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07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search on the Impact of Rural E-commerce on Multi-dimensional Relative Poverty of Farmers
1
作者 Wang Yanqi Chu Chu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2025年第1期59-75,共17页
As China enters a new stage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understanding how rural e-commerce can address the multidimensional relative poverty of farmers is of significant research importance.This research utilized da... As China enters a new stage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understanding how rural e-commerce can address the multidimensional relative poverty of farmers is of significant research importance.This research utilized data from China Household Finance Survey(CHFS)and China Statistical Yearbook to construct a multi-dimensional relative poverty index system and a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rural e-commerce development.A fixed-effect model was employed to test the direct impact,and an intermediary-effect model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mechanism.The study found that rural e-commerce effectively alleviated multidimensional relative poverty among farmers,with varying effects across different dimensions.Notably,improving digital payment levels and non-agricultural employment were effective means by which rural e-commerce mitigated this poverty.However,the impact of rural e-commerce showed regional heterogeneity.Based on these findings,this research offered a series of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ral e-commerce relatively poor farmers digital payment non-agricultural employm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WOT Analysis and Development Strategies for Chinese Farmers'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s 被引量:1
2
作者 ZHANG Ning HU Shengde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10年第1期90-96,共7页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market economy,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s' market has changed from the seller's market into the buyer's market. Therefore, the limitations of the household contract responsibility 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market economy,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s' market has changed from the seller's market into the buyer's market. Therefore, the limitations of the household contract responsibility system gradually appeared. The farmers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s not only covered the limitations but also effectively connected the small-scale farmers with the competitive market by increasing the farmers' organizational degree. However, during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farmers'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s, many problems were exposed. By using SWOT analysis belonging to the field of enterprise strategic management,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opportunities and threats of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as well as the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of the internal environment of Chinese farmers'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s. Thereby, it proposed som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for Chinese farmers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s in the current stage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rmers'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s SWOT analysis agricultural microorganiz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ltivation of Chinese Farmers' Integrity
3
作者 Yang Xiu-li Zhu Xue-jiao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14年第2期90-96,共7页
Farmers as the largest population group in China, their integrity levels impact the process of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 directly. Farmers' credit construction is an imp... Farmers as the largest population group in China, their integrity levels impact the process of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 directly. Farmers' credit construc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As the subject of construction of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some farmers are weak in credit awareness. Low credibility of traditional culture, uncompleted credit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farmers' narrow thoughts led to their lacking of credit awareness. We should perfect the rural credit system,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credit culture and enhance the construction of grass-roots credit administration, set integrity example model and take other measures to promote farmers' awareness of the integr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rmer INTEGRITY CULTIV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Farmers' Income Growth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4
作者 LIU Rui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08年第2期92-96,共5页
Nowadays, increasing farmers' income is not only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nomy, the improvement of farmers' lives and countryside stability but also related to the overall situation of economy and soci... Nowadays, increasing farmers' income is not only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nomy, the improvement of farmers' lives and countryside stability but also related to the overall situation of economy and social development. Heilongjiang is a big agricultural province, however, the increase of farmers' per capital net income is rather slow in the last few years. On the basis of Lewis dual economic structure theory and our province's actual situation, the paper proposed the concrete countermeasures to increase farmers' income, so a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rmers' income dual economic structure farmers' per capital net incom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quaculture Technology Adoption by Fadama Ⅲ Farmers in Niger Delta, Nigeria
5
作者 Ovharhe 0 J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16年第4期78-81,共4页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in Akwa Ibom, Bayelsa and Delta States of the Niger Delta, Nigeria. It examined the level of adoption of aquaculture technologies by Fadama Ⅲ beneficiaries and assessed the differences in ado...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in Akwa Ibom, Bayelsa and Delta States of the Niger Delta, Nigeria. It examined the level of adoption of aquaculture technologies by Fadama Ⅲ beneficiaries and assessed the differences in adoption levels on sate basis. Five fish farmer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on multiple stage bases from 18 Fadama Users' Groups (FUGs) amounting to 90 farmers as the sample size for this study (n=90). Structured questionnaire was used to elicit information from respondents. Data collected were measured using descriptive and adoption Sigma method analysis. Results obtained revealed that of the 12 selected aquaculture based technologies recommended by Fadama Ⅲ, the ratio of adoption skills ranged from 1 high: 7 medium: 5 low. The adoption levels followed a sequence of earthen ponds preparation being the highest, and stocking density techniques being the lowest. The overall adoption level was 4.20 which implied that the aquaculture farmers were categorized as medium adopters using the Sigma method scale. It was recommended that farmers with adoption levels at medium and low ranges should be focused upon with more teaching sessions by community facilitators and that other extension workers should emulate the strategies used by Fadama Ⅲ in developing farm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OPTION AQUACULTURE technology Fadama farm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n the Subjectivity Spirit of Farmers in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6
作者 Pan Kun Zheng Wenshuang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18-225,共8页
Farmers’subjectivity spirit is the fundamental political and ethical spirit of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A standardized analysis based on the whole process of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easily reveals that the s... Farmers’subjectivity spirit is the fundamental political and ethical spirit of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A standardized analysis based on the whole process of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easily reveals that the subjectivity spirit of farmers can be summarized into the spirit of extensive equality of participation,the spirit of complete standardization of procedures,and the spirit of seeking benefits for people as a result.However,the current work on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has confronted with various hidden worries about the farmers’subjectivity dilemma,which leads to the alienation of poverty alleviation work.The key way only to solve the problem is to cultivate the farmers’subjectivity culture and integrate it into the whole process of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TPA) farmer subjectivity spiri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创新创业何以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被引量:7
7
作者 高静 李丹 陈峰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128,共17页
乡村创新创业的蓬勃发展,为农民农村稳步迈向共同富裕提供了充足的内生动能。基于中国2014—2022年1650个县域平衡面板数据及浙大卡特—企研团队公布的乡村创新创业指数,从农民收入绝对值、城乡收入差距和区域农民收入差距三个维度出发... 乡村创新创业的蓬勃发展,为农民农村稳步迈向共同富裕提供了充足的内生动能。基于中国2014—2022年1650个县域平衡面板数据及浙大卡特—企研团队公布的乡村创新创业指数,从农民收入绝对值、城乡收入差距和区域农民收入差距三个维度出发,构建双重机器学习模型识别乡村创新创业与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之间的因果效应与作用机理。研究发现:乡村创新创业能显著带动农民收入增加、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和区域农民收入差距,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且能显著抑制“精英俘获”现象,在利用多种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然成立。机理检验表明,乡村创新创业主要通过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优化城乡就业结构、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吸引劳动力要素和资本要素返乡入乡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异质性分析表明,在中部和西部地区、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原国家级贫困县以及政府支持力度高的地区,乡村创新创业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推动作用更强。本研究可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创新创业 乡村振兴 共同富裕 精英俘获 双重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流出对农户创业的影响研究——基于CHFS的进一步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尹志超 王瑞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5-127,共13页
基于2013—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研究土地流出对农户创业的影响。为克服内生性带来的偏误,使用同一村庄除本家庭外的土地流出比例作为土地流出的工具变量,运用2SLS方法估计。实证结果表明,土地流出显著提高了农户创业的概... 基于2013—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研究土地流出对农户创业的影响。为克服内生性带来的偏误,使用同一村庄除本家庭外的土地流出比例作为土地流出的工具变量,运用2SLS方法估计。实证结果表明,土地流出显著提高了农户创业的概率,并使农户创业项目的经营投入时间、经营规模和经营绩效显著增加。进一步分析显示,土地流出使得农户选择主动创业、自雇佣创业和新增创业的概率提高。机制分析表明,土地流出通过释放家庭劳动力、增加非农就业、获得租金收入从而促进农户创业。异质性分析发现,土地流出更有利于年轻农户创业,使东中部和南部地区的农户更积极地选择创业活动。土地流转激发了农户的创业活力,有利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流出 农户创业 土地流出租金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发展阶段大学生成长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影响因素评价 被引量:4
9
作者 张成凤 谢治国 李洁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0-150,共11页
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是农业农村现代化,涉农高校肩负着为国家发展战略提供人才支持的重要使命。基于563份问卷数据和30份访谈资料,运用层次分析法与Matlab软件对涉农高校大学生成长为新型职业农民影响因素进行建模并求解。结果显示,涉... 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是农业农村现代化,涉农高校肩负着为国家发展战略提供人才支持的重要使命。基于563份问卷数据和30份访谈资料,运用层次分析法与Matlab软件对涉农高校大学生成长为新型职业农民影响因素进行建模并求解。结果显示,涉农高校大学生成长为新型职业农民影响因素一级指标相关性排序为:社会因素>个体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二级指标分析结果表明,职业收入、职业发展、家庭经济状况、职业人格特征、职业兴趣、职业价值观与专业背景对涉农高校大学生成长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影响较大。基于此,提出建议。一是政府和社会要营造良好的舆论,改善工作环境及生产条件,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经济收入;二是涉农高校应转变教育理念,以学生“个性发展”为取向,精准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三是家庭应优化教育环境,提升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支持大学生追求自己的职业理想;四是个人要提升乡村就业认识,存储就业创业知识,提高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涉农高校大学生 新型职业农民 影响因素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学术创业:理论模型与研究展望 被引量:2
10
作者 姚威 谢雯港 钱圣凡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2-160,共9页
学术创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力,成功的学术创业需要跨越从基础科学研究到产品研发创造的“死亡之谷”和从产品研发创造到商业价值实现的“达尔文海”两大断层。数字技术的兴起与发展为跨越两大断层提供了新机遇,而现有学术创业研究对如... 学术创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力,成功的学术创业需要跨越从基础科学研究到产品研发创造的“死亡之谷”和从产品研发创造到商业价值实现的“达尔文海”两大断层。数字技术的兴起与发展为跨越两大断层提供了新机遇,而现有学术创业研究对如何有效运用数字技术跨越两大断层缺乏系统深入的探究。在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文献综述和理论逻辑推演的基础上,应用知识基础理论和社会网络理论,构建数字学术创业理论模型框架,揭示学术创业主体如何利用数字技术通过知识管理数字化与网络治理数字化两条路径跨越两大断层,最终实现成果产品化、商业化。研究结果可为动态复杂环境下激发数字学术创业主体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理论指导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学术创业 数字技术 学术创业 理论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创新创业推动县域经济增长:理论逻辑和实证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高静 李丹 陈峰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9-93,共15页
鼓励乡村创新创业发展,充分激发乡村双创活力,将为推动县域经济增长提供充足内生动能和重要发展机遇。利用浙大卡特−企研团队2023年公布的“乡村创新创业指数”,基于中国2014−2021年1836个县域平衡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乡村创新创业对县域... 鼓励乡村创新创业发展,充分激发乡村双创活力,将为推动县域经济增长提供充足内生动能和重要发展机遇。利用浙大卡特−企研团队2023年公布的“乡村创新创业指数”,基于中国2014−2021年1836个县域平衡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乡村创新创业对县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1)乡村创新创业能够显著推动县域经济增长。乡村创新创业水平每提高1%,推动县域GDP增加4%;(2)在劳动力流出地区、实体金融和数字普惠金融服务较好的地区以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推动作用更为显著;(3)机理检验表明,乡村创新创业主要通过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激发消费活力和推进产业结构升级推动县域经济增长;(4)乡村创新创业对县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当政府介入力度维持在合理区间时,推动作用才能得到充分发挥;(5)进一步分析发现,乡村创新创业还能够通过促进产业均衡发展、区域绿色低碳,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因此应进一步支持乡村创新创业融合发展,以就业、消费和产业结构升级为重点,以提升政务服务效率、推进有为政府建设为保障,为县域经济增长乃至高质量发展凝聚充足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创新创业 经济增长 高质量发展 县域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打破技术封锁:逆机会与资源稀缺双困局下的大企业创业——基于资源拼凑与编排的纾解 被引量:2
12
作者 牛璐 陈志军 +1 位作者 刘振 徐鹏 《南开管理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7-79,共13页
现有实践表明,单纯的技术研发并不能实现“卡脖子”问题的完全脱困,从技术到市场的过程仍需跨越从创新到创业的鸿沟,以公司创业突破“卡脖子”困境正在成为我国大企业突围式发展的重要模式。但国外厂商技术和市场的垄断既阻隔了行业内... 现有实践表明,单纯的技术研发并不能实现“卡脖子”问题的完全脱困,从技术到市场的过程仍需跨越从创新到创业的鸿沟,以公司创业突破“卡脖子”困境正在成为我国大企业突围式发展的重要模式。但国外厂商技术和市场的垄断既阻隔了行业内创业机会,又带来了我国企业特定创业资源的稀缺。如何解决这种双困局并构建关键技术驱动的创业赶超,成为我国大企业突围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本文依托资源拼凑和编排理论,以海信集团在芯片领域的公司创业为对象,遵循“创业困局—驱动机制—行动机制—创业模式”逻辑主线,探索大企业应对逆机会和资源稀缺困局的技术突破动机、路径及实现方式问题,挖掘大企业通过公司创业突破“卡脖子”瓶颈的内在机制。本研究发现:这一过程的主导逻辑为手段与目标导向并存、交互与分阶段演化;逆机会和资源稀缺困局的动态纾解,遵循“手头资源—资源重构—资源结构化—资源捆绑—资源利用转化”的演进机制;关键技术驱动的大企业创业呈现出“追赶型—超越型—市场导向型”的动态演进过程。本研究丰富了创业研究的差异化情境,对剖析我国企业成功突破“卡脖子”瓶颈的内在机制及拓展资源拼凑和编排理论的适用情境均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机会 资源稀缺 公司创业 资源拼凑 资源编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场域视角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实困境与路径优化 被引量:6
13
作者 曹文军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9-154,共6页
作为当代大学转型发展的新取向与教育教学的新内容,创新创业教育旨在基于学生个性培养更具开创性的社会建设人才。从场域的视角看,形成教育新惯习、建构行动者网络与实现主体同场共生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取得良好效果的必然要求。当前创... 作为当代大学转型发展的新取向与教育教学的新内容,创新创业教育旨在基于学生个性培养更具开创性的社会建设人才。从场域的视角看,形成教育新惯习、建构行动者网络与实现主体同场共生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取得良好效果的必然要求。当前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中存在既有惯习挟持、专业壁垒掣肘、隔“场”喊话盛行等问题,阻碍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为此,需要全员行动,超越教育惯习同场域结构的消极互动关系,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微观行为与宏观结构在中观场域的层面走向统合。具体路径是基于文化生态激活主体内生动力、基于组织生态贯通协同育人体系、基于管理生态优化环境保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创业教育 场域 惯习 行动者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业保险对城市创业活跃度的异质性影响——兼论中国创业高质量之路 被引量:1
14
作者 范红忠 邹楠 《经济经纬》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5,共13页
基于2008—2021年中国城市工商注册企业信息和失业保险金数据,分析了失业保险金对不同类型城市创业活跃度的影响。研究发现,失业保险金对机会型创业活跃度具有正向影响,对生存型创业活跃度具有负向影响。机制检验显示,失业保险金同时存... 基于2008—2021年中国城市工商注册企业信息和失业保险金数据,分析了失业保险金对不同类型城市创业活跃度的影响。研究发现,失业保险金对机会型创业活跃度具有正向影响,对生存型创业活跃度具有负向影响。机制检验显示,失业保险金同时存在因降低失业成本抑制创业的职业选择效应和因提高劳动力市场供给促进创业的市场潜力效应,这两个效应分别揭示失业保险金对生存型创业活跃度和机会型创业活跃度的影响渠道。进一步地,失业保险金提升了创业质量。城市层面的异质性分析表明,在城市资本禀赋和人力资本禀赋更高的地方,失业保险金对机会型创业活跃度的影响更明显,而生存型创业活跃度相反;行业层面的异质性分析表明,失业保险金主要是影响劳动密集型行业的机会型创业活跃度;微观层面的异质性分析表明,失业保险金对有失业保险的个体创业选择抑制效应更强。研究结论为正视中国失业保险制度的经济效应以及在社会保障层面促进创业和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业保险 城市创业活跃度 机会型创业 生存型创业 职业选择 市场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旅游创业研究进展——一个系统文献综述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心蕊 赖清清 陈钢华 《旅游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6-134,共19页
近年来,旅游创业研究吸引了国内学界越来越多的关注,但与国外学界相比仍显滞后,且在旅游创业研究进展与学术贡献方面,仍缺乏系统的梳理与评估。文章采用系统文献综述方法,借鉴扎根理论的编码流程对1981—2022年(截至2022年4月30日)发表... 近年来,旅游创业研究吸引了国内学界越来越多的关注,但与国外学界相比仍显滞后,且在旅游创业研究进展与学术贡献方面,仍缺乏系统的梳理与评估。文章采用系统文献综述方法,借鉴扎根理论的编码流程对1981—2022年(截至2022年4月30日)发表在SSCI和CSSCI期刊的221篇旅游创业研究论文进行了研究方法和研究主题归纳,并对其学术贡献展开了评价。从研究主题看,旅游创业研究从早期的关注创业主体逐渐转向对创业过程和特殊创业情境的关注,初步形成了“创业前因-创业过程-创业结果-创业情境”这一较完整的体系。从学术贡献看,现有旅游创业研究大多基于成熟学科的理论来审视旅游情境下的创业活动,并结合旅游业特征来拓展既有理论,但在构建新理论、提出新构念方面的贡献则十分有限。未来的研究可重点关注中国情境与旅游创业实践,丰富旅游创业的理论研究,最终发展出有别于其他创业领域的知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创业 研究进展 学术贡献 系统文献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业初心、战略定力与新农人朴素式创新——一个探索性双案例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曾国军 李浩铭 +1 位作者 杨学儒 赵毅 《南方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2-141,共20页
近年来,新农人创业已成为助推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生力军,其如何扬长避短以朴素式创新破解创业过程面临的经营压力和不确定性困境成为关乎企业生存和乡村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议题。为此,文章结合朴素式创新理论,选取脱贫攻坚龙头... 近年来,新农人创业已成为助推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生力军,其如何扬长避短以朴素式创新破解创业过程面临的经营压力和不确定性困境成为关乎企业生存和乡村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议题。为此,文章结合朴素式创新理论,选取脱贫攻坚龙头企业双合盛生态农产品有限公司和小微企业彭博士家庭农场两个典型案例进行系统分析,构建了创业初心-战略定力-朴素式创新的理论框架,以阐释新农人坚守创业初心塑造战略定力推动朴素式创新的作用机制和实现路径。研究发现:首先,创业初心是创业活动重要的心理资本,涵盖认知和情感两个维度,是创业者在面对经营压力和不确定性时敢于积极践行朴素式创新的逻辑起点;其次,创始人控制有助于强化创业初心塑造战略定力;最后,创业初心得以推动朴素式创新离不开战略定力的介质作用。这些研究发现既为朴素式创新的作用机制提供了全新的微观基础视角,又拓展了农业企业可持续发展与企业家精神的相关研究,同时也为全面推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对策研究提供了理论工具和实践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业初心 战略定力 企业家精神 农业农村现代化 朴素式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农牧交错区干旱胁迫下的农户生计脆弱性及影响因素研究——以陕西省榆阳区为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玉恒 左文洁 +2 位作者 成汶璟 STANNY Monika 杜国明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15-1124,共10页
为了揭示干旱胁迫下北方农牧交错区不同类型农户生计脆弱性的差异,本研究以陕西省榆阳区为例,基于暴露水平、敏感程度和适应能力,构建了农户生计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421份农户问卷调查数据,解析了2022年榆阳区不同类型农户生计脆弱... 为了揭示干旱胁迫下北方农牧交错区不同类型农户生计脆弱性的差异,本研究以陕西省榆阳区为例,基于暴露水平、敏感程度和适应能力,构建了农户生计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421份农户问卷调查数据,解析了2022年榆阳区不同类型农户生计脆弱性及其差异特征,并利用障碍度模型识别了影响因素。结果显示:调查农户的生计脆弱性整体处于较高水平,其中户主未上过学、户主仅上过小学及纯农户三种类型的农户生计脆弱性水平较高,分别为1.767、1.009和0.967。农户生计脆弱性与生计非农化程度、农户学历呈反比,与农户年龄呈正比;自然灾害造成农作物损失、农产品销售得不到保障分别是农户生计暴露水平和敏感程度较高的主要诱因,户主教育背景和家庭社会关系是农户生计适应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不同类型农户的生计脆弱性差异显著,农户生计策略越多样、户主学历越高、平均年龄越小,其生计脆弱性越低,反之越高。基于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了旨在提升北方农牧交错区农户气候变化韧性的政策及措施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农牧交错区 农户生计脆弱性 气候变化 干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业领域动态能力研究综述——基于LDA主题模型 被引量:3
18
作者 马鸿佳 肖彬 韩姝婷 《南开管理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3-174,共12页
VUCA时代外部环境瞬息万变,动态能力已成为组织长期生存、发展及应对动荡环境的关键能力。先前的动态能力研究大多基于成熟企业,创业企业由于年龄、规模劣势,更易面临生存与发展的巨大挑战,更具灵活性的创业企业动态能力可能具备特殊性... VUCA时代外部环境瞬息万变,动态能力已成为组织长期生存、发展及应对动荡环境的关键能力。先前的动态能力研究大多基于成熟企业,创业企业由于年龄、规模劣势,更易面临生存与发展的巨大挑战,更具灵活性的创业企业动态能力可能具备特殊性。然而,尽管学术界对创业领域动态能力的研究兴趣日益浓厚,但相关研究较为零散,且理论体系尚未形成。因此,本研究以创业领域动态能力的352篇英文文献为研究对象,基于LDA主题模型聚合出15个主题,结合人工编码及LDAvis可视化工具确定了内涵和微观基础、前因、边界条件和结果四个研究内容。在此基础上,对相关主题的关键中英文文献进行系统化梳理,构建了创业领域动态能力的综合研究框架,结合该框架呼吁学者进一步关注超越组织层面的动态能力研究,探索数据驱动的创业企业动态能力研究及拓展创业领域的动态能力研究方法、数据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业领域 动态能力 主题模型 文献回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户物联网技术采纳意愿多元驱动路径研究——以江西省蔬菜种植大户为例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连英 李文斌 +1 位作者 邓永胜 刘文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2-310,共9页
为探究农户物联网技术采纳意愿驱动的具体路径,基于整合型技术接受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以406份蔬菜种植大户数据为调研样本,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运用组态分析诠释前因条件与农户高物联网技术采纳意愿的多重并发因果关系... 为探究农户物联网技术采纳意愿驱动的具体路径,基于整合型技术接受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以406份蔬菜种植大户数据为调研样本,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运用组态分析诠释前因条件与农户高物联网技术采纳意愿的多重并发因果关系。结果表明:单一要素不构成蔬菜种植大户高物联网技术采纳意愿的必要条件,但高社会影响和政府支持在产生高物联网技术采纳意愿方面起着更普遍的作用;存在4类产生高物联网技术采纳意愿的适配组态路径:便利条件与政府支持驱动型、绩效期望与社会影响驱动型、努力期望与社会影响驱动型、多维协同驱动型;高绩效期望和高努力期望在实现高物联网技术采纳意愿的过程中互为替代关系;存在2类导致非高物联网技术采纳意愿的适配组态路径,即绩效便利缺失型和政府支持缺失型,且与产生高物联网技术采纳意愿的适配组态存在非对称关系。基于此,提出坚持系统观念,发挥多要素协同作用;重视社会影响,发挥推广示范作用;优化政策支持环境,发挥精准化政策引导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种植大户 物联网技术 采纳意愿 多元驱动 智慧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化强国建设进程中的创新创业教育:历史使命、重大难题与改革模式 被引量:3
20
作者 徐小洲 潘韵涵 《教育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20,共7页
创新创业教育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础、教育强国建设的核心内容。在新的发展时期,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不足、高质量发展瓶颈、体制机制困境等难题与挑战。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需求,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要构... 创新创业教育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础、教育强国建设的核心内容。在新的发展时期,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不足、高质量发展瓶颈、体制机制困境等难题与挑战。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需求,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要构建理念、机制与模式交互作用的IMM改革框架,以推动创新创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应重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科学化、生态化、国际化的引导作用,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开展整体性、循环性和持续性机制改革,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育人、社会、专业等深度融合,切实发挥创新创业教育在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中的关键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创业教育 现代化强国 理念 机制 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