有很强的快结合可逆抑制和慢结合不可逆抑制作用 .萃取的最佳溶剂为 4 0 %乙醇水溶液 .该提取物对FAS全反应... 最新报道脂肪酸合酶 (FAS)是治疗肥胖症的潜在靶部位 ,但目前已知的FAS抑制剂还很少 .测定表明 ,中药何首乌提取物对FAS同时具有很强的快结合可逆抑制和慢结合不可逆抑制作用 .萃取的最佳溶剂为 4 0 %乙醇水溶液 .该提取物对FAS全反应的半抑制浓度为 0 .0 0 5mg ml(以萃取时中药重量计 ) ;不可逆抑制过程为两相 ,在 0 4 6mg ml浓度下在 0 5min内快相失活超过 5 0 % ,慢相在 32min时失活达 90 % .该提取物对FAS中的酮酰还原反应有强抑制 ,半抑制浓度为 0 0 18mg ml,对烯酰还原反应有弱抑制作用 .抑制动力学分析表明 ,何首乌提取物对FAS的抑制和底物NADPH之间呈非竞争性关系 ,和丙二酰辅酶A接近竞争性关系 ,而与乙酰辅酶A为反竞争性关系 .推测何首乌还含有作用于FAS中的丙二酰转酰酶的抑制剂 .用何首乌提取物口服饲喂大鼠 ,可明显减低大鼠摄食量和降低大鼠体重 ;实验结束时实验组大鼠肝脏FAS活性低于对照组 .以上结果表明 ,中药何首乌提取物对FAS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其抑制能力明显强于已知抑制剂 ,其动力学表现也和已知抑制剂完全不同 ,预计为新的抑制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首乌 脂肪酸合酶 抑制作用 动力学 肥胖症 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榴皮多酚分离纯化及对脂肪酸合成酶抑制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蒲博 李兵 +2 位作者 杨舒慧 唐鹏程 焦士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99-103,共5页
以总多酚质量分数、吸附率、解吸率为指标,进行石榴皮总多酚的分离纯化研究,并通过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everse phase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RP-HPLC)法测定石榴皮多酚中的鞣花酸、安石榴苷、绿原酸、槲皮素和表儿茶素... 以总多酚质量分数、吸附率、解吸率为指标,进行石榴皮总多酚的分离纯化研究,并通过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everse phase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RP-HPLC)法测定石榴皮多酚中的鞣花酸、安石榴苷、绿原酸、槲皮素和表儿茶素质量分数。同时研究石榴皮多酚纯化物对脂肪酸合成酶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石榴皮多酚纯化的最佳条件为采用D101大孔树脂,石榴皮溶液进柱质量浓度为10 mg/mL,流速为2 BV/h,清洗用水5 BV,乙醇洗脱剂的体积分数为70%,用量为5.5 BV;纯化后石榴皮多酚质量分数为71.64%,较纯化前多酚质量分数49.31%有明显提高;纯化后石榴皮多酚中安石榴苷、鞣花酸、绿原酸、槲皮素和表儿茶素质量分数分别为46.91%、9.44%、0.53%、0.75%、0.32%。石榴皮多酚提取物对脂肪酸合成酶的半最大效应浓度(concentration for50%of maximal effect,EC50)为0.72 mg/mL,说明石榴皮多酚对脂肪酸合成酶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榴皮多酚 脂肪酸合成酶 纯化 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皮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和脂肪酸合成酶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华 吕青 +3 位作者 薛晖 董立华 SaimaNaz 羊惠君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81-384,共4页
目的探讨脂肪酸结合蛋白和脂肪酸合成酶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及作用机制,以探询新的分子标志和早期分子治疗的靶基因。方法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blot等方法检测表皮型脂肪酸结合蛋白(E-FABP)... 目的探讨脂肪酸结合蛋白和脂肪酸合成酶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及作用机制,以探询新的分子标志和早期分子治疗的靶基因。方法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blot等方法检测表皮型脂肪酸结合蛋白(E-FABP)和脂肪酸合成酶(FAS)在76例浸润性乳腺导管癌中的表达变化。结果E-FABP广泛分布于浸润性导管癌的血管内皮细胞、导管和腺泡的上皮细胞,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量在III级浸润性导管癌的较I、II级明显下调(P<0.05)。FAS主要分布于腺泡和导管的上皮细胞,表达量随组织学级数的变化趋势与E-FABP相同,两者的表达具有明显相关性(P<0.05)。此外,E-FABP和FAS的表达与及组织学级数相关(P<0.05),与绝经情况、淋巴结转移、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无关(P>0.05)。结论在I、II级浸润性导管癌,E-FABP可能作为FAS的下游分子,结合和转运FAS合成的长链脂肪酸,以维持肿瘤细胞旺盛的代谢;在III级导管癌,E-FABP、FAS的表达明显下调,癌细胞的活动可能有赖于其他信号分子起作用。本研究为进一步探寻浸润性乳腺导管癌的分子标志及早期治疗途径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和蛋白质表达 脂肪酸结合蛋白 脂肪酸合成酶 浸润性导管癌 乳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